国产动画电影的制作有哪些阻碍
- 格式:docx
- 大小:14.23 KB
- 文档页数:3
国产动画创作的误区与调试自从国内出现了《大圣归来》这样的国产动画电影之后,国产动画产业也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关注。
虽然说国产动画在近些年来得到了一些飞跃性的发展,但是在创作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误区和调试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会对动画产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会影响到国产动画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和竞争力。
下面笔者对此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误区一:想要赶上国外大片,就要模仿国外大片国际市场对国产动画的认可度不高,有很多原因,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动画作品很难复制出国外的大片,于是就会出现很多为了追求效果而主动去模仿国外作品的情况。
但是我们的作品不仅是不能复制成功,而且缺乏中国文化的底蕴,会显得更俗套和单调。
因此,我们在做动画的中,应该注重中国文化。
通过营造出比较具有中国特色的优质作品,来吸引国际观众的注意。
误区二:只注重技术的发展,忽略了故事背景的设置许多动画公司在制作动画时,会将技术放在第一位,但是这不利于动画的推广。
因为观众更看重一个有故事要素的好动画,而不是一个单纯技术优秀的动画。
而这些好的故事要素,都是基于故事情节和背景设定的。
因此,在制作动画时应该注重故事情节。
设定一个好的背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卡通化、可视化、交流广泛和受众广泛,以此来使电影更加有吸引力。
误区三:追求快速量产,忽略品质由于国产动画的投资、市场、影片制作周期等问题,导致了国产动画产业出现了绿皮书和山寨的现象,一些公司在制作动画时,因为追求快速的量产,而忽略了品质。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取的。
因为只有通过精细的制作和深挖故事内涵,才能让我们的电影在市场上不断地获得成功。
误区四:缺少创新意识我们的国产动画在创作上往往缺少创新意识,往往会抄袭其他电影、小说或者漫画,导致作品缺乏新意。
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创新思维以推动国产动画产业的快速发展。
我们必须通过挖掘中国文化经典元素的潜力,去深化中国文化的底蕴。
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上有所占有地位。
国产动画创作的误区与调试随着国产动画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参与到动画创作中来,但是也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动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产动画创作的误区和调试方法。
一、误区1. 缺乏创新很多国产动画作品拍摄手法、故事情节等方面缺乏创新,只是模仿国外动画作品,导致作品缺乏独特性,很难打动观众。
创作者应该注重发掘独特性,引导观众发现不同之处。
2. 过于依赖IP很多国产动画作品通过使用已有的知名IP来吸引观众,但是如果不注重作品的创新性和质量,只是简单地套用IP,很难获得成功。
应该注重优化IP的内容,增强其魅力。
3. 故事节奏不稳定很多国产动画作品的故事情节很繁琐,缺乏清晰的逻辑思路和节奏。
观众很难跟上整个故事的进展,也很难理解故事中的细节。
应该注重剧情的节奏和逻辑性。
4. 缺乏扎实的技术基础很多国产动画作品的技术水平比较低,导致作品质量不高。
创作者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增强作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
二、调试方法1.扩展性思维在创作国产动画作品时,应该注重发掘独特的东西,具有创新性,并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作品创作时尽量发掘到更多的部分,有了这些能让观众感受到作品的质量还有重要的意义2. 强化内容国产动画创作中过度依赖已有的IP会导致作品缺乏独特性,因此应该注重加强内容的质量。
应该注重挖掘出IP的潜力,加强其内容的质量,以此提升作品的品质和吸引力。
3. 节奏与逻辑性4. 技术含量和质量综上所述,国产动画创作中的误区和调试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只有创作者提高自身素质,在创作过程中注重观众需求和提高作品质量,才能创作出更高水平、更成功的国产动画作品。
国产动画创作的误区与调试国产动画一直以来都面临着很多误区与挑战,这些误区与挑战的存在使得国产动画在创作与发展过程中时常遇到各种困难与调试。
下面将介绍一些国产动画创作的常见误区以及调试方法。
首先是创作误区之一是对动画的理解与认知不足。
国产动画在刚开始发展的阶段,很多人对动画的概念与表现形式都不够清晰,往往误以为动画只是简单的画面移动而已,而忽略了对故事性、角色塑造、场景设计等方面的重视。
这种误区导致了很多国产动画的故事内容贫乏、情节单一,无法吸引观众的关注。
在创作动画时,应该要注重对故事的创意、内容的深度塑造,使动画具备更多的情感与思考性,才能够吸引观众的关注与认可。
其次是创作误区之二是技术水平不足。
在国内,很多动画创作者对于动画的技术要求不重视,从而导致了很多国产动画在技术上与国外作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在动画的绘画与设计方面,国内的一些创作者缺乏对于色彩、构图、光影等方面的理解与把握,使得动画的视觉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动画的后期制作方面,一些国产动画缺乏对细节的把控,导致了作品在效果、音效、配乐等方面的不足。
在创作动画时,要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不断学习与提升自己的绘画技巧与后期制作能力,以实现动画的预期效果。
最后是创作误区之三是市场定位与宣传不足。
很多国产动画在创作之初就缺乏对目标市场的定位与宣传策略,导致了作品的推广与宣传不足,观众的接触与认知度不高。
在国内的电视台播出时间、渠道选择、营销策略等方面,很多国产动画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与利用。
一些国产动画虽然在创作上做得不错,但没能进行有效的推广与宣传,使得作品的知名度不高,观众的关注度有限。
在创作动画时,要考虑到目标市场的需求与喜好,制定相应的宣传策略与推广计划,提高作品的曝光度与观众的喜爱度。
为了克服这些误区,应采取一系列的调试方法。
要加强对动画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了解动画的核心概念与表现形式,提高对故事、角色、场景等方面的创意与塑造能力。
国产动画创作的误区与调试国产动画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误区与调试。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制作技术、创意与故事、市场营销等方面。
制作技术上存在一些误区。
国产动画一直被人诟病的就是技术水平不高、画面粗糙。
由于缺少投入、人才匮乏等原因,国产动画在制作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与国外先进的技术相比,国产动画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正是由于技术上的落后,导致了国产动画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
创意与故事上存在一些误区。
国产动画在创意和故事上的不足是国产动画能够长期发展的重要原因。
国产动画往往过于模仿国外作品,缺少自己的独特风格。
这导致了国产动画的作品在市场上无法区分和竞争。
国产动画在故事上也存在许多问题,往往缺乏深度和内涵,更多的是以娱乐为导向,缺少社会和文化的反思。
这使得国产动画难以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市场营销上存在一些误区。
国产动画在市场营销上普遍存在着缺乏策划、推广和宣传的问题。
国产动画往往只注重制作而忽视了市场推广,导致了许多好作品无法被大众所知。
国产动画在商业模式上存在一些问题,往往依赖于政府补贴和赞助。
这使得国产动画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自给自足。
针对以上问题,国产动画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调试。
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制作水平和画面质量。
国产动画应该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自身的技术实力。
国产动画应该加强创意和故事的研发,注重自己的独特风格。
国产动画应该关注社会和文化的问题,提供具有思想内涵的作品。
国产动画需要加强市场营销,制定合理的商业模式,注重产品的推广和宣传。
国产动画应该与市场接轨,满足观众的需求,增加竞争力。
国产动画在创作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与调试。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制作水平和画面质量;加强创意和故事的研发,注重自己的独特风格;加强市场营销,制定合理的商业模式,注重产品的推广和宣传。
只有这样,国产动画才能够蓬勃发展、走向世界。
聊聊中国动画制作产业陷入的窘境聊聊中国动画制作产业陷入的窘境最近小编看了看三板挂牌的三十余家动画企业的报表,画风有点不对。
14年收入破亿的有四家,收入小于50万占近三分之一。
利润破亿的仅一家,一半亏损。
当然三板鱼龙混杂不能代表全部,但据小编了解的不少动画制作行业佼佼者中也鲜见盈利者。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动画制作产业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是否陷入窘境了呢?中国动画工业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动画从表现形式看是艺术,但从制作的角度看是工业。
每一个动画作品的制作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不同环节的协调整合,涉及到每一环节的工艺水平。
动画工业的发展水平是整个动画产业的基础,因此开篇我们聊聊中国动画工业到底是什么情况。
在了解动画工业前,先了解下动画生产的各个环节。
动画工业的产业链大致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
前期类似一般工业领域中的策划、设计环节,主要包括编剧、设定、分镜等环节。
中期类似加工制造环节,若是2D动画,有原画、中间画、描线、定色、着色等环节。
3D动画的话,有建模、绑定、材质、灯光、layout等环节。
后期主要包括特效、剪辑、配音等环节。
前期偏创意,略有门槛,需要良好的创作和编剧能力,并有很强的影像叙事能力。
中期类似个工程,重劳动力,门槛较高,需要优秀的技术能力和良好的管理。
后期门槛略低,是个技术活。
中国动画制作业的历史过往溯源中国动画,是灿烂的美影厂时代,《大闹天宫》在IMDB的评分高达8.3,还真想不出有比这个评分更高的中国动画了。
但美影厂时代更多的是艺术工作室形态,而不是工业,毕竟没有产业集群,没有产业分工。
随着那批人的老去,那个时代也就消散了。
中国动画工业的起步更多的是代工,开始的主要代工对象是日本动画公司的二维动画。
这是一种最低级的工业,做的是中期环节中的中间画环节,即根据日本动画公司的原画,画中间帧,实现从一幅原画到下一幅原画的流畅影像变化。
这种代工不需要艺术创作力、不需要太强的技术能力、也不需要很好的管理能力,自然也就没有给中国动画工业带来太多的积累,无论是人才方面还是工业体系方面。
发展中的国产动画所面临的部分问题?分类:娱乐休闲 >> 动漫问题描述:发展中的国产动画所面临的部分问题?----------包括新的 ... 技术上的应用、对比国外动画的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教。
解析:国产动画片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动画片的前期策划和后期产品开发薄弱,二是动画片定位低幼化。
产业畸形像条鱼中国动画市场潜力巨大,但是动画产业发展本身却不平衡,“中国的动画产业就像一条鱼,肚子大,两头小。
我国的强势是绘画与 ... ,很多国外动画厂商拿着自己的创意和故事到中国寻找画匠,最后的版权也是他们的。
另外,后期开发也很薄弱。
比如《蓝猫三千问》,卡通形象‘蓝猫’还很不成熟,而且与‘蓝猫’有关的卡通形象产品在市场上不具备竞争力。
”内容过于低幼化国产动画片的内容过于低幼化,“现在很多 ... 动画片的人都不了解青少年在想什么,喜欢看什么。
广电总局在调研时发现,有可能付出心血 ... 出的少儿节目儿童却不接受。
不仅是动画片,儿童电视剧也出现这样的问题。
今年的飞天奖的评委会为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特意找来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做评委。
但是孩子对我们十分看好的少儿电视剧不感兴趣,甚至一集都看不下去。
”政策就是钱面对除政策外,国家有无专项资金投入到发展动画产业中来”的问题时,明确答案———政策就是钱。
算一笔账:“今年5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开办少儿频道的通知》,明确要求在今年内1/3以上的省级电视台和副省级电视台要开办少儿频道。
通过 ... 播出机构节目需求的增长,从而拉动整个动画产业的发展。
”楼下几位说的我都赞同,其实每人的观点都有对的地方,关键我们要讨论和探讨出其中最核心的是什么。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什么)这里我不想多补充了,就想举一例:一个有盖世武功的高手没刀和一个拿着屠龙宝刀的书生哪个问题更严重?。
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1. 市场需求狭窄:我国动漫产业市场需求相对有限,观众偏好较为单一,制约了动漫产业的发展。
对策:加强市场调研,挖掘潜在消费群体,提高创作品质,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作品。
2. 缺乏优秀人才:我国动漫产业人才培养不足,高水平的动漫创作人才相对匮乏。
对策:加强动漫教育与培训,建立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吸纳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
3. 著作权保护不完善:我国动漫产业面临着侵权盗版等问题,著作权保护形势严峻。
对策: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大侵权盗版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版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动漫企业的意识和能力。
4. 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我国动漫产业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相对薄弱,制约了动漫作品的制作与推广。
对策:加大对动漫产业的财政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借贷支持,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等的合作,提高技术水平。
5. 缺乏国际化运作能力:我国动漫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国际影响力不够。
对策:加强对国际动漫市场的了解与研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内容的国际化水平,推动中国动漫走向世界。
总之,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市场需求狭窄、人才不足、著作权保护不完善、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国际化
运作能力不足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市场调研,培养优秀人才,加强著作权保护,增加资金和技术支持,提高国际影响力。
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偏差与提升对策摘要:随着文化产业的繁荣,中国动画电影近年来发展兴盛,在取得许多成功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偏差。
本文以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为背景,以一部代表性动画电影为案例,剖析国产动画电影的不足,并探索提升对策。
关键词:动画电影;创作偏差;提升对策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148-02一、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历程1926年,中国动画的鼻祖万氏兄弟创作出了中国首部动画电影《大闹画室》。
1941年,万氏兄弟摄制完成了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上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接连创作了《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黑猫警长》、《葫芦兄弟》等极富民族特色的动画片,它们情节生动、思想深邃,在国内外均受到了广泛关注,“中国学派”由此诞生。
新时期以来,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高,动画片的需求量急剧攀升。
同时,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赋予了动画产业极大的动力,动漫公司、动漫产业基地在全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动画片的年产量逐年上升,其中,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十分引人注目。
不论是口碑票房俱佳的“喜洋洋系列”、”麦兜系列”,还是引起业界关注的《魔比斯环》、《马兰花》等,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态势十分可喜,但其中也不乏不足之处,下面仅以国产动画电影《魁拔》为例展开分析。
二、动画电影《魁拔》《魁拔》创作历时两年,耗资3500万,2011年上映,票房98万。
《魁拔》是中国动画人一次浩大的创作历程和艺术探索。
其中有许多亮点:这部片子的制作品质在国产动画中实属上乘,场景细致大气、色彩搭配协调、动作较连贯、配音生动到位,仅这些,就足以使其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
可与此同时,《魁拔》的许多硬伤也十分明显。
1、影片片名偏差。
电影片名有特定的作用,或概括影片的内容、思想,或新颖有趣吸引观众眼球,或鲜明地反映影片类型。
好的片名对一部电影的成败至关重要。
魁拔,轮回出现的怪物、妖侠共同的敌人。
国产动画创作的误区与调试国产动画一直以来都面临着很多的误区与调试。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制作过程中的创意、技术与市场等方面。
本文将针对国产动画常见的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试措施。
一、创意误区1. 缺乏原创性:国产动画一直被诟病缺乏原创性,大多数作品都是模仿国外动画,缺乏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这导致国产动画无法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也无法与国外动画竞争。
调试措施:制作方应该注重培养原创性,鼓励创作者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
可以通过招募有创意和才华的人才,组建创作团队,提供创意培训和支持,鼓励其大胆创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原创作品。
2. 故事质量不高:国产动画在故事情节上存在不少问题,如内容浅薄、情节推敲不严密等。
这导致观众对国产动画缺乏兴趣,无法形成口碑效应。
调试措施:制作方应注重提升故事质量,做好前期故事策划工作。
可以邀请专业编剧参与创作过程,提供专业意见和指导。
加强与观众的互动,了解观众需求,制作符合观众口味的作品。
二、技术误区1. 技术水平不高:国产动画在技术上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画面质量、动画表现力、特效制作等方面。
这使得国产动画失去了与国外动画一较高低的竞争力。
调试措施:制作方应注重技术研发与创新。
可以增加技术投入,引进更先进的技术设备,提升画面质量和动画表现力。
加强与国内外优秀动画公司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其先进的技术经验。
2. 创作团队专业素质不高:国产动画的创作团队在专业素养上存在较大问题,如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缺乏实践经验等。
这使得动画制作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技术性问题。
调试措施:制作方应加强对创作团队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专业素质。
可以组织培训班和工作坊,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指导,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的动画人才。
三、市场误区1. 缺乏市场定位:国产动画在市场上缺乏明确的定位,无法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这导致国产动画难以打开市场,无法形成品牌效应。
调试措施:制作方应注重市场调研与分析,了解观众需求和市场趋势,制定明确的市场定位和战略。
国产动画创作的误区与调试国产动画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和需要调试的地方。
本文将就国产动画创作中的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试建议。
一、误区分析1. 缺乏原创性国产动画在创作过程中往往缺乏原创性,大部分作品都是借鉴外国动画的故事情节和角色设定,缺乏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创新精神。
这种缺乏原创性的情况导致国产动画难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成功。
2. 制作水平不高国产动画在画面质量、动作设计、剧情编排等方面的制作水平还有待提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这使得国产动画在受众群体中的口碑和认可度不高。
3. 缺乏市场调查和定位国产动画在创作过程中往往缺乏对目标受众群体的市场调查和定位,导致作品在推广和宣传上缺乏针对性和效果。
4. 产业链条不健全国产动画产业链条不健全,包括融资、制作、宣传、发行等环节的缺失和不完善,造成了影响动画产业发展的瓶颈。
5. 缺乏人才储备国产动画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缺少高素质的创意人才、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储备,限制了动画产业的发展空间。
二、调试建议1. 提升原创意识国产动画创作应该重视原创性,多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生活的素材,注重对角色设定、故事情节和主题表达等方面的独特性,提升国产动画的文化自信和创新意识。
2. 提高制作水平国产动画应该加大对制作水平的投入,提升画面质量和动画设计的精细度,加强对剧本和人物塑造的打磨,提高作品的艺术水准和观赏性。
3. 加强市场调研和定位国产动画创作需要加强对目标受众群体的市场调查和定位,注重对受众需求的把握和作品风格的定位,提高作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受众认可度。
国产动画创作需要充分认识存在的误区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调试措施,提高原创意识,加强制作水平,调研市场需求,完善产业链条,加强人才培养,推动国产动画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聊聊中国动画制作产业陷入的窘境(2)动画工业的特性虽然中国动画工业的水准这两年在提升,但受制于动画工业的特性,整个行业的成熟度和规模性还需要时间积淀。
动画工业相对于一般工业,其人才培养周期更长。
就二维动画制作而言,其类似于一个手艺活。
比如,一些高难度的镜头转换如何通过合理的分镜去展现,可不是一般画师能做到的。
在日本,一个动画师的出道可是需要经历长达十数年的学徒生涯,在这个过程中技艺一点点传承。
国内连传统都没有,谈何传承,可以想见二维动画工业的发展还需要多少时间积累。
就三维动画制作而言,它是艺术和工程的结合体,对人的要求非常复合,团队间的沟通、磨合比一般工业流水线要复杂多了。
一名专业背景毕业的新人要融入制作团队少则一两年。
动画制作管理难度高,团队规模有瓶颈。
对二维动画而言,大部分从业者的基本工作就是绘图,按张数计费,这导致整个产业容易作坊化,大厂中待了一段时间后出来自立工作室接私单的比比皆是。
产能碎片化,造成隐性协调成本高。
就三维动画而言,由于沟通协调要求极高,流程管理做的不好就极易造成内耗,增员不增收。
《疯狂动物城》的制作团队高达550人,而国内少有能做到超过两百人的团队。
管理的瓶颈限制了产能的扩张。
由此可见,整个动画工业的产能供给弹性非常小。
这导致即使你有很多好故事,但没有产能去把概念变成产品。
如今资本涌入,催生了大量动画化需求,但供给在短期内仍面临产能瓶颈。
一方面是整体工业水平还处于早期,一方面是产能扩张弹性小。
因此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动画将面临着产量与质量的冲突。
产业链划分情况一个完整的动画生产、传播及消费流程一般是:由故事源(网文、漫画或自创)到制作(前期、中期、后期),到发行(播放渠道),再到观众,最后再被改编成电影、游戏、衍生品,做二次变现。
其中,还有一个简单的流程,即从故事源到动画制作,到电影变现。
从产业链角度看,可以把参与者划分为:网文、漫画平台,动画制作公司(原创或代工),播放平台,游戏公司,影视公司,衍生品公司。
论国产动画的崛起与缺陷2015年一部《大圣归来》吹响了国产动画再次崛起的号角,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崛起》创下的50亿票房再次让人感觉到国产动画的盛世似乎真的到来了。
但在繁荣的表相下,更要看到业内青黄不接、作品原创性严重不足,制作水平依然不高的现实。
标签:国产动画;崛起;行业;缺陷国产动画曾经代表了亚洲动画的最高水准,以万氏兄弟为代表的第一代动画大师,开创性制作了《铁扇公主》这样优秀的动画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各种动画种类,不同动画风格的长片短片动画,不仅一次次感动了观众,还远渡重洋,在各大电影节上受到海外同行的赞誉。
尤其是80年代,无论是动画电影,还是为电视制作的动画作品,至今向我们展示着国产动画曾经拥有的美好时光。
但是随着上美厂的没落,国产动画无论是制作水平还是作品数量都一落千丈,伴随中国孩子长大的有日本动画,有美国动画,很难看到国产动画的影子。
2004年,国家出台扶持动画产业制作的新政策,按制作时长来发放政府补贴。
这本应该是为国产动画发展注入的强心剂,但是动画是不能以长度论短长的,它是个极其复杂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入行的起点很高。
但是过度相信量化的结果是,为了政府补贴,动画制作机构疯狂拉长制作时长,“以时长论”直接导致国产动画产生的长度在短短几年之内超日超美。
产量迅速上去了,后果是质量直线下降,国产动画向内容与制作手法都相对简单的幼儿向动画倾斜。
作品也越发画质粗糙,效果原始,山寨抄袭更是此起彼伏,国产动画几乎成了粗制滥造的代名词。
劣币驱逐良币,一批真心热爱动画的从业者不得不退出动画界。
2013年,政府补贴政策收紧,国产动画产量应声滑坡式下降,2015年国产动画总产量还不到2011年的一半。
几度震荡之下,行业内耗严重,人才流失,再加上老一辈动画人的退出,国产动画在21世纪的前十年几乎是断档的,历经几代人磨砺研究出的中国特色的动画技术和传统,几乎失去了传承。
而且,我们也要看到,几度死而复生的国产动画,一边缺制作者,同时,更缺失的是,真心爱护它,愿意欣赏它的观众。
国产动画创作的误区与调试1. 引言1.1 国产动画创作现状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开始了动画创作的探索和实践,有许多经典的作品如《葫芦兄弟》、《喜洋洋与灰太狼》等。
但是在发展初期,国产动画受到了诸多限制和挑战,技术水平不高、制作成本高、市场认可度低等问题一直存在。
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加大,国产动画逐渐开始崭露头角,取得了诸多成绩。
诸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熊出没》等作品在国内外市场取得了成功,为国产动画赢得了更多的观众和赞誉。
与国外动画相比,我国的动画作品在技术、创新和受众需求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亟需加强创作水平和发展规划,提升国产动画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如何正确看待国产动画创作现状,并积极探索解决之道,已成为当前国产动画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1.2 国产动画创作的重要性国产动画创作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展现中国的现代文化和价值观念。
通过国产动画,我们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和中国故事,增强国家形象和文化软实力。
国产动画也是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能够传递正能量和教育意义,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国产动画创作也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国产动画创作在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2. 正文2.1 误区一:跟风模仿国外动画在国产动画创作中,一个常见的误区就是跟风模仿国外动画。
由于国外动画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些国产动画创作者往往会盲目模仿国外动画的风格和主题,试图迎合市场需求和观众口味。
这种模仿往往导致国产动画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和创新,使得作品缺乏独特性和吸引力。
跟风模仿国外动画不仅在题材上存在问题,还体现在制作技术和风格上。
一些国产动画创作者往往追求国外动画所具有的高科技特效和绚丽画面,却忽略了自身的创作实力和特色。
国产动画电影的制作有哪些阻碍
国产动画电影的制作有哪些阻碍
说到国产动画电影,可能每个人的脑海里只能浮现"喜羊羊";、"熊出没";之类的影片,
但是,国产动画电影始终距离美日等国家有一个坎。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里国产动画电影
制作一直无法再上一个台阶呢?
说阻碍之前先说一些积极正面的,尽管我们对国产动画有这样那样的质疑以及期待,但
是不得不说,中国的动画产业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无疑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因
为在多数国家,动画并不能算作一个产业。尽管动画质量与美国、日本国家有一定的差距,
但在政策的扶持下,国内动画产业的发展还是有目共睹的。其中,动画电影的票房表现就是
很好的证明。
除了年初的《熊出没》拿下2亿票房,暑期上映的《赛尔号4》、《秦时明月》、《神笔马
良》、《龙之谷》和《神秘世界历险记2》等5部作品全部拿到了5000万以上票房。尽管动
画电影的增速明显,但5000万这样的体谅大致相当于一部国产小成本影片。单从票房表现
上看,国产动画电影的前进的速度明显赶不上电影市场的增速。而且,一部5000万票房的
电影,成本或许不到1000万,但是一部动画电影的制作成本,远不是票房可以衡量的。
一、动画电影投资门槛高,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
在动画电影的制作过程中,资本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然而投资方对动画电影从观念到
行为都存在一些问题。
在大银幕上,动画电影不仅要和国外动画竞争,还要跟真人电影竞争。从投资到制作,
每一个环节的动画人都像对待电影一样盯着票房的表现,这是影响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非常
大的观念性阻碍。
从生命周期上看,动画电影在映后具有更长的生命周期,以及更多样的衍生空间。可以
做成电视动画、可以开发衍生品、可以售卖版权以及形象使用权。动画中的角色,几乎可以
理解为动画人从零打造出的一个明星艺人。然而,从目前接触到的一些投资方来看,短期内
票房的回报还是他们最看重的。
与真人电影相比,动画电影对于成本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一部真人电影可以小成本制
作,票房或许还很不错;但是动画不能小成本制作,如果投资少的话,就意味着动画的品质、
剧本、宣传都会缩水。真人电影的画面、场景或许可以低成本运作,但是动画里的场景都是
用真金白银砸出来的呀。一部卖相上都说不过去的国产动画电影,又怎么能吸引观众去看呢?
因此,在动画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对投资方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
需要非常有耐心的投资方。
长周期也要求投资方要有较强的实力。
二、缺乏超级IP
《盗墓笔记》和《鬼吹灯》的火爆衍生出了话剧、季播剧、漫画等形式的文化产品,但
直到万达、光线、华谊宣布合拍《鬼吹灯》大电影时,这一题材的热议度才打到了峰值。
——对于一个优秀的而且是现成的剧本,很少会有投资方第一反应是拍成动画
电影。
《植物大战僵尸》要拍成动画电影,且不说制片方花费多大代价购买了游戏的IP授权,
就算这部影片票房表现不俗,但后期的衍生品、角色认知度等潜在收益,依然归游戏的所有
者。电影的热映仅仅为游戏的畅销做了嫁衣。
上述两个现象都表明了一个问题:动画电影缺乏自主的超级IP
今年上映的多部动画电影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很多动画在上映前既不像《熊出
没》、《喜羊羊》那样有着多年的电视动画经历,也不像《赛尔号》那样有很多游戏小玩家。
要么只有一个蹩脚的故事匆匆上映,要么根据国外经典故事(《白雪公主之矮人力量》、《龟
兔再跑》)改编。其票房表现可见一斑。
因此,国产动画电影必须培养超级IP,长期培养优秀的角色、故事,培养用户的基数和
粘度。在这一点上,《秦时明月》的IP运营确实可圈可点。在没有收入压力的情况下,作者
更注重了价值观的表达,从而有更多机会带入情感,吸引更多用户。而漫威的漫画以及其电
影化确实算得上教科书式的了。
漫威在树立IP的.过程中,主要抓人物关系,最后留下来的是故事和形象。因此,尽管
复仇者联盟的故事漫画中早就出现,但是改编成电影之后,人们对故事的脉络和人物的关系
仍是津津乐道。
IP的运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票房并不是关键的评估因素。事实上,前期创作才是动画
制作的核心,通过IP孵化,培养自主品牌,以及跨界整合,才能逐步完善国产动画产业链。
因此,一定要自己培养超级IP,完善动画的产业生态。
三、从业人员的流失与"跨界";
并不是所有的动画团队都可以顺利地做出一部动画电影,在理想与现实的抉择中,从业
人员的流失与转型,成为了国产动画发展所遇到的巨大损失。
由于动画电影制作成本高,很多创业团队选择了去做广告、视频包装等行业,继续用动
画这一形式在其他行业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当然,面对游戏行业的火爆,也有一些团队转做游戏动画、游戏代工,他们当中很多人
收获到了动画电影不能带来的物质收入,也有很多人想积蓄能量回来继续做动画。但是,由
于游戏行业的生产流程与动画电影的制作方式的冲突,加上长期代工使得失去了相关的技术
以及创意能力,再回首,发现回去太难了。
更多的人,是那些年国产动漫不景气的时候,默默离开这个行业的。
四、行业的不统一
如果说日本动画制作水平的整体优势是因为他们几乎全日本的制作团队计划都是手冢
治虫的学生、整个产业的生产标准高度统一、且通过多年制作委员会制度筛选品牌培养市场
这几点共同造就的,那么韩国这个近几年才刚刚开始闯荡动画市场的后起之秀,则给了我们
最深刻的教训,整个韩国在制作过程中工序的统一、制作标准的统一、制作能力的齐整,就
是他们能够短时间内成为亚洲动画市场中新一代领军人物的主要原因。
反观国内动画近几年新一轮的"各自为战";,所谓的政府扶持无外乎就是将当年政府统
购统销给美影厂的钱增加之后分摊到了全国各地如同房产业版的动画园区、基地之中。整个
中国没有一套统一的动画生产方式和标准,东家做的片子西家做不了,北家做的片子南家做
不了。这样的现象甚至还不如当年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家天下";的情况,因为至少那
个时候我们虽然没有产业、没有工业,但是好歹还创造了一批无法复制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