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语境变迁中的“默顿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216.10 KB
- 文档页数:2
默顿规范的现代解析默顿规范是一套最早由英国语言学家约翰默顿于1857年出版的英语语法规则,对英语语言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默顿规范为英语语法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结构框架,为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言熟练度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默顿规范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原则,原则又分为两个部分:原则描述了不同形式的语言使用,而规范则为每一种语言使用的标准定义了一个严格的标准。
其中,原则是语言用法的基础,而规范却更为重要,因为它定义了语言使用者必须遵守的完整规则。
另外,规范还包括了一些补充规则,例如礼貌用语、表示关系的词汇等,可以帮助语言使用者更全面地理解英语语言的本质。
第二部分是由语音、语义及语法组成的语义结构,结构包括了名称、词汇、表达、文法知识和实际应用,可以帮助语言使用者更好地掌握语言的本质,以便更好地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
最后,默顿规范还涉及了文学和文化知识,包括文化背景以及英语文学中作者们采用的特殊表达形式和用法,这部分知识可以帮助语言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英语文学作品,从而扩展了他们的文化知识,增进文学鉴赏能力。
默顿规范在当代英语学习中仍然被广泛应用,它提供了一个系统化的英语语法知识框架,不仅能够帮助语言使用者更好地掌握英语的基本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增进语言使用者的文学鉴赏能力,利用语言传达更强的文学气息。
此外,默顿规范的发展和应用也促进了英语语言学的发展,为当今学习者提供了一套完善的、系统化的语言研究方法。
虽然默顿规范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但它仍然对当今英语语言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它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英语语法框架,其中包括原则、规范、语义结构和文学知识,是学习者获取深入的语言理解的基础,也是学习者快速提高英语水平的有效途径。
因此,当今学习者应该充分利用默顿规范,深入理解其规则和原则,把握其特征,用准确的语言运用来展示思考,以此提高英语水平。
总之,默顿规范是英语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构建环节,在当今英语学习中仍然有着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英语,有助于增进他们的文学素养,进而提高英语水平。
科学中的权威与权威的科学-默顿传统科学社会学中的科学权威
问题述评
科学中的权威与权威的科学-默顿传统科学社会学中的科学权威问题述评
科学中权威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权威的科学成了一个默认的预设。
科学中的权威与权威的科学构成了科学权威问题研究的不同层面。
本文拟通过对默顿传统科学社会学关于科学权威问题研究进行深度和广度的分析,揭示科学权威的完整内涵。
作者:金俊岐胡杨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河南,新乡,453002 刊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0 ""(4) 分类号:N031 关键词:科学权威科学中的权威权威的科学知识权威。
默顿与科学社会学背景、贡献、主要观点评析背景:20 世纪30 年代,默顿开始从社会学和科学史的视角来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他的博士论文《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第一次提出了科学、技术与社会概念,他从科学( 作为一种社会建制) 与其他社会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角度, 探讨了近代科学首先在英格兰制度化的社会文化背景,开启了当代科学社会学研究的先河。
不同于科学史和科学哲学,默顿站在社会学家的角度对当代社会的科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对科学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贡献:1. 创立了社会学新的分支学科默顿对于科学社会学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创立了科学社会学, 为社会学增加了一个新的分支学科。
在他1938 年发表《17 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时,科学社会学还处于一个未被承认领域的地位, 直到20 世纪50 年代科学社会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的地位得以确立,他一直站在这一领域的最前沿, 参与、引导和支持着它的发展。
由此,默顿也被人称为“科学社会学之父”.此外, 默顿还通过培养大量学生来传播科学社会学的思想, 而且他自己也多次为科学社会学受到学界忽视而大声疾呼,以此来唤起人们对该学科的重视。
经过默顿和他的学生以及受他影响的众多学科内外的学者们多年的努力,科学社会学终于从初期的一篇论文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
2. 提供了科学社会学的研究课题默顿不仅创立了科学社会学这一研究领域,更为这门学科提供了一系列重要的、经典的研究课题。
主要包括:“( 1)科学的精神气质;( 2)科学的继承性、积累性;( 3)科学研究的马太效应;( 4)优先权冲突和科学奖励系统概念;( 5)科学中的多重发现;( 6) 科学成果的性质变化:个人知识和公众知识的界限;( 7)科学中研究问题的选择;( 8) 社会行动的非预期后果:“清教主义与科学关系假设的例证".这些课题的相关结论虽然在后来受到了各方的激烈讨论甚至责难, 但无疑这些课题的提出为科学社会学的具体研究内容提供了方向和说明, 使后人的科学社会学研究有章可循.3. 开创了科学社会学的默顿传统1. 提出了“默顿命题”。
科学的社会研究默顿科学自主性思想及其当代意蕴卢艳君(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要:基于科学是一种高度自治的社会制度这一理论前提,默顿科学社会学对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及其科学内部的社会结构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系统阐述了科学自身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强调科学自主性是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时下我国学术界无视和违反科学自主性的现象比较严重,亟需从理论上分析科学自主运转的规则,为捍卫科学自主性提供理论支持。
默顿科学自主性思想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社会运行情况及其规律,在一定意义上能给我国当前的科技体制改革提供思路。
关键词:默顿科学社会学,科学自主性,科技体制改革,当代意蕴科学自主性作为科学发展规律最重要、最突出的表现,是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科学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和研究重心。
科学自主性要求科学评价、资源分配、承认分配等科研环节应由科学同行来进行,外人无权干涉,但这些环节往往不可避免地受到外部社会因素的干预。
特别是20世纪以来,科学的自主发展由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新特点而越发显示出复杂性。
一方面,科学资源的有限性和相对短缺要求社会对科学进行规划管理,以便合理地分配资源。
另一方面,时下学风浮躁、学术不端行为正日渐侵蚀学术肌体,对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造成的消极影响不可低估,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
科学自主性作为分析和解决科学与社会关系的核作者简介:卢艳君,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学、科技与社会。
心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为此,深刻理解默顿的科学自主性思想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社会运行情况及其规律,对我国当前的科技体制改革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科学与社会互动研究中的科学自主性思想默顿命题只关注科学研究的动力,不涉及科学知识的内容。
在论证清教伦理和经济、军事等社会因素通过影响科学家的关注焦点或课题选择而影响科学发展的方向和科学进步的速度时,默顿仅仅在一般影响而非根本动力的意义上谈论社会因素对科学发展的作用。
默顿说,所谓的“中层理论”是指“介于日常研究中低层次的但又必须的研究假设与无所不包的系统化统一性理论之间的那类理论,统一性理论的目的在于试图解释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中一切可观察到的一致性。
”默顿在1938年出版的《社会结构与失范》一文中系统地提出了他的失范理论。
默顿认为,当个人以正统的手段去实现目标时,个人行为是符合社会规范和社会要求的,但是目的与手段不一致时,失范现象便出现了。
在他看来,失范可以被想象为文化结构中的一种断裂,这种情况在文化的规范和目标同该群体成员在社会结构层次上以符合这些规范和目标的方式行事的能力之间分裂时特别容易出现。
为此,默顿列举了四种失范:一是创新失范。
是最常见的失范现象,这种行为虽然承认文化目标但却无法采取社会所承认的手段去到达目标。
如为了富裕而挪用公款、卖淫等既是这类现象。
二是形式主义。
指人们接受了正统手段但囿于缺乏教育机遇而没有接受社会认可的目标。
三是退却主义。
背离并拒绝社会工人的目标和手段,是社会“异化者”。
如无赖、流浪人、乞丐。
第四是造反。
则是企图以创新的目标和手段来取代原因的目标和手段。
总之,默顿讲的失范侧重于其积极的方面。
另一方面他始终坚持失范的根源在于文化和社会结构。
不能归咎于社会成员个人的缺点。
因为他认为,个人的欲望和要求不一定出于人的本能。
而是由社会文化决定的。
按照默顿的理解,他的中层理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它主要用于指导经验研究,并且根据这一理论是可以通过经验加以验证的。
如社会流动理论、社会分层理论、角色冲突理论、参照群体理论,等等。
第二,它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一般由几组有限的假定组成,且通过逻辑推导可以从这些假定中产生出能够接受经验调查证实的具体假设。
第三,它可以融入到所谓的社会学理论体系之中去,成为社会学思想体系的一部分。
第四,它能区分出微观社会学问题与宏观社会学问题,从而划清微观与宏观问题的界限。
第五,它承传了早期社会学家的思想观点和理论建构策略,是经典理论研究工作的直接延续。
一把火,讨论一下科学家的精神特质。
说是讨论,其实我没有什么新的思想。
如同鲁迅感概一切好诗在唐代已经做完一样,我觉得关于科学家的精神特质问题,还有其它一些经典的科学社会学的大原则问题,在默顿时代,就已经被他和他的弟子们解决了。
我们要做的,就是时不时地重温一下默顿的思想。
默顿的全名是罗伯特·金·默顿(Robert King Merton),生于1910年,活了92岁,于2003年去世。
他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是科学社会学的奠基人和结构功能主义流派的主要代表性人物。
科学社会学成为社会学的一个有影响的分支,恐怕一半是托了默顿的福。
他的博士论文《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1935年,国内走向未来丛书有中译本)首次把科学作为一个具有独特价值观的社会系统来研究,被认为是科学社会学的奠基之作。
默顿的博士学位是在哈佛拿的,他也曾在哈佛教过几年书。
不过,他的学术生涯的绝大部分时间,是跟哥伦比亚大学联系在一起的。
他1941年进入哥伦比亚,直到1979年退休。
以哥大为基地,默顿培养了一批很有影响的学者。
我们科学网的曹聪博士,其博士导师就是默顿的亲传弟子。
算下来,曹兄算是默顿的再传弟子。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在科学网介绍默顿,还真有班门弄斧的嫌疑。
搞社会科学的人,如果一生能够提出一个令学术界广泛接受并使用的专有名词就算很不容易了。
比如,那个写了《科学革命的结构》的托马斯·库恩,提出并阐述了一个“范式”(paradigm)的概念,就足以让他名垂青史了。
默顿对科学社会学的开创性贡献,则足以令他在科学社会学领域名垂青史好多次。
例如,1968年,默顿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科学的马太效应”一文(Robert Merton, “The Matthew Effect in Science,” Science, 1968,159, pp.56-63.),首次揭示了科学共同体当中对科学家的奖励与承认存在着“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不公平现象。
科学社会学家默顿提出的科学研究的基本行
为
科学社会学家默顿提出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行为,这些行为包括下面几点:
1. 建立假设:科学研究必须基于一个假设。
研究者需要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提出一个解释这个问题的想法,这就是假设。
假设需要经过
测试和验证,否则就是一个盲目的猜测。
2. 设计实验:在建立假设的基础上,科学家需要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
实验设计需要遵循科学方法的标准,包括控制变量和随机抽样等等。
3. 收集数据:数据收集是实验的一个重要环节。
科学家需要精确地记
录所有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4. 分析数据:经过数据收集后,科学家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这通常涉及到统计学和数据分析。
5. 重复实验:科学家需要进行多次实验来验证和证实他们的结果。
重
复实验也能够排除误差和随机事件的影响。
6. 提出结论: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提出结论。
科学家需要根据实验
结果来得出结论,并在文献中发布他们的发现。
在总体上,默顿提出的科学研究基本行为奠定了科学研究的框架和标准。
科学家必须遵循这些基本行为来确保他们的研究具有科学性和可
靠性。
解读默顿科学规范
包和平;韩晖
【期刊名称】《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40)1
【摘要】20世纪40年代初默顿科学规范提出以后,曾被广泛接受,成为当时社会组织科学活动的理论依据。
然而,随着科学自身的发展,科学哲学中相对主义思潮的兴起,人们对科学知识的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反思,默顿科学规范受到质疑和挑战。
通过重新解读文本可以得出,默顿提出科学规范的根本目标就在于从科学制度的层面上确立科学的自主性,实现科学的稳定和发展。
默顿科学规范所遇困境的根源是它的认识论基础——逻辑实证主义被解构。
【总页数】5页(P110-114)
【关键词】默顿科学规范;科学的自主性;科学制度;逻辑实证主义;相对主义
【作者】包和平;韩晖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031
【相关文献】
1.默顿科学规范再思考--重读默顿《科学界的规范结构》 [J], 马来平
2.科学界的奖励系统与越轨行为——默顿学派对默顿科学规范论的丰富和发展 [J], 徐梦秋;欧阳锋
3.对默顿科学规范论的批评与默顿学派的回应 [J], 徐梦秋;欧阳锋
4.科学中的规范与反规范——默顿学派对默顿科学规范论的丰富和发展 [J], 徐梦秋;欧阳锋
5.科学规范的阐释和扩展——默顿学派对默顿科学规范论的丰富和发展 [J], 欧阳锋;徐梦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社会学方法论(5篇)社会学方法论(5篇)社会学方法论范文第1篇默顿受规律阅历主义和内史主义影响,走向了科学社会的内在主义,20世纪60年月形成了颇有影响的功能主义的美国传统即默顿学派;贝尔纳受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史外史主义的影响,走向了科学社会外在主义,并影响了20世纪70年月中期形成的社会建构主义的英国科学学问社会学的爱丁堡学派和巴思学派。
不同观点、不同思想、不同传统的相互碰撞与合流,使科学社会学得到快速进展。
80年月后的一些科学社会学家受库恩(t.s.kuhn)历史主义、系统论、整体论和语境论(contextu-alism)的影响,开头进行科学社会内在主义与科学社会外在主义的整合讨论。
于是,消失了社会语境意义上的科学社会学——科学学问社会学。
概括地讲,科学社会学20世纪70年月以来发生了重大变化,由默顿传统的现代科学社会学走向了英国传统的后现代科学社会学;由非认知科学社会学走向了认知科学社会学”[1];由科学结构讨论的社会学走向了科学学问讨论的社会学;由社会功能主义走向了社会建构主义;由宏观讨论走向了微观讨论;由科学的社会学讨论走向了更宽阔的科学的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讨论[2]。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我们认为,科学社会学经受了从不成熟到成熟、从单一的定性和单一的定量到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从单一的科学社会结构分析到整体的科学社会语境分析的进展。
详细地讲,科学社会学方法论经受了科学内部因素分析方法、科学外部因素分析方法、科学社会语境分析方法三个进展阶段。
1 科学内部因素分析方法我们把对科学进行内在社会结构分析和对科学学问进行社会学分析的讨论流派称为科学社会的内在主义,其讨论方法称为科学内部因素分析方法。
它包括结构—功能分析方法、计量分析方法和人类学方法。
1.1 结构—功能分析方法这主要是默顿及其学派的方法论,其实质是从结构动身分析功能。
他们把科学看作是具有简单结构的社会系统,对其社会体制的结构做精细的分析,由结构解释功能,而很少讨论科学学问的内容及其与社会因素的关系,被称为科学社会学的功能主义,形成了科学社会学的美国传统”[3]。
圜阻 幽 旦 科学语境变迁中的“默顿规 ,, -tO, 文。陈新辉(湖南商学院 湖南长沙) 摘要 “默顿规范”是默顿在2 0世纪4 0 和以前被证实的知识相一致。”①这是一 直接为生产者自身的“利益”服务,因为利 年代提出的科学的四务道德准则,在科学 种信念,即深信科学真理是普遍的,是放之 益常常导致盲目和偏见。恰恰相反,科学 规范研究领域,具有范式意义。2 0世纪下 四海皆准的;同时科学标准具有普适性。 共同体需要在制度层面,以“有经验证据” 半叶,科学逐渐从小科学时代过渡到大科 普遍性规范的另一种表现是“要求科学在 和“逻辑上一致 为条件,排除科学知识产 学时代,“默顿规范”受到了许多人的质 各种职业上对有才能的人开放。”② 品中因个人利益导致的偏见和错误。使科 疑。在科学日益功利化的时代背景下,对 (二)公有性(COmmunism) 学知识逐步从不太可靠的个人知识转化为 默顿规范做全面、深刻的再思考具有很强 “科学上的重大发现都是社会协作的 比较可以依赖的公共知识。 的现实意义。 产物,因此它们属于社会所有它们构成了 (四)有组织的怀疑精神(Organized 关键词:默顿规范;时代变迁;重塑 共同的遗产,发现者个人对这类遗产的权 Skepticism) 中图分类号:N09 文献标识码:A 利是极其有限的。”③这条原则说明,各种 “有组织的怀疑与科学的精神特质的
一、
默顿规范的内涵 科学发现本质上是社会合作的产物,因而 其他要素都有不同的关联 ,“它既是方法
l 942年,在《论科学与民主*一文中, 属于整个科学共同体以至整个社会,发现 论要求,也是制度性的要求。 “科学向包 默顿(Robert.K.Merton)全面论述了科 者本人并没有权利独占或收回他的发现。 括潜在可能性在内的涉及自然和社会方方 学家在从事科学工作和处理彼此关系中必 (三)祛利性或无私利性(Di醯l抚豫抬 面面的事实问题进行发问”⑤这条原则包 须遵守的四大理想规范一一普遍性、公有dness) 括两层含义,一是科学对真理的无畏探求, 性,祛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精神,即后来 “祛利性既不等同于利他主义,也不是 不盲从,不守旧;二是这种怀疑要服从一 为科学社会学家们广泛讨论和引用的“默 对利己主义感兴趣的行动,这样等同就把 定的准则,要受科学共同体的约束。 顿规范”。在默顿看来,科学的这四大规范 分析的制度标准与动机标准混淆了。未知 二.默顿规范提出时的科学语境 不仅是学术上的规定,也是道德上的规定。 的、莫名其妙的好奇心,对人类利益的无 孔德(A.C0rote)一般被称为知识社 (一)普遍性(Universalism) 私关怀和许多其他特殊的动机都为科学家 会学的创始人,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 “普遍性直接表现在下述准则中,即关 所具有。”④这条原则要求科学家利用“科 (E.Durkheim)被认为真正开始从事知识 于真相的断言,无论其来源如何,都必须服 学”追求“利益”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规 社会学研究的人,而舍勒(M.Scheler)和卡 从于先定的非个人性的标准:即要与观察 则之一就是不能要求生产出来的科学知识 尔.曼哈姆(K.Mannheim)则被认为是知识
(上接2 1 1页)忠于君主是忠于国家的表现, 与此相反,当年楚国朝廷政治腐败, 兴中华! 但骨子里却是重君轻国,当君主利益与国 剥削残酷,由此引发了声势浩大的庄乔起 注释: 家利益发生冲突,臣子必须服从前者,放 义,重创了以楚怀王为首的统治集团。对 { 全 曼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弃后者。例如,南宋民族英雄岳飞奔赴抗 之,各国士大夫纷纷日诛笔伐“庄乔起,楚 ② 沫若: 《.屈原研 ,群益出版社f 943年 金战场前,专门背刺“精忠报国”。但日后 分而为三四”;(2 7)庄乔为盗于境内,而王 7月初版,第9 5页。 盖 喜 锰 翥 案9 “ 纛京 辫0簿3 妻繁爹 北 胆,准备北撤时,畏敌如虎,腐败透顶的 郢”。(2)而当时屈原就在楚国,绝不可能 京大 版社r2‘0 1 1版.‘蠡 5 页‘
宋高宗却在一天之内连下十二道金牌,强 不了解此事。但翻遍其作品,未见有关庄 ⑤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5 耋雯 孚 磊 釜 篓 荣 年之功,废于一旦”,但他仍不顾百姓拦路 廷,动摇王权的农民起义视而不见,充耳 而 史记,陈涉世篆) …
跪求,班师回朝。以至金军得以重整旗鼓, 不闻的态度,难道是对国君的绝对服从 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 最蝽灭宗 (241 吗l 社{g 年5月第1版 222页。
事实上,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 如上所述,由于忠君爱国是封建社会 芝 东茁 。第1卷,人民出版社1 9 91 发自内心的一种深厚感情,而忠君思想则 最高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而屈原作为 年版第9 9页。 是一种人为打造的封建伦理道德,两者之 楚国臣了,其从政活动很难突破官场藩 …。 毒喜 斯选集》第 卷,人民出版
间并无必然联系。对此,屈原立场鲜明。例 篱。加之,在传统思维中,忠君与爱国几 。 ( 固: 离。骚序》 载《四部丛书)影 如,因楚怀王放弃变法,屈原便不惜同他 乎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而屈原的爱国 明翻宋本《楚辞》卷一。 釜薏 菪 瑟 戆:’4繁 9 2 数化”。(《离骚 )可对祖国,屈原则永不 品里,骨肉相连,难以分离。故而,对于 列辛= 集》最 卷.人。最出版社1 7年
离弃,“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屈原是否忠君的认定,难度极大。 1 0月第2版第449页n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而不行”。(“离骚》) 然而,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性质, 篡要 。 绝对服从则是指臣子对君主的意旨, 取决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而非矛盾的次要 子.功=r ̄名//o》。 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例如, 方面。透视屈原忠君的目的,综观屈原的 《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嘉 衾 曩 柔 毒 票喜誓 量 墨 震 嚣 江人 蘩 ,浙酷压榨。广大农民被迫不断举行起义,反 上不属忠君之流。当然,笔者对屈原的研 ^ ’ ’ … ~”。
抗黑暗统冶。对之,宋高宗下令岳飞举兵 究不是为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基于现实考 (2j)(22)《史记・屈原贯生列传》。 血腥镇压(25)公元1 1 30年镇压了吉州彭友 虑。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民族精神是~ ) 德二 》,花山文艺出版社’。。。 领导的农民起义;公元ll 3 1年镇压了虔州 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 干。 轰; 囊 。《中国通史》第5册,人
陈颐领导的农民起义;公元l l 3 5年镇压了 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 民出版社1 9 78年4月第1版,第289—290页。 洞庭湖地区钟相领导的农民起义。尽管镇 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眼下,我国正 毒 (2 ). ! 0—2 71页,第266页・ 压农民起义并非岳飞初衷,但他依然奉诏 处于社会转型,价值多元的时期,窃以为 ;;;: , 征战,博得宋高宗龙颜大悦,手书“精忠 尤有必要纪念屈原,以发扬光大其爱国忧 (2 8)《韩非子.喻老》。 岳飞”,制旗赐之。(2 6) 民,追求真理的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振 (2 9)《吕氏春秋’介士》。
21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社会学的集大成者。置身干社会学发展的 大背景,科学社会学(正是默顿被称之为 初始人的这门科学)既可以说是对传统知 识社会学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对它的反动。 默顿干1 9 4 5年对这一学科领域所作 的探讨就已看到其内在的矛盾,“知识社会 学从一开始把它所关注的面规定得太狭 窄,把全部注意力几乎都放在试图推论人 们的利益和经验在其知识的形成中所起的 作用,以至在2 0世纪3 0年代曾经陷入混 乱。 ⑥“知识社会学第一次将知识纳入自 己的视野,并作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虽然 存在着种种缺陷,但从研究对象和研究角 度的确定,经验研究方法的使用以及人才 培养等几个方面说,知识社会学都为科学 社会学准备了条件。 ⑦默顿站在社会学 家的角度对当代社会的科学进行分析,既 不同干把科学当作真理的科学哲学,也不 同干对科学进行历史研究的科学史,而是 另辟蹊径,把科学当作一种社会建制进行 研究。 促使默顿对科学精神气质系统进行总 结和概括的是当时具体的政治社会环境。 20世纪30年代开始,德国纳粹对科学家的 迫害和对科学研究的干涉,各个国家的国 家规范与科学规范可能发生冲突,为了预 防和抵制对科学自主性的侵蚀和损害,默 顿认为社会学家有责任和义务从理论上揭 示和阐明科学规范,以期科学界对于科学 规范保持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通过对1 7 世纪以来的科学家行为作出大量的社会学 研究,对二百多年历史中涌现的科学家精 神品质和道德规范进行总结,默顿提出了 科学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部分,科学家的行 为是应受特定行为规范制约的。“默顿规 范 ,以及由默顿学生发展起来的默顿范 式,这在科学社会学领域的很长时间内几 乎是唯一能够应用的话语。默顿规范在科 学规范研究领域的的开创性意义是不可否 认的。 三,时代科学语境的变迁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科学已经发生了 革命性的变化。在回顾自己的科研历程 时,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苏联物理学家 n,JI,卡皮查教授说:“人们对科学的态 度,现在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在我年 轻时候,常常听人讲的是‘纯科学’和‘为 科学而科学’,但是,现在……人们已经开 始把科学看作是现代社会体系中一个必不 可少的组成部分,不仅是颇为有用的一部 分,而且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家把科 学看作是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部门,并且 给予了日益广泛的注意。”④可见,科学已 逐步从小科学时代过渡到了大科学时代。 大科学时代与小科学时代相比,有着 明显不同的特点。第一,集体化,科学研究 的课题越来越庞大,研究所使用的仪器设 备越来越复杂,因此产生的“大科学”课 题,往往集中各类专业的科学家集体 作,共同攻关。例如举世瞩目的1 942年的 “曼哈顿工程”,美国动员了十五万科技人 员,耗资二十亿美元,历时三年,制造出第 一批原子弹。1 96 1年美国开始着手进行阿 波罗登月计划,规模要比前者大得多,前后 参加研制的有二百家公司,一百二十所大 学,经济耗费达三百亿美元,最终在1 9 6 9 年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宏伟目 标。第二,效用化,科学研究的实施和管理 都要系统规划,以实现整体最优化为目的。 在大型的科研活动中,需要动用全社会的 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通常采用“系统过 程的方法,如PERT(计划评审计划),GERT (随机计划体调技术),C PM(关联树法), PPBS(计划、规划预算法)等等。”⑨以饰调 各方面工作,减少社会中人、财、物的巨大 浪费。第三, 社会化,大科学时代,科学 社会化与社会科学化日益深化。科学与社 会政治、经济等因素越来越多地联系在一 起。“科学变得与上层建筑关系密切起 来。”⑩一些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已并不 完全取决干科学共同体,有时全社会对其 认可的态度往往改变科学家对其轻视的态 度。大科学项目的研究需要巨大的经费, 科学越来越被国家等经费提供者操纵,科 学沦为资助者的雇员。由此可见,在大科 学时代,科学家距离“自由研究”已越来越 远了。 科学革命所拓展的科学价值标准和社 会功能的新层面及其实现,社会要求运行 并分享科学荣誉的内部组织形式和外部社 会关系的发展,这一切变化及其综合必然 引发默顿规范与现代大科学观发生激烈冲 突。可以说,2 0世纪后期的科学革命从根 本上摧毁了默顿规范结构的思想基础,日 益昭示出默顿规范的缺陷。 四.大科学时代默顿规范的定位 那么,默顿规范是否已成为“神话”, 是否已无存在的必要性?从科学发展的整 个历史状态来看,默顿规范所传达的科学 精神实质问题在今天和以后很长时间都有 存在的语言环境。 首先,在与社会相关联时,虽然科学与 社会的深化使得默顿规范在科学具体行为 中受到了违背,但是从科学内部的精神传 统的角度看,默顿规范这种理想主义的科 学观仍有存在的必要性,或者说,更应该 作为一种驱动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得到提 倡和践行。因为,正像爱因斯坦认为的“对 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 高品质之一。”《l1)“科学在本质上是一种高 品位的学术活动,在那里理想主义的科学 观有着极其重要的,甚至是至高无尚的地 位。”㈦其次,任何一种活动和组织都需要 一种规范来维持。社会性的精神活动必须 遵循基本的精神素质,而精神素质是整个 现代社会发展的灵魂,科学研究活动当然 也不能例外。特别是在当今大科研活动 中,必须制定和遵循一些规范,以自身的精 神素质为本位,科学作为一种建制才能健 康存在下去。 因此,在新时期,被默顿规范所强调 的精神内核则不应该更改,更不应该放弃, 但对默顿规范进行调整还是必要的。默顿 规范应该成为科学与社会的中间链条,应 该成为精神的镜子。它的存在使得科学家 更关注其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默顿所提出的科学规范代表了一种带 有超越个体经验性质的、理想主义状态下 的对科学客观性的追求。科学家在科学活 动中不可能一丝不差地遵循默顿规范,必 定会包含各种个人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因素 的作用。也由于此,科学家在科学活动中 实际采用的科学规范不仅在内容上要比默 顿规范复杂得多,而且在不同国家和地 区、不同的学科,以及不同的历史时期内, 科学规范的内容都是各有不同的。例如, 1 948年2月世界科学工作者联盟(wFSw) 大会通过的《科学家宪章》、1 9 7 4年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 关于科学研究者地 位的建议》、J 9 8 0年日本学术会议通过的 科学家宪章 ,以及2 0世纪8 0年代京沪 等地中国科技工作者分别联名发表的关于 制定科技工作者道德规范的倡议,其他与 科学规范有关的文件等等,它们的内容都 具有明显差别。 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理论研究时,应尽 可能遵守默顿规范,在从事与社会相关的 科研项目时则应该注意到科学与社会的互 动,培养科学家的道德责任,双方面互相促 进,使科学进入良性循环,更好地为全社会 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