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

常发[2010]25号

各辖市、区委,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部委办局、公司、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增强我市经济综合实力、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科技部关于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要求,现就加快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标要求

1.总体思路。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按照“两步走”的部署,重点围绕创新体系能力建设、创新产业规模发展、创新资源投入聚集、创新设施功能提升和创新环境效应优化等中心任务,大力推进各类创新载体建设,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创新资源投入力度和创新要素集聚密度,促进科技、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创新,把常州建成创新驱动能力强、创新产出水平高和创新特色明显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2.目标任务。第一步战略目标是:到2012年,基本建立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各类科技产业园区和科技基础设施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实现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全市GDP 的比重达到2.5%,地方政府用于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地方

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建有研发机构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占比达到60%以上,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380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

第二步战略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创新投入、创新应用、创新成效和创新环境等方面居全国先进水平,成为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及区域创新中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3%,建有研发机构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占比达到70%以上,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500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0%以上,力争用五年时间,引进500个海归创业团队,5000名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50000名创意、创投风投、金融机构等方面专业人才,形成50万名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管理人才队伍,公众基本科学素养大幅度提高,基本实现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主要任务

1.加快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以“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引领发展”的理念,推进我市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一核八园”建设。到2015年,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武进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要通过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考核验收,成为长三角地区创新驱动中心。加快各类科技产业园区建设,通过率先创新、持续创新,为区域创新发展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加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发挥基地产业集聚效应,引导龙头骨干企

业技术创新向中小企业扩散,实现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效融合。

2.加快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以科教城为核心,大力引进中科院系统、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在我市共建研究机构,重点建设一批代表国内最高行业水平的研发中心,促进高新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以各类科技产业园区和行业骨干企业为依托,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有规模、有水平的服务于全市产业发展的公共技术平台。支持引导企业加强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大力推进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产业园建设,形成孵化器集中孵化种子企业、加速器汇集高速成长企业、科技产业园重点集聚成熟企业的创业载体合理布局。

3.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智能电网、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创意等新兴产业,优化提升功能新材料、新一代轨道交通、新能源、LED半导体照明、新型电子器件及设备等优势产业,奋力抢占高技术发展及新经济增长的制高点,加快产业化步伐,培育一批新型主导产业,形成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十二五”期间,实施一批新兴产业发展科技专项,引导企业研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打造高端产品群,提升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质量。

4.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主导作用,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产业创新链和创新企业群落。

“十二五”期间,全市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有显著增加,体现高水平的创新引领效应。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和区域布局,有效促进企业依托各类科技基础设施,主动衔接国家、省创新计划,不断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在国家、省创新战略中的地位。鼓励支持企业承担和参与国家、省重大专项、重大科技攻关等研发任务,突破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强的重大战略目标产品。

5. 加强科技领军人才引进。深入实施新一轮“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围绕五大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引进领军型海外创新创业人才为重点,全方位吸引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孵化一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核心企业,促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带动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掌握国际水平的先进技术,打造一批竞争优势明显的高新技术产品群和企业群,培育一批既掌握尖端技术又精通经营管理的科技型企业家。

6. 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加强与中科院系统和国内外知名高校的“1+N”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参与创新合作与竞争,全面提升吸纳和配置国内外创新资源的能力。鼓励产学研共建研发机构、共担科技项目、开展联合攻关,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组建技术联盟、产业联盟、标准联盟等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活动、平台、载体集聚创新资源的功能,促进我市企业不

断提高创新要素集聚能力,努力争取国家、省级高层次的科技创新资源落户我市。

7.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资源集中配置,加快发展制造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及物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创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互动的产业组织方式,构筑科技成果研发、孵化、加速、产业化的产业生态,积极探索依靠自主创新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路径,为我市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逐步实现我市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由现代制造业基地向现代制造业体系转变,基本形成创新能力强、创新水平高的现代产业体系。

8.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知识产权作为我市创新型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提高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以保护为重点,增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营造保护创新、支持创造的良好环境。加快培养产业急需、实务能力强、熟悉国际运行规则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深化知识产权行政体制改革,探索大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主导或参与标准制定,推动自主创新技术成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鼓励知识产权标准化。

9.促进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把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公共资源、公共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科技创新置于科技发展的重要地位,为加快提升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提供技术支撑。完善公共安全应急技术体系,提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资源与环境技术开发,不断提高生态保护的能力和水平。开展绿色建筑技术、低碳生产模式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营造优美人居环境,逐步实现科学、文明、健康的现代新型社会生活方式。

三、保障措施

1. 加强领导。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系统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高度以重视、加强领导、统筹协调,确保各部门之间形成合力,完成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各项任务。成立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推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检查督促相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结合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目标,进一步完善辖市、区科技创新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2.加大投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的强度,把财政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切实保证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并逐步提高财政投入的研发经费占财政科技经费投入的比重。市本级财政科技资金逐渐向产业前沿核心技术与关键共性技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重点社会发展科技等领域倾斜。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科技投入,构建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探索建立适应我市科技创新要求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企业有效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支撑和保障。

3.落实政策。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鼓励自主创新的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建立政策实施的保障机制,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定期检查督促政策落实情况。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省政府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通知》和《中共常州市委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意见》等文件。

4.创新文化。大力弘扬敢于冒险、勇于创新、追求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培养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创新文化精品创作,增强市民对创新的理解力和创造力。努力推进城市科普能力建设,构建公众科学教育和传播体系,促进人民群众科学素质不断提高,建设若干功能健全、具有时代特色和创新精神的标志性文化、科普基础设施。

5.加强监测。积极开展监测与分析工作,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建立学习交流机制,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经验,促进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更多成果。

中共常州市委

常州市人民政府

2010年5月14日

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

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 摘要:创新型国家的特征大致体现在四个方面: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具有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但要建成创新型国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我们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夯实自主创新的人才基础;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关键词:建设,创新,意义 创新,对于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中央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可以说是有一个好传统的。20多年来,我们的一切发展成就,无不与创新紧紧联系在一起。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创新。2005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在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报告三次提到建设创新型国家问题。 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顺应了时代潮流。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意义,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努力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 一,何为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是指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主要表现为:整个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较高,重要产业的国际技术竞争力较强,投入产出的绩效较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和国家的财富增长中起重要作用。作为创新型国家,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即R&D(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创新产出高。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途径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是基础。因此,要想完成“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就必须想办法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创造力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可以通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国内实践和基本模式研究

创新型城市是支撑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单元。创新型城市是在特定的城市行政区划空间范围内,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中介服务组织为创新主体,以创新主体通过交互式学习、知识创造和共享所形成的以邻近性和社会根植性为特征的具有自组功能的创新系统为创新载体,以创新行为的普遍化、规模化和常态化为特征的城市形态,是一种城市的新分类、新性质,是以自主创新的角度考察的城市类别。创新型城市是通过将新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要素或这些要素的新组合引人城市经济系统,创造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实现新的系统功能,使城市内经济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利用,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形成城市竞争优势,促进城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种新的城市形态。[1]许多国家都希望通过个别重要城市的优先发展来带动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而推动整个国家在未来全球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创新型城市探索促进了区域经济理论和城市科学的发展,也推动了城市、区域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2] 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国内实践 1、创新型城市建设背景 创新型城市理念和目标的提出,是在新世纪全球竞争加剧,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成为国家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背景下,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现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又一次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在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更加注重科学、技术和制度的创新,特别要发挥科技对经济和社会的支撑引领功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型模式的转变,加速形成国家、区域和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城市不仅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在中国,70%以上的GDP、80%以上的国家税收出自城市,90%以上的大学和科研力量分布在城市。因此,建设创新型城市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选择。创新型城市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背景下兴起的城市战略发展思路。具体来看,《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规定了未来十五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目标,其核心是自主创新,走建设创新型国家之路。在此前提下,国内许多城市响应国家政策,纷纷提出各自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时间表。截至目前,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杭州、南京、武汉、成都、大连、青岛、合肥、苏州、宁波在内的国内至少有200个城市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构想和目标,因此,创新型城市在国内已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 2、国内实践回顾 从国内看,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寻求发展方式转变、建立和谐社会等是激活创新型城市研究与建设的直接原因。2003年,上海市提出到2010年形成城市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机制,使上海成为国家和国际知名的创新中心。2004年11月,合肥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2005年,北京市提出了在全国率先初步建成创新型城市。2008年6月12日,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此后,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杭州、南京、武汉、成都、大连、青岛、合肥、苏州、宁波在内的国内众多城市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构想和目标。 2010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文,同意大连、青岛、厦门、沈阳、西安、广州、成都、南京、杭州、济南、合肥、郑州、长沙、苏州、无锡、烟台等城市申报的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方案,支持这16个城市开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发改委要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要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营造创新友好环境为突破口,健全创新体系、聚集创新资源、突出效益效率、着眼引领示范,探索区域创新发展模式,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形成若干区域创新发展增长极,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此次国家发改委批复的16个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城市颇具代表性,综合考虑了这些城市的经济影响、基础创新能力、创新要素集聚程度和城市区位优势等因素,选择的城市都各有特色,有较强的示范意义。一是东部沿海开放的经济发达城市如广州、杭州、青岛、大连、烟台和厦门,二是长江沿江经济发达地区的苏州、无锡和南京,三是长沙、合肥、郑州等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四是成都、西安等西部地区中心城市,五是沈阳、济南等老工业基地。 在国内较早确立建设创新型城市战略的是深圳。随后合肥、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五个国家主要科技中心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并很快进入准备和实施阶段。从基础条件上看,这六个中心城市各具特色,但也具有共同的特征: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发达的经济基础、丰富的智力资源,区域创新体系相对完善。从发展目标来看,六个城市都提出了以创新型城市为中长期发展目标,但其定位各有不同。深圳更加强调这一战略的主导性和“国家级”、“率先”两个概念,并十分突出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及人才、产业、知识产权与支持系统的作用。深圳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探索为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经验和启示,这些经验和启示可以概括为:坚持制度创新和集群式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善于利用外部资源和培育自主创新的城市文化[3];北京则更加强调知识创新和原始创新,注重自身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地位;天津立足本地实际,更加强调基于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上海凭借自身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提出在知识竞争力方面进入世界级大都市的行列;南京将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光电、文化五个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以科技对产业的引领显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特色;合肥则主要围绕国家级高校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以建设国际著名科学城为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目标。从任务上看,根据各地具体情况不同,六个城市均提出整合现有资源、培育创新能力的核心任务。从主要政策走向上看,六个城市都提出了吸引人才、营造环境、扶持企业、集聚资源、开展合作等。除了上述六个城市,后来又有武汉、西安、沈阳、温州、宁波、青岛、杭州、无锡等提出了建立创新型城市的目标与措施。 二、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 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尚在探索之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大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模式。 1、深圳模式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第一支柱产业,培育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提升城市的集成创新能力。20世纪90年代初,深圳把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柱。经过多年来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努力,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深圳的第一支柱产业,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和较好的自主创新发展环境,培育了一支以创新创业型人才为主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4]2010年7月,深圳公布《深圳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若干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有七项具体目标,即①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以上;②研究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③自主创新能力强,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④创新产出高,发明专利多,每万人专利申请数达到或超过20件;⑤有完善的城市创新体系,自主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速;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价值得到充分肯定,人才成为重要的城市资源,城市成为各类人才聚集和创新创业的高地;⑦创新机制灵活,创新活动活跃,创新文化多元交融。 2、上海模式 提升城市“知识竞争力”,坚持以应用为导向的自主创新。上海是通过确立并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来推动城市创新,其经验主要体现在:推动自主创新具有鲜明的国际视野、推动自主创新具有强烈的应用导向、推动自主创新具有突出的国家目标。 3、大连模式 整合创新资源,以增强城市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为突破口。通过整合技术资源、人才资源、政策资源等创新资源,在创新型城市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5] 4、合肥模式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国内实践和基本模式研究 蒋晓岚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合肥 230051 【摘 要】创新型城市探索促进了区域经济理论和城市科学的发展,也推动了城市、区域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到目前为止国内至少有200个城市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构想和目标。创新型城市建设尚在探索之中,回顾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历程,总结创新型城市建设几种模式和基本经验。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创新主体模式 (下转第38页)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建议综述

关于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建议综述 扬州市政协办公室 根据年度工作计划,经主席办公会研究,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课题,确定为专题协商会主题。9月份以来,在分管主席领导下,由市政协教文卫体委牵头,市政协各专委会参与,市有关部门协助,开展专题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一方面通过专题座谈、讨论,收集各界人士和相关专家的意见,一方面发动市政协委员为全面提升扬州的城市品质建言献策。现将对这一主题的认识和所征集的意见、建议分类综述如下。 一、对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基本认识 1、城市品质的概念 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各种生产生活要素汇集交换、消费增值的区域,是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人们生活居住的空间和精神家园。 城市品质,是指一个城市的品位和质量。决定城市品质的元素,既包括城市空间结构、建筑形态、道路交通、产业结构、居住条件、环境景观等外形的特质,又包括城市历史、地域文化、城市精神、管理水平、市民素质等内涵的特色。高品质的城市是将城市美好的外在形象与优秀的文化内涵完美结合,形神兼备,浑然一体的城市。 2、提升城市品质的目的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城市文化的智慧源泉和驱动力量。因此,提升城市品质应以人为本,以民为先,以满足市民居住、就业、交通、环境以及情感的需要为根本目的,塑造充满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城市空间,增强城市的魅力和竞争力,使市民有归属感,为之自豪,感到幸福,令创业者感到向往,外来人有认同感,为之羡慕。

3、提升城市品质必须凸显城市个性 讨论中,各方面的一个共同认识是:提升城市品质,必须保持城市的自身特色,凸显城市的鲜明个性。 多年来,扬州在建设和发展实践中,对城市的个性有一些很好的总结。如:将扬州的城市特色概括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人文、生态、宜居、精致”;从城市人文历史和生态环境中挖掘出“古、绿、水、文、秀”等特色元素;以“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给你宁静,还你活力”作为彰显扬州魅力的旅游口号,等等。 特色赋予城市个性,个性增强城市的竞争力。提升扬州的城市品质,就应当将这些特色元素和个性特征体现在城市的经济活动、文化活动、管理活动、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形象塑造、品牌营销和市民行为养成等各个方面,形成主题鲜明的城市发展态势和格局。 4、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要求 城市品质是一个多元综合的概念,涵盖了城市的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认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就是在城市的发展中,实现党中央提出的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四位一体”建设和生态建设的目标,具体到扬州,就是实现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富裕新扬州、文明新扬州、秀美新扬州、和谐新扬州、法治新扬州的战略任务。 城市的实力看经济,提升城市品质在经济建设上的要求,应是扬州的产业结构与城市特色相融合,与城市的承载能力相一致,与城市的资源、环境、人才供给能力相匹配,与市民的创业、就业需求相适应。同时以城市的环境优势支撑经济发展,构筑经济优势,提高知识、人才、信息等软资源的配置效率,发展科技创新型的精致经济,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城市的内涵看文化,提升城市品质在文化建设上的要求,应是扬州的优秀历史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扬州的特色文化得到重点彰显和展示,“开放包容、创

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列车奔驰向前,地铁建设如火如荼;大桥飞跨赣江,快速通道不断延伸……当前,正是工程建设施工黄金季节。11月5日,省长鹿心社深入南昌轨道交通、朝阳大桥等重大项目建设现场调研。他强调,要抓住关键时期,咬定目标,克服困难,科学规划,确保质量,加快推动一批城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早日开工、早日建成,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王文涛陪同调研。 南昌地铁建设,社会高度关注,市民翘首期待。9时许,鹿心社来到南昌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建设工地,试乘地铁列车从奥体中心站来到瑶湖定修段。列车平稳快速向前,车厢内设施先进、宽敞明净,透着现代气息,令人眼前一亮。鹿心社十分高兴,亲切看望慰问工程建设者和列车驾驶员,认真听取南昌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情况。他指出,南昌地铁建设当前已进入决定性阶段,要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建成标志工程、精品工程、廉洁工程和人民满意工程。要不断探索新的融资和运作模式,实现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地铁建成后,运营管理是关键,要提前谋划,建立符合南昌轨道交通运营实际的管理模式,实现效益最大化。 九洲高架快速路工程是连接南昌市西湖区和青云谱区的一条快速通道。沿江中、南大道工程全长约9.1公里,是南昌市“十纵十横”快速路中一条纵向快速路。朝阳大桥是缓解南昌过江交通压力的又一重要通道,预计今年底将全线合龙。鹿心社在建设现场向施工建设人员表示亲切慰问,了解工程规划设计与建设情况。他指出,工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造福百姓,要在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的同时,加强统筹协调,想尽一切办法,尽量减少施工对老百姓正常生产生活和交通出行的影响。 象湖、抚河截污工程通过实施清淤、截污、治污、引水、换水等一系列工程措施,还市民“一湖清水”。赣东大堤风光带工程北起滕王阁南侧、南至生米大桥桥头,全长约8公里。站在堤上,只见赣江北去,秋水长天,绿化长廊,生态湿地……一一展现眼前,令人心旷神怡。鹿心社对工程采取污染治理、生态恢复和环境美化等措施,提升城市建设品位,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调研中,鹿心社指出,近年来,南昌市奋力打造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通过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功能、品位、宜居宜业等方面有了很大提升。要继续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抓住关键时期,咬定目标,克服困难,加大投入,抓紧实施,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标志性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使城市更亮丽、功能更完善、百姓更宜居。(记者桂榕、李冬明)

2019中考道法时政专题:加强自主创新 建设创新型国家

2019中考道法时政专题: 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专题三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热点1 科技成就助力新时代发展 材料一2018年5月21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鹊桥”号中继星是世界首颗运行于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通信卫星,将为年底择机实施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任务提供地月间的中继通信。 材料二2018年8月21日,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制的4.03米大口径碳化硅反射镜成功通过验收。这也是公开报道的世界上最大口径碳化硅单体反射镜。这一成果标志我国光学系统制造能力跻身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大口径光电装备跨越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材料三2018年9月7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海洋一号C星。该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遥感技术水平,对研究海气相互作用、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开展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和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将开启我国自然资源卫星陆海统筹发展的时代,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材料四2018年9月10日,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下水,这意味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新突破。 命题猜想1.这一系列科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我国实施的什么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命题猜想2.我国取得一系列科技成就说明了什么? (1)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取得显著成效。 (2)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命题猜想3.我国取得一系列科技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我国实施的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2021年关于加快中心城市建设的建议与措施

关于加快中心城市建设的建议与措施 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把××建设成为一个山水辉映、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沿江港口城市。城市建设事关“争得××应有地位”发展大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 ___门,如何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用城市化的杠杆撬动经济发展,已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也是带动××经济发展最关键的问题。 一、加快城市建设,必须拉大城市框架。拉大城市框架,做大城市规模,必须开拓新城区。××中心城区东临鄱阳湖,南依庐山,北靠长江,区内水系交错众多,城市发展受限,从地理位置看城市主要发展趋势是向西发展。八里湖水质优、环境好、空间大,是建设新区的首选之地,××城市建设要实现从甘棠湖、南湖时代走向八里湖时代。目前之急的是首先做好三大工程:一是为了改善八里湖地区的交通条件,开辟新、老城区快速通道,建设好长虹西大道。二是为了营造八里湖周边景观、提升八里湖品位,为新城区的文秘杂烩网建设做好铺垫,推进环八里湖岸线的环湖路工程。三是根据城市防洪排涝需要和为了改善八里湖水质,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自然环境,推进十里河改造工程,尤其是截污工程和河道整治工程。这三项工程均是新城区建设的铺垫工程,将对全面推进八里湖新区的建设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二、加快城市建设,必须强推项目建设。项目是城市建设的抓手,抓城市建设就要推进项目。今后每年必须新开工10~20亿元的城建项目建设,按照一个项目、一个 ___、一个责任人、一个工作班子、一个施工方案、一支好的施工队伍的“六个一”机制,做到开工一个,建成一个,见效一个。按照市委、市 ___统筹部署,我局负责长虹西大道项目建设。为此,我局成立以局长为项目责任人、分管副局长为项目负责人的长虹西大道工程推进管理办公室,从全系统抽调最精兵强将,成立项目征地拆迁、前期手续、综合保障、实施.管理等若干小组,集中办公,每两日一调度,一日一汇总,发现问题当天上报,解决问题不过夜。与此同时,市建设局充分发挥城建系统主力军作用,积极配合相关责任单位做好八里湖环湖路、十里河改造等其它项目的服务工作,为他们提供包括施工计划本文:,施工方案,协调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等方面的技术支持,确保各个项目顺利推进。 三、加快城市建设,必须狠抓工程质量。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安全问题是城市建设的核心问题,要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理念,正确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全力以赴推进工程建设速度。认真抓住项目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从一点一滴做起,严格把关。建立健全项目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狠抓建筑材料质量检验关,狠抓工程质量监督关,加大对影响项目质量的关键工序、关键部位的监管力度,把每个工程、每个项

市长在创新型城市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X X 同志 在全市创新型城市创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市“两会”一结束,市委、市政府就在这里召开全市创新型城市创建动员大会,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重抓创新驱动、推动创新发展的力度和决心。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十一五”以来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全面部署创建江苏省创新型城市的各项目标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明确方向,抢抓机遇,落实举措,加快创建创新型城市,为更好地推进全市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新的跨越发展”目标提供强大支撑和不竭动力。会前,市委常委会讨论研究了创建创新型城市工作,市政府对相关政策意见和方案也专门进行了会办研究。下面,我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精神,先讲几点意见。会上,赵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 一、认清形势,明确目标,进一步增强创建创新型城市的责任感、紧迫感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中央计划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世界创新型国家行列。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2015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创新型省份的目标。目前,我省已被列为全国

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省内各大城市纷纷加快创建创新型城市步伐,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相继被列为全国科技综合改革试点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市。可以说,创建创新型城市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2006年7月,我市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贯彻中央和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首次提出了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2009年9月,市委、市政府再次召开全市科技创新暨人才工作会议,对建设科技创新体系进行了具体部署。几年来,全市上下坚持把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城市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全市科技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创建创新型城市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十一五”期间,我市连续两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科技型企业数量持续增长,全市产值超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69家,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达48家。2010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5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16.5%,“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31.1%。全市建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79家,企业院士工作站13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3家。华锐风电、江苏科行分别建成国家级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实现了我市国家级研发机构零的突破。但是对照《江苏省创新型城市考核指标体系》确定的五大类19项指标,我们在许多指标上的差距还比较大。在科技创新投入方面,江苏省创新型城市要求到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达到2.5%以上,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达4%以上。去年我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1%,为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财政科技支出占地

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质心得体会思考建议

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质心得体会思考建议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完善好城市功能至关重要。客观审视x城区现状,城市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市政建设和管理有些滞后,一些人行道地砖破损,坑洼不平;部分x排水不畅;一遇节假日,车辆占道停放比较突出,秩序较差;一些老楼房楼顶有乱搭乱建现象,安全隐患较大,影响城市美观;部分绿化及文体设施管理维护不到位,存在脏、乱、差现象。 管理好城市、提升其品质,是巩固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建设宜居宜游宜业x的前提,是贯彻落实建设国家中心、打造自创自贸高地要求的具体体现。为此,我认为应该在以下方面做工作: 一、尽快完善城区市政设施建设。全面改造x人行道和路面,提升质量;提高新建小区停车场(位)的使用率,取消在主要x和部分繁华路段的停车位;取缔城区内所有洗车、修车摊点,维护城市形象。 二、着力提升城市品质。一要搞好美化工程。全面拆除城区楼顶违章建筑;突出特色,科学设计,加强城市主体建

筑的风貌塑造,特别是街区主体建筑的色调要统一规范;对x两旁的路灯、灯箱广告和店招,要统一设计、规范造型,形成x独有的风格。 二要搞好绿化工程。高标准、快速度打造城市公园;改造城区x绿化,注重打造“有花有绿、花绿相间”特色,突出一街一景。 三要搞好亮化工程。突出亮街、亮楼、亮河,对主要x、街面高楼统一实施亮化,打造亮点。 四要加强城市管理。对市政道路、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严格实行网络化管理;严厉整治流动叫卖和占道经营行为,持续开展车辆乱停乱放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教育引导,彻底改变市民闯红灯、横穿马路、乱丢乱扔的不良习惯。 三、拆除城市违法建设。建立健全违法建设拆除工作机制,完善落实拆除违法建筑责任制,对存量违法建设采取分类方式处置,对城市主次x、公共空间等影响城市风貌的违法建设要限期全部拆除,对新增违法建设零容忍。按照景观协调和安全管理的原则,制定城市围墙拆除方案,梳理机关单位、公共设施、公园、居住区等围墙建设情况,宜拆则拆、

加快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构筑通向未来之路 宁波市市长张蔚文 一、加快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1.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涵 进入 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环境急剧变化,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整个世界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全球信息化势头强劲,信息化成为各国和地区开展经济科技竞争和提高综合实力的制高点,成为推动经济和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么一种大的背景下,从现代化与信息化关系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有两层含义:第一,信息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第二,信息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 实现四个现代化,那个都不开信息化” 。因此,作为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作为一个现代化的中心城市,除了具有传统资源配置中心、生产控制中心和经营管理中心等功能外,还必须是一个现代化信息中心,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城市的辐射和集聚功能的增强,将越来依赖信息化水平,依赖于信息化基础设施。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早在 1993年,美国政府就发表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动议 (The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Agenda for Action” ,提出在全美建设通达全国各地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完成美国从工业时代

向信息时代的过渡,开发更大的潜在市场,从而刺激了美国经济的繁荣和展。信息高速公路是美国掌握世界经济竞争先机的枢纽。加快城市信息化基础施建设,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涵。 2.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是 21世纪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环节 城市基础设施在传统概念主要包括:市政、环卫、公交、供水、供热、供等,或者说传统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在上述几个方面。而 21世纪,人类社会将从 业社会跨入信息社会,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将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环节。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可以把人、家庭、学校、图书馆、医院、政府与企业一关联起来,可以获得各种各样公用和专用的信息资源,可以传送音频、数图文、视像和多媒体等各种形式的信息,同时满足不同类型用户所需的不同应和不同性能要求,也就是说,人们可以通过信息高速公路进行交流,进行学生活、办公,开展电子商务。特别是电子商务,将改变企业竞争和运作,改变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信息高速公路是人们通向未来之路。信息基础设施应该为 21世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3.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城市信息化的重要前提 城市信息化的内涵很丰富,有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技术的应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则是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信息基础设施作为载体,所谓有“ 路” ,才能跑“ 车” , 才能有“ 货” 。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发展的有效径,通过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网络应用环境,激发需求,营造市场, 大大促进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也有赖于信息化基础设建设,政府、企业、家庭上网,将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倍增器的作用。 二、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则和目标

构建创新型国家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 ——建设创新型国家摘要: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进过了30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结合国内外的发展情况,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科学社会主义,就必须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才是我们经济持续增长国家崛起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创新新国家国内外背景十二五规划措施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发生重大的变革。从国际上来看,创新型经济将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创新已经成为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地区发展战略的重心,创新型国家成为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在这种国际国内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国际背景 创新型经济与全球化竞争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之路,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 1.人类社会已步入创新型经济时代 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发展的战略,在世界市场上获得了突出的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仅事关国防安全的关键技术难以引进,而且涉及主导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尖端技术也难以引进。事实一再证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建立自主创新的技术发展体系,推动产业技术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2.新型社会经济形态正在形成: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与健康的社会 人类社会正在朝着新型社会经济形态转变,明显的标志是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安全与健康社会的形成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第一,人类社会将从化石能源体系走向可持续能源体系的新时代。第二,人类更加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第三,人类面临着人口、健康的新挑战。第四,科技创新以跨学科为主导模式。 3.全球化竞争进一步加剧 我们正处在全球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全球化竞争首先表现为科技的竞争。国家主导的科技政策和战略规划备受重视,各国纷纷提出科技创新的新理念、新政策、新规划。各国都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和未来发展的核心要素和战略基点。 二、国内背景:变革发展模式 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加快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顽强拼搏,我们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就。但也要看到,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资金高投入、能源高消耗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部分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人均资源相对不足,进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洛新产业集聚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 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洛新产业集聚区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洛新产业集聚区实际,积极开展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洛新产业集聚区为促进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以夏明显主任为组长,以武文伟书记、韩丽莉副主任为副组长,以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领导集聚区的创建工作。同时组织相关人员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相关知识和重要意义进行了认真学习,在思想上再提高、再重视。 二、积极开展科技孵化器建设,促进企业发展 上半年洛新产业集聚区共建设科技孵化器2000平方米,在孵企业2家,毕业企业1家,分别是 毕业企业:洛阳新能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该项目主要生产风力发电机组配套轴承、冶金、矿山用转盘轴承。一期占地6600多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2600多平方米,工厂研制生产的750千瓦及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配套轴承已经试制成功,并且批量生产。二期项目主要研发生产2.5兆瓦及3.0兆瓦的风能轴承产品。目前,该项目厂房、

办公楼等已建成完成,设备已安装,正在进行试生产。 在孵企业:1、洛阳七维防腐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该项目计划投资2亿元,占地面积100亩,主要从事新型防腐工程材料生产,预计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目前建设用地已征用,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和围墙圈建。 2、洛阳泰莱机械有限公司 该项目计划投资1.8亿元,占地110亩,主导产品为高精度电缆带和插接件黄铜带,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电气、电子、仪器仪表、军工等各个领域。该项目采用技术先进、成熟可靠、适应范围广的“铸锭-加热-热轧-铣面-冷轧-退火-精整”的生产工艺。目前,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00万元,3跨钢结构车间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办公楼和厂区道路建设。 洛新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2011年6月14日

关于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建议综述

关于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建议综述 市政协办公室 根据年度工作计划,经主席办公会研究,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课题,确定为专题协商会主题。9月份以来,在分管主席领导下,由市政协教文卫体委牵头,市政协各专委会参与,市有关部门协助,开展专题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一方面通过专题座谈、讨论,收集各界人士和相关专家的意见,一方面发动市政协委员为全面提升的城市品质建言献策。现将对这一主题的认识和所征集的意见、建议分类综述如下。 一、对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基本认识 1、城市品质的概念 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各种生产生活要素汇集交换、消费增值的区域,是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人们生活居住的空间和精神家园。 城市品质,是指一个城市的品位和质量。决定城市品质的元素,既包括城市空间结构、建筑形态、道路交通、产业结构、居住条件、环境景观等外形的特质,又包括城市历史、地域文化、城市精神、管理水平、市民素质等涵的特色。高品质的城市是将城市美好的外在形象与优秀的文化涵完美结合,形神兼备,浑然一体的城市。 2、提升城市品质的目的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点,也是城市文化的智慧源泉和驱动力量。因此,提升城市品质应以人为本,以民为先,以满足市民居住、就业、交通、环境以及情感的需要为根本目的,塑造充满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城市空间,增强城市的魅力和竞争力,使市民有归属感,为之自豪,感到幸福,令创业者感到向往,外来人有认同感,为之羡慕。 3、提升城市品质必须凸显城市个性 讨论中,各方面的一个共同认识是:提升城市品质,必须保持城市的自身特色,凸显城市的鲜明个性。 多年来,在建设和发展实践中,对城市的个性有一些很好的总结。如:将的城市特色概括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人文、生态、宜居、精致”;从城市人文历史和生态环境中挖掘出“古、绿、水、文、秀”等特色元素;以“诗画瘦西湖,人文古,给你宁静,还你活力”作为彰显魅力的旅游口号,等等。 特色赋予城市个性,个性增强城市的竞争力。提升的城市品质,就应当将这些特色元素和个性特征体现在城市的经济活动、文化活动、管理活动、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形象塑造、品牌营销和市民行为养成等各个方面,形成主题鲜明的城市发展态势和格局。 4、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要求 城市品质是一个多元综合的概念,涵盖了城市的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认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就是在城市的发展中,实现党中央

创新型国家

基于政治课程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解 一、创新型国家的涵义及主要特征 1.创新型国家的涵义: 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 2.创新型国家的主要特征: 作为创新型国家,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 (1)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即R&D(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 (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 (3)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 (4)创新产出高,是否拥有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区分创新型国家与非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标志。人们往往用相关创新投入和产出的指标从一个侧面来衡量国家的创新程度,一般来说,创新型国家的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二、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状、发展目标及相关政策 1.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状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根据有关研究报告,2004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位居第24位,处于中等水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入关键阶段之际,根据特定的国情和需求,我国提出,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我国已经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拥有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科技发展具有良好基础,完全有条件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跟上世界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步伐。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科技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把握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世界科技创新格局调整的机遇、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市场不断扩大的机遇,坚定立足自主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争取在不太长的时间内确保国家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2.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是: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原始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关键领域科学研究实现原创性重大突破,战略性高技术领域技术研发实现跨越式发展,若干领域创新成果进入世界前列;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创新效益大幅提高,创新人才竞相

2019年加快城市环境建设,提升城市环境竞争力

加快城市环境建设,提升城市环境竞争力 加快城市环境建设提升城市环境竞争力 城市环境竞争力包括城市环境质量、城市环境舒适度、城市自然环境优美度和城市人工环境 优美度等方面。我市环境建设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是城市环境日渐清洁优美。截至20**年底,我市城市园林绿地率为33.18%,绿化 覆盖率为3 6.3%,人均公共绿地为 7.77平方米。道路扫保率和居民区清扫保洁率达到100%,生活垃圾 收集 定点,垃圾袋装化普及率达到92.6%,垃圾清运及时率达到98%,无害化处理100%。获得“ 全国卫生城”称号。 二是主城区建筑布局基本形成。形成了二一九路和胜利路两条轴线,以及二一九路、胜利路 、千山路等十几条城市景观路。建设了站前广场、胜利广场、环钢广场等二十几个节点景观 。建设了景子街、四隆广场等商业建筑,形成了站前商业中心、人民路和立山商业副中心,

湖南和汪家峪的商业也形成一定的规模。三是建设优秀旅游城市显现成效。目前我市有国家级旅游景区15处。千山风景区、玉佛苑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汤岗子温泉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国家2A和A级旅游景区各6个。20 **年我市旅游景区共接待旅游者500万人次。 我市城市环境建设目前仍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空气污染严重。结构性污染突出,污染物排放量远超过环境容量,空气质量与国家标准 要求仍有差距。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未有根本性改善,主要燃煤企业大部分没有脱硫设施 ,有脱硫设施的也存在运转不足现象。料场和建筑工地二次扬尘和机动车尾气污染较重。20**年我市API(见注一)指数在全国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中排名为74位。2 **年市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的天数为284天,列全省倒数第三位。20**年可吸入颗粒物浓度 超出国家二级标准倍,列全省倒数第五;自然降尘超出省级标准倍,列全省倒数 第 三。二氧化硫浓度超出国家二级标准0.3倍,居全省首位。20**年烟尘排放量4.5 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7.94万吨。鞍山市 区市民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居全国第一。

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性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什么是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 具体来说,创新型国家应至少具备以下4个基本特征:一、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二、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70%以上;三、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四、创新产出高。目前世界上公认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99%。 二、为什么要建立创新型国家 第一,建立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热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重视基础研究,重点发展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在全球化进程当中, 中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国际竞争压力。原始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我国每百万人获得发明专利数只有1项, 而日本为994项, 韩国779项, 美国289项;集成电路芯片、石油化工、轿车等产品的生产设备70%以上依靠进口。由于缺乏核心技术, 中国生产的手机不得不付出价格的20%, 计算机价格的30%、程控数控机床价格的40%的专利费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但核心技术受控于人; 我国是世界货物贸易第三大国, 但出口产品中自主品牌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只占10%左右, 出口产品利润率低; 我国是制造业第四大国, 但重要的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事实说明, 创新已成为制约我国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在涉及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 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要想确保本国安全和实现中国的腾飞, 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自主创新体系, 在急剧变换的世界经济竞争的格局当中把握机遇, 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这必将有利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改变关键技术依赖于人、受制于人的局面;必将有利于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步伐;必将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我国计划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 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现在正是建设的关键时期, 这一阶段资本和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不会有太大的提升, 而体制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研究分析表明, 我国目前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为39%左右。在继续保持占国内生产总值40%左右的投资率和持续15 年保持7%以上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