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K12学习】中级汉语阅读课教案1

【K12学习】中级汉语阅读课教案1

【K12学习】中级汉语阅读课教案1
【K12学习】中级汉语阅读课教案1

中级汉语阅读课教案1

对外汉语中级阅读课教案

专业:11级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姓名:罗文娟

学号:11050102020

教学对象:二年级留学生

课程名称:中级汉语阅读课中国“茶”文化课时:2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中国的“茶”文化。

2.要求学生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对西方国家产生的影响。

3.练习阅读技巧技能,即:通过前边或后边的句子推测生词的意思。

教学内容及重点:

1.课文

2.生词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和“茶”文化对西方国家产生的影响。锻炼学生的猜词能力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师生互问,导入跟课文有关的相关内容。

二、带读生词三、课文

1.给出阅读提示。

2.根据提示限时阅读课文3.根据课文提问4.讲解词汇5.逐段细读

四、限时阅读,完成练习五、课文小结六、布置作业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1.提问导入:

(1)来中国后喝过什么样的茶 (2)你知道的中国茶有哪些

(3)你认为喝茶对身体有益吗?

说明:刚开始上课,先用导入语引起学生的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再现相关的经历,并能较好地预测文章的相关内容。用简单的阅读任务进行过度。

二、带读生词

先将生词按顺序带读,然后顺次抽学生选读。

三、阅读

1.阅读提示: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人都在什么时候喝茶?中国有哪些名茶?

中国的“茶”文化对西方国家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2.限时阅读课文:

之后,在老师带领下梳理文章结构,作为一篇介绍性的文章,有其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如起源、发展、特征、分类、价值、地位等等,因此学生掌握这些结构图式,也就基本了解了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内容。

如第一段第一句“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就表明了茶的起源地;第二段中,最后一句“到目前为止,饮茶习惯已经流传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茶国家和地区也已达近50个”表明了中国茶在世界的影响;第三段介绍了茶叶的分类,第四段对此作了详细介绍;第五段、第六段的第一句则分别说明了茶的价值和茶具。了解此结构图式,对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可采用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要求学生分组完成,

第二、请各组说出答案,评价他们的答案是否正确,最后大家评议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好。

问题及答案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人都在什么时候喝茶?答案:,在家中喝茶,上茶馆也要喝茶;开会时喝茶,朋友一起

谈话时要喝茶,甚至打架讲理时也要喝茶;早饭前喝茶,午饭后也要喝茶。 .中国茶叶有哪些品种?答案:,习惯上可分为五类: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紧

压茶。

.中国有哪些名茶?答案:,绿茶有名的有:杭州的西湖龙井、江苏太湖的碧螺春、

安徽黄山的黄山毛峰、安徽六安的六安瓜片、河南信阳的信阳毛尖等。红茶有名的有:安徽祁门的祁红、云南的滇红等。乌龙茶有名的有:福建武夷山的武夷岩茶、福建安溪的铁观音、台湾南投县的台湾乌龙茶。花茶中有名的有:福建茉莉烘青、杭州茉莉烘青和苏州茉莉烘青。紧压茶有名的有:云南思茅和西双版纳的普洱茶、广西苍梧县的六堡茶。 . 中国的“茶”文化对西方国家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答案:,17世纪中叶,中国茶开始传入美国... ...18世纪初中国

茶进入伦敦市场。饮茶逐渐在英国流行起来... ...印度在1780年首次引种中

国茶树;俄国于1893年聘请中国人去做种茶技术顾问... ...目前为止,饮茶习惯已经流传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茶国家和地区也已达到近50个。

4.讲解词汇先给出例子:

板书:小明的爷爷好喝茶,特别喜欢在饭后喝茶。紫砂壶大都是在江苏省宜兴县生产的。

如果说到中国的文化,不能不提到“茶”的文化。

提问:句中的“好”是什么意思?“大都”是什

么意思?“提到”是什么意思?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下——可以通过前面或后面的句子推测生词的意思老师小结:

好:读hào,喜爱。

举例:他这个人好表现自己。

大都:大部分的,可以和“大多”替换使用。举例:树上的苹果大都已经成熟。提到:说起,谈起。

举例:她一提到自己的过去,就忍不住伤心起来。

6.练习10分钟,分组练习

根据前后的句子推测划线词语的意思,一共有9个句子,需要推测9个目标词.

第一步:请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句子的意思

第二步:通过提问学生,看其答案是否正确,给出目标词的正确答案。

美国人好冷饮,尤其喜欢将茶泡水后冷却。

A 喜欢

B 不错

C 容易

D 健康

因其干茶颜色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

A 原来的

B 事故

C 原因

D 因此普通花茶大都是用绿茶制作。

A 大个的都

B 大多数

C 大大的

D 全部各类茶叶中都有名茶。

A 有名字的茶

B 茶的名字

C 著名的茶

D 名

称茶可以预防“电视病”。

A 电视坏了

B 电视有毛病

C.电视工作不正常 D 长时间看电视所造成的身体不适喝茶少不了茶具。

A 生产茶的工具

B 特别的茶

C 一种茶叶

D 喝茶用的茶壶、茶杯等茶、咖啡、可可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饮料“。

A 可是

B 可以

C 一种饮料

D 可不茶叶已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当代最佳健康饮料”。

A全认识 B 大家一致认为 C 公开认为 D 都认识

可带领学生回到课文中联系上下文找答案。

四:限时阅读

1.阅读“西湖龙井”限时分钟 2.请学生找到文章后面的答案 3.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1)介绍的是:

A “龙井”茶的特点

B “龙井”茶的采摘和炮制

C 喝“龙井”茶时的讲究

D 上述三项

(2)根据文本,破坏“龙井”营养成分的重要因素是: A 沏茶用的茶具 B 沏茶时水的温度 C 是否用手工炒制D 采摘茶叶的时间 (3)“‘龙井’茶的炮制是纯手工的”中“手工”的意思是: A 工作的手 B 手的工作 C 用手做

D 加工

1. 阅读“客来敬茶”限时分钟

2.老师讲解,一起找出答案,检查阅读理解的完成情况 (1)介绍的是:

A 重情好客

B 中国人饮茶的习俗

C 三茶之礼

D 元宝茶 (2)文中“快事”的意思是:

A让人满意、高兴的事 B 急事 C 着急的事 D 要很快做的事 (三)

1.阅读“在中国当今的饮料市场”限时2分钟

2. 提问并检查完成情况 (1)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题目的是:

A 饮料市场

B 碳酸饮料

C 中国当今流行的茶饮料

D 中国人的口味

(2)中国人很喜欢“娃哈哈”、“康师傅”系列茶饮料,是因为: A 这些饮料不含糖 B 他们喜欢这些饮料的口味 C 这些饮料品种多 D 这些饮料是碳酸型饮料 (3) 文中“系列”的意思是:

A 成套的东西

B 饮料的名字

C 联系

D 系统

(四)

1. 阅读“京味十足”限时2分钟。

2. 提问并检查完成情况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题目的是:

A 茶馆文化

B 喝茶唱京剧

C 老北京的茶馆

D 著名的老字号

老北京的茶馆:

A 最能反映中国茶文化的历史

B 都是为贫民百姓开的 C只有喜欢京剧的人去 D 自己加工茶叶文中“上好”的意思是:

A上面的好 B 最好 C 前边的好 D 放在上面的好

五:课文小结 1.小结中国的“茶”文化。,让日本,韩国的同学分别讲解自己国家的茶道,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总结出,茶的艺术是东方人民共同的文化艺术,是品味,清雅,内敛的象征,也是人类饮食文化中的瑰宝。 2.小结生词的运用,必要时可要求学生造句,学会运用 3.小结目标词,让学生掌握根据上下句推测目标词的技能六:布置作业

1.布置学生完成课后阅读《中国“茶”文化》练习1(要求学生不要看课文,直接判断正误,此题是考学生对课文信息的反馈能力,下节课评讲答案) 2.完成课后阅读“苏州茶俗趣谈”提醒要限时阅读

注意提醒学生:阅读过程中不要太依赖字典;阅读时不要用手指读,而应大声朗读,或默读;阅读不要纠缠于难点。

2. 提问并检查完成情况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题目的是:

A 茶馆文化

B 喝茶唱京剧

C 老北京的茶馆

D 著名的老字号

老北京的茶馆:

A 最能反映中国茶文化的历史

B 都是为贫民百姓开的 C只有喜欢京剧的人去 D 自己加工茶叶文中“上好”的意思是:

A上面的好 B 最好 C 前边的好 D 放在上面的好

五:课文小结 1.小结中国的“茶”文化。,让日本,韩国的同学分别讲解自己国家的茶道,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总结出,茶的艺术是东方人民共同的文化艺术,是品味,清雅,内敛的象征,也是人类饮食文化中的瑰宝。 2.小结生词的运用,必要时可要求学生造句,学会运用 3.小结目标词,让学生掌握根据上下句推测目标词的技能六:布置作业

1.布置学生完成课后阅读《中国“茶”文化》练习1(要求学生不要看课文,直接判断正误,此题是考学生对课文信息的反馈能力,下节课评讲答案) 2.完成课后阅读“苏州茶俗趣谈”提醒要限时阅读

注意提醒学生:阅读过程中不要太依赖字典;阅读时

不要用手指读,而应大声朗读,或默读;阅读不要纠缠于难点。

初级汉语阅读教程2第三课《上学读书》教案

初级汉语阅读教程 第三课上学读书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重点:1.熟练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回答课文问题 2.熟练掌握本课的9个生词,通过学习词语,能够准确掌握生词中的各种词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并熟练掌握联合式词语并学会通过词语结构猜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并熟练掌握联合式词语,并学会通过词语结构猜词的意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45分钟) 导入新课:同学们,这堂课咱们来学习第三课,《上学读书》 (一)学习生词: 改变命运接受教育专业挣钱社会硕士博士 先让学生认读,老师纠正发音,然后教师领读,注意难读和易错的字词, 最后全班齐读。 (二)讲解生词和课文 讲解生词的意思: 刚才同学们阅读了课文,现在找一找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多读几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的意思,还有不理解的生词吗? 现在大家有十分钟的时间来读课文并完成课后的练习题。 很好,大家都完成的很好,现在再来大声读几遍课文,然后回答老师的几个问题: 1、你几岁开始上学? 2、你一共上了几年学? 3、你现在学的什么专业? 4、你希望自己毕业后继续学习吗? (三)课后练习 课后多读课文,理解和熟练运用本课出现的生词,下次课听写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先复习一下上次课学到的生词,然后老师领读,全班齐读,同学间可以相互提问,默记几分钟 (一)联合式词语 同学们阅读技能部分,有十分钟的时间让大家找一找什么是偏正式词语?想想应该如何判断一个词是不是偏正式词语。 偏正式=相近+相近

=相反+相反 例如:音乐、奇怪、海洋 多少、开关、买卖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他的特点猜测这个词的意思。 (二)加深巩固 下面我们来做一些练习,看课本练习第一题 现在同学们有了一定的掌握,再来做几组巩固一下 朋友天地湖泊寒冷炎热代替交错阻止固定 (三)课后作业 课后同学们可以再找一些句子练习,并把课后练习2、3、4题做完,下次上课讲解。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上次课我们学习了一些生词,现在我们再来复习一下。同学们先自己朗读复习,之后我们默写 (二)处理练习题 (三)阅读训练(一) 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并把后面的四个问题的答案找出来 师生一起解决阅读过程中不认识或不熟悉的生字词 最后在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阅读训练(二) 同学们先自己大声朗读课文,熟悉内容,并找出后面问题的答案 师生一起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最后在一起大声朗读课文 第四课时 阅读训练(三) 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并找出后面问题的答案。师生一起解决文章中出现的生字词等问题 阅读训练(四) 好,接下来我们继续讲接下来的阅读,先看第四篇,课下同学们已经做了课文后面的问题,再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大声朗读,熟悉一下课文。阅读训练(四)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课下把补充阅读的两篇相应习题做一下,下次上课时我们讲解 第五课时 上次课我们学习了四篇阅读训练,接下来我们继续 补充阅读

对外汉语精读课示范教案

一、教学对象 具有初级汉语水平的外国留学生。该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个半学期汉语。 二、教学内容 本课型教学内容以语法点学习为主。本课共用两课时。 1、掌握词语 2、掌握语法 3、了解并学会汉语的打电话用语。 三、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及语法,并能准确、熟练地应用。 2、掌握汉语的打电话用语,并能顺利地进行基本的交际。 四、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 结合课文内容讲解语法点。抓住课文中的语法点范句,并精选学习对象容易理解 的例句,讲解语法点。语法点的讲解按照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师生互动的原则 来进行。每一个语言点讲解结束后,立即进行语言点练习。讲是为了让学生准确 理解教学内容;练是为了检查学生对输入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 反馈知晓学生是否理解,然后再决定是否继续或如何继续练习,明确下一步的学 习目标。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有充分的预习和准备时间。 (二)教学工具 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制作成PowerPoint或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理 解。特别是语法点的练习,可以提供可视化场景,有助于学生中文思维方式的培 养。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提问导入新课: 你们经常打电话吗? 你们打电话是用汉语还是母语? 学了今天的这篇课文以后,希望大家都会用汉语打电话。 (二)生词 (1)学生轮流试读本课的生词,教师可以适当纠正发音。 (2)教师带读生词,然后讲解生词。讲解的同时进行板书展示,尤其是重点词语。 板书展示要注意汉字的笔画顺序及版面的安排,比如本课的反义词需要成对 展示。 (三)课文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适当地纠正发音。 (2)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语气、语调。 (3)讲解一般语法点。 1、你给我打电话了吧?语气助词“吧”在这里表示疑问的语气。 例:田芳回家了吧?你去商店了吧? 她走了吧?你买字典了吧? 2、你不是要上托福班吗? “不是……吗?”是个反问句。强调肯定,不要求回答。 例:你不是要去图书馆吗?我们一起去吧。

(完整版)发展汉语中级阅读1第一课《山谷的起点》

中级阅读1 第一课教案 一、教学重点: (一)篇章内容理解 (二)认识人生哲理小文章的写法,抓住重点关键句子。 二、教学难点 本课涉及文化知识点:人生的哲理,亲情等: 1,山的最低点正是山的起点,失败是成功的开始。 2,人生的伤痛就是活的珍珠,能适应,就能发出美丽的光;不能适应,就加快了死亡的脚步。 3,母亲和儿子之间的亲情,永远是不变的。 4,自行车文化的含义。 阅读技能训练 一、细读文章一《山谷的起点》理解文章内容,积累几个重点词语。 二、通读文章二《活珍珠》掌握文章基本内容及作者观点 三、通读文章三《换了一个位置》掌握文章基本内容及作者观点 四、略读文章四《自行车文化》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查读文章五实用阅读《怎么去八达岭长城》使用、查找信息。 授课目标: 阅读课的基本任务:强调理解能力,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和技巧. 课程要求: 能够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和要求,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知道阅读并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而是有选择性地看,并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 有些文章需要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细读),有些文章需要从头到位快速阅读(通读),有些文章只需要快速看懂大意(略读),还有些文章只要查到需要的信息即可(查读)。 考核方法: 百分制,平时成绩(20%)、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50%) 三、导入新课 文章一《《山谷的起点》 教学步骤: 一. 组织教学提问导入:对学生逐个提问 你爬过山吗?山谷和山顶你更喜欢哪里?当你站在山谷,而别人都站在山顶

的时候,你会怎么样?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山谷的起点》,这是什么意思? 二. 通读课文 1.给学生大约10分钟,读课文,之后,梳理文章结构: 人生哲理性的文章,通常会在开头用故事带入,使用比喻的手法提出文章主题,最后一段通常都是阐述深刻道理。引导其注意抓文章结构,也就基本了解了文章的整体大概。 2.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 第二部分讲述问题 第三部分阐述哲理 3.回答练习一的问题 (二)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回答问题,用提问方式引出重点难点词语,解释词语意思:学生自主造句增强理解 烦恼:(fán nǎo) Worry心情不高兴,不愉快。 蹲:(dūn ) squat 退步:(fall behind)落后。 鼓励:( encourage) 激发;勉励。也指指振作精神。 起点( starting point) 开始的地点或时间。 向……表示感谢/歉意/祝贺 之所以……,是因为…… 三. 细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 作者为什么把孩子考试比喻成爬山? 作者给了母亲什么建议? 结合课文中的故事解释这句话: “山的最低点正是山的起点,许多走进山里的人之所以走不出来,正是因为他们停住双脚,蹲在山谷烦恼哭泣的缘故。” 完成练习二 (四)小结: 这篇短文讲了一个人生的哲理——道理,即:山的最低点正是山的起点,失败是成功的开始。生活中这样的哲理很多很多。同学们可以思考。 (五)学生课堂任务与活动: 分组讨论,如何从山谷的起点开始从失败走向成功?(大约10分钟) 文章二《活珍珠》通读

《初级汉语口语》教案

- 课堂教学内容: 第一课你叫什么名字 生词课文 练习情景对话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式 讲解法练习法 讨论法分析法 实践法举例法 启发式教学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具: 教材教案讲稿参考资料 目的及要求: 一、领读并讲解生词,详细讲解重点生词,要求学生会用重点词语造句, 并灵活运用。 二、通过领读、齐读、分角色读等方法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课文 大意,并能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详细讲解词语例释中的词语用法,让学生明白这些用法所用于的语境、语意,自由表达。 四、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会自由对话和口头报告。 重点、难点: 一.重点;生词(打扰、往、可、聊、尽管、提) 二.难点;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教学备注 一、课前准备(2分钟) 1、师生互致问候 2、班长告诉老师学生的考勤情况 二、复习旧课(10分钟) (1)询问学生假期学习、生活情况 (2)学生自由进行对话,做自我介绍 导入新课 三、生词(33分钟) 1、打扰动词 请你不要打扰我。 我们不应该打扰别人的休息。 2、往介词 从这一直往前走就到图书馆了。 从今往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3、可副词 今天我可是累坏了。 乌鲁木齐可是个好地方。 4、聊动词 我们一起聊一聊好吗? 我们一起聊一聊好吗?

教学过程:教学备注他们经常坐在树下聊天。 5、尽管副词 . 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 尽管他努力了,还是没成功。 6、提动词 这是个好提议。 这个问题是他提出的。 四、课文部分(45分钟) (一)重点句型 (1)请问……贵姓? 请问你贵姓? 请你姐姐贵姓? (2)看来。 看来我是问对人了。 看来我是来对了。 (3)一……就……

对外汉语精读课教案

对外汉语精读课教案 《让沉默不再是金》教学教案 一、教学对象:二年级下学期(中级二册教材) 二、教学内容: 1.生词,注重结构,词义,用法上具有汉语特点的词汇。 2.课文,通过大声朗读以及问题提问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文章大意的理解。 3.语言点,重点是语言点的用法及语义的掌握和应用。 4.练习,重点放在语言点的相关练习上。 5.了解课文中出现的俗语背后深意。 三、教学目标: 1. 掌握所学生词,特别是重点生词的用法。 2. 掌握并熟练应用语言点的语义用法。 3. 理解课文出现的俗语,并领会作者的心理。 四、教学方法: 1. 对于生词和语言点的讲解,重点放在词义、语义以及用法上。在讲解的基础上,通过设置语境对重点生词和语法进行操练,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达到会应用的目的。 2. 在课文教学中,在掌握生词的基础上,首先通过领读和大声朗读使学生感知文章,对难理解处进行简单的讲解,力求掌握文章大意。 3. 围绕课文相关内容进行简单地提问并小范围讨论,加深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把握。 五、教学过程:

同学们,早上好!在上课前,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句中国的俗语,(板书:沉默是金)来,我们一起读一下这句话。(生齐读)“沉默”就是不说话,保持安静。大家觉得沉默好吗,重要吗?(小范围讨论)(找个别同学)你觉得回答老师问题时,沉默好吗?开party时,沉默好吗?(生答)恩,那这些时候,沉默还是金吗?对,今天呢,我们就“让沉默不再是金”(板书:让沉默不再是金) 讲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生词。有谁愿意为大家读一下,恩,在他读的过程中,其他的同学帮他听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生读)他读得真不错!(适当纠错,然后,老师领读一遍。再找平时发音好的同学领读一遍。) 好,我们先看第一个生词: 1、复杂(形)复杂是指事物多而且乱,主要用在以下三种情况: (1)如今社会人际关系复杂。——关系复杂——简单、单纯 (2)这道数学题很复杂。——问题复杂——简单、容易 (3)她的想法真的很复杂,总是想太多。——思想、想法复杂——简单、单纯 这三种不同的情况,它们的反义词也有一点点的不同。但都可以用“简单”。这一点大家注意一下就可以了。我们来看第二个词: 2、耿直(形)跟老师读。这个耿直呀,是说一个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从不拐弯抹角。我们常说:性格~ 例如:他是一个(性格)耿直的人。 这个词还有两种其他的写法,鲠直、梗直。 其实,接下来的这个词和“耿直”的意思一样,它的意思表现得很明显。第三个生词是什么呀?(生答)

(外国人学汉语)中级汉语听说 第一课演示教学

中级汉语听说 第一课 他是什么样子? 一、《新朋友》 这位戴眼镜、穿西服的叫王强,在人民大学中文系念二年级。他呀,整天就知道看书,不爱护眼睛,成了个大近视。 我是王强的妹妹,名字叫王兰,今年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我喜欢当老师,整天跟学生们在一起,多有意思啊! 那个浓眉大眼,背着旅行包的小伙子叫刘志坚,是王强的高中同学。他们俩学习都不错。可是,高中毕业的时候,刘志坚没去考大学,成了个待业青年,因为他的理想是当一个旅行家,眼下,他正准备骑车去全国旅游呢。 我是志坚的姐姐,叫刘佳,是个医务工作者,在北京的一所大医院里当护士。我的主要工作是给病人打针、吃药。我也是高中文化程度,但我希望通过自学成为一名内科医生。 1、王强在哪里读书? 2、“他就知道看书”的意思是: 。 A 他知道怎么看书。 B 他不知道怎么看书。 C 他只看书,不干别的。 3、刘志坚为什么没去上大学?他有什么打算? 4、他们四人是什么关系? 5、刘佳在医院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二、介绍某人的简单情况。 例:我有一个外国朋友,她叫安娜,二十岁左右。长得很漂亮,瓜gu ā子z ǐ 脸,大眼睛,头发是金黄色的,身材也很苗mi áo 条ti áo 。她喜欢穿红色的连衣裙,白色的皮凉鞋。她以前是个中学老师,现在是北京语y ǔ言y án 文化大学的留学生。她是刚从美国来的,我们是在食堂吃饭时认识的。

阅读以下表格。 1、请介绍一下你自己或者你的朋友,包括外表特征和工作。 三、《启事》(1)三月十五号下午,在天安门广场,走丢了一个叫毛毛的小男孩。毛毛今年六岁,身高一米左右,圆脸,大眼睛,左耳下边有一颗小黑痣。不会说普通话,只会说上海话。穿一身咖啡色衣服,白色的童鞋。有知道小孩下落的,请跟长城饭店521房间的王新联系。必有重谢。 1、这个启事是商品广告、征婚启事、寻人启事、人物介绍中的哪一种? 2、人物有什么特征(长相、口音、衣服等)? 3、联系人叫什么名字?在什么地方?

《发展汉语第二版中级综合Ⅰ》教案

《发展汉语(第二版)·中级综合(Ⅰ)》编著徐桂梅崔娜牟云峰*********************************************************** 第2课《租房只要一个条件》教案 PPT2 教学任务(一)语言知识 1.重点词语 (1)名词(短语):条件,周边,地位,档次 (2)动词(短语):推荐,考虑,提到 (3)形容词:骄傲,困惑 (4)副词:根本 (5)连词:况且 2.语法 (1)想……就…… (2)从……来看 (3)再……不过了 (4)况且 (5)在……看来 (二)文化知识 1.理解中国人的观点:居住的人文环境对于孩子教育的影响重大。 2.了解“孟母三迁”的故事。 (三)技能训练 1.读:能够熟读生词和课文,达到声调、语调基本准确;能读懂课文,领会 作者的表达中心;能读懂阅读材料,抓住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 2.说: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够准确回答课文问题;根据情境和提示完成 对话练习;能按“拓展学习”要求,做好咨询和交流。 3.写:能完成相关的书写练习,填写概括课文内容的表格;使用已有的汉语 知识完成一篇作文,流畅地叙述一次租房/买房的经历。 4.听:能准确听辨课堂中老师的指令或问题;能听懂他人叙述话语的主要内 容和观点。 时间安排1.本课共需3次课、6课时完成。 2.课时分配: 第一次:复习前一课,导入新课,词语学习(1—18),语言点学习(1),课文学习(第1—3自然段),课堂练习,所学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次:复习上次课所学,词语学习(19—27),语言点学习(2—4)课文学习(第4—10自然段),所学小结,布置作业。 第三次:复习上次课所学,词语学习(28—33),语言点学习(5),课文学习(第11—14自然段),课堂练习,所学小结,朗读、回顾全文, 布置作业及拓展学习。

中级汉语听力教案

中级汉语听力教案 茶 一、教学对象 本课为具有中级汉语水平的外国学习者编写,他们学习汉语的时间在800学时左右,掌握的汉语词汇量为2000个左右,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和用汉语进行日常生活交际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对课文的听力理解,使学生较好的掌握中国“茶”文化以及茶的妙用。 2. 培养学生的预测技能和发散性思维以及判断与推理,想象与联想的能力。 3. 通过唤醒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培养学生自上而下的宏观听力理解认知能力。 4.在提高听力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三、教学及训练方法 笔记法、情境法、听说法。 四、教学时数 2课时,80分钟 五、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听前导入阶段 1引出主题 ⑴老师提问:同学们,我们每天除了吃饭之外必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其他答案)、喝水······ 老师:很好,我们喝下去的东西有什么区别吗? 学生:品种不一样,有人喜欢喝纯净水,有人喜欢喝果汁,有人喜欢喝碳酸饮料,还有人喜欢喝茶······ 老师:很好,每个国家对“喝”的文化都有不同的喜好和讲究,在中国呢,人们喜欢喝茶,那么今天的听力课我们就来走进中国传统的多姿多彩的茶文化。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茶”的图片,并把标题“茶”书写于黑板上,从而引出主题) (2)生词领读 1、款待——kuǎn dài

2、独特——dú tè 3、来源——lái yuán 4、名副其实——míng fù qí shí 5、积累——jī lěi 6、保健——bǎojiàn 7、种植——zhòng zhí 8、功能——gōng néng 9、举世闻名——jǔ shì wén míng 10、制作——zhì zuò 发现学生有误读的情况要及时纠正。 第二阶段:听中整体认知及听后讨论总结阶段 1.让学生听一遍录音。 点学生回答自己所听到的内容(包括单独的词、句子)。 2.再放一遍录音。 点学生充实所听到的课文内容。 3.根据学生复述情况考虑是否再听,但最多三次。 4.听完录音后教师组织学生集体讨论,修正各自听到的关于“茶”的内容,讨论“茶文化”。 5.教师提问(显示在多媒体上) (1)茶最初被人们当做什么使用( C ) A饮料B食品C药物D植物 (2)在多少年前,中国人就发现了茶这种植物?(C) A两千年前B三千年前C四千年前D五千年前 (3)《茶经》的作者陆羽是什么朝代的人?(D) A秦朝B汉朝C清朝D唐朝 (4)什么叫做敬茶? (5)茶有哪些功能? (6)中国茶可以分为几类,分别是什么? 6.听两遍并做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边做笔记边听课文并完成以上练习)。 7.核对练习答案并总结文中的新词汇和新句型并要求学生用新词汇新句型造句。 (1)以······最为著名 (2)数······ (3)对······来说/来讲

初级汉语精读课教案

初级汉语精读课教案 ——《今天冷还是昨天冷?》 一、教学对象 本教案的教学对象大约学习了140小时的汉语,掌握的汉语词汇在400个左 右。 二、教学内容 “汉语精读课”是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技能课中的主干课,也叫核心课、综合课。 “汉语精读课”以讲解教授汉语语言知识为主要教学任务。本课共用三课时。 1.教学重点:比较句“A比B+形容词”以及三种变式;比较句“A比B+形容词,的疑问式、否定式。 2.副词“刚”的用法。 3.温度的读法。 4.陈述感冒的感觉:头疼.嗓子疼,浑身没劲儿,很不舒服,觉得很渴,不想吃饭,很想喝水,还不断地打喷嚏,流鼻涕。 5.北京的天气特点:空气很干燥,春天常常刮大风,夏天经常下大雨,温差很大,早晨和夜晚比中午凉。有时候早、晚的温度比中午的低l0。C,早上 比中午凉多了。 三、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句“A比B+形容词”的句法特点,能根据具体条件用这一句型表达比较。 2.能根据自己的感冒体会,陈述感冒的感觉。 3.了解北京的天气特点,并能用所学词语介绍自己国家的天气特点。四、教学方法 结合课文内容讲解语法点。抓住课文中的语法点范句,并精选学习对象容易理解的例句,讲解语法点。每一个语言点讲解结束后,立即进行语言点练习。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有充分的预习和准备时间。 与其他同类教案相比,本教案的特点在于精选与留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句,是他们熟悉的场景、真实的环境。另外,同一语法项目根据讲解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

五、教学过程(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词语表、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北京天气特点、陈述感冒的感觉。 1.通过提问导入新课: 今天冷吗? 大家习惯了北京的天气吗? 北京的天气特点是什么? 你在北京感冒过吗? 边提问边板书本课关键词语: 天气干燥刮风下雨疼嗓子舒服感冒早晨夜晚2.学生轮流试读本课词语表中的新词语。 3.教师带读本课词语表中的新词语。 4.辨析容易读错的字音。如: 刮风下雨舒服流好好儿 5.辨析容易写错的汉字。如: 喝渴感冒请假油腻 6.教师范读两遍课文,学生边看课文边听教师朗读,聆听后回答问题。 (参见本课?练习?第一题?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7.教师带读课文,介绍朗读中语音停顿的基础知识。 8.学生轮流朗读课文。 9.由课文中的“北京的天气”引出“词语替换练习”。 (参见本课?练习’’第二题?词语替换练习?) 10.由课文中的“我让同屋替我请假”引出“句型替换练习”。 (参见本课?练习?第三题?句型替换练习?) 11.口语练习:用本课学过的词语说说自己感冒的感觉。 12.作业: (1)抄写本课词语; (2)朗读课文; (3)“练习”中的第十、十一、十二题。

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教学设计【教案示例】 一. 教学对象/班级 二. 课型:听力、口语、综合、汉字 三. 教材:名称、第几册 四. 教具:口型图、图片、多媒体课件 五. 教学内容:词汇数量、课文内容 六. 教学目的、要求:重点词语、语法点;功能目标;技能训练 七. 教学重点、难点:如“了”、“把”、同义词 八. 教学时间/课时安排/时间分配:100分钟 九. 教学步骤/环节/过程: 1. 复习旧课:字、词、语法、课文,写、说等。 2. 学习新课: (1)学习生词:认读、部分词语扩展、用法 (2)讲练课文:听、读、讲、会话、问答 (3)重点词语讲练: (4)语法点讲练:释义、形式、练习 3. 活用练习:综合练习、各类形式的练习题 4. 小结与布置作业: 十.板书设计: 十一. 课后记/思考/评估:成功与教训;值得注意的问题;哪些问题没讲清楚;哪些问题学生掌握起来较困难等。 初级汉语精读课教案 ——《今天冷还是昨天冷?》 一、教学对象 本教案的教学对象大约学习了140小时的汉语,掌握的汉语词汇在400个左右。 二、教学内容

“汉语精读课”是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技能课中的主干课,也叫核心课、综合课。“汉语精读课”以讲解教授汉语语言知识为主要教学任务。本课共用三课时。 1.教学重点:比较句“A比B+形容词”以及三种变式;比较句“A比B+形容词”的疑问式、否定式。 2.副词“刚”的用法。 3.温度的读法。 4.陈述感冒的感觉:头疼,嗓子疼,浑身没劲儿,很不舒服,觉得很渴,不想吃饭,很想喝水,还不断地打喷嚏,流鼻涕。 5.北京的天气特点:空气很干燥,春天常常刮大风,夏天经常下大雨,温差很大,早晨和夜晚比中午凉。有时候早、晚的温度比中午的低10℃,早上比中午凉多了。 三、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句“A比B+形容词”的句法特点,能根据具体条件用这一句型表达比较。 2.能根据自己的感冒体会,陈述感冒的感觉。 3.了解北京的天气特点,并能用所学词语介绍自己国家的天气特点。 四、教学方法 结合课文内容讲解语法点。抓住课文中的语法点范句,并精选学习对象容易理解的例句,讲解语法点。每一个语言点讲解结束后,立即进行语言点练习。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有充分的预习和准备时间。 与其他同类教案相比,本教案的特点在于精选与留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句,是他们熟悉的场景、真实的环境。另外,同一语法项目根据讲解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 ……

中级汉语阅读课教案1

中级汉语阅读课教案1 对外汉语中级阅读课教案 专业:11级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姓名:罗文娟 学号:11050102020 教学对象:二年级留学生 课程名称:中级汉语阅读课中国“茶”文化课时:2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中国的“茶”文化。 2.要求学生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对西方国家产生的影响。 3.练习阅读技巧技能,即:通过前边或后边的句子推测生词的意思。 教学内容及重点: 1.课文 2.生词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和“茶”文化对西方国家产生的影响。锻炼学生的猜词能力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师生互问,导入跟课文有关的相关内容。

二、带读生词三、课文 1.给出阅读提示。 2.根据提示限时阅读课文3.根据课文提问4.讲解词汇5.逐段细读 四、限时阅读,完成练习五、课文小结六、布置作业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1.提问导入: (1)来中国后喝过什么样的茶 (2)你知道的中国茶有哪些 (3)你认为喝茶对身体有益吗? 说明:刚开始上课,先用导入语引起学生的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再现相关的经历,并能较好地预测文章的相关内容。用简单的阅读任务进行过度。 二、带读生词 先将生词按顺序带读,然后顺次抽学生选读。 三、阅读 1.阅读提示: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人都在什么时候喝茶?中国有哪些名茶? 中国的“茶”文化对西方国家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2.限时阅读课文:

之后,在老师带领下梳理文章结构,作为一篇介绍性的文章,有其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如起源、发展、特征、分类、价值、地位等等,因此学生掌握这些结构图式,也就基本了解了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内容。 如第一段第一句“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就表明了茶的起源地;第二段中,最后一句“到目前为止,饮茶习惯已经流传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茶国家和地区也已达近50个”表明了中国茶在世界的影响;第三段介绍了茶叶的分类,第四段对此作了详细介绍;第五段、第六段的第一句则分别说明了茶的价值和茶具。了解此结构图式,对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可采用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要求学生分组完成, 第二、请各组说出答案,评价他们的答案是否正确,最后大家评议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好。 问题及答案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人都在什么时候喝茶?答案:,在家中喝茶,上茶馆也要喝茶;开会时喝茶,朋友一起 谈话时要喝茶,甚至打架讲理时也要喝茶;早饭前喝茶,午饭后也要喝茶。 .中国茶叶有哪些品种?答案:,习惯上可分为五类: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紧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案设计

汉语国际教育141 郭婉莹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案设计 课程名称:《北京的四季》 课程教材:《发展汉语中级综合1(第二版)》 教学对象:汉语水平中级的来华留学生 教学人数:15人 授课学时:90分钟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引导、图示使学生掌握课文的生词,并学会其读音、用法; 2.在掌握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比较流利地表达课文及相关内容; 二、教学要求 1.要求能正确掌握生词的读音及用法; 2.要求能够正确明白课文大意,正确回答问题; 3.要求能掌握重点句式的用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把......V得+C”句式的用法; 2.掌握“就拿......来说(吧)”句式的用法; 3.掌握“一”放在名词前表示“整个儿”、“全”或“满”的用法; 4.掌握“不知(道)......多少/多(么)......”强调数量多或程度高的用法; 5.掌握“管A叫B”的口语表达格式;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 五、教学用具 PPT课件音频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0分钟】 1.提问学生刚刚结束的暑假去了哪些地方玩,这些地方的夏天有什么特点? 2.PPT展示北京的夏天,让学生用一两个学过的词说说北京的夏天有什么特点。 3.PPT展示北京一年四季的图片,教师带读生词:四季,学生跟读。 4.让学生边听课文朗读音频,边思考课文旁边的问题,试着把答案用横线划出来。 (二)课文1-3段学习【15分钟】 1.提问:“我”为什么永远忘不了北京? 回答:“因为我在那里住得太久了,仿佛树生了根一样。” PPT展示树根的图片,教师带读生字:根,学生跟读。 PPT展示学过的旧词:好像,类比出新词:仿佛,带读生词,学生跟读。

初级汉语教案大全

初级汉语(一) 使用教材:汉语教程(第一册上、下,第二册上)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第一课你好 一、教学目的 通过课堂讲练,学生能够认读所学的声母和韵母,能够进行拼合,会唱四声,懂得三声+三声时,第一个三声要读作第二声的变调规则,能比较准确地说出“你好”,并能用于交际。会写并能记住汉字表中的汉字。 二、教学重点 1、韵母:a o e i u ü ai ei ao ou 和声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及其拼合。 2、汉语的四个声调。 3、三声连读时第一个三声要变成第二声。 4、课文 三、使用教具 汉语拼音表、汉语普通话发音部位图 四、教学学时:2学时 五、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认识新学生 (二)展示教学内容 (三)单音教学 示范(每个音至少示范3遍)——领读——学生齐读——学生单读——老师纠正发音。 (四)声调教学 示范(唱四声)——领读——学生齐读——学生单读——纠正声调错误。 (五)处理生词 要边读边写或边写边读。

(六)处理课文 领说——演示——组织学生操练——学生朗读或背说、表演。 (七)三声变调 板书: (八)做课后练习 (九)布置作业 读拼音表,唱四声,写汉字,练会话。 第二课汉语不太难 一、教学目的 通过课堂讲练,要求学生掌握所学韵母的发音,会拼合,会发轻声并能正确读出生词表中的轻声词,会说课文。 二、教学重点 1、韵母:an en ang eng ong。 2、带轻声的词:爸爸、妈妈、哥哥、弟弟、妹妹。 3、半三声。 4、课文与生词 三、使用教具:拼音卡片 四、教学学时:2学时 五、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跟学生打招呼:你们好! 要求学生说:老师好! (二)复习 用20—30分钟的时间分别请4个学生到黑板前来听写,一个学生做一项即可。 1、听写第一课所学的声母。 2、听写第一课所学的韵母。 3、听写音节(要求标声调) 4、听写汉字:一、五、八、不、口、白、马、大、女、好、你。 5、听写以后学生认读一遍。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案(初级).pdf

初级汉语综合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希望同学们能理解并掌握课文生词 2.掌握并正确运用新的语法点 3. 理解课文内容并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 词汇: 尤其、爱、有名 2.语法: 理解并正确把握语气词“了”在句末的用法 (文中“刮风了”“几点了”) 3. 课文与功能: 结合课文讨论喜欢的季节 三.课时安排:100分钟 四.教具准备: 1、PPT课件 2、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两分钟):师生问候,教师点名,目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向学生传递上课信息。 (二)复习及引入(10分钟): 1、检查作业,听写上节课生词 2、请学生用上节课学过的语法造句,老师简单点评,师生快速问答上节课内容,以巩固所学知识。 3、提醒同学天气转冷,及时加衣,照顾好自己。 (三)学习新课(80分钟): 1、【导入新课】(5分钟):展示图片一--冬天的雪景,老师先表达下自己对冬天的感受:畏惧—怕冷。再请同学们谈论下自己是否喜欢冬天,为什么。

2.【学习生词】(20分钟): (1)老师先顺读课文一遍,同学们按照课文生词表找出生词所在 刮风真滑冰/滑雪 爱有名一年四季 旅游尤其经营 (2)生词和重点词语 生词:以PPT集体展示生词,老师带读一边,学生齐读一边,学生接龙式读 一遍,每人读两个(老师指导发音难点并给学生随时正音,学生齐读时,老师只纠正有普遍 意义的发音错误,学生个别读时,老师有错必纠) 重点词语:(重点讲解大约三四个生词) 例如:尤其、爱、有名。 具体讲解过程如下: A.尤其:这是个副词。表示更加,一般用在句子的后一部分。 (一)尤其+形 词语扩展:尤其漂亮、尤其便宜 师生互动: 1.老师说大家的衣服都很好看,你认为玛丽的衣服最好看,你可以说 ---------玛丽的衣服尤其漂亮。 2. 校园外有很多超市,东西都便宜,其中一家特别便宜,我们可以说 ----------这家超市尤其便宜。 (讲解例句:第一个例句,用到了尤其,在这里主要是说玛丽的衣服在全体衣服当中最好看。第二个句子表示与别的超市相比,这家更便宜) (二)尤其+是 例句:大家学习都很认真,尤其是玛丽。 师生互动:你喜欢吃中国菜吗尤其是什么菜 你喜欢体育运动吗尤其是() B.爱:这是个动词。表达的意思是喜爱。 作为动词,可以分作几个意思: ------1..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的感情,可带名词宾语。 例句:我爱祖国/我爱妈妈/我爱你,父母爱儿女/老师爱学生

(马燕华)初级汉语精读课教案

初级汉语精读课教案马燕华撰写 《今天冷还是昨天冷?》 一教学对象 学习此课时,教学对象大约学习了140小时左右的汉语,掌握的汉语词汇在400个左右。 二教学内容 “汉语精读课”是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技能课中的主干课,也叫核心课、综合课。“汉语精读课”以讲解教授汉语语言知识为主要教学任务。 本课《今天冷还是昨天冷?》的教学内容是: 1比较句:A比B+形容词 A比B+形容词+一点儿/多了/数量补语 A没有B+形容词 2副词“刚”的用法 3温度的读法 4陈述感冒的感觉:头疼、嗓子疼、浑身没劲儿,很不舒服,觉得很渴, 不想吃饭,很想喝水,还不断地打喷嚏,流鼻涕。 5北京的天气特点:空气很干燥,春天常常刮大风,夏天经常下大雨,温 差很大,早晨和夜晚比中午凉。有时候早、晚的温度 比中午的低10°C,早上比中午凉多了。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掌握比较句“A比B+形容词”的句法特点,能根据具体条件用这一句型表达比较; 能根据自己的感冒体会,陈述感冒的感觉; 了解北京的天气特点,并能用所学词语介绍自己国家的天气特点 教学重点:比较句“A比B+形容词”以及三种变式; 比较句“A比B+形容词”的疑问式、否定式 四教学方法 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抓住课文语法点范句并精选学习对象容易理解的例句讲解语法点。每一个语言点讲解结束后,立即进行语言点练习。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有充分的预习准备时间。 五教学过程 本课共用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词语表、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北京天气特点、 陈述感冒的感觉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

1通过提问导入新课。 今天冷吗? 大家习惯了北京的天气吗? 北京的天气特点是什么? 你在北京感冒过吗? 边提问边板书本课关键词语: 天气干燥刮风下雨疼嗓子舒服感冒早晨夜晚 2学生轮流试读本课词语表中的新词语。 3教师带读本课词语表中的新词语 4辨析容易读错的字音。如, 刮风下雨舒服流好好儿 5辨析容易写错的汉字。如, 喝渴感冒.请假.油腻. 6 教师范读两遍课文,学生边看课文边听教师朗读,聆听后回答问题。 (参见本课“练习”第一题“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7 教师带读课文,介绍朗读的语音停顿基础知识。 8 学生轮流朗读课文。 9 由课文中的“北京的天气”引出“词语替换练习”。 (参见本课“练习”第二题“词语替换练习”) 10由课文中的“我让同屋替我请假。”引出“句型替换练习”。 (参见本课“练习”第三题“句型替换练习”) 11 口语练习:用本课学习的词语说说自己感冒的感觉。 12 作业: ○1抄写本课词语 ○2朗读课文 ○3“练习”中的第十、十一、十二题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比较句基本句型:A比B+形容词 比较句的变式:A比B+形容词+点儿/多了/数量补语 比较句“A比B+形容词”的否定式: A没有B+形容词 比较句“A比B+形容词”的疑问式: A+形容词+还是B+形容词? 副词“刚”的用法 第二课时教学步骤: 1通过提问“北京的天气特点是什么?”引出课文中的比较句基本句型:早晨比中午凉。(板书)

发展汉语中级阅读1第三课 教案

第3课教案 教学任务教学重点难点 一、语言知识列出重点生词短语等 (一)字词: 1)感染,跪下,保重,磕头,称赞 2)赞美亲密,善于,真诚。 3) 迅速博客,社区,维客,平台。 4) 喜气洋洋鲜艳,著名,娃娃,活泼,惹,门画,捉,鲤鱼。 5) 自然界,云彩,雨云,大气层,水汽,无影无踪,预报。(二)复杂句式等(列出长句子,难句子,有用的句子等): 1一滴水可以看见大海,许多河流可以形成大湖。人间的大爱,也是一样啊。 2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3 语言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 中国汉语网的目的是学习的互动和自觉。 二、文化知识(难点)(结合文章内容总结几点) (一)理解文章中什么样的人是懂得大爱的人。 (二)应该如何赞美别人。 (三)互联网怎么会帮助我们学习汉语。 (四)杨柳青年画的现象和内容。 (五)五彩的霞云是怎么产生的。

三、技能训练 细读文章一理解文章内容,积累几个重点词语。 通读文章二掌握文章基本内容及作者观点 通读文章三掌握文章基本内容及作者观点 略读文章四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严格限时) 实用阅读使用、查找信息。(严格限时) 时间安排:本课课时:4课时180分钟 二、时间分配: 文章一(55分钟), 文章二(30分钟), 小结及布置作业(5分钟) 文章三(40分钟), 文章四(25分钟), 实用阅读(15分钟)。 课文小结布置作业(10分钟) 教学实施 基本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师生互问,导入跟课文有关的相关内容。 二、细读和通读课文: (一)给出阅读提示 (二)根据提示限时阅读课文

(三)根据课文提问 (四)讲解词汇 (五)逐段细读(只限文章一) 三、限时阅读,完成练习(略读、查读。教学时间短,节奏速度快) 四、课文小结 五、布置作业 具体实施: 一、组织教学点名、上课 二、检查作业 三、导入新课 四、学习新课

[整理版]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案模板

[整理版]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案模板中级综合课课堂教案设计 《老人的生活》 一、教学对象 汉语水平为中级的留学生 二、所用教材 《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上册)》(陈灼主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三、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围绕该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提高成段表达能力 理解并能灵活运用重点词汇 掌握相关语法点 四、教学重点 重点词汇:传统,儿媳,外地,满足,寂寞,提供语法点:满足,提供的用法;句式讲解和运用五、教学难点 动词的使用,句式的用法 六、教学时数:三课时 七、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1课时 (一)说明讲课内容,重点 内容:课文中词语的读音,意思,用法重点:动词的用法(满足,提供) (二)学习生词(25分钟) 领读生词,学生朗读,纠正发音,解释意思(每个词后有其英文标注)

重点词语讲解: 老人:只需用图说明其意思 儿媳:用PPT上的人物关系图来解释意思寂寞:简单举例来解释或用英语来说明,让学生照例句造句,需说明是一个表示心情的词(感观词) 传统:用中西方传统节日来对比说明。先告诉学生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来解释什么是传统,再让学生说说西方圣诞节的习俗来进一步了解词义 满足:先说明词性和它的两种用法(动词和形容词)。用课件上的例句来对比说明,再让同学用“满足”造句,告诉他们所造的句子是用了“满足”的哪种用法。最后让同学分别有两种方法造句,学会应用。 提供:先说明词性(动词),再解释用法(1.提供+名词 2.提供+量词+名词 3.提供+形容词+名词 4.提供+量词+形容词+名词)。每种用法后有例句,再分别让学生练习造句 (三)复习词语,练习用法(造句)(15分钟) 课后练习 1.复习课堂上的词语 2.预习课文 第2课时 (一)课文通读(5分钟) 将课文分成4个部分: 第一部分:“中国有一个传统”——“就和女儿住在一起” 第二部分:“但是”——“怎样生活的呢” 第三部分:“敬老院”——“非常重要的” 第四部分:“但是”——“活动中心” (二)课文精讲 课文第一、二部分 请学生个别朗读课文(5分钟)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10分钟)

发展汉语(第二版)初级读写(Ⅰ)第7课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发展汉语(第二版)·初级读写 I》编著李泉王淑红么书君*********************************************************** 教案 第 7 课从ft东到ft西 教学任务1.学习实用语块 2.学习汉字书写 3.实用阅读 4.读写训练 时间安排1.本课所需课时:2 课时 2.课时分配 本教材每一课都有书写汉字和模仿写话的任务,老师可在课堂上教会汉字书写方式,写至熟练程度以及模仿写话,可在课下完成。 教学实施★特别说明 1、本册教材按教学环节、教学步骤设计,课堂教学按书中顺序进行即可。 2、本教材“实用练习”、“实用阅读”部分和《初级综合》(Ⅰ)紧密结合,本课的语法、词汇与《初级综合》(Ⅰ)的第 12、13 课基本对应。 一、背诵并朗读 (1)这部分语块是生活中最常用的词汇和语句。请老师带领学生熟读实用语块,最好达到烂熟于心,张口即出的熟练程度。 (2)熟读课文时请纠正发音。 (3)如果有时间,教师可带领学生就本练习提供的结构复制出更多的语句,并多加练习。 二、汉字书写练习 (1)注意笔画的先后顺序。 (2)注意每个字的基本结构。 三、实用阅读 实用阅读中的词语是生活中最常用的词语,希望通过这部分阅读练习,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最好能够认读,抑或再见到这个字(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 四、实用练习 1、看图选择词语或句子 根据图片的内容,选择正确答案。【通过练习,巩固和深化学生认汉

《发展汉语(第二版)·初级读写 I》编著李泉王淑红么书君*********************************************************** 字、认词语的能力,增强学生在具体场景中运用汉语的能力】 参考答案:①火车②电梯 ③在这儿吸烟④我天天喝咖啡 2、填写词语或句子 根据图片的内容,写出能表达图片内容的词语或句子。【通过练习,消化、深化和扩展综合课学习过的内容。】 参考答案: ①跑步 ②我每天骑自行车去学校。 ③我对太极拳很感兴趣。 ④ A:你昨天怎么没来上课? ⑤ A:明天你走路去还是骑车去? 五、阅读理解 1、根据图片的内容选择句子 根据图片及对话中的语句提供的语境,完成练习。【通过练习,进一步消化、扩展和灵活运用综合课学习过的内容。】 参考答案: (1)D (2)F (3)A (4)E (5)B 2、为左面的句子选择合适的回应句 这部分练习是综合课学习内容的深化和灵活运用。【通过练习,可进一步消化、扩展和灵活运用综合课学习过的内容。】 参考答案: (2)E (3)F (4)B (5)C (6)D 3、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把上面的词语填到句子中,使句子完整、正确。【通过练习,进一步消化、扩展和灵活运用综合课学习过的内容。】 参考答案: 有汉语课星期四感兴趣有时候一起 4、抄写句子并模仿写出自己的句子 (1)带领学生读本练习的例句; (2)引导学生模仿例句,说出自己的句子; (3)指导学生把说出的句子记录下来,完成这项作业。 备课心得 要让学生真正觉得,写短文真的不难,比如这一课,通过“朗读并背诵”,可能学生掌握最好的就是“从……到……”结构,好,那就开始写短文吧:我是×国人,我家在×××,我的学校叫×××。从我家到 学校不远,走路 10 分钟。我家旁边有超市,有银行,有……。现在我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