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计算题公式及例子

经济计算题公式及例子

经济计算题公式及例子
经济计算题公式及例子

建设工程经济计算题考点

1. 资金等值的计算

(1)掌握一次性支付的终值计算(已知P 求F )

公式: F=P(1+i)n

例题:某公司借款1000万元,年复利率为10%,试问5年末连本带利一次偿还多少?

答:F=P(1+i)n =1000*(1+10%)5=1610.51万元

(2)掌握一次性支付的现值计算(已知F 求P )

公式: P=F/(1+i)n = F(1+i)-n

(1+i)-n 为现值系数,表示为(P/F,i,n ), 如果题中给出系数,则计算公式为:P=F (P/F,i,n )

例题:某公司希望所投资项目5年末有1000万元资金,年复利率为10%,试问现在需一次

性投资多少?

答:P= F(1+i)-n =1000×(1+10%)-5=620.9万元

(3)掌握等额支付系列的终值计算(已知A 求F )

公式:F=A i

i n 1)1(-+ 表示为:(F/A,i,n ),如果题中给出系数,则计算公式为:

F=A (F/A,i,n )。

例题:某投资人若10年内每年末存10000元,年利率8%,问10年末本利和为多少?

答:F=A i

i n 1)1(-+=10000×%81%)81(10-+=144870元 (4)掌握等额支付系列的现值计算(已知A 求P )

公式:P=A n

n i i i )1(1)1(+-+ 符号表示为:(P/A,i,n ),则计算公式为:P=A (P/A,i,n )。

例题:某投资项目,计算期5年,每年年末等额回收100万元,问在利率为10%时,开始

须一次投资多少?

答:P=A n n i i i )1(1)1(+-+=100×5

5%)101(*%101%)101(+-+=379.08万元 2. 名义利率与有效利率的换算

(1)掌握名义利率的计算

公式:r=i ×m

(2)掌握一年内计息周期利率的计算

公式:i = r/m

(3)掌握一年实际利率(有效利率)的计算

公式:i eff =(1+m

r )m -1 (4)掌握计息周期小于(或等于)资金收付周期时的等值计算

例题:现在存款1000元,年利率10%,半年复利一次,问5年末存款金额为多少?

答:先计算年有效利率(年实际利率):

i eff =(1+m

r )m -1=(1+10%/2)2-1=10.25% 再计算终值:

F=P(1+i)n =1000*(1+10.25%)5=1628.89元

(这时i eff = i )

例题:每半年内存款1000元,年利率8%,每季复利一次,问五年末存款金额为多少?

答:计算计息期利率:i = r/m=8%/4=2%

计算半年实际利率:i eff =(1+m

r )m =(1+8%/4)2-1=4.04% 结果:F=A i

i n 1)1(-+=1000×12.029=12029元 3. 静态投资回收期计算

公式: P t =A

I A=(CI-CO )

P

t

= 技术方案的静态投资回收期

I= 技术方案的总投资 A= 技术方案每年的净收益

CI=技术方案现金流入量 CO=技术方案现金流出量

例题:某技术方案估计总投资2800万元,技术方案候实施后各年净收益为320万元,则该方案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

答: P

t =

A

I

=2800/320=8.75年

4.财务净现值的计算

公式:FNPV=现金流入现值之和-现金流出现值之和FNPV= 财务净现值

5.盈亏平衡分析

公式:B=P×Q- [(C

u +T

u

)×Q+C

F

]

B= 利润(当求盈亏平衡点时B=0)P= 单位产品售价

Q= 产销量

C

u

= 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T u = 单位产品税金附加

C F = 固定总成本

例题:某技术方案年设计生产能力10万台,年固定成本为1200万元,产品单台销售价格

为900元,单台产品可变成本为560元,单台产品营业税金及附加为120元,求盈亏平衡

点的产销量?

答:B=P ×Q- [(C u +T u )×Q+C F ]

0=900× Q-[(560+120)× Q+12000000]

Q=54545台

6.盈亏平衡分析:BEP(Q)=

Tu Cu p Cf -- 式中BEP(Q)—盈亏平衡点时的产销量;C F —固定成本;Cu —单位产品变动成本;p —单位产

品销售价格;Tu —单位产品营业税金及附加。 BEP(Q)= Cu

r p Cf --)1( 式中r —营业税金及附加的税率 例题:技术方案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0万台,年固定成本为1200万元,产品销售单价为900

元,单台产品可变成本为560元,单台产品营业税金及附加120元。求盈亏平衡点的产销

量。

解:BEP(Q)=120

56090012000000--=54545台

生产能力利用率盈亏平衡分析:BEP(%)=Qd

Q BEP )(×100% Qd —正常产销量或技术方案设计生产能力。

或BEP(%)=T

Cv Sn Cf --×100% 式中:BEP (%)--盈亏平衡点时的生产能力利用率;Sn —年营业收入;

Cv —年可变成本;T-年营业税金及附加。

例题:数据同上。计算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

解:BEP (%)=10

*)120560900(1200--×100%=54.55% 例题:公司生产某结构件,设计年产销量为3万件,每件的售价为300元,单位产品的可

变成本120元,单位产品营业税金及附加40元,年固定成本280万元。问(1)该公司不

亏不盈时的最低年产销量是多少?(2)达到设计能力时盈利多少?(3)年利润为100万元时

的年产销量是多少?

解:(1)最低产销量BEP(Q)=40

1203002800000--=20000件 (2)达到设计能力时的盈利B=P ×Q-Cu-Cf-Tu ×Q=300×3×-120×3-280-40×3=140万元

(3)利润100万元时的年产销量:Q=Tu Cu p Cf B --+=40

12030028000001000000--+=27143件 7、沉没成本=设备账面价值-当前市场价值

或沉没成本=(设备原值-历年折旧费)-当前市场价值

例题:某设备4年前的原始成本是80000元,目前的账面价值是30000元,现在的市场价值为18000元。该设备的沉没成本=3000-18000=12000元。

8、设备经济寿命期的估算

公式:设备年平均使用成本=设备年平均资产消耗成本+年平均运行成本

设备年平均资产消耗成本=(目前实际价值-当年残值)/当年年分数

年平均运行成本=以前年度运营成本之和/当年年分数

公式:N

0=λ

)

(2

N

L

P-

N

= 设备的经济寿命 P= 设备目前实际价值

N

L= 设备N年末的净残值λ=设备的低劣化值

例题:设有一台设备,目前实际价值8000元,预计残值800元,第一年的设备运行成本600元,每年设备测劣化值是均等的,年劣化值为300元,求该设备的经济寿命?

答:N

0=λ

)

(2

N

L

P-

=300

)

800

8000

(2-

=6.928≈7年

9、附加率法计算设备年租金

公式:R=P ×N

i N )1(?++P ×r R = 设备年租金 P = 租赁资产的价格 N = 租赁期数i =与租赁期数相等的利率 r = 附加率

例题:租赁公司拟出租给某企业一台设备,设备的价格为68万元,租期5年,每年年末支付租金,折现率为10%,附加率为4%,问每年租金为多少?

答:R=P ×N i N )1(?++P ×r=68×5

%)1051(?++68×4% =23.12万元 10、功能价值计算 Vi=Ci

Fi 式中:Vi-第i 个评价对象的价值系数;Fi-第i 个评价对象的功能评价值;Ci-第i 个评价对象是现实成本。

例题:某项目施工方案A 的生产成本500万元,在相同条件下,其他项目生产成本450万元。

A 方案的功能评价值:450万元;A 方案的实际投入500万元;

则A 方案的价值450/500=0.9。

Vi=1,表示功能评价值等于功能现实成本。Vi <1,功能现实成本大于功能评价值。Vi >1,功能现实成本低于功能评价值。

6. 新技术应用方案的经济分析

(1) 增量投资收益率计算及应用

公式:R (2-1)= 1

221I I C C --×100% R (2-1)= 收益率(大于或等于基准收益率时,表明方案可行)

C 1= 旧方案的经营成本(生产成本)

C 2= 新方案的经营成本(生产成本)

I 1= 旧方案的投资额

I 2= 新方案的投资额

例题:某工程施工现有两个对比技术方案,方案1是曾经用过的,需投资120万元,年生产成本32万元,方案2是新技术方案,在与方案1应用环境相同的情况下,需投资160万元,年生产成本26万元。设基准收益率为12%,试运用增量投资收益率法选择方案。

答:R (2-1)= 1221I I C C --×100%=120

1602632--×100%=15%>12% 表明新方案在经济上可行

(2) 折算费用法(当方案的有用成果相同时,且采用方案要增加投资时)

公式:Z j =C j +P j ×R c

Z j = 第j 方案的折算费用

C

j

= 第j方案的生产成本

P

j

= 用于第j方案的投资额

R

c

= 基准投资收益率

例题:某工程施工现有两个对比技术方案,方案1是曾经用过的,需投资120万元,年生产成本32万元,方案2是新技术方案,在与方案1应用环境相同的情况下,需投资160万元,年生产成本26万元。设基准收益率为12%,试运用折算费用法选择方案

答:Z

1=C

1

+P

1

×R

c

=32+120×12%=46.4万元

Z 2=C

2

+P

2

×R

c

=26+160×12%=45.2万元

Z

1

>Z

2

表明方案2在经济上可行

7.间接费用分摊

公式:间接费用分配率=当期实际发生的全部间接费用÷当期各项合同实际发生的直接费用

之和

某项合同当期应负担的间接费用=该合同当期实际发生的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分配

8.固定资产折旧(年、月)折旧额计算

(1)平均年限法

公式: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应计折旧额÷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2)工作量法

公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应计折旧额÷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9.完工进度计算

完工百分比法

公式:

合同完工进度=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合同预计总成本×100%

例题:某建筑业企业与A业主签订了一项合同总造价为3000万元的施工合同,合同约定建设期为3年。第一年,实际发生合同成本750万元,年末预计为完成合同尚需发生成本1750万元。第二年,实际发生合同成本1050万元,年末预计为完成合同尚需发生成本700万元,1、2年各年合同完成进度?

答:第一年合同完成进度=750÷(750+1750)×100%=30%

第二年合同完成进度=(750+1050)÷(750+1050+700)×100%=72%

公式2:

合同完工进度=已经完成的合同工程量÷合同预计总工程量×100%

例题:某建筑业企业与B交通局签订修建一条150公里公路的施工合同,合同约定工程总造价6000万元,建设期3年。该建筑公司第1年修建了45公里,第2年修建了75公里,1、2年各年合同完成进度?

答:第一年合同完成进度=45÷150×100%=30%

第二年合同完成进度=(45+75)÷150×100%=80%

例题3:某建筑业企业于某业主就移动工业厂房的建造,签订了总造价为3500万元的固定总价合同,合同约定工期3年。假定经计算后第1年完工进度为30%,第2年完工进度为70%。第3年该厂房全部完工交付使用。则1、2、3年各年的合同收入?

答:第一年确认的合同收入=3500×30%=1050万元

第二年确认的合同收入=3500×70%-1050=1400万元

第三年确认的合同收入=3500-(1050+1400)=1050万元

10.用因素分析法做财务分析

差额计算法

公式:材料费用=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材料单价

(必须顺序相乘,分析哪个因素对材料费用的影响,哪个因素本身用差额(实际值-计划值),前一个因素用实际值,后一个差额用计划值)

11. 个别资金成本和综合资金成本

个别资金成本(计算长期借款(贷款))

公式:

资金成本率=年资金占用量×(1-所得税率)÷筹资总额×(1-筹资费率)

例题:A 公司从银行取得一笔长期借款1000万元,手续费0.1%,年利率为5%,期限三年,

每年结息一次,到期一次还本,企业所得税率25%,则这笔借款的资金成本率?

答:资金成本率=%79.3%)

1.01(1000%)251(%51000=-?-?? 1

2. 放弃现金折扣成本

公式:放弃现金折扣成本=[折扣百分比÷(1-折扣百分比)]×[360÷(信用期-折扣期)]

例题:A 企业按2/10(10天内付款,2%现金折扣,免费信用)、n/30(10-30天内付款,0

折扣)的条件购入货物20万元,如果该企业在在10日内付款,便享受了10天的免费信用

期,并获得折扣0.4(20×2%)万元,免费信用期额为19.6(20-0.4)万元。

如果A 企业放弃折扣,在10天后(不超过30天)付款,该企业便要承受因放弃折扣

而造成的隐含成本。A 企业放弃现金折扣的成本为?

答:放弃现金折扣成本=[2%÷(1-2%)]×[360÷(20-10)]=36.7%

13. 贴现法和加息法的实际利率

(1)贴现法(借款人先从借款本金中支付利息)计算实际利率

公式:

贴现法实际利率=利息额÷实际可用贷款(贷款总额-利息额)×100%

例题:某企业从银行取得借款120万元,期限1年,年利率(名义利率)为6%,利息额为120×6%=7.2万元,按照贴息法付息,企业实际可利用的贷款为120-7.2=112.8万元。该贷款的实际利率为?

答:实际利率=7.2÷112.8×100%=6.38%

(2)加息法(分期等额还本付息)计算实际利率

公式:加息法法实际利率=名义利率×2

例题:某企业从银行取得借款120万元,期限1年,年利率(名义利率)为6%,分12个月等额还本付息,按加息法计算实际利率?

答:实际利率=6%×2=12%

14.成本分析模式计算最佳现金持有量

公式:总成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方案的总成本最低的为最佳现金持有量)例题:甲企业有三种现金持有方案,它们各自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如下表:

现金持有方案单位:元

问最佳现金持有量多少?

答:A 方案总成本=5000+20000+6750=31750元

B 方案总陈本=7000+20000+2500=29500元

C 方案总陈本=10000+20000+0=30000元

得出方案B 总成本最低,最佳现金持有量为70000元

15. 存货经济批量

公式:Q*=22K KD

Q*=经济采购批量(经济订货量)

K=单次订货成本

D=年度采购总量

K

2

=单位材料的年平均储存成本

例题:某施工企业生产所需A种材料,年度采购总量为1000吨,材料单价为5000元/吨,一次订货成本2000元,每吨材料的年平均储存成本为100元。则A材料的经济采购批量为?

答:Q*=

1001000

2000

2?

?

=200吨

16.设备购置费

(1)设备购置费=设备原价或进口设备抵岸价+设备运杂费

或设备购置费=设备原价或进口设备抵岸价×(1+运杂费率)

(2)国外运费=离岸价×运费率

或国外运费=运量×单位运价

国外运输保险费=(离岸价+国外运费)×国外运输保险费率

(3)银行财务费=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银行财务费率

(4)外贸手续费=进口设备到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外贸手续费率

(5)进口关税=到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进口关税率

(6)进口产品增值税额=组成计税价格(到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进口关税)×增值税率

17.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与建设投资的计算

(1)基本预备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

(2)涨价预备费

公式:PC

t =I

t

[(1+f)t-1]

PC

t

= t年的涨价预备费

I

t

= t年的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之和

f =建设期价格上涨指数

(3)建设投资=静态投资+建设期贷款利息+涨价预备费

例题:某建设工程项目在建设初期的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为45000万元。按本项目实施进度计划、项目建设期为3年,投资分年使用比率为:第一年25%,第二年55%、第三年20%,建设期内预计年平均价格总水平上涨率为5%。建设期贷款利息为1395万元,建设工程项目其他费用为3860万元,基本预备费率为10%。试估算该项目的建设投资?

答:(1)先计算项目的涨价预备费

第一年:45000×25%×[(1+0.05)1-1]=562.5

第二年:45000×55%×[(1+0.05)2-1]=2536.88

第三年:45000×20%×[(1+0.05)3-1]=1418.63

该项目的涨价预备费为:562.5+2536.88+1418.63=4518.01万元

(2)计算该项目的建设投资

建设投资= 静态投资+建设期贷款利息+涨价预备费

=(45000+3860)×(1+10%)+1395+4518.01

= 59659.01万元

20. 建设期利息的计算

公式:

各年应计利息=(年初借款本息累计+本年借款额÷2)×年利率

例题:某新建项目,建设期3年,共向银行贷款1300万元,贷款时间为:第一年300万元、第二年600万元、第三年400万元,年利率为6%,计算建设期利息?

答:先计算各年利息

第一年应计利息=300÷2×6%=9万元(第一年没有借款本息累计)

第二年应计利息=(300+9+600÷2)×6%=36.54万元

第三年应计利息=(300+9+600+36.54+400÷2)×6%=68.73万元

建设期利息总和=9+36.54+68.73=114.27万元

21. 施工机械使用费:台班折旧费和台班大修理费的计算

(1)台班折旧费计算

公式:

台班折旧费=机械预算价格×(1-残值率)÷耐用总台班数(折旧年限×年折旧台班)(2)台班大修理费计算

公式:

台班大修理费= 一次大修理费×大修次数÷耐用总台班数

22.工料单价法计价程序——以直接费为计算基础

23.材料总消耗量计算

公式:总消耗量=净用量+损耗量=净用量×(1+损耗率)

损耗率=损耗量÷净用量×100%

24.施工机械台班使用定额计算

公式:单位产品机械时间定额(台班)=1÷台班产量

单位产品人工时间定额(工日)=小组成员总人数÷台班产量

例题:斗容量1立方米的正铲挖土机,挖四类土,装车,深度在2米内,小组成员两人,

西方经济学证明与计算题

传说中的上财33道证明题 1、证明需求曲线上的点C的价格弹性等于BC:AC 证明:ed=-dQ/dP·P/Q=GB/CG·CG/OG=GB/OG=BC/AC=OF/AF 2、证明线性需求函数Q=f(p)上的任意两点的需求弹性不等 3、应用数学方法证明蛛网模型的三种情况 4、论证消费者均衡条件为:MU1/P1=MU2/P2 证明:已知收入约束条件为:I=P1X1+P2X2 构建拉氏函数:L=U(X1,X2)+λ(1-P1X1-P2X2) эL/эX1=эU/эX1-P1λ=0,即MU1/P1=λ эL/эX2=эU/эX2-P2λ=0,即MU2/P2=λ MU1/P1=MU2/P2=λ 5、如果预算线给定,一条无差异曲线U(Qx,Qy)与其相切,试证明切点E的坐标为最优商品组合,切点E为消费者均衡点。 6、证明:MRS12=MU1/MU2 证明:设效用函数:U=U(X1,X2) U=U(X1,X2)=C(常数)表示同一条无差异曲线,即代表相同的效用 两边取全微分 эU/эX1·dX1+эU/эX2·dX2=0 -dX1/dX2=[эU/эX1]/[эU/эX2]=MU1/MU2,即,MRS12=MU1/MU2 7、证明: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8、证明Q=AL a K b。(A,a,b为参数,0﹤a,b﹤1)具有规模报酬的三种性质。 证明:Q=ALαKβ Q*=A(λL)α(λK)β=Aλα+βLαKβ=λα+βALαKβ=λ·λα+β-1ALαKβ(λ﹥1) 当α+β﹥1时,为规模报酬递增 当α+β=1时,为规模报酬不变 当α+β﹤1时,为规模报酬递减 9、证明MP L与AP L相交于AP L的最大值点处。 证明:dAP L/dL=d[f(l,K0)/L]/dL=[f’(L,K0)×L-f(L,K0)]/L2=[f ’(L,K0)-f(L,K0)/L]/L =(MP L-AP L)/L ∵L﹥0 ∴当MP L﹥AP L时,AP L曲线上升;当MP L﹤AP L时,AP L曲线下降;当MP L=AP L时,AP L取得最大值。 10、证明: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11、证明:ARTS LK=MP L/MP K。 证明:假设等产量曲线的生产函数为:Q=f(L,K)=Q0,即f(L,K0=Q0,两边微分得: эf/эL×dL+эf/эK×dK=0

完全平方公式经典习题

完全平方公式一 1.(a +2b )2=a 2+_______+4b 2;(3a -5)2=9a 2+25-_______. 2.(2x -_____)2=____-4xy +y 2;(3m 2+_____)2=______+12m 2n +______. 3.x 2-xy +______=(x -______)2;49a 2-______+81b 2=(______+9b )2. 4.(-2m -3n )2=_________;(41s +3 1t 2)2=_________. 5.4a 2+4a +3=(2a +1)2+_______. (a -b )2=(a +b )2-________. 6.a 2+b 2=(a +b )2-______=(a -b )2-__________. 7.(a -b +c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a 2-1)2-(a 2+1)2=[(a 2-1)+(a 2+1)][(a 2-1)-(______)]=__________. 9.代数式xy -x 2-41y 2等于……………………( ) (A )(x -21y )2(B )(-x -21y )2(C )(21y -x )2(D )-(x -21y )2 10.已知x 2(x 2-16)+a =(x 2-8)2,则a 的值是…………………………( ) (A )8(B )16(C )32(D )64 11.如果4a 2-N ·ab +81b 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N 等于……………………… ( ) (A )18(B )±18(C )±36(D )±64 12.若(a +b )2=5,(a -b )2=3,则a 2+b 2与ab 的值分别是………………( ) (A )8与21(B )4与21(C )1与4 (D )4与1 13.计算:(1)(-2a +5b )2; (2)(-21ab 2-3 2c )2; (3)(x -3y -2)(x +3y -2);(4)(x -2y )(x 2-4y 2)(x +2y ); (5)(2a +3)2+(3a -2)2; (6)(a -2b +3c -1)(a +2b -3c -1); (7)(s -2t )(-s -2t )-(s -2t )2; (8)(t -3)2(t +3)2(t 2+9)2. 14. 用简便方法计算:(1)972; (2)992-98×100; 15.求值:(1)已知a +b =7,ab =10,求a 2+b 2,(a -b )2的值.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大全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 一.关于货币量、物价的计算公式 公式一:流通中实际需要(应该发行)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 价格水平待售商品数量?=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公式二:纸币发行量=货币流通次数 价格水平待售商品数量?×(1+通货膨胀率)=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价格总额×(1+通货膨胀率) 公式三:纸(货)币贬值率A=纸(货)币实际发行量 量流通中应该发行的货币 —纸(货)币实际发行量×100% = 纸(货)币实际发行量 多发行纸(货)币量×100% 公式四: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B=币量 流通中应该发行的需货量流通中应该发行的货币 —纸币实际发行量×100% = 量 流通中应该发行的货币多发行纸(货)币量×100% 公式五: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B = A 纸币贬值率—纸币贬值率1A 公式六:物价上涨幅度=原来物价水平 原来物价水平—当前物价水平 公式七:单位纸(货)币实际购买力=纸(货)币实际发行量 流通中应该发行货币量 公式八:商品新标价=量 流通中应该发行的货币纸(货)币实际发行量×商品原标价 公式九:纸币实际购买力=CPI 1+资金 (CPI 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简称。) 二.关于商品价值量或价格的计算公式 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企业等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社会劳动生产率经常表述为某部门、整个部门、整个行业、某行业的劳动生产率。 公式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某种商品的总时间÷商品总产量 公式二:新价值量=原来价值量÷(1+x%) (注:x%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幅度,提高用+,降低用-)

西方经济学计算题 (2)

1.某种商品在价格由10元下降为6元时,需求量由20单位增加为40单位。用中点法计算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并说明属于哪一种需求弹性。P63 答:(1)已知P1=10,P2=6,Q1=20,Q2=40。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 Ed=34.167 .02 /)21/(2/)21/(30 20 == +?+?P P P Q Q Q (2)根据计算结果,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故该商品的需求富有弹性 2.某种化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3,如果其价格下降低25%,需求量会增加多少?假设当价格为2元,需求量为2000瓶,降价后需求量应该为多少?总收益有何变化? (1)已知E d =3, 25/=?P P %,根据计算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 E d =P P Q Q //?? 需求量会增加:%75%25*3/*/==?=?p p E Q Q d . (2)降价后的需求量为:2000+2000*75%=3500(瓶) (3)降价前的总收益TR 1=2*2000=4000元 降价后的总收益TR 1=2(1-25%)*3500=5250元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知,该商品降价后总收益增加了:5250-4000=1250元。 4.某个拥有一个企业,假设该企业每年收益为100万元。有关资料如下:(1)如果不经营这家企业而去找一份工作,他可以得到每年2万元的工资;(2)厂房租金3万元;(3)原材料支出60万元(4)设备折旧3万元;(5)工人工资10万元;(6)电力等3万元;(7)使用一部分自有资金进行生产,该资金若存入银行,预计可得5万元利息。货款利息15万元。该企业的会计成本和会计利润、经济成本和经济利润分别是多少? (1)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出称为会计成本。根据题意,该企业的会计成本为:3+60+3+10+3+15=94万元。总收益100万元减去会计成本94万元,会计利润为6万元。 (2)会计成本为94万元,机会成本为7万元(2万元+5万元),经济成本为101万元,总收益减去经济成本101万元,经济利润为负1万元,即亏损1万元。 5.某人购买某种股票共投资280万元,获得15%红利的概率为0.4,获得10%红利的概率为 0.5,无红利的概率为0.1。在这种情况下,购买该种股票的未来预期收益是多少? 答:购买该种股票的未来预期收益为:(280×15%)×0.4+(280×10%)×0.5+(280×0) ×0.1=16.8+14+0=30.8万元 答:GDP 平减指数=(某一年名义GDP/某一年实际GDP )×100 7.设资本量为100,资本增量为20,劳动量为30,资本在劳动中所作的贡献为0.25,技术进步率为0.02,试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计算经济增长率。 答:已知K=100,ΔK=20,L=150,ΔL=30,a=0.25, ΔA/A=0.02,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G=0.25×(20/100)+(1-0.25) ×(30/150)+0.02=22%. 8.当自发总支出增加80亿元时,国内生产总值增加200亿元,计算这时的乘数、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 答:(1)乘数a=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量/自发总支出增加量=200/80=2.5 (2)根据公式a=1/(1-c ),已知a=2.5,因此,边际消费倾向MPC 或c=0.6 (3)因为MPC+MPS=1,所以MPS=0.4 9.社会收入为1500亿元时,储蓄为500亿元;增加为2000亿元时,储蓄为800亿元,根据以上数据计算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和乘数。 答:(1)MPC= 500 1000 12001500 2000) 5001500()8002000(-----==0.4 (2)MPS=== --500 300 1500 2000500 8000.6(或MPS=1-0.4=0.6) (3)根据乘数的计算公式:a== c 1 67.14 .011=- 10.假设某银行吸收存款100万元,按规定要留准备金15万元,请计算: (1)准备率为多少?(2)能创造出多少货币?(3)如果准备增至25万元,能创造出多少货币? 答:(1)准备率=准备金/存款总额×100%=15/100×100%=15% (2)已知R=100,r=15%,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D=R/r=100/15%=66.7万元 (3)如果准备金增至25万元,即r=25%,根据公式:D=R/r=100/25%=400万元 11.中央银行想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1200 万元,如果现金一存款率是0.2,法定准备率是0.1,中央银行需要在金融市场上购买多少政府债券? 答:已知cu=0.2,r=0.1,则 mm=43 .02 .11 == ++r cu cu 已知M=1200,mm=4,根据公式mm=M/H,可知H=300万元,即中央银行需要在金融市场上购买300万元的政府债券。 12.某国总需求增加100亿元,其边际消费倾向为0.6,边际进口倾向为0.2,请计算:(1)该国的对外贸易乘数;(2)总需求增加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多少? (3)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后,进口会增加多少? 答:(1)对外贸易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进口倾向)=1/(1-0.6+0.2)=1.67 (2)总需求增加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67×100=167亿元 (3)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后,进口会增加,167×0.2=33.4亿元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答:根据均衡价格决定的公式,即D=S ,则有:40-31P=51 P 由上式可计算出均衡价格P=75。

西方经济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资源的稀缺性是() 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由于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 B、相对于人们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要的资源绝对数量很少 D、商品相对于人们的购买力不足 2、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 A、资源配置 B、资源利用 C、单个经济单位如何实现最大化 D、国民收入决定. 3、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 ) A、市场出清 B、市场失灵 C、均衡 D、完全竞争 4、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根本区别是因为() A、研究方法不同 B、研究对象不同 C、研究范围不同 D、判别标准不同 5、研究个别居民户与厂商决策的经济学称为() A、宏观经济学 B、微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 ) A、减少 B、不变 C、增加 D、难以确定 2、当咖啡的价格急剧上升时,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茶叶的需求量将( ) A、减少 B、不变 C、增加 D、没有影响 3、消费者预期某种物品将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的需求会( ) A、减少 B、不变 C、增加 D、难以确定 4、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 A、都是由于一种原因引起的 B、需求的变动由价格以外的其它因素的变动所引起,而需求量的变动由价格的变动所 引起 C、需求量的变动是由一种因素引起的,需求变动是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因素引起的 D、是一回事. 5、整个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表明( ) A、需求增加 B、需求减少 C、价格提高 D、价格下降 6、对化妆品的需求减少是指( ) A、收入减少引起的减少 B、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减少 C、需求量的减少 D、价格下降 7、按照需求定理,需求曲线是一条( ) A、垂直直线 B、水平直线

完全平方公式经典题型 (1)

完全平方(和、差)公式: 1. 公式:()2222a b a ab b ±=±+ 逆用:()2 222a ab b a b ±+=± 文字叙述: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或减)它们的积的2倍. 口诀:首平方加尾平方,乘积二倍在中央。 其中,a b 可以是数字、单项式和多项式。其中22,a b 称为二次项,均为正项;2ab 为中间项,符号由括号里的符号确定。 扩展:()222222ax by a x abxy b y ±=±+ a,b 为x 、y 系数,那么展开式的中间项系数为2ab 。 例:1.229124a ab b -+= 2. 2244a ab b -+= 3. 2(23)x -= 4. 221()32x y -= 4. 2102= 6. 299= 题型解析: 一、添括号运用乘法公式计算: (1)2)(b a -- (2)2)(c b a ++ (4) ()()22 225x 4y 5x 4y --+ (5)2)12(-+b a (6)2)12(--y x 二、展开式系数的判断:公式逆用 1、要使k x x +-62是完全平方式,则k=________ 2、要使42++my y 成为完全平方式,那么m=________ 3、将多项式92+x 加上一个整式,使它成为完全平方式,这个整式可以是_______________ 4、多项式()2249a ab b -+是完全平方差公式,则括号里应填 。 5、将下列式子补充完整: (1)24x - xy +216y =( ) 2 (2)225a +10ab + =( )2 (3) -4ab + =(a - )2 (4)216a + + =( +)22b (5)2916x - + =( 223y ?-?? 三、利用公式加减变形 例.已知5=+b a 3ab =,求22b a +和 2)(b a -的值 1. 若a+b=0,ab=11,求a 2﹣ab+b 2的值。 2.已知 x + y = 8,xy = 12,求 x 2 + y 2 的值 3. 已知,(x+y )2=16,(x ﹣y )2=8,那么xy 的值是多少? 4. 如果,求和1a-a 的值。 5. 已知x 2+y 2=13,xy=6,则x+y 的值是多少?

2019-2020年度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计算题专项训练(基础篇)

2019-2020年度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计算题专项训练(基础篇) 一、单选题 1.假定某国待售商品量2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为10元,货币每年平均流通4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货币量是____亿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10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相当____元,就会____。 A.5000、0.25、使纸币购买力下降 B.5000、0.5、引发通货膨胀 C.5000、0.5、使纸币购买力提高 D.20000、2、使纸币升值 2.假定原先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电脑与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 A.2 B.4 C.8 D.16 3.假定2017年12月用100元人民币可以购买10件甲商品,此后物价一路仰冲,到了2018年4月,用100元人民币只能购买8件甲商品,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则纸币贬值幅度和物价上涨幅度分别是 A.25% 20% B.20% 25% C.20% 20% D.25% 25% 4.2018年10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9月经济数据,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6%,假设2017年某商品单价为1000元,2018年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此时该商品的价格为A.820 元B.800 元 C.812.8元D.1016 元 5.假设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50亿件,平均价格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那么,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应为___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亿元,这时的1元相当于___元,这会引起()A.160 2 通货膨胀B.80 2 购买力降低 C.80 0.5 通货膨胀D.160 0.5 购买力提高 6.某国201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200亿元。如果2018年从事M商品生产企业的投资规模扩大10%,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 A.200亿元B.220亿元C.240亿元D.242亿元 7.假如2017年,某国Y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全行业平均水平一致,其生产的每一单位A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0元,年产量为10万件。2018年,该国生产A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2018年该商品的价值量为( ) A.75万元 B.125万元 C.100万元D.80万元 8.某国去年商品价格总额为300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60万亿元。假设今年该国待售商品数量增加40%,货币的供应量为70万亿元,该国货币供需均衡且货币价值稳定,那么,可推算出该国今年的货币流通速度 A.下降20% B.提高20% C.下降10% D.提高10% 9.假设2015年某企业生产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用货币表示为15元,2016年该企业的劳动的生产率提高了40%,而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企业今年的价格总额相对于去年而言 A.增加十四分之一B.减少十四分之一C.增加十五分之一D.减少十五分之一 10.2017年某企业生产的A商品用美元标价为10美元,产量是10万件,当年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为6.6:1。2018年该企业继续投入人民币480万元生产A商品,该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10%,假设该企业所生产的A商品全部出口到美国,人民币兑美元升值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企业2018年所生产A商品的价格和价格总额用美元表示分别是 A.11 100万 B.10 80万 C.10 110万 D.11 121万

最全的西方经济学公式大全.答案

●微观经济学部分 一、弹性的概念: 需求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 ⑴点弹性: e x,p = 其中: dP dQ 为需求量在价格为P 时的变动率 当 e x,p =0时,需求完全无弹性;(垂直于横轴) 当0<e x,p <1时,需求缺乏弹性;(比较陡峭) 当 e x,p =1时,需求具有单位弹性; 当1<e x,p <∞时,需求富有弹性;(比较平坦) 当e x,p =∞时,需求完全弹性;(平行于横轴) ⑵弧弹性: e x,p = ⑶需求的收入弹性: e m <0:劣等品 e m >0:正常品 e m <1:必需品; e m >1:奢侈品; 补:交叉价格弧弹性: e xy >0 为替代关系;e xy <0 为互补关系 二、需求函数: ——消费者需求曲线 三、效用论——无差异曲线的推导: 1. 效用λ= ==2 2 11P MU P MU …… 2. 收入是确定的m :收入约束线 3. 等效用下的两种商品的相互替代——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 1,2=MRS 2,1 Q P dP dQ Q P ?????P Q 2 12 1X X P P P X ++???)(P f y =

※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MRS 1,2=1 2 X X ??- =MU 1/MU 2=P 1/P 2 4. 消费者决策均衡时的条件(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的切点E (在切点E 处,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斜率相等。此时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MRS 12=P 1/P 2) ⑴公式表示 : px 1+px 2=m ⑵图形表示: 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效用越大) 四、生产论——生产函数: 1. 短期生产函数(只有一种可变生产要素,一般指劳动): ⑴ 生产函数基本形式: ——比较消费者需求函数y=f (P) ⑵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常见生产函数 其中:A :现有技术水平;α:劳动对产出的弹性值;β:资本对产出的弹性值 α+β>1 规模报酬递增 α+β= 1 规模报酬不变 α+β<1 规模报酬递减 ⑶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第二阶段 平均产量最大→边际产量为0。 即: AP L =MP L MP L =0 如图所示,第Ⅱ阶段为合理投入区。 ) (2211λ==P MU P MU β αK AL K L f y ==),(),(K L f y =

完全平方公式常考题型(经典)

完全平方公式典型题型 一、公式及其变形 1、 完全平方公式:222()+2a b a ab b +=+ (1)222()2a b a ab b -=-+ (2) 公式特征:左边是一个二项式的完全平方,右边有三项,其中有两项是左边二项式中每一项的平方,而另一项是左边二项式中两项乘积的2倍。 注意: 222)()]([)(b a b a b a +=+-=-- 222)()]([)(b a b a b a -=--=+- 完全平方公式的口诀:首平方,尾平方,加上首尾乘积的2倍。 2、公式变形 (1)+(2)得:22 22 ()()2a b a b a b ++-+= (12)-)(得: 22 ()()4 a b a b ab +--= ab b a ab b a b a 2)(2)(2222-+=-+=+,ab b a b a 4)()(22-+=- 3、三项式的完全平方公式:bc ac ab c b a c b a 222)(2222+++++=++ 二、题型 题型一、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 例1、计算(1)(- 21ab 2-3 2c )2; (2)(x -3y -2)(x +3y -2); 练习1、(1)(x -2y )(x 2-4y 2)(x +2y );(2)、(a -2b +3c -1)(a +2b -3c -1); 题型二、配完全平方式 1、若k x x ++22是完全平方式,则k = 2、.若x 2-7xy +M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M 是 3、如果4a 2-N ·ab +81b 2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N = 4、如果224925y kxy x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k = 题型三、公式的逆用 1.(2x -______)2=____-4xy +y 2. 2.(3m 2+_______)2=_______+12m 2n +________.

2020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实用方法详解

经济生活计算题实用方法祥解 计算题专题 核心关系图 一、关于外汇汇率的计算 1、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我国通常采用100 单位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100$=656¥ 3、本国汇率是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多少外国币,外币汇率是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多少本国货币。 4、已知人民币要折算成美元用除法,已知美元要折算成人民币用乘法。 (1)通货膨胀率与汇率的变化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假设M 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n。 若M国通货膨胀率为x%,N国币值不变,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1+x%):n; 若M国币值不变,N 国通货膨胀率为y%,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 n(1+ y%) ; 若M国通货膨胀率为x%,N 国通货膨胀率为y%,则现在M国与N 国的汇率比为:m(1+x%):n(1+ y%) 。 (2)货币升值、贬值与汇率的变化货币升值、贬值都会带来汇率的变化。假设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n。 若M国币值不变,N 国货币升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 [n ÷(1+x%)] ; 若M国币值不变,N 国货币贬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 [n ÷ (1 -x%)] ; 若N 国币值不变,M国货币升值x%,则现在M国与N 国的汇率比为:[m÷(1+x%)]:n ; 若N 国币值不变,M国货币贬值x%,则现在M国与N 国的汇率比为:[m÷(1 -x%)]:n 。 1:2012年,甲、乙两国货币汇率为1:6 ,乙国生产的单位A商品价格为120元。2013 年,甲国为了刺激经济增发货币20%,同期乙国生产A 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3 年乙国单位A 商品出口到甲国用甲国货币表示为: A.11.1 B.12 C.16 D.10

西方经济学全部公式

第二章(一)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点弹性公式 弧弹性公式 (二)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弧弹性公式 点弹性公式 (三)交叉弹性系数 点弹性公式 弧弹性公式 (四)供给价格弹性系数点弹性系数弧弹性系数 第三章 (一)边际效用均等原则 (二)预算线 (三)跨时期选择 用于今年消费 用于明年消费 假设某消费者消费x,y两种商品,其效用函数为U=xy,Px=l,Py=2,M=40,现在PPy,下降到l。试求:(1)y 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使他买更多还是更少的y?(2)y价格下降对y需求的收入效应相当于他增加或是减少多少收入的效应,收人效应使他购买更多是是更少的y?(3)y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使他买更多还是更少的x?收入效应使他买更多还是更少的x? y价格下降对x需求的总效应是多少?对y需求的总效应又是多少? (1)先计算y商品价格没有下降时,他购买的x和y 的数量,根据已知效用函数U=XY,得: MUx=y MUy=x 又预算方程:M=X+2Y 得:x=20,y=10 再计算购买20单位x,10单位的y在新价格下需要的收入:M=xPx+yPy=20*1+10*1=30 最后,计算y降价后和新收入(30元)下,他购买的x和y的量。 将MUx=y , MUy=x,Px=1,Py=1 带入消费者均衡条件 X Y P X P Y M += Y X P P dX dY - = = 斜率

MUx /Px=MUy/Py 得:x=y 代入新的预算方程x+y=30 得 x=15, y=15 因此,y 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是他购买更多的y ,多够买了(15-10)=5单位 (2)先计算y 价格下降后,他实际购买的x 和y 的量 有消费者均衡得:x=20,y=20 可见,y 价格下降的收入效应让他购买更多的y ,多购买了(20-15)=5个单位,由于在新的价格和收入30元时,他购买15个单位的x 和15个单位的y 。在新的价格下,要是他能够买20单位的x 和20单位的y ,需增加10元收入,即收入为40所以,要增购5单位y ,必须增加10元收入。因此y 价格下降对y 需求的收入效应相当于他增加了10元的收入效应。 (3)Y 的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是他购买更少的x ,少买(20-15)=5单位。收入效应是他购买更多的x ,多买5单位。因此,y 价格下降对x 的需求额的总效应为零。Y 的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应使他多购买5单位y ,收入效应也使他多购买5单位y 。因此,y 价格下降对y 的总效应为10单位。 第四章 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 (一)C-D 生产函数 Q=A·K αL β (二)成本方程 (三)规模报酬 生产函数为 Q=f(K,L) 递增f(λK, λL)>λf(K,L) 不变f(λK, λL)=λf(K,L) 递减f(λK, λL)<λf(K,L) 第六章 (一)利润极大必要条件 :MR=MC (二)短期均衡的数学模型 其中式(1)~(2)为定义方程式,式(3)~(4)为行为方程式,式(5)~(7)为均衡条件。 (三)总收益、边际受益与需求弹性的关系 (四)垄断势力 或 (五)价格歧视 和 是两个独立市场的销量,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 MR 1=MR 2=MC 第七章 (一)古诺模型 C=0 A 和 B 利润函数 反应函数 十二章 (一) 国内生产总值GDP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 (二) 国民生产总值GNP (三) 核算国民收入 L K P L P K C ?+?=L K P dK dL P ==- 斜率

西方经济学计算题及答案

.1.一个垄断者在一个工厂中生产产品而在两个市场上销售,他的成本曲线和两个市场的需求曲线方程分别为:TC =(Q 1+Q 2)2+10(Q 1+Q 2);Q 1=32-0.4P 1;Q 2=18-0.1P 2(TC :总成本,Q 1,Q 2:在市场1,2的销售量,P 1,P 2:试场1,2的价格),求: (1)厂商可以在两市场之间实行差别价格,计算在利润最大化水平上每个试场上的价格,销售量,以及他所获得的总利润量R 。 答:在两个市场上实行差别价格的厂商实现利润极大化的原则是MR1=MR2=MC 。 已知Q1=32-0.4P1即P1=80-2.5Q1 则MR1=80-5Q1 又知Q2=18-0.1P2即P2=180-10Q2 则MR2=180-20Q2 令Q=Q1+Q2 则TC=Q 2+10Q 所以MC=2Q +10 由MR1=MC 得80-5Q1=2Q +10 所以Q1=14-0.4Q 由MR2=MC 得180-20Q2=2Q +10 所以Q2=8.5-0.1Q 因为Q=Q1+Q2=14-0.4Q +8.5-0.1Q 所以Q=15 把Q=15代入Q1=14-0.4Q 得Q1=8 所以P1=60 把Q=15代入Q2=8.5-0.1Q 得Q2=7 所以P2=110 利润R=Q1P1+Q2P2-TC=60×8+110×7-10×15=875 (2)如果禁止差别价格,即厂商必须在两市场上以相同价格销售。计算在利润最大化水平上每个市场上的价格,销售量,以及他所获得的总利润R 。 答:若两个市场价格相同,即P1=P2=P Q=Q1+Q2=32-0.4P1+18-0.1P2=32-0.4P +18-0.1P=50-0.5P 即P=100-2Q ,则MR=100-4Q 又由TC=Q 2+10Q 得:MC=2Q +10 利润极大化的条件是MR=MC , 即100-4Q=2Q +10,得Q=15 ,代入P=100-2Q 得P=70 所以总利润R=PQ -TC=PQ -(Q 2+10Q )=70×15-(152+10×15)=675 2.某垄断厂商在两个市场上出售其产品,两个市场的需求曲线分别为:市场1:1111p b a q -=;市场2:2222p b a q -=。这里的1q 和2q 分别是两个市场上的销售量,1p 和2p 分别是两个市场上索要的价格。该垄断企业的边际成本为零。注意,尽管垄断厂商可以在两个市场上制定不同的价格,但在同一市场上只能以同一价格出售产品。 (1)参数1a 、1b 、2a 、2b 在什么条件下,该垄断厂商将不选择价格歧视? (2)现在假定市场需求函数为i b i i i p A q -=(i=1,2),同时假定该垄断厂商的边际成本0>MC 且不变。那么,在什么条件下该垄断厂商的最优选择不是价格歧视? 答:(1) 由??? ????-=-=????-=-=222 2111122221111b q a p b q a p p b a q p b a q 1111111111TC -q p TC q b q b a -???? ??-==π, 111111111112b a ,2a 0b 2-b a q ==?==??p q q π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整理版)

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小结 1、关于商品价值量(价格)变化的相关计算: (1)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使用价值量(产品数量) (2)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产品数量 (3)现在的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 (4)现在的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的幅度) (5)现在的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通货膨胀率CPI) (6)现在的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货币贬值的幅度) (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商品总时间∕总产量 (8)增长率=增长量/原来产量(包括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2、关于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 (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次数或速度 (2)纸币购买力=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纸币发行量 (3)通货膨胀率=(超发货币量∕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100% (4)货币贬值率=(超发货币量∕实际纸币发行量)×100% (5)物价上涨幅度=(现在的价格-原来的价格)∕原来的价格×100% 注意:通常通货膨胀率与物价上涨幅度是一致的。 公式1: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①纸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 流通所需要的货量÷(1-纸币贬值率) 流通所需要的货量= 纸币发行量×(1-纸币贬值率) ②通货膨胀率:纸币发行量= 流通所需要的货量×(1+通货膨胀率) 流通所需要的货量= 纸币发行量÷(1+通货膨胀) 公式2:货币发行量(币值)变化引起商品价格变化方面的计算 ①纸币贬值率:现期物价水平= 基期物价水平÷(1-纸币贬值率) 基期物价水平= 现期物价水平×(1-纸币贬值率) ②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 基期物价水平×(1+通货膨胀率) 基期物价水平= 现期物价水平÷(1+通货膨胀率) 公式3: 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上一年度商品数量×[ 1+本年度劳动者增加幅度(%)]×[ 1+本年度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 公式4: 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上一年度商品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 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的价值总额÷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 公式5: 价值总额=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 价格总额=单位商品价格量×商品数量 单位商品价格=价格总额÷商品数量 注①.使用价值:一般是计算商品的总件数。与劳动生产率呈正比关系。假设原来生产x件,当劳动生产率提高50%时,现在每天生产的使用价值(商品数量)=X*(1+50%) ②.价值:一般是单位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率呈反比关系,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假设原来M商品价值为x元/件,现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则M商品的价值=x/(1+50%)

西方经济学_计算题公式

以下是部分《西方经济学》计算题公式,仅供参考 2、总收益:TR=P×Q=成本+利润 3、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及其相互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净值(NDP)=GDP-折旧 国民收入(NI)=NDP-间接税 个人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 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PI-个人所得税 =消费+储蓄 P P P Q Q Q P P Q Q E d 1 1 21 21--= ??=价格变动百分比 需求量变动百分比 需求价格弹性= 1、价格 需求量 中点法计算公式 ::2 22 12 1 P Q P P P Q Q Q E d +?+?=

G :实际增长率 G W :有保证的增长率 G N :自然增长率 S :实际储蓄率 C :实际资本—产量比率 S 0:适宜的储蓄率 C r :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 7、C=C0+c·Y 8、对国内产品的支出=国内支出-进口+出口 =国内支出+净出口 决定国内生产总值水平的总需求不是国内总需求,而是对国内产品的总需求 基期物价指数基期物价指数 现期物价指数通胀率-= 、4工作年龄人口之比 劳动力 劳动力参工率失业人数 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劳动力失业人数失业率= += =、5C S :G 、= 实际经济增长率6r d W C S :G = 有保障经济增长率r n C S :G 0 = 自然经济增长率

物价水平名义货币量 实际货币= 、10储蓄 消费边际储蓄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平均消费倾向S :C MPS MPC APS APC Y S Y C MPS MPC Y S Y C APS 、APC :::::1 1 9=??+??=+=+=+消费的增加 边际消费倾向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 ::11 11110C c :Y Y C MPC c E A c Y E A c Y 、????==??-=???-= 法定准备金率 最初存款 存款总额简单货币乘数:112r R :D :r R D :m 、= =存款率 现金基础货币 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13cu H :M :H M mm 、=r cu cu H M mm ++==1 :有现金漏出的货币乘数边际进口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对外贸易乘数+-= 11 并大于对外贸易乘数 乘数1c :a 、?-=11 14

西方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集中练习 第一章 简答或计算 1.试论述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区别,以及供给量变动和供给变动 的区别,并简单举例。 2.下列事件对产品X 的需求会产生什么影响? (1)产品X 变得更为流行 (2)产品X 的替代品Y 的价格下降 (3)预计居民收入上升 (4)预计人口将有较大幅度的上涨 3.用一条需求曲线来表示需求价格点弹性的5 种类型,并说明理由。 4.降价是市场上常见的促销方式,但为什么餐饮业可以降价促销,而 中小学教科书不用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用需求弹性理论解释这种现 象。同时假设某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3Q=10,当P=1 时,若企业想 扩大销售收入,应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策略? 5.已知市场的需求函数为:Qd=10-2P,供给函数为:Qs=-2+2P。求(1) 此时的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与供给价格弹性系数。(2)若政府对每单位产品征收1 元的定量销售税,在这1 元的定量 税中消费者和生产者各负担了多少? 6.美国的小型企业乐于建立煤炭的供给和需求快速估计曲线,公司的 研究机构提供的供给弹性约为0.5,需求弹性约为1.5,当前的价格和 交易量是40 元/吨,1200 吨/星期。 第2 页共3 页edited by Li An 20121026 (1)在当前的价格和交易量下,建立线性供给和需求曲线。 (2)若需求增加600 吨,对均衡价格和数量有何影响? (3)在第二问中,如果政府禁止涨价,将有多少缺口? 7.假定某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弹性Ep=1.3,需求收入弹性Em=2.2.求:(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下降2%对需求量的影响;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提高5%对需求量的影响。 第二章 简答或计算 1.根据基数效用论中关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MU1/P1 不等于MU2/P2,消费者应如何调整两种商品的消 费数量,为什么? (2)如果MUi/Pi 不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则消费者该如何调整该种 商品i 的消费数量,为什么? 2.我国许多大城市,由于水源不足,导致自来水供应紧张,请根据边 际效用递减原理,设计一种方案供政府来缓解或消除这个问题。并回 答: (1)这种措施对消费者剩余有何影响? (2)这种措施对生产资源的配置有何有利或不利的效应? (3)这种措施对城市居民收入有何影响?有何补救方法? 3.用无差异曲线解释下列现象(香蕉用横轴度量,苹果用纵轴度量)。(1)无论价格如何,消费者对香蕉和苹果的消费总是按2:1 的比率;

完全平方公式练习50题

完全平方公式专项练习 知识点: 姓名: 完全平方公式:(a+b)2=a 2+2ab+b 2 (a-b)2=a 2-2ab+b 2 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1、完全平方公式也可以逆用,即a 2+2ab+b 2=(a+b)2 a 2-2ab+b 2=(a-b)2 2、能否运用完全平方式的判定: ① 两数和(或差)的平方 即:(a+b)2或 (a-b)2或 (-a-b)2或 (-a+b)2 ② 两数平方,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且两数平方的符号相同。 即:a 2+2ab+b 2或a 2-2ab+b 2 -a 2-2ab-b 2或 -a 2+2ab-b 2 专项练习: 1.(a +2b )2 2.(3a -5)2 3..(-2m -3n )2 4. (a 2-1)2-(a 2+1)2 5.(-2a +5b )2 6.(-21ab 2-3 2c )2 7.(x -2y )(x 2-4y 2)(x +2y ) 8.(2a +3)2+(3a -2)2 9.(a -2b +3c -1)(a +2b -3c -1); 10.(s -2t )(-s -2t )-(s -2t )2; 11.(t -3)2(t +3)2(t 2+9)2. 12. 972; 13. 20022; 14. 992-98×100; 15. 49×51-2499; 16.(x -2y )(x +2y )-(x +2y )2 17.(a +b +c )(a +b -c ) 18. (a+b+c+d)2 19.(2a +1)2-(1-2a )2 20.(3x -y )2-(2x +y )2+5x (y -x )

高三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超经典)

经济生活计算题 经济常识中的计算题整体上可归为两类:一是显形计算题,即进行具体数字运算的计算题;二是隐性计算题,即无需进行运算的计算题。下面对经济常识几种常见的计算题进行归纳并举例分析。 一、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 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关键要注意:商品价值量只与“社会的”有关,和“个别的”无关。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同时,要注意对题中的数量进行观察、计算。 例1. 如果现在1只羊=2袋大米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羊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二倍,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那么,一只羊可以换() A.1袋大米 B.4袋大米 C.3袋大米 D.2/3袋大米 解析:例1生产羊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二倍,说明羊的价值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减少二倍,而且,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说明大米的价值量就不变,那么1只羊= 2/3袋大米。正确答案是D。 二、关于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问题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面额,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纸币的购买力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 例2. 某国待售商品1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0元,据测定该年每1元平均流通5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货币量是______亿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4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______元纸币,这会引发______。下列答案正确的是() A.4000、0.25、购买力降低 B.2000、0.5、通货膨胀 C.2000、2、纸币升值 D.2000、0.5、购买力提高 解析: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ⅹ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由此公式可知,这一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1000ⅹ10)/5=2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的纸币量为4000亿元,为实际需要货币量的2倍,所以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此时1元钱的购买力只相当于2000/4000=0.5元。该题正确答案为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