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欣赏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欣赏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欣赏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欣赏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欣赏颜真卿毛笔字楷书作品1

颜真卿毛笔字楷书作品2

颜真卿毛笔字楷书作品3

颜真卿毛笔字楷书作品4

颜真卿毛笔字楷书作品5

颜真卿的书法特点颜真卿的书法,号称颜体,有他独特的风格和笔法。他所留下的碑帖很多,后世的书法家认为从他的一些碑帖中可以找到「圆笔」的痕迹,和其他书法家的「方笔」不同。

颜真卿被使用圆笔的书法家奉为开创者。他和使用方笔的王羲之,都对后世产生既深且远的影响。

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的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格,称为“颜体”。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宋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颜真卿书法大全3

颜真卿书法大全3 《祭侄文稿》 颜真卿《祭侄文稿》行草纵28.2厘米,横72.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於亡姪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璉。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戩穀。何图逆贼开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眾不救涂去)。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乎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河东近涂去)。泉明(尔之涂去)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携尔首櫬。及兹同还。(亦自常山涂去)。抚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远日。(涂去二字不辨)。卜(再涂去一字不可辨)。尔幽宅。(抚涂去)。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饗。 又称《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50岁时书。计25行,共230字。 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季明为杲卿第三子,真卿堂侄。其父与真卿共同讨伐安禄山叛乱时,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使

两郡联结,共同效忠王室。其后常山郡失陷,季明横遭杀戮,归葬时仅存头颅。颜真卿援笔作文之际,悲愤交加,情不自禁,一气呵成此稿。 《祭侄文稿》有三大特色: 一、圆转遒劲的篆籀笔法。即以圆笔中锋为主,藏锋出之。此稿厚重处浑朴苍穆,如黄钟大吕;细劲处筋骨凝练,如金风秋鹰;转折处,或化繁为简、遒丽自然,或杀笔狠重,戛然而止;连绵处,笔圆意赅,痛快淋漓,似大河直下,一泻千里。 二、开张自然的结体章法。此稿一反“二王”茂密瘦长、秀逸妩媚的风格,变为宽绰、自然疏朗的结体,点画外拓,弧形相向,顾盼呼应,形散而神敛。字间行气,随情而变,不计工拙,无意尤佳,圈点涂改随处可见。在不衫不履的挥写中,生动多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刚烈耿直的颜真卿感情的起伏和渲泄。行笔忽慢忽快,时疾时徐,欲行复止。字与字上牵下连,似断还连,或萦带娴熟,或断笔狠重;或细筋盘行,或铺毫直下,可谓跌宕多姿,奇趣横生。集结处不拥挤,疏朗处不空乏,可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深得“计白当黑”之意趣。行与行之间,则左冲右突,欹正相生,或纽结粘连,或戛然而断,一任真性挥洒。尤为精彩的是末尾几行,由行变草,迅疾奔放,一泻而下,大有江河决堤的磅礴气势。至十八行“呜呼哀哉”,前三字连绵而出,昭示悲痛之情已达极点。从第十九行至篇末,仿佛再度掀起风暴,其愤难抑,其情难诉。写到“首榇”两字时,前后左右写了又改,改了又写,仿佛置身于情感旋风之中。长歌当哭,泣血哀恸,一直至末行“呜呼哀哉尚飨”,令人触目惊心,撼魂震魄。 三、渴涩生动的墨法。此稿渴笔较多,且墨色浓重而枯涩。这与颜真卿书写时所使用的工具(短而秃的硬毫或兼毫笔、浓墨、麻纸)有关。这一墨法的艺术效果与颜真卿当时撕心裂肺的悲恸情感恰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一致。而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

颜真卿《勤礼碑》欣赏教学设计

颜真卿《勤礼碑》欣赏 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颜真卿《勤礼碑》欣赏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对颜真卿的生平、为人及作品的介绍,让学生对颜真卿及他的楷书有基本的认识;通过对书法作品的初步欣赏和分析,让学生初步了解颜体楷书的基本特点。 2、让学生初步了解书法作品欣赏的基本方法,在欣赏书法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书法的艺术魅力,培养欣赏书法艺术作品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让学生欣赏号和分析颜真卿的书法代表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颜真卿楷书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欣赏引入 (欣赏课件3分钟) 书法,是我国的国粹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书法这个话题。 要说书法,不能不说说唐朝。唐朝不仅国力强大,书法艺术同样取得了重大进展。唐代书家荟萃,灿若银河,其中有一颗星辰格外璀灿夺目,他的书法体势体现盛唐气象,而且他为人又堪为千古楷模,他就是——颜真卿。(点击课件,出示颜真卿的介绍)

二、介绍颜真卿 颜真卿,字清臣,汉族,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了著名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课件,画像) 三、介绍颜真卿的作品。 1、颜真卿自幼学习书法,经过名师的指导,再加上自身的勤学苦练,他成了一名伟大的书法家,精通各种书体,尤其以楷书最为著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欣赏他的楷书作品。颜真卿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作品,他的作品有。。。(课件) 看了这些作品,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觉得这些作品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在书法界有这样一种说法:字如其人。颜真卿的字写得这么好,那他的为人又是怎么样的呢 2、颜真卿做人的小故事。(动画) 明代书法家傅山提出“作字先做人”的观点,意思是学习书法应该先从颜体学起,而学好颜真卿的书法,要先学习颜真卿的做人。 颜真卿一生经历了四个朝代。那年他在任平原太守时,得知一个叫安禄山官员想要谋反,便暗中加以防范,最后统兵20万,横扫叛军。公元756年,又辅佐李光弼讨伐叛军。代宗死后,他的儿子李适(德宗)即位,但实权却被宰相卢杞把持。卢杞一直对颜真卿的才略和耿直嫉恨。一个叫李希烈的官员叛变,向朝廷进攻时,他就想借机除掉颜真卿,于是向皇上推荐让颜真卿去劝李希烈投降,因

【最新】颜真卿的书法楷书欣赏大图高清-推荐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颜真卿的书法楷书欣赏大图高清 颜真卿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一直被人们使用至今。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颜真卿的书法楷书图片,希望大家能喜欢! 颜真卿的书法楷书图片欣赏 颜真卿的书法楷书图1 颜真卿的书法楷书图2 颜真卿的书法楷书图3 颜真卿的书法楷书图4 颜真卿的书法楷书图5 颜真卿的书学境界 第一境界:立坚实骨体,求雄媚书风 在五十岁以前,可以说是第一境界的历练。在这一过程中初步确立自己的“颜体”面目。如果以天宝五年(746),张旭在裴儆府上授笔法于颜真卿为一个界线,那末在此以前颜真卿尚在艰苦的摸索阶段。此一阶段传世之作鲜见。如天宝元年写《张仁蕴德政碑》,天宝五年写摩崖书法禾山石壁“龙溪”二字。此时颜真卿在书学方面已有相当的修养,这在张旭考问颜氏十二笔意时,颜真卿或以从张旭处领教所得,或以自己攻习所悟对答如流,使张旭深以为然。他志向高远,期在“齐于古人”。张旭也因此愿意再授笔法。 在接受张旭的笔法后,颜真卿欣喜地说:“自此得攻书之妙,于兹五年(或作七年),真草自知可成矣”。因此,从天宝五年以后的五年(或七年)时间,可说是颜真卿依照张旭的指引,刻苦再磨砺的阶段。果然在天宝十一年后,颜真卿书碑渐多,在社会上已享有一定的声誉。天宝十一年书有《郭虚己碑》、《郭揆碑》、《多宝塔碑》、《夫子庙堂碑》等。天宝十三年又有传世名作《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碑阴记》等。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颜真卿投身于金戈铁马与叛军作战之中,无暇顾及笔砚艺事。此可为颜氏书法历练的第一阶段,也是第一境界的历练。

书法鉴赏颜真卿

书法鉴赏之颜真卿 书法,通俗的说,就是富有感情的以艺术的手法表现汉字的魅力。我们的生活到处都有书法的身影,无论是大街小巷的海报宣传还是我们每天运用书法的技巧去写汉字,都用到了书法。所以说,书法无处不在,那么书法究竟是什么?上完半学期的书法鉴赏选修课后,我们应以学术性的眼光看待。 有关书法的概念,众说纷纭。一般情况下,书法可以定义为:以汉字为载体,运用书写工具去表现内心思想情感的艺术。由定义可见,中国书法与汉文字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可以这样认为,书法艺术是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只不过,这时候的书法正处于“混沌萌芽”阶段。事实上,中国书法史是伴随着汉字演变的发展史。 仓颉造字,奉黄帝之命仰观日月星辰,俯察鸟兽山川,创造出了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到最早的汉字来源于物象,即我们今天所说的“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开始,中国有了文字,随着历史的变迁,书法艺术逐渐兴盛起来 书法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如讲究执笔,运腕、用笔、使墨、结构、章法(分布)、气韵等等。其艺术形式往往是通过艺术来表达思想感情,理想,亦即可谓“笔情墨趣”。 书法是我国富有弹性的独特书写工具毛笔写的方式方法,并依据我国汉字造型的特点,通过艺术构思,调动艺术

手法而形成的。从形式上说,书法以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书冥之间”。由是观之,书法艺术可以说是无声之间,无形之相。书法还是人们陶冶情操的工具,中国人的许多特点,例如隐忍,刚毅与书法中的抑扬顿挫很有关系。书法艺术是传统,古典文化的一分,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谈到书法,大家往往都会想起——书圣王羲之,一个书法大家。但是你们有没有听说过颜真卿呢?他是中国古代书法成就绝不次于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家。颜体字无论楷书还是行书,都有别于王羲之,自创一家;甚至有的人认为颜的书法成就高于王羲之。 在一千二百四十八年前,历史上发生安史之乱,大唐从岌岌可危到重归和平,历时七年。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于是由唐代著名文学家元结撰文,盛请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丰功伟绩的将军作书,在山崖之下留下了千古名篇《大唐中兴颂》。他就是伟大书法家:颜真卿。 颜真卿,字清臣,家乡山东临沂,从名字不难看出,父辈对颜真卿的道德品行方面提出的要求和希冀。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

颜真卿书法作品特点

颜真卿书法作品特点 唐代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的辉煌时期,产生了许多书法大家和经典作品。盛唐的颜真卿便是唐代书法的代表人物,他的书法艺术极具创造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盛唐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书法史上自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之后的又一面革新的旗帜。 一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山东临沂。生于景龙三年(709),逝于贞元元年(785),享年77岁。颜真卿出身于一个世代擅长书法、文字学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的五代祖颜之推,是南北朝时著名的学者,所著《颜氏家训》中就有关于书法和文字学的论述。颜真卿又是唐代著名训诂学家颜师古的五世从孙,父亲颜惟贞亦是唐代有名的书法家。在这种学术和艺术氛围很浓的环境里,颜真卿从小就受到熏陶和影响,他聪明好学,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书法也受到长辈们的赏识。颜真卿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登甲科,中进士,任殿中待御史。因受杨国忠排斥,天宝末年出任平原太守,肃宗即位,迁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代宗朝历官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所以后世多称他为“颜平原”或“颜鲁公”。 颜真卿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书法家。他一生勤奋好学,在书法上花了大量心血。颜真卿是一位多产的书法家,为后世留下了十分宝贵而丰富的艺术遗产,碑帖有70种之多。他的书法作品有端庄秀美、一笔不苟的小楷;有笔力万钧、气势

磅礴的大楷;有起伏跌宕、笔墨淋漓的行草。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境界开阔是他作品的风格,他是继二王之后古代书法史上的又一次大突破、大革新,为唐以后书法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颜真卿传世的著名书法作品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碑》、《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行书三稿》等。《多宝塔碑》全名为《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为颜真卿43岁时所作,现存西安碑林。此碑书法结体严密,端庄秀丽,初露锋芒。“虽为少作,实已别开生面”[1]。这一碑帖颇为后人所喜爱和效法,原因是易于初学,可以从中窥探出颜体楷书风格形成的轨迹。《东方朔画赞碑》是颜真卿46岁时所作,碑在山东陵县。此碑书法平整峻峭,深厚雄健,气势磅礴,是他临王羲之楷书的优秀之作。虽和王书在形体上差异很大,但既得王书之神情气韵,又具有自己之风格面貌,神明焕发而时出新意,不失清远之致。《麻姑仙坛记》大历六年(771)颜真卿63岁时作。全碑共902字,有大、中、小三种,但原石均佚,仅见刻本。此碑庄严瑰伟,是颜书之冠,为其晚年的力作,老笔生花,千锤百炼,其笔法多变,时出新意,以圆代方,风趣大增。通篇观来,丰盈饱满,行气紧密,肥瘦均匀,横竖粗细适中。结体精悍,笔姿新颖,布局适度。此碑最能体现颜书“雄壮博大,骨气奇高”的艺术风格,具有高度的创新精神和美学价值。《告伯父文稿》、《祭侄文稿》和《争座位稿》充分代表了颜真卿行草书法的风格面貌和艺术成就。《告伯父文稿》是颜真卿祭奠其伯父颜元孙时的祭文稿本。此稿行草相杂,刚劲圆熟,悲愤怒拔,具有强烈之感情,信手挥来,

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简单介绍

吗,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简单介绍 关于颜真卿的书法成就,大家一定会想到“颜体”书法, 为官有声 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颜真卿生于京兆府万年县敦化坊。颜氏家族本籍琅玡临沂,但自颜真卿的五世祖颜之推起,颜氏家族已徙居京兆长安。 颜真卿三岁时丧父,由母亲殷夫人亲自教育。他长大后,学问渊博,擅长写文章,对母亲殷夫人非常孝顺。开元九年(721年),七月,颜真卿随殷夫人南下,寄居苏州 外祖父家。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他就读于京师长安的福山寺。十月,到尚书省吏部应试。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二月,颜真卿中进士甲科。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经吏部 诠选,任校书郎。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颜真卿因殷夫人病逝,赴洛阳丁忧三年。 天宝元年(742年),颜真卿回到长安,并中博学文词秀逸科(制举考试的一种)。十月,被任命为醴泉县尉。天宝五载(746年),三月,迁长安县尉。据《云溪友议》所载,颜真卿又曾任临川内史,使“浇风莫竞,文政大行“,颇受赞誉。经两次提升,任 监察御史,奉命巡查河东、陇州。他在巡视过程中平反了五原冤狱,受百姓称赞。巡 查河东时,劾罢不孝的朔方县令郑延祚,使其被朝廷下诏终身禁止录用。 天宝八载(749年),颜真卿升任殿中侍御史,因受宰相杨国忠厌恶,被外调为东都采访判官。次年,再任殿中侍御史。天宝十一载(752年),转任武部员外郎。杨国忠 始终想排挤他,于次年将颜真卿调离京师,出任平原太守。 成就、地位 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还与怀素一起探讨书法。他对二王、褚遂良等书法都进行深入研究,吸取其长处,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 的时代书风。颜真卿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 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 与捺略粗。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颜真卿的行书

颜真卿生平及书法艺术浅析

论文题目: 颜真卿生平及书法艺术浅析 摘要:颜真卿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是一位划时代的杰出书法家。他所创立的“颜体”楷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作品背后所体现出的刚正廉明的人格精神和文化底蕴更是其书法的魅力所在。本文首先通过对颜真卿生平和主要作品的研究,探究颜真卿楷书和行书的书法特色,揭示其书法背后的品格。其次,通过各朝各代书法家对颜真卿的评价,展示颜真卿书法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颜真卿;书法作品;艺术特色;精神;评价 正文: 引言:颜真卿是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颜真卿独具风貌的书法,为后世景仰,沿袭至今,在中国书法艺术历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颜真卿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忠臣义士,一生爱国爱民,鞠躬尽瘁,其忠烈之节、凛然正气,令后世高山仰止。让我们一起透过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品味作品背后的人品与艺品高度统一的伟大品格。 一、颜真卿生平简介 颜真卿(公元709一785年),生于唐中 宗景龙三年,字清臣,乳名羡门子,别号 应方。出任平原郡守时逢“安史之乱”,率 军镇守平原郡,政绩显赫,而有“颜平原” 之称。官至太子太师,因封爵鲁郡开国公, 又以“鲁公称之”。祖籍琅娜临沂(今山东 临沂),自十三世祖颜含随晋元帝南渡而定 居建康上元(今江苏江宁)起,便成为江南世 家。其七世祖自北齐入周,定居于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颜真卿就出生在长安的敦化 坊。 颜真卿家学渊源,七世祖颜之推,曾祖 辈的颜师古、颜勤礼,都是文史留香的名 师硕儒。伯父颜元孙、父亲颜帷贞都擅长 书法。颜真卿三岁丧父,母亲带着年幼的他寄居在娘家。舅父殷践酞博学正直,对外甥关怀备至,教导有加。颜真卿的姑母颜真定、二兄颜允南也是博通经史、书法的学者。在如此浓郁的文化氛围中,颜真卿日渐成长起来。 附图1:颜真卿画像

颜真卿楷体欣赏教案

颜真卿楷体欣赏教案 篇一:《颜体楷书》教学设计 《颜体楷书》教学设计 学校:海南屯昌思源实验学校授课教师:谢朝李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课时:1-2课时 教材版本: 海南省九年义务教育地方《写字》校本教材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书法的起源,演变过程。理解汉字、书法的审美与实用的关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掌握书法基本技法和造型能力,体会书法的艺术价值。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体会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即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收藏价值。认识古代四大楷书大家(欧、颜、柳、赵)以及风格特点、笔画特点、结构特点。重点学习颜体楷书的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及体会颜体楷书作品创作方法与步骤,同时强调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执笔方法、运笔方法等。 学情分析: 我校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我县边远落后地区,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毛笔字学习,学生写字水平有所提高,对中国书法有所认

识,并产生兴趣。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一定的提高。但是,小部分同学对中国书法的了解和认识不够,需要加强引导,书写水平和书写习惯有待提高。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中国书法历史地位和社会地位,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国书法无穷的艺术魅力,体会东方艺术之美和东方文化的内涵。了解中国古代四大楷书大家(欧、颜、柳、赵)书风差异和颜体楷书的风格特点、笔画特点和结构特点以及颜体楷书八种基本笔画的写法。 2、能力目标: 正确掌握颜体楷书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并能独立地书写简单的颜体范字。始终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执笔方法和运笔方法。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书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善于向教师、同学和前人学习,能独立进行简单颜体楷书作品创作。养成临摹——创作,再临摹——再创作的书法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 培养良好书写习惯是学习书法的基础。在了解了颜体楷书有关知识后,进一步体会汉字的优美和书法的独特魅力。培养对书法艺术的热爱,感受祖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养成做事有条理的习惯,懂得做人要踏实的道理。知道各学科学习都需要持之以恒。教学重点难点:

颜真卿行书书法字体作品

颜真卿行书书法字体作品 颜真卿行书书法字体作品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书法家。 颜真卿行书书法作品欣赏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书学的第一境界立坚实骨体,求雄媚书风 在五十岁以前,可以说是第一境界的历练。在这一过程中初步确立自己的“颜体”面目。如果以天宝五年(746),张旭在裴儆府上授笔法于颜真卿为一个界线,那末在此以前颜真卿尚在艰苦的摸索阶段。此一阶段传世之作鲜见。如天宝元年写《张仁蕴德政碑》,天宝五年写摩崖书法禾山石壁“龙溪”二字。此时颜真卿在书学方面已有相当的修养,这在张旭考问颜氏十二笔意时,颜真卿或以从张旭处领教所得,或以自己攻习所悟对答如流,使张旭深以为然。他志向高远,期在“齐于古人”。张旭也因此愿意再

授笔法。 在接受张旭的笔法后,颜真卿欣喜地说:“自此得攻书之妙,于兹五年(或作七年),真草自知可成矣”。因此,从天宝五年以后的五年(或七年)时间,可说是颜真卿依照张旭的指引,刻苦再磨砺的阶段。果然在天宝十一年后,颜真卿书碑渐多,在社会上已享有一定的声誉。天宝十一年书有《郭虚己碑》、《郭揆碑》、《多宝塔碑》、《夫子庙堂碑》等。天宝十三年又有传世名作《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碑阴记》等。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颜真卿投身于金戈铁马与叛军作战之中,无暇顾及笔砚艺事。此可为颜氏书法历练的第一阶段,也是第一境界的历练。 在这一时期,虽然各碑面目或有差异,但总体上说,是“颜体”的初步形成阶段。从《多宝塔》等典型作品的分析中可知,颜真卿所追求的是用笔上沉着、雄毅,以健力立骨体,敷以较厚之肉彩;结体上整密、端庄、深稳,由瘦长型变为方正形;在布白上减少字间行间的空白而趋茂密。这一阶段,颜真卿追求“雄”中有“媚”的境界:“点画皆有筋骨”,“点画净媚”,“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另外他基本上专门攻习真书、草书,虽有隶书、篆书之作,并不多。颜真卿的第一境界,从初唐而来,又脱出初唐之轨辙,自立一家面目。这种境界的历练又多循张旭所示为门径。

颜真卿的书法特点

颜真卿的书法特点 颜真卿的书法特点颜真卿的书法,号称颜体,有他独特的风格和笔法。他所留下的碑帖很多,后世的书法家认为从他的一些碑帖中可以找到「圆笔」的痕迹,和其他书法家的「方笔」不同。 颜真卿被使用圆笔的书法家奉为开创者。他和使用方笔的王羲之,都对后世产生既深且远的影响。 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的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格,称为“颜体”。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宋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颜真卿书法艺术特点一、概述 颜真卿,唐代杰出书法家,生于公元709年(唐中宗景龙三年),卒于公元785年(唐德宗贞元元年),琅邪临沂(山东临沂)人。字清臣。官至史部尚书、太子太师,爵封鲁郡开国公,后人尊称颜鲁公。 颜鲁公在书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承先启后,是继书圣王羲之之后又一位开宗立派、开一代书风的伟大人物,世称“颜体”,与王羲之先后交相辉映,对后世书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形成过程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人称“颜体”。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千百年来不朽的地位,颜真卿是中国书史上富影响力的书法大师之一。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宋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他的“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尽管颜真卿以书法名世,然究其一生,书法并不是其生活的主线。在政治上也颇有建树。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通过国子监考试,翌年二月登甲科,进士及第,开始步入官场。他在任平原太守时始闻名于世。安禄山起兵范阳时,河北各郡皆降服,唯有颜真卿固守平原城,为义军盟主,为唐朝尽力。最后他奉德宗之命,前往叛将李希烈处劝降,不幸遇害。他一生忠义坚贞,其忠烈悲壮的事迹,更是造就了其书法品格。字如其人在颜真卿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自始至终均用中锋,体现一种的沉着、雄毅、博大之气。 颜真卿的一生,一半起伏于宦海,一半纵情于书法诗文。“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更是家喻户晓。他的书迹作品流传甚广,据说有130余种。楷书有《王琳墓志铭》、《多宝塔》、《东方画赞碑》、《麻姑仙坛记》、

名家颜体书法作品

名家颜体书法作品 名家颜体书法作品欣赏 名家颜体书法作品1 名家颜体书法作品2 名家颜体书法作品3 名家颜体书法作品4 名家颜体书法作品5 颜体书法境界 概述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颜鲁公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在吐露风华的青年时代,颜真卿就向张旭请教"如何齐于古人"的问题。这是颜氏的书学心声,亦是颜氏高悬的鹄的。这位从小以黄土帚扫墙习字的颜氏苗裔,几乎在一开始就站到一个高耸的书学起点上。而在书学上鲲鹏展翅,则经过了几乎长达三四十年岁月的历练,才稍成自己的面目与气候。继之又以数十年工力百般锤炼、充实,使得"颜体"形神兼具。而其晚年犹求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颜体"终于在书坛巍然屹立。颜真卿一生书学境界的历练,大略有三。 立坚实骨体

在五十岁以前,可以说是第一境界的历练。在这一过程中初步确立自己的"颜体"面目。如果以天宝五年(746),张旭在裴儆府上授笔法于颜真卿为一个界线,那么在此以前颜真卿尚在艰苦的摸索阶段。此一阶段传世之作鲜见。如天宝元年写《张仁蕴德政碑》,天宝五年写摩崖书法禾山石壁"龙溪"二字。此时颜真卿在书学方面已有相当的修养,这在张旭考问颜氏十二笔意时,颜真卿或以从张旭处领教所得,或以自己攻习所悟对答如流,使张旭深以为然。他志向高远,期在"齐于古人"。张旭也因此愿意再授笔法。 在接受张旭的笔法后,颜真卿欣喜地说:"自此得攻书之妙,于兹五年(或作七年),真草自知可成矣"。因此,从天宝五年以后的五年(或七年)时间,可说是颜真卿依照张旭的指引,刻苦再磨砺的阶段。果然在天宝十一年后,颜真卿书碑渐多,在社会上已享有一定的声誉。天宝十一年书有《郭虚己碑》、《郭揆碑》、《多宝塔碑》、《夫子庙堂碑》等。天宝十三年又有传世名作《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碑阴记》等。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颜真卿投身于金戈铁马与叛军作战之中,无暇顾及笔砚艺事。此可为颜氏书法历练的第一阶段,也是第一境界的历练。 在这一时期,虽然各碑面目或有差异,但总体上说,是"颜体"的初步形成阶段。从《多宝塔》等典型作品的分析中可知,颜真卿所追求的是用笔上沉着、雄毅,以健力立骨体,敷以较厚之肉彩;结体上整密、端庄、深稳,由瘦长型变为方正形;在布白上减少字间行间的空白而趋茂密。这一阶段,颜真卿追求"雄"中有"媚"的境界:"点画皆有筋骨","点画净媚","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

毛笔颜体书法欣赏

毛笔颜体书法欣赏 毛笔颜体书法欣赏 毛笔颜体书法欣赏1 毛笔颜体书法欣赏2 毛笔颜体书法欣赏3 毛笔颜体书法欣赏4 毛笔颜体书法欣赏5 颜体书法艺术及特点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颜鲁公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在吐露风华的青年时代,颜真卿就向张旭请教“如何齐于古人”的问题。这是颜氏的书学心声,亦是颜氏高悬的鹄的。这位从小以黄土帚扫墙习字的颜氏苗裔,几乎在一开始就站到一个高耸的书学起点上。而在书学上鲲鹏展翅,则经过了几乎长达三四十年岁月的历练,才稍成自己的面目与气候。继之又以数十年工力百般锤炼、充实,使得“颜体”形神兼具。而其晚年犹求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颜体”终于在书坛巍然屹立。 颜体书法讲座主要讲述颜真卿开拓了书艺的崭新的恢宏境界:颜体书法讲座从特点上论,颜体形质之簇新、法度之严峻、气势之磅礴前无古人。颜体书法讲座从美学上论,颜体端庄美、阳刚

美、人工美,数美并举,且为后世立则。颜体书法讲座从时代论,唐初承晋宋馀绪,未能自立,颜体一出,唐中坛所铸新体成为盛唐气象鲜明杨志之一。 时代造就了颜书境界,就像时代造就了王羲之的书学境界一样。在魏晋南北朝这一长期社会动荡的时代,而文化史上却成了光焰万丈的时代。这一时代的书法艺术已成了士大夫手中一种自觉地寄托高妙意兴的颜体书法讲座艺术、本领。他们深入地发现了自然的外在美,又深入地发现了精神的内在美。王羲之就是这一时代造就的“书圣”。然而,唐代进入了中国古代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唐帝国政治、经济、军事超越以往,达到鼎盛,文化艺术如百花吐艳;人们以一种新的目光和价值观面对社会的巨大进步。唐太宗笃好王右军书法,亲自为《晋书》本传作赞,且重金购求,锐意临摹,又拓《兰亭序》以赐朝贵,故士大夫皆宗右军。颜体书法讲座,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这些初唐大家虽各有成就,却未能真正为唐代创立新书体。 创立一代新书体,颜真卿是先觉者。颜体书法讲座,他是唐代社稷之臣,又是书艺世家的后裔,对于书法的演变,无不瞩目关注。韩愈曾讥“羲之俗书趋姿媚”者,其颜体书法讲座片面处是未能正确评价王书,而其颜体书法讲座本意则在于从自己时代出发确立一种新的价值观、审美观。因此杜诗、韩文、颜书,无不以新的时代为背景自立风貌。“逮颜鲁公出,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陶铸万象,隐括众长,与少陵之诗、昌黎之文,皆同为能起八代之衰者,于是始卓然成为唐代之书”(《书林藻鉴》)。颜书的尚骨、尚肥、尚法,崇端庄、阔大、豪放,重气

六年级下册书法教案5《颜真卿《颜勤礼碑》原碑节临训练(一)》

《颜真卿《颜勤礼碑》原碑节临训练(一)》教案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悉作品形式节临原碑的准备工作。 ●感悟《颜勤礼碑》字距与行距的分布特点与规律,掌握字距与行距的 协调搭配,字形大小与位置的合理分布。 ●引导学生学习范字“服”、“怀”、“履”、“自”、“终”、 “彰”、“素”和“兰”,让大家能准确的临写这些字。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拓展学生的书写视野,培养良好的审美习惯。 本课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并感悟《颜勤礼碑》字距与行距的分布特点与规律,掌 握字距与行距的协调搭配,字形大小与位置的合理分布。 本课难点 ●感悟《颜勤礼碑》分布特点与规律。 ●培养观察能力。 课程安排: 1)欣赏导入 ●课件出示《颜勤礼碑》图片,让同学们观察和欣赏。 ●板书今天的课题。 2)赏析范字“服” ①学生自主读帖,说说这个字的字形特点和笔画特点 ②同桌之间汇报观察讨论的结构。教师再小结“服”字笔画要领:“服”字左窄右宽上收缩紧凑,下伸放疏朗,横轻短,竖重长,左边横折钩的竖画与右竖微曲相背,数横平行。 ③对“服”字有了一定认识以后,教师可为同学们演示写一个“服”字。边写边讲解。 ④教师播放“服”字书写演示视频。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服”字的运笔方式。 ⑤再让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坐姿与执笔、用墨技巧、书写

状态。 ⑥展示学生书写练习作品,指出存在于学生们之间的普遍笔病问题。师生 一起交流起看一看,哪些地方出了问题,怎样改正。 ⑦让同桌之间相互评一评,巩固练习书写。 3)赏析范字繁体“怀” ①学生自主读帖,说说这个字的字形特点和笔画特点 ②同桌之间汇报观察讨论的结构。教师再小结“怀”字笔画要领:“怀” 字左窄短疏松,右宽长紧密。横轻竖重,分布均匀,右部上密中紧下伸展,上 中下对正。 ③对“怀”字有了一定认识以后,教师可为同学们演示写一个“怀”字。 边写边讲解。 ④教师播放“怀”字书写演示视频。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怀”字 的运笔方式。 ⑤再让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坐姿与执笔、用墨技巧、书写 状态。 ⑥展示学生书写练习作品,指出存在于学生们之间的普遍笔病问题。师生 一起交流,起看一看,哪些地方出了问题,怎样改正。 ⑦让同桌之间相互评一评,巩固练习书写。 4)赏析范字“履” ①课件出示“履”字图片,让学生观察分析此字的特点。 ②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请同学们上台来试着写一写,看看同学们 自我观察的情况。 ③学生写作完后,教师进一步讲解“履”字要领:“履”字半包围结构, 上窄收下宽放,横画平行,间距近匀。被包围部分左窄疏,右宽密,右部左缩 右伸。 ④教师播放“履”字的视频演示,让学生们仔细观察。 ⑤再让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坐姿与执笔、用墨技巧、书写 状态。 ⑥让学生开始练习书写“履”字,教师巡视指导,指出存在于学生们之间 的普遍笔病问题。师生一起交流,一起看一看,哪些地方出了问题,怎样改正。

颜真卿生平及其主要作品

颜真卿简介 颜真卿(公元709——785),祖籍琅琊临沂孝悌里(今山东省费县方城诸满村),字清臣,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政治家、军事家,历事四帝,官到吏部尚书、太子太师,曾与从兄颜杲卿联合起兵抗击安禄山叛乱,功勋卓著;后被叛将李希烈所杀,壮烈殉国。生前以功业节操获封“鲁郡开国公”,身后被追封为“司徒”,谥号“文忠”,世称“颜鲁公”。是继“书圣”王羲之之后又一位伟大的书法家,是唐代新书体“颜体”的创造者,世称“亚圣”。在书学史上“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苏轼曾有“诗止于杜子美,书止于鲁公”一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勾如曲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节有态,笔力雄强,沉着端庄”是其书法的独特风格,其墨迹有200多种,虽经千年沧桑,至今仍有大量流传。他那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千年来深为海内外华人和汉学友人所共仰,其墨迹成为后人学书的典范样本,是祖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光辉灿烂的瑰宝。 多宝塔碑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唐天宝十一年(752)立。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现藏于西安碑林。楷书,高285厘米,宽102厘米,文34行,行66字。岑勋撰文,徐浩隶书题额 北宋拓本,31行“归我帝力”之“力”字尚未损,全碑字口方棱,字画之间牵丝甚清晰。南宋拓本,15行“凿井见泥”之“凿”字未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北宋拓本。文物出版社影印之宋拓《唐颜真卿书多宝塔碑》、《北京大

学图书馆藏历代金石拓本菁华》收有明中期整拓、《西安碑林名碑》辑有馆藏明末清初拓。 自书告身 《自书告身》楷书墨迹,传为颜真卿自书,是颜真卿晚年的名作。共386字。有人疑为伪托。今藏日本中村不折氏书道博物馆。 其书法苍劲谨严,沉稳厚重,字里行间可体会出颜书行笔的气韵和结体的微妙变化,。詹景风称此书:“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董

临摹、欣赏颜体书法讲稿

临摹、欣赏颜体书法 颜真卿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的代表性人物,“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其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端庄雄伟,气势开张。其行书有着遒劲郁勃风格,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一、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争坐位帖】书法作品欣赏 《争坐位帖》亦称《论坐帖》、《与郭仆射书》,行草书。此帖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通观全篇书法,一气贯之,字字相属,虎虎有生气。此稿系颜真卿因不满权奸的骄横跋扈而奋笔直书的作品,故通篇气势充沛,劲挺豁达、刚烈之气跃然纸上。忠义之气充之于心、赋之于文、形之于书,全篇理正、词严、文厉、书愤,洋洋千文,如长水蹈海,无可阻挡,遂使历代书家无不为之服膺倾倒。迄今一千余年,读之莫不令人肃然起敬。 《争坐位帖》是一篇草稿,写得满纸郁勃之气横溢,成为书法史上的名作,入行草最佳范本之列,后世以此帖与《兰亭序》合称“双壁”。《争坐位帖》因是手稿,其书法随意自如,挥洒有度,更为历代书家所重,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并称行书“双璧”。颜书对后世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中汲取经验获得成功的。冯班在《钝吟书要》中称“宋人行书,多出颜鲁公”,当时颜书流传之广,摹习之众,可见一斑,我国辑录颜书最早最完善的《忠义堂帖》出现在宋代,是有其历史和社会原因的。 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争坐位帖】1 《争坐位帖》是颜真卿56岁时于唐广德二年(764)十一月十四日写给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义的信函。郭英义为了献媚宦官鱼朝恩,在菩提寺行及兴道之会,两次把鱼朝恩排于尚

临摹、欣赏颜体、王羲之书法

临摹、欣赏颜体书法 临摹有两个意思,一是临,一是摹。 摹是在范字上直接摹写,或用透明纸压在范字上描,或在范字的红模上描(这叫做“描红”),写成的字跟范字一样大小。 临是看着帖上的字,在另外的纸上临写,写的字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 临和摹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古人说:“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意思是说,临容易学到笔画,可是不容易学到间架结构;摹容易学到间架结构,可是不容易学到笔画。从难易程度来说,摹易临难。不管是临还是摹,都要以与范字“相像”为目标,从“形似”逐渐过渡到“神似”。 练习书法最好是临和摹结合起来,各扬其长,各避其短。此外,还要经常读帖,仔细观察、分析、体会,可以边读边用手“空临”。只要功夫下得多了,读帖和写字的能力自然会增强,对书法美也体会得更深了。 颜真卿是唐代与欧阳询、褚遂良和柳公权齐名的四大书法家之一,颜体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颜体书法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整体上显得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有人称赞它如“金刚怒目,壮士挥拳”,也有人称赞“自羲(王羲之)、献(王献之)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法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颜体楷书名作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大麻姑仙坛记》等,行书名作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裴将军诗》等。 下面以《颜勤礼碑》为例,来谈如何临摹颜体楷书。 结构 内外结构的字外紧内松,里面宽松,并向外面“撑”,外缘的笔画(尤其是竖)向外凸出,给人饱满、宽博的感觉,如“国”“司”等字;上下结构的字上紧下松,重心偏于上方,给人以崇高、挺拔的感觉,如“楚”“岭”等字。 笔画 颜字横画很细,竖画很粗,有的竖画粗于横画好几倍。横画收笔处重按,非常突出;出钩时先收锋,而后上提出锋;捺笔也是先收后放。多数笔画起收要回锋,而且是圆的,棱角不分明,给人以敦厚、深藏的感觉;只有撇捺出笔是劲利的,而且是中锋出笔。多数字的主要一笔下笔很重,沉稳有力。 临摹颜字,最好是写大字,要写出“大气”来。另外,如果原碑有的字缺损得厉害,练习时可以跳过;有的笔画略有缺损,可以揣摩、推测着写。 下面我们来欣赏颜体行书《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祭奠从侄季明的文稿。季明在安史之乱中义不降贼,举家殉国。颜真卿在老泪纵横中撰文作祭,悲愤之情读之可感。后人称之为“天下第二行书”。下面从三个方面欣赏。 笔画 与颜体楷书相比,起笔、转折和收笔都有简化倾向,信笔而成,不作停顿和回锋,显出文稿的特点和行书的特点。笔画中部粗于首尾,有力大气沉之势。笔画边缘凹凸不平,显得凝涩而无浮滑之病。许多笔画成为“飞白”(笔画中露出丝丝点点的白地,像是枯笔写成的样子,如第四列“轻车都尉”的“车”字一竖下半部),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也隐隐透露出书写时的悲情和怒气。(见后面附帖,下同)

颜真卿勤礼碑欣赏教学设计

颜真卿《勤礼碑》欣赏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对颜真卿的生平、为人及作品的介绍,让学生对颜真卿及他的楷书有基本的认识;通过对书法作品的初步欣赏和分析,让学生初步了解颜体楷书的基本特点。 2、让学生初步了解书法作品欣赏的基本方法,在欣赏书法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书法的艺术魅力,培养欣赏书法艺术作品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让学生欣赏号和分析颜真卿的书法代表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颜真卿楷书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欣赏引入 (欣赏课件3分钟) 书法,是我国的国粹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书法这个话题。 要说书法,不能不说说唐朝。唐朝不仅国力强大,书法艺术同样取得了重大进展。唐代书家荟萃,灿若银河,其中有一颗星辰格外璀灿夺目,他的书法体势体现盛唐气象,而且他为人又堪为千古楷模,他就是——颜真卿。(点击课件,出示颜真卿的介绍) 二、介绍颜真卿

颜真卿,字清臣,汉族,唐京兆万年(今)人,祖籍唐琅琊(今),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了著名的“颜体”楷书,与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课件,画像) 三、介绍颜真卿的作品。 1、颜真卿自幼学习书法,经过名师的指导,再加上自身的勤学苦练,他成了一名伟大的书法家,精通各种书体,尤其以楷书最为著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欣赏他的楷书作品。颜真卿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作品,他的作品有。。。(课件) 看了这些作品,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觉得这些作品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在书法界有这样一种说法:字如其人。颜真卿的字写得这么好,那他的为人又是怎么样的呢? 2、颜真卿做人的小故事。(动画) 明代书法家傅山提出“作字先做人”的观点,意思是学习书法应该先从颜体学起,而学好颜真卿的书法,要先学习颜真卿的做人。 颜真卿一生经历了四个朝代。那年他在任平原太守时,得知一个叫安禄山官员想要谋反,便暗中加以防,最后统兵20万,横扫叛军。公元756年,又辅佐光弼讨伐叛军。代宗死后,他的儿子适(德宗)即位,但实权却被宰相卢杞把持。卢杞一直对颜真卿的才略和耿直嫉恨。一个叫希烈的官员叛变,向朝廷进攻时,他就想借机除掉颜真卿,于是向皇上推荐让颜真卿去劝希烈投降,因为他知道颜真卿此去是羊入虎口,肯定有去无回。此时的颜真卿已经是七十开外的老人了。文武官员听说后,都为他的安全担心。但是,颜真卿却不在乎,带了几个随从就赶往淮西。(动画片段)

颜真卿楷书早中晚三个时期的风格变化

颜真卿楷书早中  晚三个时期的风格变化 颜真卿存世楷书作品多,前后风格变化大,可分为早中 晚三个时期。(中国书法简史) 、早期作品1、颜真卿《郭虚已墓志》,约41 岁书。 据有关专家鉴定,这是当前我国发现的颜真卿最早的书法艺术作品。有浅线界格,字体端庄工整,刻工十分精细。 虚已墓志》碑额 唐故工部尚书赠太子太师郭公墓志铭”2颜、真卿《多宝塔碑》,44 岁书。岑勋撰文,颜真卿正书书册,徐浩隶书题额,史华刊石。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余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虽然此碑还称不上颜真卿成熟期之代表作,与他后来所书的《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风格迥异,但它是颜书的第一篇,是颜楷成功的第一步,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3、颜真卿《东方朔画赞碑》 ,46 岁书。碑刻刀法雄劲,精深 浑朴,苏东坡称之为“鲁公平生写碑,唯东方朔画赞为清雄, 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个人书风开始走向——雄浑朴厚! 颜真卿《臧怀恪碑》 ,约 55 岁书。写此碑时,颜真卿 55 岁左右,正是颜体书法臻于定型的时候,具有苍劲浑厚, 伟刚健的独特风格。 文治语),深入右军笔意。 、晚期作品 现存《麻姑仙坛记》两种善本: 其一为明藩益王朱祜滨重刻本,书法端严整肃 (见上 ?,藏于 需要全部图片,请添加微信: 543333722) 中期作品 1、 2、 颜真卿《郭氏家庙碑》 , 56 岁书。此碑风格深到,遒古 雄劲, 含蕴浑厚, 疏朗流畅 真如“银钩铁画,龙跳虎卧”(王 1、颜真卿《麻姑仙坛记》 63 岁书。大字本,字径约 5 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