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书法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6.96 MB
- 文档页数:82
中国历代书法大家·颜真卿星文化2017-08-20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
今晚21:30分,东方卫视中心艺术人文频道《今晚我们品画》邀请到了学者丁迪蒙,一起聊一聊颜真卿的书法。
丁迪蒙颜真卿像“颜体”开创书法新风颜真卿,中唐时期名臣、杰出的书法大家。
他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他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谓之“颜筋柳骨”。
其书早年曾拜学张旭门下,又对前辈书家,如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褚遂良等用功研习。
他的书法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自创“颜体”,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
楷书四大家颜真卿书法精妙,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道劲秀挺、神采飞动。
其《麻姑山仙坛记》史评为“天下第一楷书”,《祭侄文稿》为“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五十岁前初步确立“颜体”笔法;中期以篆入楷,形成骨气清刚、大气磅礴的书风;晚期颜字更趋完美,行笔雄健有力、朴素丰茂,奠定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
颜真卿《多宝塔碑》传世之作著名的“颜书三稿”——《争座位帖》、《祭侄文稿》和《祭伯文稿》是颜真卿中年时行书造诣非常高的作品。
丁迪蒙认为颜真卿在《祭侄文稿》中的涂抹反映出了他当时那种悲愤的情绪,而这种流露是率真的,随心所欲的。
颜真卿《祭侄文稿》颜真卿晚年最出名的作品是《麻姑山仙山坛记》,同时也被称为“天下第一楷书”。
丁迪蒙认为《麻姑山仙坛记》的风格真正代表了颜真卿的书风风格。
他的字宽博且大气,看起来也特别容易。
《麻姑山仙坛记》实际上是颜真卿成熟时期楷书的代表作。
颜真卿《麻姑山仙坛记》《颜勤礼碑》与《麻姑山仙山坛记》并称为颜真卿楷书的两座高峰。
《颜勤礼碑》里的横竖格外彰显出颜真卿的楷书之美。
作品中颜真卿的字体风格很明显。
一是横比较细,竖比较粗,字会有特别稳重的感觉。
二是他的字属于“蚕头燕尾”,带有了一点篆书的意味。
临摹、欣赏颜体书法颜真卿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的代表性人物,“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其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端庄雄伟,气势开张。
其行书有着遒劲郁勃风格,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一、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争坐位帖】书法作品欣赏《争坐位帖》亦称《论坐帖》、《与郭仆射书》,行草书。
此帖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
通观全篇书法,一气贯之,字字相属,虎虎有生气。
此稿系颜真卿因不满权奸的骄横跋扈而奋笔直书的作品,故通篇气势充沛,劲挺豁达、刚烈之气跃然纸上。
忠义之气充之于心、赋之于文、形之于书,全篇理正、词严、文厉、书愤,洋洋千文,如长水蹈海,无可阻挡,遂使历代书家无不为之服膺倾倒。
迄今一千余年,读之莫不令人肃然起敬。
《争坐位帖》是一篇草稿,写得满纸郁勃之气横溢,成为书法史上的名作,入行草最佳范本之列,后世以此帖与《兰亭序》合称“双壁”。
《争坐位帖》因是手稿,其书法随意自如,挥洒有度,更为历代书家所重,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并称行书“双璧”。
颜书对后世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中汲取经验获得成功的。
冯班在《钝吟书要》中称“宋人行书,多出颜鲁公”,当时颜书流传之广,摹习之众,可见一斑,我国辑录颜书最早最完善的《忠义堂帖》出现在宋代,是有其历史和社会原因的。
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争坐位帖】1《争坐位帖》是颜真卿56岁时于唐广德二年(764)十一月十四日写给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义的信函。
郭英义为了献媚宦官鱼朝恩,在菩提寺行及兴道之会,两次把鱼朝恩排于尚书之前,抬高宦官的座次。
为此颜真卿出于对朝廷纪纲的维护、对功臣秉义的佑护、对奸佞骄横的摧折书写此稿,字里行间横溢着粲然忠义之气,显示了颜真卿刚强耿直、朴实敦厚的性格。
颜真卿的字宛如其人,自始至终均用正锋,因此所谓颜法的定型化笔法其艺术价值较少,但此笔法却能充分发挥男性的沉着,刚毅。
颜真卿的基本笔法
颜真卿是中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独特,基本笔法也别具一格。
以下是颜真卿基本笔法的详细描述:
1.起笔处有方、圆、尖的不同笔触,展现出丰富多变的形态。
2.运笔过程中,笔锋从向下变为向右沿着点画的中线运行,展现出平直而
有力的线条。
3.竖画(悬针竖)要写得粗壮有力,通常都有4/5才提笔,以展现出挺拔
的姿态。
4.撇画运笔速度可快可慢,但要慢而不滞重、快而不轻浮,以展现出稳
健、活泼、死板的特点。
5.捺画粗重有力,逆锋入笔后,渐行渐重,顿笔后渐出锋收笔,整个运笔
过程衔接自然。
6.折笔通常没有明显的折角,有时甚至作提笔圆转,有时则写成圆中有
方、外圆内方的转角。
7.钩画多在回锋顿笔蓄势后,用力钩出,有时也似钩未钩,含蓄深沉。
这些基本笔法是颜真卿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独特书法风格的基础。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以其雄浑豪放、气势如虹的风格而著称于世,而这些基本笔法正是他实现这一风格的关键所在。
颜真卿主要书法作品
摘要:
一、颜真卿简介
二、颜真卿的书法风格
三、颜真卿主要书法作品
1.多宝塔感应碑
2.麻姑仙坛记
3.东方朔画像碑
4.颜勤礼碑
5.颜氏家庙碑
6.祭侄季明文稿
四、颜真卿的书法影响
正文:
颜真卿(709年-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著名书法家。
他创立了雄浑厚重的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
颜真卿的书法风格独特,注重笔力,笔画厚实,结构端庄。
他的楷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代表作品有《多宝塔感应碑》、《麻姑仙坛记》等。
《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的代表作之一,书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
碑文记述了唐太宗为怀念母亲而修建多宝塔的经过。
颜真卿的楷书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笔画丰腴,气势雄伟。
《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的另一部代表作,书写于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
碑文记述了麻姑仙坛的传说,以及唐代道士张果在此修炼成仙的故事。
这部作品笔画厚重,结体紧密,气度恢宏。
此外,颜真卿的书法作品还包括《东方朔画像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等。
《东方朔画像碑》是颜真卿为赞美东方朔的才智而作,碑文书法流畅,笔画轻盈;《颜勤礼碑》和《颜氏家庙碑》则是颜真卿为其先祖颜勤礼和颜氏家庙所立,书法端庄秀美,气势磅礴。
颜真卿的书法影响极为深远。
他的颜体楷书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被尊奉为“楷书之宗”。
颜真卿的书法介绍颜真卿现存的书法作品有:《多宝塔碑》,《颜家庙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祭侄文稿》,《祭伯文稿》,《争座位帖》,《东方朔画赞》等。
他和唐朝另一位以楷书成名的书法家柳公权,被人合称为“颜柳”。
他的书迹作品众多,据说流传下来的有138种。
为后人重视的楷书有楷书《多宝塔碑》、《东方画赞碑》、《麻姑仙坛记》、《郭家庙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这些碑刻楷书,有个性,有特点,有正面不拘,庄而不险的气势,但笔画横细竖粗及捺脚空腹过大之处,在学习时应求其神韵,不应单纯追求形似。
他的行书《祭侄季明文稿》是怀着悲愤的心情创作出来的佳作,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行书还有《争座位帖》、《裴将军诗帖》等。
颜真卿的书法,号称颜体,有他独特的风格和笔法。
他所留下的碑帖很多,后世的书法家认为从他的一些碑帖中可以找到「圆笔」的痕迹,和其他书法家的「方笔」不同。
颜真卿被使用圆笔的书法家奉为开创者。
他和使用方笔的王羲之,都对后世产生既深且远的影响。
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的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格,称为“颜体”。
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
宋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
”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颜真卿年表(709-785)颜真卿像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 颜真卿生于京兆府万年县敦化坊。
父惟贞四十岁,时任太子文学。
姑母真定五十六岁。
伯父元孙四十二岁,时任著作佐郎。
舅殷践猷三十六岁,时任杭州参军。
次兄允南十六岁,五兄幼舆七岁。
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 二岁六月改元“唐隆”,七月改元“景云”。
父惟贞迁薛王友。
弟允臧生。
景云二年(711年) 三岁伯父元孙以太子舍人独掌令诰。
七月,父惟贞去世。
真卿随母殷氏寄居长安县通化坊舅父殷践猷家。
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 四岁正月改元“太极”,五月改元“延和”,八月改元“先天”。
伯父元孙出为润州长史。
先天二年(713年) 五岁二月,伯父元孙任滁州刺史。
十二月,改元“开元” 。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 八岁伯父元孙迁沂州刺史。
不久遭人诬陷,降阶夺禄,黜归田里。
开元五年(717年) 九岁舅父殷践猷授秘书省学士。
开元六年(718年) 十岁舅父殷践猷迁曹州司法参军,同年由秘书省学士改充丽正殿学士。
开元九年(721年) 十三岁七月,舅父殷践猷去世。
真卿随母南下,寄居于外祖父吴县令殷子敬官舍。
开元十年(722年) 十四岁伯父元孙起为濠州刺史、中书令。
开元十五年(727年) 十九岁次兄允南以挽郎选,授鹑觚县尉。
开元十六年(728年) 二十岁颜真卿取字清臣,别号应方。
开元二十年(732年) 二十四岁七月,伯父元孙去世。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 二十五岁通过国子监考试。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 二十六岁正月,参加尚书省科试,所作《梓材赋》、《武库诗》受到典士主试人孙逖赏识。
二月,登甲科,进士及第。
有《雁塔题名》。
本年,与太子中书舍人韦迪之女结为伉俪。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 二十八岁参加吏部铨选,所试《三命判》选为甲等,擢拔萃科。
授朝散郎、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
着手编纂《韵海镜源》。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 二十九岁任校书郎。
正月,至相州,撰《周太师尉迟迥碑铭》。
七月,姑母真定去世。
颜真卿劝学书法作品欣赏楷书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代表作有:1. 《多宝塔碑》:这是颜真卿早期的作品,整体风格严谨端庄,笔画粗细均匀,线条流畅。
2. 《祭侄文稿》:此篇书法作品与颜真卿平时的书法风格有所不同,多处涂抹修改,但正是这种涂抹修改,更能让人感受到颜真卿当时的悲愤心情。
3. 《麻姑仙坛记》:这是颜真卿的代表作之一,字体结构宽博、雍容大度,风格浑厚有力。
4. 《争座位帖》:这篇作品与《祭侄文稿》一样,也是情绪激昂、涂抹修改较多的一篇,但与《祭侄文稿》不同的是,这篇作品字字刚劲,体现了颜真卿刚正不阿的性格。
《劝学》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写的一篇散文,鼓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颜真卿的楷书《劝学》,笔划遒劲有力,结构严谨端庄,整体气势磅礴,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他的书法风格独特,每个笔划都充满了力量和动感,字与字之间的布局也非常精妙,展现了他深厚的书法功底和对艺术的追求。
欣赏这样的书法作品,不仅可以让我们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能感受到作者勤奋好学、不断进取的精神品质。
让我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得到精神上的启迪和鼓舞!以下是一篇以《劝学》为主题的书法作品文案:《劝学之美》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劝学》,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学习的重视。
笔划流畅:每一笔每一划都充满了力量和动感,仿佛在诉说着学习的决心。
结构严谨:字与字之间的布局精妙绝伦,整体气势磅礴,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寓意深刻:《劝学》中的文字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知识,提升自我。
艺术价值:这幅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承载着颜真卿对于学习的理解和感悟。
在欣赏这幅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勤奋好学、不断进取的精神品质。
它不仅是一幅书法佳作,更是一部激励人心的艺术作品。
颜真卿书法赏析
摘要:
1.颜真卿简介
2.颜真卿的书法特点
3.颜真卿书法的成就与影响
正文:
1.颜真卿简介
颜真卿,字清臣,唐代著名书法家。
他出生于书香世家,家族世代习书。
颜真卿自幼聪慧过人,学识丰富,尤其擅长书法。
他的书法起初受到欧阳询、虞世南等人的影响,后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被誉为“颜体”。
2.颜真卿的书法特点
颜真卿的书法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骨力遒健:颜真卿的书法以骨力遒健著称,笔画之间有力度,结构紧凑,给人以雄浑大气之感。
(2)气势磅礴:颜真卿的书法气势磅礴,字里行间充满力量,仿佛有排山倒海之势。
(3)庄重大气:颜真卿的书法风格庄重大气,适合书写正统、庄重的文章,尤其擅长楷书和行书。
(4)创新性:颜真卿在书法上具有很高的创新性,他将楷书、行书、草书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颜体”。
3.颜真卿书法的成就与影响
颜真卿的书法成就举世闻名,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唐代三绝”之一。
颜真卿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书圣”。
他的书法作品广泛传世,如《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等,都是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总之,颜真卿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第10课楷书四大家-鲁美版书法教案本节课着重介绍楷书四大家之一的颜真卿。
一、基本信息•姓名:颜真卿•字:虞山、多宝•年代:唐代•家乡:临颍(今属河南省项城市)•擅长:楷书、草书二、艺术特点颜真卿擅长楷书、草书,楷书尤其精湛。
他的楷书,笔画圆滑疏朗,端庄秀美,笔画通顺有力,字形优美大方,气韵生动。
颜真卿视书法为终身职业,一生笃志研磨楷书,打磨出了颜体,为楷书中的瑰宝。
其书法具有隽永秀逸、气韵生动、洒脱自然的特点。
三、传世作品行书《柳公权序》颜真卿的这篇《柳公权序》行书成就极高,便被后人称为“颜勤礼”。
该书1949年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行书《咏梅赋》颜真卿的这篇《咏梅赋》行书写于元和十年(815年),它极具丽感,笔意跌宕,富有韵律和节奏,被誉为颜真卿的“楹联之冠”和“书法之绝笔”。
碑刻《祭侄文稿》颜真卿碑刻《祭侄文稿》是他晚年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它使用的是“小篆”、“八分书”,既保留了小篆的造型,又运用了八分书的变化,笔力扎实有力,圆润饱满。
四、创作理念颜真卿认为书法是通过一定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展示人的性情、气质、思想、精神世界等因素的,也是一种文化交流方式,是特定历史背景下文化的产物。
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则需要创新。
因此颜真卿提出了“观古而作新”的创作理念,同时不断的总结反思自我,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五、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颜真卿的楷书艺术,了解其艺术特点和创作理念,提高学生对于书法文化的认识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教学重点•学习颜真卿的楷书产生的历史、艺术背景;•了解颜真卿的书法艺术特点及其重要作品;•开展课堂活动,让学生亲手操作颜真卿的书法艺术,感受其中精妙和乐趣。
七、教学难点让学生领悟颜真卿的书法艺术特点和创作理念,并进行灵活运用。
八、教学方法•讲解法:通过讲解介绍颜真卿的生平、书法艺术等情况;•观看教学视频:通过观看颜真卿书法演示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感受其书法艺术;•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来学习颜真卿的书法艺术,在操作中感受其中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