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修订版]
- 格式:ppt
- 大小:3.58 MB
- 文档页数:36
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一、概述《辉煌的隋唐文化》,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7课。
本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5分钟。
《辉煌的隋唐文化》的主要学习内容是: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的辉煌成就。
本课的重点是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唐诗,难点是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的地位及作用,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特色。
本节课重在借助多媒体教室创设的丰富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超越历史时空,学习探究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在探究中认识到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对祖国和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情,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德才兼备。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赵州桥、唐都长安城、雕版印刷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赵州桥与颐和园玉带桥等桥的对比,雕版印刷术与手抄笔录的对比,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师生对唐诗共同进行赏析,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对祖国和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情,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德才兼备。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学生是波密县中学七年级的学生;2. 学生的汉语基础较差,理解能力有限,知识水平不平衡;3.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认识问题的能力还不高;4.学生具有好表现、思维活跃等特点;5.学生具有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并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结构理论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