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能量与功(知识梳理)

能量与功(知识梳理)

能量与功(知识梳理)
能量与功(知识梳理)

能量与功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存在的守恒量——能量的概念,知道什么是物体的动能,什么是物体的势能

2.知道功的概念及做功的两个要素

3.掌握功的量度、公式及单位,并能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4.知道功是标量,知道正功和负功的区别

5.理解合外力做功、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寻找守恒量

要点诠释:

(1)提出问题:在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中,小球滚下斜面A ,如图所示,它就要继续滚上另一个斜面B .重要的是,伽利略发现了具有启发性的事实:无论斜面B 比斜面A 陡些或缓些,小球最后总会在斜面上的某点停下来,这点距斜面底端的竖直高度与它出发时的高度相同.看起来,小球好像“记得”自己起始的高度.然而,“记得”并不是物理学的语言,在物理学中,如何表述这一事实呢?

(2)寻找守恒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已成为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工具,寻找守恒量的目的就是揭示、发现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以便认识自然、利用自然.

在上述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中,我们先分析小球的运动特点,小球沿斜面滚下时,高度降低,但速度增大,而小球沿斜面滚上时,高度增加,但速度减小.那么可知,小球凭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减少时,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就增加,反之,也成立,这就体现出守恒量——能量.

要点二、能量

要点诠释:

能量与物体的运动相对应,是对物体不同运动形式的统一量度,不同的运动形式对应不同的能量.

(1)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势能.

注意:①两物体间有相互作用力,物体才会有势能.

②势能是与两物体相对位置有关的能量,又叫位能.

例如:地面附近的物体被提到一定的高度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拉伸、压缩的弹簧,拉开的弓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动能是一个状态量,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只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例如:高速运动的炮弹具有很大的动能,可以穿透军舰厚厚的钢板进入船体;运动的水流、气流(风)可以推动叶轮转动而使发电机发电.

不同的运动形式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对应的能量也在不断地转化着,总的能量守恒意味着运动是守恒的.能量守恒定律使人类对自然界有了本质的定量认识.

要点三、功的概念

要点诠释:

(1)功的定义:物体受力的作用,并沿力的方向发生一段位移,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力对物体做功是和一定的运动过程有关的.功是一个过程量,功所描述的是力对空间的积累效应.

(2)功的两个要素:力和沿力的方向发生位移.

两个要素对于功而言缺一不可,因为有力不一定有位移;有位移也不一定有力.

特别说明:力是在位移方向上的力;位移是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如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运动,重力和弹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垂直,这两个力并不做功.

(3)功的计算式:cos W Fl α=.

在计算功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①式中F 一定是恒力.若是变力,中学阶段一般不用上式求功.②式中的l 是力的作用点的位移,也为物体对地的位移.α是F 方向与位移l 方向的夹角.③力对物体做的功只与F 、l 、α三者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等因素无关.④功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

(4)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因此合外力的功等于各分力做功的代数和.

(5)物理学中的“做功”与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含义不同.

例如:一搬运工在搬运货物时,若扛着货物站着不动不算做功;扛着货物水平前进不算做功;而在他拿起货物向高处走时就做功了.所以力对物体做功必须具备两个要素:力和在力的方向上有位移. 要点四、功的正负

要点诠释:

1.功的正负

力对物体做正功还是负功,由F 和l 方向间的夹角大小来决定.

根据cos W Fl α=知:

(1)当0°≤α<90°时,cosα>0,则W >0,此时力F 对物体做正功.

(2)当α=90°时,cosα=0,则W =0,即力对物体不做功.

(3)当90°<α≤180°时,cosα<0,则W <0,此时力F 对物体做负功,也叫物体克服力,做功.

2.功的正负的物理意义

因为功是描述力在空间位移上累积作用的物理量,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能量是标量,相应地,功也是

要点诠释:

(1)一个恒力F 对物体做功W =F·lcos α有两种处理方法:—种是W 等于力F 乘以物体在力F 方向上的分位移lcosα,即将物体的位移分解为沿F 方向上和垂直于F 方向上的两个分位移1l 和2l ,则F 做的功1cos W F l Fl α=?=;一种是W 等于力F 在位移l 方向上的分力Fcosα乘以物体的位移l ,即将力F 分解为沿l 方向上和垂直于l 方向上的两个分力F 1和F 2,则F 做的功

功的正、负可直接由力F 与位移l 的夹角α的大小或力F 与物体速度v 方向的夹角α的大小判断.

(2)总功的计算.

虽然力、位移都是矢量,但功是标量,物体受到多个外力作用时,计算合外力的功,要考虑各个外力共同做功产生的效果,一般有如下两种方法:

①先由力的合成与分解法或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F 合,然后由cos W F l α=合计算. ②由cos W Fl α=计算各个力对物体做的功W 1、W 2、…、n W ,然后将各个外力所做的功求代数和,即

要点六、关于相互作用力所做的功

要点诠释: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的功没有一定的关系.根据做功的两个因素,虽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但这两个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这两个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情况是由这两个物体所受的合力、物体的质量以及物体的初始条件这三个因素共同决定的,两个物体在相互作用力方向上的位移也没有必然联系,

当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位移大小相等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的绝对值相等;当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位移大小不等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的绝对值就不等,因此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做功的数值也就没有一定的联系.上述情况可用下面的实例来分析: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两辆小车甲和乙,小车上各固定一条形磁铁,两车分别靠着固定挡板放置.此时两车都处于静止状态,虽然两车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做功,因为力的作用点无位移;若将甲车左侧的挡板撤去,并使车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向右运动,在甲车靠近乙车的过程中,甲对乙的作用力不做功,而乙对甲的作用力做负功;当甲车返回向左运动时,甲对乙的作用力仍然不做功,而乙对甲的作用力做正功;若将乙车右侧的挡板也撤去,则在甲车靠近乙车的过程中,甲对乙的作用力做正功,而乙对甲的作用力仍做负功;当甲车返回向左运动时,两个相互作用力均做正功;若使两车相向运动,则在其相向运动过程中,两个相互作用力均做负功.

综上所述,作用力、反作用力做功的特点有: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2)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特点:可能向相反方向运动,也可能向同一方向运动,也可能一个运动,而另一个静止,还可能两物体都静止.

(3)由cos W Fl α=不难判断,作用力做的功与反作用力做的功没有必然的关系.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力可以均不做功;可以一个力做功,另一个力不做功;也可以一个力做正功,另一个力做负功;也可以两个力均做正功或均做负功.

要点七、变力做功的计算

恒力做的功可直接用功的公式cos W Fl α=求出,变力做功一般不能直接套用该公式,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形应掌握下列方法:

(1)将变力做功转化为恒力做功.

①分段计算功,然后用求和的方法求变力所做的功.

某人以水平拉力F 拉一物体沿半径为R 的圆形轨道走一圈,求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很显然,拉力F 是一个大小不变,方向不断改变的变力,不能直接用公式cos W Fl α=来计算,于是我们设想把圆周无限细分,各小段位移分别为1l △、2l △、3l △、…、n l △,对于每一小段位移上的作用力F 就成为恒力了,

且F 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于是在每小段位移上,力F 做的功分别为F·1l △、F·2l △、F·3l △、…、F·

n l △,把各小段力F 所做的功加在一起,就是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即W =F·

1l △+F·2l △+…+F·n l △=F(1l △+2l △+…+n l △),因为1l △+2l △+…+n l △=2πR ,所以有W =F·2πR .

这种思维方法叫微元分割法或微元法.曲线运动中的变力做功(主要是大小不变、方向变化的力)常用微元法求解.上述拉力做的功等于拉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总路程的乘积.

②用转换研究对象的方法.

利用cos W Fl α=进行计算,如图所示,人站在地上以恒力F 拉绳,使小车向左运动,求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拉力对小车来说是个变力(大小不变,方向改变),但细细研究,发现人拉绳的力却是恒力,于是转换研究对象,用人对绳子所做的功来求绳子对小车做的功.

(2)方向不变,大小随位移线性变化的力,可用平均力求所做的功.

(3)用图像法求解变力做功问题.

我们可以用图像来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以Fcosα为纵轴,以l 为横轴.当恒力F 对物体做功时,由Fcosα和l 为邻边构成的矩形面积即表示功的大小,如图(a)所示.

如果外力不是恒力,外力做功就不能用矩形表示.不过可以将位移划分为等距的小段,当每一小段足够小时,力的变化很小,就可以认为是恒定的,该段内所做功的大小即为此小段对应的小矩形的面积,整个过程外力做功的大小就等于全体小矩形面积之和,如图(b)所示.

【典型例题】

类型一、恒力功的计算

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2 kg 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大小为10 N 的拉力作用,移动2m .已知地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求:(1)拉力对物体做的功;(2)重力对物体做的功;

(3)弹力对物体做的功;(4)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5)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g 取10 m/s 2)

【思路点拨】只要弄清物体的受力情况,明确每个力与位移的夹角,就可根据功的定义求解.

【解析】(1)拉力F 做的功 cos37F W F l =°=10×2×0.8J =16J .

(2)重力G 做的功 cos90G W mg l =°=0.

(3)弹力F N 做的功 cos900N F N W F l ==°.

(4)摩擦力f F 做的功

(5)外力做的总功

N f

F F F W W W W =++总=16J+0+0-5.6J =10.4 J . 也可先求出合力,再求合力做的总功.

cos37(sin 37)F F mg F μ=-合°-?=5.2 N ,

cos 0W F l ==总合° 5.2×2×1J =10.4 J .

【总结升华】由恒力功的定义式cos W Fl α=可知:恒力对物体做功的多少,只取决于力、位移、力和位移间夹角的大小,而跟物体的运动状态(加速、匀速、减速)无关。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质量分别是A m 和B m ,用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相连,A 、B 处于静止状态。现对A 施竖直向上的力F 提起A ,使B 对地面恰好无压力,当撤去F ,A 由静止向下运动至最大速度时,重力做功为( )

A .22A m g k

B .22B m g k

C .2()A A B m m m g k +

D .2

()B A B m m m g k

+ 【答案】C

【解析】开始时B 对地面恰好无压力,故1B kx m g =,解得1B m g x k =

;A 速度最大时,处于平衡位置,有2A kx m g =,解得2A m g x k

=;故从静止向下运动至最大速度时,弹簧的位移为12x x x =+,故重力做功为:2

()g A A B G A m m m W m gx k

+==,故选C 。 【变式2】一个质量为150kg 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α=37°角的斜向右上方的拉力F=500N 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为x =5m ,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 =100N ,求拉力F 和滑动摩擦力f 做的功?

【答案】2019J ,500J

类型二、总功的计算

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使斜面水平向左匀速移动距离l .试求:

(1)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物体与斜面相对静止);

(2)斜面对物体的弹力做的功;

(3)重力对物体做的功;

(4)斜面对物体做的功是多少?各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是多少?

【思路点拨】求各个力所做的总功,可用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来求,也可以先求合力再求功。

【解析】物体相对斜面静止,相对地面水平向左匀速移动l ,物体受到重力mg 、摩擦力f F 和支持力N F 的作用,这些力均是恒力,故可用cos W Fl α=计算各力做的功.

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可得sin f F mg θ=,cos N F mg θ=.

(1)cos(180)sin cos f

F f W F l mgl θθθ=-=-°; (2)cos(90)sin cos N F N W F l mgl θθθ=-=°;

(3)cos900G W mgl ==°;

(4)斜面对物体做的功为斜面对物体施的力做功的代数和;

各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各力做功的代数和,

即0f N

F F

G W W W W =++=总. 【总结升华】你或许要问“F N 与斜面垂直,它应该不做功呀,怎么F N 做起功来了呢?”那请你看看F N 与位移l 是否垂直,F N 与l 不垂直,故F N 做了功.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将质量m 的小球从A 点松手释放。已知绳长L ,偏角θ,求小球由A 摆至B 的过程中外力对小球所做的总功。

【解析】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要求外力对小球所做的总功,此题用求合力的方法是不行的,因为细绳的拉力T 是变力,合力也是变力。因此,该题只能分别求出各个力的功再求代数和。

其中绳的拉力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总功为:

类型三、相对运动中功的计算

例3、如图所示,某生产线上相互垂直的甲、乙传送带等高,宽度均为d ,而且均以大小为v 的速度运行,图中虚线为传送带中线,一个可以看做质点的工件从甲的左端释放,经过长时间后从甲的右端滑上乙,滑到乙的中线恰好相对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工件在乙上运动痕迹为直线,长度为

2d B .工件从滑到乙上到相对静止用时2d v

C .工件与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

v gd

D .传送带乙对工件摩擦力做功为零

【答案】AD

【解析】物体滑上乙时,相对于乙上的那一点的速度分为水平向右的速度和向后的速度,

,就是沿着与乙成45

度的方向,那么相对于乙的运动轨迹是直线;物体与传送带之间开始时的相对速度是,相对静止时的相对速度是0,滑到乙的中线处恰好相对静止,所以沿向右的方向的位移是2d ,所以

物体相对传送带的位移2

2

sin 4d L d π

==,故A 正确;假设它受滑动摩擦力f mg μ=,方向与合相对速度在同一直线,所以角4π

θ=,则相对于乙的加速度也沿这个方向,经过t 后,它滑到乙中线相对与乙静

止,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ma μ=,解得:a g μ=;根据平均速度公式,

有02(a)(d)222

d v t +==-,

解得:2

gd

μ=,故B 错误,C 错误;滑上乙之前,工件绝对速度为v ,动能为212mv ,滑上乙并相对停止后,绝对速度也是v ,动能也是212

mv ,而在乙上面的滑动过程中只有摩擦力做了功,动能又没有变化,所以乙对工件摩擦做功为零,故D 正确。

【总结升华】本题的难点在于确定运动轨迹是直线。

举一反三

【变式】小物体b 位于光滑的斜面a 上,斜面位于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从地面上看,在小物体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a 对b 的弹力对b 做功为W 1,b 为a 的弹力对a 做功为W 2,对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W 1=0,W 2=0

B .W 1≠0,W 2=0

C .W 1=0,W 2≠0

D .W 1≠0,W 2≠0

【解析】当小物体b 下滑时,因地面光滑a 在b 的压力作用下将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由于弹力N 垂直于斜面,固而N 与小物体的位移的夹角大于90°。所以a 对b 的弹力N 对b 做负功,即W 1≠0。

b 对a 的弹力N '与斜面位移夹角小于90°,固而b 对a 做正功,W 2≠0。

选项D 是正确的。

【答案】D

【变式2】子弹水平射入木块,在射穿前的某时刻,子弹进入木块深度为d ,木块位移为s ,设子弹与木块相互作用力大小为f ,则此过程中木块对子弹做功W f 子= ;子弹对木块做功W f 木= ;一对f 对系统做功W f 系= 。

【答案】W f 子=-f (s+d );W f 木=fs ;W f 系=-fd

类型四、关于变力功的计算

例4、如图所示,摆球质量为m ,悬线的长为L ,把悬线拉到水平位置后放手.设在摆球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f F 的大小不变,求摆球从A 运动到竖直位置B 时,重力mg 、绳的拉力F T 、空气阻力f F 各做了多少功?

【思路点拨】计算功的问题要分析清楚是计算恒力的功还是变力的功。

【解析】因为拉力F T 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运动方向垂直,故不做功,即0T F W =.

重力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不变,摆球在重力方向上的位移为AB 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OB ,且OB =

L ,所以G W mgL =.

空气阻力虽然大小不变,但方向不断改变,且任何时刻都与运动方向相反,即沿圆弧的切线方向,因此属于变力做功问题.如果将弧AB 分成许多小弧段,使每一小弧段小到可以看成是直线,在每一小弧段上f F 的大小、方向可以认为是不变的(即为恒力),这样就把变力做功的问题转化为恒力做功的问题,因此f F 所做的总功就等于每个小弧段上f F 所做功的代数和,即

故重力mg 做的功为mgL ,绳子拉力做功为零,空气阻力所做的功为12

f F L π-. 【总结升华】滑动摩擦力、空气阻力总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可把运动过程细分,其中每一小段做功为Fl ,整个运动过程中所做的总功是力与各小段位移大小之积的和,即F W F l =路程.

举一反三

【变式】水平拉着物块绕着半径为R 的圆形操场一圈,物块与地面动摩擦因数为μ,质量为m ,则此过程中,物块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

【答案】2mgR πμ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1)哲学源于生活。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哲学指导生活。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1)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b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

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含义: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他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根本分歧 ....: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简单机械和功知识点大全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指:杠杆()或()。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4.分类:

达标检测: 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前,(1)将杠杆放在水平面上后,发现右端比左端低,这时,应将右端螺母向_____边调;实验中是靠移动来改变力臂的,靠增减来改变阻力和动力的大小的。 2、.如图3所示,OB为一轻质杠杆,O为支点,OA=0.3m,OB=0.4m,将重30N的物 体悬 挂在B点,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在A点至少需加__ N的拉力,这是一个__ (选 填“省力”或“费力”)杠杆. 图3 3、下列工具中:(1)镊子;(2)羊角锤;(3)铡刀;(4)理发剪刀;(5)裁衣剪刀;(6)天平;(7) 大扫帚;(8)筷子;(9)剪铁皮的剪刀;(10)道钉撬;(11)火钳;(12)起重机的起重臂;(13)撬 棒;(14)汽车的脚踏板.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_______ _______,属于等臂杠杆的是________, 属于费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二、滑轮 1.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等臂杠杆。

运动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运动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一、运动的描述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3)机械运动:(三种运动:分子运动、机械运动、天体运动)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①曲线运动②直线运动 4.参照物 (1)定义: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要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参照物选取的原则: ①假定性: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 ② 任意性: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 ③ 不唯一性:可以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④排己性:一般不取自身为参照物 ⑤ 方便性:生活中大部分时候都选择地面为参照物 5.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总结:同一个物体选取的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不同。 (2)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司机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 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3)练习 ①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 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②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 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③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运动的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I.观众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快慢)II.裁判方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百米运动员快慢) III.综合法:时间、路程都不同,比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 2.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征:①运动路径是直线;② 运动快慢保持不变。 (3)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①定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②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苏教版简单机械和功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简单机械和功知 识点归纳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 (一)杠杆 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5个要素: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 点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动力,用1F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2F 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1l 表 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2l 表 示。 3、杠杆平衡的条件(杠杆原理): 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即2211l F l F ?=? 杠杆静止或绕支点匀速转动时,说明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杠杆的应用 名称 结构特征 特点 应用举例 省力杠杆 动力臂 > 阻力臂 省力、费距 扳手、动滑轮、钢丝钳 费力杠杆 动力臂 < 阻力臂 费力、省距 理发剪刀、钓鱼竿、筷子、船桨 等臂杠杆 动力臂 = 阻力臂 不省力、不费距 天平、定滑轮 1、滑轮是周边有槽,能绕着轴转动的小轮。 2、滑轮是一种变形杠杆,所以它也属于杠杆机械。根据工作情况,可分为定滑轮与动滑轮。 3、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定滑轮可以看作是一个等臂杠杆。 使用定滑轮并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4、轴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轮可以看作是一个省力杠杆。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却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5、滑轮组:动滑轮与定滑轮的组合。 优点:既可省力,又可改变用力方向。 用滑轮组吊起重物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看滑轮组下半部分)吊起物体,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6、滑轮组的应用 ①一个定滑轮与一个动滑轮: ②一个定滑轮与两个动滑轮: ③两个定滑轮与一个动滑轮: (三)功 1、功W :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物理学上称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 2、计算公式:S F W ?=。 单位:焦耳(焦); 符号:J ; 即:m N J ?=11 3、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①对物体要有力的作用; ②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 (四)功率 1、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物理意义:表征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t W P =; 单位:瓦特(瓦); 符号:W ; 即s J W 11=

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

必修4《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 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 论的指导。 5、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6、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8、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 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局限性——这些观点是一种可贵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 具体的物质形态(金、木、水、火、土、气)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 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 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 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9、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我、吾、人、心、感觉、感知、知觉) 客观唯心(上帝、神、理、理性、绝对精神) 10、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1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1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简单机械和功知识点大全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一一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0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i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i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指:杠杆()些()。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

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4 .分类: 名称结构特征优缺点应用举例 省力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费距离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 杠杆 费力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省距离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 杠杆 等臂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费力天平,定滑轮 杠杆 达标检测: 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前,(1)将杠杆放在水平面上后,发现右端比左端低,这时,应将右端螺母向调;实 验中是靠移动来改变力臂的,靠增减来改变阻力和动力的大小的。 2、.如图3所示,0B为一轻质杠杆,0为支点,OA=0.3m,OB=0.4m,将重30N的物 体悬 挂在B点,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在A点至少需加___________ N的拉力,这是一个________ (选 填“省力”或“费力”)杠杆. 二图3 3、下列工具中:(1)镊子;(2)羊角锤;(3)铡刀;(4)理发剪刀;(5)裁衣剪刀;(6)天平;(7) 大扫帚;(8)筷子;(9)剪铁皮的剪刀;(10)道钉撬;(11)火钳;(12)起重机的起重臂;(13)撬 棒;(14)汽车的脚踏板.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于等臂杠杆的是 ____________ , 属于费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北师大版生物第10章 《人体的能量供应》知识点总结

第10章《人体的能量供应》知识点总结 第1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 1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都来源于食物。 2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其次是脂肪,它还是储备的能源物质。 3呼吸作用: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就是呼吸作用。 4细胞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维持体温的恒定,另一部分用于推动各种生命活动。 因此说,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第2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 5人体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是通过呼吸系统完成的。 6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鼻是呼吸道的起点,鼻孔与外界相通,内有鼻腔,鼻腔内表面有鼻黏膜。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黏液腺,黏液腺可以分泌黏液,这些结构能使吸入鼻腔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减少对肺的刺激。鼻腔上部黏膜内还有接受气味刺激的嗅觉细胞。 8咽位于鼻腔的后方,是气体的通道,也是食物的通道。 喉位于咽的后下方,由软骨和声带组成,气体通过时可以引起声带振动而发声。 吞咽时,会厌软骨会盖住喉的入口处,以防止食物入喉,进入气管。 气管先分为左右两支,再分为如树枝状较小的支气管、细支气管等。气管壁由C形软骨支撑,管壁上有黏液腺,分泌的黏液能粘住灰尘;管壁内表面有纤毛,摆动将黏液推向喉的方向,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完成气体交换的场所。位于胸腔,左、右各一个,分别与左右气管相通。新鲜的肺是粉红色的,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 11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什么? 12 答:肺泡的数量众多,扩大了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壁很薄,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肺泡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肺泡内的气体与血液中的气体进行交换;肺泡壁上有丰富的弹性纤维,有利于气体进出肺泡。这些结构特点有助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 13 肺通气: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就是通常所说的呼吸,也叫肺通气。 14 肺通气是怎样完成的呢? 答:肺通气是由胸廓和膈的运动引起的。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简单机械和功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杠杆和滑轮 一、杠杆 1、杠杆的定义: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是杠杆。杠杆可以是直的硬棒,如撬棒等;也可以是弯的,如压井的把儿。 2、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F1: 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3、杠杆平衡:杠杆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 F2L2 注意:杠杆的平衡不是单独由力或力臂决定的,而是由它们的乘积来决定的。 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释、设计、解决有关问题,能进行简单计算。 4、杠杆分类: (1)省力杠杆:L1>L2,F1<F2。其动力臂L1大于阻力臂L2,平衡时动力F1小于阻力F2,即用较小的动力就可以克服较大的阻力。但是实际工作是动力移动的距离却比阻力移动的距离大,即要费距离。如撬起重物的撬棒,开启瓶盖的起子、铡草用的铡刀等,都属于这一类杠杆。 (2)费力杠杆:L1<L2,F1>F2。 这类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L1小于阻力臂L2,平衡时动力F1大于阻力F2,即要用较大的动力才能克服阻力完成工作,但它的优点是杠杆工作时,动力移动较小的距离就能使阻力移动较大的距离。使工作方便,也就是省了距离。如缝纫机踏板、挖土的铁锨、大扫帚、夹煤块的火钳,这些杠杆都是费力杠杆。 (3)等臂杠杆:L1=L2,F1=F2。 这类杠杆的动力臂L1等于阻力臂L2,平衡时动力F1等于阻力F2,工作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定滑轮就是等臂杠杆。 列表如下: 杠杆种类构造特点 应用举例优点缺点 省力杠杆L1>L2 省力费距离钳子、起子 费力杠杆L1<L2 省距离费力钓鱼杆、理发剪刀 等臂杠杆L1=L2 改变力的方向天平、翘翘板 注意: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 二、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5、定滑轮定义: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6、动滑轮定义:轴和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特点: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且多移动一倍的距离。 7、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的。特点:使用滑轮组会省力,可能会改变用力方向,一定费距离。 8、使用滑轮组时,重物和动滑轮由几段绳子承担,作用在绳子末端的拉力就是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的几分之一,若动滑轮重不计,则F=G/n。

天道酬勤系列之《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整理篇

天道酬勤政治宝典之哲学篇 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 第一至三课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6、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7、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8、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9、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伟大的变革。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什么是物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3)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简单机械和功知识点归纳

简单机械和功 (一)杠杆 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5个要素: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点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动力,用 1 F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 2 F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 1 l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 2 l表示 3、画力臂练习 方法:1)找支点 2)画力的作用线 3)通过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 4)大括号,垂足符号,字母 4.最小力画法 1)支点与杠杆末端相连 2)力垂直于杠杆末端 从A点搬动柜子从M端抬起均匀木棒把水倒入杯中

5杠杆平衡的条件(杠杆原理): 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即2211l F l F ?=? 杠杆静止或绕支点匀速转动时,说明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6杠杆平衡条件的计算: 例题1.假如在一跷跷板中大人重750N,小女孩重250N 。当大人离跷跷板的转轴0.5m 时,小女孩应该坐在哪里才能使跷跷板平衡? 例题2.如图,一轻质杆OA 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可绕O 点转动,已知0A=0.3cm ,OB=0.2cm ,在A 点处悬挂一重物G,质量为2kg ,若在B 处施一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杠杆在水平线上平衡,此时拉力F 为多少? 例题3.如图:OB=2B A,物体重为60N,不计杠杆自身重力,绳与杆的夹角为30℃,则绳的拉力为多少? 4、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 例题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 使杠杆在____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则可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调节,此后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否再旋动两端的平衡螺母?______. 下图是小明同学三次实验的情景,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均为0.5N ,杠杆上刻线的间距为5cm,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动力F 1/N 动力臂L 1/cm 阻力F 2/N 阻力臂L2/c m 1 1.5 10 1 2 1 20 10 3 1 20 1.5 10 (1)请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 (2)小明的第3次实验记录中有一个数据明显错误,它是_________,错误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某次测量中,在如图14所示的条件下杠杆已处于平衡状态.若小明同时拿走两边下方的两个 钩码,则杠杆的________(“左”或“右”)端将下沉.为使杠杆恢复水平平衡,小明应将左侧剩余的两个钩码移至________点处.

运动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一、运动的描述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 子组成。 3.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机械运动:(三种运动:分子运动、机械运动、天体运动)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①曲线运动②直线运动 4.参照物 (1)定义: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要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参照物选取的原则: ①假定性: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 ② 任意性: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 ③ 不唯一性:可以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④排己性:一般不取自身为参照物 ⑤ 方便性:生活中大部分时候都选择地面为参照物 5.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总结:同一个物体选取的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不同。 (2)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司机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3)练习 ①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 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②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 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③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运动的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I.观众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快慢) II.裁判方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百米运动员快慢) III.综合法:时间、路程都不同,比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 2.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征:①运动路径是直线;② 运动快慢保持不变。 (3)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①定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注意:此处不能改成科学。只能是学问) 一.含义: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或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注意: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之间关系不能等同) 二.产生:(1)产生于人们实践活动中;(1)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实践的反思 三.哲学的功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注意: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让人们正确的认识与改造世界) (1)哲学与世界观:①区别:a 、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 b 、世界观人从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c 、世界观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四.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②:联系:哲学是对世界观进行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和哲学一样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2)世界观与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注意:在解题时时要注意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应正确) 五.哲学同具体科学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强调具体); 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强调抽象、一般)。 2.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六.哲学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具体包括:(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以此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以此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为什么:(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它贯彻哲学始终。 1.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七.哲学两大派别:2.唯心主义:(1)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2)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等夸大为万物的本原,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决定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与本原,它决定着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哲 学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一.教学内容: 1. 认识运动 2. 运动的描述 二. 重点、难点: 1. 认识物质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2. 认识物理学中的最基本的运动是机械运动。 3. 认识微观世界的运动。 4.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他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三. 知识点分析 (一)认识运动 1. 宏观物体的运动: 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 (1)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2)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 对参照物的理解: ①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 ②不能选取所研究的物体本身做参照物。 ③同一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④如果两个物体的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相同,它们彼此相对静止。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他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微观世界的运动: (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的。 (2)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3)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典型例题】 例1.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歌词中“竹排江中游”是以为参照物,“青山两岸走”是以为参照物. 解析: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一般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其次是选定参照物,最后根据研究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来确定.但此题是一个由已知运动情况来判定参照物的问题,已知竹排在“游”,青山在“走”,请你判定是以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这就要看竹排相对于“谁”的位置在“游”?在发生位置变化?青山相对于“谁”的位置在“走”?在发生位置变化? 竹排在江中移动,显然是相对于江岸即地球而言;青山在走,是由于竹排在运动时,竹排上的人感觉到的,是以自己即竹排为参照物的。 注意:①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②参照物的选定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将研究的物体本身作参照物,因自己以自己为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七课 1.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2.联系的含义。 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注意】 (1)联系既包括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包括事物内部的联系;即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 (2)联系是不是单向的,而是诸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3)不能把哲学上的联系为生活中的“联系”,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1)联系的普遍性 【原理】: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注意】 ①“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不等于“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因为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普遍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具体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二者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联系的客观性。 【原理】: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我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疑点】 为什么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了解)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的活动才能形成;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不能认为人们建立具体的联系是对联系客观性的否定。人们建立具体的联系是从联系的客观内容和客观条件出发的,并不是主观的臆造一些联系;并且,新的联系一旦建立,同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可见,人们建立具体的联系,不是对联系客观性的否定,而是对它的利用。 ★(3)联系具有多样性、条件性。 【原理】:联系具有多样性、条件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 说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强调整体 【原理】: 相互区别: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相互联系: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 §11.1 杠杆 1.在物理学中,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3.①若L1>L2,F1<F2,则是省力杠杆,费距离; ②若L1F2,则是费力杠杆,省距离; ③若L1=L2,F1=F2,则是等臂杠杆。 §11.2 滑轮 一、定滑轮: 1.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称为定滑轮。 2.关系:F=G s=h v=v物 3.不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等臂杠杆) 二、动滑轮: 1.轴的位置随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称为动 滑轮。 2.动力臂(R)是阻力臂(r)的二倍的杠杆。 3.(计摩擦) 4.(不计摩擦) 5.关系:s=2h V=2V物

三、滑轮组: 1.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物体,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2 . 3. 四、水平放置滑轮: S=n S物 V=n V物 四、如何设计滑轮: G=Fn-G动 G动=Fn-G

§11.3功 1.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2.W=Fs 3.1J=1N·m 4.做功条件:一是对物体要有力的作用,二是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 5.不做功的情况: ①F≠0,S=0。有力没距离,W=0 ②F=0,S≠0。有距离没力,W=0 ③F≠0,S≠0。F⊥S §11.4 功率 1.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 2. 3.1W=1J/s 4.1KW=1000W 1MW=1000000 1马力=735W §11.5 机械功率 1.利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但动力所做的功也不会无缘无故消失。 2.总功: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 有用功:对我们有用的功(机械对物体所做的功)。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最新版)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哲学》分为三大部分:总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总论:1、2、3课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4、5课);认识论(6课);辩证法(7、8、9、10课) 历史唯物主义:(11、12课) 第一部分:总论(1、2、3课) 哲学的产生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与人们的生活的关系: 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哲学源于生活,又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其任务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进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的含义:人们在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论。 二者的辩证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的概念(世界观角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联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强调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系统化、理论化。 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相互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2)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共同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 相互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个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 (2)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7、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两大阵营,基本派别,二元论属于唯心主义) 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意识 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分为三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特征:三个统一);

简单机械和功知识点

简单机械和功知识点总结 一、 认识和利用杠杆 1、 杠杆 (1) 杠杆的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 影响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1l ;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2l ; (方法提示: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 2、 杠杆的平衡条件 (1) 杠杆的平衡: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2)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1l = F22l 或: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即力与力臂成反比。2 1 12F F l l = 3、 三种杠杆及应用举例: (1) 省力杠杆:当1l >2l 时,F1F2。例:钓鱼杆,船桨。 (3) 等臂杠杆:当1l =2l 时,F1=F2。例:天平 4、不等臂天平的使用: 物左砝右时质量为m 1,物右砝左时质量为m 2,则物体质量为m=21m m ,天平两边力臂之比为 2 1 21m m l l =

5、欲使已平衡的杠杆在改变力或力臂后再次平衡,则应有改变后的两侧的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或者是两边的力或力臂同时改变相同的倍数。(不是相同的大小) 6、杠杆两端挂同种金属块平衡后,同时没入水中,杠杆仍然平衡;若挂不同种金属块,则杠杆失去平衡,密度较大的一端下沉。 二、认识和利用滑轮 1、认识滑轮和滑轮组 实质力的关 系 (F,G) 距离关 系 (s,h) 速度关 系 (v,0v) 作用 定滑 轮等臂杠杆F=G s=h v=0v 改变力的方向,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动滑轮动力臂是阻 力臂两倍的 杠杆 F= 1 2 G s=2h v=20v 省一半力, 费距离 滑轮 组F= 1 n G s=nh v=n0v 既可省力又能改变力 的方向 费距离 (忽略摩擦,G=G物+G动滑轮) 2、滑轮组用力情况的判断 判断用力情况的关键是弄清几段绳子承担动滑轮和重物,在数绳子时,不但要明确绳子是否承担动滑轮和重物的重力,还要看清滑轮组的组装方式,不能只看滑轮个数。3、滑轮组绳子段数n与动滑轮个数m之间的关系:n=2m或n=2m+1。 n为偶数时,绳子起点在定滑轮上;n为奇数时,绳子起点在动滑轮上。 4、在给滑轮组绕绳时,若要求人站在地上拉动重物上升。则绳子最后必定穿过定滑轮,拉

高三物理能量和动量经典总结知识点

运用动量和能量观点解题的思路 河南省新县高级中学吴国富 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比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更广泛,是自然界中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因此是高中物理的重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试题常常是综合题,动量与能量的综合,或者动量、能量与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热学、电磁学、原子物理等知识的综合。试题的情景常常是物理过程较复杂的,或者是作用时间很短的,如变加速运动、碰撞、爆炸、打击、弹簧形变等。 冲量是力对时间的积累,其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动量;功是力对空间的积累,其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能量;冲量和动量的变化、功和能量的变化都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还很容易理解守恒定律的条件,要守恒,就应不存在引起改变的原因。能量还是贯穿整个物理学的一条主线,从能量角度分析思考问题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个 重要而普遍的思路。 应用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时,研究对象一般是单个物体,而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时,研究对象必定是系统;此外,这些规律都是运用于物理过程,而不是对于某一状态(或时刻)。因此,在用它们解题时,首先应选好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对象和过程的选取直接关系到问题能否解决以及解决起来是否简便。选取时应注意以下 几点: 1.选取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要建立在分析物理过程的基础上。临界状态往往应 作为研究过程的开始或结束状态。 2.要能视情况对研究过程进行恰当的理想化处理。 3.可以把一些看似分散的、相互独立的物体圈在一起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有时 这样做,可使问题大大简化。 4.有的问题,可以选这部分物体作研究对象,也可以选取那部分物体作研究对象;可以选这个过程作研究过程,也可以选那个过程作研究过程;这时,首选大对象、长过 程。 确定对象和过程后,就应在分析的基础上选用物理规律来解题,规律选用的一般原 则是: 1.对单个物体,宜选用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其中涉及时间的问题,应选用动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