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国政府

英国政府

英国政府
英国政府

英国是一个单一制、君主立宪的民主国家,它的政府体系(即所谓威斯敏斯特体系)直接影响了许多其他国家的政治体制,包括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和牙买加等国。

英国没有成文的宪法,但宪法惯例(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s)具有宪法的作用;各种成文法和普通法共同组成了所谓的英国宪法。

英国的国家元首和理论上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是英国君主,目前为伊丽莎白二世。实际上,女王只拥有象征性的地位,其权力的形式受到惯例与民意的约束,但是君主基本上还是可以行使三个重要的权利:被咨询的权利、提供意见的权利和警告的权利;一个君主在位的时间越长,经验与学识越丰富,他的意见就越会受到内阁和首相本人的重视,而这种君主与内阁之间的交流是在每周例行的秘密会议中进行的;事实上在英国,拥有最高政治权力的人是内阁首相(现任首相托尼·布莱尔于1997年5月2日起执政),他必须得到下议院的支持,“君临议会”(Crown in Parliament)代表了英国的国家主权。

政府:英国政府正式名称为“女王政府”或“国王政府”(取决于在位君主),负责英国的行政功能。首相为政府首脑,由英国君主任命,但是依惯例此人必须是下议院中最有可能获得下议院支持的议员;首相获任命后再挑选其他部长和行政首脑,组成政府;大约20名最资深的政府部长和首相本人组成内阁。

政府对议会负责,回答议会质询。政府提出的任何议案如果未获议会通过,就将可能面临议会的不信任动议,而这项不信任投票一旦通过则将迫使首相或宣布辞职,或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

实践中,各政党指任一名“党鞭”,以保证所有该党的议员根据党的政策投票;这确保了一个在下议院中有较大比例优势的政党能够组成一个稳定的政府,但是一个只在下议院拥有微弱多数的政党组成政府,甚或是一个多党组成的联合政府,就会比较脆弱,有时为了保持政府不垮台必须诉诸极端的措施,例如将生病的议员“抬进”(wheeling in)议会投票来确保取得多数。

议会:议会是英国政治的中心舞台,它是最高立法机关,政府就是从议会中产生,并对其负责;

英国的议会为两院制,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

下议院:英国全国被划分为许多个选民人数基本相同的选区(选区的划分由一个独立的委员会决定),每个选区选举一名下议院议员。大多数选区议员是一个政党的成员,但是无政党背景的人士也可以参加选举,而且在正式法律中政党并不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几乎所有时候在下议院总有一个拥有绝对多数的政党,该党的领袖被君主任命为首相,下议院第二大党的领袖则成为反对党领袖。

议会中一般都会有一个超过半数的政党,这要归功于英国采用的简单多数投票制度(由于缺少比例代表机制,政党之间的差距容易被扩大,因此占优势的政党很难不获得超过多数席位),这也使得多党联合政府出现的可能性变小;一般情况下英国君主会询问那位将组政府的未来首相,他的政府是否可能在下议院生存下来,而在一个政党占多数的情况下这不会是一个问题;但在特殊情况下君主会要求一名议员“组成一个获得议会多数支持的政府”,这时一个未获下议院半数议席的政党就必须组成一个多党联合政府,但后一种情况只在战争时期出现过;需要注意的是政府的组成不需要下议院的投票,而只需要君主的任命,对议会开幕时君主的致词(Speech from the Throne)投票是议会所获得的第一个对新政府表达意见的机会。

上议院:上议院曾经是一个世袭的贵族议院,但是目前英国正在对上议院进行重大改革,现在的上议院成员有部分还是世袭贵族,其他则是获任命的议员(所谓终身贵族,即他们无法将贵族头衔传给后代)。上议院有权审查下议院通过的法案,并通过必要的修正案,还可以要求推迟它不赞成的立法,最长可达1年。一般而言政府都会接受上议院提出的修正案,以节省时间,并避免发生两院冲突的窘境。上议院也是英国的最高申诉司法机构,但事实上只有极少部分的上议院议员(法律议员,Law Lords)拥有司法仲裁权。

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机构是政治中立的组织,协助政府处理行政事务。公共服务的主要组成部分由政府的内政部门管辖,每个主要部门都有一名内阁大臣负责。大多数政府部门总部都设在白厅(伦敦的一条街名)上或周围,因此“白厅”逐渐成为英国公共服务部门的代名词。

权力下放:除了位于伦敦的英国上议院外,现在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都拥有自己的议会,这些议会中的部分议院是按照比例代表制选举产生的;虽然这些二级政府拥有部分立法等方面的权限,他们的权力还是无法足够大到能与英国议会抗衡,三个地方议会之间的权限大小也各不相同;例如,苏格兰议会拥有立法权,而威尔士议会政府则只能决定具体如何使用由中央政府分配给威尔士的预算;此外,这些议会的存在不受宪法保障,它们的具体权责范围也可由英国议会决定增大或缩小。

因此,英国被认为是一个权力下放的单一制国家,这与联邦制国家是不同的;在联邦制国家中,地方议会的地位得到宪法承认,其权限范围和职责都有明确保障,中央议会无权随意剥夺这些权力。

英国政府目前的政策是继续下放中央权力,在未来的几年中,英格兰部分地区的民众将举行全民公决,以决定是否由民主选举产生地方政府领导人。

地方政府:英国全国被分为许多地方当局(Local Authorities),地方当局再分为许多行政区。在地方选举(一般在每年的5月举行,各地区的选举会错开举行,而不会集中在1年)中,每个行政区选举一名代表(地方议会议员,Councillor)参与地方当局;地方当局负责有关教育、公共交通以及公共空间的管理。它们是最基层的权力机构。

选举:英国使用多种不同的选举制度,英国的议会大选采用的是简单多数制。1999年工党政府在设立苏格兰、威尔士和伦敦议会时为地方议会确定了使用联立投票制(Additional Member System),而北爱尔兰议会选举使用的则是单记可让渡投票制(Single Transferable Vote),欧洲议会选举使用了政党比例代表制。

优于简单多数制所产生的对选票差距的扩大作用,在过去的几次全国议会选举中,一个获得40%左右选票的政党平均可分配到英国下议院60%左右的席次;自1935年斯坦利·鲍德温领导的保守党获得大胜以来就没有第二个政党在全国范围内获得超过50%的选票,总得票数较少的政党却在议会中拥有更多席位的情况自二战结束以来倒发生了两次;出现这种不正常情况的原因是,英国拥有多党的民主制度,因此在单一选区中,一名候选人可能以少过半数的得票而赢得胜利。对选举制度的改革一直是政治议程上重要的一项,但自1998年10月詹金斯委员会所提出的采用联立投票制的建议遭政府忽视以来,目前的工党政府并未进行其他任何试图改革选举制度的尝试‘在可预见的未来,政府将不太可能对选举制度做出重大修改,除非选民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而导致工党政府丧失在议会的压倒性优势;低投票率是困绕英国的一个问题,上次议会改选的投票

率只有59%。

政党:在英国大部分地区都有三大主要政党并立,但在北爱尔兰,这些政党都没有明显的优势,其中的两个—工党和自由民主党甚至不在北爱尔兰推举候选人,这三大政党自1678年以来就交替执政过。

?添加评论

评论读取中...

取消

?竹之民 | 2009-03-03 22:12:58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不错 |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没有帮助

?英国的国家元首和理论上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是英国君主,目前为伊丽莎白二世。实际上,女王只拥有象征性的地位,其权力的形式受到惯例与民意的约束,但是君主基本上还是可以行使三个重

要的权利:被咨询的权利、提供意见的权利和警告的权利;一个君主在位的时间越长,经验与学

识越丰富,他的意见就越会受到内阁和首相本人的重视,而这种君主与内阁之间的交流是在每周

例行的秘密会议中进行的;事实上在英国,拥有最高政治权力的人是内阁首相(现任首相托尼·布莱尔于1997年5月2日起执政),他必须得到下议院的支持,“君临议会”(Crown in Parliament)代表了英国的国家主权。

政府:英国政府正式名称为“女王政府”或“国王政府”(取决于在位君主),负责英国的行政功能。首相为政府首脑,由英国君主任命,但是依惯例此人必须是下议院中最有可能获得下议

院支持的议员;首相获任命后再挑选其他部长和行政首脑,组成政府;大约20名最资深的政府部长和首相本人组成内阁。

政府对议会负责,回答议会质询。政府提出的任何议案如果未获议会通过,就将可能面临议会的不信任动议,而这项不信任投票一旦通过则将迫使首相或宣布辞职,或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

实践中,各政党指任一名“党鞭”,以保证所有该党的议员根据党的政策投票;这确保了一个在

下议院中有较大比例优势的政党能够组成一个稳定的政府,但是一个只在下议院拥有微弱多数的

政党组成政府,甚或是一个多党组成的联合政府,就会比较脆弱,有时为了保持政府不垮台必须

诉诸极端的措施,例如将生病的议员“抬进”(wheeling in)议会投票来确保取得多数。

议会:议会是英国政治的中心舞台,它是最高立法机关,政府就是从议会中产生,并对其负责;

英国的议会为两院制,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

下议院:英国全国被划分为许多个选民人数基本相同的选区(选区的划分由一个独立的委员会决定),每个选区选举一名下议院议员。大多数选区议员是一个政党的成员,但是无政党背景的

人士也可以参加选举,而且在正式法律中政党并不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几乎所有时候在下议院

总有一个拥有绝对多数的政党,该党的领袖被君主任命为首相,下议院第二大党的领袖则成为反

对党领袖。

议会中一般都会有一个超过半数的政党,这要归功于英国采用的简单多数投票制度(由于缺少比例代表机制,政党之间的差距容易被扩大,因此占优势的政党很难不获得超过多数席位),这也使得多党联合政府出现的可能性变小;一般情况下英国君主会询问那位将组政府的未来首相,他的政府是否可能在下议院生存下来,而在一个政党占多数的情况下这不会是一个问题;但在特殊情况下君主会要求一名议员“组成一个获得议会多数支持的政府”,这时一个未获下议院半数议席的政党就必须组成一个多党联合政府,但后一种情况只在战争时期出现过;需要注意的是政府的组成不需要下议院的投票,而只需要君主的任命,对议会开幕时君主的致词(Speech from the Throne)投票是议会所获得的第一个对新政府表达意见的机会。

上议院:上议院曾经是一个世袭的贵族议院,但是目前英国正在对上议院进行重大改革,现在的上议院成员有部分还是世袭贵族,其他则是获任命的议员(所谓终身贵族,即他们无法将贵族头衔传给后代)。上议院有权审查下议院通过的法案,并通过必要的修正案,还可以要求推迟它不赞成的立法,最长可达1年。一般而言政府都会接受上议院提出的修正案,以节省时间,并避免发生两院冲突的窘境。上议院也是英国的最高申诉司法机构,但事实上只有极少部分的上议院议员(法律议员,Law Lords)拥有司法仲裁权。

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机构是政治中立的组织,协助政府处理行政事务。公共服务的主要组成部分由政府的内政部门管辖,每个主要部门都有一名内阁大臣负责。大多数政府部门总部都设在白厅(伦敦的一条街名)上或周围,因此“白厅”逐渐成为英国公共服务部门的代名词。

权力下放:除了位于伦敦的英国上议院外,现在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都拥有自己的议会,这些议会中的部分议院是按照比例代表制选举产生的;虽然这些二级政府拥有部分立法等方面的权限,他们的权力还是无法足够大到能与英国议会抗衡,三个地方议会之间的权限大小也各不相同;例如,苏格兰议会拥有立法权,而威尔士议会政府则只能决定具体如何使用由中央政府分配给威尔士的预算;此外,这些议会的存在不受宪法保障,它们的具体权责范围也可由英国议会决定增大或缩小。

因此,英国被认为是一个权力下放的单一制国家,这与联邦制国家是不同的;在联邦制国家中,地方议会的地位得到宪法承认,其权限范围和职责都有明确保障,中央议会无权随意剥夺这些权力。

撒切尔政府时期英国福利国家改革论析(1)

总23卷 第2期兰州商学院学报Vol123 No12 2007年4月Journal of Lanzhou Commercial College Ap r.,2007 撒切尔政府时期英国福利国家改革论析3 ● 刘章才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 100037) 摘 要:到20世纪70年代,英国福利国家消极的一面日渐暴露,撒切尔政府按照自由主义的原则对其进行了全面而谨慎的改革,力图在福利国家与经济发展中实现一个积极的平衡,其改革增强了英国福利国家的可持续性,同时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后果,但为后来的改革创造了条件,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撒切尔夫人;英国;福利国家;改革 中图分类号:F091.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5465(2007)022043204 On the Reforma ti on of W elfare St a te D ur i n g the T i m e of M rs.Tha tcher L I U Zhang-ca i (Depart m ent of H ist ory,Cap ital Nor 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37,China) Abstract:B ritish W elfare State’s negative effects e merged day by day in1970s.So,M rs.Thatcher re2 f or med the W elfare State wholly and modestly and wished t o keep a positive balance bet w een welfare state and econom ic p r ogress.Her refor mati on made welfare state more durative in B ritain,at sa me ti m e,it did bring s ome negative effects.I n a word,the refor mati on is the base f or the later,s o it is hist oric. Key words:M rs.Thatcher;B ritain;welfare state;refor mati on 福利国家是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出现的影响甚大的社会现象,这是对传统资本主义制度的重大改良。一般认为,英国于1948年第一个宣布建成了“福利国家”,这有利于英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但从70年代中叶起,英国福利国家的弊端逐渐暴露,撒切尔夫人上台后掀起了一场“革命”,学界的这种看法似乎有夸大其对福利国家的改革力度的嫌疑,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重新检视,并试图提出自己的看法,相信对于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亦不无启示。 一、英国福利国家困境的表现 早在1601年,伊丽莎白女王就颁布了《济贫法》,因此二战后建立福利国家可以说是英国自身历史演化的结果,同时也是战后英国“共识政治”的结晶,它有利于治疗战争创伤,让英国以崭新的姿态面对未来。但到20世纪70年代,英国福利国家消极的一面逐渐暴露,概括而言,其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社会福利支出日益攀升。英国福利国家的建立与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是国家福利负担不断加重的一个过程,中央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迅速膨胀。 3 收稿日期:2006-11-17 作者简介:刘章才(1975-),男,河北枣强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近现代史及中外关系史。

英国文化管理体制解读资料讲解

英国文化管理体制解 读

英国文化管理体制解读 范中汇 2012年08月10日08:18 来源:中国文化报 日前,第3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在英国伦敦举行。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英国的文化管理体制特点鲜明。总体来说,英国实行三级文化管理,即中央政府负责制定政策和统一划拨文化经费;准政府机构和地方政府执行政策并具体分配文化经费;地方文化管理部门和艺术组织、艺术家实际使用经费。 文化部:战略性领导者 文化、新闻和体育部是英国中央政府对文化艺术事业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和监督实施文化政策,并管理全国文化经费的统一划拨。在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时,文化、新闻和体育部通过政策调控和经济手段实行战略性领导,其行使职权的方式是:通过拨款为各个部门的运转打下财政基础,从公共和私有两部分吸引更多的资金来源;支持保存没有实用性却具备文化遗产价值及对环境有重要作用的建筑;帮助无法支付费用的艺术组织和艺术家获得保存和展出艺术品的能力;帮助保护主流文化,同时注意市场无法全力以赴的创新性艺术活动并保证其质量;使具有全国重要性的文化机构受到政府的重视;支持具有高质量的文化中心进一步提高标准以实现新的目标;帮助旅游业全力以赴为国民经济做出贡献;提供广播服务的基础工作,保护公民的利益,避免新闻界对公民隐私的侵扰;保持广播趣味不降低;保证体育场的安全;监督国家彩票的运营。 文化、新闻和体育部掌控着中央政府对文化投资的最大部分。每年总预算90%以上的经费用于实现国家的政策目标,不到10%用于内部管理的开支。该部的经费分配涉及以下领域: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和文学,博物馆和美术馆,电影的发展,工艺美术的发展,文化遗产的保护,图书馆,旅游业,体育,广播。 准政府机构:影响政策制定的半官方机构 在英国,准政府机构在影响政策制定和执行政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设立这样的中介机构代替政府具体管理文化,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政府不干涉文

政治:英国的议会和政府教案选修

第二框题英国的议会和政府 一、【课程标准】: 2.4简述英国议会被称为“议会之母”的缘由,了解英王在国家生活中的角色,明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性质。 二、【新课教学】: (一)、至尊的议会: 1、英国议会及其影响: (1)、产生——阶级妥协的产物 1688年“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达成妥协的产物。 (2)、地位——至尊无上 1688年“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达成妥协,议会逐步获得至尊无上的地位,不仅拥有立法权,而且是行政权力的最高来源。 (3)、影响——“议会之母” 美国、法国以及随后兴起的一系列资本主义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良后,都效法英国建立起各具特色的议会制。因此,人们把英国议会称为“议会之母”。 相关链接: 英国现代议会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定了英国现代议会的基本框架。17通过的《王位继承法》以及后来几次议会改革,使英国国王的实际权力不断下降,议会中下议院地位不断上升。同时,内阁制度、政党制度和选举制度也逐步发展起来。 2、英国议会的构成及权限 (1)、议会下院 依据英国法律,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主要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英国议会下院历来有“至尊议会”之称,拥有极大的权力,包括立法权、一定的财政权和司法权、对政府的监督权,是行政权力的最高来源。

(2)、议会上院 上院在议会体系中只起辅助作用,表现在监督下院工作、协助下院立法、通过行使“延搁权”修改和否决议案等方面。它也是英国最高司法机关。 相关链接: 英国一些著名的政治家和高官,如首相、总督、高级大臣等,从现职退下来后,被女王敕封为贵族进入上院。他们以其丰富的从政经验进入上院继续参政议政。 3、议会与内阁的权力分配: 20世纪以来,英国议会的实际权力不断萎缩。内阁在决策、立法、财政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议会的工作日程也受到内阁左右。其主要原因在于:由下院多数党组织的内阁,要求其议会党团服从党纪,议员很难自己作出决定;随着社会发展,专业性立法越来越多,议员受到专业限制,多数是根据内阁的提案作出选择。 (二)、内阁与首相 1、内阁: (1)、地位: 内阁是英国政府的核心领导机关。 (2)、产生: 按照惯例,议会大选后,即由国王召见多数党领袖,任命其为首相并授权组阁。该党领袖从本党议员中提出内阁人员名单,请国王任命。首相和内阁要向议会负责。大臣分为阁员大臣和非阁员大臣,阁员人数由首相确定。 相关链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内阁成员一般稳定在二十人左右。除首相外,通常有外交、国防、财政、内政等重要部门的大臣,还有大法官、枢密院院长、掌玺大臣,以及主管地区事务的苏格兰事务大臣、威尔士事务大臣、北爱尔兰事务大臣等。

英国政治制度专题

第一节中世纪英国的分权君主制 一、英吉利王国早期政治制度 (一)不列颠初期的历史演变 1.英格兰的由来 2.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社会状况和政治制度 ①自由农村公社(马尔克):一种新的关系,土地分封 ②固定的中央行政制度:国王和贤士会 ③地方行政制度:郡、百户区、村社 行政、司法合一的地方权力机构 (二)威廉征服与王权的强化 1.威廉征服 2.强化王权的四点措施 占有1/7的土地/封地分散/向国王宣誓效忠/地方统治沿袭分郡制度 三、中世纪英国财政与亨利二世的司法改革 1.12、13世纪英国财政改革 2.亨利二世的司法改革 3.改革意义 二、英国等级君主制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大宪章的签署及其对王权的限制 1.签署大宪章的背景 ①君主和封臣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没有改变 ②斗争的焦点:直接争夺中央政府的控制权——约翰与教会的冲突/约翰与平民、贵族的冲突 2.大宪章的基本内容 ①肯定教会和贵族的特权 ②国王不能向封臣征收额外捐税 ③不经法院判决,任何人不能被逮捕、监禁或处以罚金

3.监督国王机构的成立:25名男爵 4.《大宪章》的历史意义 ①明文规定了对王权的限制 ②维护了封建领主的司法裁判权 ③确立了国王依法办事的原则 ④表明各阶层的联合行动成为当时政治斗争的一种新新式 ⑤大宪章是英国第一个成文的宪法性文件,是贵族限制王权的产物。 (二)议会的演变与英国大贵族 1.议会的演变 2.议会的演变与英国大贵族密切相关 3.地方代表 4.议会分为上、下两院:14世纪中叶 (三)英国早期的检察制度和地方司法、地方自治制度 参考教材第85页,学生自学 三、都铎王朝时期的议会与国王(1485—1603年) (一)都铎时期王权的强化 1.政府机构进一步完备 2.宗教改革 3.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二)都铎时期议会与国王的关系 1.议案制开始取代请愿制;议案委员会出现;三读制逐渐形成;骑士成为下院的主体2.都铎时期,议会驯服,很少发生议会与王权的尖锐对立,其原因有: ①王权与中产阶层联盟 ②当时的大政方针符合英国国家利益 ③国王成为议会的一部分 (三)都铎时期议会的地位 1.议会不是可有可无,国王为了取得议会的支持,其手段必须符合程序和制度 2.议会机构自我意识强化

中国政治结构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中国政治结构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论文

最新DOC可编辑格式 中国政治结构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论文 内容简介:大国是中央集权政治的产物,而中央集权政治又是中国帝王精神意志的产物。中央集权政治避免了诸侯纷争,减少了地方间的战争,但集权政治不仅集中地方的权力,也集中地方的资源,一旦建立起这种机制,这个国家便具有了“虹吸管”效应,地方的资源便要向上集中。只有这种制度才可能支持一个大国的统一和存在。目前的中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非常不平衡。在这种状况下,如果给予地方过多的权力,将不利于资源在全国间调整,因此还需要借助中央集权的力量来进行地区间的资源配置。特别是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如果没有中央力量的参与,各地区间会发展得更加不平衡。但目前我国需要纠正的主要问题似乎是中央权力过于强大,中央资源过多。这种改革的结果出人意料。因此,当前真正要解决的是中央占有资源过多的问题。中国改革的目标虽然是强大的统一大国,但不一定是庞大的中央政府。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关系中国政治体制的大问题,如何规定两者的关系,须根据我国时代的变化制定出正确的法律框架来进行约束,同时又要考虑到历史的传统因素来进行切实可行的变革。任何盲目的照搬和模仿都可能带来不必要的紊乱,因此,在研究这一问题时,首先要对我国的历史形成进行深入的认识。只有对这一国家和民族特性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有效地指导今天的

变革。 一、为什么中国统一,欧洲分裂?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的强大根源是什么? 中国是一个有数千年历史的大国,文化传统悠久而深厚,任何一个这样的国家在现代进行制度上的变革,都要面对着强大的习惯和传统。特别是要清醒地认识各个国家之间的不同。譬如同样是面积和版图差不多的中国和欧洲,为什么欧洲在历史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国,而中国却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国?国家的统一如何影响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的强大根源是什么?只有搞清楚了这些问题,才会对东西方国家的异同有所了解,才会对中国今天中央地方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

英国财政部职能与机构设置

英国财政部职能与机构设 置 英国财政部职能与机构设置发布时间2000年07月25日主管经济战略和公共财政开支的机构目前形式上财政部的负责人仍为财政委员包括首席财政大臣、(通常由首相兼任)财政大臣和5名下级财政委员实际工作全由财政大臣负责下级财政委员的真正职责是充任执政党的下议院督导员仅以财政委员的名义支薪俸(造成这种名不副实的理论根据最初是这些人的职责是维持议院开会所必要的人数即在议会投票表决财政案时保证出席议员满法定人数但实际上这些人真正关心的则是保证投票表决各种重要议案时执政党的出席人数能够超过反对党的力量)因财政部在英国政府中的重要地位财政大臣是所有大臣中最重要的大臣之一财政大臣的助手设有首席次官、国务大臣、政务次官、财务次官、常务次官首席

次官的职位是于1961年10设立的原为没有薪给的职位1964年《国王大臣法》确定它的法定地位相当于财政部国务大臣并支领薪俸属政府成员之一1975年威尔逊政府时更被吸收入阁后来在卡拉汉和撤切尔夫人政府时亦均为内阁成员其实际地位已高于国务大臣首席次官的职责是在财政大臣的指导下主管公共经费的全部事务包括各部门概算的审核与未来计划的制定财政部政务次官的主要职责是充任执政党在下议院中的督导员;财务次官负责财政政策常务次官负责整个部的执行工作常务次官下面设财务、国民经济和公共财政3名副次官以及首席经济顾问和财政部租税政策顾问财务副次官领导两名助理副次官分管海外发展财务和国内一般财务公共财政副次官也领导两名助理次官分管公共财政财政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广泛的经济战略特别是负责公共财产开支包括控制文职人员的人力来源和开支具体可以概括为财政监督与协调经济政策两大方面财政监督包括 (1)征得和管理税收以及征集收入; (2)控制公共支出主要是编制和审查提交议会讨论的预

英国政治体制

位。几乎所有时候在下议院总有一个拥有绝对多数的政党。该党的领袖被君主任命为首相。下议院第二大党的领袖则成为反对党领袖。 议会中一般都会有一个超过半数的政党,这要归功于英国采用的简单多数投票制度(由于缺少比例代表机制,政党之间的差距容易被扩大,因此占优势的政党很难不获得超过多数席位)。这也使得多党联合政府出现的可能性变小。一般情况下英国君主会询问那位将组政府的未来首相,他的政府是否可能在下议院生存下来,而在一个政党占多数的情况下这不会是一个问题。但在特殊情况下君主会要求一名议员“组成一个获得议会多数支持的政府”,这时一个未获下议院半数议席的政党就必须组成一个多党联合政府。但后一种情况只在战争时期出现过。需要注意的是政府的组成不需要下议院的投票,而只需要君主的任命。对议会开幕时君主的致词(Speech from the Throne)投票是议会所获得的第一个对新政府表达意见的机会。 上议院 上议院曾经是一个世袭的贵族议院,但是目前英国正在对上议院进行重大改革,现在的上议院成员有部分还是世袭贵族,其他则是获任命的议员(所谓终身贵族,即他们无法将贵族头衔传给后代)。上议院有权审查下议院通过的法案,并通过必要的修正案,还可以要求推迟它不赞成的立法,最长可达1年。一般而言政府都会接受上议院提出的修正案,以节省时间,并避免发生两院冲突的窘境。 上议院也是英国的最高申诉司法机构,但事实上只有极少部分的上议院议员(法律议员,Law Lords)拥有司法仲裁权。 国王(或女王) 在名义上,国王(或女王)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英格兰教会最高领袖,也参加立法机关活动。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主要扮演礼仪性角色。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机构是政治中立的组织,协助政府处理行政事务。公共服务的主要组成部分由政府的内政部门管辖,每个主要部门都有一名内阁大臣负责。大多数政府部门总部都设在白厅(伦敦的一条街名)上或周围,因此“白厅”逐渐成为英国公共服务部门的代名词。 权力下放 除了位于伦敦的英国上议院外,现在苏格兰、威尔斯和北爱尔兰都拥有自己的议会,这些议会中的部分议院是按照比例代表制选举产生的。虽然这些二级政府拥有部分立法等方面的权限,他们的权力还是无法足够大到能与英国议会抗衡。三个地方议会之间的权限大小也各不相同。例如,苏格兰议会拥有立法权,而威尔斯议会政府则

中国中原政权或中央政权与周边政权的关系

中国中原政权或中央政权与周边政权的关系 1、大陆与台湾的关系 ①公元230年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派卫温率队到达夷洲(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这是大陆与台湾交往的最早记载。 ②隋朝时。隋炀帝三次派人到流求(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③元朝时。元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台湾)和澎湖列岛。台湾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习属于中国中内政权管辖的一部分。 ④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台湾回归祖国。郑成功是民族英雄。 ⑤清朝康熙帝派施琅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 ⑥1885年,清朝刘铭传率军打败法国进攻台湾,清政府设台湾府。刘铭传成为台湾的第一任巡抚(省长) ⑦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达50年之久。 ⑧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开罗会议,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承认台湾、澎湖列岛是中国的领土,日本应归还给中国。 ⑨1945年,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后,台湾再次回到祖国怀抱。 ⑩1949年,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在大陆失败后,逃到台湾,台湾又和祖国大陆分隔。⑾1950年,美国杜鲁门总统命令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粗爆干涉中国内政。 ⑿当今,台湾少数台独分子公开搞分裂祖的活动,违背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要坚决反对分裂,力争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2、中央政权与西藏地区的关系 ①唐朝实行和亲,加强与西藏的关系。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与松赞干布;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嫁与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两位公主入藏,带去了大量有关生产技术、医药等方面的书籍,促进了吐蕃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②唐蕃会盟。823年唐与吐蕃正式结盟并建立会盟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的会盟碑是汉藏两族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③元朝设政权管理机构。在中央设置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版图的一部分,成为我国中央政权管辖的一部分。 ④清朝册封宗教首领。顺治帝和康熙帝先后分别对达赖、班禅进行册封,确认他们是藏族的政教首领。 ⑤清朝设置管理机构。清朝雍正皇帝时,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⑥清朝创立“金奔巴瓶制度”,确定了后世达赖、班禅的继承程序。 ⑦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最终实现统一。 3、中央政权与新疆的关系 ①前138年和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今新疆地区),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②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正式归中国中央政权管辖的一部分,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 ③东汉班超经营西域,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与内地及西方地区的友好往来。 ④唐玄宗封回纥(又称回鹘,维吾尔族的祖先)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唐朝册封回纥可汗的制度确定下来。

第6章 西方政治制度的中央政府制度(答案)

全国自考《西方政治制度》(课程代码:00316) (第六章) 历年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内阁制起源于( A )(2013年1月)p.203 A.英国B.美国C.奥地利D.西班牙 2.从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西方国家主要奉行( B ) (2013年1月)p.215 A.积极干预的大政府思想B.“守夜人”的小政府思想 C.“福利国家”的政府理念D.政府与市场并重的混合监管理念 3.日本转向“象征天皇制”及确立议会君主制的时间是在( D )(2012年10月)p.199 A.20世纪初B.明治维新之后C.一战后D.二战后 4.西方国家最为普遍的一种政府组织形式是( A )(2012年10月)p.205 A.内阁制B.总统制C.半总统制D.委员会制 5.法国的半总统制又被称为( D )(2012年10月)p.208 A.“拿破仑体制”B.“密特朗体制”C.“希拉克体制”D.“戴高乐体制” 6.20世纪末西方国家掀起了新公共管理运动,其导向是( C )(2012年10月)p.220 A.民主B.法治C.效率D.平等 7.兼任美国参议院议长的是( D ) (2012年1月)p.212 A.国务卿B.首席大法官C.总统D.副总统 8.当今西方国家中属于虚位元首的是( D ) (2012年1月)p.198 A.法国总统B.德国总统C.葡萄牙总统D.奥地利总统 9.瑞士联邦共和国实行( D ) (2012年1月)p.209 A.总统制B.内阁制C.半总统制D.委员会制 10.下列国家中,实行集体元首制的是( D )(2011年10月)p.197 A.意大利B.德国C.法国D.瑞士 11.在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国家权力的中心是( B )(2011年10月)p.208 A.国民议会B.总统C.总理D.政府 12.美国总统在组阁过程中需遵循不相容原则,即( C )(2011年10月)p.212 A.内阁成员不能是归化的美国人B.内阁成员不能有宗教信仰 C.内阁成员不能同时兼任国会议员D.内阁成员不能与总统来自同一个州

高中政治第二专题第二框题英国的议会和政府试题新人教版

第二专题第二框《英国的议会和政府》 基础夯实 单项选择题: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议会制的国家,英国议会被称为“议会之母”。据此回答1~2题。1.人们把英国议会称为“议会之母”,主要是因为( ) A.英国议会不仅拥有立法权,而且是行政权力的最高来源 B.资本主义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良后效法英国建立议会制度 C.英国议会是资产阶级在与封建势力的斗争和妥协中建立起来的 D.英国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拥有立法权、一定的财政权和司法权及对政府的监督权【解析】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议会制的国家,之后美、法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建立议会制,因此,英国议会被称为“议会之母”,B项正确。 【答案】 B 2.严格地讲,“至尊议会”主要是指( ) A.英国议会上院B.英国议会下院 C.英国内阁 D.英国首相 【解析】英国议会下院拥有极大的权力,有“至尊议会”之称。 【答案】 B 3、“由于保守党代表大资产阶级和社会上层人物利益,人们用‘右翼’对它进行政治定位。以前工党的成员主要是中下层人士,所以被称为‘左翼’,但工党从来没有要求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寻求社会改良。”这说明( ) ①英国两党制的实质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②保守党和工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③工党的主要职责是为了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 ④工党与保守党的关系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政治竞争关系 A.①②③④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英国两党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②③观点错误。 【答案】 B 4、号称代表中下层人民利益的工党,20世纪90年代中期取消了党章中有关公有制的条款,

主张削减社会福利;在党内从组织上整肃“左翼分子”,并向大资产阶级“敞开大门”。可见( ) A.工党也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工具 B.英国政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C.工党与保守党的关系是政治竞争关系 D.工党与保守党代表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题干强调工党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即成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工具,故A项正确;B、C两项观点偏离题意;D项观点错误,两党的利益不是完全一致的。 【答案】A 5、下列关于英国上议院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①在议会体系中只起辅助作用②它是英国最高司法机关 ③它是行政权力的最高来源④拥有极大的权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英国议会下院是行政权力的最高来源,权力极大,故③④符合题干要求;①②观点都不是对上议院的正确界定。 【答案】B 6、下列关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或对君主制进行改良的产物 ②作为君主立宪制国家,英国国家政权的运行与民主共和制国家有着本质区别 ③君主立宪制存在与否,归根结底取决于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 ④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一种统治形式 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作为君主立宪制国家的英国与资产阶级掌权的民主共和制国家没有本质区别,它们都是资产阶级政权的组织形式,故②错误。 【答案】C 7、英国首相卡梅伦对媒体承诺,若保守党赢得今年大选,将于未来5年增加500所自由学校,这意味着创造额外的27万个学生名额。对英国首相在英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英国政府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及启示

英国政府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及启示 游志斌 近几年,英国政府先后经历了2007年伦敦地铁恐怖袭击、2007年夏季洪水、2009年大流感等重特大突发事件,同时又被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际安全问题困扰,英国中央政府深刻总结国家安全管理及突发事件应对中存在的问题,对当前的应急管理制度进行了大幅改革。经过此轮改革,英国中央政府应急管理核心部门——内阁国民紧急事务秘书处与国防、外交、情报部门等机构的横向合作更加紧密,内阁国民紧急事务秘书处的风险管理职能得到加强。 一、政府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 近年来,英国政府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安全局势,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恐怖主义的威胁加大,洪水、大流感等国内突发公共事件形势严峻,犯罪率居高不下,网络安全、能源安全、太空安全、气候变化等新安全问题凸显,迫切需要建立新的国家安全管理体制,增强中央政府的综合安全管理能力。英国政府自2004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国民紧急状态法》、《应急管理准备和响应指南》、《应急管理恢复指南》、《中央政府对突发事件响应的安排:操作手册》等法规和文件,使中央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但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中仍存在以下棘手问题: 一方面,英国中央政府应急管理部门与其他机构和部门在重大安全问题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中缺乏协调,信息难以共享。2010年初,英国内阁国民紧急事务秘书处总结了应急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决策和协调机制难以适应重大突发事件处置的需要;容易忽视政府所面临的突发事件风险;对所面临的风险和政府自身的管理能力过度自信;针对一些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不够及时等,并强调必须建立跨部门的权威、固定和快速的协调机制才能克服当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另一方面,英国政府对战略风险的研判和应对能力亟待加强。2008年2月,英国内阁办公室战略中心发布《实现英国的潜力:未来对英国的战略挑战》报告,认为英国政府面临着全球化、经济繁荣、公民生活条件差异、老龄化、家庭和社区、社会安全、个性化的公共服务、气候变化、民主创新等10个方面战略风险的挑战,强调英国政府只有迅速增强战略风险管理能力,才能迎接上述风险的挑战,保障英国社会的安全和繁荣。 二、政府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 当前,英国应急管理体制的改革核心是以全面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为中心,将应急管理中枢机构纳入国家总体安全管理框架,强化内阁国民紧急事务秘书处的风险管理职能,从而实现以下主要目标:一是服务国家总体安全,及时确认国家安全风险,创造良好的国际国内安全环境;二是提高对各种威胁和风险的综合研判和防范能力;三是增强政府“大安全管理”的合力,促进应急管理、军队、警务、情报、外交和国际发展等各相关机构和部门的相互协调和合作。 (一)将应急管理中枢机构纳入国家总体安全管理框架 1、主要措施 将应急管理中枢机构——内阁国民紧急事务秘书处纳入国家“大国家安全”管理框架,是此次英国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的最重要变化。2010年5月,英国卡梅伦内阁建立了国家安

英国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英国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周志忍 【摘要】英国执行机构改革的国际地位及其当前在我国产生的影响使其备受瞩目。本文对执行机构改革背景及针对的问题、执行机构体现出的组织模式多样化原则、执行机构的管理体制、执行机构的改革趋势等进行系统描述讨论。其目的在于阐明:执行机构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机构类型和组织模式的多样化,其性质是一场管理革命而非机构的革命。在此基础上,就英国执行机构改革对我国的启迪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关键词】执行机构;新公共管理;机构改革;行政分权 The Reform of Executive Agencies in Britain and its Enlightenment ZHOU Zhi-ren Abstract: The reform of executive agencies in Britain has an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and was taken seriously in our country. In this article, we demonstrate and discuss in detail of its background, problems, organizational types, administrative structures and the future directions. The i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to illustrate that the ideas underpinning the reform wa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institutional types and organization models. In essence, the reform is a managemental revolution and not a institutional one. Based on this judgment, this article gives a personal perspective of its enlightenment to our country.

我国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关系

2011年12月 学术探讨 浅议我国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关系 文/黄晓晗 摘 要:对于中央政权的牢牢把握,历来是各个国家和执政党的首要任务。建国以来,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经历了多次调整,由集权到放权,到再次集权,又到有步骤的下放权力。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央地之间的矛盾也随之出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中央与地方的协调发展,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方政权;中央政权;关系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2-0339-01 一、当代社会的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 中国自秦朝以来就是单一制国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也有利于民族融合;但另一方面中央高度集权,忽略了地方的发展,从而对经济,政治,文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中央大权的牢牢掌控,自古就被君王视为第一要务,发展到今天,这是历史的延续。只要国家存在,就会存在地方和中央的权力分配问题,并且各国都会根据自己的国情采用不同的解决办法,所以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始终会处于不断调整之中。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经历了多次调整,由建国初期的中央高度集权,到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放权又收权,再到改革开放以后的逐步下放权利,有步骤的扩大地方自主权,中央与地方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既合理分权又维护中央权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结构形式理论。首先,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利,确保地方充分发挥积极性。其次,强调在向地方分权的同时要维护中央权威。再次,主张用制度建设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通过这些改革和实践,地方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了地方的积极主动性,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是,在放权的过程中,由于财政体制改革的不到位,导致中央政府财力不断下降,而地方政府财力不断扩大,形成“弱中央,强地方”的局面,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也随之出现。 二、中央与地方之间存在的矛盾及解决方法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关系,同时也是一种权利的分配关系。在中央与地方关系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中央权力过于集中,这就会导致地方没有主动权,发展失去活力。二是地方过度分权,必然会导致中央不能有效统领地方,地方权力的分散也是地区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重要原因。 具体来说,中央高度集权的状况依然存在,尽管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地方政府的自主权逐渐扩大,但中央高度集权的模式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地方分权仍然是相对于中央的高度控制来说,地方的被动地位也没有改变,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没有受到完善的法律和制度的规范,双方的权利并没有明确的划分。 另一方面,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表现在地方保护主义现象,由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限划分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因此在中央向地方下放权利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那些原本属于中央统一控制的权利下拨给了地方,中央权利的弱化,导致宏观调控失去作用,而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本地方的利益,违法乱纪,画地为牢,导致地方保护主义的滋生。 就如何协调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关系,实现两者和谐发展,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中曾指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就我国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前提下实现中央与地方的合作发展。 其次,要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中心”的作用,中央政府是实现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主体,地方政府则是重要组成部分,有力的保障。最根本的是要处理好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 再次,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制化,当前我国中央与地方的事权财权划分缺乏明文规定,中央政府的收权与放权也缺乏法律依据,因此,中央与地方关系只有实现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才能使中央与地方的职权划分更加合理完善。 第四,要健全和完善对地方权利的监督,如果对地方权利的监督和制约不力,就会出现权利被滥用的危险,继而导致地方保护主义的滋生。因此,要健全和完善地方的权利监控体系。 三、中央与地方政权和谐发展的意义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放权与收权,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辩证的关系,都产生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又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得到统一。实现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和谐发展,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以及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其次,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和谐发展,是打造新型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再次,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和谐发展,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稳定发展的基础。第四,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和谐发展,是对长期以来吸取其他国家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历史经验的总结。第五,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和谐发展,也是我国缩小地方贫富差距,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保障。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模式将会成为总的发展趋势。我国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具体实践以及借鉴其他国家的具体经验告诉我们,中央与地方两者之间并不是矛盾的,应该是合作的关系,因此实行中央必要集权与地方适度分权相结合将是我们的最佳选择。建国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始终处于微妙的变化之中。要在保证中央权威的前提下,从高度中央集权走向适度地方分权,建立中央与地方互助合作的新型体制,在新的形式下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作者简介:黄晓晗(1986.02—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0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7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 [2]薄贵利.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年. [3]夏丽华.60年来中央与地方关系演进特点与当前的改革问题[J].郑州大学学报,2009年9月第5期. 2011.12 339

中国与英国城市更新中中央政府的作用比较

中国与英国城市更新中中央政府的作用比较 易晓峰 摘 要:自从2000年城市管治研究在中国逐渐成为热点后,很多研究开始关注政府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一个中外比较的视角来再理解当前的城市管治,尤其是中央政府的作用。通过对中国和英国城市更新中政府作用的比较,研究发现英国的中央政府在城市更新上发挥的作用更为积极主动,方式也更为多样。英国的经验给中国的借鉴,包括制度化的城市更新过程、高规格和多部门的合作、资金杠杆鼓励城市更新的良好方式、设立非政府机构对城市更新进行管理等。 关键词:城市更新 政府作用 中国 英国 1 前言 自从2000年城市管治研究在中国逐渐成为热点后,很多研究开始关注城市地方政府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的关系。不少案例研究认为中国地方政府开始企业化,需要多层次的空间管治(张京祥等,2006;殷洁等,2004;张京祥等,2008)。然而,对于政府角色还存在争议,有些人认为政府应该越少涉及城市经济活动为好,有人认为政府仍需要发挥重要作用以弥补市场的失败。本文试图通过一个中外比较的视角来再理解当前的城市管治,尤其是中央政府的作用。 就中国而言,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的改革、房地产开发的兴起以及集约利用土地的趋势,开始了新一轮的城市更新,并日益称为研究的热点。这一轮的更新中,更新的目的更为复杂,所涉及利益相关人(stakeholder)更多,也就需要更多的智慧来指导其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政府,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涉及其中,成为成功城市更新的保证。而英国拥有很长的城市更新历史。在其过程中,各级政府均发挥了积极作用,尽管它们的角色根据各级政府所拥有的权限而有所不同。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和英国城市更新中政府作用的比较来分析中英两国政府角色的差别,以期对中国的城市管治、城市规划提供借鉴。 类似的研究在学术界并不多见。何深静和吴缚龙(He and Wu, 2005)在研究上海新天地城市更新项目的时候比较了中国和英国“地产导向”城市更新,其中他们比较了在“地产导向”城市更新中中英两国地方政府作用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他们指出两者的共同点是两国的地方政府都“以优惠政策以及不同的支持吸引和促进私人部门的参与”,不同点是“英国地方政府对城市更新和政策传递上被最小化,而中国的地方政府在分散化的趋势下有很高的自治权”。他们的研究对本研究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城市更新中中央政

英国地方政府职能

英国地方政府的职能 所有地方政府的职能都要有法律授权,否则地方政府的行为便是无效或非法的。地方政府的权力基本上来自正式的法律条文,如《1936年公共卫生法》,以及地方产法。 教育 职能的基础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教育经费是迄今为止地方政府单笔费用最高的项目,其总数达到了90亿英镑。在政府拨款的中小学校,学生总数达到了700万。然而,直到19世纪中期以前教育是自愿行为。第一笔政府拨款仅仅2万英镑——1833年拨给国民协会和英国和外国学校协会。1870年教育法在教育欠发达的地区建立教育基金会,提高拨款比例。也规定了5岁到13岁的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制度。1902年教育法建立了郡和郡学区的教育行政机构。 后来的发展 1918年教育法加强了地方教育行政机构,把拨款提高到50%,废除了学费制,扩大了许可服务的范围,把离校年龄提高到14岁。该法责成郡和郡学区负责“建立起国民教育体系”。 1944年教育法该法建立起了现代教育制度。第一章规定建立教育部作为中央的行政管理机构,负责“提升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教育水平以及促进致力于这个目的的机构的发展……并确保提供各种各样的、综合的教育服务”。教育大臣被授予广泛的指导和监督的权力。 委员会每一个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必须任命一个由现会员选举产生的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 人士所组成的委员会,与教育行政长官一道工作。 分类地方政府管理的学校分为以下几类: 1.初级——11岁以下; 2.中级——11岁至16岁; 3.高级——包括郡学院、文科和商科学院、夜大学、成人教育和面对年轻人的服务。

职责地方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责是确保在其辖区拥有足够数量的学校以及保证幼儿及特殊教育得到经费的保障。初级和中级学校的管理权,在教育行政机构和校董之间分配。长期教育则在教育行政机构的控制之下,除了接受社会捐款的中级学校外。教会学校必须得到有地方宗教机构代表参加的、由地方教育行政机构主持的委员会的批准。 继续教育每一个地方教育行政机构拥有的职能都是保证为继续教育提供满意的设施。这意味着为超过入学适龄人士提供全日制和兼读制教育。 辅助功能除了举办学校和任命教师外,地方教育行政机构还承担一些与教育相关的重要职责: 1.年轻人就业服务; 2.身体检查; 3.服饰、牛奶和膳食; 4.娱乐、社会和身体锻炼; 5.儿童和年轻人的雇用问题; 6.规定交通条件; 7.教师培训。 住房 住宅局尽管某些保留权力被授予郡委员会,但地区委员会是住宅局。在伦敦市,公有住房委员会是该管理机构,在大伦敦,主要的住房管理机构是有限职能的伦敦各区,如过剩人口的住房保留给大伦敦市委员会。主要负责的大臣是由中央住房咨询委员会协助的环境事务大臣。 住房的规定住宅局的职能是对该地区的住房需求进行定期的检查,很多地方住房行政机构通过下列方法提供住房: 1.购买;

近现代历史时期的中国政府

近现代历史时期的中国政府 任民 【政权顺序版】 近代时期【清政府】 (古代-1840年-1912年2月12日)(合法政府) 国家名称:大清帝国 中央政府:清政府 国家元首: 爱新觉罗·旻宁(道光皇帝)1820年-1850年 爱新觉罗·奕詝(咸丰皇帝)1850年-1861年 爱新觉罗·载淳(同治皇帝)1861年-1875年 爱新觉罗·载湉(光绪皇帝)1875年-1908年 爱新觉罗·溥仪(宣统皇帝)1908年-1912年2月12日 首都:北京 国歌:《普天乐》(1880年出现,非官方,代国歌) 《李中堂乐》(1896年出现,非官方,代国歌) 《颂龙旗》(1906年出现,大清陆军军歌,非官方,代国歌) 《巩金瓯》(1911年出现,正式国歌) 国旗:三角黄龙旗(1862年出现) 黄龙旗(1888年改“黄底蓝龙戏红珠图” 即黄龙旗为国旗) 近代时期【太平天国】 (1851年1月11日-1864年7月) 国号:太平天国

中央政府:太平天国政府 国家元首:洪秀全(天王) 首都:天京(南京) 辛亥革命时期【湖北军政府】 (1911年10月11日-1912年1月1日) 国号:中华民国 地方政府: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 驻地:武昌 地方元首:黎元洪(都督) 军旗:铁血十八星旗 辛亥革命时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912年1月1日-1913年10月6日)(合法政府) 国家名称:中华民国 中央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国家元首: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 袁世凯(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10日-1913年10月6日首都:南京(临时首都),1912年3月迁至北京 国歌:《五旗共和歌》(临时国歌) 《卿云歌》(1913年出现,临时国歌) 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 【北洋政府】 (1913年10月6日-1928年6月3日)(合法政府) 国家名称:中华民国 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