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及客运专线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1 高速铁路知识随着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传统的铁路已经不能适应旅客运输的需要。
而高速公路形成的四通八达的网络,对于短途客货运输显示出其方便、快捷的优势。
同时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私人汽车的拥有量越来越大,人们更多地选择公路运输。
另外,航空运输业也在蓬勃发展,乘飞机出行已不再是困难的事情,豪华舒适的巨型运输机对于想节省时间的长途旅客有很大的吸引力。
因此,铁路面对公路和航空的激烈竞争,出现了短途运输被公路排挤、长途客运受航空威胁、货物运输由大型集装箱卡车取代的被动局面。
但是世界各国都在为交通运输面临的石油短缺、环境污染、事故多发等“三大难题”而深感忧虑。
而高速铁路以其速度快、运能大、耗能低、污染小、占地少和安全性好等一系列突出的技术经济优势,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1964 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而后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典等国竞相发展。
目前兴 5 建高速铁路方兴未艾,而技术进步更是日新月异。
可以说高速铁路是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典范,它使铁路运输事业重新焕发了青春。
高速列车运行速度最高运行速度在20 世纪60 年代大体上是 210~240km/h,70~80 年代为 270km/h ,90 年代为 300km/h,21 世纪初将达到330~350km/h。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特点和建设管理模式,各国因国情不同而异。
大致有四种类型:⑴是新建高速铁路双线,专门用于旅客快速运输,如日本新干线和法国高速铁路,均为客运专线,白天行车,夜间维修;⑵是新建高速铁路双线,实行客货共线运行,如意大利罗马—佛罗伦萨高速铁路,客运速度250km/h,货运速度 120km/h;⑶是部分新建高速线与部分既有线混合运行,如德国柏林—汉诺威线,承担着客运和货运任务;⑷是在既有线上使用摆式列车运行,这在欧洲国家多见,在美国,“东北走廊”摆式列车速度为240km/h。
在开展高速铁路技术研究的同时,铁道部大力研究既有线改造和提高旅客列车速度问题。
客运专线(高速铁路)与既有线站场设计技术条件的区别
1. 客运专线站场设计在技术条件上更加先进。
客运专线一般采用高速铁路技术,拥有更高的运行速度和更大的列车容量。
因此,客运专线站场设计需要满足更高的技术要求,包括道岔、信号系统、列车控制系统等方面,以确保高速列车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
2. 客运专线站场设计更注重高效运营。
客运专线的设计目标是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和运输能力,因此,客运专线站场设计强调高效运营。
例如,客运专线站场的站台长度和宽度会更大,以适应更长的列车编组和更短的列车停靠时间。
此外,客运专线站场设计也会更加注重列车进出站的流线顺畅,以减少列车的停车等待时间。
3. 客运专线站场设计更注重安全性。
由于客运专线的高速运行特点,客运专线站场设计更加注重安全性。
例如,客运专线站场的道岔和信号系统会采用更先进的技术,以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
此外,客运专线站场设计也会更加注重防护措施的设置,包括防护栏、安全监控系统等,以保障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4. 客运专线站场设计更加注重客户体验。
客运专线的发展也注重提升客户体验,因此,客运专线站场设计会更注重乘客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例如,客运专线站场会设置更多的候车设施,包括座椅、自助服务设施等,以提升乘客的舒适感。
此外,客运专线站场设计也会更加注重无障碍设施,以满足特殊乘客的需求。
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想必大家对高铁不陌生,那速度可谓是杠杠的,那世界上最长的高铁线路是哪条呢?就让店铺告诉你吧!世界上最长的高铁京广高速铁路(又称京广客运专线、京广客专、京广高铁)是中国运营中的高速客运专线之一,是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一条高铁,由京石、石武、武广三段组成。
[1] 始于北京西站,经过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6省市,止于广州南站,全长2298公里,共36座车站,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目前运营速度310公里/小时以上。
沿途设有北京西站、石家庄站、郑州东站、武汉站、长沙南站、广州南站等站点。
简介京广高铁线连接环渤海经济圈、中原经济区、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珠三角经济区,分为北京到石家庄、石家庄至武汉、武汉到广州三段。
京广高铁建造工程于2005年开始,全线分为三段建设。
南段的武广高速铁路于2009年12月26日率先通车运营。
中段的石武客运专线以郑州东站为界分为两部分,郑州至武汉段于2012年9月28日通车运营,而石家庄至郑州段则与北段的京石客运专线一同在2012年12月26日投入运营。
京广高铁于2012年12月26日全线开通运营。
从北京坐高铁到广州的旅行时间缩短至8小时。
同时也有效带动了铁路沿线各地的新发展。
2013年,中国高铁“四纵四横”中“四纵”干线全部贯通,高铁运营版图将有重大刷新,总的高铁运营线路也将取得新的突破,京广高铁线这条大动脉连接环渤海经济圈、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珠三角经济区。
京广高速铁路南端与广深港高速铁路相连,构成《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规划的“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中北京至香港的客运专线。
形成一条与京广铁路并行、纵贯我国南北、辐射范围最广的高速客运通道。
既有京广线即北京至广州全程2294公里,从北京西乘Z35次到达广州需要20多个小时。
而乘坐北京西到广州南的G79次列车仅需要8个小时。
未来京广高铁还将连接到香港,预计2017年深圳到香港的高铁将开通。
铁路干线铁路网是由相互联结的铁路干线、支线、联络线和铁路枢纽构成的铁路网系统。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全国以北京为中心,各省以省会为中心伸展线路的铁路网骨架,连接着许多不同规模的铁路枢纽,枢成我国铁路网骨架的主要干线:1:南北交通的中枢:京广线从北京南下经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直达祖国南大门广州。
沿途纵贯六省市,跨越五大流域,途经华北平原、两湖平原、江南丘陵,穿越南岭山地,连接珠江三角洲,沿线人中稠密、物产富饶、经济发达、城镇密布、运输十分繁忙。
南运货物主要有煤炭、钢铁、木材及出口物资,北运货物主要有稻米、有色金属及进口物资。
2:东西沿海地区交通大动脉:京沪线京沪线始于北京,经天津、济南、徐州、南京直抵我国最大城市上海。
贯穿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和冀、鲁、苏、皖四省,跨越四大水系,连接华北平原、江淮平原和长江三角洲。
京沪线北接京沈线,南接沪杭。
京沪线沿线地势低平、人口稠密、城镇众多、煤炭资源丰富、经济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
南运的货物主要是煤炭、钢铁、木材、棉花等;北运货物主要有机械、仪表、百货等。
3:纵贯南北的第二大交通中枢:北同蒲——太焦——焦柳全线北起山西大同、经太原、焦作、枝城达柳州。
基本上与京广线平行。
沿线经过五省(区),跨越三大流域,纵贯黄土高原、豫西山地、江汉平原、湘西山地和两广丘陵。
全长2395KM,沿线盛产粮、棉、油、烟叶等农副产品及煤、有色金属等矿产,该线对改善我国铁路布局,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分流京广运量,都具有重要作用。
4:纵贯南北的第三大交通中枢:京九线京九线始于北京,以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广东直抵香港九龙。
全长2538KM,沿线跨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五大水系,纵贯华北平原、鄱阳湖平原、大别山、井冈山、两广丘陵。
沿线地区不仅是我国粮棉油等农副产品的重要产区,也是矿产资源、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
该线对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的繁荣,都是有重要作用。
1 高速铁路与客运专线的区别
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
高速铁路除了在列车在营运达到速度一定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
广义的高速铁路包含使用磁悬浮技术等等一系列现代技术的高速轨道运输系统。
根据国际铁道联盟定义:"高速铁路"是指提速改造后200千米以上,新建时速250千米以上的铁路系统。
而在我国,铁路运输需求巨大,因此产生了“客运专线”这一名词,即客货分线运输。
比如现在的京沪线以后就是京沪货运专线,京沪高铁就是京沪客运专线。
而在我国“客运专线”都是时速250千米以上的铁路系统。
因此客运专线属于高速铁路。
但是在外国有些铁路是时速200千米以上,但是客货混跑,那样的铁路是高速铁路但不是客运专线。
“城际铁路”都是客运专线,比如京津城际。
在我国城际铁路都是时速大于250的,因此都是高速铁路。
2高速铁路与客运专线国内外发展概况
适合高速铁路的生存环境其实只有两条基本原则:第一是人口稠密和城市密集,而且生活水准较高,能够承受高速轮轨比较昂贵的票价和多点停靠,第二是较高的社会经济和科技基础,能够保证高速轮轨的施工、运行与维修需要。
就这两点而言,以巴黎和柏林为核心的欧洲大陆和日本密集的城市带是最适合不过的。
因此世界最先进的高速轮轨技术诞生在德、法、日这3个国家就非常合乎逻辑。
日本1964年10月1日正式开通的东海道新干线全长515.4公里,运营速度高达210公里/小时,它的建成通车标志着世界高速铁路新纪元的到来。
当时的东京至新大阪“东海道”新干线仅用8年时间就收回全部投资。
日本为首的第一代高速铁路的建成,大力推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促进了房地产、工业机械、钢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降低了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铁路市场份额大幅度回升,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
虽然新干线的速度优势不久之后就被法国的TGV超过,但是日本新干线拥有目前最为成熟的高速铁路商业运行经验———近40年没有出过任何事故。
法国TGV可能是目前唯一没有任何盈利色彩而享誉世界的法国产品。
它的最大优势在于传统轮轨领域的技术领先。
1996年,欧盟各国的国有铁路公司经联合协商后确定采用法国技术作为全欧高速火车的技术标准。
因此TGV技术被出口至韩国、西班牙和澳大利亚等国,是被运用最广泛的高速轮轨技术。
德国ICE:则是目前高速铁路中起步最晚的项目。
其内部制造原理和制式与法国TGV 有很大相似之处,目前的最高时速是1988年创下的409公里。
当时,国外高速铁路发展了,而中国高铁发展却不大,随着中国经济提升和技术的进步,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大气魄绘就了超过1.2万公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
后来又引进了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的技术到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日本川崎重工的技术到南车,加拿大庞巴迪公司的技术到青岛BSP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的技术到唐山机车车辆厂,从此“和谐号”动车组从此驶入了百姓的生活中。
2008年中国拥有了第一条时速超过30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2009年中国又拥有了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的高速铁路——武广客运专线。
而2010年—2012年,中国将建成以北京为中心的8小时高速铁路交通圈。
按照新调整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12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由目前的8万公里增加到11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成1.8万公里。
如今,中国的高速铁路技术已全球领先,有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中国有了高速铁路方面的合作,中国实现了技术输入带来的巨大效益。
有数据显示,中国生产的机车、动车及零部件遍及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高铁出口表明,中国在找到新经济支撑点的同时,又占据未
来能源利用制高点。
据统计,目前中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达到6800多公里。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高速铁路的发展在面向21世纪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将产生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总的来说,中国高铁行业的技术进化史,就是一部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然后国产化、再创新,最终全球输出的历史。
3 高速铁路与普速铁路的区别
在轮轨接触的铁路技术中,随着速度的提高,将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
对基础设施和移动的车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即:当速度超过250 km/h以后,空气动力特性的显著变化,对车辆结构和铁路基础设施提出新的要求;高速运行的列车要求具备持久稳定、高平顺性、能供列车安全舒适运行的轨下基础。
4 高速铁路与客运专线所设的新技术
一、高平顺性二、高稳定性三、高精度、小残变、少维修四、宽大、独行的线路空间五、高标准的环境保护六、开通运营之日列车即以设计速度运行
七、严格的轨道状态检测和严密的防灾安全监控
5 高速铁路与客运专线的平纵断面的特点
1)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应重视线路空间曲线的平顺性,提高旅客乘坐舒适度。
2)全部列车均停站的车站两端减加速地段,可采用与设计速度相应的标准;部分列车停站的车站两端减加速地段,应根据速差条件,采用相适应的技术标准,满足舒适度要求。
3)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应满足轨道铺设精度要求。
6 高速铁路轨道结构特点
7 高速铁路养护维修特点
8 无砟轨道优点:①良好的轨道稳定性、连续性和平顺性;②良好的结构耐久性和少维修性能;③工务养护、维修设施减少;④免除高速行车条件下有碴轨道的道碴飞溅;⑤可减轻桥梁二期恒载,降低隧道净空;⑥减少客运专线对优质特级道碴的需求
9 整体道床,板式轨道,双块式,框架式,长枕埋入式结构特点
整体道床是世界范围内普通铁路和地铁上采用得最多的无碴轨道结构型式。
在坚硬岩石基础、隧道抑拱及混凝土桥面上,布设道床内的钢筋网,将钢轨、扣件连同预制支承块定位后,现场浇筑混凝土道床。
优点:结构简单、整体性好、施工方便等
缺点:基础要求较高,轨道弹性和高低、水平调整只能依靠扣件完成,且一旦出现病害难以整治和修复等。
板式轨道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特有的CA砂浆层可提供一定的轨道弹性,在施工过程和病害整治中可方便调整轨道板的高低位置,具有较好的可维修性,对基础的适应能力较强。
框架式板式轨道特点:
·轻量化(施工性)·低成本化·缓和温度应力
双块式轨道具有钢筋用量少、轨道高度低、以及运输和施工方便等特点,可以在整段铁路线上连续铺设无碴轨道。
长枕埋入式无碴轨道是将木枕、普通钢筋混凝土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枕或其它形式的轨枕埋入现浇的钢筋混凝土道床板中形成的无碴轨道。
特点:①结构简单②施工方便③整体性好
不足:①轨道弹性和高低、水平的调整都仅仅是依靠扣件完成;
②轨道出现病害时较难整治,对基础的适应性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