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简介(知识汇总)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860.50 KB
- 文档页数:57
高速铁路相关知识
高速铁路是一种以高速列车为主要运行工具的铁路系统,其最高设计时速通常达到350公里/小时及以上。
以下是一些与高速铁路相关的知识:
1. 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高速铁路起源于欧洲日内瓦市的“换向器”,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07年投入使用的京沪高速铁路是我国的第一条高速铁路。
2. 高速铁路的优点:高速铁路具有速度快、舒适安全、环保节能等优点,同时也能有效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3. 高速铁路的建设:高速铁路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地理环境、地质构造、交通需求等因素,同时还需要考虑设计、施工、验收等一系列流程。
4. 高速铁路的技术:高速铁路的技术包括车辆、轨道、供电、通信信号等方面,其中车辆技术是高速铁路的关键技术之一。
5. 高速铁路的未来发展:高速铁路未来发展的重点是提高速度、提高运行效率、实现更高水平的自动化控制、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服务等。
关于高铁的8个小知识
1. 高铁的全称是高速铁路,是一种高速运行的铁路系统。
它采用了先进的轨道技术和列车设计,以实现更高的运行速度和更好的运营效率。
2. 目前全世界最高速的商用高铁是中国的北京至上海高铁,列车最高时速可达350公里。
3. 高铁列车通常由多个编组(车厢组合)组成,每个编组的车厢都有特定的功能,如乘客车厢、餐车、动力车厢等。
4. 高铁的轨道是特殊设计的,通常采用混凝土或钢轨,具有更好的平整度和稳定性,以支持高速列车的运行。
5. 高铁的动力系统通常采用电力驱动,列车通过电力线路供电,使列车能够以较高的速度运行。
6. 高铁车票价格相对较高,但乘坐高铁的时间通常要比传统的火车或汽车更短,因为高铁的运行速度更快。
7. 为了保证高铁的安全性,高铁线路通常采用先进的信号系统和列车控制技术,以确保列车之间的安全距离和速度。
8. 高铁在旅行和货运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能够快速连接不同城市之间的交通网络,提供更方便、高效的出行选择。
京沪高速铁路于2008年4月18日开工,从北京南站出发终止于上海虹桥站,总长度1318公里,总投资约2209亿元。
2010年11月15日铺轨完成,将于2011年6月通车。
它的建成将使北京和上海之间的往来时间,缩短到5小时以内。
全线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定义:根据UIC(国际铁道联盟)的定义,高速铁路是指营运速率达每小时200公里的铁路系统(也有250公里的说法)。
早在20世初前期,当时火车“最高速率”超过时速200公里者比比皆是。
直到1964年日本的新干线系统开通,是史上第一个实现“营运速率”高于时速200公里的高速铁路系统。
高速铁路除了在列车在营运达到速度一定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
广义的高速铁路包含使用磁悬浮技术的高速轨道运输系统。
历史:日本新干线700及300系铁路是人类发明的首项公共交通工具,在十九世纪初期便在英国出现。
直至二十世纪初发明汽车,铁路一向是陆上运输的主力。
二次大战以后,汽车技术得到改进、高速公路亦大量建成,加上民航的普及,使铁路运输慢慢走向下坡。
特别在美国,政府的投资主要放在公路的建设上,不少城市内的公共交通曾一度被遗弃。
世界上首条出现的高速铁路是日本的新干线,于1964年正式营运。
日系新干线列车由川崎重工建造,行驶在东京-名古屋-京都-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营运速度超过每小时200公里。
比较:无论是高速公路或机场都面对挤塞的问题。
高速铁路的优点是载客量非常高。
倘若旅程非以大城市中心为出发及目的地,使用高速铁路加上转乘的时间可能只跟驾驶汽车相若。
但高速铁路毋须自行驾车会较为舒适。
另一方面,虽然高速铁路的速度比不上飞机,但在距离稍短的旅程(650公里以下),高速铁路因为无需到一般是颇为遥远的机场登机,因而仍会较为省时。
而且高速铁路的班次可以较为频密,总载客量亦远高于民航。
高铁知识大全高铁知识大全高铁,全称为高速铁路,是指在设计时时速达到或超过每小时250公里的铁路交通工具。
它具有速度快、安全可靠、环保节能等特点,成为现代交通领域的重要一部分。
以下将介绍一些关于高铁的基本知识。
一、高铁的起源和发展高铁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法国和日本率先开发了高速铁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突破,高铁系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和发展。
中国于2008年成功组织了首次高速动车组试验运营,并在之后进行了大规模建设,成为世界上高铁发展最快、网络最为广泛的国家之一。
二、高铁的优势和特点1. 速度快:高铁的设计时速可达每小时350公里,最高时速甚至可达到每小时400多公里,大大缩短了旅行时间。
2. 安全可靠:高铁采用先进的列车控制系统和安全设备,能够准确控制列车的运行,保障乘客的安全。
3. 环保节能:高铁使用电力作为动力源,相较于传统的燃油动车,减少了大量的废气排放,对环境更加友好。
4. 舒适体验:高铁列车座椅宽敞舒适,设有餐车、洗手间等便利设施,为乘客提供良好的旅行体验。
三、高铁的建设和运营高铁的建设和运营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各种专业技术。
首先需要进行线路勘测和设计,确定高铁线路的位置和建设方案。
然后进行土地征收和施工,在建设过程中要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高铁动车组的制造需要专业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他们负责列车的设计、组装和测试。
最后,高铁的运营需要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列车调度和乘客服务等工作。
四、高铁的发展前景目前,高铁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扩大,高铁在未来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预计未来几年内,全球范围内的高铁建设和运营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高铁将进一步提高运行速度和列车的组织能力,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方式。
总之,高铁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方式,不仅具有速度快、安全可靠的特点,也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高铁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扩大,高铁的未来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根据国际铁道联盟定义:"高速铁路"是指提速改造后200千米以上,新建时速250千米以上的铁路系统。
而在我国,铁路运输需求巨大,因此产生了“客运专线”这一名词,即客货分线运输。
我国的“客运专线”是指时速250千米以上的铁路系统。
因此客运专线属于高速铁路。
但是在外国有些铁路是时速200千米以上,但是客货混跑。
那样的铁路是高速铁路但不是客运专线。
“城际铁路”都是客运专线,比如京津城际。
在我国城际铁路都是时速大于250的,因此都是高速铁路。
客运专线是以客运为主的快速铁路。
目前在我国,时速200至350km/h的铁路统称为客运专线。
一、客运专线规划“四纵”客运专线:(1)北京—上海:简称“京沪”,全长约1318km,纵贯京津沪和冀鲁皖苏四省,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
(2)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深圳:简称“京广”,全长2260km,连接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
(3)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全长约1700km,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
秦皇岛—沈阳已于2003年建成。
(4)杭州—宁波—福州—深圳:简称“东南沿海铁路”,全长约1600km,连接长江、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
预留跨越台湾海峡连接台湾的设计条件。
(5)北京—蚌埠—合肥—福州—台北(京台高速铁路,大陆段叫“京福高速铁路”)。
“四横”客运专线:(1)徐州—郑州—兰州:全长约1400km,连接西北和华东地区,并延伸至乌鲁木齐,其中兰州至乌鲁木齐段设计时速亦为350km/h。
(2)上海-杭州—南昌—长沙—昆明:简称“沪昆”,连接华中和华东地区。
(3)青岛—石家庄—太原:全长约770km,连接华北和华东地区。
其延长线太原—中卫—银川也已经开工。
(4)上海—南京—合肥—武汉—重庆—成都(沪汉蓉高速铁路):全长约全长2078km,连接西南、华中和华东地区。
几个重要路段客运专线:向莆铁路自南昌枢纽引出,经江西抚州、福建沙县至莆田(福州),全长约560km。
高铁科普知识概述1)高速铁路的定义1.根据UIC(国际铁路联盟)的定义,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
2.早在20世初前期,当时火车最高速率超过时速200公里者比比皆是。
直到1964年日本的东海道新干线系统开通,是史上第一个实现营运速率高于时速200公里的高速铁路系统。
高速铁路除了在列车营运速度达到一定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
3.广义的高速铁路包含使用磁悬浮技术的高速轨道运输系统。
4.在中国,时速高达200或以上,并使用CRH和谐号列车称为动车组,时速160-200公里的城际列车称为准高速及长途列车称为特快,120-160称为快速,120以下的称为普快,80或以下为普客列车。
5.客运专线是以客运为主的快速铁路。
目前在我国,铁路等级除Ⅰ、Ⅱ、Ⅲ级外又增加了“客运专线”等级,时速200至350km/h的铁路统称为客运专线,曲线半径一般在2200m以上。
2)高速铁路的一般结构、速度的描述;1. 高速铁路一般采用铁路桥形势,铁路桥是为让线路跨越河流、低地、深谷、公路或另一条铁路线而修建的建筑物。
就高速铁路桥梁而言,可分为高架桥、谷架桥和跨越河流的一般桥梁。
其中,高架桥用以穿越既有交通路网、人口稠密地区及地质不良地段,通常墩身不高,跨度较小,桥梁往往长达十余公里;谷架桥用以跨越山谷,跨度较大,墩身较高。
结合国外高速铁路无碴轨道的发展与应用情况,我国在高速铁路轨道设计时提出并设计了3种结构型式无碴轨道:长枕埋入式、弹性支承块式与板式轨道。
2.设计速度: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时速210公里的高速客运专线后,法、德、西、意、韩、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纷纷修建高速客运专线,设计速度从210km/h到270、300、350km/h。
1985年5月欧洲经济委员会(ECE)对铁路最高运行速度的观点是:高速客运专线为300km/h,既有线提速改造为160~200km/h。
高速铁路知识一、高速铁路基本概念?据国际铁路联盟的定义,新建时速250km及以上,既有线改造时速200km以上的铁路称为高速铁路。
二、高速铁路主要技术经济优势是什么?1、速度快。
高速铁路最高运行速度350公里/小时,法国阿尔斯通试验线路创造了574.8公里/小时试验速度。
目前小汽车最高构造速度200多公里/小时,高速公路一般限速120公里/小时。
飞机比高速列车快,但机场一般远离市区,考虑往来机场和登机检查时间,高速铁路在3小时行程,或750公里范围内,较飞机有竞争优势。
研究表明,在500公里的距离,高铁可以占有80%以上的市场份额。
2、运能大。
据国外资料,1条高速铁路年客运量可达1.1-1.5亿人次;而4车道高速公路年客运量为8800万人次;大型客机年客运量为1500-1800万人次。
3、准确性高。
高速铁路全部采用自动化控制,可以全天候运营。
高速铁路系统设备的可靠性和较高的运输组织水平,可以做到极高的正点率。
1997年东海道新干线列车平均晚点只有0.3分钟,西班牙规定高速列车晚点超过5分钟就要退还旅客的全额车票费。
高速铁路一般每4分钟发出一列车,日本在旅客高峰时每3.5分钟发出一列客车,旅客可以随到随走,不需要候车。
高速列车运行规律化,站台按车次固定化等,这是其他交通工具无法比拟的。
4、安全性高。
据日本统计,每10亿人公里死亡人数,铁路为1.971人,汽车18.929人,飞机为16.006人。
日本新干线建成运营30多年,运输旅客35亿人次,法国巴黎到里昂的1100多公里高速铁路,每年运输几千万人次,至今没有发生一起人员伤亡事故。
5、能耗少。
研究表明,如果以普通铁路每人公里消耗能源为1单位,则高速铁路为1.3,公共汽车为1.5,小汽车为8.8,飞机为9.8。
高速铁路每人公里耗电5.6度,是大客车的50%,飞机的18%。
6、污染少。
高速铁路利用电力牵引,基本消除了粉尘、煤烟和其他废气污染。
建造电厂的排污与公路、航空运输的排污比较,国外研究资料显示是1:3:4。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知识(客运专线)知识一、国外高速铁路介绍从1964年10月1日日本第一条高速铁路通车至今,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高速铁路以其快速、安全、经济和环保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欧州和日本)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确立了它在世界运输市场的重要地位。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兴建高速铁路方兴未艾,技术进步更是日新月异。
到目前全世界投入运营的新建高速铁路里程已达5500余公里。
其中日本2049公里、法国1576公里,德国815公里。
各国在建高速铁路达3300多公里,其中包括中国台湾345公里。
另外各国还对既有铁路进行技术改造,采用新型的高速列车,改造后的线路行车速度达到200km/h以上。
技术的进步已经使铁路运输由夕阳产业变为极具竞争力的高效、环保的运输方式。
(一)日本高速铁路日本新干线是世界高速铁路技术发展的先驱,从40年前东海道新干线210km/h的运行速度提高到目前的300km/h,日双向列车密度最高达316列/天,安全运行40多年,至今未发生一次旅客伤亡事故,其安全、快速、准点的运行业绩,为全球所瞩目。
新干线在施工技术方面主要有以下特点。
1、路基长度占线路总长度的比例不断减少,路基做为结构工程给予极大的重视。
最早建成的东海道新干线路基占53%,到后来的东北新干线路基占5%,上越新干线路基仅占1%。
东海道新干线通车后不久,路基就出现大量翻浆冒泥的现象,轨道下沉变形,道床固结,弹性功能下降,给轨道的维修养护、列车运行安全带来严重危害,不得不投入巨资对路基病害进行大规模的整治,但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根治。
以后修建的新干线吸取了经验教训,除不良地基段全部以高架桥形式通过外,更对路基结构进行强化处理。
采取的主要措施为:对沿线地质进行详细调查,以确定地基是否需要进行加固处理和加固处理方案;选用优质填料,严格控制路基填土质量标准;重视过渡段的施工,使不同刚度的结构物和路基平顺过渡并控制沉降差;强化路基基床,设置强化基床表层,由级配碎石(或砂砾石)与沥青混凝土压实构成,或由水硬性级配高炉矿渣压实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