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侧颈内动脉动脉瘤
- 格式:ppt
- 大小:375.00 KB
- 文档页数:25
左侧颈内动脉先天缺如1例患者某某,女,26岁,平素体健。
2008年12月左眶周疼痛,无微光流泪,无眶周红肿等,眼科检查无异常,症状持续约10天左右好转。
2009年8月突发头晕,右额部及眶周头痛,无其他不适,充分休息后头晕头痛可缓解,入住我院诊治。
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
血尿便常规、血生化及免疫相关抗体均无异常。
辅助检查:头颅MRI平扫未见异常,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示:左侧颈总动脉全长偏细,内膜光整,颅外段未探及分叉和颈内动脉;考虑左侧颈内动脉先天缺如可能。
经颅TCD示:左侧颈内动脉和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未探及,前交通动脉开放。
左侧大脑中动脉流速正常,右侧大脑前动脉和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和大脑后动脉流速增快,双侧眼动脉流速正常;右侧压颈实验:左侧眼动脉、前交通动脉流速明显减慢。
MRA示左侧颈内动脉未显影,右侧颈内动脉供应双侧大脑前动脉,左侧大脑后动脉通过后交通动脉供应左侧大脑中动脉。
脑血管造影示:左侧颈内动脉未显影。
右侧大脑前动脉双侧供血,左侧大脑后动脉通过后交通动脉向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
左侧眼动脉由右侧颈内动脉虹吸段发出分支供血。
颅脑薄层CT示左侧颈动脉管缺如。
综合临床表现、体征和辅助检查诊断左侧颈内动脉先天缺如。
予活血化瘀、营养神经等治疗,患者好转出院。
2 讨论单侧颈内动脉先天缺如是种罕见疾病,1787年,Lie T[1]首次报道。
目前尚不知其确切发生率,Dinc[2]等报道为0.36%。
此例病人尚合并wills环不完整(左侧大脑前动脉水平段缺如),文献报道[3]:不完整性wills环在国人的出现率仅为3.7%,其中多数是后交通动脉缺如,少数是前交通动脉和大脑前动脉近侧段缺如。
而wills环发育不全合并颈内动脉缺如的病例更是极其罕见。
颈动脉先天缺如与胚胎发育有关[4,5,6]。
颈动脉系的发生与胚胎初期出现的鳃弓动脉关系密切。
颈外动脉是胎儿在13–14mm时由第三鳃弓动脉分支而来。
同时,第三、四鳃弓动脉之间的背动脉开始退化,至胎儿15–20mm时完全消失。
脑左颈动脉瘤的大小标准
脑左颈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于脑左颈动脉瘤的大小标准也是需要了解的。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脑左颈动脉瘤的大小是指瘤体的直径。
一般来说,脑左颈动脉瘤的大小标准是大于等于5毫米。
如果瘤体的直径小于5毫米,那么就被认为是微小动脉瘤。
而如果瘤体的直径大于等于25毫米,就被认为是巨大动脉瘤。
在临床上,对于脑左颈动脉瘤的治疗方案也是根据瘤体的大小来制定的。
一般来说,对于微小动脉瘤,可以采用观察和随访的方式进行治疗。
而对于大于等于10毫米的动脉瘤,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
此外,对于巨大动脉瘤,由于其大小较大,手术难度也相应增加。
因此,在治疗巨大动脉瘤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手术风险等因素,并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对于脑左颈动脉瘤的大小标准,需要根据瘤体的直径来进行判断。
在治疗方案上,也需要根据不同大小的动脉瘤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
如果患者发现自己有脑左颈动脉瘤的症状,应该及时就医,并按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1例鼻咽癌化疗后左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经手术治疗临床诊疗分析一、前言鼻咽癌(NPC)为发生在鼻烟腔顶部与侧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主要和遗传、EB病毒感染、环境等存在一定关联。
该病主要累及到鼻咽部,若不进行及时的治疗,逐渐可累及到脑神经、眼眶、骨、肺等器官系统,直接危及到患者的身心健康[1]。
临床针对于鼻咽癌的治疗包括靶向治疗、局部放疗以及免疫治疗、手术治疗等,以此来达到清除病灶、预防病灶转移侵犯的目的[2]。
动脉假性动脉瘤是造成鼻咽喉化疗后鼻咽部位出血的常见原因,临床需要明确病情后针对性采用鼻腔填塞、清创止血等手术治疗。
基于此,本报告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修时2023年2月收治的1例鼻咽癌化疗后左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诊疗过程,现将报告如下。
二、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对象为1例女性,46岁,已婚,鼻出血5小时于2023年2月12日2点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诊治。
基本情况:患者的血常规:白细胞 8.9510^9个/L (3.5--9.5), 中性粒细胞% 92.50 % 偏高(40--75), 红细胞 2.7310^12个/L 偏低(3.8--5.1), 血红蛋白 82.00 g/L 偏低(115--150);颈部血管CTA检查:左侧颈内动脉管腔纤细,管腔粗细不均。
左侧鼻腔和双侧鼻窦有大量的血凝块,未见活动性出血点,鼻腔黏膜无充血。
既往病史:存在鼻咽癌放化疗治疗史,在2021年3月于本院因胸腔积液进行开胸手术,术后病检结合,在2022年10月8日曾于本院肿瘤科进行输血治疗,无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临床体查:体温36.7℃,脉搏121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5/64mmHg,精神差,神志清晰,颈软,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软,无压痛、反跳痛。
神经系统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2.临床诊断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以及影像学、指标检查,术前初步诊断:鼻咽部出血。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复发再栓塞一例罗穆云;张鸿祺【期刊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2页(P323-324)【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作者】罗穆云;张鸿祺【作者单位】100053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100053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患者男,42岁。
在当地医院复查头部CT血管成像及全脑DSA,显示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复发,于2014年2月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要求住院进一步治疗。
患者于2013年10月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剧烈头痛昏迷,送至当地医院急诊,行头部CT检查示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图1),急诊行全脑DSA检查示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图2),当时急诊行开颅动脉瘤夹闭及去骨瓣减压术。
术中发现动脉瘤瘤壁极薄,考虑为血泡样动脉瘤(blood blister-like aneurysm,BBA),实施动脉瘤瘤颈夹闭术。
术后患者出院前未行血管影像学检查。
术后患者意识恢复正常,右侧肢体肌力Ⅳ级。
入院体格检查:患者意识清楚,语言流利。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左侧肢体肌力正常。
既往患者无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病史。
入院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后,行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术。
在全身麻醉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置入6 F动脉鞘,实施全身肝素化(0.75 mg/kg体质量)后,将6 F导引导管头端置入左侧颈内动脉约颈椎C2上缘水平。
造影证实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上壁有一夹闭后复发动脉瘤(图3),瘤体部分见对比剂充盈,大小约4.3 mm×3.4 mm,载瘤动脉与动脉瘤夹之间的瘤颈部分约2.1 mm×2.5 mm,考虑为BBA夹闭后复发。
给予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
先将支架导管在微导丝的导引下,放置在M1近端,使用弹簧圈导管在微导丝的导引下置入动脉瘤瘤体腔内,先后使用Hydrosoft 3 mm×8 cm(Microvention公司,美国)、Hydrosoft 2 mm×8 cm(Microvention,美国)弹簧圈填塞瘤体部分。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治疗病例讨论、策略选择及实施要点(全文)1.背景及诊断(1)研究背景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的2%-9%,多发生于女性,各年龄段均有报道,甚至年仅3周的婴儿也有发生。
以往对未破裂海绵窦段动脉瘤的长期随访显示其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概率仅为(0.2%-0.4%)/年;但ISUIA的研究显示海绵窦段动脉瘤破裂风险与其大小相关,对于≤12mm,13-24mm,>25mm的动脉瘤5年的累积破裂风险分别是0%、3%和6.4%。
对于巨大的海绵窦段动脉瘤而言,除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外,瘤体尚可压迫海绵窦内颅神经引起眼球运动障碍,破入海绵窦内引起颈内动脉海绵窦屡,侵袭蝶窦引起危及生命的鼻出血,或动脉瘤内栓子脱落引起远端脑梗死。
因此,巨大海绵窦段动脉瘤引起持续性颅神经功能障碍、视物障碍、眶后疼痛、颈内动脉海绵窦屡、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反复发作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应作为外科干预指征。
(2)诊断与鉴别诊断体格检查:海绵窦段动脉瘤多无明显症状;但如动脉瘤体积巨大,可出现渐进性的海绵窦神经压迫和头痛;如瘤内血栓脱落堵塞远端血管可引起相应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偶见动脉瘤破裂所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颈动脉海绵窦屡(CCF)和鼻出血。
CT/CTA/MRI/MRA检查: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CT平扫的典型表现为鞍旁圆形或类圆形的等或稍高密度占位,MRI上动脉瘤的表现与动脉瘤腔内的血液流速、有无血栓有关。
因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常瘤内流速较慢,T1WI, T2WI呈等高不均质信号,并有强化,也可出现流空信号。
部分动脉瘤可见瘤内血栓形成和动脉瘤壁强化,使动脉瘤呈现“洋葱皮”样改变;部分病例可出现病灶周围水肿。
侵入性影像检查: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术前需进行详细的脑血管评估,应常规行球囊闭塞试验,了解患侧半球的侧支循环发育情况;以评估闭塞载瘤血管的可能性以及血管重建失败后脑缺血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DSA 造影仅显示造影剂所能充盈的瘤腔,而无法显示瘤内血栓,实际的瘤体可能更大。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等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案由】民事侵权责任纠纷侵权责任纠纷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审理法院】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1.12.29【案件字号】(2021)京02民终16487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王军华白松刘慧慧【审理法官】王军华白松刘慧慧【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高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当事人】高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当事人-个人】高峰【当事人-公司】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代理律师/律所】王家博北京至普律师事务所;贾艳芳北京至普律师事务所;王子榃北京市华卫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王家博北京至普律师事务所贾艳芳北京至普律师事务所王子榃北京市华卫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王家博贾艳芳王子榃【代理律所】北京至普律师事务所北京市华卫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原告】高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本院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权责关键词】代理过错鉴定意见关联性诉讼请求维持原判发回重审【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本院查明的事实与一审基本一致。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由于医疗行为涉及医学专业知识,应由专家对此进行评判,故司法鉴定意见书是人民法院审理此类纠纷的重要证据。
宣武医院在对患者李景华的诊治过程中,在患者术中发生脑肿胀、颅内高压且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未组织神经内科会诊或进行科内会诊进行针对性治疗,不能排除与患者病情加重至死亡损害后果之间存在一定因果关系,一审法院根据鉴定意见认定的次要责任酌情确定宣武医院对此承担20%的责任,并无不妥。
高峰上诉要求将责任比例上调整为40%,依据不足,本院不予采纳。
颈动脉瘤
一.定义
颈动脉瘤(carotid artery aneurysm)是指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及其分支的动脉瘤。
这类动脉瘤少见,占周围动脉瘤的2%
二.病因
由于动脉硬化、感染、创伤及先天性等原因引起,较少见,占周围动脉病的2%。
假性动脉瘤多由外伤或手术引起。
三.病理
1.可由动脉硬化、感染、外伤及先天性等原因引起, 其中以动脉硬化为多见。
2.在颈前三角区可触及搏动性肿块,与脉搏频率一致。
3.肿块部位常可闻及血管杂音,当压迫动脉瘤近端时, 肿块搏动和杂音可减少或消失。
四.临床表现
1.颈动脉瘤的主要症状是在颈部有一膨胀性、搏动性肿块,动脉瘤增大可以产生压迫症,如声音嘶哑、进食呛咳、呼吸困难。
动脉瘤腔内血栓形成,导致颈动脉栓塞或脑动脉栓塞,引起脑组织供血不足,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
2.可以闻及收缩期杂音,如压迫颈根部颈总动脉,动脉瘤的搏动可减弱或消失
3.通常,将颈动脉瘤分为三类:真性、假性和夹层动脉瘤
五.超声表现
1.颈动脉限局性扩张或膨大, 大于临近动脉的1.5倍,小者呈梭形,大者呈囊球状
2.瘤体内可见均匀或不均匀血栓回声。
3.瘤体内血流呈红蓝交错的漩涡状。
4.瘤体内血流频谱呈正、负双向或双向杂乱频谱。
颈动脉瘤
右侧颈总动脉瘤。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随访分析李修珍;吴日乐;纪文军;康慧斌;冯欣;温小龙;徐文娟;李佑祥;吴中学【摘要】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12月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139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DSA进行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3~ 24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预后,随访6 ~24个月. 结果 139例患者有眼动脉段动脉瘤149个,动脉瘤径平均为(6.4±0.5) mm.采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101个,Solitaire支架32个,Lvis支架4个,Tubridge支架12个.术后即刻影像学栓塞结果按Raymond分级,Ⅰ级102个(68.5%),Ⅱ级43个(28.9%),Ⅲ级4个(2.7%).手术相关并发症6例(4.3%),缺血事件4例,其中术后出现肌力Ⅰ级1例,Ⅲ级2例,术后突然出现短暂性患侧失明1例;占位效应导致视力下降1例,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6例均经对症治疗3个月后好转.129例(92.8%)患者获得影像学随访,共随访135个(90.6%)动脉瘤,其中稳定1 15个(85.2%),改善11个(8.1%),复发9个(6.7%).临床随访132例,mRS 0 ~2分130例(98.5%),mRS 3 ~6分2例(1.5%). 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手术安全可行,但栓塞效果仍需长期影像学随访.【期刊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6(013)004【总页数】4页(P187-190)【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眼动脉段;动脉瘤,未破裂;支架;栓塞,治疗性;随访【作者】李修珍;吴日乐;纪文军;康慧斌;冯欣;温小龙;徐文娟;李佑祥;吴中学【作者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研究生学院 014040;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的0.47%~9.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