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制度与公民知识权利(一)
- 格式:docx
- 大小:19.26 KB
- 文档页数:4
《公共图书馆法》中的读者权利与义务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公共图书馆是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
公共图书馆应当为读者提供必要的阅览、借阅、查询等服务,维护读者的权利,履行公共责任。
第二条公共图书馆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维护读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第三条公共图书馆应当积极筹措资金和物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第四条公共图书馆应当制定规范的管理、服务制度和规定,建立健全阅览、借阅、查询等服务机制。
第二章读者权利第五条读者享有利用公共图书馆的权利,不受种族、性别、宗教、职业、地域等不正当限制。
第六条读者有权在公共图书馆内阅读、借阅、复制、查询图书、期刊、报纸等,以及利用电子资源、多媒体资源。
第七条读者有权参加公共图书馆组织的阅读推广、学术讲座、文化活动等,接受相关服务。
第八条读者有权提出建议和意见,监督公共图书馆管理和服务质量。
第九条读者有权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公共图书馆应当确保读者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第十条读者有权拒绝接受侵犯个人隐私、伤害个人尊严的服务行为。
第十一条读者在利用公共图书馆服务过程中,如遇到服务方式不当、服务质量不高等情况,有权提出投诉,并有权获得公共图书馆的及时回复和解决。
第十二条读者应当遵守公共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不得损坏公共图书馆的设施、财物。
第十三条读者应当维护公共图书馆的秩序,不得在公共图书馆内发生打架斗殴、乱喷涂鸦等违法行为。
第十四条读者应当文明待人、文明用书,爱护图书、期刊、报纸等公共财物。
第十五条读者应当珍惜公共图书馆提供的资源,妥善使用图书、期刊、报纸等,不得私自挪用、毁损图书、期刊、报纸等公共财物。
第十六条读者应当爱护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得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辱骂、恶意攻击。
第十七条读者应当配合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维护图书馆的秩序和安全。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十八条公共图书馆管理机构及时公开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情况、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对象、服务方式等相关信息。
《公共图书馆法》中的读者权利与义务【摘要】公共图书馆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学习和娱乐的场所。
《公共图书馆法》为了保障读者权益,对读者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规定。
在读者权利方面,法律规定了读者有权利免费使用图书馆资源、借阅图书、参加图书馆组织的活动等。
而在读者义务方面,法律要求读者爱护图书馆资源、自律守纪、遵守图书馆规章等。
通过规定不仅保障了读者的权益,也促进了图书馆良好的运行秩序。
《公共图书馆法》明确了读者在图书馆中的权利和义务,为构建和谐的读者与图书馆关系提供了法律支持。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法、读者权利、读者义务、背景介绍、规定、结论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公共图书馆是为广大读者提供知识和信息资源的公共机构,是社会教育和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规范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保障读者的权益和促进文化交流,我国制定了《公共图书馆法》。
该法律作为公共图书馆管理的基本法规,明确规定了读者在使用公共图书馆时的权利与义务,并对图书馆管理部门提出了相应要求。
背景介绍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公共图书馆法》中关于读者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了解到在公共图书馆中,读者拥有哪些权利和需要承担怎样的义务。
通过对法律条文的解读和实际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机制,以及如何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促进读者的阅读活动。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公共图书馆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 正文2.1 《公共图书馆法》中对读者权利的规定1. 公共图书馆应当为读者提供免费借阅图书、阅览资料的权利,保障读者的知识获取权利;2. 公共图书馆应当为读者提供良好的学习和阅读环境,保障读者的学习权利;3. 公共图书馆应当为读者提供咨询和引导服务,帮助读者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保障读者的知情权利;4. 公共图书馆应当保护读者的个人信息,确保读者的隐私权利不受侵犯;5. 公共图书馆应当尊重读者的阅读选择权利,不得对读者的阅读行为进行干涉或限制。
公共图书馆与公民文化权利
朱国萍
【期刊名称】《图书馆建设》
【年(卷),期】2008(000)006
【摘要】文化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作为保障信息公平的制度安排,有责任、有义务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正义性与公平性决定了保障公民文化权利是公共图书馆的天职.公共图书馆保障公
民的文化权利包括公民的教育权、阅读权、信息权、享受科技文化进步权、参加社会文化生活权、享受服务权.
【总页数】4页(P32-35)
【作者】朱国萍
【作者单位】德州学院图书馆,山东,德州,253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0
【相关文献】
1.公共图书馆制度对公民文化权利之保障研究 [J], 李澍
2.公民文化权利视域的公共图书馆制度研究 [J], 王晓辉;梁欣
3.公共图书馆事业与公民文化权利论略 [J], 李东
4.公共图书馆培育公民文化自信的对策研究——基于《公共图书馆法》的解读 [J], 杜玉霞
5.公民文化权利视角的档案馆文化服务研究 [J], 王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公共图书馆法对读者权利的法律保护7篇第1篇示例:公共图书馆法对读者权利的法律保护公共图书馆是一个为社会公众提供阅读、学习、娱乐和文化交流的公共设施。
为了保障读者的权利,各国对公共图书馆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以确保读者在使用图书馆资源时能够享有法律保护。
本文将探讨公共图书馆法对读者权利的法律保护,并就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公共图书馆法对读者的隐私权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得泄露读者的借阅记录、阅读偏好等个人信息,严禁擅自向第三方透露读者的阅读内容和借阅历史。
这一规定有助于保护读者的个人隐私,使得读者可以在图书馆内自由地选择阅读材料,而不必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
公共图书馆法还规定了对图书馆资源的平等获取权。
根据相关法规,图书馆应当对所有读者平等开放,不得因为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等原因限制读者的进入和借阅权利。
这一规定有助于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他们能够平等地获取图书馆资源,享受知识和文化的福利。
公共图书馆法还明确规定了读者的知识产权保护。
根据相关法规,图书馆应当在提供数字资源的过程中遵守知识产权法律,确保所提供的电子书籍、数据库等资源符合知识产权法律的规定,不侵犯作者和出版者的权益。
图书馆也应当加强对读者使用数字资源的监管,禁止盗版和侵权行为,保护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
公共图书馆法对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也有明确规定。
根据相关法规,图书馆应当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周到的服务,保障读者在图书馆内的安全和便利。
图书馆还应当制定明确的服务标准和流程,保证读者在使用图书馆资源时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服务。
这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满足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合理需求。
公共图书馆法还规定了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参与权。
根据相关法规,图书馆应当积极倾听读者的意见和建议,鼓励读者参与图书馆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图书馆还应当向公众及时公布图书馆的信息和服务内容,让读者了解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促进读者与图书馆的互动和交流。
四川省公共图书馆条例(2024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4.03•【字号】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9号•【施行日期】2024.07.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9号《四川省公共图书馆条例》已由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24年4月3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4月3日四川省公共图书馆条例(2013年7月26日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24年4月3日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设立第三章运行第四章服务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建设文化强省,传承人类文明,坚定文化自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公共图书馆的设立、运行、服务和管理等活动。
本条例所称公共图书馆,是指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并提供查询、借阅及相关服务,开展社会教育的公共文化设施。
前款规定的文献信息包括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缩微制品、数字资源等。
第三条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将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作为重要任务,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
公共图书馆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图书馆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公共图书馆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
《公共图书馆法》中读者责权利的关系界定与分析《公共图书馆法》是我国图书馆管理的基本法律法规,其中对于读者的责权利也有着明确的规定。
本文将对《公共图书馆法》中读者责权利的关系进行界定与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关系。
一、读者的权利《公共图书馆法》第十五条规定了读者的权利,其中包括:1. 有权免费借阅图书、档案资料。
2. 有权利要求图书馆提供办证和咨询服务。
3. 有权利提出有关图书馆服务的建议和意见。
4. 有权利享受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其他服务。
以上规定确保了读者在图书馆中的基本权利,保障了他们的阅读和学习需求。
通过免费借阅图书、享受其他服务等权利,读者得以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和学习能力。
《公共图书馆法》第十六条还规定了未成年人享有特殊的保护权利,图书馆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有针对性的阅读和服务。
二、读者的责任与读者的权利相对应的是读者的责任。
《公共图书馆法》第十七条规定了读者的责任,其中包括:1. 遵守图书馆规章制度。
2. 爱护和不损坏图书馆资源。
3. 不擅自超出借书期限;如遗失、损坏图书馆资源,应当赔偿。
4. 不向外借用图书馆资源。
这些规定旨在规范读者在图书馆中的行为,保护图书馆的资源和环境。
通过遵守规章制度、爱护图书馆资源,读者能够更好地参与图书馆的活动和服务,也能够更好地帮助图书馆保护和管理资源。
三、权利与责任的关系读者的权利和责任在《公共图书馆法》中得到了明确规定,但二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
读者的权利是在遵守责任的基础上获得的。
图书馆提供给读者的各项权利,都是建立在读者履行相应的责任的基础上的。
只有当读者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爱护图书馆资源时,才能享受到图书馆提供的各项服务和权利。
读者的责任是为了保障他们的权利。
遵守规章制度、爱护图书馆资源等责任,并不是对读者的一种限制和约束,而是确保了图书馆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和资源。
通过保护图书馆资源和环境,读者为自己和其他读者创造了更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
公共图书馆法对读者权利的法律保护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上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它的存在不仅为人们提供了阅读学习的场所,更是为了保障人们的阅读权利。
为了保护读者的权利,各国都对公共图书馆的运营和读者权利做出了相应的法律保护。
本文将就公共图书馆法对读者权利的法律保护进行探讨。
公共图书馆法是针对公共图书馆运营管理和读者权利保护制定的法律规定。
它主要包括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机构、服务内容、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规定。
在公共图书馆法中,对读者权利的保护是一个重要内容,它使读者在使用公共图书馆服务时得到了法律的保障。
公共图书馆法规定了读者的基本权利。
公共图书馆法规定了读者有权利对图书馆进行借阅、查询资料、使用图书馆设施等。
这些权利保障了读者在公共图书馆中进行阅读学习的权益,使他们可以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提供的资源。
公共图书馆法规定了读者的隐私权。
在读者使用图书馆服务的过程中,他们可能需要提供一些个人信息,比如借阅图书需要提供借书证等信息。
公共图书馆法规定了图书馆有责任保护读者的个人信息,不得将其泄露给第三方,保护读者的隐私权。
公共图书馆法规定了读者的知识产权。
在借阅图书、使用电子资源等过程中,读者可能接触到一些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
公共图书馆法规定了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有义务保护这些知识产权,并且告知读者在使用这些内容时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保护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
除了以上几点,公共图书馆法还规定了读者在使用图书馆服务过程中的其他权利和义务,比如拥有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保护图书馆设施和资源的义务等。
这些规定使读者在使用公共图书馆服务时,不仅可以享受到相关的权利,同时也应当履行相应的义务,共同维护图书馆的正常运转和服务质量。
在国际上,各国对公共图书馆法的制定和完善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例如在美国,《1983年取得图书馆藏书机密情报的法例》规定了在对个人进行调查时,要严格遵守隐私权;奥地利则在1996年实施的《公共图书馆法》中明确规定了图书馆应当保护读者的个人信息,保障读者的隐私权。
Library and Citizen Reading Rights 作者: 高俊宽[1,2]
作者机构: [1]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2]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江苏南京210093
出版物刊名: 图书馆
页码: 9-12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期
主题词: 图书馆 公民 阅读 人权
摘要:公民阅读权作为一项宪法性人权,它是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而享受的一项基本人权,属于精神自由的范畴。
它的提出就是从制度层面保障公民的阅读权利,从图书馆层面实现公民的阅读权利。
本质是公民自主自律的阅读,核心是阅读自由。
具体包括公民阅读前信息获取的自由、阅读中信息理解的自由和阅读后信息表达的自由。
图书馆对公民阅读权的保障,主要表现为保障公民阅读前获取信息的自由。
对公民阅读权的研究,价值在于从观念和概念上的公民阅读权到制度和现实中公民阅读权的真正实现。
图书馆制度与公民知识权利(一)
摘要:图书馆是民主政府为了保障公民的知识权利而选择的一种制度安排。
图书馆制度应对公民知识权利进行保护,包括对公民知识自由权利、平等权利、共享权利及休闲权利的保护。
现今阶段的我国图书馆事业。
图书馆服务还不能全方位满足公民的知识需求,因此,图书馆制度将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图书馆制度;公民知识权利;知识自由;知识平等
一、图书馆制度问题
1950年,英国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图书馆法,至今为止,全世界已有50多个国家通过的100多部图书馆法。
然而,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我国的图书馆法数目仍为零,《中国图书馆法》也正在设立中,由此可见,我国的图书馆制度并不健全,有关图书馆制度的研究问题将成为今后图书馆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与热点。
(一)制度
一种制度的存在,必须要有其存在的价值,即这种制度必须能够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需求,不然这种制度必然被人类社会放弃或消除。
罗尔斯在《正义论》艺术中提到“制度的首要价值是公平”,因此,只有当制度颁布的实施达到合法、合理、公平、有效,制度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二)图书馆制度
受教育权是各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因而每个国家及其政府必须在
制度上予以保障。
设立各级各类学校就是政府为了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而做出的一种制度安排。
然而,学校教育是一种学历教育,只能实施于在校学生,而不能满足广大非在校人员的自主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由此政府不得不选择能够满足公民自主学习和终身教育的另一种制度安排,其结果产生了图书馆制度。
因此,我们认为图书馆是各国政府为了保障公民的知识权利而选择的一种制度安排。
二、公民知识权利问题
当今社会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特征日益明显的社会,知识成为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正发生巨大变化,由过去单纯追求物质资源的占有到现在追求拥有更多的知识资源,由“崇拜信息”到“尊重知识”。
这些变化促使终身学习成为普遍行动,学习的意识更加强烈。
(一)关于知识自由的权利
所谓知识自由,是指人们对知识的自由生产、自由接受、自由交流、自由管理的状态。
或者说,知识在公平、开放的环境下,无限制或最少限制地生产、接收、交流和管理的过程或状态,就叫知识自由。
知识自由同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等一起属于精神自由的范畴。
(二)关于知识平等的权利
知识平等是指各种知识的管理、生产、传播、交流处于平等的同级的状态,即知识在人们生活中是无等级差异之分的,不应由于社会、政治、种族、宗教等社会性问题而使某些知识的生产、传播、交流、管
理过程中受到阻碍,遭到扭曲。
知识平等不仅体现在知识运用过程中的知识与知识间的平等,还应体现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
这种知识的平等表现为知识并不是为某些特定的人使用的,而是全体人类的共同财富,属于全体人类共有。
因此,我们强调的知识平等即知识与知识平等,人人平等。
(三)关于知识共享的权利
所谓知识共享就是使团体(或组织)内的全部知识得到充分全面的利用,以提高知识的再生产与创新能力。
知识共享是人类社会进步、文明继承发展的必要条件。
通过知识获得、交流、共享,可使合作者或后代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避免重复工作和相同的错误。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知识共享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适宜的环境。
知识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得到发展,如果知识不能被人利用,此时知识就是毫无价值可言,因此知识只有在相互联系和使用中才能派生出新的知识。
不断地交流,人的知识就会越来越多,知识的积累使人的潜能越来越大,智慧越来越高。
知识共享让更多的人有了智慧,智慧的人将知识重新组合使用而生出新的知识,这样轮回不止,知识就会不断地增值,新的知识就会不断地产生。
(四)关于知识休闲的权利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已经不单停留在知识获取,与知识利用的水平上,而是逐渐地延伸到知识休闲的领域。
人的物质需求是很容易满足的,“衣、食、
住、行”四个字完全可以概括得了,但是人们心理需求,精神上的需求是巨大的、互不相同的。
知识休闲正是人们利用知识满足精神需求,达到身心消遣的一种方式。
公民知识休闲的权利作为公民知识权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对公民知识自由权利、知识平等权利、知识共享权利的一个补充。
然而,知识休闲并不是干涉人们的个人生活,而是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基础保障。
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公民已经意识到知识休闲的权利,并要求对这种知识消遣行为进行法律保护,但是我国在这个领域仍为空白。
三、图书馆制度对公民知识权利的保护
图书馆作为一种动态发展的有机体,其目的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满足社会的知识需求,进而对公民的知识全力进行保护。
因此,图书馆不仅要重视公民知识权利的整体性,还要强调与各个分支的联系,更要注意外部环境的变化。
笔者将从系统论的角度来阐明图书馆制度对公民知识权利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