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是教师的一言堂

我国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是教师的一言堂

我国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是教师的一言堂
我国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是教师的一言堂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促进语文素质形成我国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是教师的“一言堂”,其实质是“先生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是封闭的、僵化的,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是教师“灌”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受到压抑,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稍加发挥,不能问为什么,更不许怀疑。显然,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学,难以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就此,我认为要科学地实施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形成,必须革除上述弊端,要最大限度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优化课堂教学,促进语文素质形成的前提是增强目标意识

教学目标是决定整个课堂教学的指南,对施教有明确的导向作用,因此,要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发挥教学目标的真正作用,同时又要求教师课前必须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了解课标和教材要求教师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要学什么,要学到什么水平,然后确定全面、合理、明确、具体而又便于操作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仅教师要知道,还要让学生知道,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作为依据,才能避免教与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样的教学才可能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教学时,把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出示给学生,既有利于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内化学习动机,又有利于学生自我矫正,还有利于教师在了解各类学生掌握目标的认识前提下,调节课堂教学深浅度,实施目标有效控

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标明确后,教师再认真去研究实现目标的教学方法,这样,教师和学

生在每一节课中都会明白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所以,制定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乃是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形成的前提。

二、优化课堂教学,促进语文素质形成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唯书”、“唯上”,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他们遇到实际问题不能独立思考,束手无策,这样的人才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见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社会的进步需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新一代,教育肩负着培育创新人才这一特殊使命。作为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要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要有所发现,要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对于学生“不合常理”的思维要加以指导和鼓励。就拿课堂阅读教学来说,不仅要让学生看到“雪”联想到“冬天”,还要联想到“春天”(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比如。在讲授《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时,说到愚公精神,我们常说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有像愚公那样子子孙孙搬山不止,这样算不算智呢?就此,可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果真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吗?不妨启发学生联想到,与其搬山,何不搬屋呢?又拿作文教学来说,教师要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设法引导他们在立意选材到语言表棕方面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拓展发散求异思维。如:说到“诚信”这一话题,学生往往都从“诚信不可丢或做人要诚信”这个角度来立意;说到“贫穷”这一话题,学生往往从“战胜贫穷或远离贫穷”这个角

度来立意,而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掉过头来谈:“不诚不信不为过”,“贫穷也是一笔财富”这样立意更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只要有理有据,自然就能写出好文章。语文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独特的优势,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提高学生综合的语文素质。

三、优化课堂教学,促进语文素质形成要采用科学教学手段

1、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是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双边活动来进行的,成功与否,它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我们要使学生乐学,就必须努力营造一种师生共享的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要鼓励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自身的语文素养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要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使之成为相互传递知识的无声媒介。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环节的设计,要着眼于是否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课堂上要有目的针对性地采用商量口吻与学生交流。教师只有把学生置于平等地位,尊重学生的选择,才能让学生愉快地进入学习情景。其次,课堂上教师要始终保持良好情绪。每一节课,教师要把微笑带进教室,课堂上要用和谐慈祥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可亲近感。学生喜欢这位老师,也一定会喜欢这位老师的课。再者,要营造民主和谐课堂氛围,教师还需一些鼓励语言,如有“你说得真好,连老师都没想到”“你的理解有不同之处,让人耳目一新”“没关系,你动了脑筋,相信你下次说得更好”等。民主和谐课堂氛围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学愉悦,从而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他们的语文素质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得到提高。

2、构建合作探究学习行为评价机制。构建合作探究行为评价机制,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积极性,指示方向,且可以控制、反馈和调节教学活动和鉴定教学效果,使师生及时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课程标准设计激励性评价机制,要让学生体会成功喜悦。在每一节课进行自主学习后,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进行自我评价,汇报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收获,然后让学生互评,最后老师从激励角度给予肯定。在肯定成绩同时,要对探究学习中有不同见解,有创见的学生进行表扬,从而调动评价中的积极因素,激励自觉有意识有目的参与教学活动。

3、加强语文学法指导。优化语文课堂教学,须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叶圣陶先生的一句名言很有指导意义:教是为了不教。显然这样的“教”就得教到点子上,也就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摸到门径,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境界。加强语文学法指导,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做好一件事:选好例子,搞好演示。选例子就是选择最有训练价价值的典型例文、例句、例词等;搞好演示就是通过对典型例子的分析、总结规律、形成方法,然后把这一规律、方法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加强语文学习指导,其次是抓好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办法是讲一遍,指导一番,把行之有效的良好学习习惯介绍给学生。如每一节课,根据学习目标,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习惯:一是列好学习提纲,从文章的思想内容、语言的审美趣味及读写听说训练等方面支确定学习的内容。二是口诵心思,力求自解。三是按学习

内容进行勾画批注,看学会了解哪些,疑难问题有哪些,当然,学习过程中不能胡子眉毛一齐抓,要记教学重点、难点、个人疑点等。

4、创设感染情境。创设感染情意,激起学生强烈地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优化课堂教学最有力手段。语文教材中,诗情画意的散文,情景交融的诗词,引人入胜的小说占相当比例,语文课堂教学可以通过鞭辟入里的阐述,丰富的意境,生动形象的语言,给学生以感染和熏陶,从而达到感知的目的。

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倾注了作者真实丰富的情感,它能深深地感染读者。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激情地进行教学,可借助生动活泼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配以手势、表情等进行讲授,在情感的感染下,学生对学习自然会充满兴趣。语文课堂教学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创设感染情境,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一首境界开阔,气势磅礴的词,讲授时,我通过播放北国雪景的录相,把学生带入词的意境中去,感受词中辽阔雄浑的境界,学生毫迈激昂的感情就会很快被激发出来。课堂教学中只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美之所在,引导学生支发现和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定能收到可喜的效果。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只有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段去优化课堂教学,才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才能有效地形成学生的语文素质。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以组织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的。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主要以纪律教育来维持教学秩序,以讲授来传授新知识,以背诵、抄写来巩固已学知识,以多做练习来运用知识,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等。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视学生为接纳知识的容器,没有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转变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1.探究性学习的概念及意义 “探究性学习”一词最早是1964年由美国教育学者施瓦布力图提出的,在中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育部在2003年出版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同时也是课程改革和教学实施的理念,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占主体地位,教师则扮演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和建议者的角色。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参与观察、调查、实验、收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推理、判断和反思等活动,既能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又能发展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于探究性学习具有实践性、过程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品质。 误区一:探究性学习就是进行探究性实验。 由于新教材把某些旧教材中的实验操作改为探究性活动,因此一些教师想当然地认为探究性学习就是进行探究性实验。如人教版高中

教师行为与教师角色不符现象分析_1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行为与教师角色不符现象分析教师行为与教师角色不符现象分析论文关键词: 教师行为教师角色论文摘要: 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笔者分析了教师行为与教师角色不符的现象,认为它的外在原因是教育和社会需要脱节以及教育声望和其实际待遇的反差,内在原因是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教师形象的理想化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高低。 消除教师行为与其角色不符现象也要从内、外两个方面着手: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待遇;强化对教师行为的良性监督机制;重塑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当前社会处在体制转型的时期,人们的观念、行为也发生了变化。 教师作为现代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变化尤其令人关注。 教师行为与其所扮演角色相符合是社会所期望的,也是教师应该达到的目标。 但在现实生活中,常出现教师行为与教师角色不相符合甚至冲突的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它会带来什么后果以及怎样尽可能消除这一现象,正是人们所关心也是笔者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教师行为与教师角色不符原因分析教师行为与教师角色不符现象的产生有许多原因,根据教育社会学原理,笔者认为主要有外在和内在两方面原因。 1 / 9

(一)外在原因教师行为与教师角色不符现象首先源于教育与社会需要脱节教育与社会需要脱节被认为是经常出现的现象,而且经常达到严重的程度;其影响之大,波及到教育领域的各个层次[1](P156)。 如果教师不能给学生传授适应社会需要的知识、技能,不能使学生养成对人生、对社会认真负责的态度,这种教育无疑是脱离社会需要的。 此时教师行为与教师角色之间出现差距,当差距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直接冲突。 由于教育在产出上的滞后性,使教育与社会需要经常脱节,因此,教师行为与教师角色不一致乃至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教师职业声望与其实际待遇的反差也造成教师行为与教师角色不符。 从实际调查情况看,同其他从事复杂劳动和专业劳动的职业一样,教师职业声望的名次排列在前面,可以说,教师的职业声望较高[1](P235)。 教师的经济收入是影响其社会地位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教师的工资增长是较快的,但若扣除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等因素,可以认为教师工资增长的幅度并不大。 农村城乡教师的工资常常被挪作他用,拖欠现象经常发生。 以安徽省为例,截止到 XXXX 年 12月 ,累计欠发教师工资 16.7 亿元( 《人民教育》XXXX 年龄的人接受最基础的教育,即教育的全民

传统课堂的十大弊端

传统课堂的十大弊端 著名学者袁振国先生在其著作《课堂的革命》中对现行课堂作过深刻阐述:“传统课堂造就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动的,是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是服从者。教师、学生、家长以至全社会都有一种潜意识:学生应该听从教师,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教师应该管住学生,不能管住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甚至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探讨科学知识。” 传统课堂主要是以教师的主动讲授和以学生的被动反应为主要特征,教师往往注重通过语言的讲述和行为的灌输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倾向突出,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被习惯性地忽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往往过于死板,教师搞“一言堂”,学生的学习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和尊重,即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看法,也往往不敢表达。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无视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正常需求,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一、单调的“标准化”导致固步自封 传统课堂的“教”,多是照本宣科,教师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由于受教学活动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学生和教师的活动总是受教案的束缚,教师不敢越出教案半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愿节外生枝。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去展开教学活动,每当学生的思路与教案不吻合时,教师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路“拽”回来。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什么时间讲授,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于是,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景象:“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与学生,让他们围着它转;课堂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看不到教师的随机应变,看不到对学生思维出现阻碍时的点拨。教学过程好似一杯淡而无味的水,观后不是让人拍案叫绝,为之喝彩,而是让人觉得索然无味。 过去我们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往往首先考虑教师怎样教,特别是有人听课时,首先考虑的是怎样把听课者的眼球吸引到老师这里来,怎样把老师的看家本领在一节课上都展示一下,教师的主角意识浓厚,表演欲望太过强烈。老师往往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忽视了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由于教师课前忽视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所设定的教学起点,与实际的教学起点有时不相吻合,等到上课时,好多东西都是学生早已知道的,很难看到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很难看到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二、统一的“程式化”导致创新匮乏 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课堂教学比较沉闷,难于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更不用说激发创意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严重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致出现了学生“人在课堂心在外”的现象。现行普遍的课堂是一种在课堂纪律支配下的课堂,教师强调纪律的严肃性,纪律的一致性,纪律的不可逾越性。岂不知这种冰冷的纪律往往成了限定学生听课行为的障碍和樊笼。教师精心制定的教学或行为规范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了。过分的规矩,更扼杀了学生们潜在的创造才能,压抑了学生们的思想情感,以致使学校、教师成为学生心灵残障的制造者。 传统课堂教师居高临下,学生则处于一种无形压力的包围中。老师讲课时,学生们鸦雀无声;老师提问时,学生们要举手征得老师的许可方才回答。有些人甚至以自己高压下形成的准军事化管理作为成功的典范,炫耀的资本。事实上,那种统一规范、整齐划一的场面下

有效发挥教师的期望效应的途径和方法

引言 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一个教育效应的实验。他把一群小老鼠分为两批,把其中的一小批(A群)交给一个实验员说:“这些老鼠是很聪明灵活的,你来训练他们吧”;他把另一批(B群)老鼠交给另外一名实验员,并且告诉他这是普通的一类老鼠。两个实验员分别对这两群老鼠进行训练。不久之后,罗森塔尔教授对这两群老鼠进行测试,测试的方法是老鼠穿越迷宫,测验表明,A群老鼠比B群老鼠聪明才智得多,都先跑出去了。事实上,罗森塔尔教授对这两群老鼠的分组是随机而定的。当实验员认为这群老鼠特别聪明时,他就用对待聪明老鼠的方法进行训练,于是,这些老鼠真的成了聪明的老鼠;反之,另个那个实验员用对待笨老鼠的办法训练,老鼠就成了不聪明的老鼠了。 后来,罗森塔尔后来又把这项实验扩展到人的身上。1968年,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旧金山的一所小学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他们在每个班中随机选取2 0%的学生,向任课教师说明,他们对孩子们做了测验,结果表明一些学生有大的发展潜力,预计未来有很大进步。随后,他们向老师汇报了。8个月过去了,两位心理学家又来到了来到这所学校,他们发现,这些孩子在成绩上和品行上都有较大的进步。事实上,两位专家没有做任何测验,是随机抽样而定的。除了向任课教师汇报外,没有向其他任何人透漏。因此是教师的期待使学生获得了进步。两位专家解释说,当身为专家的他们告诉教师那些学生有很大发展潜力后,教师深信不疑。于是,这个预言变成教师对这些学生的期待。教师对学生赋予期望,不断鼓励他们,促使他们不断进步;反过来,被期待的学生的行为又影响教师,强化教师的期待,两者相互影响,连锁反应,结果使学生的成绩不断提高。这一现象被称为“期望效应”。后来又被教育界的人称之为“教师期望效应”。教师

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方法

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方法 诏安县边城中学(实验高中) 沈瑞林摘要:本文将从教师角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三个方面析谈新形势下如何转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建立科学教学理念,应用现代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理念;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同样面临新旧教育理念的碰撞、共存与变革的问题。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致力于使每个学生获得必需的,与个性发展相适应的数学,同时获得数学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的未来人生做好数学准备”的数学教学理念,应当成为一种教学诉求的需要,也应当成为在新课改背景之下,处在各种思想与理念风起云涌的时代对数学教学根本认识的一种认同与支持。这既是对数学教学有效性在思想认识层面上的一种基本又理性的要求,也是对所有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人们在理论层面的一种引导。 抱着这样的想法,笔者认为: 一、按新课程标准定位教师的角色 新课程改革深化,为教师教学理念的转换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条件。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教师原有教学理念要发生变化,还要不断地适应新的教学方法。1.新课程促使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自身的发展置于教育的中心位置,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原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体验探索的艰辛,分享成功的喜悦。 2.新课程也将促使教师成为实践的研究者。 新课程的出现,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增多并变得复杂,同时也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如: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由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多元价值取向引起的;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不用统一的规格和评价标准,进行个别教育;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极大的余地;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性,可灵活选择与使用教法。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活动的决策者。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首先,教师将不再是“一桶水”,他不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继承者和实践者,也是专业知识的发展者。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必须是一个自觉的终身学习者,才能将自己的学习体验融入创造性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其次,教师有义务也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有效的改进意见,对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进行研究。 二、用正确的数学教学理念引领教学实践 树立并坚持科学的数学教学观,引领并形成科学的数学教学理念,关注并凸显人在数学领域的认识力和发展力,准确地把握数学的核心概念,强调数学思想与方法的结合,重视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与结构化的梳理,坚定不移地在“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教得如何?”等诸多方面进行多理性的建构性联结与行为探索。 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1.必须从偏面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更关注三维(情感、态度、价

对教师占课现象的思考

对教师占课现象的思考 摘要:许多学校普遍存在语数英教师占用音体美等学科课时的现象,这种占课 现象看似教师对学生负责,是教师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体现,但是仔细分析,占课 现象对教师和学生都会带来不小的危害。学校及各学科任课教师应共同努力,改 变教师的占课行为,以便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占课;专业成长;全面发展 很多学校存在一种占课现象:音体美、科学、微机等课程被语数英老师占用,这种现象越到了期末越严重,以前所在的学校也不例外,通过日常观察发现,占 课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语文、数学、英语老师主动向音体美、科学、微 机老师要课,这些学科的老师做个顺水人情,把自己的课让给语数英老师。第二 种情况是音体美等学科老师主动让课,正好没有课的语数英老师大都乐意接受, 这种占课现象在很多学校还是相当普遍的, 一、教师占课的危害 首先,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占用其他学科的课时给学生补课,对学生 进行机械训练,在短时间内可能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也会因此获得一定 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但这一成绩的取得是通过占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时间,以牺牲 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为代价的,如果老师躺在这样的成绩单上沾沾自喜,就会进 一步强化已有的错误观念,即学生成绩就是靠时间拼出来的,而这种错误的认识 又会增强其占课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显然,这样会严重阻碍教师今后的专业成长 和专业发展,对这些学科的教师自身发展来说,危害是巨大的。 其次,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占用其他学科的课违背了《九年义务教育 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的要求,同时也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违背。在 课程计划中规定“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学 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以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再次,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占课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好心未必 有好报。笔者在和一些学生课下谈论老师的占课问题时,学生是这样说的:“好不容易盼到一节体育课,本想去打打乒乓球,结果被数学老师给占用了,原来的打 算就泡汤了,不仅是我,班上很多学生都很烦这些占课的老师,只是我们敢怒不 敢言吧了。”就举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例子:办公室的一位语文老师和音乐老师说好了,占用一节音乐课进行试卷讲评,但是语文老师去教室后不久就满脸怒气地 回到办公室发牢骚:“老师去上课明明是为了他们好,可有些学生不买账,还在教室里起哄,越考得差的学生毛病越多。”可见,学生不一定理解教师占课的良苦用心,这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相反,还会引发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对立,降 低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最后,不利于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正如《抢课风波》中所描述的语数英教师 为了抢占一节课,争得不可开交,势必会引起教师之间的矛盾,不利于教师之间 的团结协作,也不利于合作教师文化的建立。 二、改变教师占课现象的有效策略 首先,学校改变教师的教学评价方式现阶段,很多学校对教师进行评价时, 仍然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只要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就表明这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业务好,并在各种评优选模活动中占据优势,而这样的评价是非常片面的。因此 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督与评价,既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的合理性和

传统教学的弊端

传统教学的弊端 众所周知,传统教学最典型的代表是: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 20世纪前期,苏联凯洛夫创立五环节教学法,凯洛夫师承赫尔巴特派。中心内容归纳为三点: 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强调三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 强调五环节,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它与当时苏联30年代的经济建设需要培养大批初级文化的劳动者的社会需要是相适应的,从50年代末开始,苏联逐步抛弃了这种过时的思想。 解放初期,中国教育苏化,凯洛夫所著《教育学》被我们奉为法典、圣经,直到现在,大学“教育学”课程基本理论框架仍是凯洛夫模式。在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五环节教学模式得到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广泛深入推广,它的庞大惯性力量一直延续到现在。尽管新课改已经提出了十多年,但是在现实中,班级授课制没有改变,秧田式的座位面对讲台,太多的学校、太多的老师仍然在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 传统教学是“教师中心论”指导下的教学。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媒体是教的工具,教材是教的内容,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反映,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环境则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 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其特点是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教师能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如今的广大教师,包括学校领导和专职教研人员都认识到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大多都在尝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但是,尽管无论变什么方式,尽管怎样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要是教师主宰课堂,表现为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说生做,这样的教学都传统教学。 传统教学的弊端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围着教师转的,很显然,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应试教育条件下表现为学习分数的高低。 由于考试制度的限制,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社会、学校都主要立足于学生的成绩来评价教师,教师要干出成绩,就必须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系统地完成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并围绕考点对相关知识进行强化训练,这就导致许多教师以书本为中心,“填鸭式”地传授知识,为考试而教。再者,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死板,教学手段单一,几十年来都是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只粉笔贯穿整个教学活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通过老师的传授被动地接受知识,致使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从而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思想。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甚至被迫学习,根本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预习——听讲——练习——复习,这种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法,让学生成为了书的奴隶,不仅缺少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也难以升华所学知识,个性得不到张扬。许多学生只注重死板地读

2017上半年事业单位统考D类综合应用能力真题及答案(教师岗)

2017上半年事业单位统考D类综合应用能力真题及答案(教 师岗) 一、辨析题(40 分) 有人认为,“教师只要学科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就行了,是否掌握教育理论并不重要”。请对这一观点作出判断和分析。 要求:判断准确、观点明确、分析合理、条例清晰,字数不超过 400 字。 二、案例分析(60 分) 王老师有写工作日志的习惯,以下是他工作日志中的一些记录: 记录一: 新学期,我被聘为七年级(初一)某班班主任,得到通知的那一刻,高兴之余也多了几分焦虑,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担任班主任,开学第一天,我走进了教室,面对 50 多张陌生的面孔,突然感觉有些紧张,幸好我提前请教了经验丰富的老师,知道充分了解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前提,根据学生的学籍表,我已经了解到一些情况,但为了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我让学生填写了一个调查表,调查事项包括特长、兴趣爱好、是否担任过班干部、以前的学习情况。 看到填好的表,我一下子轻松了很多,这下我算是对学生有了全面的了解,我对带好这个班充满信心。 记录二: 开学一周了,今天我召开了第一次班会,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向大家宣布班委会的构成。我根据之前了解到的情况,指定了五名担任过班干部且成绩好的同学组成班委会,分别担任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卫生委员和文体委员,协助我管理班级,在宣布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对此漠不关心,有的则面露沮丧。 班会结束后,我与部分学生进行了交流,有的学生小心翼翼地问我:“小学时,我一直是学习委员,您现在为什么不让我当了?”还有学生问:“您为什么让 XX 当班长?他虽然学习成绩好,但是课上经常说话。”……面对学生的未,我陷入了沉思。 记录三: 开学一个月了,有的老师反映我们班课堂纪律太差,教学内容无法按计划完成。为此,今天我特意走到了我们班教室的窗外,查看学生上课情况。透过窗户,我发现课堂上有的学生在睡觉,有的窃窃私语……我意识到,班里的情况并不乐观,需要给学生立一些规矩。于是,我设计了一个班级量化评价表,作为学生日常评价的重要依据,并由班委协助我进行班级管理。

教师期望效应

教师期望效应 教师期望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 这个效应源于古希腊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古希腊雕刻家皮格马利翁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的美丽少女,并希望少女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真人。他的真挚的爱感动了爱神阿劳芙罗狄特,爱神赋予了少女雕像以生命,最终皮格马利翁与自己钟爱的少女结为伉俪。后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森林塔尔等人为首的许多心理学家进行一系列研究,实验证明,学生的智力发展与老师对其关注程度成正比关系。由于在教育界被教师广泛应用,所以又称为“教师期望效应”。 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的说,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成功的人都会培养出充满自信的态度,相信好的事情会一定会发生的。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1963年,罗森塔尔和福德告诉学生实验者,用来进行迷津实验的老鼠来自不同的种系:聪明鼠和笨拙鼠。实际上,老鼠来自同一种群。但是,实验结果却得出了聪明鼠比笨拙鼠犯的错误更少的结论,

而且这种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对学生实验者测试老鼠时的行为进行观察,并没发现欺骗或做了其他使结果歪曲的事情。似乎可以推断,拿到聪明鼠的学生比那些拿到笨拙鼠的不幸学生更能鼓励老鼠去通过迷宫。也许这影响了实验的结果,因为实验者对待两组老鼠的方式不同。 “罗森塔尔效应”产生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次有名的实验中: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 显然,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生了作用,因为这个谎言对教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能力的评价;而教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绪、语言和行为传染给了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热爱和期望,变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在这里,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期待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因为他们受到了权威者的影响,坚信这部分学生就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也正因如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难以隐藏对这些学生的信任与期待,而这种“真诚的期待”是学生能够感受到的。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有哪些的差异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有哪些的差异 体育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或目标所采用的方式、途径、手段的总称,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创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学生掌握运动技术为主要目标,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是以保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为主,而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则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去全面发展学生,挖掘学生的潜力。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学生掌握运动技术为主要目标,这就造成了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追求运动竞技的成分,追求运动技能学习的精确度、速度、高度、远度,教学过程总是从讲解动作要领和示范动作开始,然后再进行辅助练习、分解练习,最后进行完整练习和反复练习直至掌握动作要领。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解示范法、分解教学法、重复练习法、循环练习法、保护与帮助法等。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忽视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等,学生在学习中难以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传统体育教学只注重传授技术而没有考虑学生是否能接受,是否是他们兴趣的需要,是一种“灌输式”的指导者的角色。 新课程赋予运动技能教学新的内涵,体育教学是一门以适量身体运动增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养成学生锻炼习惯、基本掌握简单运动技术、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的必修课,不是以培养运动员、运动健

将为目的的。强调运动技能的内容要有所选择,不求面面俱到、“蜻蜓点水”,运动技能的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要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科学性,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要重视育人功能。新课程下的运动技能教学是对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进行补充和修善,强化了探究意识,增进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常用的方法有探究性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发现学习法、自主学习法等。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于死板。传统的体育课一直沿用“四段式”教学,即一节课分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传统的体育课每课必坚持列队练习。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特征 1.强调学生的创新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是以保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为主,而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则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这是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最重要的特征。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现代教育必须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浓厚的创新意识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欲望,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各个方面去发展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养成研究问题的习惯,奠定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如果淡漠创新能力,就压抑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只会刻板地复制教师的知识,无法培养创新型人才。

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

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124 更新时间:2006-8-18 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 张天宝 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对认知能力和“何以为生”本领的过分推崇。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命的完整性意味着学生的发展是一种全面和谐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某一个方面或某一部分的发展;也意味着学生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参与和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而不是局部的、孤立的或某一个方面的参与和投入。因此,课堂教学作为种以人的精神世界为对象的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指向的是人的整个精神生活领域,其直接任务是培养、建构人的完满的精神世界。“未来的学校应该培养灵魂、锻炼精神,优化情感,使学生成为热爱世界的主人。”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并没有把学生当作—个完整的人来培养,主要指向的是知识和技能领域。注重的是认知能力的培养和“何以为生”本领的训练。这星对完整的人的生命的肢解。“把课堂教学目标局限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当前教学论思维局限性的最突出表现……具体地说,就是把生命的认知功能从生命整体中分割出来,突出其重要性,把完整的生命当作认知体来看待。”传统课堂教学的这种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向。

第一,在唯理性主义教学思想的影响下,传统的课堂教学仅仅把学生看作一个认知性的存在,过分注重学生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推理等认知因素,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甚至把系统知识的传授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视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甚至唯一任务,而忽视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完满精神世界的建构,这样,课堂教学成为了“训练”的代名词,学生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而是支离破碎的知识的堆积,以至于人的生活的价值与意义不可避免地被湮没,学生感受不到人生的充盈和生活的完美.感受不到课堂教学的生命意义。正因为如此.法国哲学家蒙田曾经激烈地抨击了传统的那种满是知识而无心灵的课堂教学的弊端;“草木因太潮湿疯长而郁闷,灯儿因油上得太满而窒塞;心灵的活动也胶滞于过多的智识与钻研,因为受这许多繁杂的事物所占据和羁绊,它必定失掉自由行动的能力。而这些事物的重量也必定使它弯曲佝偻起来……我们只孜孜不倦地去充塞我们的记性,任我们的悟性与良心空虚。正如有些鸟儿间或外出寻觅谷物,未经尝过便用嘴带回去哺喂小鸟儿。同样.我们的学究们到书里去拾取知识.把它带在唇端,只为要吐出来使之散步于空中”.他们“至少应该带一颗丰盈的灵魂回来”。 第二,在功利主义教学思想的影响下,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把人当作“工具”和“人力”来生产,注重的是对学生进行“何以为生”本领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为何而生”的启蒙与熏陶。在这

教师期望的负效应以及期望的有效传递

教师期望的负效应以及期望的有效传递 张保建1,2孙斌 1 (1.安徽师范大学 2.涡阳县城关中心学校) 摘要:教师期望效应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事实上,教师期望所产生的并非都是正向积极的,也有可能是负向消极的。本文阐述了不合理的教师期望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并分析了教师期望正确传递的过程,以及如何有效的把教师的期望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知到。 关键词:教师期望负效应有效传递 一、前言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 Rosenthal)和他的学生雅各布森(L.F.Jackbson)在旧金山的一所学校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该实验是他们在每个年级各选三个班,对这些班的学生进行了一场测验,然后将其中20%“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校方,并告知校方对名单要保密。一年后,学校发现这些学生表现良好,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甚至超过了其他的学生。然而教师们并不知道真相,其实这些学生只是罗森塔尔从总名单中随机抽取出来的。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这是因为由于教师相信了“测验的结果”,相信那些从名单中随机抽取出来的孩子的确有前途,于是对他们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和热情,从态度上发生了根本变化。教师又将这一心理活动通过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为传染给这些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热情和期望,变得更加自信,也自觉不自觉的按照教师所期望的那样去发展,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罗森塔尔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 ),也称为教师期望效应(Teacher expectations effect). 二、问题的提出 教师往往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标准,正是基于这样的评价标准,教师对不同类型学生进行了区别对待,而这些差别行为被学生知觉后,教师期望的效应便开始发挥了作用。而且,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期望表达方式,因此也会起到不同的效果。教师的期望也存在过高或过低的期望以及其它不良的期望,这些期望就没有达到预先所设想的效果,甚至会产生负面效应。 三、教师期望的负效应 长期以来,教师期望效应在教育学、心理学研究中已经成为一个核心理念和经典理论,

讲授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在现代教学中,我们主张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由于它在传播知识时具有集中、短时和高效的特点,只要运用得当可以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知识和技能,并能为进一步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打好基础。所以讲授法无论是现在还是可以预见的将来,都不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对于我们刚刚步入教学岗位的教师来说,做好课堂讲授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讲授法存在的必要性 1、纵观全国各类各级学校,到各个学校走走看看,讲授法仍然占据着大部分课堂。只有在公开课,示范课时才有教师刻意使用其他方法。各地区教学条件、环境不同,学生知识基础、认知水平不同,短期内彻底拒绝讲授法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2、讲授法的优点(1)讲授法有利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科学的分析、论证,生动的描绘,有启发性的提问等,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与“探究教学法”课堂内难以完成任务,教学时间难以把握相比,讲授法显得优越得多。它容易控制教学时间,更有利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大科学家牛顿曾经说过,他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成功,是因为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而非得让他们先去遭遇“巨人”曾经的坎坎坷坷?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爱迪生经过上千次的实验才确定用钨做灯丝比较合适。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爱迪生的这番曲折经历和实验结果,以此激励学生立志去发挖掘、研制比钨更合适的灯丝材料,但绝对没有必要让学生把爱迪生曾经做过的上千次实验再都做一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肩负着教学的计划、设计、组织、讲授、辅导、批改和考查等项责任。这些工作都与教学质量的高低相联系。不过,其中有的在课外进行,有的并不多占课堂时间。而教师的讲授则不同,它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讲析、思维启迪、思想教育、情绪感染、方法和语言的示范,因而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这种方法,也有利于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针对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能够树立教师的威信,密切师生关系,使教师的言行有效地对学生施以影响。(3)可控性强讲授法的具体方式有四种: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其中讲述侧重于生动形象地描绘某些事物、现象和概念,有从情绪上感染人的效果;讲演是教师就教材中的专题进行有理有据首尾连贯的论说,中间不插入或很少插入其他活动,如向学生说明、解释和论证科学概论、原理、公式和定理的时候多采用讲解的方式。讲授法可以以让教师选择不同词语陈述相同的内容,来帮助学生理解;讲授中有师生的情感交流,师生相互作用,相互强化;在讲授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听课对象、设备和教材对讲授内容灵活处理。由此看出,讲授法的明显优点是教师可以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实施自己的教学内容,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因此,大多数教师感到,讲授法比其他教学方法更容易掌握,而且安全可靠。(4)可与其他教学方法相互渗透,适用范围广讲授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至今仍被广泛使用而没有过时,不仅仅在于它容易控制教学时间,有利于学生获得正确系统的知识,还在于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新教法不断出现的同时,讲授法也在不断地完善。不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解、

教师替代现象分析

教师替代现象分析 《做一流的教书能手》读后感---(九)教师替代现象在我们教学中已屡见不鲜,我们总以为学生什么也不懂,什么也做不好,总想事事代办。概括来说,我认为主要有一下两点: 1.承袭传统教学法忽视学生个性体验需求。 “填鸭式”教学从来为教育界所诟病。但是,这种以执教者独霸话语权为特点的教学方法,从未退出过舞台。课堂上,教师凭借其权威地位,占据了课堂对话的大多数,并且控制了对话的内容和形式,将自己的思想观点不容置疑地灌输给学生。 审视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师一味总结各种做题技巧,以便学生在考试时能取得一个不错的分数,而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也成为了做题的机器,对于其中的缘由一概不知。这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扼杀了学生的个性,课堂也无法因生成而灵动起来。 2.失衡的质量评价标准促使教师急功近利。 受传统质量观的影响,升学率仍是被社会和教育管理部门广泛认可的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应试教育所形成的一整套评价体系,对执教者构成的巨大竞争压力,产生了一种导向作用:教是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地甚至是取巧地(比如猜题)通过考试,然后比拼升学率进而体现自己的价值。 为了短、平、快地出效果,教学过程已经庸俗到无须智慧参与,

而只需听讲和记忆条条框框的几点,就能掌握知识并能熟练解题。这种越过学生自我感受、体悟和认知思维的过程,直达结论(或曰:考试要点)的所谓“教学”,其实质是自说自话的“一言堂”。教师成为了知识的传输器,学生成为知识的搬运工。 总之,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不能简单的会计算就可以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

传 统 课 堂 教 学 的 诸 多 弊 端

传统课堂教学的诸多弊端 蒋笃家 (双牌县第一中学,湖南双牌425200) 摘要:传统课堂教学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就是在今天也不是一无是处,但是,从发展角度看,它在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程式、教学主体、教学评价方面存在诸多弊端,成为当前中小学推进新课改的障碍。 关键词:中小学管理课堂教学传统课堂教学“五段教学法”传统课堂教学指l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创立的。 后经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发展形成的教学思想和模式.课堂教学形式就是大家熟知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段教学法”。从历史角度看,它曾经发挥过 积极作用,就是在今天也不是一无是处。但是,从发展角度看,它存在诸多弊端,成为当前中小学推进新课改的障碍。本文欲 就其存在的诸多弊端做如下梳理。 一、教学思想上,传统课堂教学是“主知主义”、“教师中心”,以书本、教师、教案为本。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主知主义”培养学生局限于知识传授而忽略人的全面发展,“教师中心”则忽视学生作为“人”在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和权利。依教育心理学观点。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代表的实际内容想清楚,以致“活”起来,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相反.如果学生只记住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而没有理解其中实际内容,这样的学习便是机械的、低水平的。为此,联系实际,或借助直观、形象,或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就被认为是学生学习的一条基本规律,“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嘛。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又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造成果的过程,过程至关重要。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教学排斥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的程度,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追问、评判、创造知识的“好学生”、“书袋子”。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夸美纽斯指斥中世纪学校“变成了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了他们才智的屠宰场”;恩格斯批评英国的爱北斐特中学“流行着一种非常可怕的背书制度,这种制度半年时间就会使一个学生变成傻瓜”;毛泽东批评旧的教育“摧残人才、摧残青年”,使学生“越读越蠢”,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二、教学目标上,传统课堂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认知目标实现轻学生个性发展。知识掌握、能力形成是学习的结果.而知识掌握、能力形成过程才是学习本身。学生的大脑就是一片肥沃的土地,知识是用来思维的元素,知识是种子.思维是耕种,只有把知识用思维耕种到大脑里的时候,知识才能变成力量,否则就是无用的垃圾在大脑里堆积。盲目追求知识掌握、追求升学率,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只为考试而教,学生只为考试而学,严重违背教育本质规律。当然千改万改,知识不能改,实现认知目标的确是教师教学中重要的任务。但在新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我们必须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除认知以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发展。 三、教学程式上,传统课堂教学重学轻用,重预设轻生成。重教法轻学法,重灌输轻探究。传统教学强调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不重视知识运用,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在传统教学看来,课堂教学就是按教案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的过程,课堂就是教师展示设计好的教案。传统课程观中,课程内容规定“教什么”.教学则负责“怎样教”,课程与教学的界限

201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夸美纽斯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提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A.泛爱 B.泛智 C.泛美 D.泛德 3.()又称为“灵活的课程表”。 A.贝尔一兰卡斯特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 D.特朗普制 4.完形一顿悟说是德国的格式塔学派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以下不属于格式塔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的是()。 A.韦特默 B.考夫卡 C.班杜拉 D.苛勒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法 B.锻炼法 C.说服法 D.榜样法 6.中学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类型。 A.科学的、艺术的、人文的 B.上等的、中等的、下等的 C.理想的、现实的、功利的 D.权威的、民主的、放任的 7.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基本智力,智力之闯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提出这个理论的是()。 A.布鲁纳 B.赞科夫 C.杜威 D.加德纳

8.古诗句“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描写的心理现象是()。 A.空问错觉 B.时间错觉 C.运动错觉 D.视觉错觉 9.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 A.认识过程 B.教师教的过程 C.学生学的过程 D.双边活动 10.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这表现出哪种情绪状态?() A.表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11.创造性思维大体都经历四个阶段,其中()也被称为灵感期。 A.准备期 B.酝酿期 C.验证期 D.豁朗期 12.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在皮亚杰所描述的()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A.感知运算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13.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为()。 A.课堂管理 B.课堂情境 C.课堂纪律 D.课堂气氛 14.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常使用的“ABCDE”治疗法属于()。 A.行为改变法 B.认知改变法 C.精神分析法 D.运动改变法 15.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2.只要升学率提高了,学校就实现的素质教育目标。 3.学校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是班主任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