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淀粉糖化酶的结构和作用机理

生淀粉糖化酶的结构和作用机理

生淀粉糖化酶的结构和作用机理
生淀粉糖化酶的结构和作用机理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兰-!:!!竺!兰竺!!!!!!!!二—————.——————!!!!.兰一

%T‘:口一11I岫1h自轴R#SⅡt**m格#镕mm∞筮☆*目*斑女■#女m《#”oⅡ#÷∞*5∞&目Trpmm&目H#t目Ⅻ#“自矗箍。郇一{∞cp共时*m使靠%%#《∞一十出口£☆体,

j■j∞缔§#{镕g.^☆£台*十∞#十高蚺№mn,W“t#;撕#f■#内4§*№十H镕目∞§《㈦…。%§镕#*T∞《**&g■gc有日∞*商&*##十∞#《《#.*“m《*^6^l‘EE自摊%m^目*”■(月,)”。自I-*糟分f№☆#*“¥■M&镕∞。女☆&^饰一T#邱{*∞目■tⅣmm^不l釉t“mig旌镕目∞喜《.T"∞mM%目∞**№.n∞

自4t镕*#*4#^I☆∞^#i#**艟&&∞m鹿*;i烈∞¨,n%4H女*∞日∞。

mZ,4淀#*化雕白口m##EB:qm口成自☆高§¥H}∞n禽*&“、自口i台4十木分

}t#t※《柠”T—*镕H∞雅、m■■”*?☆女K■&T.Ⅻ±**女**月#T{自一#醇*执*Ⅲ.mBm¥”摩*目作mm%*?“nm#荷f女¥WR。

}}#■r....,l...m_ (Ⅻ)

f|}L162cI

.。]Ⅲ㈣……vIⅨH㈣ml”I-~9Ⅻ

【=㈣…m1{…&MlmJl≈‘

蛐2m

…l¨J…一dJ^Ⅲ州I啪JmII:t,一∞、…¨Ⅲ…l¨“自m_1%Ⅱt:”

I*I¨

『b1¨m删IJ目“HmH?*啊,{f1)目11=…㈣…㈨M…lmilfl"l‘’I¨『s.…dd】^d怖l州…z”∞。……………M【Ml∞l45{】2).∞75∞M『…H㈣UⅢm“I…㈣"pLENvlw“M一呲…~螂々12’¨】“¨-呻Ⅱd蛐~l?…。吣(4’t

¨一s5'

I’2…㈣…㈣_”

j…l』11

71¨n…^…^…】KehⅥd…㈣州…

k.1RfE~1".qB…∞I

114l=m=“}日{Tt☆々¨)&*q々rⅢJEg#TmlH^I}…0.I|_㈨…d●hjI…-I“mWl…抽~dm岫¨拥I螂"1”1¨

117、hf目_11¨】v^G^肺州MRR…J㈣l州“6m一6I2

I…w‰N』~刊MJ“…mhn】I晰,82-n卜£8

【mmK㈣㈨‰㈣1wM.¨H

 万方数据

生淀粉糖化酶的结构和作用机理

作者:诸葛斌, 姚惠源, 姚卫蓉

作者单位:无锡轻工大学食品学院,

刊名:

工业微生物

英文刊名:INDUSTRIAL MICROBIOLOGY

年,卷(期):2001,31(1)

被引用次数:21次

参考文献(19条)

1.Masatoshi GOTO查看详情 1995(01)

2.MASTOSH GOTO APPL. ENVIRON. MICROBIOL 1994

3.Cheorl-Ho Kim查看详情 1992

4.Hiroshi Morita查看详情 1999(01)

5.Keiji KAINUMA查看详情 1985(02)

6.Jun-ichi ABE查看详情 1988(01)

7.Shinsaku HAYASHID查看详情 1989(01)

8.Hiroshi Morita查看详情 1999

9.Shinsaku HAYASHIDA.Perfecto Q查看详情 1981(12)

10.PERFECTO Q FLOR.SHINSAKU HAYASHIDA APPL查看详情 1983

11.Kohsai FUKUDA查看详情 1992(04)

12.Badal chandra SAHA.Seinosuke UEDA查看详情 1984(01)

13.Tomoko TAKAHASHI.Keiko.Yoshio IKEGAMI.Masachika IRIE查看详情 1985

14.二国二郎.王薇青淀粉科学手册 1990

15.A Gunnarsson查看详情 1984

16.S Hayashida查看详情 1989

17.B C Shendy.M R Rrao查看详情 1984

18.G Wlliamson.N J Belshaw.M Pwilliamson查看详情 1992

19.M Goto.K Tanigawa查看详情 1994

引证文献(20条)

1.阮彩彪.何建.李文华.涂国全生料发酵技术应用概述[期刊论文]-中国酿造 2010(1)

2.李彧娜.石贵阳.王武.王正祥一株生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期刊论文]-工业微生物 2010(1)

3.刘连成.陆正清生淀粉糖化酶产生菌营养条件的初步优化[期刊论文]-酿酒科技 2009(6)

4.庞宗文.梁静娟.苏海霞.岑玉秀根霉和米曲霉的淀粉酶系对生木薯粉酒精发酵的影响[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2009(1)

5.李风玲.张璐.刘连成.沈标生淀粉糖化酶产生菌Cellulosimicrobium sp.SDE的分离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期刊论文]-工业微生物 2008(5)

6.谢慧玲.阮森林.刘亮伟.陈红歌酸性生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08(10)

7.康明丽淀粉酶及其作用方式[期刊论文]-食品工程 2008(3)

8.武赟.吕真.杜先锋超声波辅助酶解制备多孔淀粉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8(4)

9.缪可嘉.王正祥淀粉酶系中淀粉结合域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07(3)

10.段善海.缪铭新型有机吸附剂——多孔淀粉的研究与分析[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07(1)

11.晏辉餐厨垃圾同步糖化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7

12.晏辉餐厨垃圾同步糖化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7

13.王启军.张东亮.张水华生料法酿造不同酒之工艺参数[期刊论文]-中国酿造 2006(12)

14.罗文.张永华.王启军生料酿酒用微生物的分离与筛选[期刊论文]-中国酿造 2006(3)

15.张秀媛.袁永俊.何扩糖化酶的研究概况[期刊论文]-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6(9)

16.张东亮.王启军.张水华生料酿酒工艺概述[期刊论文]-酿酒 2006(6)

17.汪江波.薛海燕.邹玉玲.余响华酶制剂的添加对早籼稻谷生料发酵生产酒精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酿造

2005(4)

18.姚卫蓉.姚惠源复合淀粉酶酶解生淀粉机理探讨[期刊论文]-工业微生物 2005(4)

19.诸葛斌.姚惠源.诸葛健生淀粉糖化酶产生菌Rhizopus OR-1UVN培养基优化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与发酵工业2002(7)

20.诸葛斌.姚惠源.诸葛健生淀粉糖化酶催化位点氨基酸及酶合成调控的初步研究[期刊论文]-工业微生物

2002(3)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c810872727.html,/Periodical_gywsw200101013.aspx

授权使用:江南大学(wfjndx),授权号:52925bdf-a1d6-4d2c-bfd8-9ea5010f4cf6

下载时间:2011年3月13日

玉米淀粉生产工艺流程图

玉米淀粉生产工艺流程图 原料玉米 ↓ 净化→杂质 ↓ 硫磺→制酸→浸泡→稀玉米浆→浓缩→玉米浆 ↓ 破碎→胚芽→洗涤→脱水→干燥→榨油 ↓ 精磨 ↓ 筛洗→渣皮→脱水→干燥→粉碎→纤维粉 ↓ 分离→浓缩→脱水→干燥→蛋白粉 ↓ 清水→淀粉洗涤 ↓ 精制淀粉乳→制糖、变性淀粉等 ↓ 脱水 ↓ 干燥 ↓ 淀粉成品 ↓ 计量包装 主要设备 1.提升机1台 2.清理筛1台 3.除石槽2台(自制) 4.亚硫酸罐1个(自制) 5.硫磺吸收塔 2 座 6.浸泡罐6个(自制) 7.重力筛2台 8.破碎磨2台 9.针磨1台 10.胚芽旋流器2台 11.胚芽筛1台 12.压力曲筛7 台

13.洗涤槽1套(自制) 14.分离机2台 15.洗涤旋流器一套 16.汽浮槽2台(自制) 17.螺旋挤干机2台 18.管束干燥机3台 19.板框压滤机4台 20.沉淀罐4个 21.地池1个 22.刮刀离心机1台 23.气流干燥机组1套 24.原浆罐浓浆罐洗涤水罐各一个 25.各种泵、管道、阀门 玉米:水分%(m/m)≤14%杂质率%≤2%淀粉含量%(m/m)≥70% 淀粉:65-68% 胚芽6-8% 纤维粉8-10% 蛋白粉 4.5-6% 一吨玉米可生产酒精0.3-0.32 吨吨淀粉可生产麦芽糖浆1.15吨采用传统的玉米湿磨法(即用亚硫酸水溶液逆流浸泡玉米提取可溶性成分得玉米浸泡水,齿磨破碎、旋流分离提取玉米胚芽,筛分去渣,碟片分离机与旋流分离器组合使用分离去除蛋白)闭路循环生产工艺生产玉米淀粉,从而保证工艺的可靠性。同时充分利用工艺过程水,达到节省用水的目的。 玉米淀粉是以玉米为原料,经过原粮清理,浸泡,破碎,精磨,分离,淀粉精致,脱水,烘干,计量包装,成品。生产的过程中同步分离出胚芽,纤维粉,玉米蛋白粉及玉米浆。这些副产品还要分别经过分离,洗涤,脱水,烘干到计量包装。最终完成整套的生产过程。玉米淀粉生产线是一套连续的流水作业。玉米浆还可以和玉米纤维粉混合制成喷浆纤维,是做饲料的很好原料。 吨淀粉用水5吨左右电180度左右煤200公斤左右

耐高温_淀粉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3结 论 植物乳杆菌素L-1经硫酸铵沉淀,透析除盐后效价达1280AU/ml,作用方式为杀菌。在7、15、30、37℃下,添加植物乳杆菌素L-1对单增李斯特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7℃下该细菌素在144h内控制住初始菌数,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则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活菌数。在选用的六种pH下,pH7.0时植物乳杆菌素L-1的抑菌效果最好。不论在培养基中还是pH7.0,5mmol/L的磷酸缓冲液中,盐对该细菌素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各盐分之间和同种盐不同浓度之间差异不显著。有关吸附作用的研究发现:低pH(5.0~5.5)下,植物乳杆菌素L-1不能吸附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上,而pH6.0~7.5下有50%吸附在指示菌上。盐对该细菌素吸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没有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1] 吕燕妮, 李平兰, 江志杰. 乳酸菌31-1菌株产细菌素的初步研究[J]. 中国食品学报, 2003, 增刊: 130-133. [2]郁庆福, 蔡宏道, 何晓青, 等. 现代卫生微生物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 116-117. [3] Sophie M P, Emilia F, Richard J. Purification, Partial characterizationand mode of action of enterococcin EFS2, an antilisterial bacteriocinproduced by a strain of Enterococcus faecalis isolation from a chees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1996, 30: 255-270. [4] Atrih A, Rekhif N, Moir A J G, et al. Det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bacteriocin produced by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19[J]. CanadanJournal of Microbiology, 1993, 39: 1173-1179. [5] Atrih A, Rekhif N, Moir A J G, et al. Mode of action,purification andamino acid sequence of plantaricin C19, an anti-Listera bacteriocin pro-duced by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19[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Microbiology, 2001, 68: 93-104. [6] Rongguang Y, Monty C J, Bibek R. Novel method to extract largeamounts of bacteriocins from lactic acid bacteria[J]. Applied and Envi-ronment Microbiology, 1992, 58: 3355-3359. [7]还连栋, 贾士芳, 庄增辉, 等. 乳链菌肽(NISIN)的杀菌作用机制[J].中国食品添加剂, 1997, (4): 20-23. [8] S Todorov, B Onno, O Sorokine, et al. Det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a novel antibacterial substance produced by Lactobacillus plantarumST 31 isolated from sourdough[J]. Int J Food Microbiol, 1999, 48: 167-177. 收稿日期:2005-01-21 作者简介:毕金峰(1970-),男,副教授,博士后,主要从事食品化学与生物技术研究。 耐高温α-淀粉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毕金峰1,董福奎2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农业部农业核技术与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4; 2.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蔬菜技术推广站,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摘 要:耐高温α-淀粉酶是淀粉生产麦芽糖的关键酶。本文对两种耐高温α-淀粉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酶的耐高温能力差别较大,酶活差别明显;最适pH值均为7.0,耐酸性较差;当Ca2+浓度在7~9mmol/L时,酶活提高明显。关键词:耐高温α-淀粉酶;性质 Studies on Enzyme Properties of Heat-resisting α-amylase BI Jin-feng1,DONG Fu-kui2 (1.Institute of Agro-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Nuclear Technology and Agro-Food Processing, MOA, Beijing 100094, China;2.Vegetable Technology Popularize Station of Saihan District in Huhehaote City, Huhehaote 010020, China) Abstract :Heat-resisting α-amylase is a critical enzyme for producing maltose. Enzyme properties of two species of heat-resistingα-amylas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the heat-resisting ability for two species of enzymes was different,and there was an evident difference in enzyme activity. The optimum pH was 7.0, and the acid-resisting ability was poor. The

糖化酶和液化酶区别

糖化酶(葡萄糖淀粉酶) 1)作用点:糖化酶(葡萄糖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作用是从淀粉的非还原性末端开始,依次水解α一1,4葡萄糖苷键,顺次切下每个葡萄糖单位,生成葡萄糖。 葡萄糖淀粉酶专一性差,除水解α一1,4葡萄糖苷键外,还能水解。α一1,6键和α一1,3键,但后两种键的水解速度较慢,由于该酶作用于淀粉糊时,糖液黏度下降较慢,还原能力上升很快,所以又称糖化酶,不同微生物来源的糖化酶对淀粉的水解能力也有较大区别。 2)酶原和性质:不同来源的葡萄糖淀粉酶在糖化的最适温度和pH值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黑曲霉为55~60℃,pH值3.5~5.O;根霉50~55℃,pH值4.5~5.5;拟内孢霉为50℃,pH值4?8~5?0。糖化时间根据相应淀粉糖质量指标中DE值的要求而定,一般为12~48 h;糖化温度一般采用55℃以上可避免长时间保温过程中细菌的生长;糖化pH值一般为弱酸性,不易生成有色物质,有利于提高糖化液的质量。 α-淀粉酶(液化酶) 1)作用点:α一淀粉酶属内切型淀粉酶,它作用于淀粉时从淀粉分子内部以随机的方式切断α一1,4糖苷键,但水解位于分子中间的α一1,4键的概率高于位于分子末端的α一1,4键,a一淀粉酶不能水解支链淀粉中的α一1,6键,也不能水解相邻分支点的α一1,4键;不能水解麦芽糖,但可水解麦芽三糖及以上的含α一1,4键的麦芽低聚糖。由于在其水解产物中,还原性末端葡萄糖分子中C,的构型为α一型,故称为α一淀粉酶。 α一淀粉酶作用于直链淀粉时,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速度较快,能将直链淀粉全部水解为麦芽糖、麦芽三糖及直链麦芽低聚糖;第二阶段速度很慢,如酶量充分,最终将麦芽三糖和麦芽低聚糖水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α一淀粉酶水解支链淀粉时,可任意水解α一1,4键,不能水解α一1,6键及相邻的α一1,4键,但可越过分支点继续水解α一1,4键,最终水解产物中除葡萄糖、麦芽糖外还有一系列带有α一1,6键的极限糊精,不同来源的α一淀粉酶生成的极限糊精结构和大小不尽相同。 2)酶源来源于芽孢杆菌的α一淀粉酶水解淀粉分子中的α一1,4键时,最初速度很快,淀粉分子急速减小,淀粉浆黏度迅速下降,工业上称之为“液化”。随后,水解速度变慢,分子继续断裂、变小,产物的还原性也逐渐增高,用碘液检验时,淀粉遇碘变蓝色,糊精随分子由大至小,分别呈紫、红和棕色,到糊精分子小到一定程度(聚合度小于6个葡萄糖单位时)就不起碘色反应,因此实际生产中,可用碘液来检验α一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程度。 3)酶的性质α一淀粉酶较耐热,但不同来源的α一淀粉酶具有不同的热稳定性和最适反应温度。目前市售酶制剂中,以地衣芽孢杆菌所产α一淀粉酶耐热性最高,其最适反应温度达95℃左右,瞬间可达105~110℃,因此该酶又称耐高温淀粉酶。由枯草杆菌所产生的α一淀粉酶,最适反应温度为70℃,称为中温淀粉酶。来源于真菌的α一淀粉酶,最适反应温度仅为55℃左右,为非耐热性α一淀粉酶,一般作为糖化酶使用。 一般而言,工业生产用α一淀粉酶均不耐酸,当pH值低于4.5时,活力基本消失。在pH值为5.O~8.0之间较稳定,最适pH值为5.5~6.5。不同来源的α一淀粉酶在此范围内略有差异。 不同来源的α一淀粉酶均含有钙离子,钙与酶分子结合紧密,钙能保持酶分子最适空间构象,使酶具有最高活力和最大稳定性。钙盐对细菌α一淀粉酶的热稳定性有很大的提高,液化操作时,可在淀粉乳中加少量Ca2+,对α一淀粉酶有保护作用,可增强其耐热力至90~C以上,因此最适液化温度为85~90℃.

(整理)α-淀粉酶综述

α-淀粉酶综述 佚名2013-10-06 摘要:α-淀粉酶分布十分广泛,遍及微生物至高等植物。α-淀粉酶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酶制剂,大量应用于粮食加工、食品工业、酿造、发酵、纺织品工业和医药行业等,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酶制剂之一。本文概述了α-淀粉酶的发现和应用发展史、分离纯化及结构的研究史、催化机制及其研究史、工业化生产和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等。 关键词:α-淀粉酶发现应用分离纯化结构催化机制研究史发展趋势 α- 淀粉酶( α- 1,4- D- 葡萄糖- 葡萄糖苷水解酶) 普遍分布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 是一种重要的淀粉水解酶。其作用于淀粉时从淀粉分子的内部随机切开α-1,4糖苷键,生成糊精和还原糖。由于产物的末端残基碳原子构型为α构型,故称α-淀粉酶。现在α-淀粉酶泛指能够从淀粉分子内部随机切开α-1,4糖苷键,起液化作用的一类酶。 1 α-淀粉酶的发现和应用史 1.1 α-淀粉酶的发现 啤酒是最古老的酒精饮料,发酵是其关键步骤,其中所包含的糖化过程就是把淀粉转化为糖。这个转化过程的机理一直都没有被弄清楚,直到淀粉的发现。 在19世纪早期,许多科学家都在研究谷物提取物中淀粉的消化机理。Nasse(1811年)发现,从生物体中提取的淀粉能过被转化为糖,而从被沸水杀死的植物细胞中提取的淀粉不能被转化为糖。Kirchhoff(1815年)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他将4份的冷水加入到2份的淀粉中,并边加边搅拌。之后加入20份的沸水使其形成一层厚厚的淀粉糊。在淀粉糊还是余温的时候,加入被粉碎的麸质(或麦芽),然后在40-60°列式温度下水浴。1-2小时后发现,淀粉糊开始缓慢液化。8-10小时后,淀粉糊被转化为一种甜的溶液。之后,他将其通过过滤和蒸发浓缩得到了糖浆,品尝后发现,其和发酵液一样甜。在操作的过程中,他注明了实验过程中仅添加了非常少的麸质,并且得到的糖浆与淀粉的量成正比。此外,如果在加入麸质前加入几滴高浓度的硫磺酸,最终就没有糖生成。从这个实验中他得到结论1)麸质是一种能够使温水中的淀粉粉末转化为糖的物质。2)作为种子发芽的结果,相比种子内的物质而言,麸质能过将更多的淀粉转化为糖。至此,Kirchhoff奠定了发现谷物中一种能够将淀粉转化为糖的蛋白质的基础。

萌发小麦种子中淀粉酶酶学性质研究解析

萌发小麦种子中淀粉酶酶学性质研究(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30) 摘要: 酶是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它具有催化剂属性,同是也具有一些无机催化剂所不具有的特性。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是生物催化剂,能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本实验通过利用淀粉酶水解还原糖,还原糖能使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生成棕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淀粉酶活力与还原糖的量成正比,用比色法测定淀粉酶作用于淀粉后生成的还原糖的量,以单位质量样品在一定时间内生成还原糖的量表示酶活力。以淀粉在碘液中显蓝色性质,探究酶活性影响因素,常见的影响因素有:温度 pH 活性剂和抑制剂等。 Abstract:Enzyme is a biological catalyst is an enzyme, the catalyst having the property, the same also has some inorganic catalysts do not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Proteins catalyze specific chemical reactions,RNA or a composite thereof. Are biological catalysts,by reducing 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the reaction to accelerate the reaction rate, but does not change the equilibrium reaction. In this study, the use of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starch sugar, sugar makes 3,5-dinitrosalicylic acid reduction ,a brown 3-amino-nitro-salicylic acid.Proportional to the amount of amylase activity and reducing sugars,measuring the amount of amylase in starch sugar produced by colorimetry ,a unit mass of the sample at the certain time. 关键词: 淀粉酶活性温度 PH 激活剂和抑制剂 引言: 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命活动最重要的特征。而构成新陈代谢的许多复杂而有规律的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都是在酶催化下进行的。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运动、神经传导等生命活动都与酶的催化过程紧密相关,可以说,没有酶的参与,生命活动一刻也不能进行。酶是细胞产生的,受多种因素调节控制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催化剂比较有以下不同点:酶易失活、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酶具有高度专一性、酶活性受到调节和控制。而调节和控制又包括调节酶浓度、抑制剂和激活剂的调节等。[1] 按照淀粉酶水解淀粉的作用方式,可以分为α-淀粉酶、β-淀粉酶、异淀粉酶和麦芽糖酶四种类型。实验证明,当谷类种子萌发时,两类淀粉酶(α,β型)都存在,淀粉酶总酶活性随种子萌发将升高,有利于淀粉被降解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葡萄糖。许多微生物包括

糖化酶的固定化

糖化酶的固定化及其在葡萄糖生产中的应用工艺 姓名:吴启华 12生物工程1班学号:1214200027 指导老师:柯德森、姚焱;同组者:严少杰,李海毅;时间:2015/11/30---2015/12/14 摘要:利用有关固定化酶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固定化糖化酶的效率与糖化酶的浓度的关系。 本实验中测定固定化糖化酶偶联率、相对活力、活力回收来衡量其生产工艺的优劣,并探讨糖化酶的浓度对固定化效果及结合牢固程度的影响和验证固定化糖化酶催化生产葡萄糖的重复使用能力及其效率。制备固定化糖化酶的方法为离子吸附法,并且使用DNS法测定固定化酶的活力。结果显示:在该次实验中,固定化的效果较好;加入20g离子交换剂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为79.1%,偶联率为90.46%,相对活力为82.58%,加入25g离子交换剂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为85.2%,偶联率为92.76%,相对活力为92.54%。重复使用葡萄糖固定化酶的过程中,固定化酶的利用效率降低。酶与载体的浓度比例较高固定化酶葡萄糖生产效率高。 关键词:固定化,糖化酶,葡萄糖,酶活力 1、前言: 糖化酶也称葡萄糖淀粉酶(glucoamylase, EC.3.2.1.3)(淀粉-α-1,4-葡聚糖葡萄糖水解酶),它能够催化淀粉液化产物---糊精及低聚糖进一步水解成葡萄糖。糖化酶对底物的作用是由非还原端开始,将α-1,4-键和α-1,6键逐一水解,酶作用时糖苷键在C1-6间断裂,所产生的葡萄糖为 构型,几乎100%转变为葡萄糖。工业生产使用的糖化酶主要来自曲霉、根霉及拟内孢霉,它被广泛应用于酿酒、制糖等行业,是非常重要的酶制剂。 酶的固定化方法通常按照用于结合的化学反应的类型进行分类,大致有三种:非共价结合法(结晶法、分散法、物理吸附法及离子结合法);化学结合法(包括共价结合法及交联法);包埋法(包括微囊法及网络法)。 本实验利用离子结合法制备固定化糖化酶。离子结合法就是酶通过离子键结合于具有离子交换基的不溶性载体的固定化方法,常用的载体有:葡聚糖凝胶、离子交换树脂、纤维素等。本实验以离子交换树脂为载体,应用离子交换结合法制备固定化酶,该法操作简便,处理条件温和,酶的高级结构和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不易被破坏,酶的活性回收率高,可反复连续生产,对稀酶有浓缩作用,载体可再生使用。其缺点是:载体和酶的结合力弱,容易受缓冲液种类或pH的影响,在高离子强度下进行反应时,酶易从载体上脱落。使用共价结合法不会使酶容易脱落,国外研究者已研究出用氧化锆涂层多孔玻璃或多孔陶瓷,然后硅烷化,最后用重氮基、醛基和异硫氰基衍生物偶联糖化酶,结果使酶活较高,并且能连续生产3个酶半衰期。在此次实验中还使用用DNS法测定固定化酶、残留酶、原酶的活力。 2、材料与方法: 2.1材料:(1)糖化酶液,GF-201大孔强碱阴离子交换剂,葡萄糖,可溶性淀粉(20g/L),CuSO4.5H2O,次甲基兰,酒石酸钾钠,氢氧化钠,亚铁氰化钾,乙酸,乙酸钠(配制pH4.6

糖化酶的研究进展

糖化酶的研究进展 摘要:糖化酶是世界上生产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酶类,介绍了糖化酶的结构组成、特性、生产、提取、活力检测以及提高酶活力的研究。 关键词: 糖化酶; 特性; 活力 一、糖化酶的简介 糖化酶是应用历史悠久的酶类,1 500年前,我国已用糖化曲酿酒。本世纪2O年代,法国人卡尔美脱才在越南研究我国小曲,并用于酒精生产。50年代投入工业化生产后,到现在除酒精行业,糖化酶已广泛应用于酿酒、葡萄糖、果葡糖浆、抗菌素、乳酸、有机酸、味精、棉纺厂等各方面,是世界上生产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酶类。 糖化酶是葡萄糖淀粉酶的简称[Glucoamylase,(EC.3.2.1.3.)](缩写GA或G), 糖化酶是一种习惯上的名称,学名为α-1,4-葡萄糖水解酶 (α-1,4-Glucanglucohydrolace). 糖化酶是由曲霉优良菌种(Aspergilusniger)经深层发酵提炼而成。(深层发酵是利用深层培养基的厌氧环境来培养厌氧细菌,但不能培养严格厌氧细菌,多用于兼性厌氧菌和微耗氧菌的培养) 重要糖化酶生产菌有:雪白根霉,德氏根霉,河内根霉,爪哇根霉,台湾根霉,臭曲霉,黑曲霉等。 糖化酶是具有外切酶活性的胞外酶。其主要作用是从淀粉、糊精、糖原等碳链上的非还原性末端依次水解a一1,4糖苷键,切下一个个葡萄糖单元,并像B一淀粉酶一样,使水解下来的葡萄糖发生构型变化,形成B—D一葡萄糖。对于支链淀粉,当遇到分支点时,它也可以水解a一1,6糖苷键,由此将支链淀粉全部水解成葡萄糖。糖化酶也能微弱水解a一1,3连接的碳链,但水解a一1.4糖苷键的速度最快,它一般都能将淀粉百分之百地水解生成葡萄糖。 二、糖化酶的结构组成及分类 糖化酶在微生物中的分布很广,在工业中应用的糖化酶主要是从黑曲霉、米曲霉、根霉等丝状真菌和酵母中获得,从细菌中也分离到热稳定的糖化酶,人的唾液、动物的胰腺中也含有糖化酶。不同来源的淀粉糖化酶其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差异,对生淀粉的水解作用的活力也不同,真菌产生的葡萄糖淀粉酶对生淀粉具有较好的分解作用。

萌发小麦种子中淀粉酶酶学性质

萌发小麦种子中淀粉酶酶学性质 XXX A091100XX 生学1101 Enzymatic properties of amylases from germinant wheat 摘要:在小麦种子中提取淀粉酶,研究相关酶学性质,了解温度、PH值以及激活剂和抑制剂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并且对酶的活力进行测定。不同的温度、PH条件下和加激活剂或抑制剂情况下淀粉酶将淀粉水解的程度不同,产物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由此可知道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也可知道激活剂能使酶的性增加,抑制剂能使酶的活性降低。对酶的活力进行测定时,是测定产物麦芽糖的量,来表示酶的活力。麦芽糖能将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成棕红色的氨基化合物(520nm处有最大吸收峰),其颜色深浅与麦芽糖浓度成正比,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棕红色的氨基化合物吸光值,从而得到产物麦芽糖的量,来表示酶的活力[1]。 关键词:淀粉酶、温度、PH值、激活剂、抑制剂、分光度计 研究背景:二十一世纪是生物信息时代,各种生物学领域研究层出不穷 ,对酶的研究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对酶的研究已转入了后期,各种酶的生化性质也相继被研究出,酶是一种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由氨基酸通过肽链连接而成,只有在适当的温度、pH和离子强度下才具有生物活性,有些酶还需要辅酶或者辅因子[2]。通过此次实验研究,让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淀粉酶的认识和学习,同时培养我们设计实验的基本思路,学会科学的实验组合,提出合理的实验方案,为以后研究其他种类的酶提供了研究方法和实验依据,也为我们以后更多的设计型实验作好铺垫。 原理:淀粉是植物最主要的储藏多糖,也是人和动物的重要食物和发酵工业的基本

糖化酶(Glucoamylase) 试剂盒说明书

货号: QS2625 规格:50管/24样糖化酶(Glucoamylase) 试剂盒说明书 可见分光光度法 注意:正式测定之前选择2-3个预期差异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测定意义: 糖化酶,即葡萄糖淀粉酶(EC3.2.1.3),又称γ-淀粉酶,是一种外切型糖苷酶,它从淀粉的非还原性末端水解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将淀粉完全水解为葡萄糖,因此广泛的应用于酒精、白酒、抗生素、氨基酸、有机酸,甘油,淀粉糖等工业中,是我国重要的工业酶制剂之一。 测定原理: 糖化酶水解可溶性淀粉生成葡萄糖,与3,5-二硝基水杨酸生成红棕色化合物,在540nm 处有最大光吸收,在一定范围内反应液颜色深浅与葡萄糖的量成正比,可测定计算得糖化酶的活力。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 天平、低温离心机、可见分光光度计、1 mL玻璃比色皿、恒温水浴锅。 试剂组成和配制: 提取液:液体50mL×1瓶,4℃保存。 试剂一:液体25mL×1瓶,4℃保存。 试剂二:液体25mL×1瓶,4℃避光保存。 酶液提取: 1.组织:按照质量(g):提取液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加入1mL提 取液)加入提取液,冰浴匀浆后于4℃,10000g离心10min,取上清置于冰上待测。 2.细胞:按照细胞数量(104个):提取液体积(mL)为500~1000:1的比例(建议500万细 胞加入1mL提取液),冰浴超声波破碎细胞(功率300w,超声3秒,间隔7秒,总时间3min); 然后4℃,10000g离心10min,取上清置于冰上待测。 3.培养液或其它液体:直接检测。 酶活性计算公式: 标准曲线:y = 0.2164x - 0.0182,R2 = 0.9992 1. 按照蛋白含量计算 第1页,共2页

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流程介绍

玉米淀粉生产技术 玉米是从玉蜀黍穗上剥离下的玉米粒, 玉米粒含水分12-16%、淀粉70- 7 2%、蛋白质8 — 11%、脂肪4 — 6%、灰分1.2 — 1.6%、纤维5 — 7%。玉米淀粉用途很广,既可用于食品工 业,也能用于造纸、纺织、化工、医药等部门。 以玉米为原料制造淀粉的方法很多,基本工艺流程如下: 玉米一>清理一>浸泡一>粗碎一 >胚的分离一>磨碎一>分离纤维一>分离蛋白质—>清洗一>离心分离一>干燥一>淀粉。? 具体生产流程如下: (1) 清理 清除玉米原粮中的杂质,通常用筛选、风选、比重分选等。 (2) 浸泡 玉米子粒坚硬,有胚,需经浸泡工序处理后,才能进行破碎。玉米通过浸泡,第一,可 浄化 二氧址碣亚硫毀一浸泡>浸泡水—菲汀(玉米架卜) 破碎胚芽併 胚芽分离洗涤 研磨 ?干燥"榨油 玉米油 稀蛋白-质?闻 + 液縮 干燥… 蛋白粉卩玉米淀紺- 硫谶 燃晓 玉米 *杂挪

软化子粒,增加皮层和胚的韧性。因为玉米在浸泡过程中大量吸收水分,使子粒软化,降低结构强度,有利于胚乳的破碎,从而节约动力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另外胚和皮层的吸水量大大超过胚乳,增强了胚和皮层的韧性,不易破裂。浸泡良好的玉米,如用手指压挤,胚即可脱落。第二,水分通过胚和皮层向胚乳内部渗透,溶出水溶性物质。这些物质被溶解出来后,有利于以后的分离操作。第三,在浸泡过程中,使粘附在玉米表面上的泥沙脱落。能借助玉米与杂质在水中的沉降速度不同,有效地分离各种轻重杂质,把玉米清洗干净,有利于玉米的破碎和提取淀粉。浸泡玉米的方法,目前普遍用管道将几只或几十只金属罐连接起来,用水泵使浸泡水在各罐之间循环流动,进行逆流浸泡,浸泡水中通常加二氧化硫,以分散和破坏玉米子粒细胞中蛋白质网状组织,促使淀粉游离出来,同时还能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活动,但是二氧化硫的浓度最高不得超过0.4%,否则酸性过大,会降低淀粉的粘度。温度对二氧化硫的浸泡作用具有重要影响,提高浸泡水温度,能促进二氧化硫的浸泡效果。但温度过高,会使淀粉糊化,造成不良后果,一般以50—55C为宜。浸泡时间的长短对浸泡作用有密切关系。浸泡时间短,蛋白质网状组织不能分散和破坏,淀粉颗粒不能游离出来。一般需要浸泡48 小时以上。浸泡条件:浸泡水的二氧化硫浓度为0.15%一0.2%,pH 值为3.5。在浸泡过程中,二氧化硫被玉米吸收,浓度逐渐降低,最后 放出的浸泡水含二氧化硫约为0.01%一0.02%,pH 值为3.9—4.1。浸泡水温度为50—55C,浸泡时间为40—60小时。浸泡条件应根据玉米的品质决定。通常储存较久的老玉米和硬质玉米,要求二氧化硫浓度较高,温度也较高,浸泡时间较长。玉米经过浸泡以后,水分应在40%以上。 (3) 粗碎 粗碎目的主要是将浸泡后的玉米粒破碎成10块以上的小块,以便将胚分离出来。玉米粗碎大都使用盘式破碎机。粗碎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把玉米粒破碎到4—6块,进行胚的分离;第二次再破碎到10块以上,使胚全部脱落。 (4) 胚的分离 目前国内用来分离胚的设备主要是分离槽。分离槽是一个U 形的木制或铸铁制的长槽,槽内装有刮板、溢流口和搅拌器。将粗碎后的玉米碎粒与波美9 度( 相当于比重1.06) 的淀粉乳混合,从分离槽的一端引入,缓缓地流向另一端。胚的比重小,飘浮在液面上,被移动的刮板从液面上刮向溢流口。碎粒胚乳较重,沉向槽底,经转速较慢(约6转/分)的横式搅拌器推向另一端的底部出口,排出槽外,从而达到分离胚的目的。

淀粉酶,糖化酶

糖化酶 糖化酶Gluco-Amylase 又称葡萄糖淀粉酶(EC3.2.1.3),是以黑曲霉变异菌株经发酵制得的高效生物催化剂。糖化酶能在常温条件下将淀粉分子的a-1.4和a-1.6糖苷键切开,而使淀粉转化为葡萄糖。凡是以淀粉为原料又需糖化的生产过程,均可使用糖化酶以其提高淀粉糖化收率。不含转苷酶将具有极高的转化率。其系列产品有固体和液体两种类型,适用于淀粉糖、酒精、酿造、味精、葡萄糖、有机酸和抗菌素等工业. 一、产品特性:1、作用方式:糖化酶又称葡萄糖淀粉酶,它能从淀粉分子的非还原性末端水解a—1,4葡萄糖苷糖,生产葡萄糖,也能缓慢水解a—1,6葡萄糖苷键,转化为葡萄糖. 2、热稳定性:在60℃下较为稳定,最适作用温度58—60℃. 3、最适作用:PH4.0—4.5 4、产品质量符合QB1805.2—93标准. 二、产品规格. 项目指标固体糖化酶液体糖化酶外观黄褐色粉末褐色液体酶活力5万、10万、15万10万、15万水份(%)≤8 细度(目)80%通过40目酶存活率半年不低于标定酶活三个月不低于标定酶活 三、酶活力定义:1克酶粉或1ml酶液于40℃PH4.6条件下,1小时分解可溶性淀粉产生1mg 葡萄糖的酶量为1个酶活单位。 四、应用参考 酒精工业:原料经中温蒸煮冷却到58—60℃,加糖化酶,参考用量为80—200单位/克原料,保温30—60分钟,冷却至30℃左右发酵。 淀粉糖工业:原料经液化后,调PH到4.2—4.5,冷却到58—60℃,加糖化酶,参考用量为100—300单位/克原料,保温糖化24—48小时。 啤酒行业:生产“干啤酒”时,在糖化或发酵前加入糖化酶,可以提高发酵度。 酿造工业:在白酒、黄酒、曲酒等酒类生产中,以酶代曲,可以提高出酒率,也普遍用于食醋工业。其他工业:在味精、抗菌素等其他工业应用时,淀粉液化后冷却到60℃,调PH4.2—4.5,加糖化酶。参考用量100—300单位/克原料。 淀粉酶 生物学 中文名称:淀粉酶

玉米淀粉胶配方和生产工艺教学提纲

玉米淀粉胶配方和生 产工艺

玉米淀粉胶配方和生产工艺 1. 用途 本剂是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添加氢氧化钠、焦锑酸钾、硼砂等辅料组成的玉米淀粉粘合剂。主要用于纸箱、瓦楞纸板等行业。本剂可以代替沿用已久的碱性泡花碱(即水玻璃)粘合剂,其优点是:生产设备简单,制作方便,投产快,粘合强度高,防潮性也比泡花碱好,而且涂布量和成本却比泡花碱粘合剂低。 2. 原料 (1)玉米淀粉:将玉米粒经过加工达到下列质量要求: 外观白色或微黄色粉末 水分(%)≤14 蛋白质(%)≤0.5 灰分(%)≤0.05 酸度(每100克干淀粉消耗0.1摩尔氢氧化钠)≤15 细度(通过100自筛)(%)≥99

斑点(个/厘米2) 1 气味正常 (2)氢氧化钠:亦称苛性钠、烧碱。白色固体,呈粒状、片状、棒状或块状。是强碱,对 皮肤、织物、纸张等有强腐蚀性。吸湿性较强,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逐渐变成碳酸钠。易溶于水,同时强烈放热,广泛用于造纸、人造丝、染色、肥皂、石油和其它化学工业。用作pH值调节剂。选用工业品。 (3)硼砂:学名十水四硼酸钠、焦硼酸钠。分子式Na2B4O7·10H2O。无色半透明晶体或结晶粉末。无臭,味甜涩。在空气中风化,晶体表面常被白色粉末覆盖。16毫升冷水、0.6毫升沸水或1毫升甘油可溶解1克硼砂,不溶于乙醇。水溶液呈碱性反应。主要用于玻璃和搪瓷工业,在医疗上用作防腐剂和消毒剂。本剂中用作防腐剂。选用工业品。 (4)焦锑酸钾:白色颗粒或结晶粉末。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不溶于乙醇。本剂中起氧化作用和稳定作用。选用工业品。 3. 配方(重量份) 玉米淀粉 50 焦锑酸钾 1

糖化酶研究综述

糖化酶又称葡萄糖淀粉酶[Glucoamylase,(EC.3.2.1.3.)],是淀粉分解酶的的一个分支。糖化酶是一种习惯上的名称,学名为α-1,4-葡萄糖水解酶 (α-1,4-Glucan glucohydrolace)。它能把淀粉从非还原性未端水介a-1.4葡萄糖苷键产生葡萄糖,也能缓慢水解a-1.6葡萄糖苷键,转化为葡萄糖。 糖化酶是由曲霉优良菌种(Aspergilusniger)经深层发酵提炼而成。(深层发酵是利用深层培养基的厌氧环境来培养厌氧细菌,但不能培养严格厌氧细菌,多用于兼性厌氧菌和微耗氧菌的培养) 重要糖化酶生产菌有:雪白根霉,德氏根霉,河内根霉,爪哇根霉,台湾根霉,臭曲霉,黑曲霉等。 糖化酶用于以葡萄糖作发酵培养基的各种抗生素、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的发酵;本品还大量用于生产各种规格的葡萄糖。总之,凡对淀粉、糊精必需进行酶水解的工业上,都可适用。最多应用于酒精、淀粉糖、味精、抗菌素、柠檬酸、啤酒等工业以及白酒、黄酒。 一特性: 1.作用方式:糖化酶的底物专一性较低,它除了能从淀粉链的非还原性未端切开a-1.4键处,也能缓慢切开a-1.6。因此,它能很快的把直链淀粉从非还原性未端依次切下葡萄单位,在遇到1.6键分割,先将a-1.6键分割,再将 a-1.4键分割,从而使支链淀粉水解成葡萄糖 2. 作用条件:糖化酶随作用的温度升高活力增大,超过65℃又随温度升高而活力急剧下降,本品是最适作用温度是60-62℃。最适作用PH舒值在4.0-4.5左右 3.活力检测: 酶活力定义:1克酶粉或1毫升酶液在40℃,PH4.6条件下,1小时水解可溶性淀粉产生1毫克葡萄糖的酶量为1个酶活力单位(U)。 原理:糖化酶有催化淀粉水解的作用,能从淀粉分子非还原性末端开始,分解α-1,4-葡萄糖苷键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被次碘酸钠氧化,过量的次碘酸钠酸化后析出碘,再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计算酶活力。 试剂和溶液: (1)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为4.6)。称取乙酸钠(CH3COONa·3H2O) 6.7g,溶于水中,加冰乙酸(CH3COOH)2.6ml,用水定容至1000ml。 配好后用pH计校正。 (2)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Na2S2O3,0.05mol/L)。 (3)碘溶液(1/2I2,0.1mol/L)。 (4)氢氧化钠溶液(NaOH,0.1mol/L)。 (5)200g/L可溶性氢氧化钠溶液。 (6)硫酸溶液(2mol/L)。 (7)20g/L可溶性淀粉溶液。 (8)10g/L淀粉指示液。 仪器和设备: 恒温水浴锅、秒表、比色管、玻璃仪器。

糖化酶

我国糖化酶的研究概况 糖化酶是世界上生产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酶类,介绍了糖化酶的结构组成、特性、生产、提取、活力检测以及提高酶活力的研究。主要的内容包括:一、糖化酶的简介 糖化酶是应用历史悠久的酶类,1 500年前,我国已用糖化曲酿酒。本世纪2O年代,法国人卡尔美脱才在越南研究我国小曲,并用于酒精生产。50年代投入工业化生产后,到现在除酒精行业,糖化酶已广泛应用于酿酒、葡萄糖、果葡糖浆、抗菌素、乳酸、有机酸、味精、棉纺厂等各方面,是世界上生产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酶类。 糖化酶是葡萄糖淀粉酶的简称(缩写GA或G)。它是由一系列微生物分泌的,具有外切酶活性的胞外酶。其主要作用是从淀粉、糊精、糖原等碳链上的非还原性末端依次水解a一1,4糖苷键,切下一个个葡萄糖单元,并像B一淀粉酶一样,使水解下来的葡萄糖发生构型变化,形成B—D一葡萄糖。对于支链淀粉,当遇到分支点时,它也可以水解a一1,6糖苷键,由此将支链淀粉全部水解成葡萄糖。糖化酶也能微弱水解a一1,3连接的碳链,但水解a一1.4糖苷键的速度最快,它一般都能将淀粉百分之百地水解生成葡萄糖。 二、糖化酶的结构组成及分类 糖化酶在微生物中的分布很广,在工业中应用的糖化酶主要是从黑曲霉、米曲霉、根霉等丝状真菌和酵母中获得,从细菌中也分离到热稳定的糖化酶,人的唾液、动物的胰腺中也含有糖化酶。不同来源的淀粉糖化酶其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差异,对生淀粉的水解作用的活力也不同,真菌产生的葡萄糖淀粉酶对生淀粉具有较好的分解作用。 糖化酶是一种含有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糖醛酸的糖蛋白,分子量在60 000 到1 000 000间,通常碳水化合物占4% 18%。但糖化酵母产生的糖化酶碳水化合物高达80%,这些碳水化合物主要是半乳糖、葡萄糖、葡萄糖胺和甘露糖。 三、糖化酶的特性 1、糖化酶的热稳定性 在糖化酶的热稳定性机理及筛选热稳定性糖化酶菌株上。工业上应用的糖化酶都是利用它的热稳定性。一般真菌产生的糖化酶热稳定性比酵母高,细菌产生

糖化酶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Research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inFoodIndustry ofGlucoamylase ZHONGHao1,TANXing-he1,XIONGXing-yao2,SUXiao-jun2,HUYa-ping1 (1.CollegeofFoodScienceandTechnology,Hu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Changsha410128,China;2.CollegeofHorticultureandLandscape,Hu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Changsha410128,China) 热点论坛 摘要:介绍了糖化酶产生菌株的分布、结构与多型性、作用机制、基因和固定化研究与处理及其 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关键词:糖化酶;性质;基因;固定化;应用 Abstract:Glucoamylaseisanimportantindustrialenzyme.Theproducestrainsdistribution,structurepolytypism,enzymemechanism,gene,immobilizationresearchandapplicationactualityinfoodindustry,andthedevelopmentprospectonglucoamylasewassummariedinthispaper. Keywords:glucoamylase;property;gene;immobilization;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S20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221(2008)03-0001-04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06NK2006)作者简介:钟 浩(1983—),男,汉族,湖南人,硕士,主要 从事生物能源开发利用研究工作. 糖化酶,全名葡萄糖淀粉酶(GlucoamylaseEC. 3.2.1.3.),又称为淀粉α-1,4葡萄糖苷酶、γ-淀粉 酶。因为在发酵行业中主要用作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所以习惯上被称为糖化酶,是一种单链的酸性糖苷水解酶,具有外切酶活性。我国古代利用酒曲酿酒就是用的糖化酶的原理。糖化酶是淀粉糖化发酵生产酒精、葡萄糖浆的主要酶类。特别是利用酿酒酵母进行淀粉原料发酵时,淀粉液化后的糖化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工序,因为大多数酿酒酵母只能利用可发酵的糖。 现在糖化酶不仅用于酒类和酒精生产及制取葡萄糖浆,还广泛地用于抗生素、氨基酸、有机酸 的生产。糖化酶是我国产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酶制剂。 1产糖化酶菌株分布 糖化酶广泛地存在于微生物中。已报道的产 糖化酶菌株中真菌有23个属35个种,它们分别是:雪白根霉(Rhizopustonginensis)、德氏根霉(R.delemar)、 河内根霉(R.tonkenisis)、爪哇根霉(R.ja-vanic)、台湾根霉(R.formosaensis)、臭曲霉(A.spe. rgfllusfoetJdus)、 黑曲霉(A.niger)、海枣曲霉(A.pheni-cis)、 宇佐美曲霉(A.usamii)、红曲霉(Monascussp)、扣囊拟内孢霉或肋状拟内孢霉(Endomycopsisfibu-liger)、 泡盛曲霉(A.awamori)等。某些细菌中也可以分离到热稳定的糖化酶, 如S.diastaticus、 糖化酶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工业中 的应用 钟浩1,谭兴和1,熊兴耀2,苏小军2,胡亚平1 (1.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长沙410128;2.湖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长沙410128) 1

玉米淀粉生产工艺指标控制

湿法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及设备 一.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 1.玉米贮存与净化 原料玉米(要求成熟的玉米,不能用高温干燥过热的玉米)经地秤计量后卸入玉米料斗,经输送机、斗式提升机进入原料贮仓,经振动筛选、除石、磁选等工序净化,计量后去净化玉米仓。由玉米仓出来的玉米用水力或机械输送去浸泡系统。水力输送速度为0.9—1.2m/s,玉米和输送水的比例为1:2.5—3。温度为35℃—40℃,经脱水筛,脱除的水回头作输送水用,湿玉米进入浸泡罐。 2.玉米浸泡 玉米的浸泡是在亚硫酸水溶液中逆流进行的。一般采用半连续流程。浸泡罐8—12个,浸泡过程中玉米留在罐内静止,用泵将浸泡液在罐内一边自身循环一边向前一级罐内输送,始终保持新的亚硫酸溶液与浸泡时间最长(即将结束浸泡)的玉米接触,而新入罐的玉米与即将排出的浸泡液接触,从而保持最佳的浸泡效果。浸泡温度(50±20)℃,浸泡时的亚硫酸浓度为0.2%—0.25%,浸泡时间60—70h。完成浸泡的浸泡液即稀玉米浆含干物质7%—9%,pH3.9—4.1,送到蒸发工序浓缩成含干物质40%以上的玉米浆。浸泡终了的玉米含水40%—46%,含可溶物不大于2.5%,用手能挤裂,胚芽完整挤出。其酸度为对100kg干物质用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液中和,用量不超过70mL。 3.玉米的破碎 浸泡后的玉米由湿玉米输送泵经除石器进入湿玉米贮斗,再进入头道凸齿磨,将玉米破碎成4—6瓣,含整形玉米量不超过1%,并分出75%—85%的胚芽,同时释放出20%—25的淀粉。破碎后的玉米用胚芽泵送至胚芽一次旋液分离器,分离器顶部流出的胚芽去洗涤系统,底流物经曲筛滤去浆料,筛上物进入二道凸齿磨,玉米被破碎为10—12瓣。在此浆料中不应含有整粒玉米,处于结合状态的胚芽不超过0.3%。经二次破碎的浆料经胚芽泵送二次旋液分离器;顶流物与经头道磨破碎和曲筛分出的浆料混合一起,进入一次胚芽分离器,底流浆料送入细磨工序。进入一次旋流分离器的淀粉悬浮液浓度为7—9Bé,压力为0.45—0.55MPa。进入二次旋流分离器的淀粉浆料浓度为7—9 Bé,压力为0.45—0.55MPa,胚芽分离过程的物料温度不低于35℃。 4.细磨 经二次旋流分离器分离出胚芽后的稀浆料通过压力曲筛,筛下物为粗淀粉乳,淀粉乳与细磨后分离出的粗淀粉浆液汇合后进入淀粉分离工序;筛上物进入冲击磨(针磨)进行细磨,以最大限度地使与纤维联结的淀粉游离出来。经磨碎后的浆料中,联结淀粉不大于10%。细磨后的浆料进入纤维洗涤槽。 5.纤维的分离、洗涤、干燥 细磨后的浆料进入纤维洗涤槽,在此与以后洗涤纤维的洗涤水一起用泵送到第一级压力曲筛。筛下分离出粗淀粉乳,筛上物再经5级或6级压力曲筛逆流洗涤,洗涤工艺水从最后一级筛前加入,通过筛面,携带着洗涤下来的游离淀粉逐级向前移动,直到第一级筛前洗涤槽中,与细磨后的浆料合并,共同进入第一级压力曲筛,分出粗淀粉乳。该乳与细磨前筛分出的粗淀粉乳汇合,进入淀粉分离工序。筛面上的纤维、皮渣与洗涤水逆流而行,从第一筛向以后各筛移动,经几次洗涤筛分洗涤后,从最后一级曲筛筛面排出,然后经螺旋挤压机脱水送纤维饲料工序。 细磨后浆料浓度为13—17Bè,压力曲筛进料压力0.25—0.3MPa,洗涤用工艺水温度45℃,可溶物不超过1.5%,纤维洗涤用水量210—230L/100kg绝干玉米,洗涤后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