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国的外贸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2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经贸合作的新机遇
王海燕;车海龙
【期刊名称】《大陆桥视野》
【年(卷),期】2005(000)007
【摘要】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可喜成绩,进出口总额达11547.4亿美元,同比增幅达35.7%;同年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外贸额为56.4亿美元,同
比增幅达18.2%,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4.9%,比重很小。
但当年中国对中
亚五国的进出口贸易额为58.3亿美元,其中新疆对中亚五国进出口贸易值合计
达48.8亿美元,占中国对中亚贸易额的83.7%,占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的85%。
【总页数】3页(P18-20)
【作者】王海燕;车海龙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经贸合作的现状及潜力 [J], 赵宏伟;朱海林;张亚民
2.哈萨克斯坦成为中国新疆最大的经贸合作伙伴 [J], 戚亚平;
3.论“丝绸之路经济带”视角下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的外经贸合作 [J], 张腾飞
4.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经贸合作现状及展望 [J], 茹合沙丽·阿布都热西提;毛吾丽
达·买尔旦
5.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经贸合作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J], 李秋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喀什周边中亚五国贸易环境和市场需求情况简介简介进入21世纪以后,各国的经济都有了新的发展,普遍走出低谷, 进入恢复性增长的新时期,,中亚五国资源丰富,贸易环境不断优化,消费规模和水平也进一步提升,中亚正成为新的投资和贸易发展的热土。
一、贸易及市场环境概述1.中亚五国市场规模的宏观评估目前,中亚五国共有人口约6015万,根据上世纪以来中亚地区的人口发展趋势, 以及各国独立后实行的人口政策和当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预计2030年前后这一地区的总人口可能达到1亿人;2060年前后可能达到1.5亿人。
苏联解体前,中亚五国消费水平在国际商普遍在中等偏上水平,消费总额合计7197亿美元,人均1432 美元,在世界上排第27位。
但是,苏联解体后这一数字一直下降,最低的1998年消费总额只有150亿美元,人均269.8美元,在世界上排70位之后。
最近几年,各国经济进一步恢复,经济增长速度都在8%以上, 被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列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消费规模和水平不久将会达到或超过独立前的水平。
2.中亚市场的双向延伸上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亚欧第二大陆桥的全线贯通和乌鲁木齐—新西伯利亚—莫斯科、乌鲁木齐—尹斯兰堡、乌鲁木齐—第比利斯等航线的开通, 中亚市场的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中亚市场可沿着亚欧第二大陆桥向西延伸,扩大到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德国及其它欧洲国家。
与中亚国家隔里海相望的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等也已经成为中亚市场西延的范围,乌鲁木齐到巴库和第比利斯等城市的旅游购物包机已经往返了数百架次。
中亚市场的向东延伸,除了我国东、中部的商品经新疆进入中亚市场外,内地不少企业还在中亚地区开商店和办工厂,直接参与中亚市场的开发。
中亚市场的东西双向延伸是客观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
3.中亚市场环境不断改善近几年,随着中亚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外国商品大量进口以及各国都加强了对市场的管理, 中亚地区的市场环境已大为改善。
发挥口岸优势繁荣发展吉木乃县口岸建设吉木乃口岸为常年开放口岸,是以边境贸易、仓储物流、旅游观光等为主导产业的综合型边境陆路口岸,口岸贸易国别主要是哈萨克斯坦国。
进出口货物主要包括轻工业产品、农副产品、矿产品等。
本文就吉木乃口岸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根据当地优势提出相应的措施。
标签:吉木乃口岸旅游贸易开发繁荣一、吉木乃县口岸现状1.地理位置及历史吉木乃口岸位于吉木乃县境内,地处中、哈、俄、蒙四国交界区,是一个具有150余年通商历史的老口岸,同时也是中、哈、俄、蒙四国之间最为便捷的国际贸易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优势和地缘优势。
1991年9月10日,经中哈两国政府协商,被迫闭关长达30年之久的吉木乃口岸被批准临时过货。
2002年3月1日,经中、哈、俄三国批准,迈哈布奇盖口岸正式向第三国开放,标志着吉木乃口岸已经面向哈萨克斯坦等中亚诸国,成为我国西部一条重要国际通道。
2.口岸基础设施情况吉木乃口岸为适应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大对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目前已在口岸建设方面投资5000多万元,口岸规划区面积1.0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0.3平方公里。
通关、通商及口岸基础设施全部完成,各项配套服务也逐步到位,口岸区域的交通、通信、医疗卫生等设施日益完善。
逐步满足了口岸对外贸易、投资建设和客商工作的生活需要。
3.口岸贸易情况吉木乃口岸为常年开放口岸,是以边境贸易、仓储物流、旅游观光等为主导产业的综合型边境陆路口岸,口岸贸易国别主要是哈萨克斯坦国。
进出口货物主要包括轻能源产品、工业产品、农副产品、矿产品等。
2012年,虽然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及俄白哈关税同盟影响,吉木乃口岸进出口贸易额同比下降29%。
进出口货运量同比下降15%。
2013年1-7月口岸进出口贸易额同比下降36%。
进出口货运量同比下降52%。
二、口岸工作运行存在的问题1.口岸货运总量不大,发展不够的问题。
当前,在口岸区域经济发展上主要存在两大突出问题:一是制约口岸经济发展的“瓶颈”,“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开发利用尚处在发展起步阶段。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88“一带一路”背景下推进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经贸合作的建议娜兹亚 (Bakirona Nazira)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 300010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哈经贸合作现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经贸合作潜力,而后指出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经贸合作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旨在为中哈经贸合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哈萨克斯坦;中国;经贸合作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20)36-0089-03哈萨克斯坦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成员国家。
其国土面积在中亚地区来讲是最大的,横跨欧亚,同时也是欧亚的核心区域。
我国和哈萨克斯坦之间接壤边境线有1600多公里,所以这也是我国陆上丝绸之路走出国门的第一个途经国家。
同时哈萨克斯坦本身的经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也较为靠前,综合实力在中亚五个国家之中排名第一。
从两国正式开始建交开展经贸合作后,最初两国间的经贸总额还不足4亿美元,到2017年这一数字增长到180亿美元。
到2016年底中国对哈的直接投资额在“一带一路”国家中排名第六,在哈注册的中国企业近3000家。
从这些数字中不难看出两国之间经贸合作十分密切,彼此都很需要对方。
丝绸之路这一概念相对于“一带一路”倡议来讲不论是知名度还是提出的时间方面都要超出很多,同时后者也是基于前者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全面展示了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平台。
丝绸之路的概念最早被提出来是在19世纪后期,德国的学者费迪南·冯·李希霍芬首次提出。
此后世界各国也都分分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各自的一些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类对丝绸之路的研究。
中国在欧洲、非洲以及亚洲大力宣传和倡议“一带一路”倡议,先后得到了超过60个国家的主动加入,同时还在这一前提背景下签订了大量的合作协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商品贸易竞合关系及优化对策郭辉;邱宇洁【期刊名称】《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24(43)1【摘要】中亚五国是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第一站,哈萨克斯坦是中国在中亚五国中贸易规模最大的贸易伙伴,以往学者更关注中哈双边贸易的发展情况,而从哈萨克斯坦的角度研究中国商品在哈萨克斯坦的贸易地位的文献相对较少。
基于此,文章根据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中1995—2022年的中哈贸易数据,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出口相似度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国在哈萨克斯坦贸易中的地位及面临的竞争进行系统性分析,发现中国在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等工业制成品上具有竞争优势,哈萨克斯坦在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等资源类产品上具有竞争力;在中国出口到哈萨克斯坦的产品中,制成品的互补性大于初级产品,在哈萨克斯坦出口到中国的产品中,初级产品互补性大于制成品,且整体看,中哈商品贸易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
双方基于自身优势产品有更为广阔的合作空间。
因此建议中国提升产品竞争力,优化对哈萨克斯坦商品出口结构,并培育面向哈萨克斯坦市场的优质品牌,拓展中哈贸易领域,进一步促进中哈贸易便利化。
【总页数】12页(P45-56)【作者】郭辉;邱宇洁【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商学院;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52.7【相关文献】1.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对外商品贸易结构比较分析2.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贸易结构不平衡及优化对策3.中哈两国贸易结构优化对策--基于哈萨克斯坦对外贸易结构和外贸竞争力的分析4.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贸易商品结构与比较优势实证分析5.粤港澳大湾区的贸易竞合关系及其优化路径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新疆口岸论文论文题目新疆边境贸易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分析学号姓名专业班级班中国·新疆·石河子二〇一二年六月目录摘要 (1)一、新疆边境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1)(一)新疆边境贸易发展的规模分析 (2)(二)新疆边境贸易发展的商品结构分析 (3)二、新疆边境贸易发展趋势的预测分析 (4)三、新疆边境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6)(一)贸易规模相对较小,进出口商品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6)(二)边境贸易政策不完善,信息工作滞后 (7)(三)漫长的交通线,增加了企业运输成本 (8)(四)新疆与相邻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够繁荣 (8)四、新疆边境贸易发展对策建议 (8)(一)提高生产力水平,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 (9)(二)不断完善边境贸易政策,建立周边国家信息网络 (9)(三)完善综合服务体系,不断改善边贸发展环境 (9)结论 (10)主要参考文献: (11)【摘要】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与8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5,600公里,在发展边境贸易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人文优势。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新疆相继开放了17个一类口岸,12个二类口岸,使新疆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
虽然边境贸易占全国总贸易额很少的比重,但对新疆来说,边境贸易是对外贸易的支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新疆座谈会的召开,新疆的大开放、大发展拉开了序幕,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应当大力发展边境贸易,促进新疆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
关键字:边境贸易贸易增长率贸易规模贸易结构一、新疆边境贸易发展现状分析自90年代我国实施沿边开放战略以来,边境贸易作为对外贸易的一种特殊形式,以其“利国、富民、兴边、睦邻、安邦”的重要作用,给沿边地区的经济腾飞提供了极好时机。
边境贸易是指边境地区,在一定范围内边民或企业与邻国边境地区的边民或企业之间的货物贸易。
根据目前我国和世界各国边境贸易活动的规模、范围、经营方式,有以下几种常见的边境贸易形式: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贸易、地方贸易、旅游购物贸易等。
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现状分析中国与中亚地区地理上相邻,历史联系密切,产业结构互补性强,经贸合作潜力巨大,中亚地区作为连接欧亚大陆的交通枢纽,对推动欧亚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合作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针对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经济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中亚国家;经贸合作;产业结构一、现阶段合作的特点中国与中亚地区相邻,尤其我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等三国接壤,拥有上千里的共同国境线,双方产业结构互补,经贸合作潜力巨大,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但是基础设施落后,制约了中亚国家的发展,而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资金,双方合作空间很大,中亚地区作为衔接欧亚大陆的交通枢纽,对推动欧亚经贸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历史上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就是通过中亚地区形成的,2013年,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对中亚国家是重大的发展契机,双方的经贸合作规模和水平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总体上看,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并有以下特点。
(一)中国已经成为中亚五国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经历了从缓慢增长到加速增长的过程,中国已成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三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国,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塔吉克斯坦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201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双边贸易额为460亿美元。
截至2012年底,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存量为78.2亿美元,哈萨克斯坦已成为中国第三大投资目的国,中国已成为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大投资来源国。
从总体上看,中亚国家不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在我国进出口总额中占比非常低,最高的2008年仅占中国进出总额的1.2%。
这与中亚6000万人口的市场规模非常不匹配,我国对中亚的出口贸易仍有很大的潜力。
(二)贸易商品结构变化不大:中国出口成品,从中亚五国进口原材料中国主要向中亚五国出口机电、家电和轻工业制品,而从中亚五国进口油气、有色金属、棉花和化工原料。
哈萨克斯坦第一部分国情概况一、基本国情介绍国名全称: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首都:阿斯塔纳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中部,西濒里海(海岸线长1730公里),北邻俄罗斯,东连中国,南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
国土面积:272.49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9位,为世界最大内陆国。
人口总数:1703万(2013年6月)国内生产总值:927.7667329亿美元(2013年6月)人均生产总值:12021美元(2012年)货币名称:哈萨克坚戈(KZT)汇率:1美元(USD) = 150.9 哈萨克斯坦坚戈(KZT)(2013年6月)民族:哈萨克族占65%,俄罗斯族占22%,还有乌兹别克、乌克兰、白俄罗斯、德意志、鞑靼、维吾尔、朝鲜、塔吉克等民族。
官方语言:哈萨克语为国语,和俄罗斯语同为官方语言。
主要宗教:主要有伊斯兰教(71.2%)、东正教(25.17%)、犹太教(0.03%)等。
四季气候:哈萨克斯坦位于北温带,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夏热冬寒,一月平均气温-19℃~4℃,7月平均气温19℃~26℃。
二、政治环境(一)政治制度哈萨克斯坦为总统制共和国,独立以来实行渐进式民主政治改革。
总统为国家元首,任期7年。
国家政权以宪法和法律为基础,根据立法、司法、行政三权既分立又相互作用和制衡的原则行使职能。
(二)主要党派哈独立后实行多党制。
截至2009年7月,哈司法部共登记有10个政党,其中主要有:哈萨克斯坦“祖国之光”人民民主党、哈社会民主党、哈“光明道路”民主党、哈爱国者党、哈共产党、哈“农村”社会民主党、精神复兴党、哈“阿基利特”民主党、哈“真正光明道路党”。
(三)外交关系哈萨克斯坦将自己定位为“有实力的重要地区大国”,奉行以巩固独立和主权为中心的“全方位务实平衡”外交,重点是俄罗斯、美国、中国、欧盟和中亚国家。
俄罗斯是哈外交的首要方向,哈与俄罗斯的关系被置于最优先的地位,是“战略性的”和“最主要的”关系;哈与中国关系很好,高层互访频繁;独联体是哈外交的优先方向;美国是哈多元平衡外交的重要方向;哈也积极发展与欧洲国家的合作,旨在全面提升哈欧关系;哈与伊斯兰国家外交继续保持活跃势头,积极参与伊斯兰世界的各种活动,推动伊斯兰和西方国家的文明对话。
2015年第8期·总第254期【国际经贸】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合作情况分析朱瑞雪(大连民族大学国际商学院,辽宁大连116600;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600)[摘 要]过去二十多年里,中国与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贸易规模逐年扩大,双边贸易额由1992年的4 6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502 7亿美元,增长了一百多倍。
中国已成为中亚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和主要进出口市场。
但同时,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合作也呈现出不同的国别特征。
从贸易合作规模来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贸易规模较大,其次是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与塔吉克斯坦贸易规模最小。
[关键词]中国;中亚五国;贸易合作[中图分类号]F752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8-07-03 [作者简介]朱瑞雪(1979-),女,河南开封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世界经济。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50425)。
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是古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国家,地处欧亚大陆结合部,是欧亚大陆的枢纽,占据着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
自1991年中亚五国宣布独立,中国迅速与其建立了外交关系,此后双方在贸易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
一、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合作整体情况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关系得到了迅速发展。
过去二十多年里,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规模逐年扩大,贸易额由1992年的4 6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502 7亿美元,增长了一百多倍。
中国已成为中亚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和主要进出口市场。
(一)贸易发展情况自中亚五国独立后,中国与其贸易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1992—2001年),贸易规模从最初的4 6亿美元逐渐缓慢增长,在2000年达到最高值18 2亿美元。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贸易利益问题研究1.选题:本课题国内研究现状概况。
2.内容: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及主要内容。
3.预期价值: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
4.研究基础: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请分4部分逐项填写,不少于2800字)。
一、本课题国内研究现状概况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两国间的贸易合作发展迅速,但在贸易额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长期存在而又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
(存在什么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哈贸易利益及合作的现状,指出了两国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中哈双边贸易的持续发展。
关于中哈两国贸易利益的深度测量研究,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中哈双边贸易结构分析及优化》和2007年度新疆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新时期新疆外贸竞争优势的构建》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对中哈两国的贸易商品结构及竞争力比较进行了分析。
李钦、许云霞()使用贸易特化系数分析双边贸易中的产品结构变迁,产业内互补及产业间互补,从多个视角对我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国双边贸易进行全面研究,以探求双边贸易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保建云()从新亚欧大陆桥和中哈石油管道的开通及中哈之间签署的一系列双边和多边协定为出发点,提出了地理区位优势和跨国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是国际贸易和跨国区域经济合作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重要条件和基本前提;双边贸易和跨区域合作中既有比较优势,又面临风险。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双边经贸必须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防止贸易摩擦、贸易不平衡性、贸易波动性、地缘政治和恐怖主义活动带来的风险。
张养志、郑国富、刘明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这一国际经济学理论界争论的焦点入手,回顾中哈两国建交十七年的发展历程,双边经贸合作取得了令世人瞩目且双方较为满意的成效。
他们还通过对哈萨克斯坦1993-2007近十年来的国内经济增长状况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加强中哈双边经贸合作对哈方而言是一个双赢、互惠的选择。
新疆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长期保持一个较高的发展速度,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6%。
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是一个不均衡发展的进程,是一个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的渐进的过程,新疆则属于最后的“面”之一,但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其进出代写硕士论文口贸易发展轨迹也经历了和全国大体一样的进程,同样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1新疆进出口贸易的总量分析1.1新疆进出口贸易高速发展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增长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进出口总额从1985年的29197万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794189万美元,年均增长28.9%,明显高出全国同期年均25.6%的增长速度。
出口总额从1985年的18020万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504024万美元,年均增长30.4%,高出全国同期年均增长速度4.1个百分点。
出口总额从1985年的11177万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290165万美元,年均增长34.2%,高出全国同期年均增长速度8.7个百分点。
其中,2005年出口总额为504024万美元,增长了63.7%,高出全国同期平均水平38.5个百分点。
1.2新疆进出口贸易底子薄弱,占全国比重小在看到新疆进出口贸易飞速增长的同时,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新疆进出口贸易底子薄弱的现实,尽管增长速度飞快,但是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从表4-3中可以清楚的看到现存的差距,1985年新疆进出口占全国进出口比重为0.141274%,1995年这个比例变为0.060765%,到2005年,这个比例稍有回升,变为0.069201%,总体来看新疆进出口所占全国比重非常小,并且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这样大的差距一方面使我们认识到所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另一方面又说明新疆在发展进出口贸易方面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掘。
2外贸星座度分析外贸星座度,亦称“外贸星座率”、“外贸系数”。
一般用对外贸易额进出口总值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来表示。
改革年代的哈萨克斯坦经济沈晋2012-03-27 11:21:39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0年第8期哈萨克斯坦是在生产严重变形和原料型经济的条件下开始改革进程的。
80年代末,危机表现得特别明显。
这与世界市场的行情变化特别是作为外汇主要来源的能源原料市场行情的变化有关,同时也与军工生产的转产有关。
如果说80年代中期,经济的某种惯性还可能保证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的话。
那么从1990年起,在许多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已经开始下降。
哈萨克斯坦推行的是从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经济改革。
对该国来说,转型过程,这不仅是彻底改造整个生产关系体系的过程,而且要解决在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中的各项任务,保证国家的完整和经济独立。
在对哈萨克斯坦经济改革条件下的经济发展结果进行评价时,无论是按经济关系转型的深度,还是按改革的主要方面来划分,均可分成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91——1993年)是在卢布区条件下进行经济改革;第二个阶段(1994——1998年上半年)是推行在独立货币体系条件下保持财政稳定和达到经济增长的方针;第三个阶段(1998年下半年——1999年)是推行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和克服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消极后果的方针。
对哈萨克斯坦来说,1991——1994年是国内生产总值下降最严重的的年份。
从1995年起,降幅趋缓。
从1996年中期开始至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有所增长。
1998年哈萨克斯坦经济增长势头一直持续到俄罗斯发生8月金融危机时,此后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1991——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减少,这与经济主要部门生产下降有关。
例如,1999年工业实际物量指数只相当于1990年的50%,农业相当于45%,建筑业(1998年与1990年相比)只相当于10.3%。
在改革年代哈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度下降,其中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下降(1999年与1993年相比下降了10.3个百分点),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和社会的贫困化加剧。
新疆哈萨克族外迁哈萨克斯坦的原因分析文章探讨我国新疆哈萨克族外迁至哈萨克斯坦的原因,是多种原因混合造成的:第一,是哈萨克斯坦国的“拉力”,中哈两国日益密切的政治经济往来,哈萨克斯坦的民族国家关系和移民政策。
第二,是国内土地制度的变迁以及经济方式的转型导致哈萨克族牧民生计的困难;人口压力、就业压力;民族宗教意识的强化,国家意识的弱化。
因此,哈国劳动力的不足、亟待开发的广阔土地资源、充足的就业机会,政治和宗教等各种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发挥着作用,吸引大批国外移民的到来。
标签:新疆;哈萨克族;外迁;原因一、哈萨克斯坦的“拉力”1、中哈两国日益密切的政治经济往来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国家纷纷独立,哈萨克斯坦也于1991年12月16日宣布独立。
但建国初期的哈萨克斯坦举步维艰,整个国家当时还没有一套自上而下职责明确的行政系统,国家系统更是谈不上稳定和简单的管理,经济上仍受斯拉夫化带给它们的畸形现代化影响,也没有做好独立自主的金融体系的准备,因而建国初的头几年是一段困难的时期,在这些年代,民族的自发性流动比较多,国内人口的外流,使得国内劳动力存在不足,需要足够的劳动力满足国家的政治经济建设,不过另一方面,出现了移民倒流:哈萨克族人扶老携幼从中国和蒙古来到或回到哈萨克斯坦。
早期新疆哈萨克族外迁至哈萨克斯坦就处于这段时期。
少量的人口回流并不能解决哈萨克斯坦社会发展与其劳动力需求间的矛盾。
近年来,哈国的经济形势全面好转,对于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内人口的不足必然促成外国移民的增加,作为中国的西北边陲邻国,哈萨克斯坦保持着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经贸往来,这也就为双方往来间的劳务输出提供了便利,也就为居住在新疆的哈萨克族一个深切了解哈国并感受经济受益提供了直观的视野。
2、哈萨克斯坦的民族国家关系和移民政策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原先两个阵营矛盾的突现而被掩盖了的各种民族主义情绪逐渐显露出来;宗教的复兴、民族传统文化与历史的回归形成了一股影响当今多民族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逆流,席卷了全世界各个角落。
哈萨克斯坦铜矿哈萨克斯坦铜矿市场投资市场投资市场投资环境环境哈萨克斯坦概况哈萨克斯坦位于亚洲中部。
北邻俄罗斯,南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西濒里海,东接中国。
属典型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零下29至零下15摄氏度,7月平均气温零上25至35摄氏度。
铜融危机前10年是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的“黄铜时期”,GDP 年均增长10%左右,经济总量扩充5倍,外贸额增长6倍,经济实力占中亚五国总量的三分之二。
铜融危机爆发后,哈萨克斯坦经济增长速度骤减。
哈萨克斯坦的矿产资源中铀矿、铜矿、铅矿、锌矿、钨矿储量丰富。
哈萨克斯坦主要出口对象国分别是:俄罗斯、中国、意大利、荷兰、法国。
从商品结构上看,哈萨克斯坦主要出口商品:矿产品(包括石油及石油产品),非贵铜属及其制成品,化学制品塑料和橡胶占,食品和食品原料,机械、设备、交通工具、仪器和仪表。
哈萨克斯坦铜矿市场概况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铜储量1.82亿吨。
铜矿主要蕴藏量和主要铜矿区位于哈东部和中部。
位于哈萨克斯坦东部的一些含黄铁的共生金属矿区如阿尔杰米耶夫、科斯穆隆、阿科巴斯套等蕴藏有大量的铜矿。
此外,在哈萨克斯坦中部具有高品质矿石的努尔卡兹甘斑岩铜矿区准备投入使用;在哈萨克斯坦南部沙特尔科利铜矿区投入开采;在热兹卡兹甘矿区——全国最大的铜矿产地之一扎满—阿伊巴特投入开采。
阿克托盖、阿伊达尔雷、科克萨伊和博兹沙科利斑岩铜矿区具有较大的开采潜力。
请参阅《中国企业投资哈萨克斯坦铜矿市场前景研究报告》第一章哈萨克斯坦铜矿市场发展状况及前景预测第一节哈萨克斯坦铜矿资源储量和铜矿产量状况一、哈萨克斯坦铜矿资源储量状况二、哈萨克斯坦铜矿资源地区分布三、哈萨克斯坦铜矿资源品位特征四、哈萨克斯坦铜矿产量指标第二节哈萨克斯坦重点铜矿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第三节哈萨克斯坦铜矿市场相关政策一、哈萨克斯坦铜矿出口关税和相关贸易规定二、哈萨克斯坦关于工程承包的相关政策规定三、哈萨克斯坦环境保护政策规定四、哈萨克斯坦土地政策五、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所有权、探矿权、采矿权的规定第四节哈萨克斯坦铜矿市场发展态势展望和指标预测一、影响哈萨克斯坦铜矿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二、未来五年哈萨克斯坦本土铜矿市场需求展望三、未来五年哈萨克斯坦铜矿出口市场展望四、未来五年哈萨克斯坦铜矿产量预测五、未来五年哈萨克斯坦铜矿市场竞争格局展望第二章哈萨克斯坦铜矿市场投资机会判断第一节哈萨克斯坦铜矿细分环节的发展机会判断一、进行铜矿贸易的投资机会展望二、探矿环节的投资机会展望三、采矿环节的投资机会展望四、铜矿加工环节的投资机会展望五、参股、并购铜矿企业的投资机会展望第二节哈萨克斯坦周边地区铜矿市场的机会判断一、哈萨克斯坦所处的地理区位二、哈萨克斯坦参与的双边及多边贸易协定三、周边国家铜矿资源状况分析第三章哈萨克斯坦投资环境分析第四章哈萨克斯坦铜矿市场投资风险判断第一节哈萨克斯坦国家风险判断第二节哈萨克斯坦铜矿市场风险判断第五章哈萨克斯坦铜矿市场投资建议......哈萨克斯坦投资环境世界排名:在2013年营商环境排名中,哈萨克斯坦的营商环境排在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的第49位。
西部大开发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相邻主要陆路口岸的运行基本情况进行全面阐述和分析,对新疆口岸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针对某些具体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疆;哈萨克斯坦;陆路口岸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trade condition of those border ports and researched the problem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m,for the more,made recommenda-tions on certain specific issues.Keywords:xinjiang??;Kazakhstan;land border ports一、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相邻主要陆路口岸运行基本情况1.阿拉山口口岸运行基本情况位于哈萨克斯坦-中国边境的阿拉山口口岸是中国第二大铁路口岸,也是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一个铁路、公路并举的国家一类口岸。
2007年,阿拉山口的进出口货物量再创新高:总量达到1704万吨。
其中:进口1178万吨,出口526万吨;铁路口岸进出口1204万吨,公路口岸进出口22万吨,输油管道进口478万吨。
实现外贸总额72.06亿美元。
其中:进口53.01亿美元(包括输油管道进口的原油贸易额),出口19.05亿美元。
入出境人员共计14.62万人次。
口岸进口的货物主要是废铁、钢、铜、石油、机械、木材、宝石和其它金属。
出口的则是工业品,包括机械、番茄酱、玻璃制品、建筑材料、汽车、煤、炼油设备等。
2.霍尔果斯口岸运行基本情况霍尔果斯口岸是目前新疆最大的公路口岸。
口岸同独立后的中亚5国开展贸易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地理、民族、语言和风俗等优势,存在着较强的贸易互补性,因此霍尔果斯成为中国与中亚五国、俄罗斯等“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经济、地理联系最为广泛的边境贸易口岸。
2007年,口岸共过货64.88万吨,其中:进口3. 16万吨,一般出口56.12万吨,边民互市出口5.6万吨。
哈萨克斯坦国的外贸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一、哈萨克斯坦国的进出口现状
(一)出口现状
哈萨克斯坦主要出口产品有:钢材、精铜矿、精锌矿、阴极铜、铜制轧材、铅制轧材、球铁
矿、生铁铸件、钢、镑、镁、钦、钥、原油、动力煤、焦煤、铁合金、磷酸、正磷酸、磷矿、
磷化锌、硼酸、三磷酸纳、合成橡胶、普通颗粒状过磷酸盐、农药、各种石油产品、聚氯乙
烯纤维、聚丙烯、冲击式聚苯工烯、氧化铬、氧化钧、硫化钠、X光机、金属切屑机床及零
配件、自动锻压机、挖掘机、翻斗车、变压器、蓄电池、选煤机、矿井设备、重型拖、各种
耐火材料、各种绝缘材料、油漆和醇酸漆、拖拉机零配件、悬劈起重机、机械牵引耙、离心
式水泵、各种水泵、皮棉、细羊毛、普通小麦、肠衣、纯种羊羔皮、稻种、肉类罐头、去毛
绵羊皮、鹿茸、皮革及车辆,奶粉、奶制品、床上用品、浴巾、毛巾、棉毛织品、糖果点心、
地毯、首饰、服装、童装、长短袜、针织品、体育用品、运动鞋、旅游鞋、皮大衣、皮鞋、
日用化工品、电视机、录像机、双卡录音机、水果蔬菜、啤酒、电缆、家用电器、吸尘器、
家俱、化妆品、载重汽车、小汽车、汽车配件、平土机等。他的特色是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铀产量现居世界第一。已探明的矿藏有90多种。煤、铁、铜、铅、锌产量丰富。1984年产
煤12,570万吨,商品铁矿石2,400万吨。钨储量占世界第一位,铬和磷矿石占第二位。
铜、铅、锌、钼和磷的储量占亚洲第一位。此外,铁、煤、石油、天然气的储量也较丰富。
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100亿吨,煤储量为39. 4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1700万亿立方米森林
和营造林2170万公顷。地表水资源530亿立方米。湖泊和水库4.8万多个。耕地大部种植
以春小麦为主的粮食作物,还产棉花、甜菜、烟草等。畜牧业亦盛。收场占农业用地80%。
羊只总头数和羊毛产量在经济中均占重要地位。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管道运输和航
空运输也较重要。主要城市有 阿斯塔纳、阿拉木图、卡拉干达、奇姆肯特、巴甫洛达尔等。
哈萨克斯坦在世界贸易中排在第54位。中国、意大利、法国和荷兰是哈萨克斯坦的主要出
口市场。
(二)进口现状
哈萨克斯坦主要进口商品有:机电产品,运输设备,贱金属及制品,矿产品,化工产品,食
品、饮料、烟草,塑料、橡胶,光学、钟表、医疗设备,家具、玩具、杂项制品,陶瓷;玻
璃,纤维素浆;纸张,植物产品,活动物;动物产品,纺织品及原料,木及制品等等。中国、
乌克兰、德国和美国是哈萨克斯坦的四大进口来源国
二、成因分析
(一)形成上述出口现状的原因分析
自然地理:哈萨克斯坦的领土从西部的伏尔加河下游到东部的阿尔泰山长3 000千米,从北
部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到南部的天山山脉宽1 700千米。哈萨克斯坦通过里海可以到达阿塞拜
疆和伊朗,通过伏尔加河,顿河运河可以到达亚速海和黑海(并非完全内陆国)。面积排世
界第九位,是地处欧亚的一个大国家。西有内陆海里海,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半内陆国,名
为内陆国,其实可以到达外海(伏尔加河-黑海-地中海-大西洋)。多为平原和低地。属大陆
性气候,这里既有低于海平面几十米的低地,又有巍峨的高山山脉,山顶的积雪和冰川长年
不化。 降水量,北部300~500毫米,荒漠地带100毫米左右,山区1000~2000毫米。西
南部属图兰低地和里海沿岸低地。中、东部属哈萨克丘陵,东缘多山地。温带大陆性气候。
有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气候气候类型。冬天寒冷夏天炎热,但山区高峰亦有终年积雪,年
降水量可达1000毫米。气候各个地区相差很大。铀、铜、铅、锌、铬的储量丰富,还有煤、
铁、石油、天然气、铝土矿、磷灰石等。它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90多种。
煤、铁、铜、铅、锌产量丰富,用于核燃料和制造核武器的铀的产量也是世界第一,被称为
‘铀库‘,此外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也十分丰富。1984年产煤12,570万吨,商品铁矿石2,
400万吨。钨储量占世界第一位,铬和磷矿石占第二位。铜、铅、锌、钼和磷的储量占亚洲
第一位。此外,铁、煤、石油、天然气的储量也较丰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100亿吨,煤
储量为39.4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1700万亿立方米。森林和营造林2170万公顷。地表水资
源530亿立方米。耕地大部种植以春小麦为主的粮食作物,还产棉花、甜菜、烟草等,矿产
品、贱金属及制品、化工产品储蓄量大易开采,所以哈萨克斯坦主要出口这些。
(二)形成上述进口现状的原因分析
哈萨克斯坦大量进口这些产品是因为他们地理环境的原因,无法大量生产这些东西,而且多
事以石油或者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因此在本国大量需求下而显得不足,所以他们才进口这
些产品。
三、改进建议
大量出口哈萨克斯坦具有优势的产品,进口他们劣势是商品,应该把贸易重点放在中国上,
因为中国有我们需要的产品。我国从中国出口的商品多为原材料性质,主要有原油、钢材、
铜及铜材、废钢、铁矿砂及精矿、氧化铝、铝及铝材、其他燃料油、肥料、牛马皮革等。而
向中共进口的产品多以日用消费品为主,主要有服装、衣着附件、机电产品、鞋类、纺织纱
线、织物、钢材、塑料制品、高新技术产品、汽车及零部件、焦炭及半焦炭、自动数据处理
设备等 近年来,中哈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两国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
的程度越来越大。因此,针对中哈贸易存在的问题和限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一)瞄准两国资源结构的互补性,培育各自的优势主导产业,从中哈两国的对外贸易结构
可以看出,哈萨克斯坦出口商品以矿产品为主,进口商品则以机械设备、交通工具、仪器仪
表为主。扩大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对外贸易,一方面有利于中国机械设备、交通工具、仪器
仪表等产品的出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中国解决经济发展中资源短缺问题。
二)优化商品结构,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中国向哈萨克斯坦出口的大宗商品主要是轻纺工业
消费品和日用工业品,进口以原材料为主。随着两地经济发展和国民消费水平的普遍提高,
所以我们要逐步改变这种较单一的进出口格局,增加高技术高附加值商品的进出口比重。
(三)充分利用新疆的地缘和人文优势,共同开拓中亚市场新疆位于中哈贸易前沿,除了众
多的边境口岸和长期发展的边境小额贸易往来外,新疆特有的民族构成、文化传统、语言文
字及生活习俗等都与哈萨克斯坦乃至中亚诸国相同或相似,因此发展中哈对外贸易有着诸多
便利条件。
(四)进一步规范贸易秩序和管理,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中国是哈萨克斯坦的第二大贸易
伙伴,消除双方在贸易管理制度方面的分歧,是保证中哈双边贸易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五)大力发展边境服务贸易,优化服务行业机构,中哈贸易往来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
了边境地区服务贸易、信息贸易和技术贸易等无形贸易的发展,因此,为适应中国沿边开放
的需要及加快沿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哈间也应该大力发展边境服务贸易,如:交
通运输、通信、旅游、保险、信息、劳务合作、翻译及金融等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