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瓷器款识的演变

中国瓷器款识的演变

中国瓷器款识的演变
中国瓷器款识的演变

第 43 卷 第 8 期2007年 8 月

Vol.43 No.8

Aug.2007

中 国 陶 瓷

文章编号:1001-9642(2007)08-0061-02

陶瓷艺术

【摘 要】:对中国历代瓷器款识的基本发展状况及其成因作深入浅出的分析,旨在剖析其深层次内涵,使人们对中国瓷器款识的演变脉络形成清晰的印象。主要分为明代以前、明代、清代三个时期进行系统分析,其中更着重分析明代这一款识形成和兴起的重点时期。

【关键词】:瓷器款识,演变

引 言

瓷器款识即书写或刻划在器身和器底的文字或图案,文字用以表示生产的年号、作坊和作者的名称等,而图案则表示作坊标志、吉祥含义或思想寄托等。自明代以来,款识成为瓷器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专家学者只是从鉴定角度出发进行瓷器款识的研究工作,而严重忽视了其深刻的文化艺术内涵,因此笔者试按时代的先后结合其深层次社会内涵对瓷器款识演变作深入分析和研究。

1 明代以前瓷器款识概述

明代之前,瓷器极少有题款者,自东汉发明瓷器后,直到唐代才出现极少量款识,如越窑瓷罂所刻的墓志铭,长沙窑所书写的作坊名款识“卞家小口天下第一”等。至宋代时,款识仍很少见,如景德镇青白瓷中有一些刻划或用墨汁题写姓氏和作坊款识的器物,刻划姓氏通常在器身不在底部,底部通常刻作坊名,如粉盒底部常刻“吴家合子记”、

“段家合子记”等,据统计,大约有十三家之多。墨汁在底足上所题底款是在烧成之后,而不是制瓷过程中,极易掉落,其实不能算真正底款。虽然传闻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底书“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但迄今为止,景德镇发现的所有的宋代瓷器上都没有书“景德年制”的,因此,这极可能是后世所杜撰的故事。另外,宋钧窑底部有不少刻有从一到十的数字,用以表示瓷器的大小型号,不过,最近有一大批专家学者认为钧窑不是宋代窑口,而是明代制品,颇引起很大争议。再有,早期定窑和辽官窑所制白瓷底部常刻有“官”或“新官”款,宋代磁州窑瓷枕有的写有“张家造”等款识。

元代枢府瓷有一部分在器身刻有“枢府”二字款,元代青白瓷延袭宋代做法,有的还刻有“玉出昆山”或“玉出昆冈”等款。元代出现的青花瓷则出现极少量的在器身上书写的至正年款,最著名的当属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所藏两只青花云龙纹象耳瓶所书“至正十一年”款,元青花便是在此基础上被发现的,另外,近年在景德镇考古中发现有几件元青花盘类和高足杯底部书写八思巴文款识的,除此之外,元青花均没有底款,元青花缘何极少有底款呢?元青花大多用于外销中东,为适应中东人的生活习俗,器型硕大而笨重,由于搬动困难,要在底部留下任何款识都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将其倒置很容易造成坯体破裂,连简单的刻划款都难以完成,更不用说用青花料在底部书写了,而且器型如此之大,书在底部是不会有人翻转器物来观看的,这就失去了书款的意义了。另外,元青花底部修足很不规整且绝大多数无釉,烧成后底部有火石红和施釉时溅上的釉斑及粘砂,如果书有青花底款的话也将灰暗难以辨识。

2 明代瓷器款识演变

明洪武时期仍未有题款习惯,至永乐时方有极少量表现,及至宣德时,出现了题写款识的第一个高峰。宣德朝款识只题写在官窑瓷上,民窑则不准题款。宣德朝款识的最重要特征就是款识几乎可以出现在器身任何一个位置,即鉴定专家孙瀛州先生所称的“宣德款识遍器身”。为何出现此情况呢?笔者认为是以下原因造成的:宣德朝官窑器并非所有的瓷器底部施釉,有相当一部分大件器和一些中小件器底部并不施釉,并同样有火石红,这样就难以在底部题款,因而如果需要题款就只能在器身其他部位书写。宣德朝官窑器有很多器型延续永乐朝,这样就有不少大缸、大瓶、大罐类器皿,这些大件器即使底部施釉也很难倒转书写,因而大件器款识都只能题在器身。永乐朝瓷器题款除在底部书写外,亦有在器身书写者,永乐朝官窑器题款数量虽然很少,但仍然会给宣德朝瓷器带来一定影响。宣德朝瓷器题款仍属于初创期,因而没有太多规矩限制,显得自由得多,而无须只限定在底部题年号。

明宣德后,进入一个时局混乱时期,包括正统、景泰、天顺三朝,这时瓷器生产陷入极度混乱的状态,由于政治高压,官府勒令生产彩瓷者处以死刑,瓷器生产转入地下,瓷器贸易则几乎以走私的形式进行,这三朝绝少有题款者,极难断代,因而被称为瓷器史上的“空白期”。

空白期后,进入明成化时期,瓷器款识复兴并且民窑也开始题写年号款。成化年款改变了宣德款遍器身的做法,绝大多数只题在底部。这是因为:成化皇帝生性文弱,热衷艺术,书于底部应当是出于其个人爱好,官窑年号款识如出一人之手,据认为可能是出于少年成化之手,成化斗彩中少量的“天”字款则可能是其崇佛佞道

中国瓷器款识的演变

徐智明1,董 亮2

(1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 景德镇 333000;

2景德镇陶瓷学院, 景德镇 333000)

收稿日期:2007-2-7

中国陶瓷│CHINA CERAMICS│2007(43)第 8 期│61

中 国 陶 瓷2007年 第 8 期

62│中国陶瓷│CHINA CERAMICS │2007(43)第 8 期

之因。一方面,成化帝可能出于对艺术审美的讲求,因而不能容忍款识在器身随意布局,认为会对整体画面效果有影响;另一方面,成化帝内敛的女性化性格特征使其行事绝无自负的宣德大帝那样张扬,因而将款识隐于底部更符合其含蓄的性格和修养。成化朝和宣德朝相比,大件器迅速减少,器型追求轻巧,如久负盛名的斗彩高足杯、鸡缸杯、高士杯、三秋杯、天字罐等,胎体轻盈小巧,因而绝大多数器物可以自如地倒转过来题写款识。成化朝官窑瓷因釉层肥厚,底部往往有积釉,并多有黄褐色或黑褐色斑点,呈“米糊底”。但其胎质细腻洁白呈玉质感,弥补了这一不足,因而款识仍然能够很轻易地书写,即便显得更加淡糊不清也无所谓,因为这正符合成化帝追求淡雅素洁的审美情趣。

成化之后的明弘治、正德款大致延续成化在底部题年号款的做法。不过正德因信仰伊斯兰教,出现了少量的波斯文、阿拉伯文字款识。进入晚明后,款识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再局限于底部题年号款的作法,各种形式的款识突然涌现,最多的是吉语款,如“富贵佳器”、“万福攸同”、“上品佳器”等,这与嘉靖、万历帝极度崇信道教有直接的关系。在这种自由题款风气的影响下,干支款、仿宣德成化款、作坊和堂名款也大量出现。至明末天启、崇祯年,官窑停产,官窑款识极其罕见,民窑却进入了更加自由的时代,款识由文字款进一步发展到动植物款、花押款等,具有文人气息的斋名和堂名款亦大量出现,一小部分高档瓷已经按照中国文人画诗、书、画、印的格式创作,因而也开始仿效文人画家在器身落款。明末瓷器款识出现的变化与明末瓷器装饰的道教因素消退,文人化倾向明显有的直接关系。

3 清代及清以后的瓷器款识演变

经过清顺治的战乱无序后,到康熙时期,款识又进入一个高度发展的时期,康熙十六年,浮梁县令曾禁止民窑使用康熙年号款,这反而促使款识进入其发展的黄

金阶段。人们延续明末清初的做法,并不断创造出各种新的款识,各种动植物款、堂名款、花押款、吉语和雅语款、寄托款等等,其类型之繁多丰富为历代之极致,其最突出的艺术特征就是追求雅致,文人气息十分浓重,如“若深珍藏”款、“美玉如斯”款、“昌江珍玩”款等等。

康熙之后,款识又明显出现了消退倾向,雍正、乾隆朝民窑款除年号款外,大多落各种堂名款和使用龙凤、香炉、团花等吉祥图案,各种文人雅语款和动植物款的种类大幅度减少。乾隆以后,书写年号款和堂名款已成为题款的主流,款识进入单调的没有多少创新精神的时期,这与清代国力江河日下,国内外市场大幅度衰退,人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日益减弱有关。

进入清末民国后,瓷业生产更趋艰难,仿古之风流行,大量地制作仿古瓷和仿写历朝款识已成为主流。不过此时文人画装饰瓷器风气的日益流行,在器身上按照文人画的形式题写款识和画印这一在明末即已出现的形式开始逐渐兴起并蔚然成风,给沉闷的清末民国瓷器款识吹入一股清新的空气。

当代款识与民国时期相比并没有什么创新,艺术瓷仍袭旧例,仿古瓷仿写历代年号款及其他名款,艺术家则在器身或底部题名号、创作时间并画印章,日用瓷款识大都为用贴花纸在底部贴上地名或厂家名。

参 考 文 献

[1]熊寥.中国历代陶瓷款识大典.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

[2]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

[3]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

[4]冯先铭.中国陶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5]铁源.明清民窑瓷器鉴定.北京:朝华出版社,2005年[6]方李莉.景德镇民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S ON CHINESE PORCELAIN

Xu Zhiming 1,Dong Liang 2

(1Ceram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in China, Jingdezhen 333000;

2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Jingdezhen 333000)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the profound causes of development of the marks on porcelain in different dynasties in history in a vivid and simple style. It aims at pointing out the deep connotation and showing people the clear lin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s on porcelain in China. This paper divides the development into 3 periods: before the Ming Dynasty,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in the Qing Dynasty and focuses on the Ming Dynasty, which is a key period when the marks were formed and on the upsurge.

【Keywords】: the marks on porcelain,development

陶瓷器上的款识

陶瓷器上的款识 陶瓷器上的款识,是指在器物的底部或其它部位,刻、划、印或书写表明年代、产地、堂名、人名、用途及吉祥语等内容的文字,也有的在器底或器身有某种图案款识。由于款识的内容、格式、字体、书法等各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它对陶瓷器的断代、断定窑口和辨别真伪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鉴定的一个重要环节。款识的类别陶瓷器上的款识大致可分为六大类:纪年款、堂名款、人名款、吉语款、图案款及其它特殊类款。纪年款:纪年款是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一种款识。纪年款可分为两类:一种用当时帝王年号,称年号款,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等。另一种用天干与地支组合的,称干支纪年款,如“皇明天启年丙寅吉旦”、“乾隆丙午”等等。纪年款以官窑瓷器为多,但部分民窑亦有书写年款的。民窑纪年款字体较草率,远不及官窑规整。瓷器上用干支纪年款的以明清时期较多。堂名款:指私人定烧瓷器的所刻、印、书写的自家堂号。内容包括堂名、斋名、轩名、府名、室名、殿名、楼名、阁名等等。堂名款明嘉靖时已见有,如“滋树堂”、“东书堂”等堂号,明代后期流行。入清以岳各朝皆有,尤以康熙时盛行,如“中和堂”、“慎德堂”、“拙存斋”、“复香轩”等等。人名款:指工匠或私人定烧陶瓷上所刻、印、书写的名字或别名。如三国时越窑青瓷上的“师袁宜作”,唐代长沙窑“郑家小口天下第一”,宋代磁州窑“张家造”瓷枕等等。明清时期多见,如“陈守贵造”、“天启元年米石隐造”、“春育主人珍藏”等等。吉语款:指陶瓷器上所刻、印、书写的吉祥语,表示赞颂、祝福。晚明至清代最为流行,如“万福修同”、“富贵佳器”、“天下太平”、“福寿康宁”等等。也有只题一个字的,如“福”、“寿”等。图

怎么鉴定瓷器落款真假

怎么鉴别瓷器落款 纪年款 纪年款是在器物上用写、刻、印等不同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一种款识。我国古代瓷器款式,大部分属于纪年款。 纪年款可分为两大类:书以当时的帝王年号者称年款;用六十年周而复始的甲子表明年号者称干支款。明清两代的年款有不同的书写形式:六字款常书二行,首二字为朝代名,中二字为年号,末二字则为“年制”或“年造”二字。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 四字款则缺朝代名,首二字即为年号。如“成化年制”、“雍正御 制”等。干支前加上当时帝王年号,如“大明成化元年乙酉”款。 单纯使用干支的并不多。另外,也有只书朝代,而缺年号者,如“大 明年造”、“大清年制”款,属于特殊现象。“康熙御 制” 纪年款的款字,多用青花书写,兼有暗刻、凸印、朱书等。款外多加边饰,常见有双圈、双线方框或单圈,个别也有无圈框或用双长方框的。无论何种形式,款字均为竖写,极少横排书写的。纪年款以官窑瓷器运用最多,但部分民窑尤其是景德镇民窑,亦有书写年款的。民窑纪年款字体略为草率,不及官窑规整。 堂名款 以典雅的堂名、斋名和“清赏珍玩”之类的文字烧在瓷器上,作 为私家烧藏的标志,这种铭款就是堂名款,或称私家藏款、室名 款、斋名款。堂名款内容包括堂名、居名、斋名、轩名、室名、 殿名、楼名、阁名等等,制品之人有封建帝王、皇亲显贵、达官 贵人、文人雅士和少数良工名匠。 “翠竹轩信 卿” 堂名款在明代以前极其罕见,明代的亦多见于后期。入清以后则各朝皆有,尤以康熙、乾隆时盛行,且形式多种多样。同纪年款一样,堂名款也多见于官窑制品。 吉言款 在瓷器上烧上具吉祥意义的词句或短语,以表示祝愿的款识,称作吉言款。早在三国西晋时的青瓷上,就可以见到“富且洋(祥),宜公卿,多子孙,寿命长,千意(亿)万岁未见英(殃)”,“宜子孙,作吏高,其乐无极”等字样。宋元时期则有“金玉满堂”、“寿山福海”、“佛光普渡”、“家国永安”等吉言款。 明代的吉言款多出现于晚期,且以民窑器上最为流行。如正德时 的“天下太平”;嘉靖、万历时的“万福悠同“、“长命富贵”、 “福寿康宁”、“食禄万钟”、“三元及第”等等。还有只题一、 二字的,如“双利”、“吉兴”、“福”、“寿”、“万”、“贵”、 “善”等。“福” 清代吉言款,一般沿袭明代,也常见于官窑器,如康熙六旬庆典七寸碟,四周围以淡赭饰纹,分嵌万寿无疆篆字。有的礼器,则题“喜”字款,以有署以“庆”字或以蒙古文作吉言款识的。吉言款款试亦多种多样。像“福”即有单、双线方框或双圈内草书“福”字的,有无圈框而用粗笔道在碗内底大书一“福”字的。“长命富贵”款写法也有两种,一是双圈内书写两行;一为钱形,四字对书于穿孔四周。“万寿无疆”、“永庆常青”款则往往采取以花捧字的形式。 赞颂款

大清各朝官(民)窑瓷器年制款图(图样)

大清各朝官(民)窑瓷器年制款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 大清光绪年制

大清光绪年制 大清光绪年制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 大清光绪年制 d 大清光绪年制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光绪年制民窑款 大清乾隆年制官窑款式 款识描述: 清代乾隆年间景德镇官窑瓷器款识。乾隆朝历时达60年之久,烧造量大,写款者几经易手,所以,乾隆官窑器的款式变化较多。楷书与篆书也同时并用,以篆书款为主,有的作六字三行横排,布局与雍正官窑相同;有的作六字双行竖写,字体介于楷书与隶书之间。 乾隆早期篆书款,多作四字两行或六字三行排列,运笔转折处圆滑,“制”字左上部分写法如第9款图。还有一种“乾”字左边上部的“十”字写成“山”字形,中间的“日”字写成“由”字,这种少见的乾隆官窑款写法属于乾隆初期唐英任督窑官时使用的字体。 中晚期流行的格式,大都作六字三行排列,多数不加圈框,篆书款的字体工整,“制”字左上部分写法如第1款图。 乾隆官窑款总的特征是:大字上方一点居中且很小,四竖基本平行,最后一笔稍有弧度;“清”字左边三点水写成“米”字形;右下边的“月”字多为长四框,中间加一小竖;“乾”字下部为硬直的“S”形,“S”上部开口多向右;“隆”字的右下部左右对称;“年”字的顶上方通常有一小缺口;“衣”字常见有三种写法:款图1和款图9两种,还有一种写法如款图1,只是笔画圆滑,“衣”字下部一笔合成。 乾隆官窑款以青花款为主,色调深沉,也有抹红和珐琅料,还有金彩、红彩、蓝料彩与刻款等。总之,乾隆青花款大都字体工整,青花深沉,个别有字体偏斜草率、连笔书写和青花深浅不一的极少现象。

明清瓷器款一览表.

明清瓷器款一览表 款识起源于古代的彝器,至迟在东汉时期,便被移植到瓷器上。在瓷器的底部或其它部位,往往有表明年代、窑名、人名、堂名、或者表示赞颂、祝愿等内容的文字,也有的器底或器里有某种识别的图案,这些统称为"款识",一般说来,款识是瓷器装饰的附属物,好的款识与装饰画面相配,可以增强器物的艺术性。并且由于款识的内容、格式、字体、书法等各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它对瓷器的断代、断窑口和辨别真伪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下基本上包括明代--清代历年来的瓷器上所出现的官窑和名窑款识。 洪武 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造此 福、寿 永乐 永乐年制 福、禄、寿、辰 内府 宣德 大明宣德年制宣德年制 福、寿 敬权、坛、大德吉详场 正统 正统元年正统捌年 天顺 天顺年造天顺年 天顺七年大同马氏造 成化 大明成化年造大明年造大明成化年制 天、图案、银锭、 盘肠等 弘治 弘治年制大明弘治年制 金玉满堂、玉堂金马长命富贵 金、上用、正 正德 正德年制、正德年造 大明正德年制、大明年造 何玉清造 长命富贵、福、天下大平、寿

嘉靖 嘉靖年制、嘉靖年造、大明年造、大明嘉靖年制 松柏草堂、晋府造用郝府佳器、潘府佳器滋树堂、东书堂、朱府、青箩馆敦仁堂、黔府、长府制造、长府造用、晋府、秦府、黔府、腆善所、桐溪冯宅、大茶房、外膳房、内膳房署丞沈良佑造、陈守贵造、陈文显造、吴文自造、邓奎自造、程式自造、陈守钊造、陈舍自 造、王泉德记、唐地制造、陈造佳器 长命富贵、万福攸长、富贵长春、永保长春、长春寿喜、国泰民安、长春佳器、上品佳器、台阁佳器、天禄佳器、福寿康宁、长春同庆天下太平 金篆大蘸、坛用、茶、汤、酒、姜 隆庆 大明隆庆年造隆庆年制 万古长春 万历 万历年制、大明年制、 大明万历年制 德府造用、于府造用、黔府应用、太和王府、徐享庆堂、沈府佳用、玄阴堂纯思堂、灌园督造、博物斋、秦府典膳所、芝兰斋、京兆郡寿房记、靳宅仙品 程廷梓造、沈氏、仙关吴震、荆桂、园贵隆制、少溪、李衙置用、茹城家藏、永兴卞玉奇明、 紫芝主人监制 风调雨顺、清风明月、天下太平、长命富贵、永享佳器、天禄佳器、玉堂佳器、仁波佳器、万悬佳器、长春佳器、食禄万钟、富贵长春、福寿康宁、金玉满堂、万福攸同、德化长春、上品佳器、九五之尊、永葆长春、国泰民安、堂阁佳器、寿、天福佳器、玉、敬与佳器、雅、 福 金明汝平、城南隐耕、永兴九峰、上 天启 天启年制 于斯堂、其好园、白玉堂、竹石居 天启元年米石隐造 长命富贵、天下太平、天理存心、状元及第、三元及第、金榜题名、万古长青、积善之家、同乐佳器、仁波佳器、玉堂佳器、尧舜年制、福 图案、兔、灵芝、方胜等 崇祯 崇祯丁丑、大明年制、大明年造、大明崇祯年制 翔风堂、丛菊斋、雨香斋、白玉斋、仿古斋、博古斋、绿阴堂、聚贤堂、吾斋、玉兰斋、松 石居、可竹斋 王远监造、王远监制甲戌春孟、赵府造用、崇祯年冬日置茂卿用、

明清、民国官窑、名窑瓷器款识一览表

明、清、民国官窑、名窑瓷器款识一览表 款识起源于古代的彝器,至迟在东汉时期,便被移植到瓷器上。在瓷器的底部或其它部位,往往有表明年代、窑名、人名、堂名、或者表示赞颂、祝愿等内容的文字,也有的器底或器里有某种识别的图案,这些统称为"款识",一般说来,款识是瓷器装饰的附属物,好的款识与装饰画面相配,可以增强器物的艺术性。并且由于款识的内容、格式、字体、书法等各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它对瓷器的断代、断窑口和辨别真伪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附注: 1.郭葆昌介绍: 郭葆昌字世五,号觯斋,河北定兴人。曾任袁世凯的“陶务总监督”,于瓷器之道尤为擅长。特别是在1915年至1916年间,他为袁世凯“登基”烧 制了4万余件“洪宪御瓷”,以备袁世凯登基之用,并作为馈赠参加大典的各国公使的礼品。这些御瓷极为精美,并不亚于历代皇家“官窑”。郭葆昌为

了烧制“洪宪御瓷”,仅烧制费就用去了140万大洋。但可惜随着袁世凯的“驾崩”,“御瓷”也风云流散,终成稀世珍宝,成为瓷器收藏家们追逐的宝物。郭葆昌不仅是烧制瓷器的名家,也是鉴赏家和收藏家。他的斋名之所以号“觯斋”,是因其收藏了一件价值巨昂的青铜觯(古时酒器)。郭葆昌在烧制“洪宪御瓷”时,也连带烧制了一批自用瓷器,署“觯斋”款,另仿制了一批康、雍、乾三朝“官窑”,均为难得精品,今天亦是凤毛麟角。他出过《觯斋瓷器图谱》,收有毕生珍藏名贵瓷器三百余件。他不仅收藏、制作瓷器,也收藏字画碑帖。当年故宫大内的“三希贴”中王献之的《中秋贴》、王殉的《伯远贴》,竟归郭葆昌所收。郭保昌曾任故博瓷器鉴定委员,中外宾客请其额定、购买古玩者车水马龙于其寓所之前。世人多以其为袁氏宠臣,殊不知此人颇有爱国之心,从不将真品卖与外国人。1946年郭氏后人遵从遗愿,将瓷器全部捐给故宫博物院。当时“郭瓷”与“杨铜”(天津杨宁史所藏的青铜器)为故宫所购重要文物。“郭瓷”中不仅有罕见的宋瓷,也有连故宫都没有的清官窑“移栖耳尊”,后均运抵台湾。郭葆昌逝于1942年,著述甚多,应是中国瓷器史上的领军人物。尤以“洪宪”、“觯斋”瓷,于今更为举世珍品。据郭氏外孙马常先生见告,国内真正的“洪宪”、“觯斋”瓷极为罕见。 2.民国瓷器鉴定之民国瓷器款识--堂名款: 堂名款系指瓷器上书写或刻划私人住所或书房名称,作为私家用瓷或收藏标志的款识,内容包括堂名、斋名、轩名、室名、书房名、楼名,阁名等。堂名款最早出现于宋代,明代后期形成风尚,清代则更为流行,民国时期继续出现,但已不及清代丰富。民国堂名款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是一些达官贵人用瓷多有堂名,如袁世凯的“居仁堂制”、徐世昌的“静远堂制”、曹锟的“延庆楼制”等。这些瓷器均为当时名家所造,史载,1923年军阀曹锟曾出重金聘潘旬宇彩绘文具,但是否所有署“廷庆楼制”款识的皆为曹锟用瓷,或皆为潘氏所绘尚需考证。这部分堂名款均以印章形式出现在作品的底部。其次是文人雅士多有堂名,尤其是彩瓷名家,如潘甸宇之“古欢”、王琦之“甸甸斋”、程意亭之“佩古斋”等。从严格意义上说,这类款识应称为艺人画室款识为妥。这部分款识见有印章形式,书写在器物的外底,亦有与书法款识相结合书在器物的外壁,而以后者居多。更为常见的是以书法形式的综合性堂名款识,如张志汤的“星江张志汤写于珠山亦陶斋西窗”。既有籍贯、姓名,也有斋名。由于这类款识已在人名款中加以介绍,故不再赘述。民国时期瓷器上署以堂名的器物较为多见,情况亦较为复杂,最为关键的是不能以款识中是否有“斋”、“轩”等字样便定性为堂名款。因民国时期瓷器生产厂商号之名亦多见“轩”、“堂”、“斋”等字样。貌似堂名,实则为商号,与主人的关系不大。如活跃于1920-1937年的彩瓷名家梁兑石,民国初年毕业于饶州窑业学堂,回南昌后开丽泽轩瓷店,请艺人按顾客要求绘制瓷器,由于忙于经营,无暇自己彩绘。当时的南昌名家刘希任作品多被丽泽轩购买,而邹文侯、万云岩均曾受聘于丽泽轩瓷店彩绘。 民国时期的堂名款见有大德堂、古松斋,古月轩、乐陶斋、乐古堂、乐善堂、如意馆、竹清山房、竹萧山房、怀仁堂、廷庆楼、居仁堂、昭德堂、退思堂、惟一斋、慎德堂、静远堂、碧云山房、澄怀园、觯斋、藏经山房等。除居仁堂为袁世凯所用堂号、静远堂为徐世昌所用堂号、延庆楼为曹锟所用堂号、觯斋为郭葆昌所用堂号外多不可考。常见的艺人斋堂画室之名有甸甸斋(王琦)、希平草庐(王大凡)、愿闻吾过之斋(王步)、古石斋(田鹤仙)、平山草堂(汪野亭)、彤云山房(汪晓棠)、晴窗读书楼(邓碧珊)、饮冰斋、觉庵(刘雨岑)、再思轩、永华堂(刘希任)、石庐(梁兑石)、栖碧山馆(徐仲南)等。为使读者查阅方便,将目前所见私人堂名及艺人斋室名款识,按笔画加以介绍,由于艺人的书法款已在人名款中加以介绍,故此仅为印章款。 大德堂制大德堂款识最早见于清康熙时期,其意取《管子·立政》:“君之所慎者四,一日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谓品德高尚。民国时期署此款的器物较为常见,多为高档的陈设用瓷。 图8l为粉彩鸳鸯花卉纹瓶底款,款外没有边栏,款字书写工整,“德”字“心”上无横,“制”字“衣”上无点。书写规范工整,运笔顿挫有力。惜不知主人姓氏。双照楼制双照楼为汪精卫堂名,署此款的器物甚为罕见。 图82为白釉碗底款,青花楷书“双照楼制”,款外不见有外框,字较为肥腴。“双”字上紧下松,“照”字右上起笔为二点,“楼”字左小右大,“制”字上密下疏,运笔流畅自如,青花色泽浓艳,为民国瓷器中的精品。 乐善堂制乐善堂款识最早见于清乾隆时器物,其意取《孟子·告子上》:“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谓乐于施善。书此款的器物多为高档陈设瓷。

馆藏级清朝瓷器藏品赏析2(高清图)

馆藏级清朝瓷器藏品赏析2(高清图) 康熙青花前赤壁赋碗清高9、口径19厘米1960年丁淑贞先生捐赠敞口微侈、弧腹、圈足,底部有青花双圈“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内壁近口沿处,青花绘绵地梅花纹,碗内底绘山水、树木、亭台,外腹绘赤壁夜游图,并书苏轼前赤壁赋全文。山水人物,栩栩如生,笔法工整流畅,色彩柔和,构图严谨,集书、画为一体,代表了康熙时期的陶瓷绘画特色。五彩花鸟纹盘清康熙高2.7厘米、口径25.2厘米、足径16.2厘米1960年周德蕴先生捐赠盘折沿,浅弧壁,平底,圈足。外壁红彩绘五只蝙蝠纹,寓有“洪福齐天”之意,内口沿红彩龟背锦地四开光,分别篆书有“万寿无疆”四字。盘内五彩绘一瑞鸟栖于花果枝干上,身体丰硕,羽毛鲜丽,动态十足,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为康熙官窑制品。 “万寿无疆”为古时祝愿皇帝长寿之意,《诗经》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此类铭有“万寿无疆”、“洪福齐天”的康熙五彩器是为康熙六十寿辰而烧制的。陈浏《陶雅》记:“康窑七寸碟四周淡赭锦纹,分嵌‘万寿无疆’篆字,盖六旬庆典所制以赐大小臣工者也。画笔各体皆工,人物、鸟兽、山水,博古乃无一不备,而以花卉草虫为绝生动,且贤于雍窑彩盆也。”乌金釉描金山水人物纹笔筒清高15、口径17.6厘米1959

年崔耀亭先生捐赠敞口,筒状,玉璧式底,内壁施白釉,器身通体以黑釉作地,釉色晶莹,纯黑色,称为乌金釉。釉面用金彩绘山水人物图。由于年长日久,金彩大部分脱落。底无款。为康熙时烧造。此笔筒造型规整,稳重大方,质地坚细,釉面光滑滋润,是乌金釉的代表作品。 素三彩海水龙纹笔筒清高15.2、口径19.9厘米1959年崔耀亭先生捐赠笔筒直壁,矮圈足,内壁无釉,底部无款。胎体厚重,腹部施有三彩釉,由于色彩中不用红色为主色,通称素三彩。外壁刻画双龙戏珠、海水、彩云纹饰,生动绘出两条雄健有力的四爪行龙,昂首,张嘴,头顶白、绿、黄三色彩云,飞跃在波浪涛涛的海水上,作戏珠状,显得气势磅礴,别有情趣。纹饰精美,线条活泼流畅,为康熙素三彩瓷中佳品。这种彩瓷的烧制方法为:先在坯胎上用黑线刻划出云、龙、海水等纹饰,入窑烧成素瓷,然后施以所需釉色,用低温烧成。 洒蓝釉地五彩四鱼纹盖罐清通高47、口径12.7厘米1959年杨德樊先生捐赠直口,圆肩,深腹,下腹内敛,底沿外撇,圈足。通体施洒蓝釉,此釉明代宣德创烧,制作方法是在烧成的白釉器上,以竹管蘸蓝釉汁水,吹于器表,再经二次高温火烧成。胎体厚重。罐盖隆起,顶附一宝珠纽,绘二条小鱼,器身绘四条游动的大鱼,分别绘为红、绿、黄、褐色,鱼体丰肥,鱼身刻出细部及腮、翅,神态活泼,栩栩

个人整理——民国瓷器鉴定——民国瓷器款识大全

民国瓷鉴定之(一)年号款 年号款即以帝王年号为纪年的款识,是标明瓷器制作年代的一种款识,又称其为朝 代款。最早的年号款见于三国时青瓷虎子,上有“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 铭文,为公元251年器物。虽然出现较早,但非严格意义上的年号款。真正意义上的年号款 始于明永乐朝,以后成为定制。年号款在几经变化中延续了五百余年,后随着帝制的 推翻,在1911年后戛然而止。但就如同再好的乐队在演奏乐曲时总会有一两个音符不 甚和谐一样,瓷器上的年号款识并没有随着帝制的推翻而消声匿迹,这就是在民国已 经成立四年之后的1915年12月,袁世凯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把大总统的称号换 成了洪宪皇帝,虽然1916年3月23日在全国一片反对声中被迫取消帝制,再复位为 大总统,并在同年6月6日病死,但落有“洪宪”年号字样的瓷器却给后人留下了争论 不休的话题。综观现存落有“洪宪”年号的瓷器款识大致有以下几种:“洪宪年制”四字 楷款和篆款、“洪宪御制”楷款等几种。中外学者有的认为不论何种款识均为仿款,有 的学者认为“洪宪御制”为仿款,“洪宪年制”中有少数为真款。据史料和传世晶可知汪 晓棠、汪大沧与刘希任等人的一些作品的底款署有“洪宪年制”款识。如图l为汪晓棠 粉彩息猎图瓶底款,图2为汪大沧粉彩松荫对弈图瓶底款。 图3为民国粉彩碧桃纹胆瓶底款,此器造型极为规范,釉质莹润细腻,纹饰绘画精 致逼真,具有晚清官窑的典型特征。其造型之精细,用料之考究,纹饰之俊俏,显系 出自制瓷高手。 图4为民国粉彩牧牛图卷口灯笼瓶底款,外壁纹饰没有清末民初遗风,为民国20—

30年代风格,款识写法亦不及上述二款精细。 图5为红彩描金二龙戏珠纹印泥盒底款,款字外不见有围栏,款字书写不工。此印盒为原民盟中央主席楚庄先生捐赠(楚庄先生为原民盟中央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前副委员长楚图南先生之子)。 图 6为民国红彩描金云龙纹天球瓶底款,款式较为新奇,总体呈圆形,左右各有一条立龙,中间为竖写的“洪宪年制”篆款,款字结体方正,横细竖粗,颇具装饰韵味,空白处点饰蓝料彩云纹。外口沿绘一周粉彩花卉纹,近足处为粉彩江芽海水纹饰,主题纹饰为红彩描金龙纹,绘画细腻,极富气势,为民国时的佳作之一。 由于现在还没有“洪宪年制”的标准器,所以,民国年号款器物虽然少,但情况之复杂却远过于前朝,上述器物款识的真假莫辨也在情理之中。

欧洲瓷器款识鉴别初探

欧洲瓷款鉴别初探 掌握有关瓷款知识,是鉴赏欧洲瓷器的基本技能之一。在欧洲,辨识旧瓷器,主要依据款记,因为瓷款带有字母、文字、图标、号码或数字等,能反映出瓷器出处、年份或时代、质量等比较准确的信息。收藏者总是先看款记,再决定是否购买瓷器。对品质优良的瓷器而言,款记象征着名窑或名厂对其技艺的自信,是向购买者传递质量保证的信息,给藏家一种有形的承诺。 1、欧洲瓷款及其作用 欧洲瓷器史上最早的款记,是迈森瓷厂1720年开始使用的花押字母“AR”标记(见图一),由迈森厂创建者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特·瑞克斯(AugustusRex)(又称奥古斯特大帝,后成为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的姓名首字母组成。1722年,迈森厂开始使用交叉双剑标志,该标记成为欧洲陶瓷史上最著名的瓷器标记。18世纪前半期,迈森厂两种款记并用,但花押“AR”属特殊标记,专用于选帝侯奥古斯特大帝及其继承人奥古斯特三世的宫廷用瓷。该款为釉下钴蓝,手工书写。带有“AR”标记的瓷器,为迈森厂早期产品,装饰纹样效仿东方题材,具有鲜明的中国和日本风格。现在,这类存世器多藏于博物馆或皇家收藏室,但并不意味市价奇贵或踪影难觅。国际市场时有“AR”款瓷器出售,多为19世纪后半期仿制品,大多是彩绘装饰,与18世纪的早期迈森瓷迥然不同。 欧洲其他建得较早的瓷厂,纷纷效仿迈森开始采用瓷款。早期瓷款图案主要来自工厂所在地区、庇护人或厂主的徽章纹饰。如迈森著名的双剑标志源于萨克森选帝侯徽章,很长一段时间,这种手绘标志影响着几乎所有欧洲瓷厂,直到19世纪初贴花转印和刻印标记流行起来。但像德比、斯波德、迈森等瓷厂仍采用传统手绘方式制款。 18世纪末开始,欧洲瓷器市场需求极强,虽然价格仍很高,买者却越来越多。雨后春笋般冒出的瓷厂无力开发自己的产品,只能仿造名窑瓷器。19世纪下半叶,一些名厂开始设法保护款记的原创性。1875年,德国厂家申请瓷款专利,皇家柏林瓷厂(K.P.M.)第一个获得专利。迈森厂也不甘落后,于19世纪80年代采取法律行动阻止仿造,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款记。 对名厂而言,款记具有特殊广告价值,在英国像明顿、韦奇伍德、皇家王冠德比和皇家沃切斯特等著名厂家款记,向顾客表明器物来自历史悠久、声誉良好的瓷厂。对收藏者而言,瓷款具有更重要的含意,不仅可借此探究每件有款瓷器的生产厂家,而且可弄清大致生产年代,有时甚至是比较精确的年代,尤其是那些来自19、20世纪领军企业的器物,因为厂家拥有独特的产品年代体系。随着19世纪瓷款广泛使用,大多英国陶瓷可被准确辨识,并推出年代。

大清乾隆--款识分析

款识分析——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大清乾隆年制”的景德镇官窑瓷器款识现在非常多见,乾隆朝历时达60年之久,烧造量大,写款者几经易手,人数估计不少,款式变化较多。楷书与篆书也同时并用,以篆书款为主,有的作六字三行横排,有的作六字双行竖写,字体介于楷书与隶书之间。 由于款的比画比较多,所以,常常先印上痕迹,再进行描写。 字料发色的变化比较大,色料的发色一般不理想,有红料。 每笔的首尾色重。 一,“大”字: 1,(1)一行、(2)四竖、(3),头是有一明显小点,居中、(4),最后一竖往往有点外撇。 2,一般下面是平行如图1,图2,图3,也有不整齐的如图4; 3,还有把中间两笔写成儿形的如图5; 4,右溜肩(图2)少见。 二,“清”字第一图最为标准

1,三点水:(1)一般写成五笔,上两笔在2/3的位置。 也有更上的如图2,更下点的如图4; (2)右上一笔都横连中间一长笔。 也有左下一笔上部也连中间,甚至四笔都连的如图8的珐琅彩款。2,“主” (1)主上第一横两边直立,U最后一横与下面“月”有明显空隙。少见最后一横点在“月”上如图8。 3,“月” (1)为一个独立方框中间一竖上下都不连。 也有连上横的如图4与连下横的如图8; 中间也用点的如图7,也有用丫形的如图5; 口的上下两竖也有上出头如图6图7, 口也有下出头的如图7图8。 三、乾字的变化比较少

1,左边顶部是个鱼叉形,中间是个日字,下面像是个阿拉伯数字“5”。也有把“5”写成“亏”字少最上一横如图3,图4 2,右边顶上一“点”,下面是个横竖的“弓”形。四横位置均衡。 也有第一横第二横间隔小的如图2; 早期的形入图4。 四、隆字看上去复杂,其实变化也少。

瓷器款识

中国(含明\清)瓷器款一览表 款识一览表 年代铭款内容 秦右司空婴左司高瓦左贝右齐都昌寺水咸阳市于咸阳成(城)申安陆市亭栎市杜亭咸亭阳安驻器咸亭芮柳婴 三国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 西晋先姑坤一枚紫是会稽上虞范休可作者也紫是鱼浦七也 东晋罂主姓黄名齐之朱 唐张何陈李赵冯庞庞家陈家陈琪李十造罗锡章王徐马朱红上大姜千示永合平项记阮记柴记朱伯远作杜家花枕裴家花枕元家记卞家小口天下有名郑家小口天下第一丁道刚作瓶大好徐家沉丙午岁造蒋应 宋奉华凤华聚秀禁苑德寿慈福赵家吴舒家记陈家印记陈家号记段家合子记家国永安元丰治阍赵家枕永记熙宁四年三月十九日书刘家印号郭立谢许段蔡吴汪蓝朱徐程张余陈潘汪家记正李十哥小四玄壶吴六郎政和七年二月初五日吴惠成丘小六泥颐草堂先生雕造成功夫后山颐草堂雕造功夫周家公夫练八郎公夫林立林罗军魏仁皓项里马永千上赵家王童呈赵和吉思刘杨惠同田李宋褚柳金苏崔郭马孔何花纪刘五盘子梁四个梁四莫三郎梁伍任周莫一莫十莫一立陈三文三林四刘四李伍李六李九欧二欧小二区二龙二龙六程八黎司小二小三小六小七二金而知李公造李小一蒋四蒋小八蒋子弟供舍张一赵小二陈立崔十四刘十好七封立木肖小田洪立洪四本小本重刘立绍圣四年四月十六日钟表博士谨记九政自造火元丰六年八月十九日元越一盘秦文殿迪功郎浮梁县丞臣张昂措置监造丘小六泥房乔位龙李小翁朝真归牛东宫 辽孙徐杜 金张家造赵家造刘家造张家枕张家记张家窑张大家造张大家枕古相张家造王氏寿明王氏天明漳滨逸人制佛光普渡大安二年张泰造大定二年六月六日家造刘三公瓦底于三叶子成泰和二年八月六三日亡过崔仙奴 元使司帅府公用至正拾壹年七月二十九日小河东陈家亲造张家造古相张家造李家造王家造相地张家造滏源王家造滏源陈家造滏源常家造张

款识

明清时期,随着景德镇官窑的建立和发展,瓷器上的款识趋于系统化、规范化。民窑瓷器的款识则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以下按朝代分而述之。 明代 洪武:洪武一朝,未发现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民窑也极少见,仅见有青花书写“福”、“寿”款者。此外,江西省玉山县发现“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日造此”纪年款的青白瓷罐,款识刻划在罐腹,系罕见的具有明确洪武年款的器物。 建文:未发现署年款的瓷器。 永乐:明清两代,在瓷器上书写帝王年号作为款识,始于永乐。款式仅见有“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一种,未见有楷书款。上海博物馆收藏一方明永乐时翰林学士沈度的端视,砚底刻“永乐乙未秋翰林沈度识”十字篆文,经仔细比较,与瓷器上永乐款识字体相似。因此,永乐官款可能由当时的翰林学士沈度书写后,再交工匠临摹写在瓷器上。永乐官器署款者不多,仅见有青花、白釉、青釉及红釉等瓷器上。青花器物中写帝王年号款的只见于压手杯上;此外,早年流失日本的一对永乐青花盖瓶,器身书“内府”二字,显系宫内用器。单色釉器,有刻款和印款两种体式。民窑青花器上有书写“福”、“禄”、“寿”等字的。 宜德:宣德时期,帝王年号款激增,大多数为楷书,也有与永乐一脉相承的篆书款。款式仅见有“大明宣德年制”和“宣德年制”两种。大多数是六字二行“大明宣德年制”楷书,“宣德年制”四字款少见。刻款有楷有篆,以楷为主。未见有印款。款识外常围有单线圈、双线圈、长方框及长方框外加双圈等,也有无框圈的。宣德瓷器落款位置比较随便,底足、口沿、耳部、柄流、里心、器盖等处都有落款的,因此,曾有“宣德款识满器身”的说法。款识还见有“大德吉祥场”、“敬权”等,民窑青花中见有“福”、“寿”等字款。 正统、景泰、天顺:正统、景泰二朝未见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正统一朝,迄今仅见民窑器楷书“正统元年”和“正统捌年”款二例。景泰朝一件未见。天顺朝仅见四件:一件印“天顺年造”款卵釉云凤纹瓷盘,为官窑器,现收藏于英国达维护特基金会。另两件书“天顺七年大同马氏造”;一件书“天顺年”三字,三件器物都是青花三足筒炉。 成化:以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款为主,款识外,有的加双圈,有的加双方框,也有无圈框的。官窑罐类,还有在底足写“天”字款的。民窑款识有写“大明成化年造”、“大明年造”的。 弘治:以青花楷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两行款为主。另有“弘治年制”四字篆款,多为刻款。尚有以红彩写“弘治年制”和“上用”款的,亦系官窑器。民窑器有写干支年款的,如“壬子年制”(弘治五年,1492年)。也有写“金玉满堂”、“长命富贵”等吉语款的。 正德:正德官款主要有“大明正德年制”六字楷款和“正德年制”四字楷款,其中以四字款居多。有书写款,也有刻划款。除了用汉文外,此时亦有用阿拉伯文和红彩梵文书写的款识。民窑器常见“正德年造”、大明年造”楷款,还有“长命富贵”、“天下太平”等吉语款。嘉靖:嘉靖官款一般都在底足书写“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两行楷款,并带有双圈;器口边书写六字横款者少见,但大盘、大缸等的口沿处也见有。款式有青花、红彩、刻字涂金等数种,均为楷书,未见篆书。款字的排列形式,有两行直款、单行横款,也有环形和十字形六字款的。民窑器中有写“嘉靖制造”、“大明年造”年款的。出现堂名款,如“滋树堂”、“东书堂”等。人名款激增,如“陈守贵造”、“邓奎自造”等等。吉语款也增多,如“富贵佳器”、“福寿康宁”、“国泰民安”等等。另有写“金〓大蘸坛用”款的器物,系当时的道教用器。隆庆:所见官窑年款都写“大明隆庆年造”六字两行楷款,“隆庆年造”四字两行款少见。款外常围以双圈或方框。隆庆款识有青花和红彩两种,红彩款多用于彩器上。 万历:官款以“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两行楷款为主,四字两行款少见。有的款外带双圈,也有不带圈的,或六字款呈环形。有青花和刻划款。堂名款、人名款、吉语款增多,如“徐〓庆堂”、“纯思堂”、“程廷梓造”、“万福攸同”等等。

瓷器基本知识_款识

纪年款 纪年款是在器物上用写、刻、印等不同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一种款识。我国古代瓷器款式,大部分属于纪年款。 纪年款可分为两大类:书以当时的帝王年号者称年款;用六十年周而复始的甲子表明年号者称干支款。明清两代的年款有不同的书写形式:六字款常书二行,首二字为朝代名,中二字为年号,末二字则为“年制”或“年造”二字。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 四字款则缺朝代名,首二字即为年号。如“成化年制”、“雍 正御制”等。干支前加上当时帝王年号,如“大明成化元年乙酉”款。单纯使用干支的并不多。另外,也有只书朝代,而缺年号者,如“大明年造”、“大清年制”款,属于特殊现象。 “康熙御 制” 纪年款的款字,多用青花书写,兼有暗刻、凸印、朱书等。款外多加边饰,常见有双圈、双线方框或单圈,个别也有无圈框或用双长方框的。无论何种形式,款字均为竖写,极少横排书写的。 纪年款以官窑瓷器运用最多,但部分民窑尤其是景德镇民窑,亦有书写年款的。民窑纪年款字体略为草率,不及官窑规整。 页首 堂名款 以典雅的堂名、斋名和“清赏珍玩”之类的文字烧在瓷器 上,作为私家烧藏的标志,这种铭款就是堂名款,或称私家藏款、室名款、斋名款。堂名款内容包括堂名、居名、斋名、轩名、室名、殿名、楼名、阁名等等,制品之人有封建帝王、皇亲显贵、达官贵人、文人雅士和少数良工名匠。 “翠竹轩 信 卿” 堂名款在明代以前极其罕见,明代的亦多见于后期。入清以后则各

朝皆有,尤以康熙、乾隆时盛行,且形式多种多样。同纪年款一样,堂名款也多见于官窑制品。 页首 吉言款 在瓷器上烧上具吉祥意义的词句或短语,以表示祝愿的款识,称作吉言款。早在三国西晋时的青瓷上,就可以见到“富且洋(祥),宜公卿,多子孙,寿命长,千意(亿)万岁未见英(殃)”,“宜子孙,作吏高,其乐无极”等字样。宋元时期则有“金玉满堂”、“寿山福海”、“佛光普渡”、“家国永安”等吉言款。 明代的吉言款多出现于晚期,且以民窑器上最为流行。如正 德时的“天下太平”;嘉靖、万历时的“万福悠同“、“长命富贵”、“福寿康宁”、“食禄万钟”、“三元及第”等等。还有只题一、二字的,如“双利”、“吉兴”、“福”、“寿”、“万”、“贵”、“善”等。 “福” 清代吉言款,一般沿袭明代,也常见于官窑器,如康熙六旬庆典七寸碟,四周围以淡赭饰纹,分嵌万寿无疆篆字。有的礼器,则题“喜”字款,以有署以“庆”字或以蒙古文作吉言款识的。 吉言款款试亦多种多样。像“福”即有单、双线方框或双圈内草书“福”字的,有无圈框而用粗笔道在碗内底大书一“福”字的。“长命富贵”款写法也有两种,一是双圈内书写两行;一为钱形,四字对书于穿孔四周。“万寿无疆”、“永庆常青”款则往往采取以花捧字的形式。 页首 赞颂款 赞颂款即赞颂、欣赏瓷器的款识。虽然早在唐代的长沙窑就有“郑家小口天下有名”、“卞家小口天下第一”的赞颂款铭,但它的流行却是在明清两代。

古代瓷器款识

古代瓷器款识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的古代瓷器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在造型、色泽、装饰等方面具有高超的工艺水平,蕴含了极高的美学欣赏价值,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古瓷器常见款识,以真、草、行、隶、篆多种字体题于器肩、器底、器腹等部位,与造型典雅,纹饰精美,光彩耀目的瓷品相印成趣。犹如古书画作品的题款,成了瓷品装饰的有机组成部分。 认真地研究古瓷的款识,对于古瓷艺术的鉴赏,了解瓷器的时代。产地以及辨别其真伪,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古瓷款识的种类 1、纪年款。该款表示瓷器出产的年代。有序数纪年款,如“咸平二年”、“崇祯五年监制”、“大清乾隆四十四年孟春月榖旦”等;有干支纪年款,如“顺治丁酉年”、“道光戊戌年制”等;也有只写朝代不写年号的特殊纪年款如“大明年造”、“大清年造”等。 2、堂名款。系以所产窑之堂名署的款,官窑民窑皆用。款名有雅俗之分。雅者如“雅雨堂制”、“挂月山庄”等;俗者如“项记”、“张家窑”、“宋家”等。 3、姓氏款。署著名瓷工的姓氏,如“张南山”即乾隆年间的制瓷名匠。还有如“莫十二”、“查小山制”等款。也有只署一个姓的一字款,如“张”、“许”、“郑”等。 4、一字款。除姓氏款里有一字款外,常见的还有只署一个字的款,如

“舍”、“太”、“国”、“利”、“龙”等。有的是堂名款的简称,有的是吉祥语简称。尤以元代龙泉窑一字款为多。 5、吉语款。系指瓷器上所题的吉祥用语,如“福如东海”、“状元及第”、“洪福齐天”等,明清瓷品多见。 6、数字款。该款为宋代钧窑特有的款识,从一到十共10种,该于器物底部。陶瓷界一般认为这些数字系宫廷定烧陈设瓷的编号,表示器物的尺寸。编号越小,器物越大。 7、图案款。瓷器上刻、印、绘制的纹样或记号,亦称记号款。如太极、八卦、灵芝、八宝、双鱼、海螺等。多为民窑所用,明清两代最为流行。笔者收藏的一个明代青花碗,底心即绘一海螺。 二、题款的形式 1、书写方式。有横书、直书、散书3种。横、直书有一行或两行排列的,散书为均匀分布在器物上。有刻、写、印3种方式。 2、字体。有真、草、行、隶、篆等。个别的有阿拉伯文和梵文,多系佛教用品。 3、款字色彩。多为青花,也有墨彩、红彩等。 4、边饰。款识一般有边饰,也有无边饰的。边饰多为青花单圈,青花双圈、方框、长方框、方栏、长方栏等。 三、题款的部位 根据瓷器的不同形状题于不同部位。如碗、碟、盏、盘、盆等,多题于内外底心,也有题于周沿的。花瓶、笔筒多题于器肩、器腹。瓷枕则题

明清瓷器落款一览表

中国(含明清)瓷器落款一览表
2017-06-16 10:27:56
A-A+
唐宋时期的一些瓷器上刻、划有“官”或“新官”字款。其早已引起研究者 的注意。近些年来,随着考古发掘出土的“官”、“新官”字款瓷器资料的 日益增多,研究者对其年代、产地和“官”字的涵义等问题展开了较全面 研究,取得了令人属目的成果。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对与“官”、 “新官”字款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望各位同仁不吝指正。
一.“官”和“新官”字款瓷器的种类、年代、产地迄今发现的“官”、“新官” 字款瓷器的数量,据初步统计,已逾 200 件。 有白釉瓷器和青釉瓷器二种, 以白釉瓷器的数量为多。 器型有净瓶、 瓶、 注壶、壶、盖罐、罐、洗、碗、盘、碟、把杯、杯、盏托、盒、枕等, 以碗、盘为主。 它们的年代,最早者为晚唐时期,以浙江临安唐昭宗光化三年(900) 钱宽墓和约葬于唐昭宗天夏元年(901)的水邱氏墓出土的为代表;最 晚者,学术界意见不一,有的认为“约在赵宋建国前的辽代初年”,有的 则认为可到北宋后期。目前所见其出土单位有明确纪年的,以辽宁朝阳 辽圣宗开泰九年(1020 年)耿延毅夫妇合葬墓出土的为最晚。窑址发 掘出土的,以 1985—1987 年河北曲阳定窑遗址发现的为最晚,均出土 于该遗址的早期文化层中,其“年代不晚于北宋初年”。对于已知的非纪 年单位、窑址地层出土和传世的资料,我们参照纪年单位出土的资料和

其他相关资料进行了粗略的排比,发现最晚者为北宋早期,即太祖至真 宗时期(960——1022)。由上述可见,“官”、“新官”字款瓷器的具体年 代为唐代晚期至北宋早期。 目前发现或可确定烧制“官”、“新官”字款瓷器的窑有:河北定窑、陕西 耀州窑、浙江越窑。 定窑遗址共发现“官”、“新官”字款瓷器 17 件,均为白釉瓷器。其历年来 调查采集 2 件,皆为“官”字款;1985——1987 年发掘出土 15 件,其中 “官”字款 14 件、“新官”字款 1 件。窑址以外出土或发现的“官”、“新官” 字款白釉瓷器的数量较多, 据谢明良先生 1987 年统计, 至少有 149 件, 加上 1985 年河南巩县宋太宗元德李后陵出土 (1988 年发表) 的 16 件、 1986 年内蒙古奈曼旗辽陈国公主墓出土(1993 年发表)的 1 件、1994 年河北曲阳五代墓出土的 1 件、 1995 年河北定州尧方头出土的 2 件等, 至少有 169 件了。 这些瓷器虽不能肯定全部是定窑所烧造, 但绝大部分 为定窑所生产应是没有问题的。 耀州窑遗址发现“官”字款瓷器 14 件, 1984——1992 年发掘出土 12 件, 采集 2 件,均为青釉瓷器,是五代时期所烧造。 越窑遗址发现“官”字款青釉瓷器 2 件,均为考古调查时采集,一件器型 是盘, 年代为五代时期; 另一件是盏, 年代为北宋早期偏晚。 此外, 1970 年浙江临安板桥五代墓出土的 1 件越窑青瓷双系瓶、1986 年内蒙古奈 曼旗辽开泰七年(1018 年)陈国公主墓出土的 1 件越窑青瓷花口盘, 分别在肩部、底外侧刻、划“官”字款。 二.“官”字不是“官窑”之义

明、清、民国官民窑瓷器款识一览表(收藏必备)

明、清、民国官民窑瓷器款识一览表(收藏必备) 明、清、民国官民窑瓷器款识一览表款识起源于古代的 彝器,至迟在东汉时期,便被移植到瓷器上。在瓷器的底部 或其它部位,往往有表明年代、窑名、人名、堂名、或者表 示赞颂、祝愿等内容的文字,也有的器底或器里有某种识别 的图案,这些统称为'款识',一般说来,款识是瓷器装饰的附属物,好的款识与装饰画面相配,可以增强器物的艺术性。并且由于款识的内容、格式、字体、书法等各方面都具有鲜 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它对瓷器的断代、断窑口和辨别真伪 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下基本上包括明清历年来的瓷器上 所出现的官窑和名窑款识。款名年代纪年款堂名款人名款言语款其它款识洪武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造此福、寿 永乐永乐年制福、禄、寿、辰内府宣德大明宣德年制宣德年制福、寿敬权、坛、大德吉详场正统正统元年正统捌年天顺天顺年造天顺年 天顺七年大同马氏造成化大明成化年造大明年造大明成化年制天、图案、银锭、 盘肠等弘治弘治年制大明弘治年制金玉满堂、玉堂金马 长命富贵金、上用、正正德正德年制、正德年造 大明正德年制、大明年造 何玉清造长命富贵、福、天下大平、寿

嘉靖嘉靖年制、嘉靖年造、大明年造、大明嘉靖年制松柏草堂、晋府造用郝府佳器、潘府佳器滋树堂、东书堂、朱府、青箩馆敦仁堂、黔府、长府制造、长府造用、晋府、秦府、黔府、腆善所、桐溪冯宅、大茶房、外膳房、内膳房署丞沈良佑造、陈守贵造、陈文显造、吴文自造、邓奎自造、程 式自造、陈守钊造、陈舍自造、王泉德记、唐地制造、陈造 佳器长命富贵、万福攸长、富贵长春、永保长春、长春寿 喜国泰民安、长春佳器、上品佳器、台阁佳器、天禄佳器福寿康宁、长春同庆天下太平金篆大蘸、坛用、茶、汤、酒、姜隆庆大明隆庆年造隆庆年制万古长春 万历万历年制、大明年制、 大明万历年制德府造用、于府造用、黔府应用、太和王 府、徐享庆堂沈府佳用、玄阴堂纯思堂、灌园督造博物斋、秦府典膳所、芝兰斋、京兆郡寿房记、靳宅仙品程廷梓造、沈氏、仙关吴震、荆桂、园贵隆制少溪、李衙置用、茹城家藏、永兴卞玉奇明、紫芝主人监制风调雨顺、清风 明月、天下太平、长命富贵、永享佳器天禄佳器、玉堂佳器、仁波佳器、万悬佳器、长春佳器食禄万钟、富贵长春、福寿康宁、金玉满堂、万福攸同德化长春、上品佳器、九 五之尊、永葆长春、国泰民安堂阁佳器、寿、天福佳器、玉、敬与佳器、雅、福金明汝平、城南隐耕、永兴九峰、上 天启天启年制于斯堂、其好园白玉堂、竹石居天启元年

清代青花瓷器价格及清朝瓷器发展

东昌居士(814696408 ) 清代青花瓷 清王朝统一后,采取了一些开明措施,如减免一些赋税,对部分手工工匠废弃"匠籍"制等,使制瓷业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除了原有的品种外,清代还创烧了许多新品种。但入清后,秀丽淡雅的青花瓷器仍是瓷器生产中最主要的产品。 顺治青花 顺冶时的瓷器胎子坚硬细密,釉面青白厚亮,有的有尘雾状黑点。立器胎体厚重,底足多细砂平底,有的有细密的旋削痕,器足向内斜削;圆器胎体轻薄、滑润,底足修成滚圆的泥鳅背,比较高深,儿乎没有塌底现象;有的大盘是双圈足或宽圈足。一般器物都有酱口,无论圆器立器,底足都露较高的无釉边。 顺冶时纹饰一般很粗犷,满绘器物。有几种纹饰是顺冶时所独有的,如常见于炉、罐上的非常粗犷的云龙,龙粗大威武,只露出头、身、尾等几截,其余部分被斑片状云遮挡,好似凶猛的恶龙从浓黑滚滚的云中腾跃而出,其身忽隐忽现。这时也会有崇祯朝式的勾勒轮廓,涂青花留白形成的"括号"云,常见于花觚、罐之上的芭蕉瑞兽,独角兽等;绘于盘、碗之上的人物故事,人物多居干庭院或室内,有一定的情节。这几种纹饰一般都画得很满,很粗犷,青花没有层次。除这些本朝特有纹饰以外,常见纹饰还有玉兰怪石、缠枝牡丹、雉鸡牡丹、四季花、山茶花、童子骑麒麟、八仙、布袋和尚、云鹤、博古等。 顺冶朝时带官窑款的瓷器很少,有双圈六字两行"大清顺治年制"款及四字两行"顺冶年制"款,字体工整。民窑供器多署干支款,一般生活用器多无款,有的署"玉堂佳器"款。 清代康熙青花 康熙青花瓷在清代是最名贵,最精美的,素有"青花五彩"之美誉。康熙皇帝当政61年,是历代皇帝中当政最长的一个,康熙十九年(1680)和四十四年(1705),先后派内务府广储司郎中徐廷弼、主事李延禧,工部虞衡司郎中臧应选、笔贴式车尔德,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景德镇官窑生产。"臧窑"为康熙早期代表,"郎窑"则代表康熙晚期水平。康熙青花瓷与明代最大的区别是以民窑青花为主流,这是因"官搭民烧"成为定制,刺激了民窑的发展。 康熙早期青花主要指康熙二十年(1681)以前的产品,造型及画风尚有明末遗风,器口施酱黄釉的也常见,青花呈色深沉、灰暗。康熙二十年(1681)以后青花色泽开始出现浓淡深浅的变化,且呈色稳定,逐步向高峰期那种标准的翠蓝色过渡。早期青花书帝号年款的较少,尤其是前十年,常见者多为干支款或书前朝"大明年制"款,也有署斋堂款的。釉面多为青白色。 康熙中期青花一般指康熙二十年至四十五年(1681一1706)之间的产品,其特点是青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