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洲瓷器款识鉴别初探

欧洲瓷器款识鉴别初探

欧洲瓷器款识鉴别初探
欧洲瓷器款识鉴别初探

欧洲瓷款鉴别初探

掌握有关瓷款知识,是鉴赏欧洲瓷器的基本技能之一。在欧洲,辨识旧瓷器,主要依据款记,因为瓷款带有字母、文字、图标、号码或数字等,能反映出瓷器出处、年份或时代、质量等比较准确的信息。收藏者总是先看款记,再决定是否购买瓷器。对品质优良的瓷器而言,款记象征着名窑或名厂对其技艺的自信,是向购买者传递质量保证的信息,给藏家一种有形的承诺。

1、欧洲瓷款及其作用

欧洲瓷器史上最早的款记,是迈森瓷厂1720年开始使用的花押字母“AR”标记(见图一),由迈森厂创建者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特·瑞克斯(AugustusRex)(又称奥古斯特大帝,后成为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的姓名首字母组成。1722年,迈森厂开始使用交叉双剑标志,该标记成为欧洲陶瓷史上最著名的瓷器标记。18世纪前半期,迈森厂两种款记并用,但花押“AR”属特殊标记,专用于选帝侯奥古斯特大帝及其继承人奥古斯特三世的宫廷用瓷。该款为釉下钴蓝,手工书写。带有“AR”标记的瓷器,为迈森厂早期产品,装饰纹样效仿东方题材,具有鲜明的中国和日本风格。现在,这类存世器多藏于博物馆或皇家收藏室,但并不意味市价奇贵或踪影难觅。国际市场时有“AR”款瓷器出售,多为19世纪后半期仿制品,大多是彩绘装饰,与18世纪的早期迈森瓷迥然不同。

欧洲其他建得较早的瓷厂,纷纷效仿迈森开始采用瓷款。早期瓷款图案主要来自工厂所在地区、庇护人或厂主的徽章纹饰。如迈森著名的双剑标志源于萨克森选帝侯徽章,很长一段时间,这种手绘标志影响着几乎所有欧洲瓷厂,直到19世纪初贴花转印和刻印标记流行起来。但像德比、斯波德、迈森等瓷厂仍采用传统手绘方式制款。

18世纪末开始,欧洲瓷器市场需求极强,虽然价格仍很高,买者却越来越多。雨后春笋般冒出的瓷厂无力开发自己的产品,只能仿造名窑瓷器。19世纪下半叶,一些名厂开始设法保护款记的原创性。1875年,德国厂家申请瓷款专利,皇家柏林瓷厂(K.P.M.)第一个获得专利。迈森厂也不甘落后,于19世纪80年代采取法律行动阻止仿造,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款记。

对名厂而言,款记具有特殊广告价值,在英国像明顿、韦奇伍德、皇家王冠德比和皇家沃切斯特等著名厂家款记,向顾客表明器物来自历史悠久、声誉良好的瓷厂。对收藏者而言,瓷款具有更重要的含意,不仅可借此探究每件有款瓷器的生产厂家,而且可弄清大致生产年代,有时甚至是比较精确的年代,尤其是那些来自19、20世纪领军企业的器物,因为厂家拥有独特的产品年代体系。随着19世纪瓷款广泛使用,大多英国陶瓷可被准确辨识,并推出年代。

有关专家总结出依款断年代应掌握的几条规则:带有皇家徽章的印款一般始于19、20世纪;带有图案名称的印款始自1810年;所有在公司名称或词首字母后带有“Ltd.”(有限公司)的英文款记必定晚于1855年;带有“商标”一词则表明器物制造日期在1862年商标法颁布之后;在公司名称或商标中含有“Royal”皇家一词,意味着属19世纪后半叶或20世纪产品;1891年美国开始实行麦肯利关税法,要求所有进口陶瓷标明原产国,后为避免混淆又加上了“……制造”字样;带有“BoneChina”(骨瓷)和“EnglishBoneChina”(英国骨瓷)等字样的瓷器表示为20世纪产品。

2、瓷款种类

欧洲瓷款种类多样,从制款方式看,大致有以下几种:1、用锐器将款记刻在未烧瓷胎上,19世纪前多为手工雕刻,一种呈细线,另一种为一侧带坡度的明显刻槽,呈现犁田般的自然效果。这类款记一般用于小型陶瓷工作室。2、像“Wedgwood”(韦奇伍德)等著名瓷款,则用金属印或木戳盖款于未烧瓷胎上,显出机械盖印的匀称;3、名字或姓名首字母组成的文字款记多为手绘,分釉上和釉下。所绘款记多为钴蓝,因这种氧化物最耐高温;4、19世纪很多款记从雕刻铜板转印到瓷器上,用颜料覆于铜板将图案印到薄纸上,再贴花转印到瓷器表面,可为釉下也可为釉上,若器物主体图纹为釉下蓝,款记一般也为釉下蓝。

款记除有釉下、釉上之分,还有同一器物釉下和釉上款记并用的情形。欧洲名窑出产的古瓷,款记多为釉下施彩,如迈森的釉下蓝剑款记。在欧洲发明硬质瓷后的一百年或一百多年里(18世纪初到19世纪初),瓷胎上仅有铁红和钴蓝两种颜料经得起高温焙烧,而后者更为流行,所以大多数欧洲瓷器的款记为釉下钴蓝。但也有例外,19世纪晚期萨克森首都德累斯顿的一些瓷艺工坊制作的瓷器,款记比较特别。很多工坊主为著名艺术家,他们从其他瓷厂购得瓷器坯料,进行绘画或浮雕创作。这些坯料大多带有瓷厂标记,他们先用金色釉料罩上,再在釉上标示自己的款记,通常为蓝色王冠。

当然,有些厂家的做法与德累斯顿瓷艺家不同,对制胎和装饰在不同地方完成的器物,一般用两个款记进行标注:一为釉下彩,标明制胎厂家,另一为釉上彩,表明装饰者。例如,著名的法国哈维兰瓷器同时拥有绿色釉下款记“HavilandFrance”和红色装饰者标记“Haviland&Co.Limoges”(见图二)。这种情况表明,双款瓷器是在同一工厂的不同生产车间完成制作的。

与厂家款记标在一起的,还常有刻上或印上的纹饰号码(patternnumber),以及成套器物的分序号等。纹饰号码代表不同的装饰风格和器物在瓷厂纹饰目录中的位置。19世纪30、40年代,纹饰名称开始出现在批量生产的转印花器物上,在没有工厂款记的情况下,同样能帮助识辨器物。有时也会有绘画师个人记号出现,这种记号与器物上出现的画家签名作用不同,主要便于厂家计算画师工作量支付报酬。在英国,这种标记则特别用于带有纹饰号码的餐桌用具。

另外,还有些瓷器款记既不代表制造厂家或瓷器工坊,也不代表装饰者,而是代表零售商或批发商。有时,一些大进口商会向瓷厂提出特殊要求,将订购的瓷器标上本国销售商名款,以便创立良好的销售信誉。这类情形可从法国销往美国的哈维兰瓷器上看到,有些器物带有美国本地零售商的标记,如达拉斯市的“山格兄弟”标记,奥克拉霍玛市的“TX”标记或“W.J.Petee&Co”标记等。

从瓷款图纹看,造型各异,丰富多彩。有单个字母款记,如带有特体字母“A”(中间短横向下呈尖形)的瓷器,为英国伦敦斯塔福德郡博瓷器工厂1747-1776年所产,器型仿造中国、日本和迈森瓷器,洛可可装饰风格;有普通的姓名首字母款记,也有花押首字母款记,如上面提到的迈森厂花押“AR”款记;有手写体姓名和个性化签名款记,也有字母配特定图纹款记。这些特定图纹有王冠、盾、锚、漩涡饰、几何形、星形、十字形、鸟类、动物、鱼类、植物、树木、花草、建筑、罐陶、舟船、人物、旗帜、钟铃、地球仪、翅膀以及其他混合物等。王冠标记如英国王冠德比瓷厂的款记;动物标记如德国阿尔特瓦沙瓷厂的鹰纹款记;帝王徽章标记如德国霍切斯特瓷厂的选帝侯车轮标志。也有以制瓷工具作为款记图形的,像匈牙利海林德瓷厂的交叉画笔标志。还有被称为英国斯塔福德郡风格的款记,主要融合了英国皇家纹章图案,这在19、20世纪的英国瓷厂中比较常见。

不同厂家,款记自然不同,但同一瓷厂,因不同时期,不同管理者,瓷款也会有所变化。拿迈森瓷器来说,从1720年到现在已经历了十几种瓷款的变化。近年,瓷厂曾烧制一套盘面为不同年代瓷款标志的白釉小碟,深受收藏者欢迎。

3、瓷款仿造及瓷款识别

一般而言,厂家名气越大,其产品款记越有可能被仿造。不过,有一点毋庸置疑,即使欧洲最声名显赫的瓷厂,一度也曾靠仿造他人瓷器起家。例如,18世纪迈森瓷厂制作的带有东方人物图案的瓷器,干脆就仿造中国或日本瓷器的款记。19世纪德累斯顿很有名气的艺术家赫勒纳·沃尔夫松(HelenaWolfsohn)等人,也是仿效迈森瓷器进行装饰,甚至因擅用迈森皇家瓷厂款记而遭起诉。当然,在今天由赫勒纳·沃尔夫松仿制的带有花押“AR”款文的瓷器仍有很高收藏价值。有意思的是,当年德累斯顿热衷于仿造迈森,而在过去的100年里,德累斯顿的作品又被其他地方仿得不亦乐乎。

可以说,18世纪前半期的迈森瓷器值得信赖,因为早在1720年迈森瓷厂就通过特殊标记,向顾客作出产品信誉保证。仿造款记的瓷厂大多建于19世纪,因为当时新富们发现了瓷器的收藏价值,这与18世纪极其昂贵的瓷器只属贵族阶层特有截然不同。随着瓷厂越建越多,瓷器款记显得更为重要。较之手工描绘的款记,刻印或盖印的款记模仿得要少一些,因为手工绘制的款记本身具有不确定因素。

目前,在国内鉴定欧洲瓷器价值,除观其胎质、釉色和装饰外,主要依据瓷款辨别厂家和年代。由于国人历来轻洋瓷,所以市场上除发现有仿制粗糙的荷兰代尔夫特瓷和丹麦皇家哥本哈根瓷外,尚未发现有专门仿造欧洲古瓷的。因此,一般根据款记而识别欧洲古瓷的年代和厂家的方法比较可靠。

要想掌握辨别欧洲瓷厂标志的技巧,首先要全面了解瓷款,可以借助这方面的专门出版物,也可利用现代发达的网络技术。几百年来,欧洲大小瓷厂数以千计,各种瓷器款记数量颇为可观,专门介绍和研究瓷款的书籍也不少,笔者所知年代较早的有1930年洛杉矶波登出版社出版的威廉姆·切弗斯《欧洲和东方陶瓷上的标记和花押文字》。近年的有1997年美国阿特格兰出版社出版的罗伯特·朗特金《1710年以来的德国、波希米亚和奥地利瓷器款记》,收集了3300个瓷器款记和1300家瓷厂和装饰者,并收录650个容易与德国、波希米亚和奥地利瓷厂混淆的美国及欧陆瓷厂的款记。2003年伦敦拜瑞和简金斯出版社出版的乔弗瑞·戈登《英国陶瓷款记百科全书》,则收集了4516条从1650年至今的陶瓷厂家款记和详细资料。笔者曾用过一本英国出版的瓷器款记手册,虽所录款记并非最多,但按类区分排列的编撰方法,查找方便实用。

4、依款识器实例二则

曾有国内藏者来信或来电咨询英国瓷器款记,据其描述,我查找了有关瓷款资料,认为像位于英国斯塔福德郡汉雷镇的JOHNSONBROS有限公司的产品。该公司建于1883年,现已归入英国著名的韦奇伍德公司。这家瓷器公司的款记有几种:“JOHNSONBROS”字样上有王冠图案,下有“ENGLAND”字样的款记,自1913年以来使用;王冠上有“ROYALIRONSTONECHINA”字样,下有卵形盾徽,左右各立狮子和独角兽相守盾徽,并有“JOHNSONBROSENGLAND”字样的款记,为1883-1913年使用。而藏者询问的王冠上有“ROYALSEMIPORCELAIN”字样,下方有“JOHNSONBROS”字样的横幅旗标,旗标下有“ENGLAND″字样的款记,则自1900年起使用。所以可以认定,询问者所藏瓷盘为英国JOHNSONBROS有限公司1900年以后的产品。

笔者曾见过一套颇有意思的德国阿尔特瓦沙公司的欧洲桌用瓷器,约60多件,包括餐具和咖啡具。其中一只咖啡杯与其他几杯器型和花饰完全相同,细看发现尺寸略小,胎质稍薄,底款有明显差异:整套器具的款记为字母“C.T.”中间绘有鹰纹,下方有“TIELSCH-ALTWASSER”字样,其下为数字“35”,再下是“DeutscheWare”(意为“德国瓷器”);那只略有差异的杯子底款最上为鹰纹,其下为字母“C.T.”,下为“ALTWASSER”,再下为“Germany”,最下面是数字“2849”。显然,前一款年代较早,后一款时间晚些,因为“D

eutsche”(意为“德国的”)一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使用,战后则用“Germany”(德国)。看来这套瓷器为20世纪早年生产,后藏者因杯子破损而补购同一厂家同类瓷杯,虽模具相同,但时代不同,瓷厂合伙人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款记不同,厂名有差别,国家的名字也有了变化。

100年前的英国瓷盘

陶瓷器上的款识

陶瓷器上的款识 陶瓷器上的款识,是指在器物的底部或其它部位,刻、划、印或书写表明年代、产地、堂名、人名、用途及吉祥语等内容的文字,也有的在器底或器身有某种图案款识。由于款识的内容、格式、字体、书法等各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它对陶瓷器的断代、断定窑口和辨别真伪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鉴定的一个重要环节。款识的类别陶瓷器上的款识大致可分为六大类:纪年款、堂名款、人名款、吉语款、图案款及其它特殊类款。纪年款:纪年款是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一种款识。纪年款可分为两类:一种用当时帝王年号,称年号款,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等。另一种用天干与地支组合的,称干支纪年款,如“皇明天启年丙寅吉旦”、“乾隆丙午”等等。纪年款以官窑瓷器为多,但部分民窑亦有书写年款的。民窑纪年款字体较草率,远不及官窑规整。瓷器上用干支纪年款的以明清时期较多。堂名款:指私人定烧瓷器的所刻、印、书写的自家堂号。内容包括堂名、斋名、轩名、府名、室名、殿名、楼名、阁名等等。堂名款明嘉靖时已见有,如“滋树堂”、“东书堂”等堂号,明代后期流行。入清以岳各朝皆有,尤以康熙时盛行,如“中和堂”、“慎德堂”、“拙存斋”、“复香轩”等等。人名款:指工匠或私人定烧陶瓷上所刻、印、书写的名字或别名。如三国时越窑青瓷上的“师袁宜作”,唐代长沙窑“郑家小口天下第一”,宋代磁州窑“张家造”瓷枕等等。明清时期多见,如“陈守贵造”、“天启元年米石隐造”、“春育主人珍藏”等等。吉语款:指陶瓷器上所刻、印、书写的吉祥语,表示赞颂、祝福。晚明至清代最为流行,如“万福修同”、“富贵佳器”、“天下太平”、“福寿康宁”等等。也有只题一个字的,如“福”、“寿”等。图

明清景德镇瓷器上的堂明款

明清景德镇瓷器上的堂明款景德镇是中国古今制瓷业中心,从明代开始成为瓷都,至清代其瓷都地位更加突出,除了宫廷、王府用瓷外,社会上的民用瓷,几乎绝大多数由景德镇生产供应。但是,能代表瓷器生产水平的仍然是景德镇的御窑、官窑瓷。从明代嘉靖朝开始,私家订烧器大量使用堂名款以标明生产厂家的名称,从而使景德镇的瓷器制造业开出了一只艳丽的奇葩。除了景德镇外,尚未发现其他地方瓷窑使用堂名款的情况。因此,堂名款已成为景德镇瓷器制造业的一种特殊标识。 应该指出的是,古今收藏界有一种重官窑器而轻民窑器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标有堂名款瓷器质量品级。甚至有些收藏和鉴定专家错误地以为堂名款是民窑品,这是缺乏堂名款瓷器知识的表现。其实,有些官窑、御窑也有使用堂名款的情况。如,“内膳房”款,是明代嘉靖朝王室用器;“乾惕斋”是清宫内府的堂名;“敬慎堂”、“彩华堂”是乾隆皇帝御用器;“慎德堂”是道光皇帝御用器;“大雅斋”、“体和殿”是慈禧太后的御用器;“居仁堂”是袁世凯的专用瓷等等。现将已知的堂名款瓷按笔划整理如下: 九思堂,道光朝器居德堂雍正朝某王府用器,道光年间白瓷罐亦有用此款者,称“居德堂罐”。因器底有“居德堂制”四字款,而名,器形不大,多做粉彩,花卉艳丽可赏。 云在草堂雍正朝瓷器 云溪精舍道光朝品 天宝堂雍正朝器 天宝堂制雍正朝器

天香书屋道光朝器 天宫制鼎明嘉靖红地金彩莲花 天禄书斋康熙朝器 天琛堂仿古制康熙朝器 内膳房明嘉靖王室用器,五彩云龙盘底有此款。 中和堂清宫内府堂名,传世有“康熙辛亥”(1671)中和堂制“及壬子(1672)”、癸丑(1673)三种八字款的青花釉里红盘,均属康熙时宫廷用器。 文章山斗康熙朝器 书锦堂康熙朝器 石居康熙朝器 双清阁道光朝彩器 甘泽堂光绪朝器 市锦堂康熙朝器 正玉堂制多见于康熙朝器 正谊书屋雍正朝器 古月轩景德镇瓷器堂名款。又有乾隆朝彩瓷器说三种:一是乾隆朝内府轩名;二是古月轩是“胡”(古、月)姓人所精画的料器;三是为清宫一轩名,历代精品均藏于此轩。其实,清宫内府并无“古月轩”之名,是为讹传。凡有“古月轩”款的所谓珐琅彩瓷均属伪品。特别以“古月轩”抹红款的鼻烟壶为多见。 古香书屋雍正斗彩器、道光彩瓷。 玉海堂制康熙朝器 玉梧书屋乾隆朝董蔗林制

瓷器鉴定收藏知识大全

瓷器鉴定收藏知识大全 第一章瓷器鉴定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瓷器研究与鉴定的两个阶段 第二节瓷器鉴定的内容与年代依据 第三节瓷器鉴定的重要性 第四节掌握瓷器鉴定应具备的条件 1、瓷器发展史的知识 2、瓷器烧造的工艺知识 (1)窑炉 (2)窑具 (3)器物成型 (4)化学原素与烧成气氛 第二章宋代五大名窑、民谣精品及瓷片标本赏析 23 第一节北宋官窑的鉴别 1、汝窑 2、钧窑 第二节南宋官窑的鉴别 1、修内司窑 2、郊坛窑

第三章宋代民窑的鉴别35 第一节宋代北方民窑的鉴别 l、以定窑为代表的印花白瓷 2、以耀州窑为代表的刻花青瓷 3、以磁州窑为代表的白地黑花瓷器 4、以钧窑为代表的花釉瓷器 第二节宋代南方民窑的鉴别 1、以越窑为代表的划花青瓷器 2、以龙泉窑为代表的青瓷器 3、以景德镇为代表的青白瓷器 (1)青白瓷的兴起(北宋初期) (2)青白瓷的发展(北宋末至南宋初) (3)青白瓷的衰落(南宋中后期) 4、以建窑为代表的黑釉瓷器 第四章历代名瓷的产生、发展、风格演变及其鉴定50 帝王与龙纹瓷器 元代枢府白瓷 元青花瓷器 宫廷御用黄釉瓷 明代红釉瓷器 永乐甜白瓷

宣德青花瓷 成化斗彩瓷 正德皇帝与伊斯兰纹饰瓷 嘉靖道教纹饰瓷 清代皇帝与万寿节瓷器 清宫习俗与插花瓷器 康雍乾珐琅彩 康熙开光纹饰瓷 康熙文房用瓷 雍正瓷 乾隆藏传佛教瓷 乾隆特种工艺瓷 乾隆御制诗瓷器 道光慎德堂款瓷器 同治婚礼用瓷 慈禧太后大雅斋瓷器 末代皇帝溥仪宣统瓷器 第五章元代瓷器鉴定的历史背景 229 第一节北方瓷窑的衰落 第二节龙泉窑青瓷的继续发展 第三节景德镇瓷窑的新成就 第四节青花与釉里红瓷器

明清瓷器常识

明清瓷器常识 一、中国古代艺术品门类 01、书画 02、陶瓷 03、玉石(和田、翡翠、寿山、田黄、鸡血、灵璧石、巴林石等) 04、青铜 05、铜器(景泰蓝、宣德炉) 06、漆器 07、古籍(善本、碑帖) 08、钱币 09、杂项(竹、木、象牙、犀角、虬角、琥珀、蜜蜡、珊瑚、珍珠等) 10、造像(铜质、木质、石质等) 11、家具(紫檀、黄花梨) 二、明代主要艺术品 01.太祖朱元璋 年号:洪武。即位时间:1368年。在位年数:31年。 历史要点:推翻蒙古统治,建立明朝。 ?主要艺术品:洪武釉里红。 02.惠帝朱允炆 年号:建文。即位时间:1398年。在位年数:4年。 历史要点:建文新政、靖难之役。 ?主要艺术品:无 03.成祖朱棣 年号:永乐。即位时间:1402年。在位年数:22年。 历史要点:推翻惠帝自立、迁北京、建故宫、下西洋、编撰《永乐大典》。 ?主要艺术品:永乐青花、永乐甜白釉、永乐龙泉、永乐造像、永乐剔红。 04.仁宗朱高炽 年号:洪熙。即位时间:1424年。在位年数:1年。 历史要点:缓和社会矛盾。 ?主要艺术品:无 05.宣宗朱瞻基 年号:宣德。即位时间:1425年。在位年数:11年。 历史要点: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 ?主要艺术品:宣德青花、宣德炉、宣德贡笺。 06.英宗朱祁镇 年号:正统、天顺。在位时间:1435~1449,1457~1464年,共23年。 历史要点:土木之变。 ?主要艺术品:无

07.代宗朱祁钰 年号:景泰。即位时间:1450年。在位年数:8年。 历史要点:软禁英宗。 ?主要艺术品:景泰蓝 08.宪宗朱见深 年号:成化。即位时间1464年。在位年数:23年。 历史要点:万贵妃。 ?主要艺术品:成化青花、成化斗彩、成化鸡缸杯、成化天字罐。 【《神宗实录》:“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 】【《陶说》:“成窑以五彩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 】 09.孝宗朱祐樘 年号:弘治。即位时间:1487年。在位年数:18年。 历史要点:弘治中兴。 ?主要艺术品:弘治黄釉、珐华。 10.武宗朱厚照 年号:正德。即位时间:1505年。在位年数:16年。 历史要点:自封官位、沉迷情色、率兵亲征。 ?主要艺术品:正德青花(伊斯兰文艺术品);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 11.世宗朱厚熜 年号:嘉靖。即位时间:1521年。在位年数:45年。 历史要点:大议礼之争、炼丹、不理朝政、壬寅宫变。 ?主要艺术品:嘉靖五彩、嘉靖青花。 12.穆宗朱载垕 年号:隆庆。即位时间:1566年。在位年数:6年。 历史要点:隆庆开关。 ?主要艺术品:隆庆青花。 13.神宗朱翊钧 年号:万历。即位时间:1572年。在位年数:48年。 历史要点:张居正、30年不上朝。 ?主要艺术品:万历五彩、万历青花;董其昌。 14.光宗朱常洛 年号:泰昌。即位时间:1620年。在位年数:8个月。 历史要点:移宫案、梃击案、红丸案。 ?主要艺术品:无 15.熹宗朱由校 年号:天启。即位时间:1620年。在位年数:7年。 历史要点:任用魏忠贤、做木匠。 ?主要艺术品:明代家具。 16.思宗朱由检 年号:崇祯。即位时间:1627年。在位年数:17年。 历史要点:诛杀魏忠贤、李自成攻入北京、煤山自缢、顺治入紫禁城。 ?主要艺术品:崇祯青花;王铎、傅山、倪元璐、黄道周。

瓷器气泡探究

瓷器气泡探究 (2011-02-27 17:29:23) 古陶瓷的釉中有气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有的器物的气泡特征十分明显,用肉眼即能观察清楚,形成很深的直观印象;而有的器物虽然有明显的气泡,但气泡的特征却不是很明显;也有的器物釉面无明显的气泡,甚至无气泡。 有关气泡形成的原因和变化规律,目前尚未处于探索阶段。有人认为它是由釉层中的水分子变化而来的。在陶瓷烧制过程中,窑内的高温会使釉层中的结晶水或液态水都变成气体,当釉层厚时,气态水分子被釉膜包住,释放不出来便形成为气泡。 当釉层薄时,气泡冲破了釉层,则在釉表形成无数小坑凹(麻点)。气泡的形成与器物的窑口、釉质、釉层厚薄、烧成时窑内的温度变化、窑内气氛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气泡在古陶瓷鉴定中的作用 目前收藏界尚有不同说法,肯定者认为,气泡在古陶瓷鉴定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可以作为鉴别新旧和窑口的主要依据之一;否定者认为,气泡不过是釉层中的一种自然现象,气泡无规律可循,不具有区分标识的功能,因而不能作为鉴定的依据。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不完全正确。尽管不同器物的气泡在具体形态、疏密、多少、大小及层次分布等方面的特征千差万别,有时难以用同一个标准去把握,但相同窑口或品种的器物在气泡特征方面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相同窑口或品种的器物,由于釉的原料、配方、施釉方法、釉层厚薄、烧成时的窑内气氛、温度变化等方面都大致相同,因而烧成后的器物在气泡特征方面会具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这种共性和规律,在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后,有时也可以作为古陶瓷鉴定的依据之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相对于古陶瓷的胎、釉、造型、纹饰等其他鉴定标准来说,气泡并不是最典型最本质的特征,气泡标准具有不确定性,因而不能无限夸大气泡在鉴定中的参考价值。对于一些釉中无明显气泡或虽有气泡但特征不典型的陶瓷种类,不宜通过气泡特征进行鉴定。依据气泡进行古陶瓷鉴定,最基本的前提在于对被鉴定对象的气泡特征要了如指掌,这种了解应是在观察、上手大量真品实物基础上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升华,而不能只是通过书本得来的未经对照实物检验的似是而非、众说纷纭的所谓气泡特征。

怎么鉴定瓷器落款真假

怎么鉴别瓷器落款 纪年款 纪年款是在器物上用写、刻、印等不同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一种款识。我国古代瓷器款式,大部分属于纪年款。 纪年款可分为两大类:书以当时的帝王年号者称年款;用六十年周而复始的甲子表明年号者称干支款。明清两代的年款有不同的书写形式:六字款常书二行,首二字为朝代名,中二字为年号,末二字则为“年制”或“年造”二字。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 四字款则缺朝代名,首二字即为年号。如“成化年制”、“雍正御 制”等。干支前加上当时帝王年号,如“大明成化元年乙酉”款。 单纯使用干支的并不多。另外,也有只书朝代,而缺年号者,如“大 明年造”、“大清年制”款,属于特殊现象。“康熙御 制” 纪年款的款字,多用青花书写,兼有暗刻、凸印、朱书等。款外多加边饰,常见有双圈、双线方框或单圈,个别也有无圈框或用双长方框的。无论何种形式,款字均为竖写,极少横排书写的。纪年款以官窑瓷器运用最多,但部分民窑尤其是景德镇民窑,亦有书写年款的。民窑纪年款字体略为草率,不及官窑规整。 堂名款 以典雅的堂名、斋名和“清赏珍玩”之类的文字烧在瓷器上,作 为私家烧藏的标志,这种铭款就是堂名款,或称私家藏款、室名 款、斋名款。堂名款内容包括堂名、居名、斋名、轩名、室名、 殿名、楼名、阁名等等,制品之人有封建帝王、皇亲显贵、达官 贵人、文人雅士和少数良工名匠。 “翠竹轩信 卿” 堂名款在明代以前极其罕见,明代的亦多见于后期。入清以后则各朝皆有,尤以康熙、乾隆时盛行,且形式多种多样。同纪年款一样,堂名款也多见于官窑制品。 吉言款 在瓷器上烧上具吉祥意义的词句或短语,以表示祝愿的款识,称作吉言款。早在三国西晋时的青瓷上,就可以见到“富且洋(祥),宜公卿,多子孙,寿命长,千意(亿)万岁未见英(殃)”,“宜子孙,作吏高,其乐无极”等字样。宋元时期则有“金玉满堂”、“寿山福海”、“佛光普渡”、“家国永安”等吉言款。 明代的吉言款多出现于晚期,且以民窑器上最为流行。如正德时 的“天下太平”;嘉靖、万历时的“万福悠同“、“长命富贵”、 “福寿康宁”、“食禄万钟”、“三元及第”等等。还有只题一、 二字的,如“双利”、“吉兴”、“福”、“寿”、“万”、“贵”、 “善”等。“福” 清代吉言款,一般沿袭明代,也常见于官窑器,如康熙六旬庆典七寸碟,四周围以淡赭饰纹,分嵌万寿无疆篆字。有的礼器,则题“喜”字款,以有署以“庆”字或以蒙古文作吉言款识的。吉言款款试亦多种多样。像“福”即有单、双线方框或双圈内草书“福”字的,有无圈框而用粗笔道在碗内底大书一“福”字的。“长命富贵”款写法也有两种,一是双圈内书写两行;一为钱形,四字对书于穿孔四周。“万寿无疆”、“永庆常青”款则往往采取以花捧字的形式。 赞颂款

明清、民国官窑、名窑瓷器款识一览表

明、清、民国官窑、名窑瓷器款识一览表 款识起源于古代的彝器,至迟在东汉时期,便被移植到瓷器上。在瓷器的底部或其它部位,往往有表明年代、窑名、人名、堂名、或者表示赞颂、祝愿等内容的文字,也有的器底或器里有某种识别的图案,这些统称为"款识",一般说来,款识是瓷器装饰的附属物,好的款识与装饰画面相配,可以增强器物的艺术性。并且由于款识的内容、格式、字体、书法等各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它对瓷器的断代、断窑口和辨别真伪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附注: 1.郭葆昌介绍: 郭葆昌字世五,号觯斋,河北定兴人。曾任袁世凯的“陶务总监督”,于瓷器之道尤为擅长。特别是在1915年至1916年间,他为袁世凯“登基”烧 制了4万余件“洪宪御瓷”,以备袁世凯登基之用,并作为馈赠参加大典的各国公使的礼品。这些御瓷极为精美,并不亚于历代皇家“官窑”。郭葆昌为

了烧制“洪宪御瓷”,仅烧制费就用去了140万大洋。但可惜随着袁世凯的“驾崩”,“御瓷”也风云流散,终成稀世珍宝,成为瓷器收藏家们追逐的宝物。郭葆昌不仅是烧制瓷器的名家,也是鉴赏家和收藏家。他的斋名之所以号“觯斋”,是因其收藏了一件价值巨昂的青铜觯(古时酒器)。郭葆昌在烧制“洪宪御瓷”时,也连带烧制了一批自用瓷器,署“觯斋”款,另仿制了一批康、雍、乾三朝“官窑”,均为难得精品,今天亦是凤毛麟角。他出过《觯斋瓷器图谱》,收有毕生珍藏名贵瓷器三百余件。他不仅收藏、制作瓷器,也收藏字画碑帖。当年故宫大内的“三希贴”中王献之的《中秋贴》、王殉的《伯远贴》,竟归郭葆昌所收。郭保昌曾任故博瓷器鉴定委员,中外宾客请其额定、购买古玩者车水马龙于其寓所之前。世人多以其为袁氏宠臣,殊不知此人颇有爱国之心,从不将真品卖与外国人。1946年郭氏后人遵从遗愿,将瓷器全部捐给故宫博物院。当时“郭瓷”与“杨铜”(天津杨宁史所藏的青铜器)为故宫所购重要文物。“郭瓷”中不仅有罕见的宋瓷,也有连故宫都没有的清官窑“移栖耳尊”,后均运抵台湾。郭葆昌逝于1942年,著述甚多,应是中国瓷器史上的领军人物。尤以“洪宪”、“觯斋”瓷,于今更为举世珍品。据郭氏外孙马常先生见告,国内真正的“洪宪”、“觯斋”瓷极为罕见。 2.民国瓷器鉴定之民国瓷器款识--堂名款: 堂名款系指瓷器上书写或刻划私人住所或书房名称,作为私家用瓷或收藏标志的款识,内容包括堂名、斋名、轩名、室名、书房名、楼名,阁名等。堂名款最早出现于宋代,明代后期形成风尚,清代则更为流行,民国时期继续出现,但已不及清代丰富。民国堂名款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是一些达官贵人用瓷多有堂名,如袁世凯的“居仁堂制”、徐世昌的“静远堂制”、曹锟的“延庆楼制”等。这些瓷器均为当时名家所造,史载,1923年军阀曹锟曾出重金聘潘旬宇彩绘文具,但是否所有署“廷庆楼制”款识的皆为曹锟用瓷,或皆为潘氏所绘尚需考证。这部分堂名款均以印章形式出现在作品的底部。其次是文人雅士多有堂名,尤其是彩瓷名家,如潘甸宇之“古欢”、王琦之“甸甸斋”、程意亭之“佩古斋”等。从严格意义上说,这类款识应称为艺人画室款识为妥。这部分款识见有印章形式,书写在器物的外底,亦有与书法款识相结合书在器物的外壁,而以后者居多。更为常见的是以书法形式的综合性堂名款识,如张志汤的“星江张志汤写于珠山亦陶斋西窗”。既有籍贯、姓名,也有斋名。由于这类款识已在人名款中加以介绍,故不再赘述。民国时期瓷器上署以堂名的器物较为多见,情况亦较为复杂,最为关键的是不能以款识中是否有“斋”、“轩”等字样便定性为堂名款。因民国时期瓷器生产厂商号之名亦多见“轩”、“堂”、“斋”等字样。貌似堂名,实则为商号,与主人的关系不大。如活跃于1920-1937年的彩瓷名家梁兑石,民国初年毕业于饶州窑业学堂,回南昌后开丽泽轩瓷店,请艺人按顾客要求绘制瓷器,由于忙于经营,无暇自己彩绘。当时的南昌名家刘希任作品多被丽泽轩购买,而邹文侯、万云岩均曾受聘于丽泽轩瓷店彩绘。 民国时期的堂名款见有大德堂、古松斋,古月轩、乐陶斋、乐古堂、乐善堂、如意馆、竹清山房、竹萧山房、怀仁堂、廷庆楼、居仁堂、昭德堂、退思堂、惟一斋、慎德堂、静远堂、碧云山房、澄怀园、觯斋、藏经山房等。除居仁堂为袁世凯所用堂号、静远堂为徐世昌所用堂号、延庆楼为曹锟所用堂号、觯斋为郭葆昌所用堂号外多不可考。常见的艺人斋堂画室之名有甸甸斋(王琦)、希平草庐(王大凡)、愿闻吾过之斋(王步)、古石斋(田鹤仙)、平山草堂(汪野亭)、彤云山房(汪晓棠)、晴窗读书楼(邓碧珊)、饮冰斋、觉庵(刘雨岑)、再思轩、永华堂(刘希任)、石庐(梁兑石)、栖碧山馆(徐仲南)等。为使读者查阅方便,将目前所见私人堂名及艺人斋室名款识,按笔画加以介绍,由于艺人的书法款已在人名款中加以介绍,故此仅为印章款。 大德堂制大德堂款识最早见于清康熙时期,其意取《管子·立政》:“君之所慎者四,一日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谓品德高尚。民国时期署此款的器物较为常见,多为高档的陈设用瓷。 图8l为粉彩鸳鸯花卉纹瓶底款,款外没有边栏,款字书写工整,“德”字“心”上无横,“制”字“衣”上无点。书写规范工整,运笔顿挫有力。惜不知主人姓氏。双照楼制双照楼为汪精卫堂名,署此款的器物甚为罕见。 图82为白釉碗底款,青花楷书“双照楼制”,款外不见有外框,字较为肥腴。“双”字上紧下松,“照”字右上起笔为二点,“楼”字左小右大,“制”字上密下疏,运笔流畅自如,青花色泽浓艳,为民国瓷器中的精品。 乐善堂制乐善堂款识最早见于清乾隆时器物,其意取《孟子·告子上》:“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谓乐于施善。书此款的器物多为高档陈设瓷。

真精稀文物真的不多!收藏需谨慎|明清瓷器鉴定真知堂

真精稀文物真的不多!收藏需谨慎|明清瓷器鉴定真知堂 明成化斗彩葡萄纹杯 瓷器鉴定真知堂: 我们现在说的文物,以前哪,不叫文物,叫古董,又叫骨董。一般而言,乱世的黄金,盛世的古董,历朝历代只有经济发达,国强民富的阶段,才会出现大的古董收藏热潮。宋代是一个,明晚期是一个,民国又是一个。这古董收藏,是到了一定时间阶段才会兴起的玩意。特别容易出现在一个国家由穷变富的大转折时期。以前有句俗话说,“男人三件宝,皮鞋皮带和手表”,现在看男人恐怕就不是这三件宝这么简单了。 明青白玉夔凤纹子刚款樽

人是个世俗的动物。有钱了先要吃好的,然后要穿好的,再要住好房开好车。又是喜欢攀比的动物,比完车子比房子,比完房子比啥呢?比墙上的装饰品。所以,书画,瓷玉杂项,就是最好的攀比物。 这也是近年来艺术品收藏越来越火爆(正规市场),不少巨商大贾也加入收藏大军的根本原因。现在又有个新俗语出现了,“手上没有个串,都不好意思出去见人”。文玩手串近年来可谓如日中天。以前收藏家们只要玉器,那珠子真真看不上。现在呢,什么西玛,唐球,价格都好几千上万。都是以前咱们不要的玩意,你能想得到? 明嘉靖斗彩折枝花卉八卦纹三足炉 所以啊,盛世收藏古董,前提是您得先脱贫致富了。玩古董,就是玩文化。想收藏,先得有文化。啥也不懂,就指着这个瓶子罐子一下子价值几百几千万一夜暴富,我说您哪,还在梦里呢! 且不说民间盛传,汝窑有多少多少万件,元青花不计其数。我只说几点,汝窑据文献资料和考古发掘,一般学界公认大概只有20多年时间烧制,且都为皇帝贡品。北宋时期这玩意也不是天天烧,作坊也不大。不停的烧,一年能烧多少件?历经靖康之变,金灭北宋,蒙古灭金,金数次迁都,元灭南宋,明灭元,李自成灭明,清兵入关灭李,几百年战乱下来,还能保存多少?按照民间的说法,那河南地下随便挖个坑就是汝窑!汝窑遗址没被发现之前,农民伯伯也种地也盖房,就没发现过一件。汝窑遗址被发掘之后,满世界都是农民挖出来的汝窑了,你信吗?我不信。有空去河南走走看看吧,你养活了多少烧仿古瓷的工人和老板还有贩子!当然不是说真的一件都没有。有!问题是你得认识!

明清瓷器款一览表.

明清瓷器款一览表 款识起源于古代的彝器,至迟在东汉时期,便被移植到瓷器上。在瓷器的底部或其它部位,往往有表明年代、窑名、人名、堂名、或者表示赞颂、祝愿等内容的文字,也有的器底或器里有某种识别的图案,这些统称为"款识",一般说来,款识是瓷器装饰的附属物,好的款识与装饰画面相配,可以增强器物的艺术性。并且由于款识的内容、格式、字体、书法等各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它对瓷器的断代、断窑口和辨别真伪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下基本上包括明代--清代历年来的瓷器上所出现的官窑和名窑款识。 洪武 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造此 福、寿 永乐 永乐年制 福、禄、寿、辰 内府 宣德 大明宣德年制宣德年制 福、寿 敬权、坛、大德吉详场 正统 正统元年正统捌年 天顺 天顺年造天顺年 天顺七年大同马氏造 成化 大明成化年造大明年造大明成化年制 天、图案、银锭、 盘肠等 弘治 弘治年制大明弘治年制 金玉满堂、玉堂金马长命富贵 金、上用、正 正德 正德年制、正德年造 大明正德年制、大明年造 何玉清造 长命富贵、福、天下大平、寿

嘉靖 嘉靖年制、嘉靖年造、大明年造、大明嘉靖年制 松柏草堂、晋府造用郝府佳器、潘府佳器滋树堂、东书堂、朱府、青箩馆敦仁堂、黔府、长府制造、长府造用、晋府、秦府、黔府、腆善所、桐溪冯宅、大茶房、外膳房、内膳房署丞沈良佑造、陈守贵造、陈文显造、吴文自造、邓奎自造、程式自造、陈守钊造、陈舍自 造、王泉德记、唐地制造、陈造佳器 长命富贵、万福攸长、富贵长春、永保长春、长春寿喜、国泰民安、长春佳器、上品佳器、台阁佳器、天禄佳器、福寿康宁、长春同庆天下太平 金篆大蘸、坛用、茶、汤、酒、姜 隆庆 大明隆庆年造隆庆年制 万古长春 万历 万历年制、大明年制、 大明万历年制 德府造用、于府造用、黔府应用、太和王府、徐享庆堂、沈府佳用、玄阴堂纯思堂、灌园督造、博物斋、秦府典膳所、芝兰斋、京兆郡寿房记、靳宅仙品 程廷梓造、沈氏、仙关吴震、荆桂、园贵隆制、少溪、李衙置用、茹城家藏、永兴卞玉奇明、 紫芝主人监制 风调雨顺、清风明月、天下太平、长命富贵、永享佳器、天禄佳器、玉堂佳器、仁波佳器、万悬佳器、长春佳器、食禄万钟、富贵长春、福寿康宁、金玉满堂、万福攸同、德化长春、上品佳器、九五之尊、永葆长春、国泰民安、堂阁佳器、寿、天福佳器、玉、敬与佳器、雅、 福 金明汝平、城南隐耕、永兴九峰、上 天启 天启年制 于斯堂、其好园、白玉堂、竹石居 天启元年米石隐造 长命富贵、天下太平、天理存心、状元及第、三元及第、金榜题名、万古长青、积善之家、同乐佳器、仁波佳器、玉堂佳器、尧舜年制、福 图案、兔、灵芝、方胜等 崇祯 崇祯丁丑、大明年制、大明年造、大明崇祯年制 翔风堂、丛菊斋、雨香斋、白玉斋、仿古斋、博古斋、绿阴堂、聚贤堂、吾斋、玉兰斋、松 石居、可竹斋 王远监造、王远监制甲戌春孟、赵府造用、崇祯年冬日置茂卿用、

元明清瓷器鉴定知识要点说明

阿元: 在宋元以生产青白瓷著称 1278(忽必烈)在设浮梁瓷局,生产诸如“枢府”字眼的卵白瓷。 元代除生产青白瓷、白瓷、黑釉瓷以外,新品种有卵白釉(枢府)瓷、青花瓷、釉里红瓷和红瓷、蓝釉等高温颜色釉瓷以及孔雀绿等低温颜色釉瓷。 卵白釉(枢府)瓷: 一、枢府瓷特征: 1、枢府瓷和青白瓷同样为白胎,但相对来说,比青白瓷厚 2、枢府瓷釉,变青白色为卵白色(更偏白,近似鹅蛋色),不如典型青白瓷—影青瓷那样呈玻璃光。 3、枢府瓷器形以盘、碗、执壶和高足杯为多见,极少大件器,最典型的枢府瓷,其碗为小底足。 4、枢府瓷中的折腰器,是突出造型,为人们所称道。(折腰是宋代定窑沿袭唐代金银器的式样而在瓷器制作中运用,著名的有元代的霍窑和的青白瓷、枢府瓷和青花瓷都有此式) 5、枢府瓷盘、碗的底足均为露胎,足壁厚,削足规整,有的底心有乳丁突起,且有明显旋纹。 二、枢府瓷装饰和文字: 枢府瓷分粗细两大类 1、精细的制品大多有印花装饰,图案花纹主要为缠枝莲、菊瓣、花蝶、云龙、云凤等,但印花多数显得浑圆而不太清晰,这类精细器物

的釉,基本上都是白乳浊色。 2、较粗制品,主要是日常用的盘、碗,一般均素面无纹,胎较厚重,釉色白中略偏灰青,偶然在器身有几道划纹。有戗金装饰。 3、枢府瓷铭文以“枢府”最为典型,一般印在盘碗器物壁口沿下,除枢府字样,还有“太禧”“福禄”“福寿”和“寿”“福”“良”等单个吉祥字样铭。美国博物馆有“昌江”字铭。 三、枢府瓷的鉴定要点 见特征,釉呈乳浊状而釉色偏青,无大器,底足较小 青花瓷: 一、定义 青花瓷是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以1300 左右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 釉下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习惯上称为“青花” (中国瓷器的发展: 唐代以前,青瓷占主导地位 唐代以后,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 宋代,品种众多,百花争艳 元代,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占据主流 二、成熟元青花瓷主要要素有三点 1、洁白的瓷胎和纯净的透明釉 2、运用钴料产生蓝色的图案花纹 3、熟练掌握釉下彩绘的工艺技术

著名瓷器鉴定家耿宝昌先生对明清瓷器鉴定真赝提出四条重要依据

著名瓷器鉴定家耿宝昌先生对明清瓷器鉴定真赝提出四条重要依据一、造型 明清瓷器的各类器型,多能较为准确地反映明清各朝当时的生活习俗、审美标准、社会风貌和技术条件。在鉴别中,要重视对时代风貌的研究,并对其不同的风格进行详细了解,分析对比,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就不难掌握其规律,对低劣的赝品就不难识破。仔细观察、经常测量,细致地识别胎质、釉面,随时收存历代瓷片标本,勤加观察和比较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之一。也只有通过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才能逐步掌握器型的主要特点。 二、纹饰 明清不同时期的瓷器纹饰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不同的风格特点。在断代和鉴别真伪时,重要的是观察、比较同时期与相近朝代其它工艺品的图案、画意等特征,举一反三,互相印证,即可发现时代的特征和共同的规律。作大量细致的对比分析,了解其风行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也是必不可少的。还要把握纹饰施彩方面的时代特征。鉴定真伪,还可根据纹饰的笔法。鉴定还需结合其他方面的特征,正视侧视,仔细观察,研究辨析。 三、胎釉 就瓷器而论,胎为骨,釉是衣。细致观察胎体和釉面,是断代和鉴别中很重要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在胎釉成分和烧造工艺上都有比较显著的差别,可资代表当时的时代风格。鉴别胎质时,可从器足的无釉处观察,注意胎土淘炼的纯净与烧结的缜密程度。以各个时期所具典型足形来断代和辩伪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研究并类比各个时代不同形式的器足特点,找出其继承、发展、演变的规律,和研究造型、纹饰一样至关重要。对于明清两代各品种釉面的观察,除以双眼直观外,必要时还可借助放大镜。从釉面的新旧光泽上,可以辨别真伪。各时期施釉的厚薄,釉面的莹润与乾色,釉质的缜密和疏松,及浓缩、积釉情况,也是鉴定真伪的一个重要依据。对于明、清瓷器胎和釉所表现的时代特征,必须联系考察,不可偏执一方,并需结合其他方面来共同判断。若能经过长期实践和切磋,总结它们的发展规律,甚至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方面加以研究更佳。造型、纹饰、款识、釉色、胎质等鉴定方法必须同时并用,方能收到殊途同归、全面一致的效果。 四、款识 明清瓷器各代款式千差万别,以款识特点来断代和辩伪也就相当重要。体会各代款识的不同风格,首先可以从研究书法入手,然后将真假实物款式相互比照,结合实物反复审度其字体的结构,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字色泽的深浅浓淡等。另外,也应当注意总结同一时期早、中、晚期款识不尽相同的变化规律。 总之,鉴别瓷器真伪,上述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又要防止草木皆兵,对所见之器均乱加猜测,甚至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弄得无所适从。出现这种现象,只能说明我们对识别赝品缺乏必要的锻炼和阅历。要知其真,也须识其假。我们可以选出一些典型的赝品当作反面教材,不断总结提高,从而胸有成竹,遇事能拿主见,对器物的真伪、年代能作出有真知灼见的判定,而非若名若暗,人云亦云。

个人整理——民国瓷器鉴定——民国瓷器款识大全

民国瓷鉴定之(一)年号款 年号款即以帝王年号为纪年的款识,是标明瓷器制作年代的一种款识,又称其为朝 代款。最早的年号款见于三国时青瓷虎子,上有“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 铭文,为公元251年器物。虽然出现较早,但非严格意义上的年号款。真正意义上的年号款 始于明永乐朝,以后成为定制。年号款在几经变化中延续了五百余年,后随着帝制的 推翻,在1911年后戛然而止。但就如同再好的乐队在演奏乐曲时总会有一两个音符不 甚和谐一样,瓷器上的年号款识并没有随着帝制的推翻而消声匿迹,这就是在民国已 经成立四年之后的1915年12月,袁世凯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把大总统的称号换 成了洪宪皇帝,虽然1916年3月23日在全国一片反对声中被迫取消帝制,再复位为 大总统,并在同年6月6日病死,但落有“洪宪”年号字样的瓷器却给后人留下了争论 不休的话题。综观现存落有“洪宪”年号的瓷器款识大致有以下几种:“洪宪年制”四字 楷款和篆款、“洪宪御制”楷款等几种。中外学者有的认为不论何种款识均为仿款,有 的学者认为“洪宪御制”为仿款,“洪宪年制”中有少数为真款。据史料和传世晶可知汪 晓棠、汪大沧与刘希任等人的一些作品的底款署有“洪宪年制”款识。如图l为汪晓棠 粉彩息猎图瓶底款,图2为汪大沧粉彩松荫对弈图瓶底款。 图3为民国粉彩碧桃纹胆瓶底款,此器造型极为规范,釉质莹润细腻,纹饰绘画精 致逼真,具有晚清官窑的典型特征。其造型之精细,用料之考究,纹饰之俊俏,显系 出自制瓷高手。 图4为民国粉彩牧牛图卷口灯笼瓶底款,外壁纹饰没有清末民初遗风,为民国20—

30年代风格,款识写法亦不及上述二款精细。 图5为红彩描金二龙戏珠纹印泥盒底款,款字外不见有围栏,款字书写不工。此印盒为原民盟中央主席楚庄先生捐赠(楚庄先生为原民盟中央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前副委员长楚图南先生之子)。 图 6为民国红彩描金云龙纹天球瓶底款,款式较为新奇,总体呈圆形,左右各有一条立龙,中间为竖写的“洪宪年制”篆款,款字结体方正,横细竖粗,颇具装饰韵味,空白处点饰蓝料彩云纹。外口沿绘一周粉彩花卉纹,近足处为粉彩江芽海水纹饰,主题纹饰为红彩描金龙纹,绘画细腻,极富气势,为民国时的佳作之一。 由于现在还没有“洪宪年制”的标准器,所以,民国年号款器物虽然少,但情况之复杂却远过于前朝,上述器物款识的真假莫辨也在情理之中。

明清瓷器品相大全

明清瓷器品相大全 明、清时期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极盛时期。特点是彩瓷得到巨大的发展,器物造形型,纹饰繁多而精美。彩秞品种丰富多彩,“其彩色,则霁红、矾红、霁青、粉青、冬青、紫绿、金、银、漆黑、杂彩,随意而施。”那么了解明清瓷器的鉴定知识,能有助各位收藏家及瓷器爱好者更好的收藏瓷器珍宝。 明清瓷器的品相问题有: 1、口磕:器物口际胎釉,由于撞击而出现大小不等的缺碴伤痕。 2、重皮:口部因受撞击而出现的断面隐患,但外观尙完整;胎釉已分裂却还未剥离,可能一触即脱落。 3、毛口:口边的釉面间断脱缺起皮,不触及胎。 4、毛边:口面的覆釉因各种原因全部脱落,不触及胎。 5、冲口:口部因与它物相碰而出现的细裂纹,长短不等,一些细小裂纹常不易看出。裂纹有时会逐渐自然延伸(以盘、碗类最为多见)。 6、外冲里不冲:器口部因受冲力较小,只在外部形成釉裂,尙未冲透器胎,内壁的釉完整。 7、釉泡:釉面在烧制时出现的中空气泡,经受外力以致破开(常见于器口或其他部位),先天的不算。 8、磕伤:器身,口或足的某一部分,被其他物体碰撞而磕坏,有釉或胎剥落现象。 9、划伤:釉面或彩绘的表面,被硬物划破后所留下的伤痕,手摸有明显感觉。 10、磨釉、伤釉:由于釉面与其他物体磨擦,致使釉面局部损伤。 11、伤彩:色彩的表面局部或全部,被磨划致伤。 12、缺碴:器物损坏后缺失碎片。

13、炸纹:器物的颈、肩或腹部受撞击后,出现放射性裂纹(与冷璺类同,俗称“鸡爪纹”) 14、炸底:器物底部被投放入的物体撞击致伤,形成的裂纹。 15、开粘:分段相接的胎体,因粘接不牢固而断裂,或是伤残物经修复后再次分离。 16、窖粘:器物在窑内受火时发生变化,使二物相粘或与匣钵相粘结而留下不同程度的粘痕。 17、脱彩:器物上的彩绘纹饰,由于经久使用而磨脱,或是入土年久被浸蚀变质而脱落(绘金彩的纹饰更易脱去),或因长期受鸡毛掸的拂扫而无存留。 18、剥釉:由于胎釉结合不紧密,釉层从胎体上自行脱落,多见于孔雀绿釉和茄皮紫釉。等低温釉器。 19、脱釉:釉面受盐、碱、酸的腐蚀,或入土年久受浸蚀而致剥落(老窰多见)。 20、凿伤:出土器物受金属工具锛凿致伤。 21、耍圈:器物胎底面与器身粘接处出现一圈裂纹,有的已断离,以明代的缸、罐最为常见。 22、折断:琢器胎体因相接处损坏,折成数段。 23、足磕:器足部位在搁置时不当心或用力过猛,触地发生撞击,致胎釉有明显缺损。 24、腹伤:器物腹部受伤。 25、磨足:足边因伤损、垂釉不平或歪斜之故,而用砣玉工具磨修光平(俗称“修脚”) 26、磨底:足底内原来有釉,出于某种目的,如有意冒充其他年代,而把釉磨去,使胎面沙化。 27、磨款:故意磨去靑花、红彩等款,冒充其他年代。明、淸官窑多见。 28、磨嘴:壶的口流部损伤后,进行修整。

明清瓷器鉴定方法

明清瓷器是现代人们收藏鉴赏的重点项目。据中大科鉴了解,自古瓷器藏家就喜爱青花瓷器,流传下来的出自官窑瓷器、品相完好的器物如今已难得一见,就是见到了,价格也会高得一般人难以承受。为了防止购买到青花瓷器赝品,还得多了解明清瓷器鉴定方法,下面简单介绍下明清瓷器鉴定方法吧。 明清瓷器鉴定方法: 1、看瓷器造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以及技术条件,因此生产的瓷器产品有不同的造型特点,这给我们的明清瓷器鉴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首先要对历代器物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掌握器形发展的总趋势,春秋战国的原始青花瓷,造型多仿青铜器,古朴刚劲;三国两晋南北朝瓷器,由粗矮向瘦高发展;唐代瓷器则浑圆饱满,显出雍容华贵的气质;宋代瓷器修长轻盈,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元代器物造型一反宋代风格,器物高大,显得厚重粗犷;明代又一反元代特点,器物造型秀丽古拙,给人以清新优美之感;清代则器形繁多,制作精巧。 2、看瓷器胎釉: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烧制的瓷器,由于胎釉成分和烧造条件不同,烧成的器物质地、釉色各不相同,成为我们明清瓷器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鉴别胎质主要是观察底足,无论任何时代器物,在底足边缘或口边露胎和器身缩釉处,大多可以看出胎质特色。观察釉质则一般要注意釉色、光泽以及气泡疏密等几方面特征。例如,福建建阳宋代建窑所生产的黑釉瓷器,因胎料含铁成分较多,故胎色呈紫黑,胎质坚致。而江西吉安宋代吉州窑生产的黑釉瓷器,有的器型、

釉色虽与建窑相似,但因制胎所用原料不同,胎色呈米黄或黑中泛青等色,胎质粗松,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把窑口区分开来。 即使同一个时代,同一品种,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也会发现胎釉有不同之处,例如,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白腻,釉面肥润,隐现桔皮状的凹凸感,仔细观察,釉中可见有大小不等的釉泡;而明代末年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截然不同,薄而青亮,不可同日而语。 3、看瓷器工艺:器物成型工艺不同,装烧方法不同,烧成气氛和燃料不同,都会在陶瓷器上留下不同的特征,成为我们明清瓷器鉴定中的重要依据之一。例如,宋代定窑瓷器采用覆烧工艺,烧成的器物口沿无釉,俗称“芒口”;而宋代汝窑瓷器采用支钉支烧工艺,烧成的器物通体满釉,器底只留下极小的芝麻状支钉痕迹,这些特征,都应着重掌握。 4、看瓷器纹饰:瓷器上的纹饰,无论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强烈地反映着当时人们的审美观,每一时代,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特点。例如,元代瓷器的纹饰,布局繁密,层次较多,少则二、三层,多则七、八层;而到了明代永乐时期,则趋于疏朗。再如,中国瓷器上装饰常用的龙纹,各个时代各有变化,不尽相同。有的叱咤风云,有的细软疲沓;有的威武雄壮,有的老态龙钟,这些,都成为我们明清瓷器鉴定时的参考因素。 5、看瓷器彩料:瓷器上的釉彩,各时期有各时期的特色,有的虽然采用一种呈色的彩料,由于所含成分不同,或制法不同,烧成条件不

欧洲瓷器款识鉴别初探

欧洲瓷款鉴别初探 掌握有关瓷款知识,是鉴赏欧洲瓷器的基本技能之一。在欧洲,辨识旧瓷器,主要依据款记,因为瓷款带有字母、文字、图标、号码或数字等,能反映出瓷器出处、年份或时代、质量等比较准确的信息。收藏者总是先看款记,再决定是否购买瓷器。对品质优良的瓷器而言,款记象征着名窑或名厂对其技艺的自信,是向购买者传递质量保证的信息,给藏家一种有形的承诺。 1、欧洲瓷款及其作用 欧洲瓷器史上最早的款记,是迈森瓷厂1720年开始使用的花押字母“AR”标记(见图一),由迈森厂创建者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特·瑞克斯(AugustusRex)(又称奥古斯特大帝,后成为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的姓名首字母组成。1722年,迈森厂开始使用交叉双剑标志,该标记成为欧洲陶瓷史上最著名的瓷器标记。18世纪前半期,迈森厂两种款记并用,但花押“AR”属特殊标记,专用于选帝侯奥古斯特大帝及其继承人奥古斯特三世的宫廷用瓷。该款为釉下钴蓝,手工书写。带有“AR”标记的瓷器,为迈森厂早期产品,装饰纹样效仿东方题材,具有鲜明的中国和日本风格。现在,这类存世器多藏于博物馆或皇家收藏室,但并不意味市价奇贵或踪影难觅。国际市场时有“AR”款瓷器出售,多为19世纪后半期仿制品,大多是彩绘装饰,与18世纪的早期迈森瓷迥然不同。 欧洲其他建得较早的瓷厂,纷纷效仿迈森开始采用瓷款。早期瓷款图案主要来自工厂所在地区、庇护人或厂主的徽章纹饰。如迈森著名的双剑标志源于萨克森选帝侯徽章,很长一段时间,这种手绘标志影响着几乎所有欧洲瓷厂,直到19世纪初贴花转印和刻印标记流行起来。但像德比、斯波德、迈森等瓷厂仍采用传统手绘方式制款。 18世纪末开始,欧洲瓷器市场需求极强,虽然价格仍很高,买者却越来越多。雨后春笋般冒出的瓷厂无力开发自己的产品,只能仿造名窑瓷器。19世纪下半叶,一些名厂开始设法保护款记的原创性。1875年,德国厂家申请瓷款专利,皇家柏林瓷厂(K.P.M.)第一个获得专利。迈森厂也不甘落后,于19世纪80年代采取法律行动阻止仿造,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款记。 对名厂而言,款记具有特殊广告价值,在英国像明顿、韦奇伍德、皇家王冠德比和皇家沃切斯特等著名厂家款记,向顾客表明器物来自历史悠久、声誉良好的瓷厂。对收藏者而言,瓷款具有更重要的含意,不仅可借此探究每件有款瓷器的生产厂家,而且可弄清大致生产年代,有时甚至是比较精确的年代,尤其是那些来自19、20世纪领军企业的器物,因为厂家拥有独特的产品年代体系。随着19世纪瓷款广泛使用,大多英国陶瓷可被准确辨识,并推出年代。

明清瓷器

简述明清制瓷业的主要成就。 明清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又一个黄金时代,传统的制瓷工艺发展到了历史最高峰。景德镇成为制瓷业的中心,它的产品主要是三大类:青花、彩瓷和颜色釉瓷。青花瓷器已成为陶瓷产品的主流,各类彩瓷和多种颜色釉瓷器的烧成是此期景德镇制瓷工艺最为突出的成就。此外,故宫珐琅彩、龙泉青瓷、德化白瓷、宜兴紫砂、山西珐华也是这时著名的陶瓷品种。 一、青花 明官窑青花分六期,即洪武期、永乐宣德期、正统景泰天顺期、成化弘治正德期、嘉靖隆庆万历前期、万历后期天启崇祯期。 洪武青花瓷胎粗细不一,胎骨厚重,瓷化程度不强。青花色泽灰暗。 永宣时期青花较有特色。此时以麻仓土为胎,胎体细腻洁白,釉质肥厚,多呈青白色,器物造型较多,有不少伊斯兰风格的造型,主要器形有压手杯、高足杯、梅瓶、玉壶春瓶、大盘、梨形壶等。除用国产青料外,大量使用进口苏麻离青,氧化铁含量高,烧成后呈色浓艳,蓝中透红紫,料厚处有铁黑斑点。图案内容以花卉为主,如缠枝莲、牡丹、石榴等,也有一些动物和山水人物,图案布局较密。明清官式的“某某年制”四字或“大明(大清)某某年制”六字年号款在宣德朝正式形成。 正统景泰天顺期为空白期,青花瓷器传世较少。 成化弘治正德青花是明清青花瓷第二个较有特色时期。成化

青花胎质细腻,釉质莹润玉质感强釉色纯白。使用国产平等青,烧成后青色淡雅,蓝中微泛青灰,造型多小件,常见各种小杯、小碗,天字罐和鸡缸杯最有特色。布局疏朗,笔画线条纤细。正德后期大件器物明显增多,青料使用复杂,典型青料为石子青,蓝中泛灰,有晕散。末期改用回青,青中发紫。纹饰繁密,阿拉伯文字是特色纹饰。 嘉靖隆庆万历前期胎釉比前期略粗,大件器物较多,使用回青,青中泛红紫,嘉靖是特别流行道教题材的纹样。晚明青花改用高岭土,瓷胎硬度更大。改用国产浙料,及石子青,发色浅淡呈纯蓝或蓝中透灰。(此时期将青料热炒,所以即使同样青料也比前期更浓艳) 清代青花按其发展规律也可分五期,康熙青花代表了清代青花瓷器的最高水平。康熙青花釉色纯白,做工精细,造型总特点是古朴、敦厚,线条流畅。使用浙料和珠明料,呈色青翠明快、色泽鲜丽浓艳。彩色浓淡不一,层次鲜明,用来画山水图案,远山近水形象逼真(此技法称为“分水”或“混水”)。耕织图、戏曲人物、历史典故、佛道故事题材为此时特色。雍正时期胎呈白色,釉色纯净滋润。图案不如康熙丰富。主要以仿明为主,但不论仿何种,图案绘画风格皆为本朝。雍正时对铜红呈色能很好控制,发色好的作品多见。 乾隆期青花造型有的仿明朝有的仿康熙,也有不少新器形。向复杂精巧发展。青花瓷器开始走下坡路,但数量质量仍很可观。

瓷器款识

中国(含明\清)瓷器款一览表 款识一览表 年代铭款内容 秦右司空婴左司高瓦左贝右齐都昌寺水咸阳市于咸阳成(城)申安陆市亭栎市杜亭咸亭阳安驻器咸亭芮柳婴 三国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 西晋先姑坤一枚紫是会稽上虞范休可作者也紫是鱼浦七也 东晋罂主姓黄名齐之朱 唐张何陈李赵冯庞庞家陈家陈琪李十造罗锡章王徐马朱红上大姜千示永合平项记阮记柴记朱伯远作杜家花枕裴家花枕元家记卞家小口天下有名郑家小口天下第一丁道刚作瓶大好徐家沉丙午岁造蒋应 宋奉华凤华聚秀禁苑德寿慈福赵家吴舒家记陈家印记陈家号记段家合子记家国永安元丰治阍赵家枕永记熙宁四年三月十九日书刘家印号郭立谢许段蔡吴汪蓝朱徐程张余陈潘汪家记正李十哥小四玄壶吴六郎政和七年二月初五日吴惠成丘小六泥颐草堂先生雕造成功夫后山颐草堂雕造功夫周家公夫练八郎公夫林立林罗军魏仁皓项里马永千上赵家王童呈赵和吉思刘杨惠同田李宋褚柳金苏崔郭马孔何花纪刘五盘子梁四个梁四莫三郎梁伍任周莫一莫十莫一立陈三文三林四刘四李伍李六李九欧二欧小二区二龙二龙六程八黎司小二小三小六小七二金而知李公造李小一蒋四蒋小八蒋子弟供舍张一赵小二陈立崔十四刘十好七封立木肖小田洪立洪四本小本重刘立绍圣四年四月十六日钟表博士谨记九政自造火元丰六年八月十九日元越一盘秦文殿迪功郎浮梁县丞臣张昂措置监造丘小六泥房乔位龙李小翁朝真归牛东宫 辽孙徐杜 金张家造赵家造刘家造张家枕张家记张家窑张大家造张大家枕古相张家造王氏寿明王氏天明漳滨逸人制佛光普渡大安二年张泰造大定二年六月六日家造刘三公瓦底于三叶子成泰和二年八月六三日亡过崔仙奴 元使司帅府公用至正拾壹年七月二十九日小河东陈家亲造张家造古相张家造李家造王家造相地张家造滏源王家造滏源陈家造滏源常家造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