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化学九下《酸的化学性质》word说课稿

人教版化学九下《酸的化学性质》word说课稿

人教版化学九下《酸的化学性质》word说课稿
人教版化学九下《酸的化学性质》word说课稿

教学对象为我校初三年级53、64、65班的学生,我校为省级示范性中学;三个班学生总体情形较好,思维活跃,班级纪律好,操作能力、协作能力较强,且集体荣誉感强,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对自己喜爱的事、主动性高。在往常的学习中,学生差不多具有以下一些知识:

1、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2、爽朗金属与酸的反应;

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

4、酸碱指示剂

5、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

这些差不多上与酸有关的内容,因此对酸有了一定的认识,只是对酸的化学性质本质还不是专门清晰,能够讲是“知其然,不知其因此然”,因此形成疑咨询:什么缘故酸的性质具有相似性?而本节课要确实是由现象→本质,归纳出酸的性质。

二、教材分析

(一)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下册

(二)教材所处地位:

本节课内容处于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习了酸碱指示剂、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浓硫酸的腐蚀性等内容,本堂课要紧是学习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从而总结出酸的化学性质。在酸的化学性质中,

酸与指示剂作用——应用性知识

酸与爽朗金属反应——复习性知识

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新知识

而酸与碱反应(中和反应)放在本单元课题2学习,与盐的反应放在第十一单元,然而差不多弱化。

《酸的化学性质》是在学生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而且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学生今后学习“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关于培养学生从诸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咨询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综合以上分析,《酸的化学性质》在教材中所处地位是专门专门和重要的。

(三)《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1、明白常见酸的要紧性质和用途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讲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四)重点、难点的确定

(1)重点的确定

按照《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酸的化学性质即酸与指示剂作用、酸与爽朗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是本堂课的学习重点。

(2)难点的确定

用微观粒子讲明酸的化学性质的本质缘故。

(五)课型:新授课

按照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专门地位,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六)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酸的涵义。

了解酸的化学性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使学生逐步明白得从个不到一样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

培养学生差不多实验技能、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咨询题、解决咨询题的能力以及比较、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 初步学会运用观看、实验等方法猎取信息 情感与态度:

实事求是的科学的科学态度。

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进展学习化学的爱好。

进展善于合作、勤于摸索、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教法学法设计

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 1、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注重过程”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纳咨询题和探究实验为教学情境,配以讲授、讨论、归纳、对比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2、通过提咨询、摸索、议论(讨论)、讲解、练习、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讲明一些简单咨询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是专门的认识过程,只有让学生主动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过程和情意活动的有机结合。结合本课的实际,对教学过程作如下的设计:

(一)教学模式

(二)流程设计:

教 学 流 程

教法学法 教 学 讲 明

分组探究实验 归纳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变化的本质

酸的化学性质的本质

回忆已学知识 练习、家庭实验

酸的化学性质

板书设计

五、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酸的涵义。

2、了解酸的化学性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使学生逐步明白得从个不到一样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

4、培养学生差不多实验技能、协作能力。

5、培养学生分析咨询题、解决咨询题的能力以及比较、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

初步学会运用观看、实验等方法猎取信息

情感与态度:

1、实事求是的科学的科学态度。

2、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进展学习化学的爱好。

3、进展善于合作、勤于摸索、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按照《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酸的化学性质即酸与指示剂作用、酸与爽朗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是本堂课的学习重点。

(2)难点

用微观粒子讲明酸的化学性质的本质缘故。

(三)实验预备

学生分组:每张实验桌上摆放试管若干、滴管、稀盐酸、稀硫酸、稀醋酸、稀硝酸、NaCl溶液、Na2SO4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镁、锌、铁、铜、生锈严峻的铁钉、粗铜丝、试管夹、酒精灯。

(四)教学设计

环节一:慧眼识酸

提咨询:实验桌上有未贴标签的稀盐酸和NaCl溶液(中性溶液),请同学们通过实验验证后给它们贴上标签,注意实验安全。(学生提出实验方案)

讲述:我们按“安全、科学、简便、明显”的原则,来评判同学们的方案。

方案①最优,方案③次之,方案②第三。

设咨询:能否用酚酞溶液来区不?

提咨询:(将矛盾交给其他同学)哪些同学能解答这一咨询题?

设咨询:结合探究活动1和探究活动2的体会,摸索稀盐酸中的什么成分使石蕊溶液变红?

总结:(教师从知识的角度及时提升方法)同学们分析正确,而且我们做出这些结论时用到的确实是推理方法。请同学们再用我们差不多探究出来的方法去认识我们所明白的其他酸是否也具有这些性质。

学生:(学生探究活动3)用稀醋酸、稀硝酸做正面证明;用Na2SO4溶液等非酸溶液做反面证明。

环节二:猜它是谁

讲解:(设置游戏场景,有四个金属王国的“潜水运动员”要竞赛潜水时刻)学生分不装稀盐酸、稀硫酸设置“游泳池”。学生用肢体语言、表情、声音等表现竞赛的过程,同组学生在纸上写出“运动员姓名”(金属名称)和潜水时的变化(化学方程式)。

各组学生的表演形式不一样。现举一组学生表演例子:

排名次的理由是:镁反应最快,在酸中呆的时刻最短,名次最后;铜不反应,应得冠军。

讲述:请同学们总结酸的化学性质,还要小结缘故。

设咨询:通过学习酸的这一条性质,能不能将它提升成为我们的技能?(学生举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环节三:除锈专家

提咨询: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除铁锈的方法,用到过哪些除锈的方法?

总结、引入:这差不多上物理方法除锈。在化工生产中人们用什么化学原理除锈?(教师演示实验,用稀盐酸的量把握合适,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板书:(一组学生展现自己小结的表格内容)

提咨询:铁锈溶解,是稀盐酸、稀硫酸中哪一种粒子使它溶解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

学生:锈铁钉放在NaCl溶液、Na2SO4溶液、水中,观看反应现象学生总结:锈铁钉放在NaCl溶液、Na2SO4溶液、水中不反应,这些实验也反证化学方法除锈只能用酸,而且是酸中的H+在起作用。

讲述:有些金属仪器抛光前、电焊前都要用酸除锈。是不是金属氧化物都能和酸反应?

教师:为了进一步证明酸是“除锈专家”,请你们利用桌上的仪器和药品,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

探究活动:(学生自主实验中显现了多种实验方案,其中一些组的学生展现了造氧化铜的实验)学生代表上台演示:将粗铜丝的一端缠绕在试管夹上,把另一端在酒精灯上灼烧,形成约3 cm长的黑色氧化铜薄层,趁热插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里,20 s后取出:黑色消逝,溶液由无色变为漂亮的淡蓝色,反应原理:CuO+H2SO4=CuSO4+H2O。

环节四:盘点收成

教师: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把握了什么学习方法?明确了哪些道理?

学生:知识类:酸的三条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是由它的H+体现出来的。

①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遇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②酸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往常的金属反应,越靠前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

③酸能与一些金属氧化物反应。我们能够利用这一性质除锈。

方法类:类比迁移方法──盐酸、硫酸使石蕊溶液变红,则硝酸、醋酸、苹果汁、桔子汁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酸能除铁锈,也能除掉铜表面的氧化铜等。

归纳推理方法──已知:2HCl+CaCO3=CaCl2+H2O+CO2↑、2HCl+ Na2CO3=2NaCl+H2O+CO2↑则可归纳推理出:含有CO32-的化合物能与酸反应生成H2O、CO2与另一种化合物。

实验对比鉴定方法──应用酸的化学性质鉴不稀盐酸和NaCl溶液等。

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本质缘故:电离出的阳离子差不多上氢离子。

道理类:在学习中只有科学的态度,才能保证形成科学的方法,有了科学的方法才能使我们的大脑真正聪慧起来。

环节五:学习反馈

1、下列物质放入或通入水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Cu(OH)2 B.NaOH C.CO2 D.NaCl

2、下列金属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Fe>Al>Mg>Zn B.Mg>Al>Zn>Fe C.Mg>Fe>Al>Zn

D.Zn>Fe>Mg>Al

3、小明同学在学习酸的性质时,他用大小、外形均相同的铝片分不和H+浓度相同的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他意外地发觉:铝片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泡的速度。是什么缘故导致了反应现象的差异呢?小明从微观角度分析得出,H+浓度相同的盐酸、硫酸中,只是所含不同。

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

①Cl- 能促进铝和酸的反应,SO42- 对反应无阻碍;

②Cl- 对反应无阻碍,SO42- 能抑制铝和酸的反应;

③Cl- 能促进铝和酸的反应,SO42- 能抑制铝和酸的反应;

他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针对上述探究过程回答下列咨询题: (1)请你将表格中的空格补充完整; (2)上述猜想 是成立的;

(3)若将第2组实验中添加的试剂NaCl 改为HCl 气体,能否完成探究任务?请讲明缘故。

环节六:开拓视野 1、已知:2HCl+CaCO3=CaCl2+H2O+CO2↑、2HCl+Na2CO3=2NaCl+H2O+CO2↑请按照所给信息推理出合理的结论。 2、生锈的铁钉能否长时刻浸泡在酸溶液中?什么缘故? 3、课外探究活动:查找新的指示剂(玫瑰花汁、紫包菜汁分不与食盐水、食醋作用,记录变色情形) 家庭作业:P58T5

酸的化学性质

一、酸与指示剂作用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 二、酸与爽朗金属作用 M g + 2H C l = M g C l 2 + H 2↑ Z n + 2H C l = Z n C l 2 + H 2↑ F e + H 2S O 4 = F e S O 4 + H 2↑ 结论:酸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 往常的金属反应,越靠

前 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

三、酸与金属氧化物

F e 2O 3 + 6H C l = 2F e C l 3 + 3H 2O 现象:铁锈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F e 2O 3 + 3H 2S O 4 = F e 2(S O 4)3 + 3H 2O 现象:铁锈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C u O +H 2S O 4=C u S O 4+H 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用途:酸能与一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我们能够利用这一性质除锈。

初三化学课件精选

初三化学课件精选 【《水的组成》】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水和氢气,第二部分为原子结构知识的扩展。对于第一部分来说,教材 第一节以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为题,讨论了水与工农业生产等的 紧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 要意义之后,就应该对水作进一步理解,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 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 重点放在分析水的组成。教材的编排还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基础上编排的,所以,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和加深了这些知识。通过实验现象 引出的氢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c、通 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 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②水平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水平;b、培养学生宏观和 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水平。 ③德育目标: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实行物质无限可分性 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b、通过观看相关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增强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 分元素。 ②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 向微观分析。 二、说教学 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 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如下: 1.以问题导入新课,简洁明了在讲授新课前,通过计算机展示出 两个联系实际的问题,然后进入新课。 2.归纳出水的物理性质展示一杯水,培养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学生结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质。 3.分析实验现象,探究水的组成,实行微观解释(这是本节课的 重点和难点)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出水的组成这个重 要知识点。所以,作好演示实验尤其关键(展示实验),书第48页,这 是未改进的演示实验,实验效果不直观,效果不好;这是改进后的实验,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更便于学生主动根据实验实行探究。学 生通过实验探究出水的电解产物——氧气和氢气,然后学生根据化学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也很容易探究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水属于化合物,重点知识得以解决。 (展示课件)分析了水的组成后,接着展示电解水的微观解释图片,将微观过程实行宏观模拟,从讨论中发现,问题得到解决,进一步理 解化学变化的实质,难点也得以突破。 4.课堂练习巩固,达标检测 5.观看录相:相关水资源及其污染 三、说教法和学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