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中西方司法独立的异同

浅析中西方司法独立的异同

浅析中西方司法独立的异同
浅析中西方司法独立的异同

Journal of Handan Polytechnic College Jun.2019

V ol.32 No.2?18?

浅析中西方司法独立的异同

王亮停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司法独立在我国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它往往被意识形态化,许多人往往把司法独立同三权分立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提并论,甚至把它看作是资本主义制度同社会主义制度相区别的标志之一,其实这是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思维,明显进入了理论误区。司法独立首先产生和实践于欧美西方国家,20世纪初传入我国。100多年来,司法独立一直在进行着中国化,它不断地和我国的三大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等相结合,最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独立制度。对比中西司法独立制度,我们会发现二者既有共性,也有明显的区别。由于社会制度、宪政差别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我国不能搞欧美西方的“司法独立”。

一、司法独立的含义

司法独立又叫司法权独立,它最早是由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洛克和孟德斯鸠提出的,但至今司法独立并没有一个固定而统一的概念。在西方国家,“司法独立就是审判独立,指司法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外部干预,独立自主地审理案件并公正地作出裁判。” [1]可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司法独立实质上是指各级法院的审判权独立。

摘 要:司法独立是现代社会依法治国的一项基本原则,是一个国家实现权力有效制衡的核心手段,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追求的目标。它是由十七、十八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三权分立学说衍生出来,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过程中得以确立和发展,并于二十世纪初引入我国,但中西方关于司法独立的含义、内容、主体、范围、原则和所依赖的宪政体制等方面均有本质区别。从司法独立的含义入手,简要阐述了司法独立的由来及其中国化,着重对中西方的司法独立进行比较,深入剖析了二者的异同之处。关键词:中西方;司法独立;异同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462(2019)02-0018-03收稿日期:2019-03-31

作者简介:王亮停,男,河南漯河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讲师。

在我国司法(或司法机关)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司法机关是指公检法司安,即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和国家安全局。另外,在民间政法委员会有“司法机关之首”的称谓,它虽是党委领导和管理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其主要任务是宏观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和国家安全局等部门开展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但从其主要任务和所起作用来看,“司法机关之首”的称谓可谓名副其实。狭义上的司法机关依据宪法规定只包括法院和检察院,通常我们所说的司法机关即指狭义上的司法机关。

在社会主义中国,司法独立是指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在遵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国家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和实施的司法审判权和检察权,任何政党、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无故(除非依法)影响和干涉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正常的司法活动。

二、司法独立的由来及其中国化

司法独立原则是舶来品,它有一个萌芽、产生、发展的过程。它萌芽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产生于西欧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经过300多年的发展日臻完善。司法独立原则也经历了政治思想原则—宪法原则—司法审判基本原则这样一个演变过程。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