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

初中地理第三册第三章中国的地形

一、选择题

1、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大高原是( )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青藏高原

D、内蒙古高原

2、构成我国地形网格状分布骨架的是( )

A、高原

B、盆地

C、丘陵

D、山脉

3、石灰岩地形分布最广、发育最完整的地形区是( )

A、云贵高原

B、四川盆地

C、阴山山脉

D、山东丘陵

4、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是(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珠江三角洲

5、下列山脉中属东西走向的是( )

A、横断山脉

B、祁连山脉

C、长白山——武夷山

D、昆仑山——秦岭

6、下列地形区中,位于我国地形第三级阶梯的是( )

A、南岭山脉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准葛尔盆地

7、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是( )

A、长江

B、黄河

C、淮河

D、海河

8、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天然分界线是( )

A、秦岭山脉

B、巫山

C、阴山山脉

D、太行山

9、下列山脉中,位于青藏高原的是( )

A天山山脉B、阿尔泰山脉C、昆仑山脉D、秦岭山脉

10、在黄土高原上行走,本来距离很近,却常要绕道远行,原因是( )

A千沟万壑B河道纵横C地表崎岖D沼泽遍布

11、我国最大的丘陵是( )

A、山东丘陵

B、辽东丘陵

C、东南丘陵

D、两广丘陵

12、塔里木盆地从边缘向中心的景观变化规律是( )

A、砾石戈壁→绿洲→沙漠→高山

B、高山→砾石戈壁→绿洲→沙漠

C、绿洲→沙漠→高山→砾石戈壁

D、沙漠→戈壁→绿洲→高山

13、下面的各大地形区与美称对上号的是( )

A、东北平原——聚宝盆

B、四川盆地——天府之国

C、柴达木盆地——鱼米之乡

D、长江中下游平原——北大仓

14、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是( )

A、塔里木盆地

B、准葛尔盆地

C、四川盆地

D、柴达木盆地

15、我国的丘陵主要分布在地势的( )

A、第一级阶梯

B、第二级阶梯

C、第三级阶梯

D、第四级阶梯

16、不属我国地形特点的是( )

A、以平原为主,中高周低

B、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边缘海、大陆架宽广

17、不属我国地形特点的是( )

A、以平原为主,中高周低

B、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边缘海、大陆架广

二、填空题

1、山脉,平均海拔6000多米,是世界上最的山脉。它有多座8000米

以上的山峰,其中位于中国和边界的,海拔高度达米,是世界最高峰。

2、我国大部分山脉呈走向和走向。前者主要有列,

后者主要有列。

3、我国的平原面积有限,仅占全国面积的%,且分布不均,全国三大平原都分布在

部的第级阶梯上。

三、连线题

在下面大地形区与各自的地表特征之间连上直线

A、长江中下游平原①支离破碎

B、黄土高原②层峦叠嶂

C、内蒙古高原③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D、东北平原④雪山连绵

E、青藏高原⑤起伏平缓,开阔坦荡

F、云贵高原⑥湖泊众多,水乡泽国

四、读图题

1、图一(下)是沿着北纬36的我国地形剖面图。读图后,完成下面的要求:

(1)写出剖面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的名称:

A是高原,

B是高原

C是平原。

(2)我国地势的突出特点是西高东低,呈级阶梯分布状态。

(2)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有什么优越性?

2、读图二,写出图中数字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山脉:①是,②是

高原:③是,④是

盆地:⑤是,⑥是

平原:⑦是,⑧是

丘陵:⑨是,⑩是

五、问答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主要原因是什么?

2、如果我国的地势与目前的正好相反,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山脉中,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是() A.武夷山B.阴山C.阿尔泰山D.祁连山 2 . 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是() A.淮河B.海河C.黄河D.长江读图1“沿卑微36°纬线附近所作的剖面图”和图2“地上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 图中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的山脉是() A.青岛B.太行山C.昆仑山 4 . “地上河景观”出现在“剖面示意”图中的()区域. A.④B.③C.② 5 . 图②区域主要涉及黄河下游简称为“豫”“鲁”的两个省级行政区,下列关于该区域描述正确的是()A.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应该大力植树种草,退耕还林 B.该区域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地区 C.该区域和图中“④”区域的最大相对高度超过7000米 6 . 这种地势特征对我国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的影响错误的描述为() A.使我国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印度洋,沟通了东部一西部之间的交通 B.在阶梯的过度地带,由于有巨大的落差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C.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深入内陆,带来降水

7 . 四大高原各有特色,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成为神舟飞船最佳着陆场 C.黄土高原黑土广布 D.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多山间小盆地 8 . 我国三大平原的共同特征是() A.海拔都在50米以下B.河道纵横,湖泊众多 C.主要都是由河流冲积而成D.滨海地区都有巨大的三角洲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9 . 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正确的是 A.A——准噶尔盆地 B.B——云贵高原 C.C——东北平原 D.D——黄土高原 10 . 关于A、B、C、D四个地形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地形区所在的省份是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 B.B地形区的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 C.C地形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D.D地形区地形崎岖,溶洞众多 读我国主要地理分界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第三章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第三课时) 备课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第三课时)备课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形是复杂多样的,那么各种地形分别占我国领土总面积的多少呢?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呢? 讲授新课: 读图:读图C或下图,引导学生读图了解各种地形面积的比例。 讲解:由上图可知,山地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3。加上高原,两者约占60%,这些山地和高原多集中在西部地区。如果按人们的习惯,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那么我国山区面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板书:山区面积广大 活动:读我国地形面积比例饼状图C,分析我国陆地地形类型特点。 地形类型百分比/% 山地33 高原26 盆地19 平原12 丘陵10 小结:由此可见,我国陆地地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山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3,居各地形类型之首,高原面积不到全国陆地面积的1/3,位居第二,盆地面积不到全国陆地面积的1/5,位居第三,平原面积仅占1/10多一点,位居第四,丘陵面积仅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10,位居第五。 2.在我国,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怎样开发和保护

山区,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摆在我国山区人民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的两项重要任务。要完成好上述两项重要任务,山区人民必须搞清山区的优势和劣势,即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下面我们全班同学分成A、B两大组展开讨论,群策群力,为山区人民找一找山区有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A组找山区有利条件,B组找山区不利条件) A、B两组讨论后,全班发言,相互补充,展开争论,在此基础上,补充小结如下: 我国山区 有利条件(优势) 不利条件(劣势) 地形复杂多样,便于发展多种经营森林和矿产资源丰富 中草药和动物资源丰富 高山草地可以放牧 山区急流可以发电 地面崎岖,交通不便 容易发生自然灾害 植被受到破坏后,水土流失严重坡度大,不宜耕种农作物 地面崎岖,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 提问:针对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同学们讨论一下山区开发中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后,小结: 开发保护山区注意问题①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山区资源外运,要努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②容易发生自然灾害,要预防和避免自然灾难发生 ③水土流失严重,要注意保护山区地面植被,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明白了我国地形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山区面积广大。懂得了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部分水热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发展种植业。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阻碍了山区经济的发展。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预防和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做到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中国的地形天气和气候

中国的地形、天气和气候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地形对我国影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由于地势西高东低,因此我国西部主要地形是高原,东部主要地形是平原 B.地形多种多样,造成我国耕地数量很少 C.因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所以我国东西之间交通非常不便 D.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附近的大河河段落差大,水流湍急,蕴藏着巨大的水能 答案 D (2009·大连测试)读图,回答2~5题。 2.山脉①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 A.东侧为华北平原,西侧为黄土高原 B.东侧为东北平原,西侧为内蒙古高原 C.东侧为内蒙古高原,西侧为东北平原 D.东侧为黄土高原,西侧为华北平原 3.山脉②两侧地形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A.东侧为水稻,西侧为谷子 B.东侧为水稻,西侧为冬小麦 C.东侧为春小麦,西侧为水稻 D.东侧为冬小麦,西侧为谷子 4.山脉④两侧分别属于 () A.东侧属长江水系,西侧属闽江水系 B.东侧属海河水系,西侧属黄河水系 C.东侧属珠江水系,西侧属长江水系 D.东侧属闽江水系,西侧属长江水系 5.关于四条山脉共同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条山脉都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B.四条山脉都位于两省交界处

C.四条山脉的东南侧降水比较丰富 D.四条山脉两侧的农业类型都不同答案 2.B 3.D 4.D 5.C (2009·珠海模拟)下图为“沿106.5°E的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①地形区为 () A.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渭河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 B 7.关于②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B.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答案 B 8.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 () A.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C.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D.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答案 B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地形区中。请根据下列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回答9~10题。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地势的特征; 2、在中国地形分布图上指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分布范围、平均海拔以及构成 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 3、举例说明我国地势格局对我国气候、河流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中国地形分布图上指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分布范围、平均海拔以及构成各级 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 教与学难点:举例说明我国地势格局对我国气候、河流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 阅读《地理图册》P12“中国地形海拔示意图”,说出我国地势高低起伏的状况。 (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颜色表示,颜色越深表示海拔。 ( 2 )、看图发现,地图中颜色的变化是自西向东,说明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 结论:我国地势的总特征是,呈状分布。 ( 3 )、阅读《地理图册》P12“中国地形海拔示意图”,结合课本P22“图2.2中国地势三 级阶梯示意”,完成下列问题: 三级阶梯分界线: 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 ---- ---- 。 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由东北向西南依次:---- - ------ ------ 。 (5)、学生自己完成一幅“沿北纬32°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验证我国地势高低起伏 的状况。 二、合作质疑,问题探究。 1、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2、组与组质疑、释疑。 3、教师点评。

三、查漏补缺,拓展提高。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风吹来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 “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黄土高原“见面容易,拉拉手难” 地表坦荡 云贵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地表沟壑纵横 (4)连线二 塔里木盆地“聚宝盆” “紫色盆地” 准噶尔盆地我国最大盆地,石油天然气丰富 我国最湿润的盆地 柴达木盆地受大西洋湿润气流影响 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四川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牧场广阔 (3)连线三 华北平原三面环山 由黄河、淮河、海河冲积形成东北平原“水乡”、“鱼米之乡” 我国最大平原,黑土广布四、教后记: 。

1.1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学案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中国的地势和地形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结构分析 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区域分析方法对学习中国地理仍然适用,教材的这种顺序上的安排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教材中的三个小标题“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是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的。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实际上是一种比喻,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地形复杂多样就需要学生在读地形图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概括,而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需要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甚至经过计算才能得出。表面上看起来平行的三个特点,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 在这一节的课文和图像中出现了大量的地形名称,这些名称不是都要求学生背下来。本节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这些特征,以及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这样的地理环境。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一)

1.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2.了解中华五岳。 【学习重点与难点】 识记图教材21页,图2-1。 【自主学习】(★安静地自学,课前完成★) 阅读教材第21到23页,画出你认为的重点知识,利用图2-1识记山脉。 【合作探究】(★有序、高效、全员参与地交流,10分钟★) 一、山脉纵横交织(结合2-1图,努力记住下列山脉的走向及位置,利用导学案后面的地图,用不同颜色彩笔描出山脉走向,然后尽量默写出山脉名称) 1.列举东西走向的山脉,并说说它们所处的大致位置。 2.列举南北走向的山脉,并说说它们所处的大致位置。 3.列举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我国东部最高峰。 4.列举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弧形山脉及世界最高峰。 5.说一说祁连山、太行山、武夷山和南岭位于哪些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交界处。 二、中华五岳 阅读教材23页,结合图2-1说出中华五岳的位置及特点。

【交流展示】(★积极踊跃大胆地展示,20分钟★) 全组成员都已记住山脉走向和位置,五岳的位置,请积极地展示出小组的智慧和风采哦。(机会难得,还有奖励分数哦,请努力做到快静齐!) 1.板图后,展示不同走向的山脉。 2.说说五岳的位置及特点。 3.小游戏:无缝接龙,请根据大屏幕内容快速答出相对应知识。 【达标检测】(★耐心迅速独立思考地完成,10分钟★) 1.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最靠南的一列是_________,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最东边的一列是___________。 2. 太行山位于__________和________交界处。 3.下列山脉中,走向与其三列不同的是______。 A.天山 B.台湾山脉 C.大兴安岭 D.长白山 4.著名的悬空寺位于五岳中的______。 A.中岳嵩山 B.北岳恒山 C.西岳华山 D.南岳衡山 5.填写准确的山脉名称。 山脉:○1___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___ ○4_________○5_________ ○6_________ ○7_________ ○8_________ ○14_________○15_________ ○16_________ ○17_________ ○18_________ ○19_________○20_________ ○21_________ ○24_________ ○25_________ ○26_________ 【学后反思】(★与你的伙伴交流,5分钟★) 说说你的收获。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和地形教案 中图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势和地形教 案中图版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结构分析 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区域分析方法对学习中国地理仍然适用,教材的这种顺序上的安排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教材中的三个小标题“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是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的。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实际上是一种比喻,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地形复杂多样就需要学生在读地形图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概括,而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需要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甚至经过计算才能得出。表面上看起来平行的三个特点,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 在这一节的课文和图像中出现了大量的地形名称,这些名称不是都要求学生背下来。本节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

中国地形地势的教学反思

中国地形地势的教学反思 一、这节课重点突出,本课的重点应该放在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我在这方面花的时间最多,而且通过地形剖面示意图,很直观,有助于学生理解。 二、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发现规律。如让学生观察分析“中国地形图”,和沿32°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从中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图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体现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整节课几乎是由学生活动串联在一起,学生在读图、绘图的过程中把握我国的地形特点。 1、利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解决了教学难点。 地势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可以直观地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得出“西高东低”的特点,但不容易形成“阶梯状”分布的认识。通过我一步一步教学引导,特别是学生探究性活动----绘图,直观地把这一特点展示在纸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比学生就直接地从书本得到结论,效果要好得多。 2、认真组织教学,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能够灵活使用教材。在本节课外,我采取如下教学思路: 什么是地势?→由分层设色地形图感知地势特点→由各阶梯地势海拔数据探究地势特点→绘制地形剖面图展示地势特点→提出证据证明地势特点。把课本中“我国东西向(北纬32度)地形剖面图”改为学生绘图比赛,然后与课本中对比,既让学生感觉有趣,又让学生们在相到比较中加深对“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位置、海拔及水平距离有了更深的认识。把活动2-4转化为学生提出证据证明地势特点。如此的特点,势必给气候、河流流向、交通等造成一定的影响,提示学生从日常现象、谚语、古诗词等方面考虑。经过师生共同探讨,最后收获颇丰:,“一江春水向东流”(说明地势与河流流向的关系),“飞流直下三千尺”(说明地势与水能资源的关系),“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地势无情,阻碍东西方来往,河流有情,沟通东西交流)。因涉及到相关学科知识,学生们兴致格外得高,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不足之处: 1、导入不具特色。建议以后用歌曲作导入,优美的旋律,缤纷的色彩,会平息学生一切杂念,会让学生激动,也会让学生对我国地势地形有一个浅显的了解,心中却已丛生万般

陕西省西安市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第1课时)教案 中图版

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地形、地势、山脉等概念,认识并知道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 ②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②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3、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2.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对比联想、探究讨论等方法。 教具准备: 《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投影仪、有关图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展示《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图?(生:《中国地形图》)。顾名思义,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______。(学生:形态);地势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______?(生:总趋势)师:那么,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板书)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讲授新课: 读图:再次展示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后,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学生: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读图:《我国东西向(北纬36°)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度。 提问: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学生:西部高、东部低) 板书:西高东低 活动:在阅读中国地形图后,各自画出的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让学生再仔细观察一遍示意图,联想一下,中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大致呈什么状分布?(学生:阶梯状) 读图:读地图册《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提问:1、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 2、第二级阶梯位于哪里?(学生: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 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区) 1、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三级阶梯;位于大 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为界) 提问:海岸线向东向南是我国近海的什么海底地形?(学生:大陆架) 观察判断:让学生仔细阅读图D,观察并判断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学生:前者以昆仑 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分界线;后者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高中区域地理教案 中国的地形

第14讲中国的地形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说出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2.理解我国主要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的分布和特征。 3.能描述我国的地形特征。 先学过程: 师:同学们,如何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呢?主要靠大家自学,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自主学 习的内容,8分钟后检测,看谁完成的最好。 布置学案,学生自学(教师督促,使每一位学生紧张的自学)。 1.读“中国山脉分布示意图”和“五种地形面积比例柱状图”,完成下列任务。 (1)描图:在“中国山脉分布示意图”中找出我国主要山脉。 (2)填图:读“中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 四大高原:①青藏高原,②内蒙古高原,③黄土高原,④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⑤塔里木盆地,⑥四川盆地,⑦准噶尔盆地,⑧柴达木盆地。 三大平原: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丘陵:D.辽东丘陵,E.山东丘陵,F.东南丘陵。 (3)读图:在“五种地形面积比例柱状图”中,我国面积比重最大的地形类型是山地,其次是高原。 (4)析图:通过以上读图可以看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自学检测(大家都自学的很认真,现在老师来检测一下大家的自学效果。) 我国山川壮丽,地形多种多样,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1~2题。 1.下列地形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是( ) 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青藏高原D.华北平原 2.下列山脉与大兴安岭走向大致相同的是( A.秦岭B.阴山C.喜马拉雅山D.巫山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四川盆地B.②是塔里木盆地 C.③是准噶尔盆地D.④是柴达木盆地 4.关于四大盆地位置判断正确的是( ) A.盆地②位于我国地形的第三级阶梯上B.盆地④的位置位于最东面 C.盆地①③都位于暖温带D.盆地②位于我国的季风区

区域地理——中国的地形

第2课时中国的地形 [学习目标] 1.识记我国的地形特点及组成,理解我国的地势、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和农业、交通等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结合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会描述并分析该区域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影响。 3.会分析我国主要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理背景。 在图中填绘: 1.在图中找出不同走向的山脉,找出长江、黄河、珠江的分水岭。 2.在图中找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看它们的边缘各自有哪些山脉? 3.在图中相应位置写出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江南丘陵、两广丘陵、浙闽丘陵。 4.绘出40°N穿过的主要地形区。 5.绘出30°N穿过的主要地形区。 6.绘出110°E穿过的主要地形区。 考点一地形概况 1.地势特征 (1)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三级阶梯的比较

2.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复杂多样:主要为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2)山区面积广:在我国,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我国地形、地势比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我国地势的总特征是________,呈阶梯状分布。这种地势特征对我国河流流向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上,分布着不同的地形区。下面地形区中,位于第三级阶梯上的有(多选)( ) A.青藏高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 C.黄土高原D.华北平原 E.四川盆地F.东北平原 G.南岭 (3)我国地形类型齐全,复杂多样。如图2所示,我国各种地形类型中,比重最小的是________;图中字母M代表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 (4)习惯上,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资源丰富,在发展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 解析:图1展示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受地势影响,使我国许多大河西源东流入海;在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主要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南岭,而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黄土高原分别位于我国的第一、二级阶梯上。由图2可以看出,各种地形类型中山地占据了33%,比重最大,丘陵比重最小,只有10%,M是指我国的平原比重;山区地势起伏较大,不利于发展种植业,但有利于发展林业、畜牧业、采矿业和旅游业等。 答案:(1)西高东低大河自西向东流(西源东流) (2)BDFG (3)丘陵平原

《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鲁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的第二个框题──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段状分布。本节内容是我国自然环境的第一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我国的人口和民族等知识之后呈现的,它既是从我国国土概况到自然环境的一个转承,又是后面学习我国气候、河流、经济和区域地理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记住我国地势的特征及三级阶梯的划分。 ②理解我国地势特征对河流、气候、交通等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读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通过地理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地势地形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我国地势的特征和三级阶梯的划分。 (2)难点:我国三级阶梯空间观念的形成;我国地势对河流、气候、交通等的影响。 二、教法 1、教学中坚持“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学生活动在先,教师点拨在后”的原则,根据初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联系教学实际,运用读图分析、启发诱导、分组讨论等方法组织教学。 2、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更多的图文资料,使教学更直观生动。通过动静结合的画面,问题的设置和读图、填图的训练,将知识及时巩固落实在地图上。 《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1页(共4页)

三、学法 1、自主学习:教给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学习:小组中互帮互助,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促进共同进步。 3、探究学习:营造轻松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形和地势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形和地势 第一节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了解我国地形的分布规律,以及我国地形的主要类型及其相关比例。 2.让学生理解我国地形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3.让学生初步掌握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等地图的读图方法,学会从这些【教学重点】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及地理意义和影响。 【教学难点】难点:我国地形的地理意义和影响。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一)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现阶梯状分布活动1:阅读“中国地形”图,明确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 活动2:进一步阅读“中国地形”图,根据颜色的分布总结我国地势的特点。 学生:通过读图归纳,活动3:展示图 A 和图B,两图所显示的地势特点均为西高东低,我国属于哪种情况呢?学生: 很快正确选择了答案,并归纳: 中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教师:请同学们欣赏“我国东西向(北纬32? )地形剖面”动画来验证大 家的结论。 活动4:读教材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地图册的“中国地形”图,找出三级阶梯的界线、每一阶梯以什么地形为主?完成下表格。海拔第一阶梯界线: (第二阶梯界线: (第三阶梯)岭——()山——(主要地形类型)山——()山)山——()山——()山学生:在教材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上填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名称。 教师: (简单地向学生补充介绍)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称为大陆架。 我国近海的大陆架比较广阔,渤海和黄海面积小,海底全部是大陆架,另外东海的大部分(约有2/3)、南海的一部分(约有1/2)是大陆架。 (二)地势西高东低对我国的影响活动5:小组讨论:地势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给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带来哪些影响?学生:各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 中图版

《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能力。 2.概括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特征,记住位于地势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 3.初步树立自然环境中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思想和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与教师启发教学。 教学重点 我国地形地势对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运用各种地理图象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内蒙古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的资料,并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找到这些地形区的位置,并根据地形区的颜色对照图中高度表判断海拔高度。 教师小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帮助我们直观的判断地表的高低起伏。 教授新课 一、中国的地势特征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图,我国东部地区大多是深浅不同的绿色及浅黄色,代表平原及丘陵地形,西部黄色的颜色加深,代表山地、高原及盆地等地形,根据颜色的分布概括我国地表高低起伏的总体趋势是: 学生答:西高东低。 (2)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颜色的分布,学生尝试绘出我国地势示意图并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教师对可能出现的两种示意图进行说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可能是由西向东逐渐降低,也可能是由西向东阶梯状降低,究竟哪一种更符合实际呢? 学生得出结论: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课堂活动:阅读第57页图B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及沿36°N地形剖面图”,明确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由哪些山脉构成的,三级阶梯的海拔高度分别是多少,每级阶梯分别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 教师:地表形态是自然环境的基础,我国的地表形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有什么影响?在了解了我国的地势特征之后,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一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 (4)教师出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学生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合作研究) ①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和河流流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高二区域地理第14讲 中国的地形

第14讲中国的地形 考点展示素养目标 中国的地势特征及其对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地形特征及其对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的主要山脉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与特点。 中国的主要地质灾害分布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 知识:自画简图或者对照空白图进行区域认知,识记主要山脉及地形区,掌握中国的地势特征、地形特征。 技能:联系整体性原理,理解地形、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和农业、交通等社会经济要素的影响。学会分析中国的主要地质灾害分布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 素养:能结合经纬度和山脉走向进行区域认知,并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结合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及发生背景,掌握灾害的防御措施。 [学生用书P75] 地形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图思考] (1)我国的地形总体特征是什么? (2)分析地形对我国气候、资源、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及不利影响。,1.地势特征 (1)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三级阶梯的比较 甲界线乙界线丙 阶梯名称第一级阶梯A昆仑山脉 | B祁连山脉第二级阶梯D大兴安岭 | E太行山脉 第三级阶梯 海拔平均在4_000 米以上 1 000~ 2 000 米 500米以下

主要地形类 型高原、山地 | C横断山脉 高原、盆地 | F巫山 | G雪峰山 平原、丘陵 (1)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影响 ?? ? ??有利影响: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方面优势 较大,部分水热条件较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 可以发展种植业 不利影响:山区地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自然灾害 多发,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 我国主要地形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图思考] 我国主要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的范围和特征分别是什么? 1.主要山脉的走向与分布 (1)三列东西走向山脉:a天山—阴山、昆仑山—b秦岭、南岭。 (2)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c大兴安岭—太行山—d巫山—雪峰山、长白山—e武夷山、f台湾山脉。 (3)西北—东南走向:g祁连山、阿尔泰山。 (4)南北走向山脉:h贺兰山、横断山脉。 (5)弧形山脉:i 喜马拉雅山。 2.主要地形区分布——以山脉为地形骨架 (1)四大高原 字母 A B C D 名称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

中国的地形地势和气候

中国的地形地势和气候 一、单选题 1. 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6个温度带,其纬度最低的是() A .寒温带 B .中温带 C .暖温带 D .热带 2. 下图为“我国36°N附近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请回答以下下列各题: (1)该图反映出我国地势特点是() A .东高西低 B .西高东低 C .中部高四周低 D .中部低四周高 (2)夏季我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气温最低,成因是() A .纬度位置的影响有关 B .海陆位置的影响有关 C .经度位置的影响有关 D .与地形的影响有关,青藏高原海拔高 3. 关于我国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宜生长的地方,主要原因是气候复杂多样 B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C .夏季普遍高温,全国最热的地方在海南岛 D .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的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4. 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往往成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地区地表支离破碎 B .②地区是东北平原 C .③省区的简称是鄂 D .④地区有我国最大的河流 5.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的降水集中在冬春季节,雨热不同期 B .我国的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C .800mm年降水量线大致沿大兴安岭一张家口一兰州一拉萨一线分布 D .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主要根据各地降水和下渗的对比关系来确定 6. 下列关于我国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天中,陆地上的最高气温在中午12点,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 B .一年中,陆地的最高月平均气温在7月,最低月平均气温在2月 C .冬季,我国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D .夏季,除黑龙江以外,我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很大 7. 从地形区而言,南京位于() A .华北平原 B .东北平原 C .宁夏平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8. 读“我国7月等温线分布图”,完成小题。 (1)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A .南北气温都较高 B .南北气温差异大 C .气温最低区域在北方 D .东高西低,气温差异大 (2)据图可知。拉萨的气温在()

2018年地理同步优化指导区域地理练习:第14讲 中国的

课时提升作业(十四) 一、选择题 读四幅图,回答1、2题。 1.山脉①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A.东侧为华北平原,西侧为黄土高原 B.东侧为黄土高原,西侧为华北平原 C.东侧为内蒙古高原,西侧为东北平原 D.东侧为东北平原,西侧为内蒙古高原 2.关于四条山脉共同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条山脉的东南侧降水比较丰富 B.四条山脉都位于两省交界处 C.四条山脉都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D.四条山脉两侧的农业类型都不同 解析:第1题,直接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山脉走向可判断:①为大兴安岭山脉,以东为东北平原,以西为内蒙古高原,故选项D正确。第2题,同理可判断出:②为太行山,山脉③为巫山,山脉④为武夷山脉。受东南季风影响,故四条山脉的东南侧都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则多地形雨,降水较丰富,A正确;巫山位于湖北省境内,B错误;武夷山脉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C错误;武夷山两侧的农业生产都以水稻种植业为主,D项错误。 答案:1.D 2.A 读我国主要大型水电站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我国大型水电的分布特点是()

A.主要分布在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 B.主要分布在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C.主要分布在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D.主要分布在地势阶梯交界地带 4.大型水电站在图示地区集中分布的原因是() A.河流落差大,水流急B.降水多,河流水量大 C.经济发达,用电量大D.地形平坦,利于电站建设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型水电站主要分布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和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在阶梯交界处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答案:3.D 4.A (2017·山西师大附中模拟)地质学家把形成丹霞地貌的偏红色河湖相沉积岩统称为“红层”,红层上发育的地貌被称为“红层地貌”,丹霞地貌就是“红层地貌”的一种。我国福建西部的泰宁县丹霞地貌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在其上清溪两侧的许多悬崖峭壁上,分布着很多小洞穴,下图是崖壁洞穴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洞穴成因最有可能是() A.风化、水蚀、重力作用为主B.风化、风蚀、堆积作用为主 C.冰蚀、搬运、堆积作用为主D.海蚀、搬运、重力作用为主 6.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A.该处地壳运动一直向上抬升 B.该处受到的外力始终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 C.低处洞穴较多,是因人类开凿而增加 D.高处洞穴较少,可能是久经外力作用而消失 解析:第5题,河谷所在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崖壁上的洞穴应以化学风化、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又因重力作用而垂直分布在悬崖上。第6题,岩石洞穴多位于近现代年均水位之上,说明年均河水位线在持续下降或崖壁不断上升,海拔越高洞穴形成的年龄越老;该地所受外力以沉积作用为主;高处洞穴较少,远离河水,受流水侵蚀减弱,可能是久经外力作用而消失。 答案:5.A 6.D 下图是“我国四大盆地地形剖面图”,完成7、8题。

中国的地形和气候习题

高二地理中国地形、气候练习题 编制张艳华审核张要超 下图是地图上的一段纬线,这段纬线穿过我国某地形区。据图回答1—4题。 1.这段纬线主要穿过我国的地形区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B.四川盆地C.柴达木盆地D.青藏高原2.如果在该地形区修筑铁路,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有() A.沙漠和戈壁问题B.沼泽和河湖多的问题 C.冻土和缺氧问题D.占用耕地问题 3.该地形区粮食作物能够获得高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肥沃,灌溉便利B.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C.垦殖历史悠久,精耕细作D.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4.这段纬线东端的自然带分布主要呈现()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布 下图是“沿106.5°E经线的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据图回答5—8题。5.图中山地②年降水量最多的海拔高度大约 位于() A.山顶2900米处 B.南坡海拔2200米处 C.南坡海拔2500米处 D.北坡海拔2100米处 6.图中①地的气温年较差为() A.10℃B.20℃ C.30℃D.40℃ 7.1月,④地气温高于①地的原因除纬度因 素外,主要是因为④地() A.海拔较高B.受夏季风影 响较大 C.森林覆盖率高D.受冬季风影 响较小 8.图中④地所属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 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 读“我国东部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和该地区 的气候资料表,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别为100米、 200米、300米、400米。据此完成9—11题。 9.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从图中的H地看不到G地 B.图中海拔高度G处为100米,H处为400米 C.该地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 D.该河段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雨水 10.图中城镇与H地相对高度的最大值为h,则h 为() A.199<h<200 B.289<h<290 C.299<h<300 D.300<h<301 11.关于该区农业资源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季风活动使其水、热配合较好,l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 的主要产区 B.水热资源丰富,适宜种植亚热带水果、茶树等经济林木 C.水热资源丰富,适宜开垦梯田大面积种植水稻 D.该地典型土壤肥沃,富含矿物质,为高产土壤之一

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第3课时 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上)

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地形的主要特征 ②了解我国山区开发的不利和优势。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②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3、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我国山区开发情况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对比联想、探究讨论等方法。 教具准备: 1. 《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投影仪、有关图片。 2.自制复合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形是复杂多样的,那么各种地形分别占我国领土总面积的多少呢?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呢? 讲解:由上图可知,山地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3。加上高原,两者约占60%,这些山地和高原多集中在西部地区。如果按人们的习惯,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那么我国山区面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板书:山区面积广大 活动:读我国地形面积比例饼状图C,分析我国陆地地形类型特点。 小结:由此可见,我国陆地地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山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3,居各地形类型之首,高原面积不到全国陆地面积的1/3,位居第二,盆地面积不到全国陆地面积的1/5,位居第三,平原面积仅占1/10多一点,位居第四,丘陵面积仅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10,位居第五。 2.在我国,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约占全国陆地

面积的2/3。怎样开发和保护山区,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摆在我国山区人民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的两项重要任务。 要完成好上述两项重要任务,山区人民必须搞清山区的优势和劣势,即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下面我们全班同学分成A、B两大组展开讨论,群策群力,为山区人民找一找山区有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A组找山区有利条件,B组找山区不利条件) A、B两组讨论后,全班发言,相互补充,展开争论,在此基础上,补充小结如下: 提问:针对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同学们讨论一下山区开发中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