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冶金概论复习思考题-11.docx

冶金概论复习思考题-11.docx

冶金概论复习思考题-11.docx
冶金概论复习思考题-11.docx

冶金概论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第二章

1.冶金的定义和主要的冶金方法;

冶金:是一门研究如何经济得从矿石或精矿和其他材料中提取金属,并使之经过加工处理,适用于人类的科学。广义的冶金包括矿右的开釆、选矿、冶炼和金属加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采矿、选矿和金属加T已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因而目前的冶金是指矿石或精矿的冶炼。

主要的冶金方法可以分为三类:火法冶金、湿法冶金、电冶金。

2.火法冶金、湿法冶金、电冶金的定义;

火法冶金:在高温条件下,使矿石或精矿中的有用矿物部分或全部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达到提取、提纯金属与脉石和其他杂质分离的目的。在金属冶炼中占主导地位。

湿法冶金:在低温下(一般低于100°C,现代湿法冶金的高温高压过程,200-300°C )用溶剂来处理矿石和精矿,并在低温溶液屮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达到提取、提纯金属与脉石和其他杂质分离的目的。湿法冶金的设备和操作都比较简单,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冶金方法。

电冶金:分为电热冶金和电化冶金;

电热冶金:用电能提供热量的火法冶金过程。

电化冶金:利用电化学反应,使金属从含金属盐类的溶液或熔体中析出。如果在低温条件下,金属从金属盐类的水溶液析出(如铅的电解和锌的沉积),成为水溶液电化学冶金,也可列入湿法冶金中。如果在高温条件下,在电化学作用下,使金属从含盐类熔体中析出(如铝电解),成为熔盐电化学冶金。同时电能也作为热源,也可列入火法冶金

中。

3.冶金工艺流程、流程图定义、冶金过程定义

冶金工艺流程:由矿石或精矿提取和提纯金属不是一步可以完成的,需要分为若干个阶段才能实现,但各个阶段的冶炼方法和使用的设备都不尽相同,把各个阶段系统地连接起来,就构成了某种金属的冶炼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图:把工艺流程用示意图的方法表示出来就叫做工艺流程图。

冶金过程:一种金属的冶炼工艺流程包括几个冶炼阶段,而每一个冶炼阶段可能是火法、湿法或电化学冶金方法。通常把每一个冶炼阶段成为冶金过程。冶金过程又可分为许多个单元过程。如:矿石或精矿的干燥、造球或制团、焙解(锻烧),焙烧、烧结、还原熔炼、造铳熔炼、氧化吹炼、浸出或溶出、浸出液的净化、矿浆的絮凝、沉降和澄清等等。

4.选矿的其本任务及流程

选矿的基本任务:

第一,把矿石中有用矿物或金局富集,并与脉石矿物分开,使有用矿物或金属的品位和有害杂质矿物符合冶炼的需要。

第二,把共生在矿石中有用的矿物或金属分选出来。

第三,使弃去的尾矿中的有用矿物或金属含量达到最低限度,以提高回收率。

选矿是一个连续生产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选别前准备:包括磨碎、筛分、磨矿和分级。

2、选别作业:根据矿物的性质,采用不同的选矿方法,如浮选、重

选、磁选等。

3、选别后的脱水:精矿脱水由浓缩、过滤和干燥三个过程组成。II

II

+

II

II时仓

+

II II

I

II II射仓

II II ? ?

er * 理别

中砂Mr 詁

5.何谓选矿?选矿的主要三种方法、及工作原理选矿:是根据矿石中各种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粒度、形状、颜色、

光泽、密度、摩擦系数、导磁率、导电性、表面润湿性等)的不同, 而将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分离的过程。通过一定的方法(化学的、物理的,

或机械的),将脉石作为尾矿从原矿屮除去,得到高品位精矿供冶炼

用。选矿是以低廉的处理费用,既不改变原矿的组成,又能使之咼品位化。

主要三种选矿的方法:重选法,浮选法,磁选法

重选法:是根据矿物密度不同,在介质(水、空气或其密度大于水的悬浮液)商品帖

中具有不同的沉降速度进行分选的方法,是目前最重要的选矿方法之一。{1、重选法对微细粒选别效果较差。2、有效处理矿物密度差较大的各种不同粒度的原料。3、设备结构较简单、选矿成本低廉}

浮选法:是浮游选矿的简称。现在工业上广泛应用的浮选法实质是泡沫浮选法。它的特点是矿粒有选择性地附着于矿浆中的空气泡上,而上浮到矿浆表面。原理:浮选前,矿石应磨碎到一定粒度,有用矿物与脉石分离,加水调成矿浆,同时添加必要的药剂,往矿浆中导入空气,利用矿物的疏水性和亲水性达到选矿的目的。

磁选法:是根据矿物颗粒磁性的差别来进行分选的过程。

第三?五章

1.我国目前主要的钢铁生产流程。

一步法和二步法

(1)高炉一转炉流程(长流程):矿石——高炉——转炉——连铸(模铸)——轧钢

铁水预处理

炉外精炼

1—1热装 模铸 片热送 初轧机1

(2)短流程:废钢(直接还原球团矿)一一电炉一一连铸一一连轧矿石料场

咼炉

鱼雷车 材连轧机组 钢坯链轧机 方坯1 1 ? 再加热 各类成品轧机 - 无缝钢管

2.高炉一转炉流程近期发展有何特点?

(1)设备大型化:转炉>50t,小高炉停产。世界上最大的高炉5250m3

(2)节奏快捷化

(3)过程连续化:以连铸代替模铸,成本降低162.7元/t;连续化取代分离的各工序。

(4)过程控制信息化、智能化

(5)产品低成本、高品量化

3.钢铁生产短流程有什么特点?

(1)投资少,建设周期短,规模不限

(2)劳动生产率高

(3)能耗低

(4)促进环保:污染少、以废钢为原料

4.高炉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有那些(写出4个)?

(1)利用系数:H=P (高炉昼夜产铁量)Nu(高炉有效容积)t/m3.d (2)焦比:K=Q (昼夜焦碳用量)/P (现主要核算综合焦比)(3)冶炼强度:I=Q/Vu (反应焦碳的燃烧能力)

(4)休风率:计划外的检修吋间占规定作业吋间的百分比(W2%)(5)生铁成本:原料占80%±

(6)一代炉龄:高炉点火开炉一停炉大修历经时间(与耐材砌筑、I

有关)

5.高炉有那些操作制度?

高炉操作:就是在既定的原料和设备条件下,运用基本操作制度,实现优质、高产、低耗。高炉操作还包括开炉、停炉等特殊操作及暂时停止运行的休风处理。

(1)热制度:指炉缸应具有的温度水平,直接反映了炉缸工作状态。炉温高低用渣铁温度表示一一物理热;用铁水含硅量表示一一化学热。(2)造渣制度:指根据原料条件(主要是含硫)和对生铁的成分要求(主要是硅、猛)选择合适的炉渣成分。对特殊矿应考虑到炉渣的特殊性。(3)送风制度:是指在一定的冶炼条件下,确定适宜的鼓风数量、质量及进风状态。

(4)装料制度:指控制炉内煤气流(特别是上部煤气流)调节炉况的重要手段。

(5)炉况判断:是生产者通过直接观察和仪表监测显示获得可靠信

息,然后进行逻辑分析而得出炉况走向,可能发宇的波动性质和幅度。 6. 高炉有哪些强化冶炼措施?

7.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工艺包括那些内容?

U 铸淀

■连

£厂铁合金 圈脫氧剂

出钢

纯氧顶吹转炉的冶炼工艺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工艺:(1)装料工艺(2)供氧工艺(3)造渣工 艺(4)温度工艺(5)终点控制和出钢

8. 电炉熔化期、氧化期、还原期的任务各什么?

熔化期:时间约占总冶炼时间的50%,任务是:(1)首先是保证炉料 快速融化;(2)其次是提前造渣、脱磷,以减轻氧化期的任务;(3) 加热到氧化精炼温度;(4)减少吸气和元素烧损。熔化过程:起弧、 穿

井、电极冋升、熔毕 氧化期任务:(1)脱碳,矿石氧化,吹氧氧化,矿氧氧化;(2)继续 脱磷;(3)去除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

还原期任务:(1)脱氧;(2)脱硫;(3)调整钢水成分和合金化;(4) 调整温度。

9. 连铸机有哪几种形式?

(1)立式连铸机;(2)弧形连铸机;(3)立弯式连铸机 (1)高压操作(2)高峰温操作(3)喷吹燃料 (4)富氧鼓风

接受铁水

冶炼 铁水

高炉g 装料 铁斗厂8气体 造渣

剂\| 助熔剂

弟八早

1?炼铜的方法有哪2种?主要适合的矿物。

(1)火法冶金:>80% 主要用于处理硫化矿,火法炼铜是将铜精矿熔炼成冰铜然后将冰铜吹炼成粗铜。铜的硫化精矿一一冰铜一一粗铜。

阪化旷(0.5?2%Cu)

(2)湿法冶金:主要用于处理氧化矿。铜的浸出——电积或置换提取铜。

氧化矿

《碳酸盐,挂酸盐,硫酸盐)

阴扱

熔傍和加工

2.火法炼铜的目的。

(1)使原料中的铜尽量全部进入到冰铜中, 同时使原料中的氧化物和氧化产生的铁的氧化物形成炉渣。

(2)实行冰铜与炉渣的分离。

3?简述火法炼铜中SiCh的作用。

分离冰铜和炉渣

4?闪速炉优点和缺点优点:(1)流程短,生产率高

(2)热效率高,燃料消耗少

(3)烟气S02高,可制硫酸

(4)冰铜品味高缺点:(1)精矿要干燥,溶剂要粉碎

(2)氧化气氛强,反应时间段,炉内易生成Fe3O4炉结,渣含铜量

高,需贫化处理

(3)烟尘大、给余热锅炉等操作带来困难;

(4)投资大、辅助设备多,限于大型工厂采用。什么是冰铜的转炉吹

炼?

向冰铜中喷吹空气,使冰铜中的FeS氧化变成FeO进入渣中,Cu2S 经氧化形成铜的氧化物与Cu2S像话反应变成粗铜。温度1200-1250 °C,靠氧化反应供热。

6、冰铜转炉吹炼的2个期及任务和主要反应。

吹炼可分为两个周期:

(1)造渣期,主要是FeS的氧化造渣,结果形成Cu2S熔体,成为

白冰;

2FeS+3O2=2FeO+2SO2

2FeO+SiO2=2FeO ? 2SO2

2FeS+3O2+SiO2=2FeO ? SiO2+2SO2

部分FeO氧化成高价氧化铁Fe3O4

3Fe3O4+FeS= 10FeO+SO2

3Fe3O4+FeS+SiO2=5 (2FeO ? SiO2) +SO2

CuS的氧化

(2)造铜期,主要是Cu2S氧化变成Cu2O与为氧化的Cu2S相互作用生成金属铜(粗铜),这一周期,无炉渣形成。

2Cu2S+3O2=2Cu2O+2SO2

Cu2S+2Cu2O=6Cu+3SO2

3Cu2S+3O2=6Cu+3SO2

在第一周期接近终点时,这些反应便开始进行,当放出最后一批炉渣之前,在转炉底部有时可见到少量金属铜。

第七章

1 ?炼铝的主要矿物资源是什么?主要含哪三种铝的矿物?

世界上95%以上的氧化铝是用铝土矿生产的。

铝土矿的主要矿物:三水铝石(A12O3 - 3H2O)

一水软铝石(Y -A12O3 ? H20)

一水硬铝石(a?A12O3 ? H20 )

2.描述拜尔法生产氧化铝的主要过程。铝土矿的溶出,将铝土矿中

的氧化铝充分溶解为氯酸钠溶液

(2)稀释氯酸钠溶液的晶种分解

3. 写出三水铝石、一水硬铝石、一水软铝石溶出的反应式。说明铝

土矿中SiO2的危害,并说明原因。

SiO2 +2NaOH=Na2O ? SiO2 +H20

硅酸钠与铝酸钠相互作用,生成不溶性铝硅酸钠:

Na20 ^1203+2 (Na20 ?Si02)+4H20二Na20 ?A1203 ?Si02 ?

2H20+4Na0H 造成苛性钠和氧化铝的损失,因此,拜耳法仅仅适宜处理含Si02 少的铝土矿。

要求:Si02少于5?8%,铝硅比〉7。

5. 拜尔法生产氧化铝过程中分离赤泥前稀释的目的是什么?

(1)使铝酸钠溶液进一步脱硅,以保证所得的产品A1203的Si02

苞性钠

由黔离

L 厂厂亠 _____________ I_. 送隹堆场

彳洗凍警滤卜(种于J

C 氢/化町

铝土犷

循环母液 破5? 溶出

細 叮

洗涤水

赤 浓

搅拌分解 赤 皑

J 苛性化 苛性化

含量不超过规定限度

(2)降低铝酸钠溶液的稳定性,以提高晶种分解槽的生产率

(3)降低铝酸钠溶液的粘度,便于赤泥粒子与铝酸钠溶液分离。6.拜耳法生产的优缺点。

答:优点:流程简单,能耗低,产品质量好等

缺点:不适合生产铝硅比低的铝土矿。

7.简述碱石灰烧结法生产氧化铝

当铝土矿中的铝硅比下降,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经济效益明显恶化。碱石灰烧结法是用SiO2含量高的矿物生产氧化铝的唯一方法。

原理:是将铝土矿与一定量的苏打、石灰(或石灰石)配成炉料进行烧结,使氧化硅与石灰合成不溶于水的硅酸钙,而氧化铝与苏打化合成可溶于谁的铝酸钠Na2O?A12O3,将烧结产物(通称烧结块或熟料)用水浸出,铝酸钠进入溶液而与硅酸钙分离,然后用C02分解铝酸钠溶液,变可以得到氢氧化铝。

第八章 1. 钛铁矿在氯化前为何要还原熔炼?熔炼过程的主要反应。

答:使Fe0 + Fe 203(40~80%)述原成Fe,得到高钛渣(TiO? 80?

85%)

主要反应:

<1240°C

-COY 体

皿由)T

I --"■*^1_ 巴、一里

I —哇澄斗分禹:*训

1^ 新蒸代 石決乳

I 如品种? 1■种分母液— 赤尼洗液

钮土犷

?百灰

? 絲?

石庆芬 锻% 熟科s U

谶酸化分M

」冨輒化铝 耿水―

徊協愼制备f T 洗涤赤卑I 齐亦尼

谈分母丧

y 化铝比液 ----------

FeTiOs+C=Fe+TiO2+CO 3TiO2+C=Ti 3O5+CO

1270?1400°C

2Ti3O5+C = 3Ti 2O3+CO

1400-1600°C

Ti 2O3+C = 2Ti O+CO

2.金红石和高钛渣的氯化有哪三种氯化方法?

(1)团料固定层氯化

(2)压团,氯化前将含钛物料粉碎与述原剂、粘合剂压制成团(3)焦结,为了提高团块的强度和清除挥发成分,提高空隙度以加速氯化物反应,在800-850°C与空气隔绝条件下进行焦结。

冶金工程专业炼钢考试题

试题 一、填空题 1、钢是指以铁为主要元素,含碳量一般在2% 以下,并含有其它元素的可变形的铁碳合金。 2、为了去除钢液中的磷、硫,需向炉内加入石灰,造高碱度炉渣,往往使炉渣变粘稠,加入萤石就可以稀释炉渣,但不降低炉渣碱度。 3.电炉耐材喷补的原则是快补,热补薄补)。 4、炼钢造渣的目的:去除磷硫、减少喷溅、保护炉衬、减少终点氧。 5、真空脱气过程的限制性环节是:气体在钢液中的扩散。 6、渣洗的最大缺点是:效果不稳定。 7、炼钢工艺分为:熔化期,氧化期和还原期。 8、夹杂物变性处理中,使用Ca 处理Al2O3夹杂物 9、LF炉吹氩制度中,钢包到位后,采用中等吹氩量均匀钢液成分和温度,化渣和加合金采用:大吹氩量,通电加热时采用小吹氩量。 10、炉外精炼中,气液界的主要来源包括:吹氩、CO 汽泡、吹氧和熔体表面。 11、向镇静钢中加Al是为了保证完全脱氧和细化晶粒。 12、为了向连铸提供合格钢水,炼钢要严格控制钢水成份,特别是钢中硫、磷和气体及非金属夹杂物一定要尽可能控制到最底水平,以提高钢水的清洁度。 13、工业用钢按化学成分可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二大类。; 14、钢中产生白点缺陷的内在原因是钢中含氢。 15、Mn/Si比大于 3.0时,钢水的脱氧生成物为液态的硅酸锰,可改善钢水流动性,保证连铸进行。

16、氧化期的主要任务是去磷、脱碳去气去夹杂、升温,同时为放钢做好准备。 17、影响炉料熔化的因素有钢液温度、造渣制度、布料情况、钢中溶解等。 18、CaO% 和SiO2% 之比称为炉渣的碱度。 19、电弧炉冶炼的主要方法有氧化法、不氧化法和返回吹氧法。 20、废钢中不得混有密闭容器、易燃物和毒品,以保证生产安全。 21、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是指金属材料抵抗周围介质侵蚀的能力,包括耐腐蚀性和热稳定性等。 22、炉底自下而上由:绝热层、保护层、工作层、三部分组成。 23、炉壁结构由里向外:绝热层、保温层、工作层三部分组成。 24、泡沫渣的控制,良好的泡沫渣是通过控制CO气体的发生量,渣中FeO含量和炉渣碱度来实现的。 25、影响炉衬寿命的主要因数有高温作用的影响、化学侵蚀的影响,弧光辐射或反射的影响、机械碰撞与震动、操作水平的影响。 26、常用脱氧方法沉淀脱氧、扩散脱氧、真空脱氧。 27、炼钢的基本任务可归纳为“四脱”、“二去”、“二调整”,其中“四脱”指脱C、O、S、P,“二去”指去气、去夹杂,二调整指调成份、调温度。 28、电弧炉炉衬指电弧熔炼室的内衬,包括炉底、炉壁、炉盖三部分。 29、炉料熔化时的物理反应:元素的挥发、元素的氧化、钢液的吸收。 30、电炉冶炼中,氧化前期的主要任务是去磷,温度应稍低些;氧化后期主要任务是脱碳,温度应偏高些。 二、判断题 1、配料中将生铁放在料篮中间层次且分布均匀,这句话对吗?(√)2.抽引比是单位体积流量的气体,可以提升钢液的体积。(√)

史学概论练习题

史学概论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史学概论》课程是阐述有关(历史学)学科学习与研究基本问题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2.历史学的核心内容是(历史观)。 3.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著作是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一书。 4.“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撰写的《历史》,开创了西方史学的历史叙事体先河。 5.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标志着唯物史观理论的正式形成。 6.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著作是李大钊的(《史学要论》)一书。 7.古罗马史学家(塔西佗)的代表作有《日耳曼尼亚志》、《罗马史》、《编年史》。 8.意大利第一位著名的人文主义史学家是(布鲁尼),代表作有《佛罗伦萨史》。 9.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汤普森)的代表作是《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10.20世纪中国新考证历史学派中最有史识的史学家是(陈寅恪)。 11.美国历史哲学家(海登·怀特)是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的代言人,著作有《元史学: 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话语的比喻:文化批评论集》等。 12.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 13.古代希腊史学中,最有代表性的史学家是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和色诺芬。 14.唯物史观从人类(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出发,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15.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撰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史学巨著。 16.现代科学形态的考古学萌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 17.20世纪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杰出史学家代表是(布罗代尔)。 18.20世纪西方史学界最有影响的史学流派是法国的(年鉴学派)学派。 19.1955年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在《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学》最先提出“全球史”的概念。 20.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有关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代表作是(侯外庐)主编的《中国 思想通史》。 二、单选题 1.1930年( B )出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是运用唯物史观系统研究中国历史的开山之作。 A、梁启超 B、郭沫若 C、胡适 D、王国维 2.中国古代自( C )正式设立史馆,史官制度开始趋于规范化。

钢铁冶金学试卷题-炉外处理部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目前铁水预处理“三脱”包括:(1),(2),(3)。2015A 目前铁水预处理生产中用量最大、使用最广泛的脱硫剂是(4)。2015A 脱硅渣起泡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1);二是(2)。2015B 常用铁水脱磷剂的组成为:(8)。 常用脱磷剂体系有(3)和(4)系。2015B 铁水脱硫有______、______、______系脱硫剂。 采用石灰(CaO)进行铁水预处理脱磷,可选择______、______、______作助熔剂。 炉外精炼采用的基本手段包括渣洗、(5)、(6)、(7)、(8)等五种。2015A 表征渣洗用合成渣性能指标包括(4)、(5)、(6)、(7)等。2015B VD的英文全称是,VOD的英文全称是。 LF的英文全称是,LFV的英文全称是。 吹氩搅拌效果有______、______、______。 转炉终点碳含量越______、钢水氧化性越______、下渣量越______,则出钢过程中的渣洗脱硫效果越差。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铁水预处理2015A KR搅拌法2015A 铁水脱硫喷吹法铁水预处理脱硅 专用转炉脱磷2015B铁水深度预处理 炉外精炼2015A 渣洗脱碳保铬2015B VOD2015B AOD炉喷射冶金搅拌 真空循环脱气法(RH)钢包炉精炼法(LF) CAS-OB 二次燃烧洁净钢同化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1)铁水喷吹纯镁脱硫时,镁脱硫的主要反应是:(1)镁蒸气与铁水中的硫反应(2)铁水中的溶解镁与硫反应。2015A (1-2)铁水喷吹脱硫能力最高的脱硫剂是:(1)单独喷吹纯镁(2)Mg/CaO复合喷吹(3)单独喷吹CaO。2015B (1-3)铁水罐中加入固体氧化剂脱硅,会使铁水温度。A、升高B、降低C、不变(1-4)铁水罐中加入吹氧气脱硅,会使铁水温度。A、升高B、降低C、不变 (2-1)同时具有加热、真空功能的炉外精炼装置是:(1)CAS-OB (2)RH-OB (3)VD。2015A (2-2)钢包精炼喂CaSi线的主要冶金目的是:(1)脱氧(2)夹杂物变性(3)成分微调2015A (2-3)对钢的成分和洁净度影响最小的钢水精炼加热方法:(1)CAS化学热法(2)电弧加热法(3)RH-OB法。2015B (2-4)LF炉脱硫最佳的热力学条件是:(1)顶渣碱度越高、顶渣氧化性越低,底吹氩越小,效果越好(2)炉渣氧化性越低,底吹氩越大,效果越好(3)顶渣碱度高、顶渣氧化性越低及合适的搅拌功率,效果越好。2015B (2-5)法不适合加热钢包中的钢水。A、电弧加热B、化学热法C、燃料燃烧(2-6)采用钢水脱硫效果最好。A、RH-PB B、LF C、RH-PTB (2-7)不具有真空功能的炉外精炼装置是。A、AOD B、RH C、DH。 (2-8)采用钢水的升温速度最快。A、CAS B、CAS-OB C、LF。 铁水预脱硅后最佳硅含量确定的主要因素是:(1)转炉少渣冶炼(2)优化铁水预脱磷(3)

史学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2011-2012第一学期《史学概论》复习题 1、广义“历史”定义。 定义:是已经发生了的事件、现象和过程,即客观历史本身,它包括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 2、狭义的“历史”定义及其特征。 定义: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人类社会的历史;二是指对以往事件的记录和研究。特征:前者是客观的,后者则是带有主观倾向性的。 3、自然史和人类史的关系? (1)两者的共性:①一度性;②客观性。 (2)两者的差异:①对象不同:自然史以自然界的物质及其变化过程为研究对象;人类史是以社会中的人、人群的活动为研究对象。②产生的时间、变化的速度各不相同:自然界约有46亿年的历史,生物的历史也有30多亿年,且自然界的变化缓慢;人类的历史只有300万年左右,农业起源于1万年左右,人类最早的文明只有5500多年,且人类史的变化相对较快。③产生的途径和其中存在的规律不同:自然史是一种没有意识的存在,因此,自然历史的规律都不存在主体的选择规律;人类史是人类创造的结果。 因此,人类历史的规律往往不能简单地用因果关系来表达,而是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方向。 4、狭义“历史”二者间(人类客观的历史与历史撰述)的关系如何? (1)区别:①客观性:②主观性: 历史记录(一次主观化)、历史著作(至少二次主观化) (2)联系:客观的历史:是被反映对象(被加工物) 历史撰述:是反映结果(加工处理的产品)

5、何谓“历史学”? 历史学是研究历史矛盾运动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6、历史学的学科特性?根本任务? 学科特性:是科学,而非艺术。 根本任务:揭示历史规律。 7、历史学的学科群是怎样划分的? (1)、理论部分(以历史、历史学为研究对象) 历史理论(历史哲学)、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史学方法论。 (2)、主题部分(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 按时间划分:史前、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当代史等 按内容划分:世界史、地区史、民族或者国别史、专门史、历史地理等 按区域划分:美国史、日本史、中国史、中东史等 按专题划分:经济史、文化史、思想史、宗教史等 (3)、史学辅助学科(以史料为研究对象) ①目录学(搜集史料);②版本学;③校勘学;④辑佚学;⑤辨伪学;⑥考据学; ⑦训诂学;⑧史料学。(②-⑧,获得真实的史料) 8、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课本14页) 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尊在这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关系。 9、历史学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式,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问。 关系:①哲学为历史学提供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历史研究的每一个环节离不开这样那样的哲学世界观的理论指导,它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渗透在历史研究方方面面,成为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②历史学位哲学提供经验拿和史实的依据。

钢铁冶金学 炼铁部分习题

1、冶金的方法及其特点是什么? 提取冶金工艺方法:火法冶金、湿法冶金、电冶金、卤化冶金、羰基冶金等。 (1) 火法冶金:在高温下利用各种冶金炉从矿石或其它原料中进行金属提取的冶金工艺过程。操作单元包括:干燥、煅烧、焙烧(烧结)、熔炼、精炼。 (2) 湿法冶金:在水溶液中对矿石和精矿中的金属进行提取和回收的冶金过程。操作单元包括:浸取(出)、富 (3) 电冶金:利用电能提取金属的冶金过程,包括电热冶金和电化学冶金。 电热冶金:利用电能转变为热能进行金属冶炼,实质上属火法冶金。 电化学冶金:利用电化学反应使金属从含金属盐类的溶液或熔体中析出。如: ①水溶液电解:如Cu、Pb、Zn等。可列入湿法冶金。 ②熔盐电解:如Al、Mg、Ca、Na等。可列入火法冶金。 钢铁冶金:火法、电热冶金 有色冶金:火法、湿法、电化学冶金。通常为“火法+湿法”联合。集(净化和浓缩)、提取(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等 2、钢与生铁有何区别? 都是以铁为基底元素,并含少量C、Si、Mn、P、S——铁碳合金。 (1) 生铁:硬而脆,不能锻造。 用途:①炼钢生铁; ②铸造生铁,占10%。用于铸造零、部件,如电机外壳、机架等。 (2) 钢:有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如机械强度高、韧性好、可加工成钢材和制品;能铸造、锻造和焊接;还可加工成不同性能的特殊钢种。 3、钢铁冶炼的任务及基本冶炼工艺是什么? 把铁矿石冶炼成合格的钢: 铁矿石:铁氧化物,脉石杂质。 炼铁:去除铁矿石中的氧及大部分杂质,形成铁水和炉渣并使其分离。 炼钢:把铁水进一步去除杂质,进行氧化精炼。 铁矿石→去脉石、杂质和氧→铁铁→精炼(脱C、Si、P等)→钢 4、试述3种钢铁生产工艺及其特点。 传统流程:间接炼钢法:高炉炼铁+ 转炉炼钢。 优点:工艺成熟,生产率高,成本低 缺点:流程工序多,反复氧化还原,环保差 短流程:直接炼钢法:直接还原炉+ 电炉,将铁矿石一步炼成钢。 优点:避免反复氧化还原 缺点:铁回收率低,要求高品位矿,能耗高,技术尚存在一定问题。 新流程:熔融还原法:熔融还原炉+ 转炉(将铁矿石一步炼成钢)。 优点:工艺简单,投资少、成本低,资源要求不高,环境友善。 缺点:能耗高,技术尚存在大量问题,仅Corex投入工业应用。 5、一个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有哪些主要工序和辅助工序?用框图画出钢铁联合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 目前,钢铁联合企业的主要生产流程还是传统流程: 采矿——选矿——高炉炼铁——转炉炼钢——炉外精炼——连续铸钢——轧钢——成品钢材

钢铁冶金学试题库

试题库 一、填空题 1.高炉生产的主要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熔剂。 答案:铁矿石及其代用品;燃料 2.炼铁的还原剂主要有三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 答案:碳、一氧化碳、氢 3.高炉CO不能全部转变成CO2的原因是因为铁氧化物的____________需要过量的CO与生成物平衡。答案:间接还原 4.钢、铁都是铁碳合金,一般把碳含量大于2.00%叫_______________。 答案:铁 5.硅的氧化反应是________反应,低温有利于硅的氧化。答:放热 6.钢中加入适量的铝,除了脱氧的作用以外,还具有___________的作用。 答案:细化晶粒 7.在硫的分配系数一定的条件下,钢中含硫量取决于_______中硫含量和渣量。答案:炉渣 8.要使炉况稳定顺行,操作上必须做到三稳定,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炉温、碱度、料批 9.钢中有害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H;N 10.炼钢的基本任务有脱碳、脱硫、脱氧合金化和__________。 答案:去气和去夹杂物 11.造渣方法根据铁水成份和温度,冶炼钢种的要求选用_______、双渣法、留渣法。措施。答案:单渣 12.12.铁矿石还原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特性。 答案:煤气流;矿石 13.生铁一般分为三大类,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铸造铁、炼钢铁、铁合金 14.在钢材中引起热脆的元素是____________ ,引起冷脆的元素是____________ 。 答案:Cu、S;P、As 15.在Mn的还原过程中,____________是其还原的首要条件, ____________是一个重要条件。答案:高温;高碱度 16.炉渣中含有一定数量的MgO,能提高炉渣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答案:流动性;脱硫能力 17.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操作中的温度控制主要是指__________和终点温度控制。。 答案:过程温度 18.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影响炉渣氧化性酌因素很多,经常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_________。答案:枪位和氧压 19.铁子预处理主要是指脱硫,另外也包括___________。答案:脱硅和脱磷 20.影响高炉寿命的关键部位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答案:炉缸;炉身中部 21.氧气预吹转炉传氧方式一般有直接传氧和(间接传氧)两种方式。 22.高炉下部调剂中,凡是减少煤气体积或改善透气性的因素就需____________ 风速和鼓风动能;相反,则需相应____________ 风速和鼓风动能。答案:提高;减小 23转炉入炉铁水温度应在_________以上。答案:1250℃ 24.一般规定矿石中含硫大于为____________高硫矿。答案:0.3% 25.FeO含量对烧结矿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题库 一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题库一、名词解释 1、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的痕迹。 2、物种由杂交可繁育后代的一系列自然居群所形成的它们与其他类似机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3、地理隔离是指由于水体、沙漠、山脉的阻挡或遥远的地理距离等原因造成的隔离。 4、相关率环境条件变化使生物的某种器官发生变异而产生新的适应时必然会有其他的器官随之变异同时产生新的适应。 5、特化一种生物对某种生活条件特殊适应的结果使它在形态和生理上发生局部的变异其整个身体的组织结构和代谢水平并无变化的现象。 6、趋异生物在其进化过程中由于适应不同的生态条件?地理条件而勑生物种分化由一个种刎匆成两个或丠个以上的种溄分化迏程。? 7、生物复苏大绍灭后的生物羴或生怀?通过生物的自组织作用和对新环境皌不断?应逐步回复?其正常发居水平的?程。 8、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瞄一切生狩的和非生物的因素的总和。 9、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生态领域内的所有物种的总和あ 10、生态系统由群落及其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个统一的整体该综合体称为生态系统。 11、指相化矓能够反庖?种牽定条件的化石。 12、潮间带靠近海岸位于高潮线与低潮?乧间的玭境。 13、底质水中底栖琟物居住所依附的环境物质。 14、适应辐尌某种群皀趋异不是两个方呑而是向着各燍不同纄旹向发展适应不同的生活捡件这种多方向的趋异就是适应辐射。 1=、生殖隔离种群间由溎基因型差异耍导致基因交换不能轛行。 16、化石组合指在一定的地层层位中所共生皤所有化石的组合。

17、沉积环境指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以及和生物条件的自焲地理单儃? ?8、沉积旋廞作用指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中由于环境单元的变迁或在一定的沉积作琨过程 中由于作用方式的变化导致地层的沉积单元规律的沉积作用。 1y、地层划分指根捪岩层具有的不同特征货属性地层组织或不同的单元。 20、地层对比指根据不同的场?或不同部面地层的各种属性的比较确定地层单位盄圱层时廣?地层位的对应啳系。 21、角度不整合为分隔下部褶皱曲怖授斜地层和上部水平地层?的分隔面。 2?、平行不整合指上下地层产状平行或近于平行具有不駄则皀侵芀和暴靲标志的分隔面。 23、沉积组同在一定地质时期内形?的能够反映其沉积过程主要构造肌景?沉积岩共生综 合体 。二?堫空题 0、古生物学的研究?象是保存于地层中的生物实体和遗迹化石以及和生?活动有关的各种物质讱录。 2、化石区别于丂舤的岩石在于它必须与古代生物相联系它巅须具有诸如形状、?结构、纹饰和有机化学成分?等生物特征或耍丯唱生物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并忝留下来的痕迹。 3、通常古、滊生物?闵的时间界线是一万年左右。 4、遗迹化石对于研究生物活动方式和习性恢复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〢 5、化石可分为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四硻其丬模铸化石可分为印痕化石印模化石核化石铸型刖石。 6、古生物匆石的分类等级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亚种。 7、生物化石命名时在属名名后加注缩写sp.表示未定种。 8、磷酰化氨基酸是核酸与蛋白质的共同起源。 9、具有叶子的植物在泥盆纪大量出现。

《钢冶金学》复习题

《钢冶金学》 第1章绪论 1 从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方面分析钢与生铁的区别?(※) 2 列举炼钢任务和炼钢的基本任务,并阐述在现代炼钢工艺中如何完成炼钢的基本任务。(※)3何谓钢铁生产的“长流程”和“短流程”?哪种流程的能耗高、排放量大?为什么?(※)4 按照化学成分和用途如何对钢进行分类?以下钢号分别为什么钢种,每个钢号的数字和字母代表什么意思?65Mn、60Si2Mn、50CrMnA、40Cr、GCr15SiMn、X70、1Cr18Ni9Ti、20CrMnTiH、Q345。 5 主要的炼钢方法有哪些?LD、BOF、BOP、OBM、Q-BOP、K-BOP、LD-Q-BOP、LD-KG、EAF各指哪种炼钢方法?(※) 第2章炼钢的基础理论 1 写出钢的密度、熔点、粘度、导热能力等常用数值(1600℃)及炉渣的粘度、密度和渣—钢界面张力的常用数值。 2 钢的熔点是如何定义的?何谓“液相线”,何谓“固相线”?为什么钢液凝固,是在一个温度区间内完成? 3 炼钢炉渣的来源有哪些?为什么说“炼钢就是炼渣”? 4 炉渣的“氧化性”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碱度”和“氧化性”这两个指标来表征炉渣的化学性质?炉渣氧化性在炼钢过程中的作用?(※) 5 熟悉炉渣中常见氧化物的熔点。 6 某一炉脱氧良好的低碳钢钢水,其钢水中的酸溶铝为0.018%,请问钢水中的溶解氧最低不低于多少ppm? 7 简述单渣法和双渣法的区别及适用条件? 8 炼钢过程中硅[Si]反应的特点?铁水硅含量 [Si]对炼钢过程有何影响?(※) 9 试绘制并解析一炉钢吹炼过程中,钢液中[Mn]的变化规律?提高残锰有何意义?写出吹炼过程中熔池回[Mn]的反应式,分析影响回[Mn]的因素。为什么吹炼终点残[Mn]的高低,一定程度反映吹炼水平的高低?(※) 10 如何理解“炼钢过程的[C]+[O]=CO是目的,更是手段,又是氧化精炼的主要手段。”?(※)

钢铁冶金部分课后作业题及答案

1—1高炉炼铁工艺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案(1):在高炉炼铁生产在中,高炉是工艺流程的主体,从其上部装入的铁矿石燃料和溶剂向下运动,下部鼓入空气燃烧燃料,产生大量的还原性气体向上运动。炉料经过加热、还原、熔化、造渣、渗碳、脱硫等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最后生成液态炉渣和生铁。组成除高炉本体外,还有上料系统、装料系统、送风系统、冷却系统、液压系统、回收煤气与除尘系统、喷吹系统、动力系统1—2 高炉炼铁有哪些技术经济指标? 答案:综合入炉品位(%) 炼铁金属收得率(%) 生铁合格率(%) 铁水含硅(%) 铁水含硫(%) 风温(℃) 顶压(KPa) 熟料比(%) 球矿比(%) 高炉利用系数(t/m3.d) 综合焦比(Kg/t) 入炉焦比(Kg/t) 焦丁比(Kg/t) 喷煤比(Kg/t) 1—3 高炉生产有哪些特点? 答案:一是长期连续生产。高炉从开炉到大修停炉一直不停地连续运转,仅

在设备检修或发生事故时才暂停生产(休风)。高炉运行时,炉料不断地装入高炉,下部不断地鼓风,煤气不断地从炉顶排出并回收利用,生铁、炉渣不断地聚集在炉缸定时排出。 二是规模越来越大型化。现在已有5000m3以上容积的高炉,日产生铁万吨以上,日消耗矿石近2万t,焦炭等燃料5kt。 三是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为了准确连续地完成每日成千上万吨原料及产品的装入和排放。为了改善劳动条件、保证安全、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求有较高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 四是生产的联合性。从高炉炼铁本身来说,从上料到排放渣铁,从送风到煤气回收,各系统必须有机地协调联合工作。从钢铁联合企业中炼铁的地位来说,炼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高炉体风或减产会给整个联合企业的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因此,高炉工作者要努力防止各种事故,保证联合生产的顺利进行。1—5 高炉生产有哪些产品和副产品,各有何用途? 答案:高炉冶炼主要产品是生铁,炉渣和高炉煤气是副产品。 (1)生铁。按其成分和用途可分为三类:炼钢铁,铸造铁,铁合金。 (2)炉渣。炉渣是高炉生产的副产品,在工业上用途很广泛。按其处理方法分为: 1)水渣:水渣是良好的水泥原料和建筑材料。2)渣棉:作绝热材料,用于建筑业和生产中。3)干渣块:代替天然矿石做建筑材料或铺路用。 (3)高炉煤气。高炉煤气可作燃料用。除高炉热风炉消耗一部分外,其余可供动力、烧结、炼钢、炼焦、轧钢均热炉等使用。 2—1高炉常用的铁矿石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钢铁冶金原理试题1答案

科技大学2008 /2009学年第1学期 《钢铁冶金原理》考试试题A 课程号:61102304 考试方式:闭卷 使用专业、年级:冶金2006 任课教师: 考试时间:2009 备 注: 一、 简答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 请给出活度的定义及冶金中常用的三种标准态。 2. 什么是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如何表示炉渣的 碱度? 3. 何为化合物的分解压、开始分解温度及沸腾分解温度? 4. 何为溶液中组分的标准溶解吉布斯自山能?写出形成质量理标 准溶 液的标准溶解吉布斯自山能汁算式。 5. 何为氧化物的氧势?氧化物的氧势与其稳定性关系如何? 二、 填空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 1. 在恒温、恒压下,溶液的热力学性质 对某一组元摩尔 量的 偏微分值称为溶液中该组元的偏摩尔量。 2. 在任意温度下,各 组元在 全部 浓度围均服从 拉乌尔 定律的溶液称为理想溶液。 3. 按照熔渣离子 结构理论,熔渣由简单的 阳 离子、 阴 离子和复合 阴 离子团所组 成。 4. 熔渣的氧化性表示熔渣向 金属液(或钢液) 提供 氧 的能力,用熔渣中 FeO 的活度表示。 5. 在一定温度下,把熔渣具有 ________ 粘度的组成点 连成线,称为熔渣的等粘度曲线。 6. 若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若干次方成 正比 , 垃載対酣 nnnnnnnnnnnn 豊躱 ..... ........... ...........................................

且反应级数与反应物的计量系数相等,这样

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 7. 气体分子在 分子(或得华)引力 的作用下被吸附到固体或 液体的表面上称为物理吸附;在 化学键力 的作用下被 吸附到固体或液体的表面上,称为化学吸附。 三、 分析题(共2题,每题12分,共24分) 1. 请写出图1中各条曲线所代表的反应,各区域稳定存在的氧化物, 利用热力学原理分析各氧化物稳定存在的原因。 2. 钢液中[C]和[Cr]之间存在化学反应:4[C] + (Cr 3O 4) = 3[Cr] + 4CO, 试用热力学原理分 析有利于实现去碳保珞的热力学条件。 1UU 80 60 40 20 400 600t t 800 1000 1 200 675 737 温度八C

钢铁冶金学试题(B)及答案

钢铁冶金学试卷(B )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18分) 1.高炉冶炼强度 2. HPS 3.高炉渣熔化性温度 1. “假象”赤铁矿的结晶结构未变,而化学成分已变为 Fe 2O 3) 2. 一般要求焦炭的反应性高,而煤粉的反应性则要低) 3. 高炉风口喷吹的煤粉,有少量是与煤气中的 CO 2反应而气化的 4. 高炉炉身上部炉墙的耐火材料一般选择使用碳砖) 5. 烧结料层的自动蓄热现象,主要是由于燃料在料层中的偏析所致) 6. 提高烧结矿碱度有助于增加烧结矿中铁酸钙矿物的含量) 7. 实现厚料层烧结工艺的重要技术措施是烧结偏析布料) 8. 对酸性氧化球团矿的焙烧效果而言,赤铁矿优于磁铁矿) 9. 原燃料中的Al 2O 3在高炉内可被少量还原而进入生铁) 10. 高炉内渣铁反应的最终结果由耦合反应的平衡常数所决定) 4.高炉的悬料 5.高炉的硫负荷 6. FINEX 炼铁工艺 X 。) 二、判断题(每题 1.5分,共30分) (对:“,错: 院係) 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

11.高炉炉渣的表面张力过小时,易造成渣中带铁,渣铁分离困难 12.导致高炉上部悬料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液泛现象”。 13.高炉风口前碳的燃烧反应的最终产物是C02。 14.高炉实施高压操作后,鼓风动能有增大的趋势。 15.高炉脱湿鼓风,有提高风口理论燃烧温度的作用。 16.高炉内进入间接还原区的煤气体积小于炉缸产生的煤气体积。 17.具有倒V型软熔带的高炉,其中心煤气流比边缘煤气流发达。 18.为了抑制边缘煤气流,可采取“高料线”或“倒装”的装料制度 19.高炉富氧鼓风,有助于提高喷吹煤粉的置换比。 20.目前最成熟的直接还原炼铁工艺是煤基直接还原炼铁法。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简述酸性氧化球团矿生产工艺,说明该类球团矿的焙烧固结机理。 2.简述风口喷吹煤粉对高炉冶炼过程的影响,并说明其原因。 3.画出高炉理想操作线,并说明A、B、C、D、E、P、W点的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 1.分析高炉冶炼过程中,用CO、H2还原铁氧化物的特点。 a .画出CO、H2还原铁氧化物的平衡关系示意图(叉子曲线); b .分别从热力学、动力学上比较CO、H2还原铁氧化物的异同 2. Ergun公式如下: P L 150 w (1 )2 (de)2 3 1.75 w2(1 ) de 3

钢铁冶金学试题

钢铁冶金学(炼铁学部分)试卷(A ) 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注:答题需在答题纸上进行,请不要在试卷上答题,否则将被扣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18分) 1. 高炉有效容积利用系数 2. SFCA 3.煤气CO 利用率 4. 高炉的管道行程 5. 高炉的碱负荷 6. COREX 炼铁工艺 二、判断题 ( 每题 1.5分 ,共 30 分 ) (对:√,错:×。) 1. 磁铁矿的理论含铁量为70%,黑色条痕,疏松结构,较易还原。 2. 焦炭的主要质量要求是:含碳量高,反应性高,反应后强度高。 3. 高炉炼铁要求喷吹用煤粉的爆炸性弱,可磨性指数大,燃烧性高。 4. 高风温热风炉的炉顶耐火材料一般使用高铝砖或碳砖。 5. 为确保烧结矿固结强度,一般要求烧结最高温度为1350~1380℃。 6. 烧结过程的焦粉偏析布料有利于烧结上、下料层温度的均匀化。 7. 厚料层烧结工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烧结矿生产能力。 8. 酸性氧化焙烧球团矿的固结主要靠FeO 与SiO 2形成的低熔点化合物粘结。 9. 原燃料中的P 2O 5在高炉中不能被还原而全部进入生铁。 10. 耦合反应的平衡常数是与之相关的简单反应平衡常数的组合。 11. 阻止高炉内K 、Na 循环富集的对策之一是降低炉渣二元碱度。

12. 高炉风口燃烧带出来的煤气中既有CO 又有CO 2,但前者含量更高。 13. 增大高炉鼓风动能的措施之一,是扩大高炉风口直径。 14. 提高风口理论燃烧温度,有利于补偿喷吹煤粉热分解带来的温度变化。 15. 抑制“液泛现象”,有利于改善高炉下部的透气性、透液性。 16. 矿石的软熔性能影响高炉软熔带的位置,但不影响其厚度。 17. 加大矿石批重将有助于抑制高炉内的中心煤气流。 18. 与加湿鼓风不同,脱湿鼓风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高炉产量。 19. 富氧鼓风不仅可以给高炉带入热量,而且可以增加高炉产量。 20. 炉衬寿命的问题,是熔融还原炼铁法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简述烧结矿固结机理,何种粘结相(液相)有利于改善烧结矿质量? 2.提高高炉鼓风温度对其冶炼过程的影响如何,并说明其原因。 3.画出高炉理想操作线,并说明A 、B 、C 、D 、E 、P 、W 点的意义。 四、论述题 (每题14分,共28分) 1. 分析炉渣粘度对高炉冶炼过程的影响,并论述影响炉渣粘度的因素以及维持适宜的高炉炉渣粘度的技术措施。 2.论述降低高炉燃料比的技术措施。 a . 画出高炉能量利用图解分析的rd —C 图, 分析指出我国高炉降低燃料比的两大途径; b . 根据所学的炼铁理论和工艺知识,阐述降低高炉燃料比的具体对策。

史学概论习题

史学概论习题 第一章历史学的基本原理 一、简述历史运动的特点。 答案: 1)历史运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活动。正是人类的有意识和有目的性,创造了诸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也推动着历史运动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迈进。 2)历史运动具有规律性和不规则性。历史运动过程中经常伴随着规律性现象,历史运动除了具有规律性之外,也存在着无数的不规则性现象。这种不规则性现象,是由历史运动的主体——人的不同意识、不同目的,以及历史发生时的不同情境造成的。这种不规则性,从根本上表现为历史内容的具体性、多样性和差异性。这种多样性和差异性,说明历史运动并不存在绝对固定的模式和方向。 3)历史运动由必然性与偶然性共同促成。历史运动过程中有很多历史现象的发生都有其必然性。历史运动过程中经常伴有规律性现象的发生。这些规律性历史现象,恰恰是历史必然性的体现。所谓历史规律性现象,是指历史上重复出现的类似现象。这些重复出现的类似现象,是由某些相似原因导致的必然结果。历史必然性通常又是与历史因果关系联系在一起。 历史运动除了带有必然性之外,也充满了复杂的偶然因素。有些历史事件的发生,常常是由偶然事件直接导致的结果。偶然性事件在历史运动过程中常常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在考察历史事件时,既要考虑到必然性因素在历史运动中的深层作用,又不忽视偶然性因素在历史运动中的催化作用。我们既不要无视也不要夸大偶然事件在历史进程中的影响。 二、历史学的社会功用有哪些? 答案: 1)历史学的记忆与认识功能 每一个个人、每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都有他自己的历史。历史保持着对以往人类个体、群体经验的记忆。就个体而言,历史记忆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自己是谁,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认识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个人经历的历史记忆,也是他人或社会认识自己的主要凭借。就群体而言,历史记忆,有助于居住在同一个民族和族群的居民认识到他们共同的文化起源和生活经历,从而形成一种文化认同感,保持一种强固的凝聚力,使得这个民族或国家得以顺利地存续、发展下去。这就是历史学的记忆和认识功能。 2)历史学的借鉴功能

史学概论部分章节复习思考题.docx

第七章第二节《导向性方法及其与技术性方法的相异与互补》习题作业习题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导向性方法, 2、柯林武德 二、简答题: 1、导向性方法有哪几种? 2、试述导向性方法与技术性方法的根本区别和互补关系。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导向性方法:导向性方法是研究者用来指导自己如何进行判断和推理的理论原则。那些原则实际上是由一定的世界观或社会历史观一一史学本体论转化而来的。 2、柯林武德:英国著名的史学家,著有《历史的观念》,提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论断,在历史解释方面,认为研究历史不过是发现事件背后的思想而已。这是一种“移情式”的导向性方法,其背后是人本主义唯心史观在支配。 二、简答题: 1、导向性方法有哪儿种? 答:导向性方法由社会历史观转化而来,主要有四种一一运用统计归纳性的经验规律做解释,运用精神、文化因素(包括人性、理性、“人之常情”等)做解释, 运用“多种因素随机组合”方式做解释,运用因果必然性规律做解释。 2、试述导向性方法与技术性方法的根本区别和互补关系。 答: 二者的根木区别是: 第一,持有不同社会历史观的研究者可能采用同样的技术性方法,却不可能采用同样的导向性方法。第二,导向性方法主要是解释事实的方法,技术性方法主要是确定事实的方法。二者的互补关系是: 第一,导向性方法与技术性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缺一不可。第二,技术性方法从推理的形式和技巧上有助于保证推理的严密性和首尾一贯性,而科学的导向性方法则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性。 第七章第一节《技术性方法及其内在矛盾》习题作业 习题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史学方法论 2、技术性方法 3、归纳法 4、演绎法 5、密尔五法 二、简答题: 1、简爲纳法与演绎法的区别、互补关系及其不可克服的矛盾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史学方法论:是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性质、特点和适用范围理论。是对各种历史研究方法的规则、步骤或指导原则的性质、特点和适用范围等等所做的理论阐释。 2、技术性方法:技术性方法就是确定历史事实的方法,是关于历史研究和叙述的技巧性问题的方法。 3、归纳法:归纳法是由众多的个别事实归纳岀“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4、演绎法:演绎法是由“一般性”的前提推导出个别性判断的方法。 5、密尔五法:英国哲学家密尔求因果关系的五种方法,即求同法、求异法、求同察异共用法、共变法、剩余法。这五种方法都是从归纳法和演绎法推衍而来。二、简答题:

钢铁冶金学基本问答题

炼铁部分 ※<第一章> 1.试说明以高炉为代表的炼铁生产在钢铁联合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 2.简述高炉冶炼过程的特点及三大主要过程。 3.画出高炉本体剖面图,注明各部位名称和它们的作用。 4.试述焦炭在高炉炼铁中的三大作用及其质量要求。 5.高炉冶炼的产品有哪些?各有何用途? 6.熟练掌握高炉冶炼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表达方式。 ※<第二章> 1、高炉冶炼对矿石(天然矿,烧结矿,球团矿)有何要求,如何达到这些要求? 2、烧结过程中固体燃料燃烧有几种反应,用热力学分析哪一种反应占主导地位? 3、简述固相反应的特点及其对烧结反应的影响。 5、烧结过程蓄热从何而来,为什么高料层厚度作业能提高烧结矿质量,降低燃耗? 6、简述影响烧结矿还原性的因素以及提高还原性的主攻方向。 7、简述铁精矿粉的成球机理,并讨论影响其质量的因素。 8、从烧结矿和球团矿性能比较,说明合理炉料结构的组成。 ※<第三章> 1.结合铁矿石在高炉不同区域内的性状变化(固态、软熔或成渣)阐述铁氧化物还原的全过程,及不同形态下还原的主要特征。 2.在铁氧化物逐级还原的过程中,哪一个阶段最关键,为什么? 3.何谓“间接”与“直接”还原?在平衡状态、还原剂消耗量及反应的热效应等方面各有何特点? 4.试比较两种气态还原剂CO和H2在高炉还原过程中的特点。 5.当前世界上大多数高炉在节约碳素消耗方面所共同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6.从“未反应核模型”以及逆流式散料床的还原过程特点出发如何改善气固相还原过程的条件,提高反应速率,以提高间接还原度? 7.何谓“耦合反应”,其基本原理是什么?在什么条件下必须考虑其影响? 9.造渣在高炉冶炼过程中起何作用? 10.何谓“熔化”及“熔化性温度”?二者的异同及对冶炼过程的意义,是否熔化温度越低越好,为什么? 11.炉渣“粘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以液态炉渣的微观结构理论,解释在粘度上的种种行为。 12.何谓液态炉渣的“表面性质”?表面性能不良会给冶炼过程造成哪些危害? 13.与炼钢过程比较,高炉冶炼的条件对炉渣去硫反应的利弊如何? 5※<第四章>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整理删改版

第一编【重点分值量:80分题型:简答题&论述题资料源:复习思考题】 为什么天命一神学史观在古代史学占据主导地位、人性一理性史观在近代史学占据主导地位?天命神学史观在古代史学上占据主导地位是有当时小生产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活和与之相应的普遍的人身依附关系决定的。人性理性史观在近代史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是:在西欧,农民和城市的广大劳动者通过“静悄悄的劳动”,在改编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身的生产能力和独立自主能力,扩大了自己的经济交换和社会交往活动范围,使自己的社会活动范围突破了庄园和行会的人的依附关系为特征的小共同体的限制,自身生存方式的改变,引起了观念的改变,产生了强调个人独立,平等自由的新的社会历史观。 为什么天命神学史观、人性理性史观都不能指引历史学成为科学?(以孔德、密尔为例)天命神学史观和人性理性史观之所以不能指引历史学成为科学是因为科学指的是揭示事物存在和变化的因果必然性规律,并能够在实践中检验那些规律的是非真伪的知识体系。要揭示人类历史发展演变的规律,就必须找到推动和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演变的终极原因和最终动力,而真正的规律就是指人类社会运动变化的因果必然性。从天命神学史观和人性理性史观作为唯心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当中无法发现终极原因和根本动力,揭示不出规律,所以它们也就无法指导历史学成为科学。孔德声称自己发现了“历史发展三阶段规律”,但实际上依旧吧人类历史进化的终极原因归结为“精神进步”或“理性”、“人性”升扬的结果;密尔提出了通过实证比较探究“因果关系”的“密尔五法”,论证上比孔德前进了一大步,但也未能探得决定各种社会历史现象的共同的因果必然性的“科学规律”。 为什么说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史观都只看到真理的一个侧面,都不能指引历史学成为科学?(以兰克学派和年鉴学派为例)人本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属于唯心史观,强调人的命运和人类历史进程决定因素是历史活动者的目的、意志等精神因素,采取“移情式的领悟方法”进行研究,这样的史观和方法论在回答人们的目的、意志由什么决定时,就会走向“人性”、“理性”甚至归结为上帝或其他意志。科学主义社会历史观认为人的命运和人类历史进程的决定因素是人的外部生存条件或自身的生理条件,方法论上持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方法,在面对解释种种“法则”的存在原因时往往也会偏向归因于上帝或其他神灵意志,转向了唯心论。因此,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史观都只看到真理的一个侧面,都不能指引历史学成为科学。兰克学派倡导秉笔直书,通过史料批判如实地再现历史,必须首先对史料进行批判检验,去伪存真,由此重现历史,亦由此历史学可以被抬入科学之列。此外,“据事直书”的原则导致了其历史著述的特点是叙事、描述,而非分析、概括。年鉴学派反对兰克模式的“新史学”思想的一部分,提倡广阔开拓史学研究领域,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分支的合作,强调史学家的解释,重视历史学与现实的关系即史学的功能等。此二者都只看到了真理的一个侧面。 唯物史观怎样超越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史观的对立而成为科学的社会历史观?人类在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的确受到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常常陷入“不由自主”和“事与愿违”的处境,无可奈何地感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科学主义史观把这种情况说成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结构”或者“法则”决定着人的命运,但有时人类在一定条件下还真能“心想事成”。人本主义史观则对这种情况加以夸大,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最高价值。于是两方不免陷于长期对立,究其因是双方都没有看到,人类在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和发展着自己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推动自身由不自由到自由转化,即决定人类历史发展演变的终极原因和动力。在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陷入困境时,唯物史观“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克服了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对立和困境,发现了决定人类历史发展演变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类自身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和与之相应的生产能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的社会交往方式和整个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为历史学升华为科学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导。 (唯物史观)怎样克服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多元折中主义的偏颇,坚持历史学的科学方向?1、人本主义史观的偏颇在于人的价值判断和意志在人类社会历史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不可能像与价值无关的自然现象那样具有客观规律,社会历史科学成不了自然科学那样的科学,以致人本主义只能娓娓讲述或评说前人往事,不能满足人们在剧烈变动的现实生活中期望从历史获取某种鉴往知来的智慧的需求,割断了历史学与生活的联系,否认从过去的经验中进行概括的可能性。2、科学主义史观的偏颇在于它通过研究普通人的物质精神状况,发现一系列的“结构”和“模式”,却被这些结构和模式捆住脚无法前进,史家看不到那些结构和模式,本来就是由他们刻意研究的普通人的实际生活过程造成的,是随着普通人的实际生活过程改变而改变的,因此他们只能看到静止不动的历史,看不到变动的历史,看不到历史发展的动力和规律。3、多元折中主义史观的偏颇在于否定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有其终级原因或根本的决定性因素,从而否定有共同的因果必然性规律。4、唯物史观则找到了一把打开历史生成变化之门的钥匙和一种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它既肯定了人本主义重视人的意志、精神,又肯定科学主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