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的初步构想_在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基础汉语推荐教材问题讨论会上的发
- 格式:pdf
- 大小:200.51 KB
- 文档页数:4
语言教学与研究
年第!
期
新一代对
外汉语
教材的初
步构想
—在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基础
汉语推荐教
材问
题讨
论会上的发言
国家对
外汉语教
学领
导小组
成员兼办
公室主任
北京语言学院院长杨庆
华
教材建设是教学改
革的基础工程,
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对
作为教学学科的对外汉语教学来说,
尤显
重要。
多年以来,国
家对
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
公室十分重视这
一新型学
科教材的建设,
先后组织许多大学有经
验的老师编写了
一百多种各类教材,
并相
继出版,
基本
上满
足了国
内对外
汉语教学
事业的需要。
同时,
专门
为国外编写了部分教材。
但是,
我们应该看到,
对外
汉语教学事业
的蓬勃发
展和学科理论
体系的逐
步完善,以及来华
留学人员层次
的提高,
对教材建设提
出了新
的要求。
所以,
国家
汉办把新一代教
材的建设列入了今
后的
重要工作日
程。
对外汉语教材的建
设,
一直是伴
随着我国
对外
汉语教学事业
的发展而发展的,
从试
用型
到基本
规范型,从单一的
汉语基础教材
到
初步完善的学科教材,
它已走过几十年
漫长的探索历程。
∀
年间
世的《
汉语教科书》,
是
我国
对外
汉语教学学科
领域的第
一部
正规教材,
也是第一次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从汉语作为第
一!语言教学即母语教学的体
系中
独立出来,
并自成体
系。
虽然,
它
是
一部以语
法为纲纯结构法的教材,
在教学法原则方面,
实践证
明有
着明显的缺陷,
但它的奠基
之功以
及它精
心设计的语法体
系对后
来的教材编写的影响,
都无可争议地载入了我国对外
汉语教
学发
展的史册。
六七十年代,
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工作成果
不丰。
但是,
当历史进入八十年代以来,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教材编
写工作有
了长足的进
步。
十
多年来,
教材编写出版达二百种
之多,
可谓洋洋大观。
在这
些教材中,
有不少教材都
能较好地体
现汉语
内
部结
构规则,
并带有
不同的教学法理论倾向,
应该说各具特
色和优
势。
有的优秀
教材,
体
现了
第
二语言教学的规律,
语言规范,
结构合
理,
并
注意中外
不同
社会文化背景的对比,
讲究科学性、
适用性和
趣味性,
产
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之,
这
些教材在对外汉语教学学科
发
展的过
程中都有不可低估的历史性的功绩。
但是,
也应看到,
现
行教材,
无论在教材编写理论方
面,
还是在教学实践方面,
都存
在
不少有待改进的问
题。
例如#在结构与功能结合方面
,
过
于偏重
结构,
而对功能项目重视
不够 语言结构的教学设计
,
基本
上仍
限于词、
句等基本单位的训练,
缺
乏语段、
篇章表达
能力的培养
力
度!
文化
因素的定位、
定量仍缺乏科
学性∀
汉语
教学中的难点,
有待进一步地妥善解决,
如声调
听说和
汉字认
写等
#缺
乏针对
性,
是大多数教材的弱点。
应当说
明,
今天我们是站在学科理论发
展的新高度,
从更新的视角审视过去,
并非不切实际地苛求过去。
总
结是为了
提高,
在教材建设中,
更要承前启后,
确保新一代
教材
的质量与水平。
我国
的对外汉语教材建设与发展的过程,
实际
上是我们对汉
语作为第
二语言教学的
学科理论研究和
教学实践不断探索、
不断
改进的过
程。
当前,
对外
汉语教学事业发
展的形势和
学科本身的完善,
以
及国
外汉语教学界的
需求,
都要求我们加强
新一代教材的建
设。
那么,
编写新
一代
教材
的时候,
如何在总
结经验的基
础上,
提出
适应时代要求的基本构想
呢∃
这里谈几点意见供讨论参考。
墓本目
标
—培养
交际能力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不
要把培养交际
能力作为教学的基本
目
标,
经过多年的讨论,
可以
说已基本达成共识。
基础阶段的教学
要以
培养
学生交际
能力为基本目
标。
所以,
整个教学设计,
要始终
围绕这个轴
心。
教材编写首先就要明确这个基本目
标。
至
于中高
级
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是否
仍以
培养交际
能力为目
标,
仍需进一
步论证。
但是,
把培养更高
层次的交际
能力作为主
要的经纬线,
把
语言、
文化知识体系科学地编织起来,
当是应该尝
试的。
&
基本
原则
—坚持结构、
功能、
文化相结合
几十年的教学实践告
诉我们,
坚持结构、
功能、
文化相结合的
基本编写
原则,
是实现
培养
学生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
也是提高教
学水平的基本保证。
新一代教材,
无论采取什么
编写体例,
都不
能
脱离这一基本编写
原则。
在三者的结合之中,
关键在于
结构与功
能,
以
及结构、
功能与文化
的有机而
和谐的统一安排,
尤其是后者,
实践经验还
不多,
在新一代
教材的编写
中
要进行积极的探索。
∋
基
本倾向
—体现语
言习
得的
过程与规律
第
二语言
教学的实践与
理论告诉人们,
在“
教”
与“
学”
两者
之
间,
学生处于主
体
地位,“
教,’(
及从于“
学”,
要根据“
学”
的要
求、“
学”
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的
方法。
因此,
在教材编写
过程中,
要依据
不
同的学习
对象、
学习
要求进行筹划,
从多角度、
多学
科、
多层
次入
手,
全方位体现语言习
得的过程
与规律。!
墓本措施
—增大练习)
要达
到我们的教学目
的,
就要使学生能够熟
巧而自如地运
用
他们所
学过的语言表达
技能与
知识。
若如此,
教材内容的设置,
就
要增大练习
量,
不仅在课外,
而且在课
堂活动中,
也要体现以
学生
为主的原则,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
甚本特
点
—突出教材的
针对性
我们现有的教材,
几乎
都是通
用式教材。
这种状
况,难以
满足
不同国家、
不同母语、
不同学习
环境的学习
者的不同要求。
所以,
新
一代教材的建设,
尤其是供国
外使
用的教材,
要考虑国
别、
民
族、
文
化、
环
境的特点,
提倡中外专家合编教材。
教材有
了针对性,
才
能有
更好的
适用性,
才能有更高的实效性。
∗
签本形式
—系列化,
立体化
所
谓系列
化,
就是不仅有计划、
有组织地逐步建设国
内使用
的
系
列教材,
而且要逐步编写供国外不同区
域、
不同民
族、
不同母语、
不同层次、
不同目
的、
不
同环
境学习
者使用的系列
教材。
同时,
要利
用一
切可以
利用的现
代技术
手段,
加强
多媒体的研制,
使新
一代教
材
逐步向
文字、
音、
像
立体发展。
【
责
任编辑#
陈亚
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