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和韩国语的复句
- 格式:docx
- 大小:25.25 KB
- 文档页数:4
中韩句子结构
中韩句子结构在许多方面是相似的,但也有一些显著的差异。
以下是一些关键点的比较:
1.主语-谓语结构:中韩两种语言的句子通常都遵循主语-谓语结构。
2.宾语的位置:在汉语中,宾语通常紧跟在谓语之后。
而在韩语中,宾语的位置更加灵活,可以放在句首或句尾。
3. 修饰语的位置:在汉语中,形容词通常紧跟在宾语之后。
而在韩语中,形容词可以放在名词之前或之后。
4. 动词的时态和语态:中韩两种语言的动词都有时态(过去、现在、未来)和语态(被动、进行、完成等)。
然而,具体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例如,汉语使用助词“了”、“着”、“过”等来表达时态和语态,而韩语则通过词尾变化来实现。
5. 敬语的使用:中韩两国都是礼仪之邦,对长辈、上司、客户等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敬语表达方式。
在韩语中,敬语的使用更为严格,而汉语则相对较为灵活。
以上是一些中韩句子结构的主要区别。
实际上,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规则和习惯用法,深入学习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种语言。
类型学背景下汉语和韩国语的复数标记对比“数”是名词的一个重要语法范畴,用来表示名词所代表的个体的数量,其中最常见的数范畴是单数和复数的对立所形成的系统。
一般来说,在单复数对立的系统中,单数较可能取零标记,而复数则不会。
因此本文以汉语和韩国语中最典型的复数标记“们”和“?”为研究对象,运用类型学理论,以对比的方式,对二者进行考察分析,以揭示二者的共性和差异。
标签:类型学“们” “?” 对比20世纪60年代,在统一的句法描写框架下调查各语言句法,进行跨语言的对比、分析的语言类型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数范畴的研究也不例外,目前语言学者对世界名词数范畴语言的分布、分类、特点和性质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提出了描写、研究具体语言名词数范畴系统的框架和方法。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框架下对汉语和韩国语的复数标记进行对比分析。
《现代汉语八百词》认为“们”是用在代词和指人名词后,表示多数的后缀,具有与“单数”相对的“复数”或“多数”的概念。
在形式上,复数以“们”作为标记,但用法上有一定的限制。
胡裕树在《现代汉语》中认为:“们”经常附着在指人的名词后,表示“群”的意义。
“群”不是计算数量的多数,同它相对的格式是计算数量的多数,如“同志们”和“ⅹ位同志”相对。
因此,用了“们”,前面就不能再用数词和量词了。
但普通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并不是所有的指人名词或代词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后附“们”来表示多数。
韩国语的“?”是用在代词和名词后,表示多数的词尾。
在形式上,复数以“?”作为标记,用法上比较单纯,没有指人与不指人的区别,把它加在代词或名词后即可。
汉语的“们”和韩国语的“?”都是表示复数的标记,因此二者主要与代词和名词结合,表示个体的数量。
下面主要从二者与代词和名词的结合情况来对比分析。
一、汉语“们”和韩国语“?”与代词结合表达复数的对比这里将分别考察二者与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集合代词以及不定代词结合表达复数时的共性和差异。
韩中句子结构的对比作者:郭春燕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9期摘要:目前在韩国语教学中,韩国语与汉语的比较研究也日益丰富起来了。
本文在韩国语和汉语的句子结构方面进行一定的对比。
之前比较常见的是韩国语和汉语的单句与复句的对比。
本文以独词句,命题句,包孕句为中心在韩国语和汉语中的句子结构上进行一定的比较。
关键词:韩国语;汉语;独词句;命题句;包孕句作者简介:郭春燕,青岛大学研究生二年级在读。
[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11、独词句1.1 韩语中的独词句独词句是由一个单词构成的句子。
一般由感叹词,拟声拟态副词构成。
例如:1)이번운동회에서일등을했다면서?예(听说,在这次运动会上得了第一?是)。
2).“꽈르릉!”갑자기소나기우는소리가들려왔다.(“哐当!”突然一声巨响)。
1.2 汉语中的独词句1.2.1定义单独一个词或者以名词为中心词的偏正词组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成为一个句子,这叫独词句。
例如:1)同学们一起郊游时,一个同学突然喊“蛇”。
这个“蛇”字,虽然是一个字,单独的一个词,却起到交流思想的作用。
虽是一个词,它却成为一个句子。
2)你的书。
这是一个偏正词组,他的中心词就是一个“书”,所以它也是一个独词句。
1.2.2汉语中常见的独词句的形式:1)表呼唤的。
同志们!喂!小周!2)表示应答。
是。
哦。
奥。
3)表示感叹。
哈哈!啊!啊呀!4)在文艺作品中说明背景。
例如:1988年的冬季。
北京的农村。
汉江平原的某地。
2、命题句韩语中的命名句是只表示某种事物,现象,状态的存在。
命名句由名词词干构成。
例如: 1)봄,만불이소생하는새봄.(春天,万物苏醒的初春)。
2)바다,세상만물을포옹할수있는넓은흉금.(大海,有能容纳世界万物的宽大胸怀)。
3)산,연약한동식물다듬어주고키워주는보금자리.(山,培养幼小动植物的摇篮)。
以上是韩国语中的命题句,而汉语里则没有相关命题句的定义。
中韩语言差异及对教学影响探析全球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语言是各国交流的有效平台,这种趋势将语言对比研究推到了语言学研究的前沿。
1992年中韩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之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频繁交往,在中国的韩国留学生占所有国家在华留学生的40%。
在全世界学习韩语的人群中,中国学生占60%以上,所以中韩语言研究也变得越来越受关注。
一、中韩语言对比的相似性(1)中韩语音的相似性。
韩语单元音和复元音与汉语韵母发音相似。
如韩语单元音中有五个与汉语舌面元音发音相同;韩语中复合元音的结构特点看,与汉语复合韵母的发音特点基本相同。
韩语辅音中和汉语声母中有几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基本相同,发音十分相似。
韩语与汉语的一些发音方法相近,如清擦音、双唇、浊鼻音、不送气音与送气音的对应等。
学生在学习这些声母的时候,可以充分地利用其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借助于母语中相应的辅音,快速掌握发音方法。
(2)中韩词汇的相似性。
韩国语中的汉字词语约占词汇总数的60% ,而在历史上所占的比例更大。
这些汉字词语为韩国人学习汉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韩语很多汉字词与汉语中的某些词语完全对应,“形”同并且“义”也几乎相同。
如数量词类的“一层、一月、一日、”等;名词类的“国际、电话、交通”等;动词类的“尊敬、研究、发展”等;形容词类的“满足、贵重、亲切”等;副词类的“大约、果然”等。
这些词不仅是词义相同,发音也很相似,有助于他们理解、记忆,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汉语词,并且很准确地运用。
有些韩国语汉字词和汉语词词义相同,只是汉字书写顺序相反。
这类词语只需在教学中将顺序改正过来。
如汉语中的“限制、设施、迫切、黑暗、减轻、介绍、拥抱”等,与韩语中的“制限、施设、切迫、暗黑、轻减、绍介、抱拥”等词语只是顺序不同。
(3)中韩文化的一致性。
留学生的汉语学习过程既受到母语迁移的影响,也受到母语文化迁移的影响。
留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母语文化的观念、行为方式来实现目的语交际中的文化行为功能。
浅谈韩汉语法差异作者:姚越善来源:《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2017年第11期【摘要】语法是语言学习者的重中之重,这不仅是因为语法一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领域,同时更是因为只有掌握了语法关系,才能真正得说好一门外语,才能真正的领悟到一门语言的独特魅力。
韩中两国一衣带水,随着两国语言学习者的增多,正确的掌握韩中语法方面的一些差异之处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将从五个不同方面来进行对比分析,希望能给语言学习者带来些许的帮助。
【关键词】韩语汉语差异1.韩国语主要用词尾表示语法关系,汉语用虚词和语序表示语法关系语法关系是指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组合关系和实现关系两大类。
首先,组合关系是由单纯单位组成组合单位,或由比较简单的组合单位组织成比较复杂的组合单位;实现关系是由下一层单位直接实现为紧接的上一层单位或上面隔一层级、隔两层级的单位。
实现为句子形式要加语调,实现为交际单位要加语调。
实现关系可分为层级实现和越级实现两类。
1)韩国语—词尾(助词、语尾)例1:동생이(主语)밥을(宾语)먹는다(谓语).在这里,韩国语句子中靠助词“이”来确定主语是“동생”,助词“을”表示“밥”是宾语,同时语尾“는다”表明谓语是“먹다”。
2)汉语—虚词、语序汉语语法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主要借助虚词和词序的变化里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一般来说,在汉语中,改变语序可以形成不同的结构关系和语法意义。
同时根据虚词的有无和不同虚词的运用可以形成不同的结构关系,同时,某些短语加入虚词之后,结构关系虽未改变,但是语义却发生了变化。
例2:我和弟弟。
例3:弟弟(主语)吃(谓语)饭(宾语)。
在例2中连词(虚词)“和”将“我”与“弟弟”连在一起形成并列关系;同時,在例3中可以看到,汉语是按照语序来确定“主谓宾”成分的。
即在汉语中,一般把动词前的体词性成分分析为主语,而把动词后的谓词性成分分析为宾语。
2.韩国语语序比较灵活,汉语比较固定语序,既是一种语法手段,也是一种修辞手段。
韩汉表示感情的惯用语的对比及教学对策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文化大国,汉语和韩语也都是相当具有文化底蕴的语言,古老而悠久。
汉语和韩语中,对于感情的表达有共通之处,也有有所不同之处。
在今天,有很多中韩混合的家庭出现了,有很多学习者在学习汉语和韩语,所以比较汉语和韩语表示感情的惯用语,以及有针对性的授课对策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汉语和韩语表示感情的惯用语有什么不同。
许多汉语的用语通常以“我爱你”作为表达表面的感情,但韩语中,可以用“阿布奥可”来表达。
同样,在表达孩子的喜爱时,汉语往往会用“小可爱”来表达,而韩语则用“阿布里科”。
还有,汉语可以用“心动”来表达喜欢,但韩语中有专门用来表达喜欢“拉空布”。
因此,当我们在教授学生汉语和韩语表达感情的惯用语时,我们需要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
首先,需要让学生意识到汉语和韩语在表达感情上有所不同,并且要求他们把汉语和韩语表达感情的惯用语结合起来使用,从而掌握两种语言的精髓。
其次,我们也可以通过对话活动,让学生更加熟练地使用汉语和韩语表达感情的惯用语。
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习掌握两种语言中不同的表达方式,并学会正确使用。
此外,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让学生看电影和电视剧,让他们熟悉汉语和韩语表达感情的惯用语,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听力水平和语言能力。
最后,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使用汉语和韩语表达感情的惯用语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汉语和韩语表示感情的惯用语无疑是一种巧妙的表达方式,是一种把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的语言。
如果我们教师充分利用上述对策,让学生牢牢掌握这些惯用语,进而把两种语言表达感情的惯用语熟练掌握,一定会让学生的汉语和韩语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总之,在汉语和韩语中,表示感情的惯用语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成分,所以我们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对策,使学生充分理解这些惯用语,运用自如,并且能够把汉语和韩语表示感情的惯用语准确表达,掌握如何正确地使用它们。
复句论文:汉语复句分类研究新探索【中文摘要】本文主要从逻辑角度分析复句。
通过对比复句和命题逻辑来分析复句的逻辑基础,从而给复句分类。
绪论部分介绍了国内外语言逻辑发展现状、语言家对复句逻辑基础讨论以及本文的研究计划。
第一章对复句的分类系统进行描述。
本文根据逻辑关系将复句分为三类:遵循合取命题规律的合取类复句;遵循析取命题规律的析取类复句;遵守蕴含命题真值表规律的蕴含类复句。
第二章分析合取类复句的代表句型。
合取类复句包括并列复句、顺承复句、递进复句、转折复句、无条件复句和相背关系假设复句。
第三章分析蕴含类复句代表句型。
蕴含类复句包括与蕴含命题对应的充分条件复句、必要条件复句和一致关系假设复句,还包括隐含蕴含关系的因果复句和复句。
第四章分析析取类复句代表句型。
重点考察未定选择复句。
对本文涉及的三大类一级复句,笔者首先论述了各自的逻辑基础,然后再分析一级复句下属的二级复句的特点。
本文语料主要来源于随机式的搜索,然后依次整理、归纳、分类、描写和说明。
【英文摘要】This article researches the complex sentence, which is mainly in the logic direction. Firstly compare the complex sentence and the logical proposition, secondly classify the complex sentence.The introduction section introduces foreign and domestic present situation of language logic development, then mentions the research plan.The firstchapter of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logic relationship, complex sentences will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including close proposition, inclusion proposition and disjunctive proposition.The second chapter of the article discusses representatives of sentences which abide by laws of close proposition.The Third chapter of the article analyses representatives of sentences which abide by laws of inclusion proposition.The fourth chapter of the article analyses representative of sentences which abide by laws of disjunctive proposition.【关键词】复句分类命题逻辑【英文关键词】a sentence of two or more clauses classification topic【目录】汉语复句分类研究新探索内容摘要3-4Abstract4绪论8-100.1 国内外语言逻辑发展现状80.2 语言家对复句分类的讨论8-90.3 本文研究计划9-10第一章复句分类系统描述10-26 1.1 命题逻辑知识简介10-14 1.1.1 简单命题10-11 1.1.2 复合命题11 1.1.3 命题连接词11-14 1.2 合取类复句14-19 1.3 蕴含类复句19-23 1.4 析取类复句23-25 1.5 总结25-26第二章合取类复句代表句式分析26-42 2.1 并列复句26-31 2.1.1 “既……又……”、”既……也……”26-28 2.1.2 “又……又……”、”也……也……”28-30 2.1.3 “一边……一边……”、”一面……一面……”30 2.1.4 “一方面……另一方面……”30-31 2.1.5 小结31 2.2 顺承复句31-34 2.2.1 “……接着……”、”……然后……”31-32 2.2.2 “……这才……”32-33 2.2.3 “一……就……”33-34 2.2.4 小结34 2.3 递进复句34-37 2.3.1 代表句型分析34-36 2.3.2 逻辑基础分析36-37 2.3.3 小结37 2.4 转折复句37-39 2.4.1 蕴含关系转折复句37-38 2.4.2 对比类转折复句38-39 2.4.3 小结39 2.5 无条件复句39-40 2.6 相背关系假设复句40-41 2.7 总结41-42第三章蕴含类复句代表句式分析42-54 3.1 与蕴含命题对应的复句42-48 3.1.1 “只要……就……”42-43 3.1.2 “只需……就……”43 3.1.3 “一旦……就……”、”既然……就……”43-44 3.1.4 “要不是……就……”、”……否则……”44-47 3.1.5 “只有……才……”47 3.1.6 “如果……那么……”、”假如……”、”要是……”47-48 3.2 因果复句48-51 3.2.1 “因为……所以……”48-49 3.2.2 因果复句分句之间的关系49-51 3.3 目的复句51-53 3.4 总结53-54第四章析取类复句代表句式分析54-57 4.1 未定选择复句54-56 4.1.1 “或者……或者……”54-55 4.1.2 “不是……就是……”、”要么……要么……”55-56 4.1.3 “是……还是……”56 4.2 总结56-57结语57-58主要参考文献58-61致谢61。
韩语中文演讲稿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有机会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今天,
我想和大家谈谈韩语和中文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对这两种语言的理解和感受。
首先,我想说的是韩语和中文之间的联系。
韩语和中文都属于东亚语系,虽然
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词汇表达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共通之处。
比如,韩语中有很多汉字借词,这些汉字在中文中也有相似的意思,这就为学习韩语的人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同时,韩语和中文在表达方式上也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在礼貌用语、称呼方式等方面,都有一些共通之处。
因此,学习韩语的人如果能够掌握一定的中文基础,对学习韩语会有一定的帮助。
其次,我想谈谈我对韩语和中文的理解和感受。
作为一个学习韩语和中文的人,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两种语言的魅力和魅力。
韩语给我的感觉是优美、柔和,它的发音清晰、流畅,很适合表达柔情、细腻的情感。
而中文给我的感觉是雄壮、深沉,它的词汇丰富、表达方式多样,很适合表达豪迈、深刻的情感。
我深信,只有深入了解和熟练掌握这两种语言,才能更好地领略它们的魅力和魅力,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最后,我想呼吁大家多多关注韩语和中文的学习和交流。
韩语和中文作为两种
重要的东亚语言,它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韩语和中文的学习,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了解,为促进东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就是我对韩语和中文的一些理解和感受,希望能够和大家分享。
谢谢大家!。
中韩句子结构【原创实用版】目录1.中韩两国语言的相似性2.中韩两国语言的差异性3.中韩两国语言句子结构的比较4.对中韩两国语言学习的建议正文中韩两国文化源远流长,两国语言也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
汉语和韩语都属于汉藏语系的语言,因此在语法和词汇上有许多共同点。
然而,尽管有这些相似性,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和句子结构上仍然存在显著差异。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中韩两国语言的相似性。
在词汇方面,汉语和韩语有许多共同的词汇,这些词汇来源于古代的汉字文化。
例如,“书”(韩语:,汉语:书)、“笔”(韩语:,汉语:笔)等词汇在两种语言中都非常相似。
此外,在语法结构上,两种语言都使用主谓宾的句子结构。
然而,尽管有这些相似性,中韩两国语言在表达方式和句子结构上仍然存在显著差异。
在韩语中,动词通常放在句子的末尾,而在汉语中,动词通常放在句子的中间。
此外,韩语中的名词和数词在句子中往往没有变化,而在汉语中,名词和数词通常需要根据所指的对象进行变化。
对于学习中韩两国语言的人来说,理解这些差异非常重要。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尊重语言的差异性。
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句子结构,我们需要尊重这些差异,而不是试图用自己的语言规则去套用其他语言。
2.学习语言的规则。
了解语言的规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从而更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意思。
3.多练习。
语言的学习需要大量的练习,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语言。
总的来说,中韩两国语言虽然在表达方式和句子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它们也有许多共同点。
基于句法知识的复句解构对韩汉复句机器翻译改进刍议刘洋;毕玉德;李健【摘要】为解决韩国语复句中, 机器翻译的逻辑语义处理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连接词尾的"复句解构思想", 其用在机器翻译之前, 可对复句进行"解构化"处理, 从而提高韩国语复句机器翻译质量.经过实验表明, 基于连接词尾的单重连接复句解构可以有效提高复句的翻译效果.%Popular Korean-Chinese machine translation (MT) platform can't deal with complex sentence as well as simple sentence.The reason is believed to be the procession of connecting suffix.With this consideration, "Korean complex sentence de-construction method" based on connecting suffix is proposed, which shall be used before machine translation to improve the translation quality.Experiments show that MT based on the "Korean complex sentence deconstruction method" can achieve obvious improvements, which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ethod.【期刊名称】《洛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6)002【总页数】6页(P49-54)【关键词】韩国语;复句;连接词尾;解构化【作者】刘洋;毕玉德;李健【作者单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语言工程系, 河南洛阳 471003;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语言工程系, 河南洛阳 471003;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基础部计算机与网络教研室, 河南洛阳 47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2自然语言处理(NLP)对不同类型句子的处理效果不同,单句的效果较好,复句的效果相对较差,而长句多、结构复杂是韩国语的两个重要特征. 根据[1]的研究,韩国语中复句比例大约占70%,因此,对复句的处理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韩汉机器翻译系统的翻译质量. 但是我们发现,常见的国内及韩国的翻译软件或网页对韩国语复句的处理效果不尽如人意,几乎很难正确处理韩国语中复句内各分句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基于规则、统计或者综合策略的机器翻译系统的构建过程十分复杂. 从以往的研究成果来看,多种模型和特征的结合,尤其是句法结构信息和语义信息的利用,已经成为改进和提高翻译系统性能的有效途径.韩国语是黏着语,依靠复杂的词尾和助词实现语法功能. 其中,连接词尾不但可以在句法功能上衔接单句组成连接复句,具有句法功能,还可以显示单句间逻辑语义关系,本身带有语义,因此可以看作连接复句中句法信息和语义信息的结合. 所以,笔者尝试通过分析韩国语连接复句的特点,进而探索通过连接词尾对韩国语连接复句进行解构处理,以期对提高韩国语复句翻译质量起到积极作用.1.1 连接词尾和连接复句(1) 连接词尾韩国语连接复句的惯用分类方法是基于连接词尾的分类. 但并不是所有的连接词尾都可以看作复句关系标记[2]. 韩国语连接词尾按功能可分为对等性、从属性和辅助性三类.其中,对等性和从属性连接词尾均可连接分句构成复句,而辅助性连接词尾(共4个)一般和补助谓词连用,构成语法连语,但不构成复句. 补助连接词尾不能看作复句关系标记的情况,我们已经在前期的工作中予以排除,在此拟不赘述. 所以,本文中所指的连接词尾等同于连接复句关系标记.(2) 连接复句讨论连接词尾对韩国语连接复句翻译效果的改进,首先需要明确连接复句概念,所以需要审视连接复句的结构特点,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句子概念. 基于不同的标准和视角,句子可做不同分类. 例如:从语气情态角度,句子可分为陈述、命令、疑问、共动;从包含主谓关系的数量出发,可分为简单句和复句. 其中,复句又可根据主谓结构之间是否存在包孕关系分为连接复句和包孕句. 本文的研究对象就是复句体系内的连接复句(复句体系划分尚存在争议,涉及到连接复句的主要是下位语义类型及状语从句,对结构分析影响不大. 本文的连接复句界定采用韩国国立国语院的教学体系分类方法).其次是结构特点. [2]认为,韩国语的连接复句可以分为前行句()和后行句(),前后小句之间通过连接词尾等进行衔接. 这与现代汉语中对复句的定义“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的句子”是基本一致的. 刑福义[3]关于复句判定给出的诠释包括三点:(a)构成上的表现,指出所谓“复”即分句的复合.(b)复句句末有终止性停顿.(c)复句的构成单位之间从构成基础看是小句,从构成结果看是分句.也就是说,一个复句一旦成立,那么复句内的各个分句就具有相对独立和相互依存的特征. 其中的“相对独立”就是指“每个分句都有‘句’的性质和地位,但分句互相不充当成分”.(3)连接复句的数学表示结合上文连接复句的结构特点,我们可以把所有的分句看作一个集合,连接词尾看作一个集合. 这样一来,所有单重连接复句均可以表征为集合S,集合内元素由小句集合C和连接词尾集合J内的元素组成. 也就是说,任意一个复句,都可以通过从小句集合和连接词尾集合中抽取元素来表示. 这种表征系统的三个概念及其所含元素如下:复句:S={S1, S2,…Sn};分句:C={C1, C2,…Cm};连接词尾:J={J1,J2, (139)对于任意一个韩国语复句,其数学表达式可写为:S=Ci+Jm+Cu. 其中, Jm的逻辑语义决定了分句Ci、 Cu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 试看下例.S:C1={Ci(),Cu()}(如果将所有提取出的分句进行编号,那么每一个编号对应一个唯一的分句,此处使用“i”和“u”是因为我们目前还不确定例句中的两个分句处在分句集合中的哪个位置); J={ Jm :},则有, S1 =Ci+Jm+Cu结合以上分析可知,韩国语连接复句在结构上独立,语义上关联,这种特点决定了韩国语复句的机器翻译改进可以从下述角度着眼考虑:一是分类处理,对症下药. 分类是指根据复杂程度、逻辑语义搭配关系对复句进行聚类,找出同一类句型之间的识解、处理规律,进而实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本文的分类研究主要是指根据复句层级,即包含分句数量.二是分层处理,化繁为简. 分层则是通过降低句子复杂度,“化繁为简,分而治之”. 也就是将复句分解为相对应的分句,分别处理.1.2 相关研究及理论基础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国内关于韩国语复句的研究多立足于传统语法,且侧重中韩对比和语言教学,代表性的有刘沛霖、张光军等专家的研究. 韩国语是小语种,受限于技术和资源,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研究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国内可见的应用性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几乎无法找到基于连接词尾的复句分解专题研究.在韩国传统语法视角下,连接复句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主要是特定类型的中韩对比研究. 此外, [4]从组合范畴语法的角度分析了韩国语并列句特点; [5]考察了引用句、包孕句中主语零形回指现象,给出了还原算法; (2008)通过将包孕句内单句分离,实现了包孕句的消歧,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6]和[7]都涉及到复句处理,但更多限于理论指导或定性研究,带有一定的模糊性,未达到计算机操作所需的定量和形式化要求.基于连接词尾的复句解构体现出分类和分层的研究思路,以往研究成果中对本文有启发的主要有汉语、韩语和日语学界的研究.分类研究中,田中康仁[8]提到在日英机器翻译中将句子分类的思想,他认为可以把句子分为简单句、复句、重句. 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句子分为陈述、疑问、命令、共动句. 虽然这些研究或多或少论及复句或者长句的自然语言处理,但均未形成体系,也未体现出区分单句和复句,以及根据复句层级数量分别处理的思想.对句子进行分层切分处理的思想较早见于标点符号的处理. C.Meyer(1987)最早把标点符号用于信息处理的研究,他根据语料库把标点符号进行分类并介绍各自功能. G.Nunberg(1990)和B.jones(1994,1996,1997)通过大量理论和实验数据证明了将标点符号信息融入句法分析的有效性. 其将标点符号看作句子结构的形态标记,并运用到句法分析中,体现了长句分层处理的思想. 李幸[10]研究了汉语标点符号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使用规律,提出了针对汉语长句句法分析的分层处理方法.范莉馨等[11]认为应该利用浅层变换知识,提出了根据句子结构特征来进行日中翻译的手法,由此而建立了一个中日机器翻译实验系统,并通过部分实验验证了这一手法的有效性. 由于日语和韩语同属黏着语,语言特点具有相似性,范莉馨的研究对我们设计韩国语句子结构解构程序有一定借鉴作用.2.1 连接复句的翻译效果及分析1) 语料说明本文使用的语料来自团队搜集的东亚日报等韩国主流媒体的新闻语篇,规模约50万句,使用词法分析器U-Tagger进行标注,并将其分为45万句规模的实验集和5万句规模的测试集. 本文只是尝试探讨解构韩国语连接词尾对提高机器翻译质量的可能性,所以我们在本文中讨论的复句类型为只包含一个连接词尾“”的单重复句. 前期的工作中,我们已经实现了复句的自动分层筛选,单重复句自动抽取程序界面如图1.2) 翻译结果随机选取一个含“”形态标记的句子,在不同翻译软件中进行翻译,得到的翻译结果与人工译文对比如表1.相似的例子还有“”类的复句,比对结果如表2所示.第一个例子中,只有必应识别出复句结构,但逻辑语义处理并不好,而有道和Naver均未正确识别复句. 第二个句子中,除Naver获得较好翻译结果外,必应和有道不仅未能识别复句结构,连基本的语义处理也未达到可用程度. 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的一般思路是,首先将句子分解为短语片段,接着通过类比的方法把短语片段译成目标语言短语,最后把短语合成句子,并经过调整顺序得到译文. 笔者利用汉语习惯和基本的韩国语知识进行对比,推测出复句句子语义结构的判断不精确和对连接词尾“”、“”的翻译缺省可能是导致翻译效果不好的原因. 如果要改善翻译效果,就需要从句子的逻辑语义结构和连接词尾入手.2.2 基于连接词尾的解构思路翻译实验中,有两个事实值得注意,一是常见翻译软件对韩国语单句的翻译效果比较好;二是从语法角度来讲,韩国语的大部分连接词尾可以分解成相对应的终结词尾和副词形式. 例如上面例子中“”在意思上基本等同于终结词尾“”以及相对应的接续副词“”的结合体. 也就是说,“”= “”+“”基于上述两个事实,结合韩国语连接复句的结构特点,即单重连接复句由连接词尾和小句组成,如果将连接词尾拆解成终结词尾和副词,并把韩国语复句转换成对应的单句组合,翻译后按照逻辑关系进行重组,则可能会对改进翻译效果起到帮助作用.2.3 基于个案的实现根据上文分析,我们对例句S进行了拆解处理. 将这一复句按照连接词尾相对应的终结词尾和副词的搭配拆分成两个单句. 即将S拆解为S1和S2.S=S1=.S2=.之后对拆分后的两个单句进行了机器翻译,得出的翻译结果如表3所示.通过上例可以看到,三个翻译平台对拆分后的单句翻译效果相对于复句翻译效果有一定提升. 除个别词汇多义问题未得到较好处理外,三个翻译平台均正确处理了复句结构.3.1 实验检测为验证个案的翻译效果改进是否具有普适性,笔者进行小规模样本的实验. 利用复句的自动识别程序,从语料库中随机选取100个包含“”单重复句. 设置的评测参数为,能准确译出逻辑语义关系及全句意思为优秀;能译出句子意思的为合格;无法判断句子逻辑结构且无法翻译出句子意思的为不合格. 复句解构前后翻译效果对比如图2.翻译后进行人工判别得出表4~表6和图2.为尽可能控制变量,降低其他语法素对翻译效果的影响,我们所选的例句均为简单的复句.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实验结果:(1)句子结构解构化对简单结构复句的机器翻译效果提升有明显改进作用,对必应翻译质量改进优于有道和Naver.(2)复句中助词的使用会降低解构效果,从而影响解构后翻译准确度.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翻译质量判断标准和参数具有不可避免的主观性,在后续研究中将通过增大实验样本,采取多方评判的方式对此进行改善.3.2 句子逻辑语义结构解构器编程思路目前,对韩国语复句和简单句的判别抽取程序编写已经完成,具体的句子结构解构程序编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结果作为支撑. 其基本实现流程如下:(1)对句子进行预判断处理,如果为单句,直接输入翻译器进行翻译;如果为复句,判断复句层级结构;(2)提取连接词尾,将连接词尾重设为终结词尾加连接词尾形式. 即,将复句转换成两个单句,提前抽取出单句间通过连接词尾表达的逻辑语义关系,分置于单句前.;(3)将两个翻译后的中文单句合并为复句.本文主要观点有:(1)认为可以在进行翻译处理前,对韩国语句子进行结构判别,从而对单句和复句进行分别处理; (2)在对复句进行处理时,可以将复句的结构标记,即将连接词尾转换为相对应的终结词尾和接续副词,然后进行复句的翻译和整合. 实验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常见翻译软件对韩国语复句的翻译质量,尤其是对必应在线翻译和有道在线翻译的改进效果明显.本文只是对含连接词尾“”的韩国语单重复句个案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韩国语复句“句子逻辑语义结构解析器”的思想. 韩国语中的其他词尾、词尾的多义情况以及多重复句并没有归入本文的研究范围,其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研究.【相关文献】[1] . [D].: , 2001.[2] . [J]..13 2, 1988. 493-515.[3] 刑福义.汉语复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25-31.[4] . [D]. , 2015.[5] . Zero Anaphora [D]. :, 2003.[6] . [M]. :, 2004.201-209.[7] . . [M].: , 2008.168.[8] 田中康仁.关于机器翻译系统未来的方向[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1.[9] 宗成庆,统计自然语言理解[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165-166.[10] 李幸,宗成庆.引入标点处理的层次化汉语长句句法分析方法[J].中文信息学报, 2006(4):8-15.[11] 范莉馨,任福继,宫永喜一, 等.一个利用句子结构特征实现的中日机器翻译系统[A].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工科分册·上册[C], 1992.。
韩语语法和中文语法主要不同点:韩汉语语法主要不同点的若干基本常识1.汉语的词没有词尾变法,主要依靠词序来表示句子中各个词之间的关系,即每个词在句中的地位和语法功能。
而韩国语则依靠词尾来表示每个词在句中的地位和语法功能。
如:汉语“我去”,“人多”,这些句中的主语是“我”,“人”。
但是韩国语表示主语时,必须加表示主语的格词尾“가(이)”。
即“내가간다”,“사람이많다”。
同样,表示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时都有一定的词尾变化。
这一点与汉语大不相同。
2.汉语有时是通过一些介词来表示各个词之间的语法关系的,这时介词是加在词的前边的,但韩国语则用词尾来表示各个词之间的语法关系,而词尾都必须加在词的后边。
以汉语的介词用法为例:我们在大田开会译成韩国语则为:우리는대전시에서회의를합니다.3.汉语的词序一般是宾语在谓语的后边,而韩馘语则是宾语在前,谓语在句子的最后。
即:主语——宾语——谓语,如:我在图书馆看书。
译成韩国语则为:나는도서관에서잭을앍는다.4.韩国语在口语中根据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辈分、上下级、年龄、性别关系,表现出严格的礼节关系。
不掌握阶称关系就会造成失礼,产生不良影响。
我们必须注意这一点。
如:表示尊敬对方时说:“오늘가십니까?”表示与对方对等关系是说:“오늘가오?”而当听话者是少年儿童时则用:“오늘가니?”等。
5.韩国语主要用词尾变化来表现说话者对听话者所表明的意图、方式。
如“읽다”(读)的四种方式如下:陈述式:책을읽습니다. 读书疑问式:책을읽습니까? 读书吗?命令式:책을읽으십시오. 请读书吧。
共动式:채을읽읍시다. 咱们一起读书吧。
每一种式的词尾,叫做“形”。
以上四种方式的词尾分别叫做“陈述形”、“疑问形”、“命令形”、“共动形”。
来源:。
韩汉语篇翻译的衔接手段比较研究韩汉语篇翻译中的衔接手段是指翻译过程中使用的连接或过渡词语,用来使句子、段落或篇章之间更加连贯,更加自然流畅。
在韩汉语篇翻译中,衔接手段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翻译更加准确、自然,使读者更容易理解翻译的意思。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韩汉语篇翻译的衔接手段。
1.时间顺序:韩语中的时间顺序往往与汉语不同,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用一些衔接手段来表达时间的顺序。
常用的衔接词有:首先(먼저)、其次(그리고)、然后(그리고)、接着(그리고)、最后(마지막으로)、同时(동시에)、随后(이후에)、之后(이후)、早在(이전에)、之前(이전)、过去(과거に)等。
例如:原文:그후에는일본의반기문대통령방한을발표하면서한일관계가다시한번고조되었다.翻译:随后,日本宣布了文在寅总统的访问,韩日关系再次升温。
2.递进关系:递进关系指的是一个意思逐渐加强或扩大的关系。
在韩汉语篇翻译中,常用的衔接词有:而且(그리고)、不仅如此(그리고)、再加上(더욱이)、甚至(심지어)、除此之外(이외에)、同时(동시에)等。
原文:그는이들대회에서전국대표팀으로뽑히기도했고, 국가대표로도발탁되었다.翻译:他不仅在这些比赛中被选为全国代表队,还被选为国家代表。
3.转折关系:然而(하지만)、可是(그러나)、但是(하지만)、虽然(비록)、虽说(비록)、尽管(비록)、然而(그런데)、虽然如此(그럼에도불구하고)等。
原文:시청률은무엇보다중요하지만, 문화성을떨어뜨리지말아야한다.翻译:尽管收视率非常重要,但是不能降低文化水平。
4.因果关系:因为(그렇기때문에)、所以(그러므로)、由于(때문에)、为此(그래서)、因此(그래서)、致使(으로인해)、影响(영향을미침)等。
原文:통일은북한의실패로인해이루어지지않았다.翻译:由于朝鲜的失败,统一没有实现。
序论中韩两国语言都存在单句和复句。
韩国语的复句是根据主谓语的出现次数来判断,而汉语复句范伟更广,分句可以是词,短语或者是句子。
本文以中韩语言的复句作对比,分析两者的特点和翻译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为两国语言使用者正确使用复句提供参考。
本论汉语复句通过关联词语表达。
这里的关联词大都是连词,但也有少量的副词,如“也”、“又”等。
关联词语可以明确的表达分句之间的关系,而且关联词语的组成也相对固定,例如“虽然”和“但是”搭配,“因为”和“所以”搭配,“既然”和“就”搭配。
在句子里关联词语的表达方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1)因为天气冷,他没有出门。
(2)天气冷,所以他没有出门。
(3)因为天气冷,所以他没有出门。
上述三个句子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
韩国语有两类复句,一类是包含式复句,一类是排列式复句。
包含式复句是一个句子成分内又存在主谓关系句的句子,排列式复句是各分句在同一个平面上排列而成的句子。
韩国语复句通过助词或语尾表达。
两者的分句都不能独立存在,分句之间通过一定形式组合后才能表达完整的内容。
在本文中,主要对韩国语的排列式复句和汉语复句进行比较。
韩国语和汉语复句的分句之间都表现出并列关系或附属关系。
韩国语通过以下方式表达汉语复句可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
联合复句的各分句意义上平等,没有主从之分。
偏正复句之间存在主从,也就是存在偏句和正句。
汉语复句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个分句里,这样就不被看作是复句。
下面看韩国语和汉语复句的范畴问题。
韩国语通过一下三种方式表达接续复句。
1.接续副词连接文韩国语复句基本上通过词尾构成,但是接续副词也能组成复句。
例如:그는계속공부만했다. 하지만성적은올라가지않고, 그리고하루하루말라만갔다.在上句中出现了两个接续副词,前边的副词表示转折,后边的副词表示接续。
但是前面的接续副词承接的是两个不同的句子,所以不能成为复句,后面的接续副词则连接两个分句,所以可以成为复句。
2.辅助词构成的复句비가올경우(오면) 이길은한강이된다.上面的复句使用了辅助词。
在这里辅助词具有一定的意思,也承接前后句,成为后分句的条件。
在本句中使用语尾“-면”表示相同意思,两者可以实现互换。
3.“와/과”构成的复句韩国语里通过接续助词构成句子,这样的句子也是复句的表达方式。
例如:누나와동생은어제미국에갔다.집에는컴퓨터와세탁기와냉장고가있다.엄마와아버지는북경과상해에서왔다.以上句子也可以这样写。
누나는어제미국에갔고, 동생은어제미국에갔다.집에는컴퓨터가있고, 세탁기가있고, 냉장고가있다.엄마는북경에서왔고, 아버지는상해에서왔다.综上所知韩国语的复句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组成,分句的结构主要通过形态变化表达,这种形态变化包括连接词尾、接续副词、辅助词、接续助词、文章符号(如逗号)。
下面具体分析汉韩复句翻译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原因。
首先从韩国语翻译到汉语的过程中经常产生继续副词使用错误。
例如:새로운걸프전쟁으로인한오일쇼크가능성에대해많은사람들이우려를금치못하고있다. 최근유가가올해들어가장큰폭으로올라거의매럴당30달러에육박하고있다.由于新的海湾战争带来石油危机的抬头,令很多人担忧。
(因此)最近的油价进入今年大幅度上涨,每桶接近30美金。
《摘自环球时报“哪里石油多哪里有战争石油惹了多少祸”2002年9月19日》从上文的翻译中可以看到韩文中并没有出现因果关系的连接词,但是有些人翻译的时候却出现了使用了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此’,这表明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受到韩国语母语影响的结果。
因为韩国语的句子之间经常使用接续词来表达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
其次就是无连接语尾复句的翻译错误。
국제석유시장의가격이올라원유도입가가높아지고석유제품수입가격이올라국내○1○2○3석유가격도올릴수밖에없다는겁니다.○4上文由四个分句构成,其中○1和○3虽然没有出现表示原因的连接语尾,但是他们的实际表达意义就是两个原因。
所以上文可以翻译为“因为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上升,因此原油价格也随之上涨,因为石油价格进口价的提高,因此国内石油价格也不得不提高。
”但是这个翻译中忽略了复句的层次问题。
原文的层次关系可以分析为○1和○2,○3和○4是因果关系,然后○1○2和○3○4再构成并列关系,由此可以得出上面的汉语翻译存在层次错误。
正确的翻译应该是“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上升以致原油价格的上涨,而石油产品进口价的提高以致国内石油价格也不得不提高。
”然后是逻辑关系理解错误导致的翻译错误。
在汉语复句中,关联词在一定的语境下会出现本意之外的意义,在没有正确理解原文的情况下进行翻译,就会产生关联词翻译错误。
布什去年就下令将石油战略储备填补到最高限额7亿桶。
同时,美国还呼吁盟国加强石油储备。
《摘自东方网“美国预测对伊战争花费仅占美国GDP的1%”2002年9月29日》미국부시대통령은작년에석유전략매장량의최고한도액을7억배럴로높였고동맹국에석유비축량을늘리도록호소하였다.미국부시대통령은작년에석유전략매장량의최고한도액을7억배럴로높인데다가동맹국에석유비축량을늘리도록호소하였다.上面两个翻译使用了不同的词尾,第一个用了表示并列的“고”,而第二个翻译使用了表示递进关系的“다가”。
其实我们从原文中也很容易理解到这里的“同时”表达一种递进的关系,还有就是表达相同意义的关联词翻译错误。
韩国语和汉语复句的关联词并不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往往表现出一对多,多对多的关系。
例如表示转折的“但是”,“不过”,“可是”,“然而”,“只是”都会翻译成“그러나”,但这五个关联词都有意义差别,分别使用在不同的场合。
“不过”,“只是”相对“但是”来说,连接前后分句的转折意义相对较低。
今天他感冒了,但是还是出来上课了。
그는감기가걸렸지만학교에나왔다.他失败了,不过他不会气馁。
그는실패하였지만실망하지않았다.上面的两个句子的韩国语翻译都使用了同一个词尾,所以这种翻译的错误经常出现在韩国语翻译到汉语的文章中。
没有充分理解韩国语的情况下翻译到汉语就会出现关联词使用不准确,不能正确表达原文的意义。
汉语的关联词和韩国语的连接语尾都属于虚词,他们在句子中只起到语法作用,而没有任何意义。
但是,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虚词除了起到语法作用以外,还表达一定意义,所以说在翻译过程中要把握好关联词和连接语尾的使用,正确使用这些词可以提高文章的表达能力,也能够正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每年6月5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环境日”。
之所以要确定这样的日子,为的是宣传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唤起各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动员各方面力量采取保护环境的行动,从而为人类和他们的后代留下一个适于生存的环境。
《摘自环球时报“世界环境日”2002年6月6日》매년6월5일은유엔이정한‘세계환경의날’이다. 이날은인류의생존과발전에대한환경의중요성을홍보하고, 각국정부와국민들의환경보호의식을일깨우며, 각분야의힘을동원하여환경보호의행동을취하도록하여인류와후세를위해쾌적한환경을물려주기위함이다.매년6월5일은유엔이정한‘세계환경의날’이다. 이날을정한이유는인류의생존과발전에대한환경의중요성을홍보하기위함이고, 각국정부와국민들의환경보호의식을일깨우며, 각분야의힘을동원하여환경보호의행동을취하도록하여이로써인류와후세를위해쾌적한환경을물려주기위함이다.专家预计,未来可能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主要还是台湾问题,比如美国的对台军售是否会有所升级,美国是否与台湾会有更高层次的接触。
产生这些可能导致中美关系波折的因素主要不是来自国会,而是来自白宫。
전문가들은중미관계에영향을미치게될요인으로대만문제를꼽았다. 미국이대만에대한군수판매의수위를높일것인지의여부와미국이대만과고위급회담을갖을지의여부에대해예측을하였다. 이렇게중미관계가우여곡절을겪고있는원인은국회가아닌백악관이다.전문가들은중미관계에영향을미치게될요인으로대만문제를꼽았다. 예를들면, 미국이대만에대한군수판매의수위를높일것인지의여부와미국이대만과고위급회담을갖을지의여부에대해예측을하였다. 이렇게중미관계가우여곡절을겪고있는원인은국회때문이아니라백악관이다.上面的两个汉语句子分别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了翻译。
每个文章的第一个翻译是按照原文直接翻译的,而下面的翻译则巧妙处理的关联词的特点进行了翻译。
在意思比较复杂的复句翻译中,如果使用恰当的关联词能提高文章的理解能力,可以减少为读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在意思明确的基础下,则不需要使用相关词汇来修饰,这样反而会起到以简化繁,是文章看起来杂乱无章。
结论复句在汉语和韩国语中都是经常出现的表达方式。
通过本文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中韩复句的共同点和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如从韩国语翻译到汉语的过程中经常产生的继续副词使用错误,无连接语尾复句的翻译错误,逻辑关系理解错误导致的翻译错误,表达相同意义的关联词翻译错误等。
正确使用复句可以表达意思复杂的内容,尤其在翻译过程中正确使用复句意义更重要。
本文对比汉语复句和韩国语排列式复句的使用和翻译上进行了对比,可能还在很多方面没有考虑周全,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出现更多的特点和翻译技巧,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남기심·고영근. 표준국어문법론. 탑출판사. 2003년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이관규. 학교문법론. 월인. 2005년강은국. 남북한의문법연구. 박이정. 2008년김진아. 한중통역번역에있어서의복합문운용에대한오류분석. 中國語文學論集제23호. 2003년권경희. 국어복합문체계에대한검토. 동남어문논집7. 1997년장문철. 합성복합문구조분석에서의단계문제. 중국조선어문. 2006년제4호王地娟. 现代汉语复句基本问题的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4年吴道勤. 复句和复合结构.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0年作者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