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12
按摩子宫配合卡前列氨丁三醇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与护理观察发布时间:2021-11-18T06:34:50.80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7月7期作者:王瑛[导读]王瑛(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安徽青阳242800)【摘要】:目的分析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治疗中按摩子宫配合使用卡前列氨丁三醇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护理观察。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我院收治的20 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接受卡前列氨丁三醇注射液进行治疗,并配合助产人员按摩子宫,通过助产士的临床护理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宫缩情况,产后出血量,并总结患者的治疗效果、焦虑情绪,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后本组20 例患者显效16 例,有效3 例,无效1 例,治疗有效率为95.00 %,本组20 例患者产后2 h出血量500~560 mL,平均503.15±28.64 mL,产后24 h出血550~785 mL,平均623.18±50.65 mL,未发生1例严重大出血(阴道出血量≥1000ml);本组20 例患者的SAS和HAMA 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本组20 例患者仅1 例出现呕吐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 %,P<0.05。
结论卡前列氨丁三醇注射液配合助产士的按摩子宫和密切护理观察可有效促进子宫收缩,提高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对于减少患者的出血量效果显著,且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良好,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产后出血;宫缩乏力;卡前列氨丁三醇;按摩子宫;产后出血临床是指产妇分娩后24 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 mL,产后出血作为女性分娩最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将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
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较多[1],其主要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和分娩过程中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因此如何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一直以来都是产科工作的重点。
37CH INA FO REIGN MEDIC AL TRE ATMENT 中外医疗临 床 医 学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是产后出血中最主要的原因,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90%[1],严重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因此,应积极预防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本研究对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出现的49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发生的产后出血49例中出现的37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产后出血定义为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
37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占出血人数的75.51%(37/49)。
产妇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8.54±2.13)岁;均为足月妊娠,经产妇27例,初产妇10例;分娩方式剖宫产23例(62.16%),阴道分娩14例(37.83%);其中双胎1例,早产儿2例;出血量500~800mL28例(75.67%),无一例休克。
出血量≥800mL9例(24.32%),休克2例(5.41%)。
1.2 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诊断标准(1)产后出血量参照参考文献[2];(2)出血时间为胎盘娩出之后;(3)出血量多、有凝血块、色暗红或色鲜红;(4)软产道无损伤,胎盘、胎膜完整;(5)凝血功能正常;(6)子宫无隆起,按摩子宫时收缩变硬,同时排出积血,停止按摩变驰缓变软;(6)注射宫缩剂后出血减少或停止。
2 结果49例产后出血病例中有37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占出血人数的75.51%,其中出血量500~800mL28例,占75.67%;出血量≥800mL9例,占24.32%。
37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经及时止血、输血,通过注射缩宫素、米索前列醇200μg舌下含化或直肠用药,按摩子宫,刺激和加强子宫收缩等治疗,均治愈,无一例感染及死亡。
3 讨论3.1 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原因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子宫收缩乏力都能引起产后出血,本文研究分析发现导致产后出血原因胎盘因素4例,占8.16%;软产道损伤5例,占10.20%;凝血功能障碍3例,占6.12%。
参考文献:[1],,,.HIV[J].,2010,17(1):9-12. [2],,,.PDCA[J].,2007,13(21):1-2.[3],.[J].,2009,27(3):315-316. [4],,,.HIV/AIDS[J].,2004,4(8):550-551.[5],,,.HIV/AIDS[J].,2011,27(13):254-257.张曼华史从戎杨郁君等感染者及家属的社会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实用预防医刘琴吕明磊贾秋龙等应用模式对社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家属早期干预效果观察等齐鲁护理杂志樊秀枝王春霞急诊科护士抑郁焦虑情况的调查分析广东医学院学报李迸况伟宏马渝根等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循证医学杂志杨运娟陈群梅翟桂连等个性化心理干预对感染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摘 要:结果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目的方法结论DOI:16015min16015898.75%2R714.461B1005-4057(2012)06-0634-0310.3969/j.issn.1005-4057.2012.06.016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严重宫缩乏力性出血的效果和应用时机。
对例严重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在应用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甲酯栓,甚至宫腔填塞纱布治疗无效后,给予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重复使用间隔。
本组例中有效例,总有效率为,无效例行切除子宫术。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严重宫缩乏力性出血的效果明显,且具有方便、快速、高效和安全的特点,可减少子宫切除率。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严重宫缩乏力;产后出血+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严重宫缩乏力性出血例160梁 燕,孔敏莉(广东省茂名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广东茂名)525000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严重并发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约为,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产后出血的病例中有是由于子宫收缩乏力所致。
临床多应用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甲酯栓、宫腔填塞等治疗,但对部分患者有禁忌证或无效。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产后出血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1]。
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对产妇的生命安全有重要影响,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治疗很容易导致产妇死亡[2]。
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方式进行止血。
临床上常采用缩宫素进行治疗,帮助收缩子宫,但是缩宫素的作用时间比较短,对子宫下段的作用小,止血效果不佳,使用剂量过大产妇又会出现胸闷和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3]。
临床中对于剖宫产术后子宫收缩乏力的产妇,时常通过加用麦角新碱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促进子宫收缩以止血,但二者各有利弊。
因此,本研究意在对比麦角新碱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两者的临床止血效果,意在寻找一种及时减少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最佳药物方案,为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具体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8年2月-2020年4月收治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
常规组产妇年龄23~36岁,平均(28.74±4.09)岁;孕周37~41周,平均(38.76±0.69)周;基础血红蛋白(121.09±6.75)g/L。
研究组产妇年龄23~37岁,平均(28.42±4.15)岁;孕周37~40周,平均(38.58±0.65)周;基础血红蛋白(121.45±6.63)g/L。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具有明确的剖宫产指征;②所有产妇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B 超检查显示有胎盘粘连;②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③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脏器严重功能不全;④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
方法:①常规组:剖宫产术中胎盘娩出后,子宫肌层肌注缩宫素10U 并静脉滴注10U;观察10min 后,子宫收缩乏力,出血多,宫体注射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0.2mg/次,术后根据子宫收缩情况,必要时每隔2~4h 可以重复给药,要注意注射时间>1min。
益母草+缩宫素治疗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出血量的影响分析发布时间:2021-05-12T15:47:11.713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6期作者:王娜[导读] 目的:探索并分析益母草+缩宫素联合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应用价值王娜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山东新泰 271219【摘要】:目的:探索并分析益母草+缩宫素联合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单用缩宫素治疗的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母草治疗的为实验组,治疗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分娩后不同时间点出血情况。
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产妇在分娩中的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分娩后2小时、24小时和72小时出血量均较分娩中显著减少,且随着时间推移出血量逐渐减少,实验组产妇分娩后出血量在不同时间节点上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益母草联合缩宫素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可有效减少产妇出血量,疗效及安全性可观,建议临床推广。
【关键词】:益母草;缩宫素;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出血量产后出血是产妇最为常见的并发症[1],也是临床上产妇分娩后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2]。
定义为经阴道分娩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或者剖宫产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1000ml。
预防产后出血目前临床常采用药物方法,如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等等,但疗效不佳[3]。
针对出现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患者,需及时进行有效止血,通常包括采取按摩子宫促进血管收缩、宫腔内填塞止血条或子宫动脉结扎及缩宫素等药物静脉应用等[4]。
本次研究中探讨使用益母草+缩宫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和实验1.1 一般临床资料1.1.1 纳入标准:(1)产妇均符合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5];(2)无益母草及宫缩素药物禁忌者及无其他子宫、附件疾病;(4)凝血功能正常,无心血管系统等重大疾病。
欣母沛治疗9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效果目的探讨欣母沛治疗9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止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欣母沛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止血效果、止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观察组患者止血有效率为91.1%,参考组患者止血有效率为66.7%,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产后止血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Hemabate in treatment of 90 cases of contractions fatigue clinical effect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Methods90 cases of our hospital contractions fatigue sex postpartum hemorrhag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reference group, 45 cases, given the routine hemostatic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using mother yan pei treatment, clinical hemostatic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e bleeding time, adverse reactions to observe what is happening. 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stop bleeding effective rate was 91.1%, the reference group of bleeding in patients with effective rate of 66.7%, data comparison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具可比性。
欣母沛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和护理发表时间:2015-08-14T17:03:52.017Z 来源:《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作者:林云[导读] 无锡市滨湖区中医院使用麦角新碱时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很大;米索前列醇在应用时有很多禁忌症,适用人群很窄。
林云(无锡市滨湖区中医院江苏无锡214000)【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336-01【关键词】欣母沛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护理产后出血是常见的产科并发症之一,是引起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产后出血又以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最为常见,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助产技术,对预防产后出血、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主要探讨了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及护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44例,年龄21~36岁,平均(28±5)岁,孕周(38±2)周。
所有患者在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均在500mL以上,并确诊为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
其中阴道分娩20例,剖宫产24例,有妊娠合并症27例,包括妊高征5例,剖宫产史12例,前置胎盘4例,巨大儿4例,胎盘早剥2例。
1.2方法胎儿娩出后,对所有确诊的患者使用欣母沛注射液治疗,每次250μg。
单次效果不理想者可每隔15min多次使用,但总量不得超过2mg,所有患者均经宫颈注射。
1.3疗效评价标准[2]单次使用欣母沛,15min内宫缩明显增强,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为显效;重复使用欣母沛,30min内宫缩有一定程度的增强,阴道出血量有所减少为有效;多次重复使用欣母沛,宫缩情况无改善为无效。
总有效=显效+有效。
1.4出血量的测定胎儿娩出后24h内,采用容积法+称重法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出血量。
容积法是用专用血液收集器收集血液,再测量失血量;称重法是干敷料吸血称重,计算方式为失血量=(湿敷料重量-干敷料重量)/1.05。
三联法治疗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40例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三联疗法在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从临床选取40例产后出血因子宫收缩乏力难以治愈导致的产妇。
随机分为两个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
观察组给以三联疗法进行产后出血止血治疗,对照组采用平常的宫腔纱布填塞术进行止血治疗。
分别记录术后出血量和有无并发症,并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术后第一天出血量≦100ml的有10例,100-200ml的有8例,200-300ml的有2例,300-400ml有0例,400-500ml有0例,≧500ml的有0例。
对照组分别为0、3、4、4、4、5例。
均没有死亡患者。
另外对照组出现了术后感染情况,有3例由于出血过多而导致生命危险。
结论使用三联疗法治疗产后难治性出血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较一般止血方法安全可靠。
【关键词】三联疗法;难治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临床疗效难治性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是指胎儿免除60min内由于产妇子宫收缩乏力,经各种保守治疗均不能止血,出血量达到1500ml或已经出现产妇凝血机制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
也是在分娩过程中导致孕妇死亡的首要原因。
因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在一般情况下事发突然,很容易导致孕妇出现失血性休克,如果处理方式不当,也会发生感染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所以现在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首要措施就是快速而有效的止血,加强子宫收缩力并且配以输血治疗。
三联疗法是针对顽固性出血的一种新止血疗法,它把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相结合,达到了不错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从临床选取40例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25-45岁,均为足月生产。
20例为初产妇,20例为经产妇。
其中剖宫产的有25例,顺产的有15例。
年龄大于35岁的有18例。
双胞胎的有3例,其他均为单生。
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
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 摘要:阐述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进展,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参阅大量研究文献,对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领域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包括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定义、子宫收缩乏力型产后出血的常见及最新处理方法等内容。总结子宫收缩乏力性子宫出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我们认为防治仍是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宫腔填塞;阻塞盆腔血管;B-lynch缝合术;防治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一般多发生在产后2h内,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占全世界孕产妇死亡病因的1/4,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1]。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的原因,而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任何影响子宫肌收缩和缩复功能的因素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近年来,妇产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实践、探索,取得一些成果,现将其治疗作如下总结: 1去除诱因 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首先去除引起子宫收缩乏力的诱因,若由全身因素,则改善全身状态,若为膀胱过度充盈应导尿等。 2按摩宫体和子宫加压 一手放在耻骨联合上缘按压腹部正中,另一手将子宫上提,并握于手心中,按一个方向按摩子宫底部,间断地将宫腔内积血和血块捧出。亦可双手压迫子宫法,一手在阴道内握拳,置于前穹窿,尽量将子宫推向腹腔,另一手将子宫提起,使之呈前倾屈,二只手同时向子宫体加压,经5~10min可止血,注意无菌操作和捧出宫腔积血。剖宫产术后,采用腹部砂袋压迫法止血,砂袋重量约1400~1500g,压迫3~6h,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及阴道流血量,并常规使用缩宫剂。 3应用缩宫素[2] 3.1①催产素 外源性催产素在人体中半衰期为为1~6min。30min后完全消失。绾宫素10U加于0.9%生理盐水500ml中静点,必要时缩宫素10U直接宫体注射,可使子宫在短时间内维持有效收缩。②麦角新碱:直接作用于子宫平滑肌,作用迅速、强而持久,0.2mg肌注,必要时可2~4h重复一次,最多5次,约在5min内即出现子宫兴奋效应,可维持3h,是静滴催产素的良好协同剂。在十分紧急情况下,静滴麦角新碱0.2mg,立即见效,比静滴催产素更为安全。但妊高征合并血小板减少者禁用。③前列腺素:前列腺素F 2a0.5~1mg经腹壁或阴道直接注入子宫肌内,1.5h再给0.25mg,促进子宫收缩,缩宫素无效时尽早使用。 3.2葡萄糖酸钙与缩宫素治疗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有学者采用静推葡萄糖酸钙,静滴缩宫素治疗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3]。子宫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肌浆蛋白轻链激酶及ATP酶不足,均可影响肌细胞收缩,导致宫缩乏力[4]。孕妇血清总钙含量在妊娠晚期降到最低点,补充钙剂使其与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结合,可提高肌球蛋白及腺苷酶活性,增加间隙连接蛋白数量,增强子宫收缩。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时,用葡萄糖酸钙后加用缩宫素,二者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小剂量缩宫素能使子宫肌张力增加,收缩力加强,收缩频率增加,但仍保持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5],可明显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 4宫腔填塞压迫 4.1子宫腔填塞纱布法 填塞时注意不留死腔,无菌操作,24~48h后取出。有学者将宫腔纱条填塞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顽固性产后出血,效果显著。 4.2水囊填塞宫腔 方法:用等渗盐水溶液灌入乳胶手套而形成球囊,其作用原理:水囊有很强的可塑性,球囊填塞入宫腔后可顺应宫腔形状,当按摩、压迫子宫时,水囊对子宫各壁均产生反作用力,使其接近水囊的子宫血管紧缩闭合而止血;同时注入的盐水使宫腔处于低温环境,使原本开放的血窦迅速关闭,从而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另通过膨大的球囊刺激子宫体感受器,经大脑皮质刺激子宫收缩,直接压迫胎盘剥离面达到止血的目的[6],且水囊的弹性可使子宫的正常收缩不受影响。一些学者采用水囊填塞宫腔治疗产后出血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取得了较好的止血效果[7]。 4.3宫腔压迫装置 官腔压迫装置[8]是一个水囊装置,上下一大一小两个水囊,装置内含有4个管腔,分别为两水囊的注水管及注药管、引流管。宫腔压迫装置放置宫腔后连接延长管,推注生理盐水先至小水囊,量约80~100ml,压迫住子宫下段,视宫腔大小再推注生理盐水至大水囊,量约250~500ml,以术者手测腹部宫底质硬为止。注药管和引流管内口均与宫腔相通,引流管接引流袋可以观察引流量(即宫腔出血量),若有宫腔感染可从注药口推注抗生素液作适当冲洗。在剖宫产术中,直接把宫腔压迫装置由切口放人宫腔,尾端由宫颈拖出,然后再连接延长管注水;在注水初期水囊张力小时,手术者迅速缝合子宫切口大半,留约2cm小口观察注水后的止血效果,疗效确切后再小心缝合。宫腔填塞术后均在腹部作一宫体轮廓标记,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宫底高度、子宫出血量及尿量,给予足量、高效抗生素预防感染,静脉滴注宫缩剂,同时抗休克治疗。 5阻塞盆腔血管 5.1压迫腹主动脉 经腹压迫腹主动脉减少子宫供血,从而减少出血。 5.2子宫动脉栓塞术 子宫动脉栓塞术可成为替代子宫切除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更易被育龄患者所接受,对治疗产后出血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9],其方法是行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至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动脉,栓塞剂2~3w后吸收,血管复通,适合于产妇生命体征稳定时进行,其缺陷是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和技术,不适合一般的医疗机构[9]。 5.3自制子宫帽[10]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子宫帽治疗产后出血的原理[10]从子宫的组织结构及血管供应来剖析产后出血的生理。子宫收缩力弱或收缩极性倒置,子宫肌纤维不能产生规律有强度的宫缩,不能有效压迫子宫的血管,特别是胎盘剥离面的血窦。基于子宫的生理构造,自制子宫帽利用最原始的机械力学压迫止血的原理,一方面.前后夹击使子宫前后壁紧贴,消除官腔间隙,配合手按压宫底,使子宫收缩力从宫底、宫角两侧向宫体及下段扩散;另一方面,子宫帽套住子宫的同时,把子宫的血管也一并套住,暂时性阻断子宫血供,起到模拟结扎子宫血管的作用,切断子宫血供来源,从而使出血减少。有学者建议实践中每隔15~20min解松帽带1次,不至于让子宫及卵巢缺血过久,如子宫收缩好,宫腔无活动性渗血,则缝合子宫下段切口,若子宫仍软 则继续收紧帽带,并按摩子宫,待子宫收缩好转后关闭子宫[10]。目前,正准备改进设计,比如把子宫帽的前后叶分开,解决套入困难问题,采用加压输血器的充气式外套或袖带,套在子宫帽的外面,解决挤压力均匀和省力问题。 6手术 6.1 B-lynch缝合术 B-Lynch缝合术是1997年英国医生B-Lynch等报道的一种新的控制产后出血的外科手术方法,目的是对子宫的血管系统进行垂直加压[11]。首先判断B-lynch缝合术的有效性:加压按摩子宫后出血基本停止,则成功的可能性大。然后以大圆针2号铬制肠线自子宫切口右侧3cm的下缘2~3cm处进针,经宫腔至切口上缘2~3cm出针,缝线由宫底垂直绕向后壁,缝线位置距宫角4 cm,在与前壁相同的部位进针至宫腔,水平进针至左侧后壁,将缝线垂直通过宫底拉至子宫前壁。同法进出针于左侧子宫切口的上下缘,子宫体两侧从前壁至后壁可见两条缝线呈背带式。确认出血停止后缝合子宫切口,观察15min,确认子宫体转为红润,收缩变硬,生命体征平稳后方可逐层关闭腹腔[12]。 6.2改良B-Lynch缝合术 为了避免缝线从子宫上滑脱及子宫收缩后形成线圈套入其他器官引起梗阻的可能,一些学者在B-Lynch缝合术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进:在此缝合方法基础上,于子宫底左右各缝1针,对顽固性宫缩乏力性出血、完全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造成的大出血避免了子宫切除、输血以及发生DIC的可能,术后随访未见并发症的发生,且有术后再次成功生育的病例报道[13]。 6.3肝针8字缝合术 此种方法适于治疗胎盘附着处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胎盘附着处子宫收缩柔软,收缩乏力而出血[15]。将子宫娩出腹腔,用肝针带1号无创伤可吸收线从柔软边缘处子宫浆膜层进针,穿透宫壁全层,与子宫纵轴平行从另一侧子宫浆膜层柔软边缘处出针,再从子宫浆膜层柔软边缘处进针,穿透宫壁全层,与子宫纵轴平行从另一侧子宫浆膜层柔软边缘处出针,呈"8"形缝合,在子宫浆膜层首尾部打结。缝合后在缝扎处肌注缩宫素20 u,观察宫腔无出血、子宫收缩正常后关闭子宫切口。用肝针"8"形缝合主要在于肝针较长,可一次性贯穿子宫全层,缝合面积达8cm×6cm,该方法较动脉结扎术简单、安全,并可免于子宫切除,更适合剖宫产时使用[16]。 6.4子宫动脉结扎术加B-lynch缝合术[17] 首先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用 1号肠线在剖宫产切口的稍下方触摸子宫峡部两侧跳动的子宫动脉内侧2cm处,将针从前向后穿过子宫肌层,然后自子宫侧动静脉丛的最外侧的阔韧带无血管区前穿过打结,要缝相当多的子宫肌层,因这与止血效果有关。再行B-lynch缝合术。此种术式治疗难治性子宫收缩乏力操作简单,迅速、有效、安全,易于掌握,效果持久,值得推广。 6.5切除子宫 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出血,经前述药物、非药物治疗后仍无效,病情仍继续恶化者,为抢救产妇生命,子宫切除术是最快、最有效的措施。子宫切除时机的掌握十分重要,当产妇出现DIC,多器官功能衰竭时就为时已晚了。 7结论 7.1产后出血的处理 特别是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早期诊断,积极处理,治疗方案个体化、多样化是产后出血处理的精髓。要遵循先简单、后复杂,先无创、后有创的原则[18]。处理上要注意:①发生产后出血时,立即开放静脉,输液,配血备用,并立即轻揉子宫刺激子宫收缩,并配合宫缩药物,同时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19];按压时间以子宫恢复正常收缩,并能保持收缩状态为止,但剖宫产术中一旦子宫收缩即可迅速缝合切口,如长期按摩子宫,反而使子宫肌疲乏、减弱收缩力;②胎儿前肩娩出后常规预防性使用缩宫素,但当受体位点饱和后,增加剂量反而作用明显降低。有报道[2]指出,催产素超过40U时,若继续使用,缩宫效果不明显,且大剂量催产素可引起血压升高、冠状血管平滑肌收缩,甚至出现水中毒,但极少发生。催产素对子宫下段收缩效果不佳,在临床应用有一定局限性;③米索前列醇对妊娠各时期子宫平滑肌均有收缩作用,且反应快、持续时间长,还不影响血压、不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荷,联合缩宫素应用产生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得到诸多相关专家的关注与研究;④宫腔纱条填塞时注意应从宫底部填起,均匀填紧至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