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实务论文

统计实务论文

统计实务论文
统计实务论文

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_____以云南省为例

吕兴

(云南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650221)

[摘要]为了研究云南省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关键字] 人力资本(空两格)

一、引言

舒尔茨说,人力投资的增长无疑已经明显地提高了投入经济奋飞过程中的工作质量,这些质量上

的改进也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源泉。人力资本投资是效益最佳的投资。人力投资的目的是为

了获得收益。舒尔茨对1929--1957年美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了定量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各级教育投资的平均收益率为17%;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占劳动收入增长的比重为70%;教育投资增

长的收益占国民收入增长的比重为33%。也就是说,人力资本投资是回投率最高的投资。[1]有能力的

人民是现代经济丰裕的关键H.詹姆斯·哈林顿(H.James Harrington)在《业务流程改进:全面质量

管理,生产力和竞争力的突破性战略》中指出:“度量是关键。如果你不能度量它,你就不能控制它。如果你不能控制它,你就不能管理它。如果你不能管理它,你就不能改进它”。所以,有必要深入研究

人力资本投资统计,应用各种统计方法从数量方面研究人力资本投资状况,探讨和揭示其数量规律,

为人力资本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然而,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与老挝、越南、缅甸三国接壤,是我国通向南亚和东亚的陆上贸易通道,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提高人力资本结构效率,成为了当务之急。同时也为当今云南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分析研究提供思路和数据支持。

二、正文

2,1文献综述

关于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是经济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丹尼森等为代表的许多学者把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来研究。实证

分析方法却各有千秋,但也存在一些方法上的不足之处,主要是一些理论的分析而缺乏数据作实证分析,国内外把人力资本投资作为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但在研究过程中主要有三个问题各有不同,一是经济增长要素的选择不同;二是数据的采集不同;三是模型的选择不同,导致数据的代表性不强,从而分析结果也各有不同。

2,2国外的文献综述

在经济增长领域中构建人力资本理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他于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连续发表了几篇重要文章,成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之作。这些文章包括《教育与经济增长》、《人力资本投资》和《对人投资的思考》等。舒尔茨在1960年美国经济学年会上发表的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在美国经济学界引起轰动。他大胆提出和明确地阐述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与性质,人力资本投资内容与途径,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等方面的思想和观点。

美国经济学家E·丹尼森则进行了更为具体的实证分析,他通过对美国1929年至1957年期间经济增长之源的研究,为舒尔茨的观点提供了最为有力的证据,其代表作有《美国经济增长之源和我们面临的选择》

(1962);《教育贡献的衡量》(1964)和《增长率为什么会不同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1967)。丹尼森的研究表明,在1929年至1957年期间美国的经济增长中有1/5是来自教育,由于工人受教育水的提高,使劳动力的平均质量提高了O .97个百分点,对美国国民收入增长率的贡献为0.67个百分点,占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的23%,占人均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的42%。[2]但他们都是一些纯理论的分析和建议。缺乏数据分析作为奠基石,增加实际问题处理的说服力度。但随着经济增长理论的不断完善,人类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是一个以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知识化的新经济时代,人们开始感觉到人力资本投资的价值,但如何度量它的价值?这是人们开始采用数字来做定量分析,于是产生了P E .Petrakis(2002)采用描述统计里面的抽样调查,对三个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进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调查,表明经济增长与教育呈正相关关系。William(2004)指出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做了线性分析,并不是严格单调递增的关系,还受税收结构、生产力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2.3国内的文献综述

沈利生、朱运法(1999)假定中国部门经济增长来源于3种要素的增长:固定资产存量、人力资本存量、

技术进步,并假定生产函数形式为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K A L t t Y t t βα计算出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安徽大学夏波的硕士论文中实证分析的部分采用的数据来源于统计年鉴但方法简单,主要使用财政支出与经济建设费支出的比例分析。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的公共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上升并不能说明人力资本在云南经济增长起到应有的效益。

三、数据采集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3.1数据采集

本文的数据来源都来自2013年的云南统计年鉴,下面就是1980-2012年云南GDP 与人力资本投资的相关数据:

3.2研究的思路

本文研究思路简单的说:文献综述→人力资本投资的要素选择和数据的处理→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

具体的来说,结合一些学者的分析方法和基本思路,从中借鉴他们研究理论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的选择,在此同时结合自己统计学专业知识以及一些经济学理论,来寻找自己由此数据会采取什么分析方法、需做出那些假设、建立什么模型等等的考虑。基于以上的文献综述,我的数据从人力资本投资的五个方面包括:教育支出、各普通高校现状(院校数、教师人数、毕业人数、就业人数等)、在职培训、卫生保健和迁移流动的人力资本存量数据分析。其次,考虑到云南的地理环境的优越性,地处西南边境地带,与老挝、越南、缅甸、泰国以及东南亚的各国相邻,所以培养符合经济贸易的国际型人才非常有必要,收集云南边境进出口总额占云南生产总值(GDP )的份额,对投资者和政府在人力资本的投资和调控体制方面提供数据和理论参考。

3,3 研究的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的统计学分析方法,由于数据的采集的整理和分析,在实证的分析中主要采用时间序列的回归分析,分析人力资本投资和云南GDP 的相关性分析,同时运用一些描述统计学的统计基础分析方法。具体根据数据,采用多曲线模型拟合比较等统计方法来分析来对不连续的要素变量进行拟合,并把拟合的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从而整理出实证研究所需的时间序列数据。

在实证分析阶段,为了避免出现虚假回归(时间序列数据并非平稳性的)等问题,首先,要检验序列的平稳性。

四、实证分析

4.1

4.2

五、参考文献

[1] 西奥多·威廉·舒尔茨. 《人力资本投资》(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and Urban Competitiveness)[M].

1960

[2] 葛文红. 山东省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 2008

应用统计学论文

应用统计学课程论文 经过这学期短暂的学习应用统计学,我对这门学科也有了一定认识。应用统计学是一门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各个领域有关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科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市场研究、质量控制等工作。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是市场经济和信息经济的时代,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整理,所以学好应用统计对不久即将走向社会的我们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绪论 一、应用统计学的发展: 从统计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可以把统计学大致分为古典统计学、近代统计学和现代统计学三个时期。 第一、古典统计学时期: 古典统计学时期是指17世纪初至18世纪末,这是统计学的创立时期,亦称古典统计学时期。在这时期出现了政治算术学派和德国的国势学派两个统计学派. 1、国势学派 国势学派又称记述学派,产生于17世纪的德国。由于该学派主要以文字记述国家的显著事项,故称记述学派。 2、政治算术学派 政治算术学派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其创始人是威廉和约翰.“算术”是指统计方法。主要利用实际资料,运用数字、重量和尺度等统计方法对实际情况作了系统的数量对比分析,从而为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第二、近代统计学时期: 近代统计学是指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这一百年的统计学,它是古典统计学的继续和发展,是古典统计学向现代统计学过渡的统计学。近代统计学的发端,不能不提到著名的统计学家阿道夫·凯特勒的卓越员献。他既继承了国势学和政治算术的传统,把统计学从作为管理国家行政的“政治医学”,扩展到作为研究社会内在矛盾及其规律性数量表现的科学认识方法,又积极地把古典概率引人统计学,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偶然变化中的规律性表现。 1、数理统计学派 指概率论引进统计学形成数理统计学,以概率作为理论基础,抽象掉统 计学的社会经济现象内涵,变成了抽象的数学分析和推断技术. 2、社会统计学派 指研究社会现象变动的原因和规律性的实质性科学。社会统计学在这里也称为社会经济统计学,包括政治统计.经济统计.人口统计.犯罪统计等多方面内容. 第三、现代统计学时期:

一年级计算能力的培养论文

小学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马海平 海原县李旺镇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成长。本文从调动积极性、明确目标、讲清道理、培养思维、巩固训练等五方面加以阐释,重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计算、数学教学。 引言:在一年级教育阶段,计算能力培养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并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计算能力培养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成为现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任教一年级的我来说,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调动积极性是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能力培养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辅助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简便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卡片、小黑板视算,

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明确目标是方向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熟练”、“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在实际生活中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在一年级整个数学教学阶段,主要是对以下知识进行系统学习:一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位和不进位加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和不进位加减法。这些基础和核心知识是计算能力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也要求学生达到“熟练”。 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计算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内的加减法,比较合理的算法是凑十法和看加算减法,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又如: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有各种计算方法,可以从低位算起,也可以从高位算起,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具体分析,灵活运用。一年级学生接触了“两个数相加,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凑十法”、“破十法”、“看加算减法”这一些运算定律,学生学习后如果不会运用,即使计算正确,也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明确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计算能

统计学论文范文

统计学论文范文 统计学论文范文 统计学课程是统计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财经类各专业学科的基础课和必修课,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市场对各种社会经济信息需求日益增加, 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还是公司企业乃至个人的经营、投资决策,都越来越依赖于相关信息的取得及相应的数量分析,这些都高度依赖于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已成为管理、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和社会经济实践活动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如何在统计学的教学中培养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所需要的统计学专业人才,必然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改革教学方法。 一、传统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成在的主要问题及负面影响 (一)传统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人生的目标模糊,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大部分学生都带着原来的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使他们在接受知识上比别的同学要慢一些,而且在课余时间,他们也不能自我加压。对于人生的长远打算更是缺乏认识,或者说有的同学是害怕思考,在回避或者逃避这个问题,缺乏青年人那种对知识广泛涉猎,锐意进取的精神。 2、学生文化基础差,入学成绩普遍偏低。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全面扩招,高等教育的学生综合素质也在明显的下降,高职专科这个层次的学生已是高等教育的最低层次,学生的素质特别是文化课的成绩较差。很多高职高专学校只要考生过了提

档线就可以录取,所以其文化课基础可想而知。 3、统计学课程的计算太复杂。 如组距数列的编制,其资料中的数据有几十至上百,要将其中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再分组,光凭眼睛观察是不行的,还有几何平均数的计算、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指数曲线趋势模型、多元回归预测等等,这些计算都很复杂,手工计算量非常大,没有计算机软件的支撑,是很难进行教学实际问题分析的。 4、教师教学重理论,实践教学深广度不够。 有些教师上课时滔滔不绝,黑板写得满满的,学生不停地记笔记。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法带来很多弊病。教师讲得过多,他所能提供给学生独立掌握知识、主动训练能力的机会就越少,学生常处于被动位置,没有时间及时思考、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当然没法巩固。再有,讲得过多,重点不突出,学生掌握不了要领,课堂气氛也沉闷,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加上统计学的数学知识太多,本来他们的基础就不是那么好,无法听懂这些理论知识。 还有在当前评估热潮的推动下,许多学校开展了轰轰烈烈、前所未有的实践教学,但受诸多因素影响,大多浮于表面,实践教学深度不够,还不能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技能训练。统计学课程一般每周4~6节,总学时约60~70节,而实践课只占10%左右。这意味着该专业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从事的主要是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实践操作,课程考察也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技能的培养被忽视了。

论文写作指导:写作方法总结

论文写作指导:写作方法总结论文写作——材料、观点和文字 材料是写好论文的基础,观点是论文的灵魂,文字是论文的外在表现。材料和观点是论文的内容,文字是论文的形式。形式是表现内容的,内容要通过形式来表现。三者的完美结合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材料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材料获得的效率与质量。整篇论文是由若干工作单元组成的,每一工作单元又是由每次实验材料积累起来的。因此要善待每天的实验。每天工作时都要考虑到这一数据在将来论文中的可能位置,对每一张影像记录都要认真收集保存。材料要真实可靠,数据要充足。有了异常,要及时分析处理,要保证所得结果可信,排除假象。一篇论文总要有新现象、新处理、新效果、新观点。 观点应明确,客观辩证。不要、也不能回避不同观点。从论文定题到结论,处处有观点,所以观点是论文的灵魂,是贯穿始终的。讨论观点时不要强词夺理,不要自圆其说,力戒片面性、主观性、随意性。要和国内外文献上的观点相比较,也要和自己实验室过去的观点相比较。在比较中分析异同,提高认识。也不要怕观点错误,不要怕改正错误。要百家争鸣,通过争鸣,认识真理。 论文的文字要自然流畅,“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但也

不要华丽雕琢,目的是“文以载道”。论文叙述要合乎逻辑,层次分明,朴素真实,分寸恰当。 论文写作——准备和动笔 论文写得好坏,关键在于准备。会写论文的人,一般总是三步过程。论文写前深思熟虑,全局在胸;充分打好论文腹稿,提起笔来,一气呵成;写出论文初稿后,放一段时间,反复吟读,千锤百炼。 不会写论文的人相反。肚子里空洞洞,脑子里乱烘烘,笔头上千斤重。他们拿起笔来就写,写几下就停。写写停停,停停写写。忽儿找材料,忽儿查数据,忽儿补实验。忽儿撕掉一页,忽儿抄上几句。忽儿哀声叹气,搔头摸耳,咬笔杆,踱方步。这两种人的差别在于准备状况的不同,这是很多初写论文的人意识不到的。写论文的良好准备应该有三个阶段。 1.论文写作——近期准备 是指实验结束后到着手写作论文前一段时间的准备。应该收齐材料,处理好数据,制备好图表,完成统计处理。然后打好论文腹稿,列出论文提纲,明确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与指导者和合作者讨论,取得共识。深思熟虑后,一气呵成。其中“打腹稿”是写论文的关键阶段。这时应将所有工作和数据通盘考虑,全局在胸。这就像战斗打响前的运筹帷帽一样,是作者脑力劳动最紧张的时刻。 2.论文写作——中期准备

统计分析论文

实验名称: 用SPSS软件寻找国民总收入与最终消费之间的关系 实验内容: 数据如下表所示 最终消费 年份国民总收 入 1990 18718.32 12090.5 1991 21826.2 14091.9 1992 26937.28 17203.3 1993 35260.02 21899.9 1994 48108.46 29242.2 1995 59810.53 36748.2 1996 70142.49 43919.5 1997 78060.83 48140.6 1998 83024.28 51588.2 1999 88479.15 55636.9 2000 98000.45 61516 2001 108068.2 66878.3 2002 119095.7 71691.2 2003 135174 77449.5 2004 159586.7 87032.9 2005 184088.6 97822.7 2006 213131.7 110595.3 2007 251483.2 128444.6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实验过程: (一)国民总收入与最终消费之间的关系及模型(1)用散点图进行直观分析

国民总收入与最终消费的散点图 (2)皮尔森相关性检验 首先进行正态性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独立样本t检验 One-Sample Kolmogorov-Smirnov Test 国民总收入最终消费N 18 18 Normal Parameters a Mean 9.9944E4 5.733E4 Std. Deviation 6.70326E4 3.3808E4 Most Extreme Differences Absolute .123 .090 Positive .123 .076 Negative -.113 -.090 Kolmogorov-Smirnov Z .524 .384 Asymp. Sig. (2-tailed) .947 .999 a. Test distribution is Normal. P值都大于0.05,满足正态分布。

多元统计分析 课程论文.doc

HUNAN UNIVERSITY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有关我国居民消费因素的分析指导老师: 学生名字: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经济统计 学院名称: xxx学院

目录 概述 (1) 一、引言 (2) 二、数据概述系 (2) 三、分析方法 (3) 四、数据分析 (3) (一)相关分析 (3) (二)因子分析 (10) (三)聚类分析 (15) 五、分析与建议 (18) 六、心得体会 (19) 参考文献 (20)

有关我国居民消费因素的分析 概述 生活离不开消费,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消费也在逐渐变化,并且随着经济发展,各个地区的发展水平的差异,消费也产生了不同的变化,此篇论文主要目的是利用多元统计的方法,借助spss软件,对我国31个地区的居民消费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我国31个地区的居民消费情况与统计指标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等8个指标之间的一些联系。并且通过因子得分,计算并排列出消费因素的综合得分,最后通过聚类分析,对我国31个地区的居民消费情况做一个大致分类,进而对各个地区分类后的情况做一个分析和总结并结合文献以及资料提出一些意见和看法。

一.引言 消费在宏观经济学中,指某时期一人或一国用于消费品的总支出。与经济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最终阶段,是生产者生产产品的目的和导向。如果没有了消费,生产的存在也会变得毫无意义,消费促进了生产,给生产带来了源动力。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并且消费促进了货币流通,提供了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拉动了经济增长,最终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消费是国民经济保持增长的动力,只有拉动消费需求的增长,才能促进投资,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宏观经济的增长,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的需求,实现生活水平的提高。 故消费和生活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通过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分析,不但可以直观了解到我国总的消费趋向,各地区不同的消费主导因素,还能客观反映我国总的生活水平也就是经济发展的大致情况。统计年鉴中的八项指标: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囊括了居民消费的全部项目,居民日常消费可以清楚地从数据中了解到。再通过分析和整合,最终可以大致分析我国总体的消费倾向以及各个地区的异同点。再结合文献资料了解分析产生异同的原因,进而对我国的总体消费水平做一个最终概括。 二.数据概述 数据来源: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 指标:

计算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

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统计学毕业论文参考课题.doc

郑重声明: 以下课题均属个人网上整理而得,仅做参考,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本人不承担任何因个人因素引起的刑事民事责任。 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1 区域服务业饱和度与溢出度研究 2 微区位人流量测算技术研究 3 基于购买力平价下的富裕度测算方法 4 部门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率关联性分析 5 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测算技术研究 6 区域质量指数的计算技术研究 7 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技术及应用研究 8 微区位富裕度的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9 柳州主导产业同构性与差异性研究 10 区域旅游产业经济贡献统计技术研究 11 富裕度测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12 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率关联的存在性研究 13 非统一收银商场交易量与经济总量调查技术研究 14 综合评价权数确定的坎蒂雷方法实证研究 15 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析 16 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7 柳州市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统计分析 18 柳州市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分析 19 柳州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分析 20 城乡统筹的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证分析 21 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需求变动分析 22 柳州市农民消费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及其趋势预测 23 消费质量的统计测度研究 24 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分析 25 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分析 26 城乡统筹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 27 西部地区教育差距的聚类分析 28 从统计调查看科大学分制推行的经验及其不足 29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编制存在的问题探讨及其改革 30 柳州城乡收入差距预测 31 我国收入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 32 从城乡收入差距看城乡统筹试验区的效果—以柳州为例 33 柳州市商品住宅价格与土地价格互动性研究 34 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35 房地产市场供求与房价关系的实证研究 36 房地产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关系研究 37 中国房地产周期波动区域比较

论文摘要的撰写方法

论文摘要的撰写方法 一、论文摘要的定义 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 果和结论。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除了实在迫不得已,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摘要可用另页置于题名页(页上无正文)之前,学术论文的摘要一般置于题名和作 者之后,论文正文之前。 二、论文摘要的分类 根据内容的不同, 摘要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 (1) 报道性摘要: 也常称作信息性摘要或资料性摘要, 其特点是全面、简要地概括论文的目的、方法、主要数据和结论. 通常, 这种摘要可以部分地取代阅读全文. (2) 指示性摘要: 也常称为说明性摘要、描述性摘要或论点摘要, 一般只用二三句话概括论文的主题, 而不涉及论据和结论, 多用于综述、会议报告等. 该类摘要可用于帮助潜在的读者来决定是否需要阅读全文. (3) 报道-指示性摘要: 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的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 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 目前,我国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多采用报道性摘要。即包括论文的目的、方 法、结果和结论等四部分内容。而毕业论文的摘要的写法多是采用指示性摘要的 写法,即概括文章的主题和主要内容。在指示性摘要的写作过程中,作者首先 应该对论文的写作背景做简单介绍,然后应该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介 绍,主要是对文章的提纲做简要的介绍,最后要对文章的研究意义进行介绍。

三、论文摘要写作的注意事项 (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 (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 (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目前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

统计分析方法课程论文

统计分析方法课程论文 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相关关系的 实证研究

摘要 投资者和经营者在信息获取方面的不对称使得投资者需要借助独立第三方对其内部控制报告进行审核评价,降低投资风险并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通过阐述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和盈余管理的概念,引出理论分析二者直接的关系,并提出相应假设,考虑我国资本市场特殊条件,选择截面修正琼斯模型作为计量盈余管理的模型。在实证分析阶段,选取了满足研究条件的深市A股上市公司在 2012、2013 年两年的年报数据作为总体样本,运用单变量 T 检验、pearson 相关性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审计费用越高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即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Abstract As the asymmetry between investors and operators in terms of the access to information, the former need the help of an independent third party to audit their internal control evaluation report to reduce investment risk and make the right investment decisions. At first ,we take a review of the history documents of internal control audit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 then sum up the related research of the two series . Through elaborate internal control we leads to a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he corresponding assumption. Considering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of China's capital market, we choose the sectional Jones model as amended measur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models. At the empirical analysis stage,we select the Shenzhen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2012 and 2013 annual data as the overall sample, using univariate T-test,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o research and analysis China's listed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internal control audit fees correlation deeply .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more internal control audit fees , the higher degre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 namely the internal control audit fee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Key words:Internal control audit fees;Earnings management;Empirical study

统计学期末论文

国贸1242班娄丁山1220702204 国贸1241班王龙雨1220702109 关于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培养质量的调查与研究 摘要:大学生素质不外乎文化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各种走向社会应具备的能力。我们都知道,管理者的工作质量是由他们所管理的人的工作质量来决定的,并且,企业的整个运作过程,除了一些核心技术之外,是没有多少秘密的,可以说企业是透明的,然而,一个企业能够成功,在市场上占据一席而立于不败之地,这关键在于对方法、措施的选择、运用、实施,而这关键也是人,可见,人在企业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他对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起着相当大的作用。而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群体,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其自身所有的就业能力素质,正是企业招聘人才的衡量标准之一。 关键词:培养环境毕业生优势综合素质工作态度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大学生素质不外乎文化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各种走向社会应具备的能力。首先,文化素质作为一个大学生来说应该是已经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其次,道德素质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代的大学生虽然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但走近我们的校园可以看到我们的大学生素质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高的,食堂窗口拥挤不堪,剩菜剩饭一大片;宿舍物品失窃,发卡捡到不交更是比比皆是;自私自利唯我独尊也却有存在;甚至会发现有些大学生的素质不如那些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要清楚的认识自己,正视自己你不比别人强多少,现在大学生很多见,不是什么稀罕物。对于公司来说更希望招到能够俯下身踏实工作的,富有团队意识的人。再次,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从业的必要和前提条件,很多公司在招人的时候都会进行体检,而心理素质则是一个人承受压力所必须的基本能力。最后,大学生走向社会要有强大的适应能力,耐力,知觉能力,思维能力,创新力,以及吃苦耐劳,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开拓精神的人。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早已成为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一环。年复一年,大学毕业生都在为就业四处奔波,使出十八般武艺,据劳动保障部对全国114个城市劳动力

本科毕业生论文写作技巧和方法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技巧和方法 第一部分选题 选题,简单的说就是确定自己科研的课题,解决研究什么的问题,明确研究的目标和范围。选题是进行科研的第一步,而且是十分关键的一步。 ●进入论文写作准备阶段,多数的学生往往为论文的选题犯愁。的确在准备阶段,选题十分重要。选择恰当的题目进行研究,论文的写作就会顺利一些。 ●论文题目的选择是一个从大到小、从不具体到具体的过程,应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确定研究方向,考虑将来论文题目的大体方向和范围,在自己课程学习、广泛阅读和资料的积累的基础上,逐步明确具体的题目。 尽量选择应用型题目 通常人们对应用性研究的定义是比较模糊的,一般它泛指将理论应用于解决具体的问题,常将应用型研究分成理论的应用和计量应用,当然实际中,往往二者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越来越多的论文在进行分析时,将理论和计量应用融为一体。我们鼓励学生选择应用性研究作为论文的题目。 宜小题大作 论文的好坏,关键要看作者是如何在论文中支持自己的观点的。 这需要作者能够清楚定义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的范围不能太宽。学术论文一般不强调研究问题的宽度,更看重的是深度,如果一篇论文涉及范围太广,作者肯定是难以做到深入的。 第二部分开题报告 一、开题报告的目的 写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和专家帮我们判断一下:这个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 就要按照“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和理论空间”、“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资料收集方法和工作步骤”这样几个方面展开。其中,“文献综述,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是重点,许多人往往花费大量笔墨铺陈文献综述,但一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便寥寥数语、一掠而过。 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 与主题相关的文献综述 2.1 相关的研究文献回顾 2.2 对现有文献的简要评价 3 逻辑思路与研究方法 4 论文结构与内容安排 5 可能的创新之处 6.已有的研究基础 7.主要参考文献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具体的研究方法可从下面选定: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统计学方面课程论文

统计学方面课程论文 统计学是一门具有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性质的科学,现代统计学始终坚持将概率论等一系列数学理论作为指导,不断扩展和加深对统计学的研究。下文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统计学方面课程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统计学方面课程论文篇1浅谈改革职高统计学教学的策略 统计学作为职业高中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工具。然而,学生普遍的感受是统计学概念抽象、公式多而复杂、不好掌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 其次,学生对统计学这门核心课程,缺乏认识,未能深刻了解统计学的作用,往往以满足于通过考试或者取得相应的学分为目的。 第三,职业高中学生本身素质就差,相当一部分学生看到公式就头疼,对统计学有着本能式的排斥,缺乏学好统计学的自信心。针对以上现状,作为一名统计学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改革上有所突破,以教学改革带动、促进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 一、改革考试模式,引导学生学习 考试虽不是教学的目的,但考试的形式和内容却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统计学考试,通常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常用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简答和计算,考试的内容以客观题为主。这种考试方

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这种客观题的最大特点是,标准答案具有唯一性,学生答题不必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也无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只需死记硬背书本中的概念、公式和习题就可以了,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搞题海战术,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这与统计学的教学目的,即培养学生掌握统计基本理论并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差甚远。 改革考试模式,可以大胆地加入调查报告、专题论文、案例分析等考试形式。学生成绩的测评应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报告或论文、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采用这样的考试模式,必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考试内容上,应侧重检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标准化的客观题不宜过多的作为统计学考试的内容,最好使用结合实际经济生活而设计的主观应用题,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 二、改革教学的形式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要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和双向互动式教学。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尽可能减少公式的推导,手工的运算过程。要启发学生分析统计数字、统计技术背后的含意。课堂上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变灌输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启发式教学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潜能,引领学生对所学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对所提出的问题的设置要注意讲求质量和层次,要

关于简便计算能力的培养论文

四年级关于简便计算能力的培养 “简便计算”是小学数学计算题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计算题中最为灵活的一种。“简便计算”能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充分锻炼,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同时也是学生容易混淆和出现错误的地方,是计算教学中的难点所在部分,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引起足够重视。 四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简便计算题,做题时往往因为没有经验或数感还不够强烈,导致看不透简便计算的窍门,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简便计算初期要让学生打好基础,为高年级简便计算做好铺垫。 那么,怎样提高四年级学生简便计算能力呢?下面结合教学实际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抓口算,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准确迅速的解题思维活动是思维敏捷性的重要表现。抓口算基本训练,能提高学生应用法则的能力。口算时应注意两点:其一,不动笔,动笔计算不利于提高口算能力,亦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其二,计算时要有速度的要求,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简便运算实际上是建立在口算的基础之上的,事实上,简便运算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复杂的计算转换成简单的口算。因此,口算能力的好坏,是决定简便运算结果正确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计算的方法、定律、性质掌握得再好,到最后口算过不了关,计算的结果就不会正确,之前的努力就会付之东流。那么哪些口算知识需要掌握呢?在小学阶段,一百以内的加、减口算是必须掌握,特别是二十以内的加、减口算,乘法口诀必须熟练掌握,能达到脱口而出,另外一些特殊的乘法算式也必须掌握,如25×4=100、25×8=200、125×8=1000等。 二、观察能力是简便运算的关键。 只有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才能有效合理的选择合适的计算定律、性质进行简便运算,也就是说,观察能力的好坏是决定能否进行简便运算的关键。在进行简便运算时,最关键的是要能准确的观察数的特点、算式的特点,如观察数是不是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哪些数的和、积是整十、整百、整千……;在计算减法时,有没有和被减数尾巴相同的数等等。事实上,学生观察能力强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数感,基本上只要看一下算式,数的特点、算式的特点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从这一点上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综合、灵活的运用各种计算定律、性质是简便运算的核心。 简便运算之所以简便就是综合、灵活的运用计算性质、定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无

统计学专业论文选题参考汇总范文

统计学专业论文选题 1、区域社会保障水平统计评价 2、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3、辅助信息对分层抽样成本与精度改善效果分析 4、二重抽样对提高辅助信息质量分析 5、企业统计质量控制方法应用 6、因子分析法在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综合业绩评价中的应用 7、我国价格波动传导机制的研究 8、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9、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福建省城乡统筹发展评价 10、福建省区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与分析 11、福建省(厦门市,漳州市)果蔬/光电/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12、福建省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 13、我国(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特征及趋势分析 14、住宅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的实证分析 15、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波动相关性的差异分析 16、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实证研究 17、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识别的模型构建与政策建议 18、福建省(漳州市)旅游产业集群模式与发展研究 19、旅游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研究——以漳州旅游产业为例 20、福建省产业结构的评价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21、福建省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的实证分析 22、人民币汇率变动对FDI的影响分析 23、福建省经济增长中高新技术产业贡献的计量分析 24、中国城市化水平时间序列模型分析 25、对统计调查质量特征的探讨 26、利率变动对我国经济主体的行为影响与政策选择 27、**区域金融结构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8、关于我国统计指标消除季节因素影响方法的探讨

29、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模型解析——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检验 30、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检验 31、漳州市经济增长效率的随机前沿分析 32、基于面板数据的福建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 33、福建省市域经济区位差异分析 34、福建省各区市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与政府消费的产出弹性分析 35、福建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测算与评价 36、我国住房价格数据统计失真的原因探析 37、福建省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38、福建省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1978-2009 39、福建省经济波动分析——基于ARCH类模型的实证 40、福建省城乡协调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 41、某省各地市城市竞争力的聚类分析 42、我国东西部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实证研究 43、某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研究 44、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 45、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及其预测 46、中部六省对外贸易发展比较研究 47、闽浙苏农民收入增长及差异分析 48、某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比较研究 49、我国能源供求问题的研究 50、某省市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现状及其解决对策 51、中小企业群集及其启示 52、福建省与广东、江苏经济发展能力比较研究 53、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54、企业质量管理应用统计技术分析 55、漳州消费需求增长规律分析 56、贸易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探析 57、金融危机下漳州经济发展新思维

运筹学期末论文01837

运筹学基础及应用 论文 学校: XXX 班级:XXX 姓名:XXX 学号:XXX

运筹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 【摘要】运筹学,是应用数学和形式科学的跨领域研究,利用像 是统计学、数学模型和算法等方法,去寻找复杂问题中的最佳或近似最佳的解答。运筹学经常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特别是改善或优化现有系统的效率。运输问题可以用求解线性规划的方法来解决。但是一般来说,运输问题用普通的线性 方法求解更麻烦得多,而表上作业法则是一种简单方便的方法。 【关键词】运筹学、最佳解答、改善优化、表上作业法 一、理论依据 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步骤 1、制作初始平衡表 用“西北最大运量,然后,每增加角方法”:即在左上角先给予最大运量,然后,每增加一个运量都使一个发量或手里饱。如果所有运量的数字少于()1-+n m ,则补0使之正好()1-+n m 个。 注:补零时不能使这些书构成圈。 2、判断初始方案是否最优 (1)求位势表:对运价表加一行一列,圈出运价表中相应

于有运量的项,在增加的行列上分别添上数,使这些元素之和等于圈内的元素。这些元素称为位势数。 (2)求检验数:()分别表示行、列位势,j i ij j i ij B A C B A -+=λ 从而得到检验数表。 结论:若对任意的0,,≤ij j i λ,则方案最优,否则转3进行调整。 3、调整 (1)找回路:在0>ij λ(若有多个0>ij λ选大者)对应的运量表上对应元素为起点,沿横向或纵向前进,如遇到有运量的点即转向,直至起点,可得到一个回路。 (2)找调整量:沿上述找到的回路,从起点开始,在该回路上奇数步数字的最小者作为调整量0ε。 (3)调整方式:在该回路上奇数步-0ε,偶数步+0ε,得到新回路。 重复上述步骤,使所有0≤ij λ,即得最优方案。 二、背景 1.1鉴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需求渐趋多样,工厂作为市场消费品的产出源头,唯有对这种趋势深刻理解、深入分析,同事具体的应用于实际中,才能使自身手艺,断发展壮大,不被新新行业所淘汰。对于今天的重点研究对象食品工厂而言,由于在不同产品在原料使用、物料损耗、市场价格等方面均存在各种差异,如何确定各产

论文写作方法范文

论文写作方法范文 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 论文主体一般由绪论、本论与结论组成 1、绪论 它主要说明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现实意义,更重要的是提出本文所要探讨的的问题。绪论的主要任务在于引出本论。值得注意和是,问题要提得明确而实在。与此同时,随着问题的提出,还要对某些有关文章主题的背景材料加以介绍,说明自己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指出在当前学术界本问题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还存在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于该问题有哪些发展、探讨和补充等。 本部分在文章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它毕竟不是文章的核心,因此该部分文字不宜过长,切忌论文头重脚轻。同时,也要防止主观臆断,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贬低别人;更要防止用过多的篇幅谈个人感受,或说一此言不由衷的客套话。 2、本论 本论是学术论文的核心部分,是集中表现作者研究成果的部分。本论部分约占全文的十之八九。它担负着阐明作者观点和主张的主要任务。该部分主要由作用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构成。其中总论点往往要分解成几个分论点,分论点要分解出若干个小论点,然后利用不同的论据,采取有效的论证方法,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曲说理、分析与求证,总论点与分论点如何进行一一阐明,论证的各层次和段落

如何衔接过渡,这就是本论的结构层次如何安排的的问题。本论部分的结构形式有三种类型 (1)模式展开法:分论点不分主次披此独立,从不同的侧面、不同角度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分论点与分论点之间在逻辑上呈并列关系。 (2)纵式展开法:指本论中的各个段落或层次之间逻辑关系不是横向的并列关系,而是层层递进的。通常是由第一段的内容和论证引入第二段,从第二段又推出第三段,各段之间层层递进。 (3)纵横结合式展开法。即纵中有横,横中有纵,纵横交错展开内容。通常表现为总体上是横向型结构而在各层次内部用纵向型结构,或者在各分论点层次上是递进结构而在分论点内部是是并列关系。 3、结论 结论是论文的结尾部分,在结构上绪论的照应,在内容和意义上 又是本论的归纳,延伸和升华。文章在绪论部分提出问题,在本论部分进行充分论证,最后需要在结尾部分对全文作出结论,而且在结论中作者要明确表示对问题的看法或解决问题的思路。因此,写结论时要注意与本论紧密衔接,与绪论最好形成前后呼应。 结论的写作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或对所研究问题进行综合归纳,提出结论性的看法; 或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指出研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指明进一步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