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教神仙图谱

道教神仙图谱

道教神仙图谱
道教神仙图谱

道教神仙图谱

三清神像

玉清原始天尊

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之一,又称“虚皇道君”。元始天尊居三十六天之上的清微天玉清境。天尊之体常存不灭,至天地初开,授道屉劫度人。他主宰和像征宇宙混沌初显、阴阳未判的第一个大世纪,道教称“混元”时期。

上清灵宝天尊

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之一,又称“太上道君”。灵宝天尊居三十六天之上的禹余天上清境。道教认为“灵宝出法,随世度人”。他主宰和像征混沌初判、阴阳分明的第二个大世纪,道教称“洪元”时期。

太清道德天尊

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之一,又称“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居三十六天之上的大赤天太清境。他主宰和像征天地形成、万物化生的第三个大世纪,道教称“太初”时期。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皆“道?”所化,其本皆“道”。太上老君历劫化生度人,殷时聚形为老子,传《道德》真言。后授天师道陵正一盟威之道,创立道教。

元始天尊的神诞之日是正月初一。

灵宝天尊之神诞日为夏至日,约在农历五月中。

道德天尊之神诞日为农历二月十五日。道教以太上老君为教祖,是日大多举行祝诞聚会或祈福延寿道场。

玉皇大帝

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又称“玄穹高上帝”简称“玉帝”。为太极界最高之神,居昊天金阙,弥罗天宫,妙

相庄严,法身无上。统御诸天,综领万圣,主宰宇宙,开化万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万物,济度群生。权衡三界,总御万灵,而无量度人。为天界至尊之神,万天帝主也。道教太乙真莲宗开宗祖师郭道师曰:【一气化三清,三清合一体,就是玉皇大天尊】。言简易赅,无极、太极一体两面。玉皇大帝是三清之化身。三清与玉皇,犹如先虚无而后妙有,先无极而后有太极,先无为而后有为。

玉皇大帝神诞之日为正月初九日。十二月二十五日传称是玉皇大帝下巡人间的日子,旧时道观和民间都要烧香念经,迎送玉皇大帝

王母

西王母,俗称王母娘娘,又称西姥、王母、金母和金母元君。全名为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白玉龟台九凤太真西王母或太灵九光龟台金母元君。”西”指方位,”王母”即神名。西王母由混沌道气中西华至妙之气结气成形,厥姓侯氏,位配西方。

西王母为女仙之宗,居崑仑之间,有城千里,玉楼十二,琼华之阙,光碧之堂,九层元室,紫翠丹房,左带瑶池,右环翠山。《博物志》称,瑶池有桃树,”三千年一生实”。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得道登仙者,都隶属于西王母管辖。

道教和民间一直将西王母作为长寿的象征,以西王母作为金籙延寿道场的主神。每逢西王母神诞之日,一说是三月初三日,一说是七月十八日,道教徒,特别是女性教徒常聚集在道观内,为西王母建祝诞道场,同时祈求健康长寿。

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亦太极界之神。在玄黄判分,天地肇定后,乃有天官、地官、

水官三帝出,而为治理天、地、水三界。考校天人功过,而司众生祸福之神。又称为上元、中元、下元三元。道经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集仙录以:”张道陵于龙虎山,修三元默朝之道”。所以人间祀奉三官,系自汉张道陵始。至元魏时,乃以三官配为三元节: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定为天官大帝诞辰;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定为地官大帝诞辰;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定为水官大帝诞辰。

四御,又称“四极大帝”

道经中称四御为辅佐玉帝、代天行化的四位天帝。

北极紫微大帝为万星帝主也。北极紫微大帝万星之主,掌理人间祸福善恶,前因后果富贵贫贱,生死时间,无不由之而予夺焉。凡一切星球人民,皆归其总治,即中界之主宰也,然犹仰承玉帝之命令施行,不敢自尊。紫微大帝的生日为农历四月十八日。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西方曰太极,由天皇大帝主之。接晋书天文志云:「勾陈宫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宝,主御群灵,执万神图」。故天皇大帝综御万神也。

南极长生大帝,即俗称南极星君也。史记天官书:「狼比有大星,曰南极老人」,又观象玩占云:「南极老人星主寿考」正义云:「角亢在辰为寿星,三月之时,万物始生,建于春气,布养各尽其性,不罹灾天,故寿」。俗以为寿星明现,天下理安。若备醴祭告,可得福享寿,故南极曰长生大帝,而总御万灵也。

土皇是道教的地神。中国古代就有地神,即后土,职掌阴阳造化、山河秀丽。道教以后土为仅次于三清的四御神之一,神号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

只。职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

五方五老

五方五老天君,为东南西北中五方之天神,一说为元始天王所化。五方五老的名号分别为:东方青帝青灵始老九炁天君、南方赤帝丹灵真老三炁天君、中央黄帝玄灵黄老一炁天君、西方白帝皓灵皇老七炁天君、北方黑帝五灵玄老五炁天君。

五老君是早期道教尊奉的五位天神: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君(简称青灵始老苍帝君),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简称丹灵真老赤帝君),中央玉宝元灵元老君(简称元灵元老黄帝君),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君(简称皓灵皇老白帝君),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君(简称五灵玄老黑帝君)。此五位天神,盖源于古之“五帝”传说。

南朝宋前所出之《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卷上云:“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号曰苍帝,姓阎讳开明,字灵威仰。头戴青精玉冠,衣九气青羽衣。常驾苍龙,建鹑旗,从神甲乙,官将九十万人。……上导九天之和气,下引九泉之流芳,养二仪以长存,护阴阳以永昌”;“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号曰赤帝,姓洞浮,讳极炎,字赤熛弩。头戴赤精玉冠,衣三气丹羽飞衣。常驾丹龙,建朱旗,从神丙丁,官将三十万人。……上导泰清玄元之灵化,下和三气之陶镕,令万物之永存,运天精之南夏”;“中央玉宝元灵元老,号曰黄帝,姓通班,讳元氏,字含枢纽。头戴黄精玉冠,衣五色飞衣。常驾黄龙,建黄旗,从神戊己,官将十二万人,……上等自然之和,下旋五土之灵,天地守以不亏,阴阳用之不倾”;“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号曰白帝,姓上金,讳昌开,字曜魄宝,一字白招拒。头戴白精玉冠,衣白羽飞衣。常驾白龙,建素旗,从神庚辛,官将七十万人。……上导洪精

于上天,下和众生于灵衢”;“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号曰黑帝,姓黑节,讳灵会,字隐侯局,一字叶光纪。头戴玄精玉冠,衣玄羽飞衣。常驾黑龙,建皂旗,从神壬癸,官将五十万人。……上导五帝之流气,下拯生生之众和,护二仪而不倾,保群命以永安。”

五方五老

五方五老天君,为东南西北中五方之天神,一说为元始天王所化。五方五老的名号分别为:东方青帝青灵始老九炁天君、南方赤帝丹灵真老三炁天君、中央黄帝玄灵黄老一炁天君、西方白帝皓灵皇老七炁天君、北方黑帝五灵玄老五炁天君。

五老君是早期道教尊奉的五位天神: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君(简称青灵始老苍帝君),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简称丹灵真老赤帝君),中央玉宝元灵元老君(简称元灵元老黄帝君),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君(简称皓灵皇老白帝君),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君(简称五灵玄老黑帝君)。此五位天神,盖源于古之“五帝”传说。

南朝宋前所出之《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卷上云:“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号曰苍帝,姓阎讳开明,字灵威仰。头戴青精玉冠,衣九气青羽衣。常驾苍龙,建鹑旗,从神甲乙,官将九十万人。……上导九天之和气,下引九泉之流芳,养二仪以长存,护阴阳以永昌”;“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号曰赤帝,姓洞浮,讳极炎,字赤熛弩。头戴赤精玉冠,衣三气丹羽飞衣。常驾丹龙,建朱旗,从神丙丁,官将三十万人。……上导泰清玄元之灵化,下和三气之陶镕,令万物之永存,运天精之南夏”;“中央玉宝元灵元老,号曰黄帝,姓通班,讳元氏,字含枢纽。头戴黄精玉冠,衣五色飞衣。常驾黄龙,建黄旗,从神戊己,官将十二万人,……上等自然之和,下旋五土之灵,天地守以不亏,阴阳用之不倾”;“西方七宝金门皓灵

皇老,号曰白帝,姓上金,讳昌开,字曜魄宝,一字白招拒。头戴白精玉冠,衣白羽飞衣。常驾白龙,建素旗,从神庚辛,官将七十万人。……上导洪精于上天,下和众生于灵衢”;“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号曰黑帝,姓黑节,讳灵会,字隐侯局,一字叶光纪。头戴玄精玉冠,衣玄羽飞衣。常驾黑龙,建皂旗,从神壬癸,官将五十万人。……上导五帝之流气,下拯生生之众和,护二仪而不倾,保群命以永安。”

太乙救苦天尊

太乙救苦天尊是由古代道家哲学理论名词“太一”演变而来的。“太一”本指形成天地方物的元气,“太一”,元祖也。养之不穷,用之不竭,能生万物,乃气之祖宗,造化之基也。被称为“太一”的元气是先天地万物而存在的宇宙本源,是道家、道教最根本的信仰"道"。因此,也可以说“太一”即"道"。太乙救苦天尊.就是拯救受苦受难之人,超度地狱鬼魂的最尊贵的天神。

三十二天帝及诸神将

道教认为,上有卅二天,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每方有八位天帝及诸神将,分别为东八天、西八天、南八天和北八天。图中为东八天帝、西八天帝、东方神将和西方神将。

众神朝圣

道教是多神教。其神仙体系,上有道尊天神,下有山川土地之神,中有得道神仙真人。此图只是部份道教神仙朝见玉皇大帝。

众神扈跸

道教认为,人神之主玉皇大帝为体察天上人间的实情,出跸巡视,有众神扈跸而行。以下二幅就是众神随圣行跸的场面,图中有天皇、紫微、星君天将、灵官功曹等神仙。

诸神殿居于中院正中,木构楼阁,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古雅朴实,塑有成汤像。东西配殿有东岳、三王塑像。东西两侧分别为药王殿、五道殿、高谋祠,内塑药王、五道将军、文王夫妇。南殿,西为地藏菩萨殿,内塑十殿阎君;东为六瘟殿,内塑六瘟神像。后院大殿为玉皇殿,

道教派系传乘谱系

道教派系 混元派(太上老君)、南无派(谭处瑞)、清静派(孙不二)、 金辉派(齐本守)、正乙派(张虚静)、清微派(马丹阳)、 天仙派(吕纯阳)、玄武派(真武大帝)、净明派(许旌阳)、 云阳派(张果老)、虚无派(李铁拐)、妙真派(庄子休)、 云鹤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国舅)、玉线派(樵阳真人)、 灵宝派(周祖)、太一教(萧抱珍)、全真教(王重阳)、 正一教(张宗演)、真空派(鼓祖)、铁冠派(周祖)、 自然派(张三丰)、先天派广慧派正一宗(张道陵)、 南宗(吕纯阳)、北宗(王重阳)、真大宗(张清志)、 太一宗(黄洞一)、天师道、全真道、灵宝道、清微道; 道德、先天、灵宝、正一、清微、净明、玉堂、天心派 诸真宗派系谱 第一、混元派: 混元乾坤祖天地日月星三教诸经师金木水火土 浑合本空洞朝谒上玉京虚无生一气良久归太清 第二、混元派: 一永通玄宗道高本常清德祥恭敬泰义久复圆明 混元三教主天地君亲师日月星斗真金木水火土 尹喜真人尹喜派;又鲁山、文始、楼观三派字洞。 第三、尹喜派: 道德清高上云呈守炼丹九重天外子方知妙中玄 心静自然体发白面童颜袖吞乾坤大阴阳造化先 五祖派东华帝君,姓王名玄辅,号少阳,降生於战国。得老子寝中於终南山,梦传《黄庭经》,所得著世。二月初六圣诞,系山东青州府人。留传: 第四、少阳派: 弘宣无极道习学理自明有个长生路飞升上云程 钟离帝君,姓钟离,名权,字云房,号正阳。汉时将军。系陕西西安府咸阳县仙籍。得东华帝君秘诀,授道於终南山。四月望曰圣诞。留传:第五、正阳派: 阴阳生造化动静合本元自得神仙指方知妙中玄 纯阳帝君,姓吕名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居彝圣宫,即元始台)。山西蒲州县仙籍。四月十四日圣诞。唐天宝进士。有日月当空之祸,隐於

中国道教神仙谱之三官大帝

中国道教神仙三官大帝是谁,职务是什么,什么是天官赐福? 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又称三元大帝、三元帝君、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宫九府、应感天尊,是指天官、地官和水官,是我国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他们居所是玄都玉京山中云台山妙纬宫,诞辰分别为上元节(元宵节)中元节、下元节。他们掌管人间祸福罪罚、天神转迁、生死轮回诸事,阴阳救度。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释结。 "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得道神仙,皆从三官保举;下方生人,但持三官宝号,能除厄难。 三元帝君职任宰御,巡历考校,凡仙官真人天神地祇,水母三界万灵君臣人物善恶,悉主隶焉。上元天官隶玉清境,结青黄白三气置上元三宫,总主上真自然玉虚皇皇上帝、诸天帝王、上圣大神";"中元二品地官者,隶上清境,结元洞混灵之气,凝极黄之精而成,总主五帝五岳诸真人,及诸地神仙已得道者";"下元三品水官隶太清境,结风泽之气,凝晨浩之精而成,总主水帝汤谷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诸大神及仙箓簿籍"。 三官大帝是元始天尊从天地水处取三炁,合在三焦结成圣胎。结成圣胎后,于三元节而吐出三尊。春一月月望即正月十五上元节,天官紫微圣诞;秋一月月望即七月十五中元节地官清虚圣诞;冬一月月望即十月十五下元节水官洞阴圣诞。后三神下凡,即为尧、舜、禹三帝。 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三官之所统摄。十一月冬至一阳生,正月三阳生,三阳而成乾。乾者,天之用也。正月十五,天炁圆满。天官大帝考较大千世界之内,录籍十方国土之中。天炁主生,天官大帝校录天人,标提功过,届三阳而赐福,合九炁以流辉,所以正月十五上元校录赐福而泽被众生。 五月夏至一阴生,七月三阴生,三阴成坤。坤者,地之用也。七月十五,地炁圆满。地官大帝主管三界十方九地,地炁主成,五岳八纮之类,会校录於庆生;九幽三府之流,愿关宣而赦罪。削愆尤於动植,得遂生成;施善利於飞潜,咸臻宁晏。故而,七月十五中元校录赦罪而泽被众生。 十月建亥,亥属北方,北方属水,水炁主化,天一生水,水至纯而至清,凡迎真请圣,必先用水涤荡坛场,水有荡秽去凶之效。十月十五,水炁圆满。水官掌管江河水帝,万灵之事,水炁主化,水官大帝定川源之品汇,考江海之威灵。会五炁於建生,无幽不烛;遵群伦之解厄,有愿皆从。故而十月十五校录解厄而泽被众生。

道教诸神

道教诸神 三十六宫诸婆姐七十二苑众婆神三十六婆奶 婆奶又称婆姐、婆宫、婆官、婆神,北方人则称之为保姆、延女、乌母,她们配祀在供奉临水陈夫人的庙宇中,奉陈夫人旨意,执掌人间各行各业的女人生育,谁家要生孩子,生男生女,贤与不肖,皆由她们凭各家行善积德之厚薄而定。 三十六婆奶,原是闽王宫中为白蛇精所害的三十六宫娥,在临水陈夫人的法力帮助下起死回生,闽王为了报恩,将三十六宫娥赐予陈夫人为徒,至此,她们认真协助陈夫人除妖解厄、保赤护童,凡护婴佑童等一应琐事,陈夫人多交由三十六婆奶去办。她们分别是: 1. 福州府古田县陈大娘 2. 延平府顺昌县黄莺娘 3. 福宁府宁德县方四娘

4. 兴化府莆田县柳婵娘 5. 建宁府建瓯县陆娇娘 6. 福州府长乐县宋爱娘 7. 泉州府晋江县林珠娘 8. 漳州府漳浦县李枝娘 9. 汀州府连城县杨瑞娘 10. 邵武府泰宁县董仙娘 11. 福州府连江县何莺娘 12. 漳州府漳平县彭英娘 13. 建宁府建阳县罗玉娘 14. 泉州府南安县吴月娘

15. 福州府罗源县郑桂娘 16. 福宁府福鼎县张春娘 17. 建宁府浦城县王七娘 18. 福州府侯官县倪凤娘 19. 汀州府长汀县包云娘 20. 福州府闽县孙大娘 21. 福宁府宁德县赵娥娘 22. 兴化府仙游县周五娘 23. 福州府连江县程二娘 24. 福州府闽县叶柳娘 25. 永春府宁化县铁春娘

26. 福州府永福县云燕娘 27. 泉州府惠安县聂六娘 28. 邵武府光泽县刘娇娘 29. 福州府侯官县翁金娘 30. 建宁府政和县潘翠娘 31. 福州府闽清县凌艳娘 32. 泉州府同安县郑三娘 33. 福州府闽清县朱巧娘 34. 延平府延平县金秀娘 35. 泉州府安溪县蓝梅娘 36. 福宁府霞浦县胡大娘

道教起源与发展

道教起源与发展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以《道德经》为其主要经典。道教是以先秦道家为思想渊源,吸收、融合其他理论和修持方法,而逐渐形成的我国本土宗教。它的教义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其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释、道)之一,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道教的渊源,可以追溯至中国古人渴求长生不死的心理和行为中。考古发现:早在一万八千余年前,中国的原始人类就已表现出他们对生命存在的顽强追求,如这一时期的“山顶洞人”曾在死去的同伴身上撒上一些象征生命之红色的赤铁粉,以图唤回逝者的生命。上古时代,已有人开始学仙,历史记载轩辕黄帝“且战且学仙”,“问道于广成子”,后修道成功,于鼎湖白日乘龙升天。记录古代先民生活的《山海经》中,也有关于“不死国”、“不死民”、“不死树”和“不死之药”的记载。战国时期,人们又多相信东海中有蓬莱等神山,由此出现了许多以追求不死成仙为务的方士,被称作“方仙道”。“方仙道”在秦汉时期曾活跃一时,是后世道教的前身之一。 “方仙道”的活动,多属具体的实践行为,而较少有理论的成份。后世道教的思想理论,主要来自于先秦道家哲学。春秋时期,老子著《道德经》五千言,阐发了一套关于宇宙

万物产生、存在及运动变化的理论,认为“道”是宇宙万物得以产生的根源及赖以存在的本体,主张人的活动应当遵循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由此开创了道家学派,并为后世道教的发展奠立了理论基础。战国时期,又有不少人依托黄帝、老子之名来阐发养生、治国理论,被称作“黄老道”。“黄老道”的学说,已不仅限于老子道家,同时还吸收了儒、墨、名、法诸家之长。这种融诸家学说于一炉的“新道家”,在秦汉时期影响很大,同属后世道教的前身之一。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东汉末年,张道陵作《道书》二十五篇,从而创立了天师道。在中原地区,张角创立了太平道,组织民众举行反抗东汉王朝的起义。天师道和太平道的出现,令道教开始成为有严密思想体系和组织制度的教团,被认为是道教成熟宗教形态正式形成的标志。 两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中涌现出了大批新的道经,并出现了许多新兴的道派,如灵宝派、上清派、三皇派,以及推崇外丹烧炼的金丹道等等。不仅如此,当时道教中还涌现出了葛洪、陆修静、寇谦之、陶弘景等一大批杰出的大师,对道教思想学说的发展、经典文书的整理、组织制度的完善、神仙谱系的制订等作出了很大贡献。在这些道教领袖的努力下,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无论是在思想观念方面、还是在行为仪范方面,都已显得较为完善。 唐宋时期,道教不仅信徒众多、宫观广布、倍受尊崇,而且在教理教义、修行方法、科仪制度等方面也有了巨大的

宋元时期晋东南地区二仙信仰之研究

宋元时期晋东南地区二仙信仰之研究2012-2-21 9:37:44 来源:《学术研究》(广州)2011年7期第130~136页 英文标题:A Study of the Two Immortals Belief in the Southeast Area of Jin in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作者简介:易素梅,中山大学历史系讲师,广东广州510275 关键词:道教/民间宗教/二仙/晋东南 [中图分类号]K244;K247;B95;B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0-7326(2011)07-0130-07 道教与民间宗教之间关系如何?司马虚(Michel Strickmann)认为道教是一种背离民间宗教的革命。对民间诸神信仰中的巫术和巫觋、附体、狂欢等因素,道教总想取而代之。[1](P5)然而,施舟人(Kristofer Schipper)认为道教是民间宗教的升华。他指出道教不断排斥民间宗教的做法本身就显得可疑,这恰恰反映出道教在根源上难以和后者划清界限。民间法师代表的白话传统与道观里道士代表的文言文传统具有诸多共同点,如使用符、抵制血祭、仪式结构相似、使用禹步、使用“急急如律令”等字眼,等等。道教和民间宗教之间的关系与其说是敌对,不如说是互利共生与和解(rapprochement)。[2](P9-10)司马虚和施舟人产生分歧的部分原因是二者考察的时代、关注的问题不尽相同。司马虚主要研究六朝、隋唐的道教。为了取得统治者的支持,当时的一些道教领袖指认其他混杂民间宗教和道教因素的宗教运动为伪,策略上强调道教对民间宗教的排斥,使司马虚忽略了道教与民间宗教共生的一面。施舟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当代台湾和大陆东南沿海地区,他并没有解答道教和民间宗教之间的和解关系在历史上是如何形成的问题,毕竟当代的法师不等同于司马虚笔下的中古巫觋。[2](P8-13)因此,对近代以前民间宗教和道教的关系,特别是在神祇尚未进入道教经典之前,进行

道教神系之三清道祖

道教神系之三清道祖 三清,又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 道教最至高无上的神仙为三清道祖,以下简单购中国就为您来详细介绍下这三位三清至尊神…… 三清者玉清圣境,元始居之;上清圣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在三清之境上分别住着三位尊神,洞神法神宝君住太清境,洞真法天宝君住玉清境,洞玄法灵宝君住上清境。 文自简单购中国,谢谢欣赏 天尊是指极道之尊和至尊至极。道家的老子是道教的祖师爷,位于三清境的太清,尊

为道德天尊。三清境中还居住着玉清元始天尊和上清灵宝天尊。三清尊神是道教神仙体系中的最尊,而三清之中,又以居住于玉清境的元始天尊为三清最高神。 通常来说,道教宫观都要供奉三清道祖的塑像,排列顺序为:正中央的元始天尊,象征人世间的元始状态;左边的灵宝天尊,象征人世初出混沌时的状态;右边道德天尊,象征人世创始之初的状态。 如果具象三清尊神的话,元始天尊的地位最高,相当于中国式的上帝;灵宝天尊主要是为了解决老百姓的需求,相当于民间的玉皇大帝;而道德天尊就是道教的创始人老子。 元始天尊出现于晋朝的道教神仙体系之中。据说,元始天尊是由赤混洞天无元的青气化生而成的。每次到了天地初开、劫数终尽的时候,元始天尊就出来传授道教,并开劫度人。元始天尊手下共有十二大弟子,分别为广成子、赤精子、黄龙真人、惧留孙、太乙真人、灵宝大法师、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玉鼎真人、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 灵宝天尊出现于道教神仙体系中的时间要晚于元始天尊,大概出现于南北朝时期。灵宝天尊是由混太无元玄黄之气所化生而成的,灵宝天尊又称为太上道君,劫运而出法度造人。 道德天尊就是道家的老子,又被称为太上老君。道德天尊是由冥寂玄通元玄白之气化生而成的。道教在创始之初,为了向世人推广道教,故奉道为至高无上,并尊老子为道教的教主。道教说老子上处五京,是神王之宗;下处紫薇,是飞仙之主,是道教的至尊天神。道德天尊经常分身降世,无世不存。太上老君——气化三清,使得殊途同归,万法归一。道无所不在,处处显化。

道教简介

道教 发布时间:2017-10-23 02:30文章来源:国家宗教事务局研究中心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在汉代黄老道家思想基础上,吸收古代神仙家的方术和民间巫术及鬼神信仰,于东汉末年形成的。道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走向成熟,在隋唐北宋达到鼎盛。南宋金元时期,道教出现新的教派,教义和道法都有改变。明清时期,道教随着中国传统社会进入晚期而日益衰微。 新中国成立后,道教界进行了宗教制度民主改革,使道教的面貌焕然一新。1957年4月,中国道教协会成立,实现了全国道教徒的大联合、大团结。 道教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思想,将“道”作为最高信仰,从中演化出最高的神灵,构建了庞大的神仙体系。道教认为道可以修得,修炼的最终目的是得道成仙。 道教尊老子为教主,奉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元代后期,道教各宗派逐渐合流,最终形成了全真和正一两大派并立的格局,延续至今。全真派由金代王重阳创立,全真道士必须受戒方能名登“仙籍”。全真派道士为出家道士,不结婚、素食,住在道观里。正一派源远流长,于元代最终形成。授箓是正一派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道士“修真成仙”的重要条件,只有受箓才能“名登天曹”。正一派道士可以结婚,吃荤,绝大部分不出家。

道教的神仙谱系复杂庞大,主要有三清、四御、星神与四方之神等。三清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是道教崇奉的最高神。四御为辅佐三清的四位天帝:玉皇大帝,北极大帝,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祗。玉皇大帝是民间最受崇拜的天神。星神与四方之神:道教把诸星视为星君,主要有北斗七星。斗姆元君是北斗七星之母,又称斗姥,最受尊崇。四方之神即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北宋时改称玄武为真武,最受崇拜。 道教的主要仪轨有斋戒、坛醮等。 道教的主要道术有外丹、内丹和符箓等。 道教的主要节日有: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天师张道陵诞辰、太上老君诞辰、东岳大帝诞辰、吕纯阳祖师诞辰、关圣帝君诞辰、灵宝天尊诞辰、元始天尊圣诞,等。

近现代修真小说的流行与道教的关系

近当代修真小说的流行与道教的关系 陈慧美 摘要:道教的思想对扩充中国近当代文学的内涵和思想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道教,不同于儒家“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教义,而是主要体现在以老子之"道"为最高信仰、以得"道"成仙为终极追求,在修炼上讲求长生、飞仙,重视仙神、鬼神。受到道教影响,中国近当代文学小说中分支出修真小说,小说一般讲述主人公通过道教的飞升到达更高的境界。其不同于其它志人志事的叙事文学,其文风、内容和形式都受到道教的影响,带有虚无缥缈的神仙色彩,所以在近当代文学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受到广大青少年的追捧。 一、近当代修真小说出现与发展 1930年左右,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开中国近当代修真小说之先河。书中剑仙驭剑腾空,瞬息千里,仙佛妖魔,鸟兽虫鱼,人能成仙,鸟兽蛇虫皆能得道成妖,道行高深者可修炼到元神离开肉体,如遇劫难,九重元神只要逃出一丝一缕,仍可重新修炼。[1]这部罕世巨著奇幻曲折,高潮迭起,引起了民众对仙侠小说的关注,并对近现代修真小说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当代以来,网络写手不断涌现,受读者推崇的诸如《飘邈之旅》、《诛仙》等长篇修真小说也层出不穷,并且越来越多的优秀小说由网络连载改为出版发行。根据2012年上半年上海图书出版市场走势情况,在畅销文学类图书中,网络文学与流行文学类读物始终在各大网站的销售排行榜前列,在百度搜索的书籍类排行中,前10名均为网络文学与流行文学类读物,其销售情况和关注度明显高于其他类别的文学图书。[2]青少年群体已经成为修真小说阅读和写作的主力军。他们对成功的渴望,对于爱情的想象,及对于未知世界领域的探索的心理对于该种类小说的流行也起到了外部的推动作用。 近当代修真小说的流行与道教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其风格、内容、写作形式都极大地受到了道教思想的影响。

道教的神仙体系及神仙级别

道教的神仙体系及神仙级别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DQTY-KII

道教的神仙体系(原创) 2008-07-22 10:51:17| 分类: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道教的神仙体系(原创) 闲来无事喜欢看看神话,颇感道教神仙体系杂乱,职责不清,就算是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以及后来的《神仙谱系》也不清楚,因而试着理顺一番,作为茶余饭后之笑谈,苦于可参考的材料少之又少,不知道这样的仙事安排如果不妥当,是不是会给天庭带来混乱,如果引起某些仙灵不满,只能算其修为不足,先打下天庭了,哈哈。 一、道教中地位最尊的仙灵 1、玄玄上人——道教的祖爷爷辈 玄玄上人——道教第一仙,即封神演义中的鸿钧老祖。据说是在天表之外居住,动是流动金光,静是浩淼之气。此仙乃道教中的祖爷爷辈分。暂时把他算做一个企业集团的董事局主席吧。 2、三清——道教的爷爷辈 懂得一点神话知识的人都会知道,三清为玉清原始天尊、上清太上玉晨大道君、太清太上老君。此三仙皆为大罗金仙,居住之处为天的最高处,而以原始为最尊。 原始天尊即神话传说中的盘古天尊,原始真王,原始天王,他应该是无极真王,一把手,主持工作。在封神演义中把他的地位有所降低,这是一种误区。估计原始的地位相当于一个企业集团中的董事长。 太上玉晨大道君在道教中总领仙籍,某种意义上讲在仙界是相当于负责管人事的,他也是古今自学成材的第一人。各种仙术据说都是他研究发明出来。这是一个企业集团中的副董事长。 太上老君,即西游记中的老君,也是周代的老子,仙界中负责管业务,抓培训工作,最大的工作任务是培训生灵成仙、撰写论文、炼丹。这也是一个企业集团中的副董事长。 3、五方五老——比照道教的爷爷辈 东方——扶桑大帝东王公,五行属木,据说居住在大五岳中的方诸山。 西方——西王母,五行属金,据说居住在大五岳中的昆仑山。 南方——赤精大帝即赤精子,五行属火,但非封神演义中的赤精子,居住在大五岳中的长离山。 北方——水精大帝,即孔子,五行属水,居住在广野山。 中央——黄老元君,五行属土,居住在须弥山。 此五老秉五行之气,处自王之位,相当于公司中的五个董事。 4、成名人物——比照道教的爷爷辈 1)玄妙玉女——太上老君(老子)的母亲。 2)道母——据说是天皇大帝的母亲 3)后土元君——据说是地皇的母亲

中国道教神仙谱系

中国道教神仙谱系 中国神仙人物起源于上古神话,这是中国神仙体系的起源阶段。春秋战国时期,神仙人物逐渐被写入诸子百家的书籍,例如《山海经》记载的女娲、夸父、后羿、共工、相柳、精卫、西王母等;《庄子》里记载的的广成子、彭祖、鲲鹏、河伯、海神等。秦汉时期进一步发展,《淮南子》、《史记》、《列仙传》、《神仙传》中有了更多的神仙人物和传说。南北朝时期《元始上真众仙记》介绍了元始天尊、扶桑大帝东王公西王母等道教大神,陶弘景的著作《真灵位业图》则将神仙分七个等级,建立了较为系统的道教神谱。唐代崇奉道教,尊老子为始祖,封老子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因此,唐代前中期道观中只有元始天尊殿或老君殿,而无三清殿。北宋真宗、徽宗是著名的喜爱道教的皇帝,王钦若奉旨著有《列宿万灵朝真图》,《罗天大醮仪》,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道家诸神体系,南宋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中编制的黄箓大斋醮神名单即据此写成。 上古大神 盘古开天辟地 盘古:开天辟地之神。盘古是中国民间神话体系中最古老的神,盘古神话的产生很古老,上古时期人们口口相传,文字记录见于《三五历纪》、《五运历年记》、《述异记》等。

盘古开天

三皇

三皇:有不同的版本。其中流传最广的是: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出自《风俗通义》。 另外还有: 燧人、伏羲、神农——出自《尚书大传》,《白虎通义》。 天皇、地皇、人皇——出自《史记·补三皇本记》,《太平御览》。 伏羲、神农、黄帝——出自《帝王世纪》。 伏羲画八卦

伏羲:传说里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 女娲炼石补天图

道教神系之五德星君

道教神系之五德星君 道教神系之五德星君道教神仙谱系中的五德星君分别为:北方水德伺辰星君、南方火德荧惑星君、东方木德重华星君、西方金德太白星君和中央土德地侯星君。据记载,北方水德伺辰星君主要负责含真娠灵,通利万物。众生若是有幸遇到北方水德伺辰星君,应弘善而迎接他,令自己免受灾滞劾掠的苦难。南方火德真君主要负责烛幽洞微,长养万物。众生若是有幸遇到南方火德真君,应弘善而迎接他,令自己免受疾病灾厄的忧患。东方木德重华星君主要负责变惨为舒,发生万物。众生若是有幸遇到东方木德重华星君,应弘善而迎接他,令自己获得福庆喜乐。西方金德太白星君主要负责告成功肃,就敛万物。众生若是有幸遇到西方金德太白星君,应弘善而迎接他,令自己免受灾怪刑狱之苦。中央土德地侯星君主要负责成功不愆,广育万类。众生若是有幸遇到中央土德地侯星君,应弘善而迎接他,令自己免受忧塞刑律的厄运。据《太上洞神五星诸宿日月混常经》记载,道教徒若是有幸遇见日君,则必得仙术真1/2页文自简单购中国,谢谢阅读传。若是有幸遇见月君,则向月君所祈求的愿望都会实现,且所得的皆是长生不死,助于道教徒得道成仙之术。据道教言,五德星君中的北方水德星君,讳伺晨;南方火德星君,讳荧惑;东方木德星君,讳重华;西方

金德星君,讳太白;中央土德星君,讳地日侯。每个人的流年不同,因此,在每一个年岁其命中所属的星君也不同,关系到的个人福祸灾刑也不一而同。五德星君辅佐天上的玉皇大帝,履行天之职责,行天之德行。五德星君与道教的五方五帝合象形成五星。五德星君与太阳星君和太阴星君合称为七政。五德星君中以太白金星为最受民间熟知。道教每月都会为五德星君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以行之大吉。在农历十五日之时,会以白纸上书祭祀西方庚辛金德星君;农历十九日之时,会以黄纸上书祭祀中央戊己土德星君;农历二十一日之时,会以皂纸上书祭祀北方壬癸水德星君;农历二十五日之时,会以青纸上祭祀书东方甲乙木德星君;农历二十九日之时,会以红纸上书祭祀南方丙丁火德星君。据道教言,在举行五德星君的祭祀之时,应朝向西方而祭祀,从而避凶趋吉。2/2页全文完

道教的神仙体系及神仙级别

道教的神仙体系及神仙 级别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道教的神仙体系(原创) 2008-07-22 10:51:17|?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道教的神仙体系(原创) 闲来无事喜欢看看神话,颇感道教神仙体系杂乱,职责不清,就算是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以及后来的《神仙谱系》也不清楚,因而试着理顺一番,作为茶余饭后之笑谈,苦于可参考的材料少之又少,不知道这样的仙事安排如果不妥当,是不是会给天庭带来混乱,如果引起某些仙灵不满,只能算其修为不足,先打下天庭了,哈哈。 一、道教中地位最尊的仙灵 1、玄玄上人——道教的祖爷爷辈 玄玄上人——道教第一仙,即封神演义中的鸿钧老祖。据说是在天表之外居住,动是流动金光,静是浩淼之气。此仙乃道教中的祖爷爷辈分。暂时把他算做一个企业集团的董事局主席吧。 2、三清——道教的爷爷辈 懂得一点神话知识的人都会知道,三清为玉清原始天尊、上清太上玉晨大道君、太清太上老君。此三仙皆为大罗金仙,居住之处为天的最高处,而以原始为最尊。 原始天尊即神话传说中的盘古天尊,原始真王,原始天王,他应该是无极真王,一把手,主持工作。在封神演义中把他的地位有所降低,这是一种误区。估计原始的地位相当于一个企业集团中的董事长。 太上玉晨大道君在道教中总领仙籍,某种意义上讲在仙界是相当于负责管人事的,他也是古今自学成材的第一人。各种仙术据说都是他研究发明出来。这是一个企业集团中的副董事长。 太上老君,即西游记中的老君,也是周代的老子,仙界中负责管业务,抓培训工作,最大的工作任务是培训生灵成仙、撰写论文、炼丹。这也是一个企业集团中的副董事长。 3、五方五老——比照道教的爷爷辈 东方——扶桑大帝东王公,五行属木,据说居住在大五岳中的方诸山。 西方——西王母,五行属金,据说居住在大五岳中的昆仑山。 南方——赤精大帝即赤精子,五行属火,但非封神演义中的赤精子,居住在大五岳中的长离山。 北方——水精大帝,即孔子,五行属水,居住在广野山。 中央——黄老元君,五行属土,居住在须弥山。 此五老秉五行之气,处自王之位,相当于公司中的五个董事。 4、成名人物——比照道教的爷爷辈 1)玄妙玉女——太上老君(老子)的母亲。 2)道母——据说是天皇大帝的母亲 3)后土元君——据说是地皇的母亲

道教的神仙体系及神仙级别

道教的神仙体系(原创) 2008-07-22 10:51:17|??分类:默认分类|??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道教的神仙体系(原创) 闲来无事喜欢看看神话,颇感道教神仙体系杂乱,职责不清,就算是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以及后来的《神仙谱系》也不清楚,因而试着理顺一番,作为茶余饭后之笑谈,苦于可参考的材料少之又少,不知道这样的仙事安排如果不妥当,是不是会给天庭带来混乱,如果引起某些仙灵不满,只能算其修为不足,先打下天庭了,哈哈。 一、道教中地位最尊的仙灵 1、玄玄上人——道教的祖爷爷辈 ???? 玄玄上人——道教第一仙,即封神演义中的鸿钧老祖。据说是在天表之外居住,动是流动金光,静是浩淼之气。此仙乃道教中的祖爷爷辈分。暂时把他算做一个企业集团的董事局主席吧。 2、三清——道教的爷爷辈 ?? 懂得一点神话知识的人都会知道,三清为玉清原始天尊、上清太上玉晨大道君、太清太上老君。此三仙皆为大罗金仙,居住之处为天的最高处,而以原始为最尊。 ?? 原始天尊即神话传说中的盘古天尊,原始真王,原始天王,他应该是无极真王,一把手,主持工作。在封神演义中把他的地位有所降低,这是一种误区。估计原始的地位相当于一个企业集团中的董事长。 ?太上玉晨大道君在道教中总领仙籍,某种意义上讲在仙界是相当于负责管人事的,?他也是古今自学成材的第一人。各种仙术据说都是他研究发明出来。这是一个企业集团中的副董事长。 太上老君,即西游记中的老君,也是周代的老子,仙界中负责管业务,抓培训工作,最大的工作任务是培训生灵成仙、撰写论文、炼丹。这也是一个企业集团中的副董事长。 3、五方五老——比照道教的爷爷辈 东方——扶桑大帝东王公,五行属木,据说居住在大五岳中的方诸山。 西方——西王母,五行属金,据说居住在大五岳中的昆仑山。 南方——赤精大帝即赤精子,五行属火,但非封神演义中的赤精子,居住在大五岳中的长离山。 北方——水精大帝,即孔子,五行属水,居住在广野山。 中央——黄老元君,五行属土,居住在须弥山。 此五老秉五行之气,处自王之位,相当于公司中的五个董事。 4、成名人物——比照道教的爷爷辈 1)玄妙玉女——太上老君(老子)的母亲。 2)道母——据说是天皇大帝的母亲 3)后土元君——据说是地皇的母亲 4)斗姆元君——周天列宿的母亲

先秦两汉小说神仙境界的文化阐释

内容摘要:先秦两汉小说处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源头位置,伴随着神仙方术思想的蔓延而产生。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探讨神仙方术思想对先秦两汉小说的影响是多侧面的:一是作为文化根源影响着先秦两汉小说创作的题材选择、情节安排、主题表现等,二是为其提供了一支人数众多、实力雄厚的作家队伍,三是为其开拓了一个奇异的神仙境界。神仙方术思想的深刻影响使先秦两汉小说在哲学、宗教等不同层面昭示出其巨大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先秦两汉小说;神仙境界;文化阐释 先秦两汉时期,道家神仙方术盛行,这种现象深深影响着先秦两汉小说的萌芽和生成。道家产生后,在吸收古代神话传说和民间信仰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神仙境界学说。道家神仙境界学说大大缩短了仙凡之间的距离,并刺激了游仙故事的产生。 一、先秦两汉小说的文化之根 先秦两汉时期,道家的神仙方术思想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其与文学的关系而言,以神仙方术思想为核心的仙道故事对作家的生活方式、创作心态、审美情趣以及作品的题材、情节、主题、艺术风格审美特征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这种影响突出表现在题材、情节、主题等方面。我们大致可以这样认为,神仙方术思想成为了先秦两汉小说的文化之根。 (一)仙道故事为先秦两汉小说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 史书是保存仙道故事最多、对先秦两汉小说创作影响很大的一种典籍。我国古代典籍经、史、子、集中都载录了不少仙道故事,《诗经》、《尚书》、《易经》、《左传》中就有不少仙道故事。以史书为例,《史记》就保存了大量的神仙方士传说。我国其他“正史”也同样保存了大量的神仙道士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为先秦两汉小说创作、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史书上记载的仙道故事可以分为仙话故事、仙境传说、神仙道士传说三种。 仙话故事。《史记?封禅书》中记载的安其生仙话,是李少君对汉武帝讲述的。李少君说:“臣尝游海上,见安其生,安其生食巨枣,大如瓜。安其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安其生是秦汉时著名神仙,两汉及后来不少小说都写到他。《史记?封禅书》还讲述了一则黄帝铸鼎升仙的仙话,是汉武帝宠信的方士公孙卿讲述的。公孙卿说:“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这一则仙话几乎不加改动地被托名刘向的《列仙传》采用了。 仙境传说。神山仙境是道士们喜爱谈论的理想化的宗教幻境,东海仙山与昆仑山神山,都是神仙聚集之地。《史记?封禅书》记载了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是神仙聚集的地方,《汉书?郊祀记》对三座仙山也有类似的描绘。海中仙山有众多的神仙,掌管着不死药,秦始皇、汉武帝都想得到这些不死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有秦始皇派遣方士徐?寻找不死药的传说:“齐人徐?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童女求之。於是遣徐?发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像这样的仙境传说成为了先秦两汉小说的创作素材,创造出奇异的神仙境界。 神仙道士传说。《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保留了很多关于神仙道士的传说。先秦两汉时期,人们对神仙道士的神奇法术特别感兴趣,喜闻乐道、津津有味。秦汉许多帝王对道士法术也都十分喜爱,他们甚至召集大量有神术的神仙道士在皇宫侍奉。史官们把道士们以及他们的神奇法术都记录在史书中,成为了小说家的创作素材,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赤松子、黄帝、彭祖、王子乔、西王母、安其生、弄玉、萧史、徐?、东方朔等等,这些先秦两汉小说中的人物在史书中都有记载。

略论古羌族对道教神仙信仰的影响

略论古羌族对道教神仙信仰的影响 李雄燕 (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4) 摘要:长生成仙是道教的核心信仰。这一思想的形成,从古羌族汲取过养分。西王母、大禹、昆仑山、 灵魂不死等与羌族相关的事物,被道教整合到自己的神学系统中,并因此而焕发出异样的风采。 关键词:神仙;山岳;西王母;大禹;灵魂不死 中图分类号:B958 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7)05-0122-05 The Affluence of Ancient Qiang Nation to the Longevity Blief of Taoism by LI Xiong -yan (Sichuan Uni versity,Chengdu,Sichina 610064,Chi na) Abstract:Being celestial and longevity is the core blief of taoism,,which absorbed nutrient from an cient Qiang nation when it formed 。XI wangmu Dayu the KUNLUN mountain immortal soul ect ,which were integrated into the theological system of Taoism ,shine special charisma now . Key words:C elestial;Mountain;Xiwangm u;Dayu;Im mortal 长生成仙是道教的核心信仰。卿希泰先生认为,修道成仙思想乃是道教思想的核心,道教 其他的教理教义和各种修炼方术,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1]李养正先生也认为: 不论道教的教义及道术多门庞杂,其教义的核心仍是神仙信仰。![2]以长生成仙为核心信仰的道教,是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吸收道家、阴阳家、墨家、儒家等多家成分而逐渐形成的。这种古代宗教信仰,闻一多先生认为是古代西方某民族的宗教。 道家思想必然有一个前身,而这个前身很可能是某种富有神秘思想的原始宗教。?这古道教如果真正存在的话,我疑心它原是古代西方某民族的宗教。![3]向达却明确提出道教起源于氐羌族的宗教信仰。他说: 张陵在鹤鸣山学道,所学的道即是氐羌的宗教信仰,以此为中心思想,而缘饰以老子五千文![4]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历史上分布很广,传说他们是汉族前身 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汉族的历史是同古同今,同源异流。若细心考察其族源、部落首领、居住地址及特有民族习俗,可以发现,道教的神仙思想,应该从古羌族中汲取过养分。 一、作为山岳之后的羌族与道教的洞天福地 收稿日期:2007-08-17。 [作者] 李雄燕(1974#),男,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宗教文化研究所05级博士生。2007年第5期(第27卷总第117期) 贵州民族研究Guizhou Ethnic Studies No 5,2007(Vol 27 General No.117)

佛教体系

中国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云南傣族等地区的上座部佛教)。汉传佛教,是以地理位置划分的佛教派别,流传于中国,为北传佛教中的一支,主要以大乘佛教为主。自藏传佛教出现后,南传、北传佛教两支的划分渐渐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南传佛教、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划分法。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同属大乘佛教,而汉传佛教还包含了小乘佛教的宗派。 中国最早的寺庙 河南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又称为喇嘛教,是指传入西藏的佛教分支。藏传佛教是以大乘佛教为主,其下又可分成密教与显教传承。 中国藏传佛教最早的寺庙 甘丹寺是格鲁派六大寺院之首,而且是最早的一座。它与哲蚌寺、色拉寺合称“三大寺”,甘丹寺建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位于拉萨以东40公里处,达孜县境内,黄教创始人宗喀巴15世纪在藏地推行宗教改革,甘丹寺便是他亲自建立的格鲁派第一座寺院。 南传佛教,又称上座部佛教。是指现在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等的佛教。它是部派佛教中的一个派系。 中国南传佛教最大的寺庙 勐泐大佛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府景洪市城郊,是中国最大南传佛教寺庙。勐泐大佛寺是在古代傣王朝的皇家寺院“景飘佛寺”的原址上恢复重建的,“景飘佛寺”是傣族历史上一位名叫拨龙的傣王为纪念病故的王妃南纱维扁而修建,据史料记载:“景飘佛寺”始建于明代,是南传佛教象征十二版纳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版纳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释迦牟尼常被称为“佛”或“佛陀”,意为“觉”、“智者”。汉语中没有相对应的词汇,古代的翻译家只好用音译,世俗将“佛”列为神,而它的本意却被淡忘。在汉地佛教(大乘佛教)、藏传佛教(密宗)和云南上座佛教(小乘佛教)三大流派中,对于佛的认识存在着差别: 上座佛教把释迦牟尼看成是人间的导师,是人不是神。而汉地佛教中把释迦牟尼神化。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中佛的种类繁多。 1. 释迦佛。也称“如来佛”。即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如来佛只是民间的一种俗称。历史真有其人,他的生活年代与孔子同时。佛教教义中,释迦佛右有文殊菩萨,左立普贤菩萨。 2. 七佛。大乘佛教认为在无限的时间空间里,每个世界,每段时间都有佛教化众生。按时间顺序,分别为1毗婆尸佛、2尸弃佛、3毗舍婆佛、4拘楼孙佛、5拘那舍佛、6迦叶佛、7释迦牟尼佛。事实上除了释迦牟尼外其余都只是佛教传说,所以其余六佛在民间影响并不大。这些名字虽然汉文上似乎不大吉祥,原因是梵文音译过来的,在梵文中都有对应的意思。 3. 竖三世佛。三世之说是佛教因果报应说的理论基础之一。以“一劫”为“一世”,三世佛即燃灯佛、释迦佛和弥勒佛。燃灯佛是过去佛,释迦佛是现在佛,而弥勒佛是未来佛。在

道教神系之斗姥天尊

道教神系之斗姥天尊 道教信奉的女神就是斗姥天尊。斗姥天尊的全称为先天斗姥紫光金尊摩利支天大圣圆明道姥天尊。斗姥又称“斗母”,她是北斗众星的母亲,因此被尊为斗姥天尊。(相关文章:道教神系之西王金母) 龙汉年间,周御王的王妃生了九个儿子,即九皇。最大的两个儿子是紫薇大帝和玉皇大帝。(相关文章:道教神系之玉皇大帝)后面生的七个儿子分别为:文曲、武曲、贪狼、破军、巨门、廉贞、禄存七星。此周御王的王妃又名紫光夫人,也就是后来的斗姥天尊。 九星是九天的灵根,日月的明梁,万品的宗渊。九星是九气的灵纽,而九州则以九星为神主,人有九孔以九星为命府,阴阳九宫以九星为门户,五湖四海以九星为渊府。斗姥天尊作为九星的母亲,当之无愧主天地万物之根本。

斗姥天尊是道教中一位神奇的女神,她额上长有三只眼睛,肩上有四头四脸。斗姥的上半身左右都长着四只手臂,左右相加,共有八只手臂。正中央的两只手合掌,作手相,执有日、月、弓、戟、宝铃和金印。 斗姥天尊四头八臂乘七豕之车,所到之处显现紫金巨光,并且大力施展自己的法力,救苦救难,扶危救驾。她于九曲华池沐浴之后,登上宝座,便开始救度人世间的众生。她手持宝杵,降服妖魔鬼怪,抵御外来的忧患;执弧矢将人救离劫难,消除人世间的灾祸;摇动手中的法铃,度济人世。 文自简单购中国,谢谢欣赏 宋朝时期,有一次,皇帝被金兵所围困。这时,空中响起一阵辇豕之声,众人抬头只见斗姥天尊正翩然而来。她四头八臂,乘着七豕之车。斗姥天尊伴随着紫金巨光现身,大力施展法力,瞬间击退围困的金兵,救皇帝于危难之中。从此在民间留下了一段佳话。 对斗姥天尊的崇拜源于古代人们对天上星宿的一种信仰。道观中供奉的斗姥天尊多为三目、四头、八臂的形象,并于每年的九月初九斗姥天尊圣诞之时设道场庆生。 斗姥天尊是道教神仙谱系中的主要神仙之一。道教的主要宫观里面都设有斗姥殿。许多道教徒都会在斗姥神诞生之日举行祈嗣,为斗姥天尊设立延生的道场,向斗姥天尊祈祷全家健康长寿,平平安安。 民间传说,斗姥是掌管人世间生死祸福的天神。信奉道教的斗姥天尊能够消灾解难,远离厄运,保命延生。

道教与神魔小说

道教与神魔小说 ——以道教对《西游记》的影响为例试述 【摘要】《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取材于宗教取经的故事,带有很浓厚的宗教意味。道教是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柱一,对于中国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西游记》就是深受其影响的文学作品,包含着丰富的道教文化思想,可以称作是道教文学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道教神魔小说西游记 “神魔小说就是宋元以来道教世俗化进程中的一个产物。通过神与魔的交锋与活动,小说家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①《西游记》就是神魔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 一、神仙体系 仙这个词,可以说是道教专有。仙是肉身成圣,功德圆满之人。所有的物体皆可成仙。成仙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被动成仙,比如受仙人点化,或服食道家仙丹灵药,都可以使物体成仙,即使不能成仙也能修成人形,再主动修仙。如《西游记》中吃蟠桃可以长生不老或得道成仙。第二种是主动修仙,西游记中曾言“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小说中的天庭就是以玉皇大帝为首的一众仙班所居住的地方。正宗的道教神仙谱中,三清的地位高于六御,玉皇大帝是六御之一。但是这个说法遭到了人间帝王和儒家们的反对,他们不允许在神话世界中有比皇帝更高的人,于是玉帝的地位被拔高了,成为名符其实的三界皇帝。所以在小说中,本来地位因该至高无上的太上老君等道教三清,却成为了玉皇大帝的臣子。 二、救世济民的主题 “救世济民、扶助万物的思想,是早期道教教义的重要内容,乃道教之本。”②《西游记》中,斗妖制魔,对害“生”力量的压制是贯穿这部小说的主线索。这也是社会因素所致,当时正是封建社会经过上千年的延续,最终走向衰落的特殊时代,社会矛盾更加突出,所以使得这一时期的小说皆有对现实的批判。所以,小说中通过神魔的较量,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给人们在黑暗的社会中带来了一丝光明和希望。这种写法,与道教对神仙救苦救难、扶民观念的宣传有密切关系。《西游记》中,神仙总是下凡收服那先在人间作恶的妖精或者是降雨解救处于旱灾饥荒中的人类。 三、长生不老的修道主题 在《西游记》中,长生不老、修炼成仙,始终是其重要思想之一。道教的“修道”活动,就是以老子之“道”为基础,以长生不死为目标,来进行身体和精神锻炼的宗教活动。孙悟空当年决心访师问道,就是要“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③在学艺之时,他术、流、动、静四门道法不学,唯一要学的就是长生不老。作品中所写到的太上老君的仙丹、王母园中的蟠桃、万寿山五庄观的人参果,都能使人霞举飞升,长生不老,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书中那些妖魔鬼怪企图吃唐曾肉,也是为了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四、道教炼丹术 道教养生术在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和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中显露无遗,这两回是对道教炼丹术的真实演绎。孙大圣前往的兜率宫,“是在三十三天之上,乃离恨天太上老君之处”,“大圣直至丹房里面,寻访不遇,但见丹灶之旁,炉中有火,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于是他一齐倒人嘴中,“如吃炒豆相似”,这样他也

道教的神仙谱系

道教的神仙谱系 *导读:中国道教信奉的神仙谱系极为繁杂。《太平经》中神仙分为六等,陶弘景著《位业图》,分七个神仙分为六等,陶弘景著《位业图》,分七个神团,张君房《云笈七笺》等道书中更将神仙分为十个等级,最高为三清、四御,最低为城隍、土地。一般来说,道教神仙谱系是经过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长期演化才逐渐定型的。首先在南北朝时期确立了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至尊地位,北宋时期则抬高了玉皇大帝的仙阶,使之成为天界最高神,四御之首,从而形成三清、四御并驾齐驱的神仙体系格局,并传承至今,其中三清是教门之尊,四御是三界之尊,他们共同统率着天上、地下、阴间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大小神仙们,共同组成了富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神仙世界。 道教早期并不供奉神像,后来为了便于传播,才开始塑造神像供奉。最早的道教神像据说是北魏寇谦之主持塑造的,北宋真宗时道教造像才全面普及开。大型道教宫观中,天尊殿(或曰三清阁)以及四御殿必不可少,至于其他神仙,则根据道观之历史、地理特点而不尽相同。将三清合祀在一起,大概伊始于宋初。三清殿中,三个苍颜白发、和颜悦色的老人正襟危坐在神坛上,其中元始天尊(玉清大帝)居于中间,他左手虚捻,右手虚捧(有的造像则是手持混元宝珠),象征宇宙混沌、阴阳未判的洪元纪;灵宝天尊(上清大帝)居左,或执太极图,或持如意,象征混沌始判、阴阳分明的混元纪;道德天尊(太清大帝)居右,手执太

极扇,象征阴静阳动、万物生长的太初纪。有的地方还单独建有老君神像,一般是盘腿而坐,右手倚几、左手抚膝,两眼平视,双耳垂肩,长髯飘洒在前胸。 四御殿内供奉的四位神袛是昊天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和后土皇地袛。四御殿中,四位神袛都是头戴冕旒,身穿朝服,雍容华贵,现人间帝王、皇后之相。其中玉皇大帝为万法之尊、众圣之王,地位最为尊贵,所以道观中常单独有玉皇阁之设,玉皇大帝的神像一般身穿九章法服,头戴十二行珠冠冕旒,两眼下视,神情端庄严肃,表现出一种宁静、飘逸的神态。四御中后土皇地袛是一位女性神,常被人们称为后土娘娘,与掌管天界的玉帝相配合,她主宰大地山川、阴阳生育之事,有的道观中也专门建有后土祠专门供奉。 在道教其他神袛中,较为普遍而富有特色的塑像有八仙、丘祖、张天师等人间神仙的塑像,他们的面貌特征还是很鲜明的。与民间生活息息相关的有文昌帝君、福禄寿三星、土地、城隍等塑像,其中文昌帝君是道教中主宰人间功名利禄、寿夭祸福的神袛,算是古代读书人的守护神,其形象雍容慧颜,常骑白骡,随身带着两个童子,一个天聋,一个地哑为避免他们泄漏考题等机密,所以有此名讳。福禄寿三星执掌着人间的幸福、吉祥和长寿,在民间也有着深厚的影响,他们的形象和蔼慈祥,可亲可近,西方圣诞老人形象与之相近。土地爷级别虽低,但在过去可是一方水土的守护神,所以从殷商到清代全国流行。明代土地庙极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