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神仙谱之三官大帝
- 格式:docx
- 大小:19.12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道教神仙谱玉清原始天尊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之一,又称“虚皇道君”。
元始天尊居三十六天之上的清微天玉清境。
天尊之体常存不灭,至天地初开,授道屉劫度人。
他主宰和像征宇宙混沌初显、阴阳未判的第一个大世纪,道教称“混元”时期。
上清灵宝天尊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之一,又称“太上道君”。
灵宝天尊居三十六天之上的禹余天上清境。
道教认为“灵宝出法,随世度人”。
他主宰和像征混沌初判、阴阳分明的第二个大世纪,道教称“洪元”时期。
太清道德天尊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之一,又称“太上老君”。
道德天尊居三十六天之上的大赤天太清境。
他主宰和像征天地形成、万物化生的第三个大世纪,道教称“太初”时期。
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皆“道?”所化,其本皆“道”。
太上老君历劫化生度人,殷时聚形为老子,传《道德》真言。
后授天师道陵正一盟威之道,创立道教。
元始天尊的神诞之日是正月初一。
灵宝天尊之神诞日为夏至日,约在农历五月中。
道德天尊之神诞日为农历二月十五日。
道教以太上老君为教祖,是日大多举行祝诞聚会或祈福延寿道场。
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又称“玄穹高上帝”简称“玉帝”。
为太极界最高之神,居昊天金阙,弥罗天宫,妙相庄严,法身无上。
统御诸天,综领万圣,主宰宇宙,开化万天。
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万物,济度群生。
权衡三界,总御万灵,而无量度人。
为天界至尊之神,万天帝主也。
道教太乙真莲宗开宗祖师郭道师曰:【一气化三清,三清合一体,就是玉皇大天尊】。
言简易赅,无极、太极一体两面。
玉皇大帝是三清之化身。
三清与玉皇,犹如先虚无而后妙有,先无极而后有太极,先无为而后有为。
玉皇大帝神诞之日为正月初九日。
十二月二十五日传称是玉皇大帝下巡人间的日子,旧时道观和民间都要烧香念经,迎送玉皇大帝王母西王母,俗称王母娘娘,又称西姥、王母、金母和金母元君。
全名为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白玉龟台九凤太真西王母或太灵九光龟台金母元君。
”西”指方位,”王母”即神名。
道教膜拜的吉祥神仙有哪些:三官大帝、八仙、福禄寿三星等神仙吉祥神仙是道教神仙里一群司掌财富、身体等吉运之事的神仙、它表现了中国人对发财、对长寿的渴求。
1、三官大帝三官大帝是历史悠久的中国民间宗教信仰之一,即天官、地官、水官,亦称“三官”,又称“三元”,为道教较早供祀的神灵。
一道经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在道教神系中,有几位出现时间比三清尊神还早,且神阶很高的尊神,天、地、水三官就是其中之一,其是道教最早敬奉的神灵,亦称“三官大帝”,“三元大帝”,“三官帝君”。
天地水三官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为神诞之日,道教徒都进庙烧香奉祀,或建黄箓斋、三元斋等道场,以祈福消灾。
三官大帝2、八仙八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
八仙之名,明代以前说法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
至明代吴元泰《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李玄)、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张果)、吕洞宾(吕岩)、何仙姑(何琼)、蓝采和(许坚)、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
八仙来自社会的不同阶层,多是平民,贴近生活,在民俗中寄托着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
八仙3、福禄寿三星福禄寿三星是起源于中国对远古的星辰自然崇拜。
福星,禄星,寿星,古人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赋予他们非凡的神性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这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信仰,他们在民间的影响力颇大,此三星属于道教神仙,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信仰,所以此三神也经常能够在寻常巷陌中看到,千家万户都供得有道教神明,福禄寿三神仙成为民间世俗生活理想的真实写照。
福禄寿三星明朝以后,民间常把寿星与福、禄二星结合起来祭祀,合称福、禄、寿,成为人们最受欢迎的三个福神,作为民间吉祥如意象征,故民间祝寿时,常在正屋面墙上悬挂福、禄、寿的中堂两侧面寿联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另外还有合二仙,石敢当,喜神,月老,彭祖,麻姑,都表达了中国人生育、求财、长寿等美好的愿望。
天庭天帝:三官五帝原创2022-01-23 10:15·吴斜月五方五帝,三官大帝是玉帝继位前的天帝,玉帝继位后负责监察众生,是天庭的纪检委员。
五方五帝五方五帝就是青帝伏羲、赤帝神农、黄帝轩辕、白帝少昊、黑帝颛顼。
东方青灵始老天君,号曰东方木德青帝太昊伏羲;青灵始老宫,驾青龙。
南方丹灵真老天君,号曰南方火德赤帝炎帝神农;丹灵真老宫,驾丹龙。
中央元灵元老天君,号曰中央土德黄帝轩辕;元灵元老宫,驾黄龙。
西方皓灵皇老天君,号曰西方金德白帝少昊;皓灵皇老宫,驾白龙北方五灵玄老天君,号曰北方水德黑帝颛顼。
五灵玄老宫,驾黑龙。
三官大帝为天官尧,地官舜,水官禹。
天官:上元九气赐福天官、曜灵元阳大帝,紫微帝君、总真应见天尊-唐尧上元覃恩宫地官:中元七气赦罪地官、洞灵青虚大帝、青灵帝君、平等应善天尊-虞舜中元覃宥宫水官:下元五气解厄水官、金灵洞阴大帝、旸谷帝君、法流远洽天尊-大禹下元通济宫三官大帝一,三官五帝的来历三官五帝都是元始天尊以气化生而出。
五帝由先天五行五气,金木水火土分别化生。
天官尧由元始天尊的玉清天中青黄白三气结成化生。
地官由灵宝天尊的上清天中元洞混灵之气和极黄之精结成化生。
水官由太上老君的太清天中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化生。
二,三官五帝的职责作为天庭纪检,三官五帝的职责是在三元日和五腊日考校人间善恶,给以罪福。
(一).三元日-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大帝各监察天地水三界,于三元日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三元日,简称“三元”。
道教斋日。
指夏历正月十五日(上元)、七月十五日(中元)、十月十五日(下元)。
传为天、地、水三官考校功过之期,后又称为三官诞辰之日。
天官赐福:农历正月十五日上元节(元宵节),是天官大帝尧的诞辰。
天官下界,校录赐福而泽被众生地官赦罪: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鬼节),是地官大帝舜的诞辰。
地官下界,校定生人罪福,为人赦罪,释放幽冥业满之灵。
水官解厄: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是水官大帝禹的生日。
天官赐福“天官”是“三官”之一。
东汉张陵创立道教,影响很大。
张陵死后,他的儿子张衡继续传道,并大力提倡“三官”信仰。
“三官”是三尊神祀,分别称为天官、地官和水官。
据说他们照例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这三个日期一起下降人间弄神作法,其中正月十五这天是天官给人赐福,称“上元”;七月十五这天是地官给人消灾,称“中元”;十月十五这天是水官给人赦罪,称“下元”。
做法是用黄色通表,上书祷告者的姓名,并陈述谢罪之意,一式三份,一份置于山上,表示上告于天;一份埋入地下,表示下告于地;一份沉入水中。
谓之三官手书。
并宣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许多地方都有“三官殿”、“三官庙”。
《道藏》亦有《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
所以在道教信仰中,“三元”都是节日,都有相应的祀典。
但对世俗影响最大的则是正月十五之“上元”,因为这一天的神祀”功德”以天官赐福为主,其时又当岁初岁首,隆重地庆祝一番,不仅是叨求福祉,还兼有祈祷全年平安、万事顺遂的意思。
至于张灯,其实也是一种媚神手段,据说三官各有嗜好:天官喜欢娱乐,地官喜欢热闹,水官喜欢灯火,所以人们在元夜大张灯彩、结群游观,而且并举猜谜、拔河、踏歌等各种娱乐活动,实在是为了同时取悦“三官”。
后人每称过上元为“闹元宵”,突出一个“闹”字,因为这个缘故。
比较诸说,元宵节张灯观灯之俗起源“三官”信仰的讲法可能最称切近。
“天官赐福”这个题材,成为历代民俗年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天官除被称作“福神”外,也叫“福星”、“福判”,典型形象是吏部天官模样,一身朝服装束,大红官袍,龙绣玉带,手拿大如意,脚蹬朝靴,慈眉悦目,五绺长须,一派喜气洋洋,雍容华贵的气象。
有的天官身旁还有一个童子,手捧花瓶,瓶中插玉兰、牡丹,此中寓意“玉堂富贵”。
还一种天官图,笑容满面,手抱玉笏,身带五个善童,善童手中分别捧着仙桃、石榴、佛手、春梅和吉庆鲤鱼灯等吉祥物。
民间在过年时,多贴这种年画,以求天官赐福,带来好运。
中国道教神仙谱玉清原始天尊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之一,又称“虚皇道君”。
元始天尊居三十六天之上的清微天玉清境。
天尊之体常存不灭,至天地初开,授道屉劫度人。
他主宰和像征宇宙混沌初显、阴阳未判的第一个大世纪,道教称“混元”时期。
上清灵宝天尊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之一,又称“太上道君”。
灵宝天尊居三十六天之上的禹余天上清境。
道教认为“灵宝出法,随世度人”。
他主宰和像征混沌初判、阴阳分明的第二个大世纪,道教称“洪元”时期。
太清道德天尊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之一,又称“太上老君”。
道德天尊居三十六天之上的大赤天太清境。
他主宰和像征天地形成、万物化生的第三个大世纪,道教称“太初”时期。
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皆“道?”所化,其本皆“道”。
太上老君历劫化生度人,殷时聚形为老子,传《道德》真言。
后授天师道陵正一盟威之道,创立道教。
元始天尊的神诞之日是正月初一。
灵宝天尊之神诞日为夏至日,约在农历五月中。
道德天尊之神诞日为农历二月十五日。
道教以太上老君为教祖,是日大多举行祝诞聚会或祈福延寿道场。
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又称“玄穹高上帝”简称“玉帝”。
为太极界最高之神,居昊天金阙,弥罗天宫,妙相庄严,法身无上。
统御诸天,综领万圣,主宰宇宙,开化万天。
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万物,济度群生。
权衡三界,总御万灵,而无量度人。
为天界至尊之神,万天帝主也。
道教太乙真莲宗开宗祖师郭道师曰:【一气化三清,三清合一体,就是玉皇大天尊】。
言简易赅,无极、太极一体两面。
玉皇大帝是三清之化身。
三清与玉皇,犹如先虚无而后妙有,先无极而后有太极,先无为而后有为。
玉皇大帝神诞之日为正月初九日。
十二月二十五日传称是玉皇大帝下巡人间的日子,旧时道观和民间都要烧香念经,迎送玉皇大帝王母西王母,俗称王母娘娘,又称西姥、王母、金母和金母元君。
全名为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白玉龟台九凤太真西王母或太灵九光龟台金母元君。
”西”指方位,”王母”即神名。
道教神系之三官大帝三官大帝是早期道教敬奉的三位天神。
中国自古就有敬天、拜地和祭水的礼仪。
三官大帝分别为天官、地官和水官。
据《礼仪》记载,祭天燔柴,祭地瘗,祭山丘陵升,祭川沉。
在古代,祭祀天地和水是皇室的专属权利,普通的平民百姓只能祭祖。
到了东汉时期,道教的张凌创立了五斗米道,从而设立了天地水三官,其中的三官手书能为道教徒请祷治病。
三官手书曰: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其一上之天,着山上。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天地水三官又与上中下三神合而为一,成了后来道教的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简称三官,又称三元大帝、三元、三官帝君。
在道教的神仙谱系中,有几位神仙出现时期比三清至尊神还早,而且在道教神系中的神阶也很高,此三官大帝就是道教最早敬奉的神灵。
(道教神系之玄天上帝)关于三官大帝的生身,有传闻说地官是虞舜,天官是唐尧,水官是大禹。
在道教的经书中有:天官赐福,水官解厄,地官赦罪之说。
在原始社会时期,天、地、水是人类生活的必要条件,缺少了这三者,人类将无法生存下去,因此,人们对天、地、水怀有敬畏之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对天、地、人的崇拜及信仰。
张凌初创五斗米道,一方面奉老子为教祖,传授老子的《道德经》;另一方面又以天、地、水为三官大帝,认为信奉三官大帝能够通晓鬼神,令害病之人消灾解病。
文自简单购中国, 谢谢欣赏据《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记载,天官掌管上元一品赐福,为紫薇大帝;地官掌管中元二品赦罪,为清虚大帝;水官掌管下元三品解厄,为洞阴大帝。
道教徒若想长生不老、修道成仙,无不经过三官大帝保举;人世间的众生,只要信奉三官大帝,无不消灾解难,永保平安。
三官大帝最兴盛的时候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直至唐宋仍然存有余绪。
据传,每年的正月十五为天官的诞辰,七月十五为地官的诞辰,十月十五为水官的诞辰。
道教每年都会在三官大帝诞辰之时,举行隆重的仪式。
道教宫观还设立有三官堂和三官殿,以香火供奉三官大帝。
三官宝诰是道教中的一篇重要文献,主要讲述了三官大帝的神职和神威。
三官大帝是指天官、地官和水官,他们分别负责赐福、赦罪和治水的职责。
以下是三官宝诰的释文:
至心皈命礼,北方玄武,南极朱鸟,日月精华,天地灵气,三界大神,五岳大帝,四渎龙君,山川社稷,五方五土,四直神王,直日值符,诸天诸司,品物群灵,仙真释梵,一切神灵。
臣等至心皈命,礼斗元君,紫微大帝,北极星君,南极星君,东华帝君,西灵王母,南岳大帝,北阴夫人,中央黄帝,九天玄女,三元夫人,三官大帝,四直功曹,十二直神,二十八宿,北斗七星,南斗六星,井鬼柳星,天关地轴,玉枢火府,金府水府,木府土府,雷霆府中,五雷大使,风伯雨师,青龙白虎,玄武朱鸟,一切神灵。
臣等至心皈命,礼十方一切神灵。
这个宝诰的主要内容是向道教中的众多神祇表示敬意和皈依。
在宝诰中,道士或信徒会祈求神灵赐福、赦罪、治水等,并表示对天地灵气、日月精华等自然力量的敬畏。
通过这种形式,信徒可以与神灵沟通,祈求神灵保佑和庇佑。
三元三品三官大帝神咒三官大帝為天地水三界之主宰,為太極界之神。
在玄黃判分,天地肇定後。
乃有三官大帝之出。
而為治理天地水三界。
考校於天人功過。
司眾生禍福之神。
故又稱為上中下三元。
系自漢祖天師張道陵開始,直至元魏時。
乃從三官配為三元節。
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
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
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
而上元節為天官誕辰。
中元節為地官誕辰。
下元節為水官誕辰。
天官為玄都元陽一品。
居紫微宮中。
部三十六曹。
主宰眾生善惡之籍。
致諸仙升降之司。
號曰上元九炁賜福天官。
曜靈元陽大帝。
紫微帝君。
地官大帝為中元地官。
青靈洞陽二品。
居北都宮中。
部四十二曹。
主宰三界。
號曰中元七炁赦罪地官。
洞靈清虛大帝。
青靈帝君。
水官大帝。
為旸谷洞元三品。
居青華宮中。
部四十二曹。
主管江河灘海水域萬靈。
掌死魂鬼神之籍。
錄眾生功過之條。
號曰下元五炁解厄水官。
金靈洞陰大帝。
旸谷帝君。
世稱為三元三品三官大帝。
蓋三官之號曰賜福。
曰赦罪。
曰解厄。
皆為天聖度世之德心。
故世俗乃有傳堯帝乃天官所降生。
舜帝為地官所化身。
禹帝為水官所降生.按<三官寶經>序雲:三官大帝之父為陳氏子,與龍王三女自結姻室.三女各生一子.三子法力通神,俊秀聰慧.天尊封其主宰三界考校三界眾生善惡.今人只求福報而不識罪之深惡.今據寶經校錄三官大帝之神咒,但求有緣眾生能知罪障,獲福報,解災惡.善皈善位!三官頌:稽首皈依天地水三官大帝慈悲主神功妙德不思議謹運一心皈命禮上元賜福天官大帝神咒真都元陽紫微之尊自然大聖賜福天官統攝天將驅使鬼神鳴钟擊鼓乘車紫雲隊仗千萬總領天兵滌除凶穢驅濁神清玉帝有敕中元赦罪地官大帝神咒中元赦罪七元炁君太陽洞曜主地之尊靈君大聖社稷之神滋生萬物長養群生滌除凶惡乘龍胯虎游遍乾坤救護群倫遣邪歸正保命長存蠲消九橫馘滅五瘟留祥降福與道合真下元解厄水官大帝神咒下元解厄水府之尊洞陰大帝暘谷神君扶桑宮主清冷之神乘龍噓炁搜捉邪精驅雷掣電役使風雲平波伏浪海晏河清敢有妖魔辄擾生靈寸屍萬段不得留停。
三官大帝一统世界三官大帝是历史悠久的中国民间宗教信仰之一,属于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
三官大帝,又称“三元”,指天官、地官和水官。
中国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
《仪礼》的《觐礼》篇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
关于三官大帝道教有比较详细的经文记载。
《历代神仙通鉴》云元始天尊:“复飞身到太虚极处,取始阳九气,在九土洞阳,取清虚七气,更于洞阳风泽中,取晨浩五气,总吸入口中,与三焦合于一处。
九九之期,觉其中融合贯通,结成灵胎圣体。
正当春一月月望之雷,从口中吐出婴孩,相好光明。
又于秋一月望日,冬一月望夜,复吐出二子。
”“皆天地莫大之功,为万世君师之法”。
元始天尊吐气化成“三官大帝”。
《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注》卷一《因缘经》:“正月十五上元宫主一品九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于是日,同下人间,校定罪福也;七月十五日中元宫主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于是日同出人间,校戒罪福也;十月十五日,下元宫主三品五炁解厄水官扶桑大帝于是日同到人间,校戒罪福也。
”《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此三位天帝之名及其职掌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
”并称“得道神仙,皆从三官保举;下方生人,但持三官宝号,能除厄难”。
解读:三官的诞辰日即为三元日,因此从唐宋以来,三元节都是道教的大庆日子。
其中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天官就是天庭主管,即紫薇大帝,负责定罪(立律法)和赐福。
七月十五日为鬼节,地官就是地狱主管,即鬼王北阴酆都大帝,负责审判罪人和赦罪。
十月十五日就是下元节,就是海中龙宫主管,即龙王,即天蓬元帅,负责消灾。
《元始天尊說上元一品九炁天官賜福寶懺》首讚:“瞻仰雲臺無上天,巍巍色相自莊,三清化炁成三聖,三皇初歷定三元,分司天地及水府,總攝幽明並制仙,得道群真需保舉,通靈鬼籍賴昇遷,神功妙德難思議,九炁清風不紀年,於今皈命大天尊,獻花酌水啟法筵,惟願恩膏沛大千,群生福壽永綿綿。
北宋佚名《三官图》卷
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亦称“三官”,又称“三元”,为道教较早供祀的神灵。
一说天官为唐尧,地官为虞舜,水官为大禹。
道经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天地水三官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为神诞之日,道教徒都进庙烧香奉祀,或建金箓、黄箓道场,以祈福消灾。
三图分别表现的是天官、地官、水官在众仙的引导、扈从下乘辇出游的情形,卷中神祇卫从、木魅山魈、旌节幢幡、銮舆剑佩,无不各司其司,各貌其貌,而神清气韵,笔走如龙,备极精妙。
《三官图》中,天官“驾双凤车”、地官“乘步辇”、水官“乘龙车”。
三官乘坐之车辇是由各自的身份决定的,如天官统摄天界,为天仙之主,故拉辇者为翱翔于空中的双凤;地官掌管地界,系下界神祇之主,故像人间的帝王一样乘坐步辇;水官掌控水界,为水府神灵精怪之主,故拉辇者为水中的神兽——龙。
此图为乾隆敕严宏滋临仿陆晃的《三官图》,卷尾均署:“江南江阴县监生臣严宏滋奉敕恭画”。
有趣的是,严宏滋图的题款中署明了三图的名称,分别为《上元天官图》、《中元地官图》、《下元水官图》,但是《秘殿珠林三编》的著录中三卷分别名为《上元锡福图》、《中元普度图》和《下元灵佑图》,合称《三元星官图》。
《秘殿珠林三编》的名称中加入了三官的功能,即赐福、普度和灵佑,反映了三官信仰的现实需求。
严宏滋,生卒年不详,清代画家。
字丕绪,江苏江阴人,善书、画。
乾隆二十五年(1760)有白描十六罗汉像,高宗两次南巡献画册均称旨。
传世作品有《采仙芝图》、《三官图卷》。
三官老爷三官老爷管理人间的善恶报应制裁恶人三官老爷管理人间的善恶报应制裁恶人人间众生皆受因果轮回,行善积德者将得到善果,作恶伤天害理者必将承受恶果。
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位神明居于其中,他就是三官老爷。
作为管理人间的善恶报应以及制裁恶人的主宰,三官老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官老爷是中国道家信仰中的神祇,生肖属猪,具有至高无上的神威。
他身着朝廷衣冠,手持法宝,威严庄重。
据传,他负责宇宙间犯罪行为的审判和制裁,确保人间善恶得到公正裁决。
他被视为众神之首,拥有集善恶于一身的智慧与权力。
三官老爷的法庭被认为是世间至高无上的法律与正义的象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善恶报应是一种基本而普遍的信仰。
人们相信,无论是善行还是恶行,都会在未来的生命中得到相应的回报。
这种信仰进一步加强了道德修养和个人行为的自律性。
而在这个过程中,三官老爷站在天道之上,用他至高无上的审判力量制裁罪恶,以保证世间的公正和和谐。
三官老爷的法庭是一个神秘而又高度神圣的地方。
他可以审判来自世间任何角落的恶人,根据其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制裁。
三官老爷的裁决是公平而客观的,没有私心和偏颇。
他精通人间万物,了解各种行为背后的因果关系,因此能够做出明智而公平的决断。
面对恶人,三官老爷的制裁绝非简单的惩罚,更是一种正义的呈现。
他可以让恶人体验到他们所造成的痛苦,并引导其悔过忏悔,追寻心灵的救赎。
这样的制裁旨在使罪恶得到惩处的同时,促使恶人改过自新,重归正途。
对于那些不可救药的罪恶之徒,三官老爷也会以绝对的公正,赋予他们应有的恶果,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总的来说,三官老爷作为管理人间的善恶报应和制裁恶人的神灵,承载着人们对于正义与公正的信仰和追求。
他的审判与制裁,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人间法律与道德力量的不足,使人们对于恶行的忏悔和改过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无论是在信仰的层面还是在道德建设中,三官老爷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社会稳定和个体精神成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道教人物—三官大帝三官大帝,指的是道教中掌管天界(天府)、地界(地府)、水界(水府)三界之神:“天官”、“地官”和“水官”,闽南语俗称“三界公”,客家话称为“三界爷”,又称“三元大帝”,三官大帝掌握了天府、地府、水府间的一切行政事项,是极为崇高的神祇,神格仅次于玉皇上帝,所以民间寺庙常配祀于玉帝殿前,同受敬仰。
闽南人会在庙宇或家宅门口设置香炉,祭祀上天高真,泉州人称之为“天公炉”(玉帝炉),认为是祭祀玉皇上帝所用;漳州人却称之“三界公炉”,因为古时王公、贵族、或者有敕额的寺庙才允许祭天,一般庶民不能祭天,连冬至、新正、玉皇诞、谢平安等祭祀玉帝时都往往呼请三界公做为代表。
今日台湾人已通称天公炉。
三官大帝在道教中的正确神衔为:天官:上元一品九炁赐福天官曜灵元阳大帝紫微帝君地官:中元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洞灵清虚大帝青灵帝君水官:下元三品五炁解厄水官金灵洞阴大帝旸谷帝君简称为上元一品天官赐福紫微大帝,中元二品地官赦罪清虚大帝,下元三品水官解厄洞阴大帝。
民间最普遍的说法,认为天官大帝为尧,地官大帝为舜,水官大帝为禹三位贤君。
《历代神仙通鉴》则说元始天尊化炁为上元天官之神、中元地官之神、下元水官之神,这三位大神下凡,即成为尧、舜、禹三帝。
另说,三清道祖以炁化身,元始天尊化炁为上元天官之神、灵宝天尊化炁为中元地官之神、道德天尊化炁为下元水官之神;是为三元之神,以主宰天庭、地府、水域三界。
中国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
道教所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就是说三官有对世人、亡魂等能“赐与福份、赦免罪过、解除灾厄”的权能。
东汉时,张道陵创立天师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书”作为教徒请祷治疾疗病的方法。
其则天官掌其天府之统,掌众生善福恶祸之籍、诸神仙升降之职。
地官掌其九地十方,四维、五岳、八极,考察众生祸福核男女功过之籍,掌管所有山脉、土地。
水官掌其江、河、海皆水域万灵,掌死魂鬼神之籍,录众生之功过。
三官大帝是指哪几个三官大帝是早期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指天官、地官和水官,在民间流传着很多三官大帝的传说,天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
三官大帝的传说三官:-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的合称,全名为「三元三品三官大帝」,在道教中地位仅次于玉皇上帝的神只。
道教宣称三官能为人祈福、赦罪、解厄。
在民间,三官大帝俗称的「三界公」,即掌管天、地、水三界的神明,其本上是从自然崇拜而来的.,后来被人性化,才成为一种类似于灵魂崇拜的神明。
在道教的神格中,其地位仅次于玉皇大帝,不过民间专庙供奉的并不多,一般只是在各道观中,悬挂锡炉祷祭,而这锡炉便是善男信女口中的「三界公炉」。
民众对于三官大帝的崇敬,乃源自于古代人对天、地、水自然界的崇拜,而至于「三官」的叫法,主要则是开始于东汉时期张角所创立的「五斗米教」。
相传其可为民众消除灾难,治疗疾病,而方法则是将生病或想忏悔罪行的人,将其姓名及罪过悔意,写在三张纸上,一张放置于高山,或是烧成烟升上天,一张则埋入地下,最后一张,沈入水中,这可能是对天、地、水,这「三官」最早的渊源。
「三官」,其实是三位合称一体的,主要就是指「天官」、「地官」和「水官」。
中国在远古时代,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等礼仪。
《仪礼》的《觐礼》篇有:「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
不过,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权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
东汉时,张陵创立天师道,就是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书》则为道教为信徒治病的经典;「其一上之天,着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
谓之三官手书」。
南北朝时天地水三官神,则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为一。
三官大帝的简介三官大帝是早期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
指天官、地官和水官。
中国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
《仪礼》的《觐礼》篇称; 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
不过,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权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
三官大帝的职司与架构据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叙述三官之职掌为:三官分属三元,上元一品天官,分左右中三宫,三宫之下各有三府,每宫有十二曹,天官三宫共有九府三十六曹天官治于元阳之上,太空之中,其职责在考核天上诸真仙大神功过罪福。
上元天官之中宫称为:太玄都元阳七宝紫微上宫,总主上真,自然玉虚高皇上帝,诸天帝王,诸天大圣,一切尊神,诸天大神无鞅数众紫微宫置有左右中三府,左府主生,右府主死,中府主生死罪录。
左宫称为:太玄都元黄太极左宫,总主上真已得道,过去及未来得道及百姓,男女人生命录籍右宫称为:太玄都洞白太极右宫,总主上真已得道,过去及未来得道及百姓,男女人灭度仙录及罪簿死籍中元二品地官,治山洞空玄之中,其职司在考核五岳五帝,九土土皇及地上诸仙功过罪福所谓「普统地上五岳四维八极神仙真人神灵灭度生死,功过罪簿籍之事地官亦分左右中三宫,三宫之下各有三府,每宫有十四曹,地官三宫共有九府四十二曹中元中宫称为:洞空清灵宫,总主五帝五岳诸真人及地上诸神仙已得道诸大神中元左宫称为「南极洞阳左宫,总主地上九土土皇四维八极诸灵官中元右宫称为:酆都阴天右宫,总主地上诸灵官,已得道过去及未得道学者百姓男女人罪簿死籍下元三品水官,治九江洞室,其职司在考核水中诸帝河神,水中一切神灵及死魂之功过罪福所谓并统三河四海九江水府,淮济四渎水帝神王河伯诸大圣,水中一切神灵水官亦分左右中三宫,三宫之下各有三府,每宫有十四曹,水官三宫共有九府四十二曹下元中宫称为:旸谷洞源宫,总主水帝旸谷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诸真人,水中诸大神,已得道过去及未得道及百姓男女人仙簿录籍下元左宫称为:清冷宫,总主水中万精蛟龙鲸鱼水灾大会水母龙门度数之期,百姓男女人籍录生死功过简对轻重之事下元右宫称为:北酆都宫,总主水中积夜死鬼谪役年劫及百鬼万灵事,百姓男女人应死简录黑簿据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此三位天帝之名及其职掌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并称得道神仙,皆从三官保举,下方生人,但持三官宝号,能除厄难三元品戒经称:上元天官隶玉清境,结青黄白三气置上元三宫,总主上真自然玉虚皇皇上帝、诸天帝王、上圣大神中元二品地官者,隶上清境,结元洞混灵之气,凝极黄之精而成,总主五帝五岳诸真人,及诸地神仙已得道者下元三品水官隶太清境,结风泽之气,凝晨浩之精而成,总主水帝汤谷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诸大神及仙箓簿籍据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等所载,三官大帝的主要职责是于三元日考校人间善恶,给以罪福,曰: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十天灵官,神仙兵马与无鞅数众,上圣高尊妙行真人,同下人间考定罪福七月十五日,为中元九地灵官,神仙兵马与无鞅数众,名山洞府神仙兵马同下人间,校录罪福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九江水帝,十二河源溪谷大神,水府灵官同下人间,校定罪福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即具述三官大帝分设九宫二十七府一百二十曹以考校世人之事元代所出之太上洞神三元妙本福寿真经开明三景章曰:三元帝君职任宰御,巡历考校,凡仙官真人天神地祇,水母三界万灵君臣人物善恶,悉主隶焉据此,天上地下、三界十方之万类种种,皆归三官大帝管辖据民间道经太上三官赐福妙经简称三官经,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上元天官,为玄都元阳一品,居紫微宫中,部三十六曹主宰众生善恶之籍,致诸天升降之司,号曰:上元九炁赐福天官,曜灵元阳大帝,紫微帝君中元地官,为青灵洞阳二品,居北都宫中,部四十二曹主宰三界十方九地,掌理五岳八极四维,考较众生录籍祸福之名,核男女善恶青黑之籍号曰: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灵清虚大帝,青灵帝君下元水官,为旸谷洞元三品,居青华宫中,部四十二曹主管江河水帝万灵,掌死魂鬼神之籍,录众生功过之由号曰:下元五炁解厄水官,金灵洞阴大帝,旸谷帝君三官诰云唯三圣人,乃一太极,普受浩劫家之命,鼎膺无量品之褒,紫微清虚洞阴,总领功过赐福赦罪解厄,普济存亡,道贯诸天,恩覃三界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宫九府,应感天尊。
道教神仙,三官大帝及宝诰三元節合而為一。
《三元品戒經》曰:三官分屬三元: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
《道門經法相承次序》曰:「三官亦謂三元,上元天官治於陽元之士,中元地官治酆都山洞中,下元水官治九江洞室中。
」《太上洞玄靈寶業報因緣經》曰:「三元者謂上中下也,一者上元正月十五日天官主錄,二者中元七月十五地官主錄,三者下元十月十五水官主錄。
」原本司掌天、地、水三界的守護神,經過民間信仰的流傳,三官大帝又發展出各種起源傳說,也被賦予新的職責。
例如《歷代神仙通鑑》說其中有三官源自金、水、土三氣,認為司用於天、地、水三界之說。
或有謂三官大帝乃源於元始天尊吸納始陽九氣、清虛七氣、晨浩五氣,融合於腹中,經九九之期結為靈胎聖體,分別於元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自口中吐出聖嬰,即堯、舜、禹三帝。
其中堯帝定四時制年月、舜帝拓荒墾地、大禹治水有功,因此奉為三官大帝。
二、三官職司與架構三官的職司,主要是考核三界十方一切諸神、鬼、人….萬類等,生死功過錄籍。
以三官來執行考核功過的工作,起源很早,大約東漢即已存在。
如註1所述。
據《太上洞玄靈寶三元品戒功德輕重經》敘述三官之職掌為:三官分屬三元,上元一品天官,分左右中三宮,三宮之下各有三府,每宮有十二曹,天官三宮共有九府三十六曹。
天官治於元陽之上,太空之中,其職責在考核天上諸真仙大神功過罪福。
上元天官之中宮稱為:太玄都元陽七寶紫微上宮,「總主上真,自然玉虛高皇上帝,諸天帝王,諸天大聖,一切尊神,諸天大神無鞅數眾」。
紫微宮置有左右中三府,左府主生,右府主死,中府主生死罪錄。
左宮稱為:太玄都元黃太極左宮,「總主上真已得道,過去及未來得道及百姓,男女人生命錄籍」。
右宮稱為:太玄都洞白太極右宮,「總主上真已得道,過去及未來得道及百姓,男女人滅度仙錄及罪簿死籍」。
中元二品地官,治山洞空玄之中,其職司在考核五嶽五帝,九土土皇及地上諸仙功過罪福。
所謂「普統地上五嶽四維八極神仙真人神靈....滅度生死,功過罪簿籍之事。
天官-中国古代神话中天神天官 - 中国古代神话中天神天官是古代汉族神话中的天神。
道教奉天、地、水三神,亦叫三官,天官即其中之一。
天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
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主诸天帝王。
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
旧时汉族民间用作祈福消灾的吉利话。
目录1出处2神只折叠编辑本段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十七回:"又到三官庙叩头,祝赞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在天文记载里头原本"天官"就只是个集合名词,所以在神魔小说里头也就没有相关记载,不过"天官"在道教神话却享有极高盛名。
道教中有所谓的"三官大帝",此三官即天官,地官,人官,合称"三官"又称"三元"─上元,中元,下元,其中"天官"大帝为唐尧,"上元"为其圣诞之日汉族民间庆祝上元节的日子为每年农历元月十五号,这一天的庆典活动相当多,从清晨就要准备牲礼祭拜上官大帝,祈求天官赐福。
另外,在此充满喜庆的日子,不只祈求天官赐福,从宋代开始更有用"元宵祭祖"的习俗,然后阖家团聚吃元宵,象征团圆幸福。
吃完元宵后别以为活动就此结束,因为到了夜晚还要迎花灯,猜灯谜,且迎花灯,猜灯谜才是上元节的中心活动,如果少了这个重头戏,可别说你有过"上元节"喔!至于,放天灯原本为地方风俗,后来不知怎么地流行起来,而其主要目的也是在祈求"天官赐福",所以人们把新年愿望写在天灯上,再施放到天上好让天官能够看得清楚。
由于这天的庆典活动五花八门,所以别称也特别多,除了原本的"上元节",也有人称这天为"元宵节","花灯节"!折叠编辑本段神只天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
欣逢天官圣诞,盘一下历史上硬核的三官信仰正月十五上元节,恭贺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圣诞。
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是道教三官大帝中的天官。
三官大帝也称“三元大帝”“三官帝君”,民间则亲切地称之为三官老爷、三界公等。
他们是掌管天、地、水三界的神灵,分别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也称天官、地官和水官。
而正月十五正是天官大帝的圣诞。
三官大帝的信仰渊源甚为古老,它承接了远古先民对于天、地、水等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事物的敬畏与崇拜。
道教认为天地水三界有天仙地仙和水府三官,三官大帝分工掌管三界生灵,人类自然也在三官大帝的管辖之内。
所以人在三界的所作所为,三官大帝都看在眼里,是非善恶都是心底门儿清,转换成硬核的说法就是:“北极玄穹,紫微帝庭。
太(泰)山岱岳,水国清冷。
纲维三界,统御万灵。
三元校籍,善恶攸分。
”道教向来贵重生命,所以三官大帝既善恶分明,又十分地慈悲;既给恶人忏悔补过的机会,也为生灵普降福祉、免除苦难。
于是,人们总结了三官信仰的关键词:天官赐福、地官敕罪、水官解厄,简明扼要地指明了三尊神明的分工重点。
而正月十五,正是天官赐福的好日子。
三官信仰在道教组织初创时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史书记载,祖天师张道陵之孙——系师张鲁雄据汉中,正是通过病人向三官大帝忏悔祷告的方式来为信众治病祈福,从而劝导民众去恶向善、淳化世风,同时也以此有效地凝聚民心。
下面说下具体的操作方式:“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
作三通,其一上之天,着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
谓之三官手书。
”三官手书是道众呈送三官大帝的书面忏悔,通过着山上、埋地下、沉水中的特定宗教方式将手书呈递到三官大帝的尊前,祈望收到陈情的三官大帝能够免除病人的灾厄并赦罪赐福。
道教认为三官大帝会在三元日降临人间检校人的是非功过,所以在三元日上书三官,祈福忏罪最容易获得感应、治好久治难愈的疾病。
这里说的三元日就是三元节,分别是天官大帝的圣诞正月十五、地官大帝的圣诞七月十五和水官大帝的圣诞十月十五。
中国道教神仙三官大帝是谁,职务是什么,什么是天官赐福?
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又称三元大帝、三元帝君、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宫九府、应感天尊,是指天官、地官和水官,是我国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
他们居所是玄都玉京山中云台山妙纬宫,诞辰分别为上元节(元宵节)中元节、下元节。
他们掌管人间祸福罪罚、天神转迁、生死轮回诸事,阴阳救度。
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释结。
"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
得道神仙,皆从三官保举;下方生人,但持三官宝号,能除厄难。
三元帝君职任宰御,巡历考校,凡仙官真人天神地祇,水母三界万灵君臣人物善恶,悉主隶焉。
上元天官隶玉清境,结青黄白三气置上元三宫,总主上真自然玉虚皇皇上帝、诸天帝王、上圣大神";"中元二品地官者,隶上清境,结元洞混灵之气,凝极黄之精而成,总主五帝五岳诸真人,及诸地神仙已得道者";"下元三品水官隶太清境,结风泽之气,凝晨浩之精而成,总主水帝汤谷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诸大神及仙箓簿籍"。
三官大帝是元始天尊从天地水处取三炁,合在三焦结成圣胎。
结成圣胎后,于三元节而吐出三尊。
春一月月望即正月十五上元节,天官紫微圣诞;秋一月月望即七月十五中元节地官清虚圣诞;冬一月月望即十月十五下元节水官洞阴圣诞。
后三神下凡,即为尧、舜、禹三帝。
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三官之所统摄。
十一月冬至一阳生,正月三阳生,三阳而成乾。
乾者,天之用也。
正月十五,天炁圆满。
天官大帝考较大千世界之内,录籍十方国土之中。
天炁主生,天官大帝校录天人,标提功过,届三阳而赐福,合九炁以流辉,所以正月十五上元校录赐福而泽被众生。
五月夏至一阴生,七月三阴生,三阴成坤。
坤者,地之用也。
七月十五,地炁圆满。
地官大帝主管三界十方九地,地炁主成,五岳八纮之类,会校录於庆生;九幽三府之流,愿关宣而赦罪。
削愆尤於动植,得遂生成;施善利於飞潜,咸臻宁晏。
故而,七月十五中元校录赦罪而泽被众生。
十月建亥,亥属北方,北方属水,水炁主化,天一生水,水至纯而至清,凡迎真请圣,必先用水涤荡坛场,水有荡秽去凶之效。
十月十五,水炁圆满。
水官掌管江河水帝,万灵之事,水炁主化,水官大帝定川源之品汇,考江海之威灵。
会五炁於建生,无幽不烛;遵群伦之解厄,有愿皆从。
故而十月十五校录解厄而泽被众生。
三官大帝是元始天尊引用天地间的阴阳此消彼长,调伏天地水炁,为众生赐福赦罪解厄的慈悲象征。
同时,三官大帝在道教信仰中,不仅仅是普遍尊奉的神祇,更是道教天地水三界的象征,表征三界救拔众生,以调伏阴阳归于太极。
三官宝诰
志心皈命礼。
惟三圣人。
乃一太极。
普受浩劫家之命。
鼎膺无量品之褒。
紫微清虚洞阴。
总领功过。
赐福赦罪解厄。
普济存亡。
道冠诸天。
恩覃三界。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三元三品。
三官大帝。
三宫九府。
应感天尊。
天官
天官大帝,又称唐尧全称“上元九炁赐福天官曜灵元阳大帝紫微帝君总真应见天尊”,隶属玉清境,居宝阙下上元覃恩宫。
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主诸天帝王。
天官头戴如意翅丞相帽,五绺长髯,身穿绣龙红袍,扎玉带,怀抱如意。
天官是授福禄的神人,天官大帝手执“天官赐福”四个大字横幅,背靠花团锦簇的“福”字,头顶脚下祥云和五只蝙蝠环绕,“蝠”与“福”同音,借以表达吉祥、天官降福之意。
脚下寿桃,象征着“多福多寿”,天官大帝把美好幸福生活赐予人间。
每逢正月十五,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
天官宝诰
志心皈命礼。
玄都元阳。
紫微宫中。
部三十六曹。
偕九千万众。
考校大千世界之内。
录籍十方国土之中。
福被万灵。
主众生善恶之籍。
恩覃三界。
致诸仙升降之私。
除无妄之灾。
解释宿殃。
脱生死之趣。
救拔幽苦。
群生是赖。
蠢动咸康。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上元九炁赐福天官。
曜灵元阳大帝。
紫微帝君。
地官
地官大帝又称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虞舜,全称中元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洞灵清虚大帝青灵帝君,隶属上清境,是道教三官大帝之一。
地官由元洞混灵之气和极黄之精结成,掌管五岳大帝、五岳诸真人及惜地神仙已得道者,总主五帝五岳诸地神仙。
每逢七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
地官大帝在七月十五日,即与狱囚地狱受苦众生除罪簿、灭恶根、削死名、上生籍。
已去提、未去提、已提至、未提至、已结证、未结证、已发觉、未发觉、咸赦(社)除之。
地官宝诰:
志心皈命礼,青灵洞阳,北都宫中,部四十二曹,偕九千万众,主管三界十方九地,掌握五岳八极四维,吐纳阴阳,核男女善恶青黑之籍,慈育天地,考众生录籍祸福之名,法源浩大而能离九幽,浩劫垂光而能消万罪,群生父母,存没沾恩。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灵青虚大帝,青灵帝君。
水官
水官又名下元三品解厄水官、大禹,全称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隶属太清境。
水官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总主水中诸大神仙。
每逢农历十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减厄、解冤释结。
下元水官宝诰:
志心皈命礼,旸谷洞元。
青灵宫中。
部四十二曹。
偕九千万众。
掌管江河水帝万灵之事。
水灾大会。
劫数之期。
正壹法王。
掌长夜死魂鬼神之籍。
无为教主。
录众生功过罪福之由。
上解天灾。
度业满之灵。
下济幽扃。
分人鬼之道。
存亡俱泰。
力济无穷。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下元五炁解厄水官。
金灵洞阴大帝。
旸谷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