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报告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报告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报告

问题与交流

1、如果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原地哪些?

2、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为什么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必背

实验室制取氧气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1、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2、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3、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 氯化钾 + 氧气 二、工业制取氧气:原理:分离液态空气,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化成液态,再利用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氮气先从液体空气中分离成出来,剩下的就是液态氧气(物理变化)。 三、实验室制取氧气组装试验仪器的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药品。定:试管底部略高于试管口,铁夹夹在试管的三分之二处,固定装置。点:点燃酒精灯。收:收集气体。离:试验结束后,先从水槽中撤出导管。熄:最后熄灭酒精灯。(为什么要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中引起试管炸裂。) 四、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1、实验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在试管口要塞一 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加热时飞溅,堵住导管口,不利于气体排出。3、试管底部要略高于试管口,防止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4、等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开始收集氧气。5、实验结束后,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中,引起试管炸裂。 五、气体的验满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经收 集满了,若用排水法收集,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了。 六、收集气体的方法:1、排水法: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 体可用排水法收集,比如氧气。2、排空气法:(1)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和空气中的任何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比如氧气。(2)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且不和空气中的任何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比如氢气。 七、催化剂的理解。1、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改变是指可以加快或者减慢化 学反应速率)不能影响生成物的质量。2、催化剂不是唯一的,不能说二氧化锰就是催化剂(只能说二氧化锰是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也不能说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因为不只是二氧化锰可以作为催化剂,二氧化锰只是催化剂的一种。)2、一变两不变: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均不变,换句话说,即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不参加反应,反应前后作为催化剂的物质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比如:二氧化锰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加入的是二氧化锰,反应结束后剩在试管中的固体物质还是二氧化锰。

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报告

( 实验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54037 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报告Experimental report on producing oxygen by potassium

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报告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探究 学生姓名_____ 班级____ 指导教师_____合作者_____ 实验地点____ 实验时间_____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方法,并熟练掌握排水法与排空气法的操作方法。 2、学习如何验证氧气的性质及实验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1、高锰酸钾法:_______ 2、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它不仅可以助燃,而且在点燃或者高温条件下可以和很多金属、非金属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三、实验药品及器材 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与试管配套)、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木质垫

若干块、集气瓶、毛玻璃片、水槽(装好水)、烧杯,药匙,棉花,高锰酸钾。 四、实验步骤 1、氧气的制备与收集 (1)实验装置图(请画在右空白处) (2)实验步骤 ①查:_________ ②装________ ③定:_________ ④点:_________ ⑤收:_________ ⑥移:________ ⑦熄:_________ (3)实验现象 (4)实验注意事项 ①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实验方可进行。②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作用:_________ ③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_________ ④导气管插入橡皮塞不能太长。目的:_________ ⑤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否则:_________ ⑥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_________等有大量、均匀、连续的气泡冒出时在进行收集。 ⑦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否则________ 2、氧气的性质 (1)硫在氧气中的燃烧:______ ①实验步骤:取一洁净的燃烧匙,放入少量硫磺粉,酒精灯上加热至燃烧,

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

药品双氧水(过氧化氢)反应原理 装 置 发生 装置 收集 装置 步骤: (连) 查、装、 定、点、 收、移、 熄。 ①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 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④固定装置: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 管的中上部 ⑤加热药品:先预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⑥收集气体: a、排水集气法——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 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小结

同学们,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学习,可初步感知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1. 研究反应原理; 2.一根据所选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适当的仪器组成相应的实验装置; 3.一根据实验装置的特点,设计合理的实验操作步骤,预测可能的注意事项;

4.一根据所制取气体的性质,选择相应的收集、检验、验满及验纯的方法。 气体发生装置:发生装置的选取根据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而设计 ①“固+固”的反应,简称“固体加热型”,装置如图A所示,如用KMnO4或KClO3和MnO2制O2。 ②“固+液”的反应,简称“固液常温型”,装置如图B、C、 D、E。如用H2O2和MnO2制O2。同B装置相比,D装置具有便于添加液体药品,制取的气体量较多的优点;C装置不仅添加液体药品方便,而且可通过导管上的开关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E装置可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加入药品的量和速度。 ③“固+液”的反应的发生装置的其他改进: 为了节约药品,方便操作,可设计如下图所示装置,这些装置都可自动控制。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 注意事项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笔记 一、药品:高锰酸钾或二氧化锰和氯酸钾 二、装置选择:制取装置包括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 1、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即制气装置)考虑因素: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2、选择气体收集装置考虑因素:气体的性质。 (1)若气体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则可以选择用排水法(此法收集到的气体较纯净)收集气体。 (2)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可选用向下排空气法。相对于排水法而言,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气体较干燥。 三、操作步骤: 按由下到上,由左到右的顺序将仪器连接完毕后: 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导管伸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给试管加热使气体膨胀逸出)。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看到导管口有气泡放出且松开手后,水倒流回导管内,出现一段液柱。 2、装将高锰酸钾装到干燥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 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点燃酒精灯,均匀加热后固定在药品的底部加热。 5、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6、离收集结束后,将导管撤离水槽。 7、熄熄灭酒精灯 四、注意事项

1、为使药品均匀受热,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2、为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遇冷液化回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 炸裂,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3、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距离试管口1/3处)。 4、为便于气体排出,试管内的导管只要露出胶塞即可。 5、集气瓶先集满水,倒置在水槽中。 6、为防止试管炸裂,应先预热再加热。加热时不要触及酒精灯的灯芯。 7、(1)用排水法... 收集气体时,应注意当气泡连续并均匀的冒出时再开始收 集,否则收集到的气体里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一侧有气泡向外逸出时,说明已经收集满。 (2)用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气体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火焰复燃则说明已经收集满。 8、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移出,再熄灭酒精灯。如果先熄灭酒精灯, 试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少,水槽内的水就会被吸入热的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9、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 进入导管。 10、 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住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正放可以减少气体逸散 五、 检验方法(证明收集到的气体是否为氧气):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 气瓶中,若木条的火焰复燃说明收集的是氧气。 六、 验满方法(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笔记 一、药品:高锰酸钾或二氧化锰和氯酸钾 二、装置选择:制取装置包括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 1、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即制气装置)考虑因素: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2、选择气体收集装置考虑因素:气体的性质。 (1)若气体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则可以选择用排水法(此法收集到的气体较纯净)收集气体。 (2)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可选用向下排空气法。 相对于排水法而言,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气体较干燥。 三、操作步骤: 按由下到上,由左到右的顺序将仪器连接完毕后: 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导管伸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给试管加热使气体膨胀逸出)。 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看到导管口有气泡放出且松开手后,水倒流回导管内,出现一段液柱。 2、装将高锰酸钾装到干燥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 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点燃酒精灯,均匀加热后固定在药品的底部加热。 5、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6、离收集结束后,将导管撤离水槽。 7、熄熄灭酒精灯 四、注意事项 1、为使药品均匀受热,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2、为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遇冷液化回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试管 口应略向下倾斜。 3、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距离试管口1/3处)。 4、为便于气体排出,试管内的导管只要露出胶塞即可。 5、集气瓶先集满水,倒置在水槽中。 6、为防止试管炸裂,应先预热再加热。加热时不要触及酒精灯的灯芯。 7、(1)用排水法 ...收集气体时,应注意当气泡连续并均匀的冒出时再开始收集,否则收集到的气体里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一侧有气泡向外逸出时,说明已经收集满。 (2)用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气体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火焰复燃则说明已经收集满。 8、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移出,再熄灭酒精灯。如果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温度 降低,压强减少,水槽内的水就会被吸入热的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9、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10、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住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正放可以减少气体逸散 五、检验方法(证明收集到的气体是否为氧气):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 木条的火焰复燃说明收集的是氧气。 六、验满方法(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1、排水法——集气瓶口一侧有气泡向外冒出,证明己收集满 2、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己收集满。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 实验者: 一、实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二、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装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原理:五、实验步骤:连:按装置图连接装置。。双手握住试管,观察玻璃管内水柱变化。查: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好带导管的软木塞。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倾斜试管中上部,试管口应略向下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试管夹应夹在点:点燃酒精灯,先来回移动,使试管预热,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开始收集。收集满当气泡连续且均匀法收集氧气,理由收:采用排水氧气不易溶于水。(用于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的集气瓶,瓶中正放在桌面上。以后,移出集气瓶,。要留少量水)离:将导管移开水槽。熄:熄灭酒精灯。六、实验操作:、观察

氧气的颜色和气味无色无味1 2、 - 1 - 用坩埚钳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至发红,然后将木炭缓慢插入集气瓶内,观察现象剧烈燃烧,发白光,说明集气瓶中有氧气。反应完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现象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写出正确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细铁丝螺旋绕在燃烧匙上,另一端绕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燃烧尽时,立即插写出正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入(留有水)集气瓶中,发现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符号表达式七、讨论、在实验时,为什么会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

制取氧气知识点 一、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在化学反应里能够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1.“改变”有双重含义,即“加快”或“减慢”。有的同学认为催化剂的作用就是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实际上,催化剂也有正负之分,正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如人体中的酶可加快食物的消化等;而负催化剂能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如橡胶制品中的防老剂等。 2.“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说明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一定保持不变,但物理性质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不能说成催化剂本身的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3.由于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因此催化剂不能增大生成物的质量。生成物的质量只取决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 4.催化剂具有选择性,即一种催化剂只能对某个或某类化学反应有催化作用,并非对所有化学反应都有催化作用。但一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可能有多种,如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除了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之外,还可以用氧化铜、氧化铁等作催化剂。建筑上用的水泥、红砖粉末等也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 5.虽然催化剂是反应条件,但它不同于“点燃”、“加热”等反应条件,能决定化学反应的发生,因此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决定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如没有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双氧水在通常情况下也会放出氧气,只不过反应速率缓慢。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锰酸钾过氧化氢氯酸钾

3.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瓶中,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4.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瓶口,木条复燃,则已收满。 5收集方法 ①排空气法:适用于无毒、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 氧气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排水集气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②排水集气法:适用于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气体。 三、分解反应 1.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称为分解反应。2.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1.实验室还能采用单独加热_高锰酸钾__来制取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__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_. 3。实验室还能采用加热氯酸钾__和_二氧化锰__的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_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__. 物质失电子的作用叫氧化反应;得电子的作用叫还原。狭义的氧化指物质与氧化合;还原指物质失去氧的作用。氧化时氧化值升高;还原时氧化值降低。氧化、还原都指反应物(分子、离子或原子)。 金属活动顺序 金属活动顺序,就是指金属的活跃程度而已,代表了金属的反应活性。至于反应的难易程度就属于应用。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一般位置越后的金属,金属性越弱,原子的还原性越弱。

位置越前的金属,金属性越强,原子的还原性越强。 3、判断金属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状况 (1)K→Pb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 (2)Cu→Au在自然界中既有化合态,又有游离态。只是Pt Au大多已游离态存在 4、判断金属单质的冶炼方法 (1)K→Al用电解法,如: 2Al2O3(熔融)4Al+3O2↑ 特例:Na+KCl NaCl+K(↑)

(2)Zn→Cu用热还原法,常见的还原剂为:C、CO、H2或Al等。如: 3CO+Fe2O3=2Fe+3CO2;2Al+Cr2O3=2Cr+Al2O3(铝热反应,冶炼难熔金属)特例:湿法炼铜:Fe+CuSO4 = FeSO4+Cu,电解精炼铜:2CuSO4+2H2O=2Cu+2H2SO4+O2↑ (3)Hg→Ag用热分解法,如2HgO=2Hg+O2↑ (4)(4)Pt→Au用物理方法:如用浮洗法进行沙里淘金。 5、判断氢氧化物的溶解性、碱性强弱 其他应用 8、判断金属原子还原性、阳离子氧化性强弱 (1)K→Au金属原子还原性逐渐减弱。 (2)K+→Ag+金属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Fe3+氧化性较强) 9、判断原电池的电极和电极反应式 相对活泼的金属为原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腐蚀。如Cu-Zn 原电池(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 电极反应式为:

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 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蒸馏) 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 1、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A 、药品:过氧化氢(H 2O 2)和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MnO 2) B 实验原理: 表达式: 注:MnO 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C 、装置: 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2、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 A 、药品:、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与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B 、原理: ①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表达式: MnO 2 MnO 2

注意: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②加热高锰酸钾: 表达式: C、装置:加热固体制气体(加热氯酸钾的为一类) D、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移、熄。 ①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④固定装置: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⑤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⑥收集气体: a、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 判断气体收集满的标准:有气泡从水槽中集气瓶口向外冒出 b、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 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放在集气瓶口 ⑦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⑧再停止加热 E、易错事项: 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 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利用液态氧与液态氮得沸点不同。——物理变化(蒸馏) 注意:该过程就是物理变化 二、氧气得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 1、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A 、药品:过氧化氢(H 2O 2)与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MnO 2) B 实验原理: 表达式: 注:MnO 2在该反应中就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C 、装置: 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2、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 A 、药品:、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与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B 、原理: ①加热氯酸钾(有少量得二氧化锰): 表达式: 注意:MnO 2在该反应中就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② 加热高锰酸钾: 表达式: C 、装置:加热固体制气体(加热氯酸钾得为一类) D 、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移、熄。 MnO 2 MnO 2

①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得顺序。 ②检查装置得气密性 :将导管得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得方法(药匙或纸槽) ④固定装置 :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得中上部 ⑤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⑥收集气体: a、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得就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 大)(防止气体逸出) 判断气体收集满得标准:有气泡从水槽中集气瓶口向外冒出 b、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 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放在集气瓶口 ⑦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⑧再停止加热 E、易错事项: 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得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b)、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得气体排出。 c)、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得气体与水槽中得水。 d)、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得气体更纯。

实验室制氧气实验步骤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实验室制氧气 2KMnO4=加热=K2MnO4 + MnO2 + O2↑ (2)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选甲装置:固体与固体加热制气体(实验室常用说法:固固加热型)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选乙装置:液体与固体不加热制气体(实验室常用说法:固液不加热型) (3)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A.(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 a、步骤:组—查—装—定—点—收—离—熄(组,茶庄定点收利息) 组----现组装好仪器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装药品 定----把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加热(先预热,注意:一律先让试管均匀受热,否则会因冷热不均炸裂试管) 收----收集气体(可以使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法) 离----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如果使用向上排空法,此步骤基本不需要,但是最好先取出导管在盖上玻片) 熄----熄灭酒精灯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在管口冷凝水倒流回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之后可以将酒精灯外焰对准装有药品部位定向加热,不过还要不时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大约0.5cm)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并堵塞导管,使所治气体无法较好排出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此时收集气体不纯)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冷水倒吸进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以便把空气排尽 B.(以过氧化氢制氧气为例) a.步骤:查---装---收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夹子把导管夹上(应使用两节导管,中间用较短橡皮管连接,便于检查),然后往长颈漏斗中加水,长颈漏斗的颈部中的水柱如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装---装药品,先装固体,后装液体(防止液体飞溅) 收---收集气体(同上高锰酸钾收集法) b、注意点 ①长颈漏斗的颈部应在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泄露,可用分液漏斗代替(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以及反应的速度) ②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4)氧气的检验与验满 排气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满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 排水法: 当集气瓶瓶口冒气泡时(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是纯氧)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本实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氧气并检验氧气的性质。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明白了制取气体时应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连接装置、如何制取气体,以及如何验证气体并检验气体的性质。本课题是学生学化学以来遇到的第一种气体的制取,所以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是本课题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做好实验便成了重中之重。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 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正确地连接装置。 2.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怎样检查仪器的气密性?怎样装入固体试剂?试管口内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试管口为什么要稍向下倾斜?怎样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气体后为什么要先将导管从水中撤出,然后再移去酒精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应注意什么?为什么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内需留有少量水?等等。 3.采用边实验、边讲解、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去制取氧气与探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初步学会运用实验自主探究的方法获得信息,加深学生对氧气制取与氧气性质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2)进一步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情感和发扬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教学内容

实验室制取氧气 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蒸馏) 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 1、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A 、药品:过氧化氢(H 2O 2)和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MnO 2) B 实验原理: 表达式: 注:MnO 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C 、装置: 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2、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 A 、药品:、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与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B 、原理: ①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表达式: 注意:MnO 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② 加热高锰酸钾: 表达式: C 、装置:加热固体制气体(加热氯酸钾的为一类) D 、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移、熄。 MnO 2 MnO 2

①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④固定装置: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⑤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⑥收集气体: a、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 判断气体收集满的标准:有气泡从水槽中集气瓶口向外冒出 b、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 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放在集气瓶口 ⑦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⑧再停止加热 E、易错事项: 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b).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 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下图是关于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图

下图是关于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图,请根据要求回答各小题. (1)请填出图中各仪器的名称:a c d . (2)本实验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利用了氧气 的性质. (3)在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前要先进行的操作步骤是 . (4)图中有至少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其中的两处: (5)请写出上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6)为什么实验室制取氧气完毕时,要先移开水里的导管,然后再移开酒精灯?答: 是为了避免熄灭酒精灯后温度下降,气压变小,水倒流进入试管使试管骤冷而炸裂 参考答案: 解:(1)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的仪器可知:a 是酒精灯;c 是导管;d 是水槽;故答案为:酒精灯;导管;水槽; (2)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故答案为:不易溶于水; (3)根据实验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药,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③灯加热;④收集;⑤将导管移出水面;⑥熄灭酒精灯,可知在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前要先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及操作注意事项可知图中错误有: ①酒精灯没有用外焰加热; ②铁夹没有夹在试管的中上部,靠近试管口一端; ③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 ④导管伸入试管太长; ⑤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任写其中两处) (5)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故答案为: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6)根据实验操作步骤:实验完毕后,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防止因熄灭酒精灯而引起试管内温度降低,导致试管内压强骤然减小,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故答案为:是为了避免熄灭酒精灯后温度下降,气压变小,水倒流进入试管使试管骤冷而炸裂.

制取氧气知识点

课题3 制取氧气 一、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在化学反应里能够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1.“改变”有双重含义,即“加快”或“减慢”。有的同学认为催化剂的作用就是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实际上,催化剂也有正负之分,正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如人体中的酶可加快食物的消化等;而负催化剂能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如橡胶制品中的防老剂等。 2.“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说明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一定保持不变,但物理性质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不能说成催化剂本身的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3.由于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因此催化剂不能增大生成物的质量。生成物的质量只取决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 4.催化剂具有选择性,即一种催化剂只能对某个或某类化学反应有催化作用,并非对所有化学反应都有催化作用。但一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可能有多种,如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除了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之外,还可以用氧化铜、氧化铁等作催化剂。建筑上用的水泥、红砖粉末等也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 5.虽然催化剂是反应条件,但它不同于“点燃”、“加热”等反应条件,能决定化学反应的发生,因此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决定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如没有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双氧水在通常情况下也会放出氧气,只不过反应速率缓慢。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锰酸钾过氧化氢氯酸钾

3.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瓶中,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4.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瓶口,木条复燃,则已收满。 5收集方法 ①排空气法:适用于无毒、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 氧气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排水集气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②排水集气法:适用于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气体。 三、分解反应 1.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称为分解反应。2.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3、加热高锰酸钾固体。 观察、填空 过氧化氢溶液是一种____色液体;二氧化锰是一种____黑色固体粉末; 氯酸钾是一种____色固体物质;高锰酸钾是一种____色的固体。 固固加热型;反应物都是固体,固液不加热型;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的 反应需要加热混合物,反应不需要加热 实验步骤 第一步;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装置(从左到右,自下而上) 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里,两手紧贴试管的外壁,如果装置不漏气,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两手,使它冷却,导管中就会形成一段水柱。 第二步;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 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第三步;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注意事项;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②试管内导管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便于气体排出。③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处应放一团棉花 ④铁夹要夹在离试管口1/3处。 第四步;点燃酒精灯,先将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的药品部位加热 ⑤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部位加热;加热时先要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第五步;收集 ⑥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集气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⑦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第六步;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 ⑧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里拿出,在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到试管,导致试管炸裂) 第七步;熄灭酒精灯 注意事项总结;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②试管内导管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③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均匀受热。④铁夹要夹在离试管口1/3处。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报告.doc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报告 实验者: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掌握氧气的性质 二、实验器材:导气管,试管,集气瓶,酒精灯,水槽,燃烧匙三、实验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木炭,硫粉,红磷,铁丝 MnO 四、实验原理:2KClO3 2 2KCl+3O2 三、实验步骤: 查:检查装置气密性,双手握住试管,观察玻璃管内水柱变化。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装好带导管的软木塞。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试管夹应夹在离试管口1/3处,试管口应向下。 点:点燃酒精灯,先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收: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理由是氧气不溶于水。收集四瓶氧气。离:收集满氧气后,先将导管移开水槽。熄:再用灯帽熄灭酒精灯。 四、氧气性质实验操作: 1、观察氧气的颜色和气味:无色无味,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

燃。 2、娶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烧至发红,然后将木炭插入集气瓶内。 观察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说明集气瓶中有纯净的氧气存在。反应完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跟氧气反应后产生CO2。化学方程式为:C+O2 点燃 CO2 3、用细铁丝螺旋绕在燃烧匙是,另一端绕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燃烧尽时,立即放 入留有水,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观察现象:红热的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 点燃 Fe3O4 4、取少量硫粉在燃烧匙上,在酒精灯上加热,硫粉熔化,迅速将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观察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化学方程式为:S+O2 点燃 SO2 5、取少量磷粉在燃烧匙上,在酒精灯上加热至发红,迅速将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观察现象:剧烈燃烧,发出明亮光辉,放出热量,生成白烟。化学方程式为: 4P+5O2 点燃 2P2O5 五、讨论

完整版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 、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 1、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A 药品:过氧化氢(HQ )和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MnQ ) 表达式「叱 注:MnQ 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C 装置: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2、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 A 、药品:、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与二氧化锰(黑色 粉末) B 、原理: ①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注意:MnO 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② 加热高锰酸钾: 表达式: C 装置:加热固体制气体(加热氯酸钾的为一类) D 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移、熄。 原理: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蒸馏) B 实验原理: MnO 2 表达式: KdOj MnQ —> KCl + O ;

① 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 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③ 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④固定装置: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⑤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⑥收集气体: a、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 判断气体收集满的标准:有气泡从水槽中集气瓶口向外冒出 b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 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放在集气瓶口 ⑦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⑧再停止加热 E易错事项: 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 使试管底部破裂。药品应平铺 在试管底部 b) .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 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 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

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

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 1、 药品: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反应原理:2KClO 2KCl+3O 2↑ 2、药品:高锰酸钾 2KMnO 4 △ K 2MnO 4+MnO 2+O 2↑ 3、药品: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2H 2O 2 = 2H 2O+O 2↑(或双氧水制氧气)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方法: 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CaCO 3+2HCl =CaCl 2+H 2O+CO 2↑ 实验室制氢气的方法: 1、药品:锌粒和稀硫酸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二、部分物质的颜色(没有说明的固体看做白色;液体看作无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黑色固体: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木炭、还原性铁粉 3、暗紫色固体:高锰酸钾 4、淡黄色固体:硫(即硫磺) △ MnO 2 MnO 2

5、白色固体:氯酸钾、氯化钾、碳酸钙、氧化镁等 三、1、氧气的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2、氧气的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 3、二氧化碳的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4、二氧化碳的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六、几种特殊物质的化学式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熟石灰:Ca(OH)2 双氧水(过氧化氢)H2O2 水(H2O) 氯化钙: CaCl2 硫酸铜: CuSO4 硫酸亚铁: FeSO4 氯化亚铁(FeCl2) 盐酸: HCl 碳酸: H2CO3 硫酸:H2SO4

氯酸钾:KClO3 高锰酸钾:KMnO4 锰酸钾:K2MnO4 甲烷(CH4) 酒精(乙醇)C2H5OH 醋酸(乙酸)CH3COOH 干冰CO2 金刚石、石墨(C)

人教九上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无答案)

药品双氧水(过氧化氢)反应原理 装置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移、熄||。①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④固定装置: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⑤加热药品:先预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⑥收集气体: a、排水集气法——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在水下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 固固加热型固液常温型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密度空气) 排水集气法(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小结

同学们||,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学习||,可初步感知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1. 研究反应原理; 2.一根据所选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适当的仪器组成相应的实验装置; 3.一根据实验装置的特点||,设计合理的实验操作步骤||,预测可能的注意事项; 4.一根据所制取气体的性质||,选择相应的收集、检验、验满及验纯的方法||。 气体发生装置:发生装置的选取根据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而设计

①“固+固”的反应||,简称“固体加热型”||,装置如图A所示||,如用KMnO4或KClO3和MnO2制O2||。 ②“固+液”的反应||,简称“固液常温型”||,装置如图B、C、D、E||。如用H2O2和MnO2制O2 ||。同B装置相比||,D装置具有便于添加液体药品||,制取的气体量较多的优点;C装置不仅添加液体药品方便||,而且可通过导管上的开关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E装置可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加入药品的量和速度||。 ③“固+液”的反应的发生装置的其他改进: 为了节约药品||,方便操作||,可设计如下图所示装置||,这些装置都可自动控制||。 当打开弹簧夹时||,溶液进入反应器内开始反应;当关闭弹簧夹时||,气路不通||,反应产生的气体将溶液压出反应器外||,液体与同体分离||,反应停止||。 气体收集装置:由该气体的性质||,如密度、在水中的溶解性、是否与空气或水反应、是否有毒等决定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