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治疗脑出血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4
高压氧治疗护理常规【护理常规】1.治疗前(1)阅读病例,探视患者,熟悉患者病情,确定其没有治疗禁忌。
(2)向患者及陪舱人员介绍舱内设备和使用方法。
(3)向患者及陪舱人员说明高压氧治疗的基本特点、方法和注意事项。
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进舱的恐惧心理。
(4)教会患者中耳调压动作。
(5)详细说明吸氧装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6)对首次进舱治疗的患者,治疗前15min常规以1%味麻液滴鼻。
(7)嘱患者排空尿液、粪便。
(8)指导患者更衣,穿全棉等不引起静电反应的衣物进舱治疗。
(9)检查患者带进舱内的物品,包括易燃、易爆物品;不耐压物品;可产生静电的物品;各种化妆品及各种电动用具、玩具不能进舱。
(10)妥善把患者安置于舱内治疗位置,再次试用吸氧用具。
指导患者正确戴紧面罩,保证有效吸氧。
2.加压期间(1)加压开始时,操舱人员应通知舱内人员"开始加压",嘱其进行张口、吞咽、鼓气等动作,使耳咽管开张。
(2)加压阶段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中耳气压伤,鼓膜内外压差达0.02MPa时,便可产生耳痛;压差达0.06MPa时,可使鼓膜破裂,因此必须按规定的升压速度操作。
尤其在舱压为0.12~0.16MPa时,加压速度应缓慢,并不断询问有无耳痛,嘱患者及时做调整耳咽管通气的动作。
若出现剧烈耳痛时,必须立即停止加压,必要时应适当排气减压,等舱内人员耳疼痛消失后,再继续缓慢加压。
如中耳调压失败,应减压让患者出舱。
(3)做好舱内危重患者的护理,对有高血压病史者应严密观察,必要时测血压。
对昏迷者应严密观察有无躁动、呻吟等症状,可给予少量水滴人口中,帮助做吞咽动作来缓解耳部不适症状。
对重症昏迷患者应遵医嘱测血压、脉搏、呼吸,并做记录。
(4)加压期间应暂时夹闭各种体腔引流导管(胸腔引流管除外)。
3.稳压吸氧期间(1)舱外操舱人员通知"开始吸氧"后,告知患者正确戴紧面罩,保证有效吸氧。
(2)指导患者正确做呼吸动作,适当加深呼吸,不要加快呼吸频率。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2月上第21卷第4期·临床研究·作者简介:侯泽兵(1984.01—),男,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临床医学。
高压氧舱联合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脑出血患者疗效观察侯泽兵(苏州广慈肿瘤医院综合内科,江苏 苏州 215128)【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舱联合吡拉西坦注射液在脑出血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脑出血患者96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
两组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联合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舱治疗,两组治疗4周后评估患者效果,并对患者进行12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肢体运动能力、神经细胞因子、炎性因子、安全性及远期预后。
方法: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自理能力、生产活动及休闲活动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干预2个月后BDNF、VEGF 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NSE、ET-1及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干预2个月后IL-1β、IL-6、CRP 及PCT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期间血压波动、心跳加快及焦虑不安发生率无统计差异(P >0.05);观察组随访12个月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 <0.05)。
结论:高压氧舱联合吡拉西坦注射液能减轻神经功能,改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有助于调节患者神经细胞因子,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能降低远期死亡率,值得推广 应用。
【关键词】高压氧舱;吡拉西坦注射液;脑出血;神经功能;肢体运动能力;神经细胞因子;炎性因子【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3)04-0038-04脑出血是由于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0% ~ 30.0%,且多数患者发病灶部位位于大脑半球[1]。
脑出血护理【一般护理】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l50~300,保持环境安静。
避免各种刺激。
2.翻身时动作轻柔,尽量避免移动,必须更换体位及治疗,护理时,动作要轻,翻身角度不宜太大。
3.病情危重者发病24~48小时内禁食,72小时仍不能自口进食者,可行鼻饲流质饮食。
4.急性期每小时测体温1次,如有高热,可于头、腋窝、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进行物理降温。
5.观察呕吐物及大便的颜色及性质,及时留取标本,以防消化道出血。
6.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气管、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如呼吸道分泌物量多、不易吸出时,准备气管切开用品。
如有肺炎时,及时做痰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
7.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准确记录入量,及时留取血标本,查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尿素氮等,了解结果,及时提供医师参考。
8.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心理护理】1.有些脑出血病人经过治疗,虽脱离了危险,但却留下了偏瘫、失语等后遗症,心理上也会发生变化。
有的害怕病治不好,死神会随时降临;有的悲观失望,认为自己成了残废人,人生的意义也就到此结束;还有的认为自己的衣、食、住、行都不能自理,已成为社会及家庭中多余的人和包袱。
凡此心理障碍,不仅会影响药物治疗效果,也不利于康复训练的实施,因此,应积极进行心理护理。
2.稳定病人的情绪,避免一切忧愁、悲伤、烦恼等不良刺激,护士及家属应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主动地帮助病人洗脸、喂饭、洗澡、处理大小便等。
事事处处关心爱护,不得有任何不耐烦的表现,不讲任何伤情感的话,使病人心情舒畅,不孤独,树立继续生活的勇气。
3.要积极进行心理疏导,脑出血的病人神志清醒后,即可给病人讲解脑出血的有关知识,让病人了解本病多由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引起,故不能急躁,不要坐起,要安心养病,按时用药,不要屏气用力,很好配合医师治疗。
通过心理疏导,多数病人都会面对现实,看到希望,争取好的结局,大大加速病情恢复。
4.应注意保持安静、整洁、采光照明充足、布置合理、良好舒适的治疗环境,这样可有助于稳定情绪,促进心理康复。
高压氧治疗 ,重要的护理操作要点作为缺氧性疾病治疗的重要方式,高压氧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较多,其能在高压环境下,使得患者呼吸纯氧或者较高的浓度的氧气,进而实现疾病的有效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压氧治疗中,患者吸入氧气的设定值处于动态变化状态,这与患者身体情况的变化具有较大关联。
为确保高压氧治疗的安全性,在患者治疗中,还应注重治疗前后的有效护理。
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高压氧治疗护理操作的要点。
1、高压氧治疗的作用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高压氧治疗在缺氧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其能在高压环境小实现疾病的有效治疗。
从治疗效果来看,高压氧治疗具有以下作用:(1)高压氧治疗的压力作用极为突出,在高压作用下,患者体内气泡的体积会有所减小,这缩小了梗塞的范围;并且当气泡溶解在血液当中时,患者气栓症、减压病能得到有效治疗。
(2)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高压氧治疗,患者的血管会发生收缩作用,这能实现局部血容量的有效控制。
在脑水肿疾病治疗中,高压氧治疗就是通过血管收缩作用完成治疗的。
(3)作为一种广谱抗生素,氧本身具有抗厌氧菌、抗需氧菌的作用。
(4)人体生理作用中,机体中会沉淀一定的一氧化碳、二氯甲烷等气体,这对于人体具有较大危害,采用高压氧治疗,可加快这些有害气体的消除,确保患者身体健康,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2、高压氧治疗的注意事项现阶段,高压氧治疗手段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临床实践中,缺氧、缺血性疾病都可以通过该方式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为突出。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中,如果操作人员的操作不规范,则容易造成氧中毒、气压伤等疾病,其外,其也有可能诱发减压病。
基于此,在高压氧治疗中,还应合注意以下操作要点:1.在高压氧治疗中,患者吸氧的浓度与高压氧舱模式设置具有较大关系,当高压氧模式设置不同时,其压力、吸氧浓度具有较大差异,这直接影响了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中,应系统考虑患者疾病情况,做好高压氧模式的有效选择。
(2)高压氧治疗在供氧方式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应用优势,其经济性较高,治疗效果明显,同时治疗过程较为安全。
早期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摘要:目的:探究早期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随机数字奇偶数抽签分组,对照组单用康复治疗,观察组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比恢复效果。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更低(P<0.05),Fug-Meyer分数更高(P<0.05)。
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在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能改善神经功能,促进神经恢复,提升运动能力,优化预后。
关键词:高压氧;康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功能脑出血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就是高血压,临床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总数随着我国人口国情变化也出现了曲线明显上调特点,并且有不少患者是年轻化发病。
该病是一种致残率较高以及预后较差的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度过危险期后早期的介入康复治疗措施能帮助患者改善后续的生活水平,降低致残率,维持现有身体功能的同时使其他的功能有所恢复。
目前康复治疗当中主要是采用一些康复训练方式,虽然具有改善神经功能的效果,但是康复训练具有一定主观影响性,效果因人而异[1]。
作为一种脑损伤治疗的新型方法,高压氧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氧含量以及促进侧枝循环的生成和修复等作用,在脑损伤患者中可以帮助受损的神经元恢复,从而起到辅助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本研究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早期高压氧与康复治疗联合的方法,对其效果进行探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0例高血压脑出血(2022.1-2022.12)患者接受随机数字奇偶数抽签分组,对照组中男27例,女18例,53-78岁,均值(66.85±0.12)岁,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51-80岁,均值(66.89±0.14)岁,通过对比两组的个人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
1.2方法常规治疗:使用多种针对性的药物,包括脑保护剂、降低颅内压、视患者情况予以补液治疗、营养神经支持等方面的药物,稳定病情。
高压氧疗法的护理在高压环境下,呼吸气体中的氧分压(即氧的压强)超过或大于1个大气压(1ATA)称为高压氧。
用于进行高压氧治疗的加压氧舱简称高压氧舱。
将患者置身于高压氧舱内进行加压吸氧,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称为高压氧疗法。
我院于2004年~2005年共对61例患者行高压氧治疗,其中32例急性中毒,15例脑外伤,8例脊髓损伤,6例脑复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进舱前准备1.1患者方面l.1.1经过医务人员介绍高压氧治疗的基本过程以及加压、减压、稳压时的感觉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恐惧、疑虑心理,正确积极地配合治疗。
1.1.2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舱。
1.1.3进舱人员应更换棉织衣物,不要穿戴易产生静电、火花的衣物入舱。
1.1.4进舱前不宜进食过饱,不要食用易产气的食物及碳酸饮料,排空大小便。
1.1.5带有引流装置的病人,入舱前应倾倒瓶内引流液。
1.1.6病人应了解舱内供氧装置及呼叫方法,并能正确使用面罩及调压动作,如有不适,立即与医务人员沟通,及时处理。
1.2陪舱医务人员方面1.2.1做好舱内抢救、治疗药物,医疗器材的准备及检查工作。
输液器具:舱内尽量使用开放式吊瓶输液,也可用塑料袋(瓶)装输液,以避免和减少压力变化产生的影响。
10ml以上安瓿在舱外抽好药液或带入,避免因舱内压力与安瓿压力不平衡,升压阶段开安瓿时,因安瓿内压低于舱内压,以致玻璃碎落入安瓿污染液体,或减压时舱内压力低于安瓿压力,玻璃碎片飞溅伤人。
呼吸器:患者在高压氧治疗中突然出现呼吸停止,应立即使用呼吸器强制呼吸。
使用气动呼吸器或简易皮球式呼吸器。
简易呼吸器为手术麻醉常用器材,连接到氧舱内供氧装置与面罩上,挤压皮球即可进行人工呼吸。
负压吸引器的使用:多人氧舱内有医用"考克"及负压表,是利用舱外压力差而引起负压吸引作用的装置。
用脚踏式或50ml注射器进行人工负压吸引。
有关电动吸引器在升压前可使用,如升压开始,则移置舱外备用。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常规:1 绝对卧床休息2-4周尽量减少搬动,抬高头部5-30度。
2 给预侧卧位,身体呈30度,头偏向一侧。
3 禁食24小时,防止颅内压增高而引起呕吐。
4 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和预防呼吸道并发症防止误吸,吸痰是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气管粘膜,由舌后坠者应将下颌托起或用钳子将舌拉出。
5 给予吸氧,防止脑缺氧。
6 如病人的医师障碍逐渐加重,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消失,呼吸不规则,血压升高,脉搏缓慢,提示脑山发生的可能,应尽早抢救。
7 脑出血昏迷的患者易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腹泻肠炎,呕吐咖啡样物质,应立即给予甲氰咪呱静注,禁食。
8 在饮食上,病情较轻者,无意识障碍,无吞咽困难者,应近普食或半流食,宜选择清淡食物,少食多餐,进食不要过急,以免引起呛咳,因食物残渣宜存留在瘫痪侧齿颊之间,饭后帮助病人漱口或做口腔护理。
9 昏迷或吞咽困难者,应给予鼻饲,鼻饲前先抽胃液,检查胃管是否早胃内,是否有出血等,注意病人的消化情况,出现付账,腹泻应了解有无低血钾或过多的进食糖类。
对牛奶不适应及因卧床肠蠕动减慢等。
10 在恢复期要加强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
市瘫痪肢体被动活动,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增加活动,防止肌肉挛缩,注意劳逸结合,鼓励病人作适当体育锻炼,控制饮食,生活要规律防止情绪波动防止再出血。
癫痫护理常规:1癫痫发作时,抽搐肢体不可抗拒力。
2许多生理因数可促使癫痫发作,内分泌特别是性腺功能对癫痫发作有一定影响,如月经期货妊娠期发作频繁,须加以注意。
3癫痫可突然发作,故平时以决不能口腔测温。
床旁需放防护架,以免突然发病坠床。
4持续大发作后由于脑缺氧可产生弥漫性脑细胞变性,水肿,应给予吸氧。
5心理护理护士应从多方面多层次关心患者,使其充满治愈信心。
6对症护理(1)频繁发作者应给予防护,防止坠床或不应产生的外伤。
(2)根据情况遵医曙给药物控制。
(3)连续抽搐易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应及时吸储痰液和口腔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做好口腔护理。
脑出血抢救的主要护理问题及措施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抢救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采取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脑出血抢救的主要护理问题及措施:一、保持呼吸道通畅1.1 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当患者出现呕吐、口水过多等症状时,应及时用湿纱布或棉签擦拭患者口腔,防止口腔分泌物流入气道,引起窒息。
1.2 调整患者体位将患者头部稍向后仰,有利于呼吸道畅通。
避免让患者的颈部过度前屈,以免压迫颈动脉,影响脑血供。
二、控制血压2.1 定时测量血压抢救过程中,护士应每隔一段时间测量患者的血压,观察血压变化,以便及时调整降压药物的使用。
2.2 适当降低血压在保证脑血供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血压有助于减缓脑出血的进展。
但要注意,过度降压可能导致脑血灌注不足,加重脑损伤。
因此,降压过程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3.1 观察尿量和尿液颜色尿量的多少可反映肾功能的好坏。
护士应定期观察患者的尿量和尿液颜色,如发现尿量减少、尿液颜色深黄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3.2 防止水肿脑出血后,患者可能出现肢体水肿。
护士应定时为患者按摩受累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水肿症状。
避免长时间卧床,以免加重水肿。
四、预防并发症4.1 预防感染脑出血后,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
护士应加强患者的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注意手卫生,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4.2 防止血栓形成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形成血栓,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护士应鼓励患者适当活动,如翻身、抬腿等;必要时,可使用抗凝剂预防血栓形成。
五、心理护理5.1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脑出血后,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
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关心和支持。
必要时,可邀请心理专家进行心理疏导。
5.2 提高患者自信心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护士应耐心教授患者康复技巧,帮助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高压氧治疗脑出血的护理
【摘要】脑出血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发病率最高,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危重、变化快、临床治疗效果差、后遗症多。
我院自2001年至2005年,对60例脑出血采用高压氧治疗,包括进舱前的心理护理、安全教育、进舱前注意事项和舱内护理以及出舱后护理和注意事项,并对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护理进行探索,取得较满意效果。
【关键词】高压氧;脑出血;护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0例患者,男48例,女12例,年龄20岁~80岁。
其中高血压脑出血42例,脑血管畸形出血8例,其他原因引起脑出血10例,全部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语言、意识等功能障碍。
1.2 治疗及结果
60例均采用高压氧治疗,空气加压,压力0.2 mPa~0.25 mPa。
面罩吸氧60 min,中间休息10 min,等速加压、减压各20 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
治疗期间配合应用营养脑细胞和醒脑药物,以加速大脑功能的恢复。
经过10次~40次的治疗,50%患者痊愈,即完全或部分恢复生活适应能力及处理能力,39%患者功能障碍明显改善,11%患者无效(死亡2例)。
2 护理
2.1 进舱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对脑出血程度轻的患者应做好耐心细致地解释工作,消除患者对高气压环境紧张情绪,说明高压氧治疗的重要性,帮助患者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
2.1.2 安全教育
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对高压氧环境缺乏了解和认识,因此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安全教育,告知进舱穿纯棉服装,排空大、小便,昏迷患者应留置导尿。
舱内严禁携带火柴、打火机、钢笔及收音机等,以免引起火灾或造成损坏。
2.1.3 进舱前注意事项
必须认真测量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对光反射等,准确掌握患者入舱前的身体状况。
对体温超过38℃,脉搏、呼吸缓慢、血压超过160/100 mmHg者,均不宜进舱接受治疗。
2.1.4 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护理
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较多者,进舱前时行吸痰。
必要时可肌肉注射山莨菪碱,以减少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根据病情给患者用少量扩张血管的药物,以促进氧吸收。
躁动不安的患者,进舱前可给予适量镇静剂,舱内备有必需的急救药品和器材。
2.2 舱内护理
入舱治疗时,由于脑出血患者自理能力差,故应派专人陪护,升压时,指导并协助患者做捏鼻、鼓气、吞咽等动作,如患者出现耳痛等不适,陪舱人员要及时通知操舱者暂停或减慢加压,缓解后继续加压,以防中耳压伤,昏迷患者可用10%麻黄素滴鼻;稳压吸氧是为
保证患者有效吸氧,应协助患者戴好面罩,避免漏气,在吸氧过程中,陪舱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面色、瞳孔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昏迷患者要注意呼吸情况,随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发生窒息,同时要注意观察吸氧后有无不良反应;减压开始时,舱内温度下降,要注意给患者保暖,防止受凉,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注意引流管的开放,防止减压过程中气体膨胀,造成危害,如输液在舱内进行时,需加强输液的护理,尤其是减压时,应把莫菲滴管内的液平面调到最高限度,输液瓶内插入足够长的消毒针头直到液平面以上,保证排气通畅,防止瓶内及滴管内气体膨胀而造成气体进入静脉发生气栓的危险。
2.3 出舱后护理
由于进行高压氧治疗,患者的身体消耗大,故应嘱咐患者出舱后注意休息,加强营养。
同时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加强基础护理,对昏迷,瘫痪而长期卧床的患者,应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定时翻身、拍背,以防褥疮、肺炎等并发症发生;加强功能锻炼,根据不同患者的功能障碍,有针对性地进行功能训练,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以促进功能恢复。
2.4 注意事项
脑出血患者接受高压氧治疗要在出血停止后,最快也要加在发病6 h后,经CT复查血肿无继续增大时方可进行,进舱前血压应控制在160/100 mmHg以下,对轻度意识障碍、病灶小的患者,接受高压氧治疗效果显著,对血肿较大者,应先行血肿清除,再行高压氧治疗;
脑出血患者接受高压氧治疗1次~2次后若出现病情恶化,应立即停止治疗,并检查有无继发性出血,且治疗压力少应用0.2 mPa~0.25 mPa,氧分压过高会抑制脑对糖的摄取,影响糖代谢,脑血流量也可能重新增加而诱发出血。
【参考文献】
[1]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1988,21:60.
[2]刘子藩,易治.实用高压氧医学[M].广东:科技出版社,1990:221.
[3]王俊华,李百泉,庄柏翔.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钙调素的影响[J].江苏医药,1995,21:773.
[4]孙雨时,王晓薇,佟韫如.高压氧综合治疗脑梗死60例疗效观察[J].中风与神经疾病,1995,12: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