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面试知识框架梳理

面试知识框架梳理

面试知识框架梳理
面试知识框架梳理

面试

面试 (1)

1.star (3)

1.1.situation(情景) (3)

1.2.target(目标) (3)

1.3.action(行动) (3)

1.4.result(结果) (3)

2.行为表现 (3)

2.1.过去做过什么 (4)

2.1.1.具体 (4)

2.1.2.用数据说明 (4)

2.2.说事实 (4)

2.2.1.用第一人称 (5)

2.2.2.充满信心 (5)

2.2.3.眼睛直视 (5)

2.2.4.用具体例子 (5)

2.2.5.不能用绝对语言 (5)

2.3.谎话 (5)

2.3.1.很难一针见血 (5)

2.3.2.言语上迟疑 (5)

2.3.3.太熟练 (5)

概要(说事实) (6)

3.非语言行为 (6)

3.1.眼神 (6)

3.1.1.可疑的眼神 (6)

3.1.2.真实的眼神 (7)

3.2.身体姿势 (7)

3.2.1.紧张 (8)

3.2.2.姿势突然转变 (8)

3.2.3.手势 (9)

3.2.4.面色 (9)

3.2.5.反面语言必须不说 (9)

4.流程 (10)

4.1.面试前 (10)

4.1.1.神情自若 (10)

4.1.2.不急不慌 (10)

4.1.3.可以和别人轻松交流 (10)

4.2.刚进去 (10)

4.2.1.握手 (11)

4.2.2.自我介绍 (11)

4.2.3.微笑 (11)

4.3.搜集行为表现 (11)

4.3.1.要说出完整的star (11)

4.3.2.善于说明问题 (11)

4.4.翻转问考官 (12)

4.4.1.你觉得... .. (12)

4.5.考官笔记 (12)

4.5.1.说过的话 (12)

4.5.2.举的例子 (13)

4.5.3.说过的故事 (13)

5.简历注意 (13)

5.1.时间空挡 (13)

5.1.1.比如辞职后的2个月在做什么 (13)

5.2.职位跳跃性不能大 (13)

5.2.1.注意职业生涯规划 (13)

6.列出20个与职位有关的问题 (14)

6.1.分门别类 (14)

6.1.1.销售举例 (14)

部编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知识框架考点梳理.doc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单元思维导图: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1、社会生活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p4 ①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②随着身体的变化、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③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社会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P4-5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社会关系分为哪几种不同的类型?(或: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P5 ①血缘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等。②地缘关系:如同乡、邻居等。③业缘关系:如同学、同事等。

4、为什么说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②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③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5、我们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或者亲社会行为的意义)p8 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②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社会和他人的接纳与认可。③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④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6、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p8 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社会实践。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1、网络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或:网络是如何丰富日常生活的?网络的积极作用是什么?)P10-12 A、网络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B、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C、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网络如何推动社会进步? 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互联网的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 3、为什么说网络是把双刃剑?(或:如何正确认识网络?网络的利与弊是什么?)P10-15(知识点整合) ①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A、网络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B、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C、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②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A、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B、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C、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③网络的弊端: A、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B、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C、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4、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②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该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该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

初中数学知识框架图

初中数学知识框架图,知识点归纳大全,word文档方便打印,值得收藏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第一章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以下形式的数,如:q/p(p,q为整数且P≠0)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2)相反数的和为0,a+b=0 ,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或者: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 若a≠0,那么它的倒数是1/a ;若ab=1,a、b互为倒数;若ab=-1,a、b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图

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图

第五章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单位:摄氏度(℃) 温度 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规定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测量工具:温度计 (4)读数时,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时再读数,且视线应与温度计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2)使用前,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使用方法 (1)使用前要估测待测液体的温度 (3)测温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熔化需要吸热 熔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事例:自然界中冰熔化成水 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事例:自然界中水结成冰,冰川、冰雹的形成 凝固需要放热 晶体和非晶体 常见晶体有海波、冰、萘、和各种金属 熔化、凝固过程温度不变 晶体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非晶体有蜡、松香、玻璃和沥青等 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非晶体 汽化 蒸发过程要吸热 蒸发 可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温度的高低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液体表面空气流速的快慢 沸腾沸腾过程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液体的沸腾与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液化过程要放热 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事例:雾、露、墙壁“出汗”、“白气”等现象都属于液化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降温 压缩体积 升华过程要吸热 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事例:北方的冬天冰冻的湿衣服变干 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事例:冰花、雾凇、雪、霜等自然现象都属于凝华 凝华过程要放热

第四章 光现象 光的色散 色散: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 事例:雨后彩虹 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紫外线——作用:紫外线验钞机和紫外线消毒灯 看不见的光线 光现象 光的传播特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直线传播 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 光的传播 事例: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激光准直等 速度: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 光的反射 现象:光遇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规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在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类型 镜面反射:反射面光滑时,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 漫反射:反射面凹凸不平,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 应用 改变光路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所成的像是虚像 光的折射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规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光线垂直射入时不发生折射 事例: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变浅”、海市蜃楼

知识框架梳理

中考语文知识框架 第一编语文知识及语言运用 第一部分语音 ?课标解读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就要求我们: (1)熟悉《汉语拼音方案》,掌握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和拼音规则,掌握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给汉字注音,辨识音节拼写并改正错误。 (2)掌握容易读错的常用字的读音,掌握常见的多音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不同读音,读准教材基本篇目中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字词的读音。 ?中考热点 中考对语音的考查重点以初中阶段教材基本篇目中和日常生活中常用汉字的读音为主;能辨识形声字、多音字和常见的易读错字的读音;能给汉字正确注音;能根据拼音拼写出正确的汉字。 ?常考题型 1、给汉字注音; 2、根据拼音写汉字; 3、根据语境判断汉字读音的正误; 注:设题形式上可以是填空题,也可以是选择题。 . .

近几年中考对这一部分的考查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将拼音、书写、语病、修辞、与仿写等放在统一语段里考查,估计今后各地中考试题会更多地采用这一题型。 ?知识要点 一、《汉语拼音方案》 (一)字母表 (二)声母表 (三)韵母表 (四)声调符号 (五)隔音符号 (六)拼音规则 二、拼音的大写、连写与分写 三、语音的重音、停顿和语速 四、语音的音变 (一)轻声 (二)儿化 (三)变调 1.上声变调 2.去声变调 3.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4.“一、不”的变调 . .

5.“七、八”的变调 (四)语气词“啊”的音变 附录一初中生容易读错的字音集录 附录二常见成语中的易读错字集锦 附录三初中生必须掌握的3500字 第二部分汉字 ?课标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学会用多种检字法。这就要求我们: (1)掌握常见字的笔顺、笔画; (2)辨析并改正常见的错别字和不规的字; (3)了解汉字构造,辨析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 (4)区别常见的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字; (5)掌握3500个左右常见字的音、形、义。 ?中考热点 近几年中考题来看,有关汉字的考查有如下特点: (1)各课课下注释、课后附录所列的要求学生掌握的常用字,不考生僻难写字; (2)形近义别的字; (3)音近(同)形异的字。 . .

知识框架梳理

第一部分语音 课标解读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就要求我们: (1)熟悉《汉语拼音方案》,掌握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和拼音规则,掌握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给汉字注音,辨识音节拼写并改正错误。 (2)掌握容易读错的常用字的读音,掌握常见的多音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不同读音,读准教材基本篇目中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字词的读音。 中考热点 中考对语音的考查重点以初中阶段教材基本篇目中和日常生活中常用汉字的读音为主;能辨识形声字、多音字和常见的易读错字的读音;能给汉字正确注音;能根据拼音拼写出正确的汉字。 常考题型 1、给汉字注音; 2、根据拼音写汉字; 3、根据语境判断汉字读音的正误; 注:设题形式上可以是填空题,也可以是选择题。 近几年中考对这一部分的考查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将拼音、书写、语病、修辞、与仿写等放在统一语段里考查,估计今后各地中考试题会更多地采用这一题型。

知识要点 一、《汉语拼音方案》 (一)字母表 (二)声母表 (三)韵母表 (四)声调符号 (五)隔音符号 (六)拼音规则 二、拼音的大写、连写与分写 三、语音的重音、停顿和语速 四、语音的音变 (一)轻声 (二)儿化 (三)变调 1.上声变调 2.去声变调 3.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4.“一、不”的变调 5.“七、八”的变调 (四)语气词“啊”的音变 附录一初中生容易读错的字音集录附录二常见成语中的易读错字集锦

附录三初中生必须掌握的3500字 第二部分汉字 课标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学会用多种检字法。这就要求我们: (1)掌握常见字的笔顺、笔画; (2)辨析并改正常见的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 (3)了解汉字构造,辨析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 (4)区别常见的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字; (5)掌握3500个左右常见字的音、形、义。 中考热点 近几年中考题来看,有关汉字的考查有如下特点: (1)各课课下注释、课后附录所列的要求学生掌握的常用字,不考生僻难写字; (2)形近义别的字; (3)音近(同)形异的字。 常考题型 命题形式主要有三类: 一是客观选择题,即要求考生判断选项中的词或句子有无错别字; 二是书法抄录题,先辨别出错别字,再把正确的字规范地书写在

语文阅读 知识框架梳理

记叙文阅读 一、记叙文 1、记叙文的定义:通过记人的言行和事情的经过表达中心意思的文章。 2、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文的分类:写人记事写景状物 4、记叙文的顺序; 顺叙——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写。作用:文章脉络清楚、文理分明、有头有尾。 倒叙——把事情的结果写在前面。作用:是造成悬念,加强文章的表现力。 插叙——记叙中,插入相关的事情和情节,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事情。作用:对主要事件给予补充和衬托。 补叙——文章主要内容写完后,又补充上有关事情和情节。作用:对主要事件作补充。 5、记叙文的详略: 详写:具体生动地表达文章中心。 略写:中心更充分、更完整。 6、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真切自然。第二人称:亲结抒情。第三人称:不受局限,取材丰富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为主,辅以抒情、议论、说明。 8、记叙文的结构与段落:文章的材料按一定方式组织起来叫结构。 (1)按事情发展或时间顺序(2)按空间位置(3)按事物的内在联系 9、开头、结尾、过度; 开头——点明中心,提出悬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 结尾——用结论、抒情深化主题,或含蓄作结,令人回味,呼应开头。 过度——用于事件、时间、空间的转换,承上启下。 10、记叙文的中心:作者通过……的事情,表达……的感情。 11、记叙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对比、衬托、照应、象征 12、记叙文的语言:结合语言环境,分析精彩词、句、段、意思及蕴含的思想感情。 词语分析——先弄懂词的本意,再分析词语在句中索要表达的意思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时,不要忽略了词性的感情色彩。 句子分析——先看看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进行分析(修辞作用+内容分析);然后再看看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句子在文首点明中心,交待要素;在文中,承上启下,过度照应;在文尾,呼应开头,收束全文,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突出中心等) 段落分析——也从思想内容和结构两个发面进行分析。 二、小说 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小说的人物:通过人物语言、行动、心理、外貌的描写和情节的叙述,分析人物的形象、身份 地位、思想品质、性格特点等。 3、人物描写方法: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4、描写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语言、行动、心理、外貌(神态) 5、小说的情节;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6、小说的环境描写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为情节展开提供背景(交待事件发生地点或背景)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情感渲染气氛反应人物性格品质推动情节发展 三、散文 1、散文的分类:写人记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 2、分析散文: (1)要抓住文中描写的人、事、物景的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要抓住散文揭示中心思想的独特方式:作者往往以自己在生活中感受最深的某一事物,挖掘其所

考研政治框架图~知识点梳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唯物论、辩证法)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论)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历史唯物论) 五、资产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本质论) 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资本主义发展论) 七、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八、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唯物论考点 决 定 绪 论 唯 物论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时空是运动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绝对性和相对性——时空无限性 社会的物质性——从实践出发理解世界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 物质观 定义方式——根本特性——存在形态 意识观 实践观 实践的本质 实践的基本特征 实践的基本形式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三个阶段——类似感觉的反应特性——语言外壳 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意识的主观性——虚假映像 意识的能动作用——目的性、创造性、对象性、生理调控性——能动作用的条件性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辩证法考点 认识论考点 矛盾基本属性 普遍联系-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方法论意义 永恒发展-运动变化发展-新事物不可战胜原理-过程论 两大特征 量变质变规律-质、量、度。适度原则-质变和量变及其辩证关系 三大规律 普遍性 特殊性 矛盾范畴-矛盾对立面-矛盾关系 矛盾问题的精髓 对立统一规律 辩证法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内 容 两点论重点论的统一 原因和结果 必然性和偶然性 本质和现象 可能和现实 形式和内容 五对范畴 归纳和演绎 分析和综合 具体和抽象 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辩证思维方法 四个方法 同一性 斗争性 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定、否定-辩证的否定观 主体客体中介 限定和超越的关系 主客体作用的三环节 认识的基础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来源动力标准目的

《细胞的结构》知识框架和疑难知识梳理

《细胞的结构》知识框架和疑难知识梳理 一、细胞的结构 例1、研究人员分别对蓝细菌和蛔虫进行各种分析、观察等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你认为该研究人员的实验记录正确的是 主要成分:脂质、蛋白质 基本骨架:脂双层 细胞膜 结构 模型:流动镶嵌模型 特点:一定的流动性 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免疫、生物催化剂、细胞控制和细胞通讯 功能 特性:选择透性 主要成分:纤维素 细胞壁 功能:保护细胞和支撑植物体 细胞溶胶:含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以及多种酶,是多种代谢活动的场所 核糖体:由RNA 和蛋白质构成的无膜结构,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由一系列单位膜构成的囊腔和细管组成 内质网 增大细胞内膜面积,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细胞质 合成磷脂分解酒精的场所 高尔基体:由一系列单位膜构成的扁平小囊状和由这种小囊产生的小泡组成, 是真核细胞中的物质转运系统,承担物质运输的任务 结构:外膜、内膜、基质、嵴 细胞器 线粒体 特殊结构和成分:核糖体、少量DNA 功能: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的中心 白色体:储存脂质和淀粉 质 体 结构:外膜、内膜、基质和类囊体构成的基粒 叶绿体 功能: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 泡:由一层单位膜构成的囊泡,其中充满了细胞液。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 透压,调节细胞内的PH 值 中心体:由微管构成的中心粒组成,无膜结构与动物细胞分裂有关,形成纺锤丝 结构:核被膜、染色质、核仁、核基质 细胞核 功能: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基本结构:细胞壁、质膜、核糖体、拟核 原核细胞 特殊的结构:荚膜、鞭毛、菌毛 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

第二单元知识框架梳理

第二单元 知识框架梳理 了解祖国,爱我中华 ( ???????????????????????????????? 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基本国情)认清基本国情党的基本路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国情)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了解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和民族关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 一、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 (?????????????????????→????????????成就:日益强大的中国表现)地位:形象:世界舞台上中国看到差距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认清国际形势,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实现民族复兴我国基本国情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我国处于社会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矛盾主义初级阶段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主义道路,国家的根本任务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我国处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表现: ①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瞩目的成绩的成就,社会制度的优越性的到初步显示 。 ②现阶段总体上看: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 高 ;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2)含义: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不发达的表现: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 个方面。 (3)时间: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本世纪中期,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13????????????→→?????????→???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取得一切成绩与进步的根本原因: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当今世界国际形势面临前所未有旗帜,2、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机遇和挑战开创正在发生系列变化:、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未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伟大旗帜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含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的指导思想 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注: ??????→???→????→?? ??? 理 论创新继承继承发展产生科学发展观毛泽东邓小平“三个代表”中国特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思想理论重要思想色社会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主义理论体系

管理学:计划知识点框架梳理

管理学:计划知识点框架梳理 计划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计划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管理实际中,一项计划可能具有多种计划类型的特征,分类的目的只是为了研 究的方便,如企业的特色经营计划,它可以是一个长期计划,也可以是一个战略计划,同时也可以是一个指向性计划。下面是学习啦wtt 为大家整理的公共基础管理学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一、管理学基本理论之管理职能中的计划知识点 尽管对管理职能的划分有不同的理解和分类(如有的学者将管理的职能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类),但是大多数专家都承认,管理的基本职能就是管理工作所包括的几种基本活动的内容,其中有四项基本职能是多数专家所公认的,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为了使人们的集体活动卓有成效,就必须使人们明确他们应该去完成什么目标,明确为了完成这些目标必须通过什么途径,采取什么方案。这种旨在明确所追求的目标以及相应的行动方案的活动,就是管理的计划职能。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计划具有目标性、先导性、普遍性和效益性。 二、管理学基本理论之管理职能中的计划相关练习题 管理职能中最基本的职能是() A.人员管理 B.控制 C.计划

D.领导 三、计划的类型 1.长期、中期和短期计划 按计划执行时间的长度可以将计划划分为三种类型,即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一般而言,一年或一年以下可以完成的计划被称为短期计划,例如,年度计划和季度计划都是短期计划;一年以上至五年以内可以完成的计划被称为中期计划;五年以上可以完成的计划被称为长期计划。 2.职能计划 按照计划职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职能计划。对企业而言,常见的职能计划有组织计划、生产计划、财务计划和市场开拓计划等。 3.综合性计划和专业性计划 从计划针对的对象范围可将计划分为综合性计划和专业性计划。 (1) 综合性计划 综合性计划是对业务经营过程中各方面活动所做的全面规划和安排。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执行的战略计划往往是覆盖面较广泛的综合性计划,但短期计划也有综合性的,比如企业往往需要编制年度综合经营计划。 (2) 专业性计划 专业性计划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职能工作所做的计划,它通常是综

面试知识框架梳理

面试 面试 (1) 1.star (3) 1.1.situation(情景) (3) 1.2.target(目标) (3) 1.3.action(行动) (3) 1.4.result(结果) (3) 2.行为表现 (3) 2.1.过去做过什么 (4) 2.1.1.具体 (4) 2.1.2.用数据说明 (4) 2.2.说事实 (4) 2.2.1.用第一人称 (5) 2.2.2.充满信心 (5) 2.2.3.眼睛直视 (5) 2.2.4.用具体例子 (5) 2.2.5.不能用绝对语言 (5) 2.3.谎话 (5) 2.3.1.很难一针见血 (5) 2.3.2.言语上迟疑 (5) 2.3.3.太熟练 (5) 概要(说事实) (6) 3.非语言行为 (6) 3.1.眼神 (6) 3.1.1.可疑的眼神 (6) 3.1.2.真实的眼神 (7) 3.2.身体姿势 (7) 3.2.1.紧张 (8) 3.2.2.姿势突然转变 (8) 3.2.3.手势 (9) 3.2.4.面色 (9) 3.2.5.反面语言必须不说 (9) 4.流程 (10) 4.1.面试前 (10) 4.1.1.神情自若 (10) 4.1.2.不急不慌 (10) 4.1.3.可以和别人轻松交流 (10) 4.2.刚进去 (10) 4.2.1.握手 (11)

4.2.2.自我介绍 (11) 4.2.3.微笑 (11) 4.3.搜集行为表现 (11) 4.3.1.要说出完整的star (11) 4.3.2.善于说明问题 (11) 4.4.翻转问考官 (12) 4.4.1.你觉得... .. (12) 4.5.考官笔记 (12) 4.5.1.说过的话 (12) 4.5.2.举的例子 (13) 4.5.3.说过的故事 (13) 5.简历注意 (13) 5.1.时间空挡 (13) 5.1.1.比如辞职后的2个月在做什么 (13) 5.2.职位跳跃性不能大 (13) 5.2.1.注意职业生涯规划 (13) 6.列出20个与职位有关的问题 (14) 6.1.分门别类 (14) 6.1.1.销售举例 (1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