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2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与说明

C2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与说明

C2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与说明
C2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与说明

C2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与说明

一.计算依据:

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TJ55-2000》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

4.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二.材料来源:

1.水泥:P.C 32.5R级复合硅酸盐水泥。

2.碎石:碎石是(20-31.5):(5-20) =35%:65%,符合规范的连续级配碎石。

3.砂:细度模数为2.7

4.水:饮用水。

5.外加剂:高效减水剂掺量0.7% 。

三、计算步骤:

1、砼试配强度计算:

fcu.o=fcu.k+tб=20+1.645×4=26.6Mpa

2、计算水灰比:W/C=0.54

3、选用每立方米砼用水量:Mwo=185 β=14%

Mw0(1-β)=185*(1-14%)=159

4、计算水泥用量:

Mco=Mwo/(w/c)=159/0.54=294

5、确定砂率为45%

6、假定砼容重为2400kg/m3

7、计算砂、碎石砼重:S o+G o=2400-294-159=1947kg

8、计算砂用量:S o=1947×0.45=876kg

9、计算碎石用量:G o=1947-876=1071 kg

10、材料用量比例:

水泥用量砂用量碎石用量水用量外加剂

294 876 1071 159 2.352

比例: 1 : 2.98 : 3.64 :0.54 :0.008

四、以上计算的配合比为基准配合比,另外分别增加减小水灰比及砂率,进行试拌,对其拌和物和易性分别进行检测,均能满足设计要求,并分别将拌和物制做试块,标准养护,进行28天的抗压强度检验,详见下表:

五、根据经济合理,保证工程质量,方便施工的原则,拟定用试验编号为2的配合比为C20砼的基准配合比,经7天强度检测符合

设计要求。

六、附件

1.砼设计配合比试验记录

2.水泥物理力学性能试验记录

3.砂子试验记录

4.碎石试验记录

【精品】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例87798

目录 一、概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泵送混凝土对原材料的要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泵送混凝土对配合比设计的要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泵送混凝土阻力分析与降低阻力,提高泵送效率的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实例..........................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结论..........................................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施工中注意的问题..............................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附录A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八、附录B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概述 随着外加剂应用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混凝土新工艺的不断进步。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外加剂和掺和料可制备自密实、大流动性混凝土,施工中可采用泵送浇注新工艺,施工效率大大提高。它适用于钢筋或钢筋束密集的构件或部位,以及断面窄小,振捣器不易到达的部位;要求灌注迅速的混凝土。为了满足混凝土的可泵性的要求,我们严格控制原材料试验,并作好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工作. 用混凝土泵沿管道输送和浇注混凝土拌和物,称泵送混凝土。由于施工工艺的变化,所采用的施工设备和混凝土配合比与用普通方法施工的混凝土有所不同.两者不同之点在于普通混凝土是根据所需的强度进行配置的。泵送混凝土除了根据所需强度外,还需要根据泵送工艺所需的流动性、不离析、不泌水等要求。因此,在原材料、配合比和施工方面有其特殊性。

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例题

高强(C6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 基本特点: 1)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质量480±20kg; 2)水泥用量不低于42.5级,每立方米水泥质量不超过400kg; 3)砂率0.38~0.40,砂率尽量选小些,以降低粘度; 4)使用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宜矿渣(10%~20%)与粉煤灰(10%~15%)复掺; 5)优先选用聚羧酸减水剂,并复配有相容性良好缓凝剂与消泡剂; 6)粗骨料粒径不应大于31.5mm,如果强度等级大于C60,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mm;7)粗骨料的针片状含量不宜大于5.0%; 8)粗骨料的含泥量不应大于0.5%,泥块含量不宜大于0.2%; 9)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宜大于2.6; 10)细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

3 基本规定 3.0.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设计要求。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规定。3.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要求;配合比设计应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5%,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2%。 3.0.3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3.0.4的规定,配制C15及其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表3.0.4的限制。 表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3.0.5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1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2的规定。 表3.0.5-1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注:①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之外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时,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应不大于按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量20%计算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②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和复合掺合料的最大掺量可增加5%; ③复合掺合料中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任一组分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表3.0.5-2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混凝土配比表

混凝土配比表 混凝土按强度分成若干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划分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立方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得百分率不超过5%,即有95%的保证率。混凝土的强度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十二个等级。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以1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如水泥300千克,水180千克,砂690千克,石子1260千克;另一种是用单位质量的水泥与各种材料用量的比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来表示,例如前例可写成:C:S:G=1:2.3:4.2,W/C=0.6。 常用等级 C20 水:175kg水泥:343kg 砂:621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51:1:1.81:3.68 C25 水:175kg水泥:398kg 砂:566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44:1:1.42:3.17 C30 水:175kg水泥:461kg 砂:512kg 石子:1252kg 配合比为:0.38:1:1.11:2.72 . .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参考: 水泥 品种混凝土等级配比(单位)Kng 塌落度mm 抗压强度N/mm2 水泥砂石水7天28天 P.C32.5 C20 300 734 1236 195 35 21.0 29.0 1 2.45 4.12 0.65 C25 320 768 1153 208 45 19.6 32.1 1 2.40 3.60 0.65 C30 370 721 1127 207 45 29.5 35.2 1 1.95 3.05 0.56 C35 430 642 1094 172 44 32.8 44.1 1 1.49 2.54 0.40 C40 480 572 1111 202 50 34.6 50.7 1 1.19 2.31 0.42 P.O 32.5 C20 295 707 1203 195 30 20.2 29.1 1 2.40 4.08 0.66 C25 316 719 1173 192 50 22.1 32.4 1 2.28 3.71 0.61 C30 366 665 1182 187 50 27.9 37.6 1 1.82 3.23 0.51 C35 429 637 1184 200 60 30.***6.2 1 1.48 2.76 0.47 C40 478 *** 1128 210 60 29.4 51.0 1 1.33 2.36 0.44 P.O 32.5R C25 321 749 1173 193 50 26.6 39.1 1 2.33 3.65 0.60 C30 360 725 1134 198 60 29.4 44.3 1 2.01 3.15 0.55 C35 431 643 1096 190 50 39.0 51.3 1 1.49 2.54 0.44 C40 480 572 1111 202 40 39.3 51.0 1 1.19 2.31 0.42

C3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设计说明:C30泵送砼配合比 设计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2005)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13)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实施手册》(JTG/T F50-2011)设计要求:坍落度150-170mm,强度等级为30MPa 使用部位:桥梁工程 一、原材料适配要求: 水泥:(生产厂家)P.O42.5水泥 水:饮用水 砂:选用Ⅱ类砂,(生产厂家)对泵送混凝土选用中砂,细度模数为2.6-2.9,2.36mm筛孔的累积筛余量不得大于15%,0.3mm 筛孔的累积筛余量宜在85%-92%范围内。 石:选用(生产厂家),卵石力学强度、坚固性等指标存在较大的变异,因此选择碎石。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最小边尺寸的1/4和钢筋最小净距离得3/4,对碎石不宜超过输送管径的1/3。 4.75-31.5mm连续级配的碎石,其规格为4.75-9.5mm,9.5-19mm, 16-31.5mm,按10%:50%:40%进行掺配。 粉煤灰:选用(生产厂家),掺量要大于25%-40%。水胶比大于0.4,最大用量为30%。选用25%。 外加剂:(生产厂家)减水剂,C30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减水率在12%-20%(减水率确定?)

二、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1、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计算配合比配制强度(f cu,o,m pa) f cu,o=f cu,k+1.645б=30+1.645×5=38.2MPa 2、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计算胶凝材料28d胶砂抗压强度值(f ce)和总胶凝材料用量,粉煤灰掺量为25%,粉煤灰影响系数(r f)为0.75 f b=r f×f ce=0.75×42.5×1=31.9 mpa 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计算或经验选定水胶比 ==0.41 为满足砼强度和耐久性要求,经验选定水胶比:0.42 3、根据设计坍落度150-170mm和粗集料最大粒径31.5mm,选择用水量为225Kg,高效减水剂减水率为26.4%,计算用水量(m wo,kg/m3): m wo=m’wo(1-β)=225×(1-26.4%)=166 kg/m3 通过试拌后其用水量为166 kg/m3 ①计算胶凝材料用量(m bo,kg/m3) m bo==166/0.42=395kg/m3 其中粉煤灰掺量为25%,故: m co=395×(1-25%)=296 kg/m3 m fo=395-296=99 kg/m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docx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1、基本规定 1.0.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 性能的设计要求。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应分别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 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 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 的规定。 1.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 准的有关要求;配合比设计应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5% ,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2% 。 1.0.3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的规定。 1.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 1.0.4 的规定,配制 C15 及其以下 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表 3.0.4 的限制。 表 1.0.4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最大水胶比3) (kg/m 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 0.60250280300 0.55280300300 0.50320 ≤ 0.45330

1.0.5 、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 1.0.5-1 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 1.0.5-2 的规定。 - 1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表 1.0.5-1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 %)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 0.4045 ≤≤ 35 > 0.40≤4030≤ 粒化高炉矿渣粉0.40≤6555 ≤≤ > 0.40≤5545≤ 钢渣粉-30 ≤20≤ 磷渣粉-≤3020≤ 硅灰-≤1010≤ 复合掺合料0.406050≤ ≤≤ > 0.4050 ≤40≤ 注:①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之外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时,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材和矿 物掺合料用量之和应不大于按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量20% 计算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②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和复合掺合料的最大掺量可增加5%; ③ 复合掺合料中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任一组分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表 1.0.5-2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 0.40≤35≤ 30 > 0.40≤2520 ≤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参考表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参考表

水泥标号 水泥的标号是水泥“强度”的指标。水泥的强度是表示单位面积受力的大小,是指水泥加水拌和后,经凝结、硬化后的坚实程度(水泥的强度与组成水泥的矿物成分、颗粒细度、硬化时的温度、湿度、以及水泥中加水的比例等因素有关)。水泥的强度是确定水泥标号的指标,也是选用水泥的主要依据。测定水泥强度的方法用前是“软练法”。 目录

此法是将1:3的水泥、标准砂(福建平潭白石英砂)及规定的水,按照规定的方法与水泥拌制成软练胶砂,制成7.07 X 7.07 X 7.07厘米的立方体抗压试块与8字形抗拉试块,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养护,分别测定其3天、7天及28天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以分组试块的28天平均抗压强度来确定水泥的标号,但3天、7天的技压强度也必须满足规定的要求。 目前我国生产的水泥一般有225#、325#、425#、525#等几种标号。生产不同标号的水泥,是为了适应制做不同标号的混凝土的需要。 标准 水泥的标号是水泥强度大小的标志,测定水泥标号的抗压强度,系指水泥砂浆硬结28d后的强度。例如检测得到28d后的抗压强度为310 kg/cm2,则水泥的标号定为300号。抗压强度为300-400 kg/cm2者均算为300号。普通水泥有:200、250、300、400、500、600六种标号。200号-300号的可用于一些房屋建筑。400号以上的可用于建筑较大的桥梁或厂房,以及一些重要路面和制造预制构件。 关于水泥标号的用法,其实并没有非常精细的规定,一般来说,设计图纸中会给出明确的规定。 在民用建筑工程中,一般用的比较多的是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 标号一般常用的有P.O 32.5/42.5,P.S 32.5/42.5。 有325的和425的 325的250元--300元 425的360--450元品牌,地区不一样价格就不一样 关于水泥标号 通用水泥新标准是: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从2001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与旧标准的区别 (1)六大水泥产品标准均引用GB/T17671-1999方法为该标准的强度检验方法,不再采用GB177-85方法。 (2)水泥标号改为强度等级 六大水泥标准实行以MPa表示的强度等级,如32.5、32.5R、42.5、42.5R 等,使强度等级的数值与水泥28天抗压强度指标的最低值相同。新标准还统一规划了我国水泥的强度等级,硅酸盐水泥分3个强度等级6个类型,即

C2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SY-)

C2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 报告编号:SY- 中国水电三局中心实验室苗家坝实验室 2011年9月24日

C2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 1.前言 水电三局中心实验室苗家坝实验室受水电十六局第二分局橙子沟项目委托,进行C20W6F10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按贵部所提供试验要求,依据《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01)、《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DL/T5330-2005)进行配合比设计和性能试验。目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已经结束,综合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的各项性能成果,提出C20W6F10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以供参考。 2.原材料试验结果 2.1水泥 依据《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中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标准要求对配合比试验采用甘肃祁连山水泥厂生产的P·O42.5水泥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所检验水泥各项物理及化学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见表2-1。 水泥物理及化学性能检测结果表2-1 依据《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对配合比试验采用的陕西略阳Ⅱ级粉煤灰进行检验, 结果表明,所检验粉煤灰各项物理及化学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见表2-2。

粉煤灰物理及化学性能检测结果表2-2 2.3骨料 2.3.1细骨料 配合比试验中细骨料采用橙子沟水电站A标骨料场人工砂,依据《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DL/T5151-2001)进行检验。各项指标均满足《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标准要求,检验结果见表2-3。 细骨料检验结果表2-3 2.3.2 粗骨料 配合比试验中粗骨料采用橙子沟水电站A标骨料场人工石,依据《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DL/T5151-2001)进行检验。检测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满足《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标准要求,检测结果见表2-4。

最新C3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C3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目录 目录 (1) 一、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条件 (1) 2、已知参数和设计要求: (1) 3、原材料情况 (2) 二、理论配合比设计 (3) 三、理论配合比设计结果 (10) 四、实验室试配配合比设计与试配后拌合物性能测试结果 (10) 3、试配后拌合物性能测试结果 (13) 五、强度测试原始记录与强度结果的确定 (14) 一、7d强度测试 (15) 二、28d强度测试 (16) 一、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条件 1、配合比设计依据 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建设用碎石卵石》(GBT14685-2011) 3、《建设用砂》(GBT14684-2011) 4、《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2、已知参数和设计要求: 某工程需要C30商品混凝土,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柱。施工采 用泵送方式(管径φ100),施工气温15~25℃。要求出机坍落度为

190±30 mm,而且2 h坍落度损失不大于30 mm。为使混凝土有良好的可泵性并节约水泥,要求掺适量的优质粉煤灰。 3、原材料情况 A、水泥:重庆拉法基水泥厂P·O 42.5R,f ce=50.2MPa,ρc=3.10 (g/cm3),堆积密度1560kg/m3; B、细骨料:①特细砂M x=0.9,ρs1=2.69(g/cm3),堆积密度 1380kg/m3,含泥量1.4%,含水率7%; ②机制砂M x=2.9,ρs2=2.70(g/cm3),堆积密度 1530kg/m3,含粉量14%; C、粗骨料:①石灰岩碎石 5~10mm,ρg=2.67(g/cm3),堆积密度 1380kg/m3,含泥量0.7%; ②石灰岩碎石 10~25mm,ρg=2.67(g/cm3),堆积密度 1400kg/m3,含泥量0.5%; D、外加剂:聚羧酸缓凝高效减水剂(PCA-R),含固量23%,减水 率29.5%,掺量1.5%,,重庆三圣特种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E、掺合料:Ⅱ级粉煤灰,ρF=2.42(g/cm3),堆积密度 1320kg/m3,细度22.0%,需水量比99%,烧失量4.72%,掺量8%~12%; F、拌合水:自来水。 4. 组员及任务分配 任务(合作完成配合比设计):1.根据原材料检测数据,遵照现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计算;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 1班: 已知: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0,施工要求坍落度为35~50mm,使用环境为无冻害的室外使用。施工单位无该种混凝土的历史统计资料,该混凝土采用统计法评定。所用的原材料情况如下: 1.水泥级普通水泥实测28d抗压强度为,密度ρc=3100kg/m3; 2.砂级配合格,Mx=的中砂,表观密度ρs=2650kg /m 3; 3.石子:5~20mm的碎石,表观密度ρg=2720 kg/m3。 试求: 1.该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 2.施工现场砂的含水率为3%,碎石的含水率为1 %时的施工配合比。 2班: 已知: 某室内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25,施工要求坍落度为35-50mm(混凝土由机械搅拌,机械振捣),该施工单位无历史统计资料。采用原材料情况如下: 1、水泥:强度等级的普通水泥,实测强度45Mpa,密度ρc=3000kg/m3; 2、砂:Mx=的中砂,表观密度ρs=2650kg /m 3,堆积密度ρs=1450kg /m 3; 3、碎石:最大粒径D=40mm,表观密度ρs=2700kg /m 3,堆积密度ρs=1520kg /m 3; 试求: 1.该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 2.施工现场砂的含水率为4%,碎石的含水率为1 %时的施工配合比。 3班: 已知: 某房屋为混凝土框架工程,混凝土不受风雪等作用,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0,强度保证率95%,施工要求坍落度为30-50mm(混凝土由机械搅拌,机械振捣),该施工单位无历史统计资料。采用原材料情况如下: 1、水泥:的普通水泥,实测强度,密度ρc=3150kg/m3; 2、砂:Mx=的中砂,级配合格,表观密度ρs=2650kg /m 3,堆积密度ρs=1520kg /m 3; 3、石灰岩碎石:最大粒径D=40mm,取5-40mm连续级配,表观密度ρs=2700kg /m 3,堆积密度ρs=1550kg /m 3; 试求: 1.该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 2.施工现场砂的含水率为4%,碎石的含水率为2 %时的施工配合比。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

C50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 1,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J64-200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国内公路招标文件范本》之第二卷技术规范(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手册》——刘长俊主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确定钢纤维掺量: 选定纤维掺入率P=1.5%, T0=(78.67*P)kg=78.67*1.5=118kg; 3,确定水灰比 取W/C=0.45 (水灰比一般控制在0.40-0.53); 4,确定用水量: 取W=215kg(用水量一般控制在180-220kg),施工中采用掺用UNF-2A型高效减水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减水率达10%,但考虑钢纤维混凝土的和易性较差,且施工中容易结团,故在试配中不考虑其减水效果,在试拌过程中观察其坍落度及施工性能。 5,计算水泥用量: C O=W O/(W/C)=215/0.45=478kg; 6,确定砂率: 取S P=65%(从强度和稠度方面考虑,砂率在60%-70%之间); 7,计算砂石用量: 设a=2 V S+G=1000L-[(W O/ρw+C O/ρc+T O/ρt+10L*a)] =1000L-[(215/(1/L)+478/(3.1/L)+118/(7.85/L)+10L*2)] =1000L-404L=596Lkg; S O = V S+G * S P * ρs=596 * 0.65 * 2.67 = 1034kg; G O = V S+G * (1-S P)*ρs = 596*0.35*2.67kg/L=557kg;

8,初步配合比: C O:S O:G O:T O:W O:W外= 478 : 1034 : 557 : 118 : 215 : 4.78 kg/m3 = 1: 2.16 : 1.17 : 0.25: 0.45 : 1% 9、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试拌材料用量为: 水泥:砂:碎石:钢纤维:水:减水剂 = 11: 23.76: 12.87:2.75:4.95:0.11 kg; 拌和后,坍落度为10mm,能符合设计要求。观察拌和物施工性能: 棍度:中;保水性:少量;含砂:多; 拌和物在拌和过程中比普通砼困难,较难搅拌,但经机械振捣易密实。 6、经强度检测(数据见试表),28天抗压符合试配强度要求,故确定该配合比为基准配合比,即: 水泥: 砂: 碎石: 钢纤维: 水: 减水剂 = 11 : 23.76 : 12.87 : 2.75 : 4.95 : 0.11 kg = 1 : 2.16 : 1.17 : 0.25 : 0.45 : 1% = 478 : 1034 : 557 : 118 : 215 : 4.78kg/m3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混凝土浇筑工艺不断发生着变化,其中泵送商品混凝土以其施工方便、浇筑速度快。易于振捣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在具体的施工中,仍存在诸如对配合此要求更严格,施工中易发生堵管等现象,现就泵送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的问题微一简要说明。 普通水泥商品混凝土为悬浮密实结构,其强度形成机理是靠水泥的水化反应产生的凝结力获得的。商品混凝土强度不仅服从水灰比定则,还要服从密实度定则。由于普通商品混凝土较易捣实,在某种程度容易造成把密实度看成次要因素,而只注意水灰比与强度的关系。然而,泵送商品混凝土对其可泵性有特殊的要求,即:要求商品混凝土具有建筑工程所要求的强度需求,同时要满足长距离泵送的需要。换句话说,就是商品混凝土在达到可泵性要求时应服从于阿布拉姆斯水灰比定则。 1.泵送商品混凝土混合料应满足的要求 (1)要有足够的水泥浆体 水泥浆体是混凝上组成的基体,在泵送商品混凝土中,为了能够形成一个很好的润滑层。保证商品混凝土泵送能够顺利进行,拌和物须满足以下要求①有足够的含浆量,砂浆除了填充骨料间所有空隙外。还应有富余量使商品混凝土泵输送管道内壁形成薄浆层;②浆层内含有较多的水,以在输送管内壁处产生一层水膜,泵送时起到润滑作用。

(2)泵送商品混凝土混合料应满足一定的技术要求 为了保证泵送顺利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商品混凝土混合料应满足以下主要技术要求:①商品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得小于商品混凝土混合料运输、泵送、直到浇灌完成的全过程所需的时问;②商品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要好,并且要具有良好的内聚性、不离析、少泌水,以保证商品混凝土的均匀性。 2.泵送商品混凝土原材料分析 由于泵送商品混凝土在性能及施工工艺上的特殊性,因此对其组成材料的质晕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2.1水泥品种和用量的选择适宜的水泥用量对商品混凝土的可泵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工程实践表明,适宜的水泥用量不仅与商品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水泥标号等因素有关,而且还与管道尺寸、输送距离等有关。为保证泵送商品混凝土具有良好粘聚性,减少因流动性大而容易产生的骨料分离及其离析作用,满足其和易性要求,泵送商品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带来较大的水化热,因此,泵送商品混凝土的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应控制在300~400kg/m3。 泵送商品混凝土一般宜选择普通硅酸盐水泥,尤其对早期强度要求较高的冬季施工以及重要结构的高强商品混凝土。对于大体积商品混凝土,应优先采用水化热低的矿渣、火山灰、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并适当降低坍落度防止商品混凝土离析。在冬季施工中,加入早强剂增加商品混凝土抗冻能力。但普通硅酸盐水泥水化热偏高,而矿渣水

混凝土配合比完整版

混凝土配合比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C4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一、设计依据: 1、设计图纸 2、JGJ55-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3、JTG/T 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4、JTG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5、JTG/T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 6、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7、GB/T50080-2016《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8、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9、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二、设计说明: 1、设计强度等级:C40。 2、设计混凝土坍落度:160~200mm。 3、水泥:海螺水泥。 细骨料:选用泾川0~天然中砂。 粗骨料:选用策底坡石料厂5~碎石。 (注:该配合比所用粗集料为三级级配,5~10mm:10~20mm:碎石按2:5:3比例掺配)。 外加剂:采用咸宁天安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按胶凝材料用量%掺配。 拌合水:饮用水。 4、拟使用工程部位:圆管涵管节。 5、原材料主要技术指标及试验结论 (1:水泥)

(2:粉煤灰) (3:粗集料) (4:细集料) 三、混凝土基准配合比设 1、计算配制强度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取。 混凝土设计强度: k cu f ,=40MPa 混凝土配制强度: 0,cu f =σ645.1,+k cu f =40+×5= 2、水胶比: γc----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取。 B W / = c g ce cu c g ce f f f γγ..α.α..α,b a 0,,a + = .15.4220.053.02.480 .15.4253.0???+?? =

C45砼配合比设计

C 45砼配合比设计 一、计算理论配合比 1.确定配制强度(fcu.o) 已知:设计砼强度fcu.k=45Mpa,无砼强度统计资料,查《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取用δ=6.0 Mpa ,计算砼配制强度: fcu.o=fcu.k+1.645δ=45+1.645×6.0=54.9 Mpa 2.确定水灰比 已知:砼配制强度fcu.0=54.9Mpa ,水泥28d 实际强度fce=35.0Mpa ,无砼强度回归系数统计资料,采用碎石,查《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表5.0.4,取αa =0.46,αb =0.07,计算水灰比: 29.00 .3507.046.09.540 .3546.0/.=??+?=??+?= ce b a o cu ce a f a a f f a C W 3.确定用水量(m ws ) 已知:施工要求砼拌合物入泵坍落度为(180±20)mm ,碎石最大粒径为25mm ,从砼厂运输到工地泵送后,考虑砼入模前的各种损失,采用掺用缓凝减水泵送剂,掺入占胶凝材料(水泥+粉煤灰)的 1.0~2.0%之间,查《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表4.0.1-2取砼用水量212kg/m 3,由于采用LJL 系列减水泵送剂,其减水率为18%,计算用水量: m ws =m wo (1-β )=212(1-18%)=174kg/m 3 4.计算水泥用量(m cs ) 已知:砼用水量174kg/m 3,水灰比W/C =0.29,粉煤灰掺入量采用等量取代法,取代水泥百分率f=10%,得: ()()3/540%10129 .01741/m kg f c w m m ws cs =-=-= 5.粉煤灰取代水泥用量(mfs) 3/6054029 .0174 /m kg m c w m mfs cs ws =-=-= 验:水泥和粉煤灰总量540+60=600 kg ,不小于300 kg/m 3 、 不大于600 kg/m 3 的要求。 6.计算泵送剂用量(m bs ) 已知:LJL 系列减水泵送剂掺量占水泥的1.9%,由于粉煤灰是等量取代水泥用量,水泥用量为(540+60)=600 kg/m 3,计算泵送剂用量: m bs=600×0.019=11.4kg/m 3

C混凝土配合比

C混凝土配合比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C30水:175kg水泥:461kg砂:512kg石子:1252kg 配合比为:0.38:1:1.11:2.72 .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 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J64-2000)以及《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一、混凝土配制强度计算 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fcu,0≥fcu,k+1.645σ 其中: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N/mm2)。取σ=5.00(N/mm2);fcu,0——混凝土配制强度(N/mm2); 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2),取fcu,k=20 (N/mm2); 经过计算得:fcu,0=20+1.645×5.00=28.23(N/mm2)。 二、水灰比计算 混凝土水灰比按下式计算: 其中: σa,σb——回归系数,由于粗骨料为碎石,根据规程查表取 σa=0.46,取σb=0.07; fce——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取48.00(N/mm2);

经过计算得:W/C=0.46×48.00/(28.23+0.46×0.07×48.00)=0.74。 三、用水量计算 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干硬性和朔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 1)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按下两表选取: 2)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计算: 1)按上表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 2)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其中:mwa——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 mw0——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kg); β——外加剂的减水率,取β=500%。 3)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试验确定。 混凝土水灰比计算值mwa=0.57×(1-500)=0.703 由于混凝土水灰比计算值=0.57,所以用水量取表中值=195kg。 四、水泥用量计算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可按下式计算: 经过计算,得mco=185.25/0.703=263.51kg。 五.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的计算

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

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说明和设计 一、喷射混凝土的概念 喷射混凝土是借助喷射机械,将速凝混凝土喷向岩石或结构物表面,使岩石或结构物得到加强和保护。喷射混凝土有干混合料喷射与湿混合料喷射两种施工方法,我国井下巷道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干混合料喷射施工法。 二、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喷射混凝土配合比具有自身的工艺特点,要根据多种因素来综合选定。在保证原材料合格的前提下,配合比设计既要兼顾对强度等主要指标的要求,又要兼顾到施工工艺的要求。一般应满足如下几方面: (1)应满足设计强度等级要求,如有抗渗要求,还应达到抗渗等级。 (2)回弹量少。 (3)粉尘少。 (4)粘附性好,能获得密实的喷射混凝土。 (5)能满足施工要求,输料顺畅,不发生堵管等。 三、原材料选择与质量要求 1、水泥 ⑴ 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也可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必要时采用特种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MPa。 ⑵当有抗冻、抗渗要求时,水泥强度等级不宜低于42.5MPa。 2、粗骨料 ⑴应采用坚硬耐久的碎石或卵石或两者混合物,粒径不宜大于16mm. ⑵严禁选用具有潜在碱活性骨料。当使用碱性速凝剂时,不得使用含有二氧化硅的石料。 3、细骨料 应采用坚硬耐久的中砂或粗砂,细度模数应大于 2.5。 4、减水剂 对混凝土和钢材无锈蚀作用,对凝结时间影响不大,干法喷射混凝土不适合添加减水剂。5、速凝剂 掺量为水泥用量的3% ~5%。在使用速凝剂前,应做与水泥的适应性试验,初凝不大于5min,终凝不应大于10min 。在采用其他类型外加剂时或几种外加剂复合使用时也应做相应的性能试验和使用效果试验。 6、水 喷射混凝土用水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硬化的有害物质,不应使用污水、海水、PH值小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等浆体体积法)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等浆体体积法) 二0一一年六月二十三日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作业指导书 中铁*局集团*公司试验中心 *** 在《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中,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浆体体积做了限制要求。我们习惯使用的假定容重法已经不再适用,怎样才能准确控制浆体体积呢,下面通过例题向大家介绍等浆体体积法计算混凝土配合比的方法,供参考使用。 一、编制依据 (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3)《关于混凝土配合比选择方法的讨论》作者:廉慧珍李玉林二、不同材料混凝土浆体体积限值 注:浆体体积即单位体积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和空气所占的体积。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例 某斜拉式特大桥,主塔塔高103.5米,设计强度等级为C50,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碳化环境T1。 (1)、原材料选择 水泥:贵港华润P?O42.5,粉煤灰掺量8%,密度3.0g/cm3;

粉煤灰:田东电厂Ⅰ级粉煤灰,烧失量3.2%,细度8%,需水量比97%,密度2.3 g/cm3; 细骨料:梧州中砂,细度模数2.6,表观密度2.63 g/cm3; 粗骨料:蒙圩碎石5~10mm和10~20mm,掺兑比例35:65,表观密度2.70 g/cm3,堆积密度1620 kg/m3,孔隙率40%; 减水剂:西卡牌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掺量1.05%,含固量20%。 (2)参数选择 水胶比:选用W/B=0.32; 砂率:根据紧密堆积原则,以及石子孔隙率和砂子细度模数,选取砂率为39%,则砂石比为39:61; 浆体体积:按铁建设〔2010〕241号(表6.5.2-6)选用浆体体积V P=0.35; 粉煤灰掺量:依据铁建设〔2010〕241号(表6.5.2-1)破坏冻融环境和预应力张拉早期强度要求,选择粉煤灰掺量为20%,鉴于P?O42.5水泥已掺入粉煤灰8%,现选择掺入粉煤灰12%; 含气量:按铁建设〔2010〕241号(表6.5.2-5),T1环境入模含气量不小于2%,考虑运输过程中的气损,控制配合比含气量在3%以上,含气量占浆体的体积按0.035考虑。 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中的含气量定义:混凝土中气泡体积与混凝土总体积的比值。包括掺入引气剂后形成的气泡体积和混凝土拌合过程中挟带的空气体积。 坍落度:由于泵送高度较高,主塔顶部钢筋及预应力波纹管孔道较集,选择到达浇筑地点坍落度为180~240mm。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点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点 泵送混凝土坍落度的选择 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根据构筑物的特点(如浇筑部位、截面大小、钢筋疏密、泵送高度),使用泵的性能,混凝土捣实方式和耐久性要求等进行选择,确保混凝土可泵性和浇灌振动后里实外光不出现蜂窝、麻面甚至空洞等缺陷以及强度等级的要求。在不妨碍施工操作并能保证振捣密实的条件下,原则上尽可能采用较小的坍落度,以降低工程造价,并获得质量较高的混凝土。 一般来说,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坍落度的提高,泵送效率随之提高,泵送压力损失减小,因此,随着输送高度的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相应提高。 混凝土泵经过一定使用期,由于泵老化,泵的性能下降,泵送压力相应提高,输送管及液压泵的磨损增加,混凝土坍落度下限值应相应提高1~2 cm.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上限为23 cm,但一般不宜超过20 cm,坍落度过大进入料斗的混凝土易产生离析,大量石子积聚在料斗底部而使搅拌轴停止搅拌,压力骤然升高形成阻塞,因此单纯加大坍落度对泵送混凝土是不可取的。 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受输送距离、气温、时间、外加剂等因素的影响,坍落度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失。可以加入SW1缓凝型减水剂,并在混凝土入泵前用混凝土搅拌车运输,促使混凝土在拌筒内慢速转动,对减小坍落度损失效果明显。

当水泥用量与坍落度等发生矛盾时,应适当增大坍落度指标调整水泥用量;泵送有抗渗要求的砼宜采用集中搅拌站拌合混凝土,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所考虑的坍落度应为泵送要求的坍落度与运输过程中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值之和。 泵送混凝土水灰比的确定 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除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有明显影响外,对泵送粘性阻力也有影响。试验表明:当水灰比小于0.45时,混凝土的流动阻力很大,泵送极为困难。随着水灰比增大粘性阻力系数(η)逐渐降低,当水灰比达到0.52后,对混凝土η影响不大,当水灰比超过0.6时,会使混凝土保水性、粘聚性下降而产生离析易引起堵泵。因此,泵送混凝土水灰比选择在0.45~0.6之间,混凝土流动阻力较小,可泵性较好。 泵送混凝土水泥品种的选择和水泥、粉细料用量的确定普通硅酸盐水泥同其它品种水泥相比,具有需水量小、保水性能较好等特点。因此,泵送混凝土一般宜选择普通硅酸盐水泥,尤其对早期强度要求较高的冬季施工以及重要结构的高强混凝土。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应优先采用水化热低的矿渣、火山灰、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并适当降低坍落度防止混凝土离析。在冬季施工中,加入早强剂增加混凝土抗冻能力。泵送混凝土的水泥用量,除了满足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要求外还要考虑输送管道的要求。因为泵送混凝土是用灰浆来润滑管壁的,为了克服管道内的摩擦阻力,必须有足够水泥浆量包裹骨料表面和润滑管壁。

混凝土配合比资料

混凝土配合比资料

砼原材料与配合比工序作业 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减少混凝土拌合物的离析和泌水。外加剂中的碱对硬化混凝土外观的影响和水泥一样,外加剂中的碱含量越低越有利于硬化混凝土外观颜色的控制和混凝土耐久性的提高。 如果外加剂中掺有引气成分时,应选用优质的引气成分,不宜选用木钙、十二烷类的引气成分,因为这类引气成分引入的气泡直径大且稳定性差。另外,能够选择消泡剂来减少混凝土中气泡的产生。另外,外加剂的缓凝结时间不宜长,加外加剂后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宜控制在12h以内。 矿物掺合料 大量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数量优质的粉煤灰后,不但能代替部分水泥,而且由于粉煤灰颗粒呈球状具有滚珠效应,起到润滑作用,可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从而改进了可泵性。现常见的矿物掺合料有矿渣粉和粉煤灰,选用磨细矿渣粉,目的是减少水泥掺量,从而减小水泥收缩,增加混凝土体积稳定,减少混凝土的干缩裂缝。混凝土表面密实性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掺加优质粉煤灰可改进混凝土和易性,便于浇注成型。选用矿物掺合料,除了考虑其活性外,还应着重考虑其细度和颜色。矿物掺合料的颜色应均匀稳定,矿渣粉宜选用比表面积在4000cm2 /g以上S95级矿渣粉,粉煤灰宜优先选用I级粉煤灰,粉煤灰的掺量控制在掺

量为13%的范围内,因为掺量大将会影响混凝土的颜色。 特别重要的效果是掺加原状或磨细粉煤灰后,能够降低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热,减少绝热条件下的温度升高。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改进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热,推迟热峰的出现时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除了满足设计要求的强度和耐久性外,着重考虑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和浇筑时的坍落度。优选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能满足所拌制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保水性好,不易离析和泌水,坍落度损失小。混凝土外加剂的掺量应经试验确定,不宜超掺,超掺混凝土易离析泌水。为了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每方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不宜小于350kg,因为胶凝材料少,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差,容易离析泌水。另外,对于普通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度宜小不宜大,泵送浇筑的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大于180mm,吊斗浇筑的混凝土坍落度宜小于150mm。如果施工过程原材料有变化,应重新试配。 混凝土施工工序和施工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