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模电各章重点内容及总复习(2010.6)

(完整版)模电各章重点内容及总复习(2010.6)

(完整版)模电各章重点内容及总复习(2010.6)
(完整版)模电各章重点内容及总复习(2010.6)

《模电》第一章重点掌握内容:

一、概念

1、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

2、半导体奇妙特性:热敏性、光敏性、掺杂性。

3、本征半导体:完全纯净的、结构完整的、晶格状的半导体。

4、本征激发:环境温度变化或光照产生本征激发,形成电子和空穴,电子带负电,空穴带正电。它们在外电

场作用下均能移动而形成电流,所以称载流子。

5、P型半导体:在纯净半导体中掺入三价杂质元素,便形成P型半导体,使导电能力大大加强,此类半导体,

空穴为多数载流子(称多子)而电子为少子。

6、N型半导体:在纯净半导体中掺入五价杂质元素,便形成N型半导体,使导电能力大大加强,此类半导体,

电子为多子、而空穴为少子。

7、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P接正、N接负时(称正偏),PN结正向导通,P接负、N接正时(称反偏),PN

结反向截止。所以正向电流主要由多子的扩散运动形成的,而反向电流主要由少子的漂移运动形成的。

8、二极管按材料分有硅管(S i管)和锗管(G e管),按功能分有普通管,开关管、整流管、稳压管等。

9、二极管由一个PN结组成,所以二极管也具有单向导电性:正偏时导通,呈小电阻,大电流,反偏

时截止,呈大电阻,零电流。其死区电压:S i管约0。5V,G e管约为0。1 V ,

其死区电压:S i管约0.5V,G e管约为0.1 V 。

其导通压降:S i管约0.7V,G e管约为0.2 V 。这两组数也是判材料的依据。

10、稳压管是工作在反向击穿状态的:

①加正向电压时,相当正向导通的二极管。(压降为0.7V,)

②加反向电压时截止,相当断开。

③加反向电压并击穿(即满足U﹥U Z)时便稳压为U Z。

11、二极管主要用途:整流、限幅、继流、检波、开关、隔离(门电路)等。

二、应用举例:(判二极管是导通或截止、并求有关图中的输出电压U0。三极管复习完第二章再判)

参考答案:a、因阳极电位比阴极高,即二极管正偏导通。是硅管。b 、二极管反偏截止。 f 、因V的阳极电位比阴极电位高,所以二极管正偏导通,(将二极管短路)使输出电压为U0=3V 。G、因V1正向电压为10V,V2正向电压13V,使V2 先导通,(将V2短路)使输出电压U0=3V,而使V1反偏截止。h 、同理,因V1正向电压10V、V2正向电压为7V,所以V1先导通(将V1短路),输出电压U0=0V,使V2反偏截止。(当输入同时为0V或同时为3V,输出为多少,请同学自行分析。)

三、书P31习题:1-3、1-4、1-6、1-8、1-13、1-16

1、

《模电》第二章重点掌握内容:

一、概念

1、三极管由两个PN结组成。从结构看有三个区、两个结、三个极。(参考P40)

三个区:发射区——掺杂浓度很高,其作用是向基区发射电子。

基区——掺杂浓度很低,其作用是控制发射区发射的电子。

集电区——掺杂浓度较高,但面积最大,其作用是收集发射区发射的电子。

两个结:集电区——基区形成的PN结。叫集电结。(J C)

基区——发射区形成的PN结。叫发射结。(J e)

三个极:从三个区引出的三个电极分别叫基极B、发射极E和集电极C(或用a、b、c)

对应的三个电流分别称基极电流I B、发射极电流I E、集电极电流I C。并有:I E =I B+ I C

2、三极管也有硅管和锗管,型号有NPN型和PNP型。(参考图A。注意电路符号的区别。可用二极管等

效来分析。)

3、三极管的输入电压电流用U BE、I B表示,输出电压电流用U CE、I C表示。

即基极发射极间的电压为输入电压U BE,集电极发射间的电压为输出电压U CE。(参考图B)

三极管具有电流电压放大作用.其电流放大倍数β=I C / I B (或I C=β I B)和开关作用.

4、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指输入电压电流的关系特性)与二极管正向特性很相似,也有:

死区电压:硅管约为0.5V, 锗管约为0.1V 。

导通压降:硅管约为0.7V ,锗管约为0.2V 。(这两组数也是判材料的依据)

5、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指输出电压U CE与输出电流I C的关系特性)有三个区:

①饱和区:特点是U CE﹤0.3V,无放大作用,C-E间相当闭合.其偏置条件J C, J e都正偏.

②截止区:特点是U BE ≦0, I B=0, I C=0,无放大. C-E间相当断开..其偏置条件J C, J e都反偏.

③放大区: 特点是U BE大于死区电压, U CE﹥1V, I C=β I B.其偏置条件J e正偏J C反偏.

所以三极管有三种工作状态,即饱和状态,截止状态和放大状态,作放大用时应工作在放大状态,作开关用时应工作在截止和饱和状态.

6、当输入信号I i很微弱时,三极管可用H参数模型代替(也叫微变电路等效电路)(参考图B)

7、对放大电路的分析有估算法和图解法

估算法是:⑴先画出直流通路(方法是将电容开路,信号源短路,剩下的部分就是直流通路),求静态工作点I BQ、I CQ、U CEQ。

⑵画交流通路,H参数小信号等效电路求电压放大倍数A U输入输出电阻R I和R0。

(参考P58图2.2.5)

图解法:是在输入回路求出I B后,在输入特性作直线,得到工作点Q,读出相应的I BQ、U BEQ 而在输出回路列电压方程在输出曲线作直线,得到工作点Q,读出相应的I CQ、U CEQ

加入待放大信号u i从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可观察输入输出波形,。若工作点Q点设得合适,(在

放大区)则波形就不会发生失真。(参考P52图2.2.2)

8、失真有三种情况:

⑴截止失真:原因是I B、I C太小,Q点过低,使输出波形后半周(正半周)失真。消除办法是调小

R B,以增大I B、I C,使Q点上移。

⑵饱和失真:原因是I B、I C太大,Q点过高,使输出波形前半周(负半周)失真。消除办法是调大

R B,以减小I B、I C,使Q点下移。

⑶信号源U S过大而引起输出的正负波形都失真,消除办法是调小信号源。

2.

二、应用举例

说明:

图A:三极管有NPN型和PNP型,分析三极管的工作状态时可用二极管电路来等效分析。

图B:三极管从BE看进去为输入端,从CE看进去输出端。可用小信号等效电路来等效。

其三极管的输入电阻用下式计算:rbe =200+(1+β)26/ I EQ=200+26/ I BQ

I C=β I B.

图C的图1因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所以是放大;图2因发射结电压为3伏,所以管烧;图3因发射结集电结都正偏,所以是饱和;图4因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所以是放大。

图D:a图为固定偏置电路,b图为直流通路,c图为H参数小信号等效电路。(其计算在下一章)

三、习题:P81 2-1、2-2、2-4abc、2-9

3.

《模电》第三章重点掌握内容:

一、概念

1、放大电路有共射、共集、共基三种基本组态。(固定偏置电路、分压式偏置电路的输入输出公共端是发射极,

故称共发射极电路)。

共射电路的输出电压U0与输入电压U I反相,所以又称反相器。

共集电路的输出电压U0与输入电压U I同相,所以又称同相器。

2、差模输入电压U id=U i1-U i2指两个大小相等,相位相反的输入电压。(是待放大的信号)

共模输入电压U iC= U i1=U i2指两个大小相等,相位相同的输入电压。(是干扰信号)

差模输出电压U0d 是指在U id作用下的输出电压。

共模输出电压U0C是指在U iC作用下的输出电压。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 ud= U0d / /U id是指差模输出与输入电压的比值。

共模放大倍数A uc =U0C /U iC是指共模输出与输入电压的比值。(电路完全对称时A uc =0)

共模抑制比K CRM=A ud /A uc是指差模共模放大倍数的比值,电路越对称K CRM越大,电路的抑制能力越强。

3、差分电路对差模输入信号有放大作用,对共模输入信号有抑制作用,即差分电路的用途:用于直接耦合放

大器中抑制零点漂移。(即以达到U I =0,U0=0的目的)

4、电压放大器的主要指标是电压放大倍数A U和输入输出电阻R i ,R0 。

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指标要求是(1)输出功率大,且不失真;(2)效率要高,管耗要小,所以功率放大电路通常工作在甲乙类(或乙类)工作状态,同时为减小失真,采用乙类互补对称电路。为减小交越失真采用甲乙类互补对称电路。

5、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有:

直接耦合:既可以放大交流信号,也可以放大直流信号或缓慢变化的交流信号;耦合过程无损耗。常用于集成电路。但各级工作点互相牵连,会产生零点漂移。

阻容耦合:最大的优点是各级工作点互相独立,但只能放大交流信号。耦合过程有损耗,不利于集成。

变压器耦合:与阻容耦合优缺点同,已少用。

二、电路分析。重点掌握以下几个电路:

1、固定偏置电路;如图D-a(共射电路)

A)会画直流通路如图D-b,求工作点Q。(即求I BQ、I CQ、U CEQ)

即;I BQ =(U CC—U BE)/ R B

I CQ =β I B.

U CEQ = U CC—I CQ R C

B)会画微变等效电路,如图D-c,求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入输出电路:A U、R i、R O。

即:A U = —β R L// rbe ,

R i = R B∥rbe ,

R O = R C

4.

设:R B=470KΩ,R C=3KΩ, R L= 6KΩ,U CC=12V,β=80,U BE=0.7V,试求工作点Q和A U、R i、R O

2、分压式偏置电路;如图E-a(为共射电路)

A)会画直流通路如图E-b,求工作点Q。(即求I BQ、I CQ、U CEQ)

即:V B =R B2*U CC/(R B1+R B2)

I CQ≈I EQ= (V B—U BE)/R E

U CEQ = U CC—I CQ(R C+R E)

B)会画微变等效电路,如图E-c,求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入输出电路:A U、R i、R O

即:A U = —β R L// rbe ,

R i = R B1∥R B2∥rbe ,

R O = R C

设:R B1=62KΩ,R B2=16 KΩ,R C=5KΩ, R E=2KΩ,R L=5 KΩ,U CC=20V,β=80,U BE=0.7V,试求工作点(Q)I BQ、、I CQ、U CEQ和A U、R i、R O。

(请同学一定要完成上两道题,并会画这两个电路的直流通路和微变等效电路。)

3、射极输出器,如图F-a(为共集电路,又称同相器、跟随器)

重点掌握其特点:

①电压放大倍数小于近似于1,且U O与U i同相。

②输入电阻很大。

③输出电阻很小,所以带负载能力强。

了解其电路结构,直流通路(图F-b)和微变等效电路(图F-c)的画法。

5.

《模电》第四章重点掌握内容:

一、概念

1、反馈是指将输出信号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一定的方式回送到输入端。

2、反馈有正反馈(应用于振荡电路)和负反馈(应用于放大电路)之分。

3、反馈有直流反馈,其作用:稳定静态工作点。

有交流反馈,其作用:改善放大器性能。包括:①提高电压放大倍数的稳定度;②扩展通频带;

③减小非线性失真;④改善输入输出电路。

4、反馈放大电路的基本关系式:A f =A /(1+AF),其(1+AF)称反馈深度,当(1+AF)远远大于是1时为深

度负反馈,其A f =1/ F,即负反馈后的放大倍数大大下降,且仅由反馈网络参数就可求放大倍数,而与运放器内部参数无关。

5、负反馈有四种类型:电压串联负反馈;电压反馈可减小输出电阻,从而稳定输出电压。

电压并联负反馈;。

电流串联负反馈;电流反馈可增大输出电阻,从而稳定输出电流。

电流并联负反馈。串联反馈可增大输入电阻。并联反馈可减小输入电阻。

6、对集成运算放大器反馈类型的经验判断方法是:

当反馈元件(或网络)搭回到反相输入端为负反馈;搭回到同相输入端为正反馈。

当反馈元件(或网络)搭回到输入端为并联反馈,搭回到输入端的另一端为串联反馈。

当反馈元件(或网络)搭在输出端为电压反馈,否则为电流反馈。

而一般的判断方法:若反馈信号使净输入减少,为负反馈,反之为正反馈。(用瞬时极性判断)

若满足Ui=Uid+Uf 为串联反馈,满足Ii=Iid+If为并联反馈。

若反馈信号正比输出电压,为电压反馈,反馈信号正比输出电流,为电流反馈。

(A)(B)

如(A)图经验判断:反馈元件搭回到反相输入端,所以是负反馈;

反馈元件搭回到输入端,所以是并联反馈;

反馈元件搭在输出端,所以是电压反馈,所以图是电压并联负反馈。

如(B)图,由瞬时极性判得电路有两级的电流并联负反馈。反馈元件为Rf (因Rf搭在输入端,所以是并联,但不是搭在输出端,所以是电流反馈,即If是正比于输出电流IC2)

二、练习并掌握书中图4.1.4a. 、4.1.5a、4.1.6

三、

1、掌握反相比例器、同相比例器、反相加法器,减法器,积分微分器输出电压的计算。

6.

《模电》第五章重点掌握内容:

1、无源低通、高通滤波电路组成及对应频率的计算。

2..有源滤波器电路的组成及频率计算及通带增益的计算。

《模电》第六章重点掌握内容:

1、 掌握模拟乘法器的概念及符号

2、 掌握模拟乘法器的应用:乘法、除法、平方、开方、立方、立方根。

3、 了解倍频、混频、调幅、解调(检波)原理。

《模电》第七章重点掌握内容:

1. 信号产生电路包括正弦波振荡器和非正弦波振荡器。

正弦波振荡器有RC 、LC 振荡器和石英振荡器;LC 振荡器又分为变压器反馈式、电感三点式和电容三点。 2. 正弦波振荡器的起振条件和平衡条件是:会求振荡频率。

3. 会用瞬时极性判是否满足相位平衡条件(是否为正反馈)

4. 石英晶振的电路符号,压电效应,等效电路:晶振串联谐振时等效为一个很小的电阻,并联谐振时等效为电感。

5. 电压比较器用途,单门限电压比较器电路组成及电路分析。

《模电》第八章重点掌握内容:

1.掌握单相半波整流、桥式、全波整流电路工作原理,输入输出波形的画法以及输出电压U 0、I 0 、I D 、U RE 振 的计算:

A 、 半波整流:U 0=0.45U 2 (U 2为输入电压的有效值)

B 、 半波整流滤波:U 0= U 2

C 、 桥式整流:U 0=0.9 U 2

D 、 桥式整流滤波:U 0=1.2 U 2

E 、 桥式整流滤波:U 0=1.4 U 2 (空载)

2. 掌握串联型稳压电路的组成框图,稳压原理,会求输出电压的变化范围。

3. 掌握三端固定集成稳压器的型号、含义,管脚接线。

4.0 30 V 连续可调电路稳压电路及电路分析。

7.

模拟电子技术小测: (2010.6)

一、判断与问答:

1、射极输出器的输出电阻很大,所以带负载能力强。( )

2、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只能放大交流信号。( )

3、差动放大电路中的R E 对差模信号不起作用。( )

4、互补对称功放电路工作在甲乙状态,可以消除零点漂移.( )

5、共模抑制比K CMR 越大,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就强。( )

6、理想运放器U - = U + = 0 称为虚断. ( )

7、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电压有效值为20V ,输出电压应是18V 。( )

1、什么是半导电性半导体、本征半导体、半导体的主要特性是;

2、P 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少子是:N 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少子是

3、二极管的特性:二极管的用途:

4、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是:所对应的特点是:

5、三极管放大电路主要有三种组态。

6、直流负反馈的作用是:交流负反馈的作用是: 具体是指:。

7、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主要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是:

8、参考图1各电路,二极管导通电路应是(C )图( ).

9、参考图2,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的是(C )图( )。

10、参考图3,集成运放电路称为反相器。( ).

11、参考图4,具有交流放大的电路是(a) ( )

12、在基本放大电路中,R B 的作用是稳定Q 点。( )。

13、、从放大电路实验进一步证明,负载电阻R L 变小,电压放大倍数小。( )。

14、、射极输出器电压放大倍数A U 小于1( )。

15、、采用交流电流并联负反馈可减小输入电阻,稳定输出电压。( )

16、桥式整流滤波后的输出电压0.9U 2 ( )

17、测得放大电路某三极管三个电极的电压分别是3.5V,2.8V,12V,可判定该管为PNP 型。( )

(4)

8. R R C C +Vcc u u B C 12i o R R C C +Vcc

u u B

C

1

2

i o

R R C C +Vcc u u B C 12

i o

二、分析计算题

1.会画固定偏置电路、分压式偏置电路,射极输出器等交流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和微变等效电路。

会求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入输出电阻。 2..会求各种电流源的基准电流和电流I O。

3.会分析基本差分析电路,乙类功放电路工作原理。

4.会计算集成运放组成反相比例器、同相比例器,跟随器、反号器、反相加法器、减法器、积分微分器等的输出电压U0及电路特点。

5..会分析单门限比较器、画传输特性。6 会分析由集成模拟乘法器组成的乘法、除法、平方、开方运算。

7.会分析各种整流、滤波、稳压电路及U0、I0、I D U RM的计算。

模拟电子技术复习

1、完全纯净的具有晶体结构完整的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当掺入五价微量元素便形成N型半导体,其电子为多数载流子,空穴为少数载流子。当掺入三价微量元素便形成P型半导体,其空穴为多子,而电子为少子。

1、二极管的正向电流是由多数载流子的扩散运动形成的,而反向电流则是由少子的漂移运动形成的。

2、二极管有一个PN结,它具有单向导电性,它的主要特性有:掺杂性、热敏性、光敏性。可作开关、整流、限幅等用途。硅二极管的死区电压约为0.5V,导通压降约为0.7V,锗二极管的死区电压约为0.1V、导通压降约为0.2V。

3、三极管具有三个区:放大区、截止区、饱和区,所以三极管工作有三种状态:工作状态、饱和状态、截止状态,作放大用时,应工作在放大状态,作开关用时,应工作在截止、饱和状态。

4、三极管具有二个结:即发射结和集电结。饱和时:两个结都应正偏;截止时:两个结都应反偏。

放大时:发射结应正偏,集电结应反偏。

5、直耦合放大电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各级工作点互相影响B、产生零点漂移。

6、射极输出器又称跟随器,其主要特点是电压放大倍数小于近似于1、输入电阻很大、输出电阻很小。

7、三极管放大电路主要有三种组态,分别是:共基极电路、共集电极电路、共发射极电路。

8、多级放大器耦合方式有变压器耦合、直接耦合、电容耦合三种。后两种的主要优缺点是:

9、三极管属电流控制器件,而场效应管属电压控制器件。

10、场效应管又称单极型三极管,按其结构不同可分为结型和绝缘栅型两种,其绝缘栅型又分为NMOS管和

PMOS管两种。电路符号分别为:

11、了解差分电路的结构特点,掌握电路的主要作用:抑制零点漂移,R E的作用及共模信号、差模信号、共模抑制比K CMR等概念。K CMR越大,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就强。

12、电流源电路有比例型电流源、镜像电流源、多路电流源及二极管温度补偿电路等,其电路及计算:

13、功率放大器对指标的要求:输出功率要大、效率要高、管耗要小、失真要小。所以,工作在甲乙类状态的互补对称功放电路,既可以获得较大的功率、较高的效率,又可以消除乙类放大时所产生的交越失真。

14、直流负反馈的作用是稳定工作点,交流负反馈的作用是改善放大器的性能:如减少非线性失真;提高电压放大倍数的稳定度;扩展通频带。电压负反馈还可减少输出电阻、稳定输出电压;电流负反馈可以提高输出电阻、稳定输出电流;而串联负反馈可以提高输入电阻;并联负反馈可以减小输入电阻。

其1+AF称反馈深度。

15、理解理想运放器虚断、虚短、虚地的概念及表达式。

16、振荡电路的起振条件是什么,RC振荡器、LC振荡器的振荡频率是:

17、整流电路的主要作用:主要有哪几种整流电路。

18、滤波电路的主要作用:稳压电路的作用:稳压管哪种情况下能稳压。

19、串联型稳压电源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

20、会判断二极管的工作状态,稳压管的工作状态,三极管的工作状态、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复合管的对错,以及反馈类型的

判断、振荡电路能否起振的判断。

21、掌握几个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及计算。(画直流通路,微变等效电路)

22、掌握集成反相比例器、同相比例器,跟随器、反号器、反相加法器、减法器的电路特点及计算。

23、掌握整流、滤波电路图、输入输出波形画法及输出电压U0的计算。

模拟电子技术模电课后习题含答案第三版

第1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1.1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l)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 A )元素可形成N 型半导体,加入( C )元素可形成P 型半导体。 A.五价 B. 四价 C. 三价 (2)当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将(A)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3)工作在放大区的某三极管,如果当I B 从12 uA 增大到22 uA 时,I C 从l mA 变为2mA ,那么它的β约为( C ) 。 A.83 B.91 C.100 (4)当场效应管的漏极直流电流I D 从2mA 变为4mA 时,它的低频跨导g m 将( A )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1.3电路如图P1.2 所示,已知10sin i u t ω=(V ),试画出i u 与o u 的波形。设二极管导通电 压可忽略不计。 图P1.2 解图P1.2 解:i u 与o u 的波形如解图Pl.2所示。 1.4电路如图P1.3所示,已知t u i ωsin 5=(V ),二极管导通电压U D =0.7V 。试画出i u 与o u 的 波形图,并标出幅值。 图P1.3 解图P1.3

1.6电路如图P1.4所示, 二极管导通电压U D =0.7V ,常温下mV U T 26≈,电容C 对交流信号可视为短路;i u 为正弦波,有效值为10mV 。试问二极管中流过的交流电流的有效值为多少? 解:二极管的直流电流 ()/ 2.6D D I V U R mA =-= 其动态电阻: /10D T D r U I ≈=Ω 故动态电流的有效值:/1d i D I U r mA =≈ 1.7现有两只稳压管,稳压值分别是6V 和8V ,正向导通电压为0.7V 。试问: (1)若将它们串联相接,则可得到几种稳压值?各为多少? (2)若将它们并联相接,则又可得到几种稳压值?各为多少? 解:(1)串联相接可得4种:1.4V ;14V ;6.7V ;8.7V 。 1、两个管子都正接。(1.4V ) 2、6V 的管子反接,8V 的正接。(6.7V) 3、8V 的反接, 6V 的管子正接。(8.7V) 4、两个管子都反接。(14V ) (2)并联相接可得2种:0.7V ;6V 。 1、 两个管子都反接,电压小的先导通。(6V) 2.、一个正接,一个反接,电压小的先导通。(0.7V ) 1.8 已知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 Z =6V ,稳定电流的最小值I Zmin =5mA ,最大功耗P ZM =150mW 。试求图P1.8所示电路中电阻R 的取值范围。 解:稳压管的最大稳定电流: I ZM =P ZM / U Z =25mA 电阻R 的电流为I ZM ~I Zmin 所以其取值范围为 Ω=-= k 8.136.0Z Z I ~I U U R

模电数电及电力电子技术知识点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输入级采用高性能的恒流源差动放大电路 要求输入阻抗高、差摸放大倍数大、共模抑制比高、差摸输入电压及共模输入电压范围大且静态电流小 作用减少零点漂移和抑制共模干扰信号 中间级采用共射放大电路 作用提供较高的电压增益 输入级要求其输出电压范围尽可能宽、输出电阻小以便有较强的带负载能力且非线性失真小 采用准互补输出级 偏置电路确定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采用准互补输出级 综合高差摸放大倍数、高共模抑制比、高输入阻抗、高输出电压、低输出阻抗的双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差动放大器交直流反馈的判断电容隔直通交直流:短路交流:开路 串并联反馈的判断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同时加在一个输入端上的是并联,反之 电压电流反馈的判断反馈电路直接从输出端引出的是电压反馈从负载电阻RL的靠近 “地”端引出的是电流反馈 直流脉宽调制PWM变换器 将固定电压的直流电源变换成大小可调的直流电源的DC-DC变换器又称直流斩波器。 它能从固定输入的直流电压产生出经过斩波的负载电。负载电压受斩波器工作率的控制。变 更工作率的方法与脉冲宽度调制(斩波频率f=1/T不变,改变导通时间t on)和频率调制(导 通时间t on或关断时间t off不变,改变斩波周期T即斩波频率f=1/T)两种。 斩波器的基本回落方式有升压(斩波器所产生的输出电压高于输入电压)和降压两种,改变回落元件的连接就可改换回路的方式。 用晶闸管作为开关的斩波器,由于晶闸管无自关断能力,它在直流回路里工作是,必须有一套使其关断的(强迫)换相(流)电路。晶闸管的换流方式有:电源换流、负载换流和 强迫换流。 负载换流缺点主要是电骡的揩振频率与L和C的大小有关,随着负载与频率的变化,换流的裕量也随之改变。 为了可靠换流,换流脉冲的幅值应足以消去晶闸管中的电流,脉冲的宽度应保证大于晶闸管的关断时间。 晶闸管斩波器的缺点是需要庞大的强迫换流电脑,是设备体积增大和损耗增加;而且斩波开关频率也低,致使斩波器电流的脉动幅度大,电源揩波也大,往往需加滤波器。 直流PWM变换器分不可逆、可逆输出两大类。前者输出只有一种极性的电压,而后者可输出正或负极性电压。如果在一个斩波周期中输出电压正、负相间的称为双极式可逆PWM 变换器;如果在一个斩波周期中输出电压只有一种极性电压的称为单极式可逆PWM变换 器。 双极式可逆PWM变换器的输出电压Uab在一个周期正、负相间。单机式可逆PWM变换器只在一个阶段中输出某一极限的脉冲电压+Uab或—Uab,在另一阶段中Uab=0. 无制动作用的不可逆输出PWM变换器电流始终是一个方向,因此不能产生制动作用,电动机只能作单象限运行,又称为受限式脉宽调制电路。 受限单极式可逆PWM变换器与单极式可逆PWM变换器的不同是避免了上下两个开关直通的可能性。 双极式脉宽调制器由三角波振荡器、电压比较器构成,单极式脉宽调制器由两只运算放

模电数电基础笔试总结

模拟电路(基本概念和知识总揽) 1、基本放大电路种类(电压放大器,电流放大器,互导放大器和互阻放大器),优缺点,特别是广泛采用差分结构的原因。 2、负反馈种类(电压并联反馈,电流串联反馈,电压串联反馈和电流并联反馈);负反馈的优点(降低放大器的增益灵敏度,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改善放大器的线性和非线性失真,有效地扩展放大器的通频带,自动调节作用) 3、基尔霍夫定理的内容是什么? 基尔霍夫定律包括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电流定律: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对任一节点,所有流出节点的支路电流代数和恒等于零。电压定律: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沿任一回路,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4、描述反馈电路的概念,列举他们的应用? 反馈,就是在电子系统中,把输出回路中的电量输入到输入回路中去。 反馈的类型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负反馈的优点:降低放大器的增益灵敏度,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改善放大器的线性和非线性失真,有效地扩展放大器的通频带,自动调节作用。 电压(流)负反馈的特点:电路的输出电压(流)趋向于维持恒定。 5、有源滤波器和无源滤波器的区别? 无源滤波器:这种电路主要有无源元件R、L和C组成 有源滤波器:集成运放和R、C组成,具有不用电感、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 集成运放的开环电压增益和输入阻抗均很高,输出电阻小,构成有源滤波电路后还具有一定的电压放大和缓冲作用。但集成运放带宽有限,所以目前的有源滤波电路的工作频率难以做得很高。 6、基本放大电路的种类及优缺点,广泛采用差分结构的原因。 答:基本放大电路按其接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共基极放大电路和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简称共基、共射、共集放大电路。 共射放大电路既能放大电流又能放大电压,输入电阻在三种电路中居中,输出电阻较大,频带较窄。常做为低频电压放大电路的单元电路。 共基放大电路只能放大电压不能放大电流,输入电阻小,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出电阻与共射放大电路相当,频率特性是三种接法中最好的电路。常用于宽频带放大电路。 共集放大电路只能放大电流不能放大电压,是三种接法中输入电阻最大、输出电阻最小的电路,并具有电压跟随的特点。常用于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入级和输出级,在功率放大电路中也常采用射极输出的形式。 广泛采用差分结构的原因是差分结构可以抑制零点漂移现象。 ?7、二极管主要用于限幅,整流,钳位. ?判断二极管是否正向导通: 1.先假设二极管截止,求其阳极和阴极电位; 2.若阳极阴极电位差>UD ,则其正向导通; 3.若电路有多个二极管,阳极和阴极电位差最大的二极管优先导通;其导通后,其阳极阴极电位差被钳制在正向导通电压(0.7V 或0.3V );再判断其它二极管.

模电第1章 作业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作业答案 班级_________ _ 学号_____ __ 姓名_____________ 第1章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用电路 1.二极管电路如图1所示,设二极管是理想的。试判断图中的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求出A、O两端电压U AO。 (a)(b) 图1 解:图a:对D1有阳极电位为 0V,阴极电位为-12 V,故D1导通,此后使D2的阴极电位为0V,而其阳极为-15 V,故D2反偏截止,U AO=0 V。 图b:对D1有阳极电位为12 V,阴极电位为0 V,对D2有阳极电位为12 V,阴极电位为-6V.故D2更易导通,此后使V A=-6V;D1反偏而截止,故U AO=-6V。 2.电路如图2所示,设二极管为理想的,输入电压为正弦波,试分别画出各图输出电压的波形。 (a)(b) 图2 解:图(a):图(b):

3.电路如图3所示,已知u i =5sin t (V),二极管导通电压U D =。试画出u i 与u O 的波形,并标出幅值。 图3 解: 4.电路如图4所示,其输入电压u I1和u I2的波形如图4(b )所示,二极管导通电压U D =。试画出输出电压u O 的波形,并标出幅值。 (a) (b) 图4 解: 5.电路如图5所示,所有稳压管均为硅稳压管,稳定电压U Z1=6V ,U Z2=8V ,假设输入信号U I 足够大,二极管正向导通压降为。试分析图5所示各电路的工作情况,并求输出电压U O 的值。 (a) (b) (c) (d) 图5 解:一般情况下,稳定电压不同的稳压管在电路中是不能直接并联使用的。本题主要涉及稳压二极管在电路中串联使用的问题。在起稳压作用时,稳压管应反向接入电路,以保证其工作在反向击穿区。如果稳压管正向接入电路,那么它在电路中的作用相当于普通二极管,工作在正向特性区间,导通压降为。电路中电阻R 为限流电阻,保证各稳压管正常工作。 图5(a)所示电路中,稳压管D Z1和D Z2均反向接入电路,可以判定两个稳压管均工作在反向击穿区,在电路起稳压的作用。因此输出电压O U 为两个稳压管稳定电压的叠加,即 O 6V 8V =14V U U U =+=+Z 1Z 2 图5(b)所示电路中,稳压管D Z1正向接入电路,工作在正向导通状态;稳压管D Z2反向接入电路,工作在反向击穿区,起稳压作用。因此,输出电压为 O 0.7V 8V =8.7V U U U =+=+D 1Z 2 同理,图5(c)所示电路中,稳压管D Z1起稳压作用,稳压管D Z2正向导通。输出电压为 O 6V 0.7V =6.7V U U U =+=+Z 1D 2 图5(d)所示电路中,稳压管D Z1和D Z2均正向导通。输出电压为

数电和模电知识点

模电复习资料 第一章半导体二极管 一.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硅Si、锗Ge)。 2.特性---光敏、热敏和掺杂特性。 3.本征半导体----纯净的具有单晶体结构的半导体。 4. 两种载流子----带有正、负电荷的可移动的空穴和电子统称为载流子。 5.杂质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杂质形成的半导体。体现的是半导体的掺杂特性。 *P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三价元素(多子是空穴,少子是电子)。 *N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五价元素(多子是电子,少子是空穴)。6. 杂质半导体的特性 *载流子的浓度---多子浓度决定于杂质浓度,少子浓度与温度有关。 *体电阻---通常把杂质半导体自身的电阻称为体电阻。 *转型---通过改变掺杂浓度,一种杂质半导体可以改型为另外一种杂质半导体。 7. PN结 * PN结的接触电位差---硅材料约为0.6~0.8V,锗材料约为0.2~0.3V。 * PN结的单向导电性---正偏导通,反偏截止。 8. PN结的伏安特性 二. 半导体二极管 *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反向截止。 *二极管伏安特性----同PN结。 *正向导通压降------硅管0.6~0.7V,锗管0.2~0.3V。 *死区电压------硅管0.5V,锗管0.1V。 3.分析方法------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端电位的高低: 若 V阳 >V阴( 正偏 ),二极管导通(短路); 若 V阳

2) 等效电路法 直流等效电路法 *总的解题手段----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端电位的高低: 若 V阳 >V阴( 正偏 ),二极管导通(短路); 若 V阳

数电模电第二章知识点

数电模电第二章 知识点一 分压式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很重要)(课本P42) 分压式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可以稳定静态工作点。 分压式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分析 B 点的电流方程为: B 点的电位: ≈ (1) 静态分析:由于I 1>>I B , B U b2C C b1b2 R V R R +C C E E E E e BE B E B C ()T I I U U I R U U U I I ↑→↑→↑→↑=→=-↓→↓→↓b2B CC b1b2R U V R R =+C B I I β=() CE CC C c e U V I R R =-+12B I I I =+

(2) 动态分析 ① 电压放大倍数 ②输入电阻R i ③ 输出电阻R o 知识点二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1、静态分析:求静态工作点 o c L b L u i R i R β''=-=-L c L //R R R '=i b be e e b be e [(1)]u i r i R i r R β=+=++o L u i be e (1)u R A u r R ββ'==-++b be e i i be e b b [(1)](1)i r R u R r R i i ββ++'===++i b1b2i i i b1b2i i i b1b2be e (////)////////[(1)]i R R R u R R R R i i R R r R β''====+ +

2、动态分析 (1) 电压放大倍数A u (2) 输入电阻R i (3) 输出电阻R o :将信号源短路,负载开路,在输出端加入测试电压u ,产生电流i ,如图 通常 知识点三 多级放大电路(有可能考) . 多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为各级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之积 题型:详见书P58例2-7 知识点四 差分放大电路 1.功能:差分放大电路抑制了温度引起的零点漂移 2.差模输入信号:在差分放大电路两输入端分别加上一对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信号,u i1=u id1,u i2=u id2=-u id1 共模输入信号不要求 知识点四 功率放大电路(无大题) 1. 对功率放大电路的要求:输出功率大、非线性失真小、效率高 2. 分类: 静态工作点Q 设置在交流负载线的中间,在整个信号周期内,三极管都有电流流过,称为甲类功率放大电路。 把静态工作点Q 设置得低一点,管耗就小,效率就可提高。称为甲乙类功率放大电路 。 be s o e //1r R u R R i β'+==+s s b //R R R ' =be s e 1r R R β'+>>+be s o 1r R R β '+≈+

模电数电复习题(已整理)

第1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自测题 三、写出图Tl.3所示各电路的输出电压值,设二极管导通电压 U D=0.7V。 图T1.3 解:U O1=1.3V, U O2=0V, U O3=-1.3V, U O4=2V, U O5=1.3V, U O6=-2V。 四、已知稳压管的稳压值U Z=6V,稳定电流的最小值I Zmin=5mA。求图Tl.4所示电路中U O1和U O2各为多少伏。 (a) (b) 图T1.4 解:左图中稳压管工作在击穿状态,故U O1=6V。 右图中稳压管没有击穿,故U O2=5V。

五、电路如图T1.5所示,V CC=15V,=100,U BE=0.7V。 试问: (1)R b=50k时,U o=? (2)若T临界饱和,则R b=? 解:(1)26 BB BE B b V U I A R μ - ==, 2.6 C B I I mA β ==, 2 O CC C c U V I R V =-=。图T1.5 (2)∵ 2.86 CC BE CS c V U I mA R - ==,/28.6 BS CS I I A βμ == ∴45.5 BB BE b BS V U R k I - ==Ω 习题 1.2电路如图P1.2所示,已知10sin i u tω =(V),试画出i u与o u的波形。设二极管导通电压可忽略不计。 图P1.2 解图P1.2 解: i u与o u的波形如解图Pl.2所示。

1.3电路如图P1.3所示,已知t u i ωsin 5=(V ),二极管导通电压 U D =0.7V 。试画出i u 与o u 的波形图,并标出幅值。 图P1.3 解图 P1.3 解:波形如解图Pl.3所示。 第2章 基本放大电路 2.7电路如图P2.7所示,晶体管的β=80 ,' 100bb r =Ω。分别计算 L R =∞ 和3L R k =Ω时的 Q 点、u A 、i R 和o R 。 图P2.6 图P2.7

模电题库及标准答案

模拟电子线路随堂练习 第一章半导体器件 作业1-1 一、习题(满分100分) 1.N型半导体带负电,P型半导体带正电。() 2.以空穴为主要导电方式的半导体称为P型半导体。() 3.PN结处于正向偏置时,正向电流小,电阻大,处于导通状态。() 4.晶体二极管的反向电压上升到一定值时,反向电流剧增,二极管被击穿,就不能再使用了。() 5.硅二极管两端只要加上正向电压时立即导通。() 6.在本征半导体中,空穴和自由电子两种载流子的数量不相等。() 7.晶体三极管的基极,集电极,发射极都不可互换使用。() 8.晶体三极管工作在饱和状态的条件是: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 9.晶体三极管有三种工作状态,即:放大状态,饱和状态,导通状态。() 10.三极管是一种电压控制器件,场效应管是一种电流控制器件。() 11.温度升高后,在纯净的半导体中()。 A.自由电子和空穴数目都增多,且增量相同 B.空穴增多,自由电子数目不变 C.自由电子增多,空穴不变 D.自由电子和空穴数目都不变 12.如果PN结反向电压的数值增大(小于击穿电压),则()。 A.阻当层不变,反向电流基本不变 B.阻当层变厚,反向电流基本不变 C.阻当层变窄,反向电流增大 D.阻当层变厚,反向电流减小

一、习题(满分100分) 1.N型半导体()。 A.带正电 B.带负电C.呈中性D.不确定 2.如果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都很大,则该二极管()。 A.正常 B.断路C.被击穿D.短路 3.对于晶体二极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向偏置时导通,反向偏置时截止 B.反向偏置时无电流流过二极管 C.反向击穿后立即烧毁 D.导通时可等效为一线性电阻 4.工作在放大状态的三极管两个电极电流如图,那么,第三个电极的电流大小、方向和管脚自左至右顺序分别为()。 A.0.03mA 流出三极管e、c、b B.0.03mA 流进三极管e、c、b C.0.03mA 流出三极管c、e、b D.0.03mA 流进三极管c、e、b 5.测得电路中晶体三极管各电极相对于地的电位如图,从而可判断该晶体管工作在()。 A.饱和状态 B.放大状态 C.倒置状态D.截止状态 6.PNP型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三个极电位的关系是()。 A.V C>V B>V E B. V C> V E > V BC.V E >V B> V CD.V E >V C>V B 7.PNP型硅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各极对地电位分别是V1=6V,V2=2.7V,V3=2V,则1,2,3分别为()。 A.发射极、基极、集电极 B.集电极、基极、发射极 C.集电极、发射极、基极 D.基极、集电极、发射极 8.测得三极管i b=30μA时i c=2.4mA,而i b=40μA时i c=3mA,则该管的交流电流放大系数β为()。 A.60 B.75 C.80 D.100 9.NPN型硅管各极对地电位分别是V1=6V,V2=2.7V,V3=2V,则1,2,3分别为()。 A.基极、集电极、发射极 B.发射极、基极、集电极 C.集电极、发射极、基极 D.集电极、基极、发射极 10.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可分为三个区,下列不属于工作区的是()。 A.截止区 B.放大区 C.饱和区D.击穿区 11.在放大电压信号时,通常希望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分别为() A.输入电阻小,输出电阻大 B.输入电阻小,输出电阻小 C.输入电阻大,输出电阻小 D.输入电阻大,输出电阻大

模拟电子技术第一章 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习题与答案 1.什么是PN结的偏置?PN结正向偏置与反向偏置时各有什么特点? 答:二极管(PN结)阳极接电源正极,阴极接电源负极,这种情况称二极管正向偏置,简称正偏,此时二极管处于导通状态,流过二极管电流称作正向电流。二极管阳极接电源负极,阴极接正极,二极管处于反向偏置,简称反偏,此时二极管处于截止状态,流过二极管电流称为反向饱和电流。把二极管正向偏置导通、反向偏置截止的这种特性称之为单向导电性。 2.锗二极管与硅二极管的死区电压、正向压降、反向饱和电流各为多少? 答:锗管死区电压约为0.1V,硅管死区电压约为0.5V。硅二极管的正向压降约0.6~0.8 V;锗二极管约0.2~0.3V。硅管的反向电流比锗管小,硅管约为1uA,锗管可达几百uA。 3.为什么二极管可以当作一个开关来使用? 答:二极管在正向电压作用下电阻很小,处于导通状态,相当于一只接通的开关;在反向电压作用下,电阻很大,处于截止状态,如同一只断开的开关。 4.普通二极管与稳压管有何异同?普通二极管有稳压性能吗? 答:普通二极管的主要特性是单向导电性,也就是在正向电压的作用下,导通电阻很小;而在反向电压作用下导通电阻极大或无穷大。 稳压二极管的稳压原理:稳压二极管的特点就是加反向电压击穿后,其两端的电压基本保持不变。而普通二极管反向击穿后就损坏了。这样,当把稳压管接入电路以后,若由于电源电压发生波动,或其它原因造成电路中各点电压变动时,负载两端的电压将基本保持不变。 因此,普通二极管在未击穿的条件下具有稳压性能。 5.选用二极管时主要考虑哪些参数?这些参数的含义是什么? 答: 正向电流IF:在额定功率下,允许通过二极管的电流值。 正向电压降VF:二极管通过额定正向电流时,在两极间所产生的电压降。 最大整流电流(平均值)IOM:在半波整流连续工作的情况下,允许的最大半波电流的平均值。 反向击穿电压VB:二极管反向电流急剧增大到出现击穿现象时的反向电压值。 正向反向峰值电压VRM:二极管正常工作时所允许的反向电压峰值。 反向电流IR:在规定的反向电压条件下流过二极管的反向电流值。 结电容C:电容包括电容和扩散电容,在高频场合下使用时,要求结电容小于某一规定数值。 最高工作频率FM: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的最高交流信号的频率。 6.三极管具有放大作用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各是什么? 答:内部条件:发射区杂质浓度要远大于基区杂质浓度,同时基区厚度要很小。 外部条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7.三极管有哪些工作状态?各有什么特点? 答: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可以分为三个区,即三极管有三种工作状态。 (1)放大区(放大状态)。即三极管静态时工作在放大区(处于放大状态),发射结必

工学模电试题与答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或“√”表示判断结果。 (10分) (1)在运算电路中,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均为“虚地”。 ( ) (2)电压负反馈稳定输出电压,电流负反馈稳定输出电流。 ( ) (3)使输入量减小的反馈是负反馈,否则为正反馈。 ( ) (4)产生零点漂移的原因主要是晶体管参数受温度的影响。 ( ) (5)利用两只NPN 型管构成的复合管只能等效为NPN 型管。 ( ) (6)本征半导体温度升高后两种载流子浓度仍然相等。 ( ) (7)未加外部电压时,PN 结中电流从P 区流向N 区。 ( ) (8)集成运放在开环情况下一定工作在非线性区。 ( ) (9)只要引入正反馈,电路就会产生正弦波振荡。 ( ) (10)直流稳压电源中的滤波电路是低通滤波电路。 ( ) 二、选择填空 (10分) (1)为了减小输出电阻,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A )电流负反馈 (B )电压负反馈 (C )直流负反馈 (D )交流负反馈 (2)RC 串并联网络在RC f f π21 0= =时呈。 (A )感性 (B )阻性 (C )容性 (3)通用型集成运放的输入级多采用。 (A )共基接法 (B )共集接法 (C )共射接法 (D )差分接法 (4)两个β相同的晶体管组成复合管后,其电流放大系数约为。 (A )β(B )β2 (C )2β(D )1+β (5)在(A )、(B )、(C )三种电路中输出电阻最小的电路是; 既能放大电流,又能放大电压的电路是 。 (A )共基放大电路 (B )共集放大电路 (C )共射放大电路 (6)当NPN 型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各极电位关系为u C u B u E 。 (A ) > (B ) < (C ) = (D )≤ (7)硅二极管的正向导通压降比锗二极管的。 (A ) 大 (B ) 小 (C ) 相等 三、(5分)图示电路中二极管为理想二极管,请判断它是否导通,并求出 u 0。

数电模电超有用知识点,值得拥有

《数字电子技术》重要知识点汇总 一、主要知识点总结和要求 1.数制、编码其及转换:要求:能熟练在10进制、2进制、8进制、16进制、8421BCD 、格雷码之间进行相互转换。 举例1:(37.25)10= ( )2= ( )16= ( )8421BCD 解:(37.25)10= ( 100101.01 )2= ( 25.4 )16= ( 00110111.00100101 )8421BCD 2.逻辑门电路: (1)基本概念 1)数字电路中晶体管作为开关使用时,是指它的工作状态处于饱和状态和截止状态。 2)TTL 门电路典型高电平为3.6 V ,典型低电平为0.3 V 。 3)OC 门和OD 门具有线与功能。 4)三态门电路的特点、逻辑功能和应用。高阻态、高电平、低电平。 5)门电路参数:噪声容限V NH 或V NL 、扇出系数N o 、平均传输时间t pd 。 要求:掌握八种逻辑门电路的逻辑功能;掌握OC 门和OD 门,三态门电路的逻辑功能;能根据输入信号画出各种逻辑门电路的输出波形。 举例2:画出下列电路的输出波形。 解:由逻辑图写出表达式为:C B A C B A Y ++=+=,则输出Y 见上。 3.基本逻辑运算的特点: 与 运 算:见零为零,全1为1;或 运 算:见1为1,全零为零; 与非运算:见零为1,全1为零;或非运算:见1为零,全零为1; 异或运算:相异为1,相同为零;同或运算:相同为1,相异为零; 非 运 算:零 变 1, 1 变 零; 要求:熟练应用上述逻辑运算。 4. 数字电路逻辑功能的几种表示方法及相互转换。 ①真值表(组合逻辑电路)或状态转换真值表(时序逻辑电路):是由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组合及其对应的函数值所构成的表格。 ②逻辑表达式:是由逻辑变量和与、或、非3种运算符连接起来所构成的式子。 ③卡诺图:是由表示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组合的小方格所构成的图形。

模电第一章练习习题

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自测题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和“×”表示判断结果填入空内。 (1)在P型半导体中如果掺入足够量的五价元素,可将其改型为N型半导体。(√) (2)因为N型半导体的多子是自由电子,所以它带负电。(×) (3)PN结在无光照、无外加电压时,结电流为零。(√) (4)处于放大状态的晶体管,集电极电流是多子漂移运动形成的。 (×)(5)结型场效应管外加的栅-源电压应使栅-源间的耗尽层承受反向电压,才能保证其R G S大的特点。(√) (6)若耗尽型N沟道MOS管的U G S大于零,则其输入电阻会明显变小。(×) 解: 二、选择正确答案填入空内。 (1)PN结加正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 A. 变窄 B. 基本不变 C. 变宽 (2)稳压管的稳压区是其工作在。 A. 正向导通 B.反向截止 C.反向击穿 (3)当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发射结电压和集电结电压应为。 A. 前者反偏、后者也反偏 B. 前者正偏、后者反偏 C. 前者正偏、后者也正偏 (4)U G S=0V时,能够工作在恒流区的场效应管有。 A. 结型管 B. 增强型MOS管 C. 耗尽型MOS管 解:(1)A (2)C (3)B (4)A C 第一章题解-1

第一章题解-2 三、写出图T1.3所示各电路的输出电压值,设二极管导通电压U D =0.7V 。 图T1.3 解:U O 1≈1.3V ,U O 2=0,U O 3≈-1.3V ,U O 4≈2V ,U O 5≈1.3V , U O 6≈-2V 。 四、已知稳压管的稳压值U Z =6V ,稳定电流的最小值I Z mi n =5mA 。求图T1.4所示电路中U O 1和U O 2各为多少伏。 图T1.4 解:(a)图能击穿稳压,U O 1=6V ;(b)图不能击穿,靠电阻分压,U O 2=5V 。

数电 模电面试总结

一、模拟电路 1基尔霍夫定理的内容是什么?(仕兰微电子)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是一个电荷守恒定律,即在一个电路中流入一个节点的电荷与流出同一个节点的电荷相等.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是一个能量守恒定律,即在一个回路中回路电压之和为零. 2、平板电容公式(C=εS/4πkd)。(未知) 3、最基本的如三极管曲线特性。(未知) 4、描述反馈电路的概念,列举他们的应用。(仕兰微电子) 5、负反馈种类(电压并联反馈,电流串联反馈,电压串联反馈和电流并联反馈);负反馈的优点(降低放大器的增益灵敏度,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改善放大器的线性和非线性失真,有效地扩展放大器的通频带,自动调节作用)(未知) 6、放大电路的频率补偿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方法?(仕兰微电子) 7、频率响应,如:怎么才算是稳定的,如何改变频响曲线的几个方法。(未知) 8、给出一个查分运放,如何相位补偿,并画补偿后的波特图。(凹凸) 9、基本放大电路种类(电压放大器,电流放大器,互导放大器和互阻放大器),优缺点,特别是广泛采用差分结构的原因。(未知) 10、给出一差分电路,告诉其输出电压Y 和Y-,求共模分量和差模分量。(未知) 11、画差放的两个输入管。(凹凸) 12、画出由运放构成加法、减法、微分、积分运算的电路原理图。并画出一个晶体管级的运放电路。(仕兰微电子) 13、用运算放大器组成一个10倍的放大器。(未知) 14、给出一个简单电路,让你分析输出电压的特性(就是个积分电路),并求输出端某点的rise/fall时间。(Infineon笔试试题) 15、电阻R和电容C串联,输入电压为R和C之间的电压,输出电压分别为C上电压和R 上电压,要求制这两种电路输入电压的频谱,判断这两种电路何为高通滤波器,何为低通滤波器。当RC

模拟电子技术第五版基础习题测验与解答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习题与解答 2.4.1电路如图题2.4.1所示。(1)利用硅二极管恒压降模型求电路的I D 和 V o 的值;(2)在室温(300K )的情况下,利用二极管的小信号模型求v o 的变化范围。 解(1)求二极管的电流和电压 mA A V R v V I D DD D 6.8106.8101)7.0210(233=?=Ω ??-=-=- V V V V D O 4.17.022=?== (2)求v o 的变化范围 图题2.4.1的小信号模型等效电路如图解2.4.l 所示,温度 T =300 K 。 Ω≈==02.36.826mA mV I V r D T d 当r d1=r d2=r d 时,则 mV V r R r V v d d DD O 6) 02.321000(02.32122±=Ω?+Ω??±=+?=? O v 的变化范围为)(~)(O O O O v V v V ?-?+,即1.406V ~1.394V 。 2.4.3二极管电路如图2.4.3所示,试判断图中的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求出AO 两端电压V AO 。设二极管是理想的。

解 图a :将D 断开,以O 点为电位参考点,D 的阳极电位为-6 V ,阴极电位为-12 V ,故 D 处于正向偏置而导通,V AO =–6 V 。 图b :D 的阳极电位为-15V ,阴极电位为-12V ,D 对被反向偏置而截止,V AO =-12V 。 图c :对D 1有阳极电位为 0V ,阴极电位为-12 V ,故D 1导通,此后使D 2的阴极电位为 0V ,而其阳极为-15 V ,故D 2反偏截止,V AO =0 V 。 图d :对D 1有阳极电位为12 V ,阴极电位为0 V ,对D 2有阳极电位为12 V ,阴极电位为 -6V .故D 2更易导通,此后使V A =-6V ;D 1反偏而截止,故V AO =-6V 。 2.4.4 试判断图题 2.4.4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为什么? 解 图a :将D 断开,以“地”为电位参考点,这时有 V V k k V A 115)10140(10=?Ω +Ω= V V k k V k k V B 5.315)525(510)218(2=?Ω+Ω+?Ω+Ω= D 被反偏而截止。 图b :将D 断开,以“地”为参考点,有 V V k k V A 115)10140(10=?Ω +Ω= V V k k V k k V B 5.115)525(5)10()218(2=?Ω+Ω+-?Ω+Ω=

模电数电复习题(已整理)

第1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自测题 三、写出图Tl.3 所示各电路的输出电压值,设二极管导通电压U D =0.7V 。 图T1.3 解:U O1=1.3V , U O2=0V , U O3=-1.3V , U O4=2V , U O5=1.3V , U O6=-2V 。 四、已知稳压管的稳压值U Z =6V ,稳定电流的最小值I Zmin =5mA 。求图Tl.4 所示电路中U O1和U O2各为多少伏。 (a) (b) 图T1.4 解:左图中稳压管工作在击穿状态,故U O1=6V 。 右图中稳压管没有击穿,故U O2=5V 。 五、电路如图T1.5所示,V CC =15V ,β=100,U BE =0.7V 。 试问: (1)R b =50k Ω时,U o=? (2)若T 临界饱和,则R b =? 解:(1)26BB BE B b V U I A R μ-= =, 2.6C B I I mA β==, 2O CC C c U V I R V =-=。 图T1.5

(2)∵ 2.86 CC BE CS c V U I mA R - ==,/28.6 BS CS I I A βμ == ∴45.5 BB BE b BS V U R k I - ==Ω 习题 1.2电路如图P1.2 所示,已知 10sin i u tω =(V),试画出 i u与 o u的波形。设二极管导通电压可忽略不计。 图P1.2 解图P1.2 解: i u与 o u的波形如解图Pl.2所示。 1.3电路如图P1.3所示,已知t u i ω sin 5 =(V),二极管导通电压U D=0.7V。试画出 i u 与 o u的波形图,并标出幅值。 图P1.3 解图P1.3 解:波形如解图Pl.3所示。

模电第一章习题解答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1 在题1.1图中,各元件电压为 U 1=-5V ,U 2=2V ,U 3=U 4=-3V ,指出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元件是负载? 解:元件上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时,P=UI ;电压和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时,P=UI 。P>0时元件吸收功率是负载,P<0时,元件释放功率,是电源。 P 1=-P 2P 3=U P 4=-元件2、4 1.2 3t C e (u -=i =-R u =L u = 1.3 在题1.3图中,已知I=2A ,求U ab 和P ab 。 解:U ab =IR+2-4=2×4+2-4=6V , 电流I 与U ab 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 P ab =U ab I=6×2=12W 1.4 在题1.4图中,已知 I S =2A ,U S =4V ,求流过恒压源的电流I 、恒流源上的电压U 及它们的功率,验证电路的功率平衡。 +U 4 -b a 题1.3图

解:I=I S =2A , U=IR+U S =2×1+4=6V P I =I 2R=22×1=4W , U S 与I 为关联参考方向,电压源功率:P U =IU S =2×4=8W , U 与I 为非关联参考方向,电流源功率:P I =-I S U=-2×6=-12W , 验算:P U +P I +P R =8-12+4=0 U U 1.7 求题1.7图中的I x 和U x 。 a b 10Ω题1.4图 +6V - (a) 3Ω (b) 题1.7图 2

解:(a )以c 为电位参考点,则V a =2×50=100V I 3×100=V a =100,I 3=1A , I 2=I 3+2=3A , U X =50I 2=150V V b =U X +V a =150+100=250V I 1×25=V b =250, I 1=10A , I X =I 1+I 2=10+3=13A ( 6×由 1.8 20 1a V I =,5502 +=a V I , 10503-=a V I 由KCL 得: I 1+I 2+I 3=0 即 010 50 55020=-+++a a a V V V 解得 V V a 7 100 -= 1.9 在题1.9图中,设t S m S e I i t U u α-==0,ωsin ,求u L 、i C 、i 和u 。

模电题库及答案复习课程

模电题库及答案

模拟电子线路随堂练习 第一章半导体器件 作业1-1 一、习题(满分100分) 1.N型半导体带负电,P型半导体带正电。() 2.以空穴为主要导电方式的半导体称为P型半导体。() 3.PN结处于正向偏置时,正向电流小,电阻大,处于导通状态。() 4.晶体二极管的反向电压上升到一定值时,反向电流剧增,二极管被击穿,就不能再使用了。() 5.硅二极管两端只要加上正向电压时立即导通。() 6.在本征半导体中,空穴和自由电子两种载流子的数量不相等。() 7.晶体三极管的基极,集电极,发射极都不可互换使用。() 8.晶体三极管工作在饱和状态的条件是: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 9.晶体三极管有三种工作状态,即:放大状态,饱和状态,导通状态。() 10.三极管是一种电压控制器件,场效应管是一种电流控制器件。() 11.温度升高后,在纯净的半导体中()。 A.自由电子和空穴数目都增多,且增量相同 B.空穴增多,自由电子数目不变 C.自由电子增多,空穴不变 D.自由电子和空穴数目都不变 12.如果PN结反向电压的数值增大(小于击穿电压),则()。 A.阻当层不变,反向电流基本不变 B.阻当层变厚,反向电流基本不变 C.阻当层变窄,反向电流增大 D.阻当层变厚,反向电流减小

作业1-2 一、习题(满分100分) 1.N型半导体()。 A.带正电 B.带负电C.呈中性D.不确定 2.如果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都很大,则该二极管()。 A.正常 B.断路C.被击穿D.短路 3.对于晶体二极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向偏置时导通,反向偏置时截止 B.反向偏置时无电流流过二极管 C.反向击穿后立即烧毁 D.导通时可等效为一线性电阻 4.工作在放大状态的三极管两个电极电流如图,那么,第三个电极的电流大小、方向和管脚自左至右顺序分别为()。 A.0.03mA 流出三极管 e、c、b B.0.03mA 流进三极管 e、c、b C.0.03mA 流出三极管 c、e、b D.0.03mA 流进三极管 c、e、b 5.测得电路中晶体三极管各电极相对于地的电位如图,从而可判断该晶体管工作在()。 A.饱和状态 B.放大状态 C.倒置状态D.截止状态 6.PNP型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三个极电位的关系是()。 A.V C>V B>V E B. V C> V E > V BC.V E >V B> V CD.V E >V C>V B 7.PNP型硅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各极对地电位分别是V1=6V,V2=2.7V,V3=2V,则1,2,3分别为()。 A.发射极、基极、集电极 B.集电极、基极、发射极 C.集电极、发射极、基极 D.基极、集电极、发射极 8.测得三极管i b=30μA时i c=2.4mA,而i b=40μA时i c=3mA,则该管的交流电流放大系数β为()。 A.60 B.75 C.80 D.100 9.NPN型硅管各极对地电位分别是V1=6V,V2=2.7V,V3=2V,则1,2,3分别为()。 A.基极、集电极、发射极 B.发射极、基极、集电极 C.集电极、发射极、基极 D.集电极、基极、发射极 10.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可分为三个区,下列不属于工作区的是()。 A.截止区 B.放大区 C.饱和区D.击穿区 11.在放大电压信号时,通常希望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分别为() A.输入电阻小,输出电阻大 B.输入电阻小,输出电阻小 C.输入电阻大,输出电阻小 D.输入电阻大,输出电阻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