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答案:第4章弯曲工艺及弯曲模具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一章《冲压加工基本知识》复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冷冲压工艺是在压常温下,在压力机上,利用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压力加工方法。
2、要使冷冲压模具正常而平稳地工作,必须要求模具压力中心与模柄的轴心线要求重合(或偏移不大)。
3、冷冲压工序分分离工序、塑性变形工序两大类。
4、普通曲柄压力机的闭合高度是指滑块在下止点位置时,滑块底面到工作台上平面之间的距离。
模具的闭合高度是指冲模处于闭合状态时,模具上模座上平面至下模座下平面之间的距离,选择压力机时,必须使模具的闭合高度介于压力机的最大闭合高度与最小闭合高度之间。
5、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压力机是摩擦压力机。
行程可调的冲床是偏心冲床。
二、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1、模具的闭合高度可小于压力机的闭合高度。
(√)2、大批量生产基本上都采用模具,所以模具寿命越高越好。
(×)3、如果模具的闭合高度大于冲床的最大闭合高度,就会使模具安装不上。
(√)4、曲柄冲床滑块允许的最大压力,随着行程位置不同而不同。
(√)5、个别金属材料(如铅,锡)没有冷作硬化现象,塑性很好,所以它们很适宜用拉深方法加工制件。
(×)三、选择题1、曲柄压力机可分为曲轴压力机和偏心压力机,其中偏心压力机具有 B 特点。
A、压力在全行程中均衡B、闭合高度可调,行程可调C、闭合高度可调,行程不可调D、有过载保护2、曲轴压力机的主要特点B、C。
A、行程可调B、行不可调C、行程和吨位可较大D、行程和吨位较小四、简答题1、什么是冷冲压加工?冷冲压成形加工与其它加工方法相比有何特点?答:冷冲压加工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料材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冷冲压加工与其它加工方法相比,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在经济方面,都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生产的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低消耗,是其它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第三章弯曲工艺与模具设计复习题一、填空题1 、将板料、型材、管材或棒料等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的冲压方法称为弯曲。
2 、弯曲变形区内 ______________ 的金属层称为应变中性层。
3 、窄板弯曲后起横截面呈 _______ 形状。
窄板弯曲时的应变状态是 _________ 的,而应力状态是 _________。
4 、弯曲终了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称为弯曲中心角。
5 、弯曲时,板料的最外层纤维濒于拉裂时的弯曲半径称为 ______________ 。
6 、弯曲时,用 _____________,表示板料弯曲变形程度,不致使材料破坏的弯曲极限半径称 ______________ 。
7、最小弯曲半径的影响因素有 ______________ 、、弯曲线方向、材料的热处理状况、______________ 。
8 、材料的塑性 __________ ,塑性变形的稳定性越强,许可的最小弯曲半径就______________ 。
9 、板料表面和侧面的质量差时,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并降低塑性变形的 ______________ ,使材料过早破坏。
对于冲裁或剪切坯料,若未经退火,由于切断面存在冷变形硬化层,就会使材料______________ ,在上述情况下均应选用 ______________ 的弯曲半径。
轧制钢板具有纤维组织, ______________ 纤维方向的塑性指标高于______________ 纤维方向的塑性指标。
10 、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经冷变形硬化的材料,可采用 __________ 以恢复塑性。
11 、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侧面毛刺大的工件,应 ______________ ;当毛刺较小时,也可以使有毛刺的一面处于______________ ,以免产生应力集中而开裂。
第三章弯曲工艺及弯曲模具设计复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 、将板料、型材、管材或棒料等弯成一定角度、一定曲率 . 形成一定形状的零件的冲压方法称为弯曲。
2 、弯曲变形区内应变等于零的金属层称为应变中性层。
3 、窄板弯曲后起横截面呈扇形状。
窄板弯曲时的应变状态是立体的.而应力状态是平面。
4 、弯曲终了时. 变形区内圆弧部分所对的圆心角称为弯曲中心角。
5 、弯曲时.板料的最外层纤维濒于拉裂时的弯曲半径称为最小弯曲半径。
6 、弯曲时.用相对弯曲半径表示板料弯曲变形程度.不致使材料破坏的弯曲极限半径称最小弯曲半径。
7、最小弯曲半径的影响因素有材料的力学性能、弯曲线方向、材料的热处理状况、弯曲中心角。
8 、材料的塑性越好.塑性变形的稳定性越强.许可的最小弯曲半径就越小。
9 、板料表面和侧面的质量差时.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并降低塑性变形的稳定性 .使材料过早破坏。
对于冲裁或剪切坯料.若未经退火.由于切断面存在冷变形硬化层.就会使材料塑性降低 .在上述情况下均应选用较大的弯曲半径。
轧制钢板具有纤维组织. 顺纤维方向的塑性指标高于垂直于纤维方向的塑性指标。
10 、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经冷变形硬化的材料.可采用热处理以恢复塑性。
11 、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侧面毛刺大的工件.应先去毛刺;当毛刺较小时.也可以使有毛刺的一面处于弯曲受压的内缘(或朝向弯曲凸模) .以免产生应力集中而开裂。
12 、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厚料.如果结构允许.可以采用先在弯角内侧开槽后.再弯曲的工艺.如果结构不允许.则采用加热弯曲或拉弯的工艺。
13 、在弯曲变形区内.内层纤维切向受压而缩短应变.外层纤维切向受受拉而伸长应变.而中性层则保持不变。
14 、板料塑性弯曲的变形特点是:( 1 )中性层内移( 2 )变形区板料的厚度变薄( 3 )变形区板料长度增加( 4 )对于细长的板料.纵向产生翘曲.对于窄板.剖面产生畸变。
15 、弯曲时.当外载荷去除后.塑性变形保留下来 .而弹性变形会完全消失 .使弯曲件的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而与模具尺才不一致 .这种现象叫回弹。
弯曲模设计习题1填空题(1)弯曲变形区________________ 的金属层称为应变中性层。
(2)窄板弯曲后的横截面呈______________ 形状。
窄板弯曲时的应变状态是的,而应力状态是o(3)弯曲终了时,称为弯曲中心角。
(4)弯曲时,板料的最外层纤维濒于拉裂时的弯面半径称为。
(5)弯曲时,用表示板料弯曲变形程度,不致使材料破坏的弯曲极限半径称。
(6)材料的塑性________ ,塑性变形的稳定性越强,许可的最小弯曲半径就。
⑺板料表面和侧面的质量差时,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并降低塑性变形的,使材料过早破坏。
对于冲裁或剪切坯料,若未经退火,由于切断面存在冷变形硬化层,就会使材料,在上述情况下均应选用的弯曲半径。
轧制钢板具有纤维组织,纤维方向的塑性指标高于纤维方向的塑性指标。
(8)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丁经冷变形硬化的材料,可采用以恢复塑性。
对于侧面毛刺大的工件,应_________ ;当毛刺较小时,也可以使有毛刺的一面处于,以免产生应力集中而开裂。
对于原料,如果结构允许,可以采用先,再的工艺,如果结构不允许,则采用的工艺。
(9)在弯曲变形区内,内层纤维切向____________ 应变,外层纤维切向受____________ 应变,而中性层。
(10)板料塑性弯曲的变形特点是:、、、对于细长的板料,纵向产生翘曲,对于窄板,剖面产生畸变。
(11)弯曲时,当外载荷去除后,塑性变形,而弹性变形, 使弯曲件,这种现象叫回弹。
其表现形式有、两个方面。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对弯曲半径r/t越大,则回弹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弯曲变形程度用来表示。
弯曲变形程度越大,回弹,弯曲变形程度越小,回弹。
I(14)在实际生产中,要完全消除弯曲件的回弹是不可能的,常采取, , 等措施来减少或补偿回弹产生的误差,以提高弯曲件的精度。
4 弯曲模弯曲是将金属板料毛坯、型材、棒材或管材等按照设计要求的曲率或角度成形为所需形状零件的冲压工艺。
弯曲工艺在生产中应用相当普遍。
零件的种类很多,如汽车上很多的履盖件,摩托车上的把柄、脚支架,单车上的支架构件、把柄等。
4.1弯曲的基本原理以V形板料弯曲件的弯曲变形为例进行说明。
其过程为:1)凸模运动接触板料(毛坯),由于凸、凹模不同的接触点力作用而产生弯矩,在弯矩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产生弯曲。
2)随着凸模继续下行,毛坯与凹模表面逐渐靠近接触,使弯曲半径及弯曲力臂都随之减小,毛坯与凹模接触点由凹模两肩移到凹模两斜面上。
3)随着凸模的继续下行,毛坯两端接触凸模斜面开始弯曲。
4)压平阶段:随着凸凹模间的间隙不断变小,板料在凸凹模间被压平。
5)校正阶段:校正阶段,当行程终止,对板料施加额外的压力,使其圆角直边与凸模全部贴合。
4.2弯曲件的质量分析在实际生产中,弯曲件的质量主要受回弹、滑移、弯裂等因素的影响,重点介绍回弹因素,具体如下:4.2.1回弹回弹——常温下的塑性弯曲和其它塑性变形一样,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总变形由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两部分组成。
当弯曲结束,外力去除后,塑性变形留存下来,而弹性变形则完全消失。
弯曲变形区外侧因弹性恢复而缩短,内侧因弹性恢复而伸长,产生了弯曲件的弯曲角度和弯曲半径与模具相应尺寸不一致的现象。
这种现象称为弯曲件的回弹。
弯曲件的回弹现象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弯曲半径增大,二是弯曲中心角增大。
1)影响回弹的主要因素(1)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变形特点与材料的屈服强度成正比,与弹性模量E成反比,即σs/E的比值越大,材料的回弹值也就越大。
(2)相对弯曲半径r/t相对弯曲半径r/t越小,板料的弯曲变形程度越小,在板料中性层两侧的纯弹性变形区增加越多,塑性变形区中的弹性变形所占的比例同时也增大。
故相对弯曲半径r/t越小,则回弹也越小。
(3)弯曲中心角α(4)弯曲方式板料弯曲方式有自由弯曲和校正弯曲。
第三章弯曲工艺及弯曲模具设计复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将板料、型材、管材或棒料等弯成一定角度、一定曲率.形成一定形状的零件的冲压方法称为弯曲。
2、弯曲变形区内应变等于零的金属层称为应变中性层。
3、窄板弯曲后起横截面呈扇形状。
窄板弯曲时的应变状态是立体的.而应力状态是平面4、弯曲终了时.变形区内圆弧部分所对的圆心角称为弯曲中心角。
5、弯曲时.板料的最外层纤维濒于拉裂时的弯曲半径称为最小弯曲半径6、弯曲时.用相对弯曲半径表示板料弯曲变形程度.不致使材料破坏的弯曲极限半径称最小弯曲半径7、最小弯曲半径的影响因素有材料的力学性能、弯曲线方向、材料的热处理状况、弯曲中心角8、材料的塑性越好.塑性变形的稳定性越强.许可的最小弯曲半径就越小9、板料表面和侧面的质量差时.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并降低塑性变形的稳定性.使材料过早破坏。
对于冲裁或剪切坯料.若未经退火.由于切断面存在冷变形硬化层.就会使材料塑性降低.在上述情况下均应选用较大的弯曲半径。
轧制钢板具有纤维组织.顺纤维方向的塑性指标高于垂直于纤维方向的塑性指标。
10、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经冷变形硬化的材料.可采用热处理以恢复塑性。
11、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侧面毛刺大的工件.应先去毛刺;当毛刺较小时.也可以使有毛刺的一面处于弯曲受压的内缘(或朝向弯曲凸模).以免产生应力集中而开裂。
12、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厚料.如果结构允许.可以采用先在弯角内侧开槽后.再弯曲的工艺.如果结构不允许.则采用加热弯曲或拉弯的工艺。
13、在弯曲变形区内.内层纤维切向受压而缩短应变.外层纤维切向受受拉而伸长应变.而中性层则保持不变14、板料塑性弯曲的变形特点是:(1)中性层内移(2)变形区板料的厚度变薄(3)变形区板料长度增加(4 )对于细长的板料.纵向产生翘曲.对于窄板.剖面产生畸变。
15、弯曲时.当外载荷去除后.塑性变形保留下来.而弹性变形会完全消失.使弯曲件的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而与模具尺才不一致.这种现象叫回弹。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二版)习题册参考答案1第一章冷冲压工艺与模具基础知识第一节冷冲压加工基础知识一、填空题1.各种压力机、模具、常温2.冷压力加工、热压力加工3.板料金属(非金属)、分离、塑性变形4.高精度、高一致性、其他加工制造方法5.变形工序二、选择题1.D 2.C三、判断题1.√2.√3.√4.×四、名词解释1.分离工序是指使坯料沿一定的轮廓线相互分开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断面质量冲压件的工艺方法。
2.变形工序是指使坯料在不被破坏的条件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形状和尺寸的变化,转化成为所需要的制件。
五、问答题1.简述冷冲压加工的优点。
(1)冲压加工生产效率极高,如级进模冲压速度可达800 次/min,操作简单,易实现自动化。
(2)材料利用率高,冲压能耗小,属于无切削加工,经济性好。
(3)冲压制件的尺寸精度与冲模的精度有关,尺寸比较稳定,互换性好。
( 4)可以利用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适当地提高成形制件的强度、刚度等力2学性能指标。
(5)可获得其他加工方法难以加工或不能加工的形状复杂制件,如薄壳制件、大型覆盖件(汽车覆盖件、车门)等。
(6)冲模使用寿命长,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2.简述冷冲压加工中分离工序与变形工序有何不同。
分离工序是指使坯料沿一定的轮廓线相互分开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断面质量冲压件的工艺方法。
分离工序中,坯料应力超过坯料的强度极限,即σ>R m。
变形工序是指使坯料在不被破坏的条件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形状和尺寸的变化,转化成为所需要的制件。
变形工序中,坯料应力介于坯料的强度极限和屈服极限之间,即 R el<σ< R m。
3.在冲模标准化方面,我国主要颁布了哪些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我国已经发布了《冲模术语》、《冲模技术条件》、《冲裁间隙》、《冲模模架零件技术条件》、《冲模模架技术条件》、《冲模滑动导向模架》、《冲模滚动导向模架》和冲模零部件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第二节冷冲压模具基础知识一、填空题1.非金属、成形2.复合模、级进模3.弯曲模、拉深模4.上模、下模5.定位零件、压料零件6.保证作用、完善作用二、选择题1.C 2.C3.C4.C三、判断题1.√2.×3.×四、问答题31.冷冲压模具的结构通常由哪几部分组成?由工作零件、固定零件、导向零件、卸压料零件、定位零件、紧固零件、附加机构等七部分组成。
第四章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具设计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 分) 1. 将各种金属坯料沿直线弯成一定 角度 和 曲率 ,从而得到一定形状和零件尺寸的冲压工序称为弯曲。(4-1)
2.窄板弯曲后其横截面呈 扇形 形状。(4-1) 3.在弯曲变形区内,内缘金属切向受压而缩短 ,外缘金属切向受拉而伸长 ,中性层则保持不变 。(4-1) 4. 弯曲时外侧材料受拉伸,当外侧的拉伸应力超过材料的抗拉强度以后,在板料的外侧将产生裂纹,此中现象称为 弯裂 。(4-2) 5. 在外荷作用下,材料产生塑性变形的同时,伴随弹性变形,当外荷去掉以后,弹性变形恢复,使制件的 形状 和 尺寸 都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回弹。(4-2) 6. 在弯曲过程中,坯料沿凹模边缘滑动时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当坯料各边受到 摩擦阻力 不等时,坯料会沿其长度方向产生滑移,从而使弯曲后的零件两直边长度不符
合图样要求,这种现象称之为 偏移 。(4-2)
7.最小弯曲半径的影响因素有 材料力学性能 、 弯曲线的方向 、 材料热处理状况 、 弯曲中心角。(4-2) 8.轧制钢板具有纤维组织,平行于 纤维方向的塑性指标高于垂直于 纤维方向的塑性指标。(4-2) 9.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经冷变形硬化的材料,可采用 热处理 以恢复塑性。(4-2) 10.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侧面毛刺大的工件,应先去毛刺 ,当毛刺较小时,也可以使毛刺的一面处于弯曲受压的内缘 ,以免产生应力集中而开裂。(4-2) 11.弯曲时,为防止出现偏移,可采用 压料 和 定位 两种方法解决。(4-2) 12.弯曲时,板料的最外层纤维濒于拉裂时的弯曲半径称为 最小弯曲半径 。(4-2) 13.弯曲变形的回弹现象的表现形式有 曲率减小 、 弯曲中心角减小 两个方面。(4-2) 14.在弯曲工艺方面,减小回弹最适当的措施是 采用校正弯曲 。(4-3) 15. 常见的弯曲模类型有: 单工序弯曲模、级进弯曲模 、 复合弯曲模 、通用弯曲模 。(4-6) 16. 对于小批量生产和试制生产的弯曲件,因为生产量小,品种多,尺寸经常改变,采用常用的弯曲模成本高,周期长,采用手工时强度大,精度不易保证,所有生产中常采用 通用弯曲模 。(4-6)
17. 凹模圆角半径的大小对弯曲变形力、 模具寿命 、弯曲件质量 等均有影响。(4-6)
二、判断题(每小题 分,共 分) 1.(× )弯曲中性层就是弯曲件的中心层。(4-1) 2.(×)板料的弯曲半径与其厚度的比值称为最小弯曲半径。(4-2) 3.(×)弯曲件的回弹主要是因为冲件弯曲变形程度很大所致。(4-2) 4.( √ )校正弯曲可以减少回弹。(4-2) 5.(×)弯曲线的方向与板料的轧制方向垂直有利于减少回弹。(4-2)
6.(× )弯曲时,模具间隙越大,回弹角越小。(4-2) 6.(×)一般弯曲U形件时比V形件的回弹角大。(4-2) 7.(√)弯曲件的精度受坯料定位、偏移、回弹,翘曲等因素影响。(4-3) 8.(×)弯曲坯料的展开长度等于各直边部分与圆弧部分中性层长度之差。(4-4) 9.(√)弯曲力是设计弯曲模和选择压力机的重要依据之一。(4-5)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表示板料弯曲变形程度大小的参数是 B (4-2) A.y/ρ B.r/t C.E/σ 2.为了避免弯裂,则弯曲线方向与材料纤维方向 A (4-2) A.垂直 B.平行 C.重合 3.弯曲件形状为 A ,则回弹量最小。(4-2)
A. 形 B.V形 C.U形 4.为保证弯曲可靠进行,二次弯曲间应采用 C 处理。(4-2) A.淬火 B.回火 C.退火 5.弯曲件的形状应尽可能对称,弯曲半径左右一致,以防止变型时坯料受力不均匀而产生 A 。(4-2) A. 偏移 B.翘曲 C.回弹 6.由于弯曲件形状不对称,弯曲时坯料的两边于凹模接触宽度不相等,使坯料沿 B 的一边偏移。(4-2) A. 宽度小 B.宽度大 C.不确定 7. 弯曲件的高度不宜过小,其值为 B 。(4-3) A. h>r-2t B. h>r+2t C. h=r 8.当弯曲件外形尺寸有要求时,应先确定 A 工作部分的尺寸。(4-6) A、凹模 B、凸模 C、都一样
四、问答题 1. 什么是最小相对弯曲半径?影响最小相对弯曲半径的因素有哪些?(8分)(4-2) 答:材料在不发生拉裂的情况下所能弯曲的内表面的最小半径rmin与板料厚度t的比值rmin/t称为最小相对弯曲半径。 影响最小相对弯曲半径的因素很多,
(1)材料的塑性及热处理状态 。 (2)板料的表面和侧面质量 (3)弯曲线方向 (4)弯曲中心角α
2.弯曲时控制回弹措施有哪几种? (4-2) 答:(1)改进弯曲件的设计,尽量避免用过大的相对弯曲半径r/t (2)采用合适的弯曲工艺。 (3) 合理设计弯曲模结构。
3.材料弯曲时产生回弹的原因是什么?影响回弹的因素有哪些?(4-2) 答:原因是:材料在产生塑性变形的同时,总伴随着弹性变形的存在,当外力去除后,弹性变形要恢复。 影响回弹的因素有:材料的力学性能;工件的相对弯曲半径r/t;弯曲件的形状;模具间隙;校正程度。
4.弯曲时产生偏移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来控制偏移的产生?(4-2) 答:产生偏移的原因是:弯曲坯料形状不对称;弯曲件两边折弯的个数不相等;弯曲凸凹模结构不对称。 控制偏移的措施有: (1)采用压料装置 (2) 利用毛坯上的孔或弯曲前冲出工艺孔,用定位销插入孔中定位,使坯料无法移动。 (3) 根据偏移量的大小,调节定位元件的位移来补偿偏移。 (4) 对于不同零件,先成对弯曲,弯曲后再切断。 (5) 尽量采用对称的凸凹结构,使凹模两边圆角半径相等,凸凹间隙调整对称。 5.弯曲件工艺安排的原则要遵循哪几点?(4-6) (1)对于形状简单的弯曲件可以一次性成形。而对于形状复杂的弯曲件,一般要多次才能成形。 (2) 对于批量大尺寸小的弯曲件,为使操作方便,定位准确和提高效率,应尽可能采用级进模或复合模弯曲成形。 (3) 需要多次弯曲时,一般应先弯两端,后弯中间部分,前次弯曲应考虑后次弯曲有可靠定位,后次弯曲不能影响前次已弯成形状。 (4) 对于非对称弯曲件,为避免弯曲时坯料偏移,应尽可能采用成对弯曲后再切成两件工艺。
6.弯曲件设计时候要注意哪几点?(4-6) (1)坯料定位要准确、可靠,尽可能采用坯料的孔定位,防止坯料在变形过程中发生偏移。 (2)模具结构不应防碍坯料在弯曲过程中应有的转动和移动,避免弯曲过程中坯料产生过度变薄和断面发生畸变。 (3)模具结构应能保证弯曲时上、下模之间水平方向的错移力平衡。 (4)为了减小回弹,弯曲行程结束时应使弯曲件的变形部位在模具中得到较正。 (5)弯曲回弹量较大的材料时,模具结构上必须考虑凸凹模加工及试模时便于修正的可能性。
五、1.弯曲如图所示零件,材料为20钢,已退火,厚度t=4mm。完成以下内容:(4-4)
1)分析弯曲件的工艺性; 2)计算弯曲件的展开长度; 3) 计算弯曲力(采用校正弯曲);
答: 1)该零件材料为20钢,查附表1可知,其弯曲性能良好。 零件为U形件,结构简单对称,内形50是必须保证的尺寸,所有尺寸为自由尺寸,满足弯曲精度等级的要求。相对圆角半径r/t=6/4=1.5>rmin/t=0.5,满足弯曲变形程度的要求。 2) 展开长度按零件中性层计算。 中性层位置:根据r/t=1.5,查表4—6,x=0.36; 中性层曲率半径为:p=r+xt=6+0.36×4=7.44 mm 圆弧部分长度l弯1=π×90/180(6+0.36×4) =11.68 mm 垂直的直线l直1=25+30-6-4=45mm 底部直线l直2=50-2×6=38mm 故毛坯展开长度为:Lz=2(l直1++l弯1) +l直2 =2×(11.68+45)+38 =151.36 mm 3)查附表1,σb =450MPa;表4—9,ρ=100 MPa 校正弯曲力为: F校=A p =51×90×100=459KN
2、求图中所示弯曲件的展开长度。(8分) (4-4)
答: 展开长度按零件中性层计算。 中性层位置:根据r/t=16/2=8,查表得x=0.5; 圆弧部分长度l弯1=π×90/180(16+0.5×2) =26.69 mm 垂直的直线l直1=50-16-2=32mm 底部直线l直2=120-2×(16+2)=84mm 故毛坯展开长度为:Lz=2(l直1++l弯1) +l直2 =2×(32+26.69)+84=201.38 mm
解:作如图所示辅助线 展开长度按零件中性层计算。 中性层位置:根据r/t=10/5=2,查表得x=0.38; 圆弧部分长度: l弯=3.14(10+0.38×5)×120/180=24.91 mm 直线lAB=AE-BE =38-(10+5)ctg30°=12.02 mm 直线lCD =CE-DE=50-(10+5)ctg30°=24.02 mm 故毛坯展开长度为:Lz=l弯+lAB+ lCD=24.91+12.02+24.02=60.95 mm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