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氧化淀粉编制说明

氧化淀粉编制说明

氧化淀粉编制说明
氧化淀粉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氧化淀粉》(征

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协作单位、主要起草人、简要起草过程

(一)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主要起草单位、协作单位及主要起草人

食品添加剂氧化淀粉列入2011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计划项目,受卫生部的委托(委托协议书项目编号 43 ),中国淀粉工业协会作为主要承担单位负责组织该标准的制定工作。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有:江南大学,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变性淀粉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有:顾正彪,洪雁,孙明导,周庆峰,呼旭侠,李兆丰,邱立忠,吕春林,程力,陈颖,张小茹,史琦云,王亮,李欢。

(二)简要起草过程

1) 接到本任务后,中国淀粉工业协会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江南大学和变性淀粉专业委员会牵头、业内相关企业参加的标准起草工作组。

2)本标准的起草工作组经过认真研究和讨论,考虑到卫生部公布的“关于磷酸酯双淀粉等14个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规格标准的公告”,与中国商业联合会牵头起草的《食用变性淀粉》质量标准(报批稿)中涉及到的安全指标与检验方法相一致,而这些数据和方法已经多次讨论和征求过意见。故直接形成标准文本,再经行业相关专家和企业代表于2012年1月13日在东莞讨论,形成此报批稿。

二、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在卫生部公告的基础上,配套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并整理成食品添加剂安全标准文本格式。

三、国外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的说明

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粮农组织(WHO/FAO)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美国的《食品化学法典》(FCC)及其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和欧盟指令2008/84/EC(EU)中均规定了氧化淀粉标准。

四、标准的制(修)订与起草原则

(一)以科学为依据

以科学技术和实验数据为依据,结合产品实际生产情况,经过科学研究而制定。

(二)以保证食品安全、保护人民健康为原则

我国氧化淀粉产品生产工艺日趋稳定和完善,国内外贸易量不断增加,本标准的制定充分考虑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及有效地促进和满足国内外市场贸易需求,以保证食品安全、保护人民健康。

(三)与国际标准接轨

起草工作组对相关的国内外标准、技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参考了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推荐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的氧化淀粉的质量规格,同时参考FDA、FCC和欧盟指令,结合国内产品的生产工艺、质量水平及检验水平的实际情况,本着使标准趋向科学性、先进性及合理适用的原则进行了本标准制定工作。

五、确定各项技术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依据(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相关标准的对比情况,与国际标准不一致的,应当提供科学依据)

(一)鉴别试验

本标准采用JECFA(2009)变性淀粉中的方法,,按显微镜、碘染色、铜还原、氧化淀粉鉴别四种方法鉴别,符合该产品的鉴别需要。

(二)理化指标中各项指标的检验

1)干燥失重的测定

干燥失重代表产品含水量程度,是粉末产品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标准中规定的干燥失重指标等同于FCC和欧盟指令中对水分的规定,对于国内外标准中使用的不同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120℃烘干4h和130℃烘干1.5h下干燥失重差异性不明显,故采用GB/T 12087《淀粉水分测定烘箱法》(130℃烘干1.5h)进行干燥失重的测定。

2)总砷的测定

原淀粉标准GB/T 8885《食用玉米淀粉》和GB/T 8883《食用小麦淀粉》中均规定砷≤0.5mg/kg。GB/T 8884《马铃薯淀粉》中规定砷≤0.3mg/kg。欧盟指令中规定砷≤1mg/kg,参照卫生部公告中对砷的规定≤0.5mg/kg,本标准中规定总砷≤0.5mg/kg,检测方法采用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3)铅的测定

铅污染对人体危害较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原淀粉标准GB/T 8885《食用玉米淀粉》和GB/T 8883《食用小麦淀粉》中对铅的要求均为≤1.0mg/kg。GB/T 8884《马铃薯淀粉》中对铅要求为≤0.5mg/kg。JECFA和欧盟指令中规定铅

≤2mg/kg ,FCC规定铅的指标为≤1mg/kg,参照卫生部公告中对铅的规定

≤1.0mg/kg,本标准中规定铅≤1.0mg/kg,检测方法采用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4)重金属的测定

参照卫生部公告中规定的重金属≤20mg/kg,本标准规定重金属≤20mg/kg,检测方法采用GB/T5009.74《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

5)二氧化硫的测定

原淀粉标准GB/T 8885《食用玉米淀粉》和GB/T 8883《食用小麦淀粉》中对二氧化硫的要求均为≤30mg/kg。GB/T 8884《马铃薯淀粉》中对二氧化硫要求最多不得超过20mg/kg。结合国内外谷物淀粉,薯类淀粉的原料品质,本着产品安全性第一的原则,特对产品的二氧化硫含量进行严格把关,参照卫生部公告规定的二氧化硫指标,制定氧化淀粉二氧化硫含量≤30mg/kg,同时二氧化硫的测定方法采用GB/T22427.13《淀粉及淀粉衍生物二氧化硫测定》。

6)羧基的测定

羧基是氧化淀粉的特征指标,参照卫生部公告中规定的羧基≤1.1%,本标准规定羧基≤1.1%,检测方法采用GB/T 20374《变性淀粉-氧化淀粉羧基含量的测定》,等同国际标准ISO1214.1《变性淀粉,氧化淀粉羧基含量的测定》。

六、征求意见的采纳情况(附《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结果和依据)

本标准与卫生部公布的“关于磷酸酯双淀粉等14个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规格标准的公告”和中国商业联合会牵头起草的《食用变性淀粉》质量标准(报批稿)中涉及到的安全指标与检验方法相一致,而这些数据和方法是在多次讨论和征求过意

见的基础上形成的,在2012年1月13日东莞会议上与会代表提出的修改意见亦已被采纳(见附件)。

七、标准实施日期和实施建议

建议标准一旦通过论证,即组织宣传并实施。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表1:食品添加剂氧化淀粉国内外标准技术指标一览表

附表2 食品添加剂氧化淀粉国内外标准试验方法一览表

表3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次氯酸钠作为氧化剂生产的食品添加剂氧化淀粉各项指标检测结果

九、分委员会及主任会议审查意见及处理情况

五氧化二钒使用管理制度

五氧化二钒使用管理制度 一、五氧化二钒在本单位使用用途为向脱硫溶液中添加作为催化剂。 二、计划申报:每月10日前由工艺技术员对上月脱硫溶液中总钒的含量情况制定下月的五氧化二钒物资计划,经相关领导审批后报采购部门进行采购。 三、物资领取:由分公司检修技术员负责与采购业务员联系,出具领料单进行领取,五氧化二钒入库后,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制度。根据生产情况组织化工人员溶解添加到脱硫溶液系统。 四、五氧化二钒溶解操作规定: 1、参与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穿戴防护眼镜、防尘口罩、劳保工作服、胶皮手套方可进行作业。 2、五氧化二钒必须等碳酸钠充分溶解后方可加入溶液制备槽,在保证溶液沸腾状况下搅拌半个小时以上方可送入脱硫溶液系统。 3、向溶液制备槽内添加五氧化二钒时,必须放低盛装容器缓慢加入,避免出现粉尘飞扬,同时保证容器内物料全部倒空,不留残余,盛装容器必须进行回收统一处理。 4、制备五氧化二钒溶液后,要及时洗澡,以防过敏中毒。 5、作业现场禁止非作业人员逗留。 五、五氧化二钒对人体影响 1、对人体健康影响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呼吸系统和皮肤有损害作用。急性中毒:可引起鼻、咽、肺部刺激症状,多数工人有咽痒、干咳、胸闷、全身不适、倦怠等表现,部分患者可引起肾炎、肺炎。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肾损害、视力障碍等。 2、环境标准: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1mg/m3[烟];0.5mg/m3[粉尘]。 六、应急处置方法 1、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扬尘,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

食品添加剂 食用单宁 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食用单宁》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起草单位、起草人 (卫办监督函[2012]512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 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固化单宁》被列入2012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目计划(项目编号为spaq-2012-34)。项目承担单位为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待定。负责标准技术资料查询、收集及对比,检测方法的验证比对,样品检测及数据整理,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起草、撰写,行业内征求意见,组织标准的初审讨论会及标准报送等。 (二)简要起草过程 1. 标准任务下达后,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和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针对制定固化单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及调研,确定了总体工作方案,并组建了标准起草工作组,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负责起草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 2. 起草工作组首先查阅相关的国内外技术标准资料,其中按照GB 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包含三种单宁产品:固化单宁、食用单宁和单宁酸。同时,工作组调研了国内市场产品的实际情况,发现“固化单宁”是以植物纤维素或其它物质为载体,与单宁物质结合制备而成,由于固定化用的载体不同,产品各异,只是“食用单宁”的应用方式,且目前国内企业大多直接生产高纯度的单宁,“固化单宁”几乎没有生产应用,两者的功能及使用范围也类似,“单宁酸”是用作香料批准的,与“固化单宁”性质和功能完全不同。综上所述,工作组提出项目调整申请,建议更改标准名称为“食用单宁”,在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食品添加剂分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通过了该申请。 3.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起草工作组认真研究参考了国内外标准法规文件,为了确保产品国内外贸易的正常需求,结合目前国内市场产品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了产品的质量技术指标和相应的试验方法,形成了标准草案。之后,工作组对标准草案进行了充分讨论研究,并对标准中采用的试验方法进行了验证,多次完善标准讨论稿,形成了行业内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标准的关系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食品添加剂食用单宁作为助滤剂、澄清剂、脱色剂,用于黄酒、啤酒、葡萄酒和配制酒的加工工艺、油脂脱色工艺。本标准的制定在参照国际国外标准的基础上,参考了原行业标准《食用单宁酸》(L Y/T 1641-2005)、《单宁酸分析试验方法》(L Y/T 1642)的技术内容,同时根据国内产品质量的实际情况,符合《食品安全法》、《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标准文本中引用的相关标准如下: GB/T 601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淀粉糖产品入库出库计量管理控制规定

淀粉糖产品 入库、出库计量管理 控制规定 编制人:编制时间: 审核人:审核时间: 批准人:批准时间:

二〇一三年七月目录

淀粉糖产品入库、出库 计量管理控制规定 一、目的 为加强产品管理,进一步规范物资的安全,维护公司资产的完整,特制定本制度。 二、术语解释 本文所指的淀粉糖产品为药业公司目前分管生产销售的食用一水葡萄糖、药用一水葡萄糖、药用无水葡萄糖、葡萄糖酸钠、果糖。 本规定中根据各类淀粉糖的不同特性进行分别界定。 三、淀粉糖产品的计量管理控制点 主要为生产包装间的计量控制(包装袋的使用、包装秤校准、皮重偏差、质检抽检)、入库件数清点交接、出库过磅复检、门卫管理控制、盘点控制等。 四、生产包装间的计量控制

(一)包装物的单耗控制 1、车间统计员根据生产计划和批包装指令等规定的包装物类别、用量,通过“EAS系统/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模块中的出库业务,新增领料申请流程(填写物料编码、数量、发货组织),提交至厂长审核。 注:食用糖二厂、食用糖三厂、酸钠厂由中班领用中班和夜班所需包装物;果糖厂由早班领用当天所需包装物;一水糖厂、无水糖厂各班分别领用,夜间领用时,包装主操开具纸质领料单(见附表1),经带班长审核后先领用,第二天早上提交EAS领料申请。 2、包装主操依据经厂长审核后的领料申请,到物管仓库领取物料。 注:食用糖二厂、食用糖三厂、酸钠厂、果糖厂持打印出的纸质版领料申请(见附表2),到物管仓库领料。

3、仓库保管员依据EAS系统中的领料申请,找出所领包装物。装车过程中,保管员要现场监督,包装物出现破损不得发放。 4、物料发放后,仓库保管员通过EAS系统开具“领料出库单”(见附表3),填写物料分类保管帐(见附表4)。出库单一式三联,第一联物管部留存,第二联财务部留存,第三联生产厂留存。 5、生产厂由厂长直接负责建立《包装袋使用控制表》(见附表5),当班主操对包装袋的领用、使用、结存、损耗情况进行登记,并详细说明损耗原因,由成品主任审核,质量部QA确认。特别是损耗必须经过必要的程序和权限审批通过方可处理,做到班清日结。 包装袋损耗处理程序包括: ①包装袋质量不合格(有异物或不结实)。发现者通知包装主操,由包装主操将不合格数量填写至《包装袋使用控制表》,并电话报至成品主任、

氧化淀粉的制备方法

湖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本研究主要就是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硫酸亚铁为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制备氧化淀粉,再在氧化淀粉中加碱糊化,加入交联剂进行交联改性,降温后依次添加稀释剂、增塑剂、消泡剂等助剂,最终得到一种环保得、成本较低得、性能优良得淀粉基瓦楞纸板用粘合剂。论文主要对氧化淀粉得制备、粘合剂得配方与制备工艺以及粘合剂得性能进行了研究。 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双氧水用量、催化剂用量与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对氧化淀粉粘合剂性能得影响,结果表明:淀粉36 g,氧化剂(质量分数为30%得H2O2)得用量为2 mL、催化剂(无水FeSO4)得用量为0。1 g、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35℃,氧化淀粉粘合剂得性能最好。 关键词:马铃薯,淀粉粘合剂,制备工艺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 淀粉粘合剂概述 (1) 1。1、1糊化淀粉粘合剂 (1) 1。1、2 氧化淀粉粘合剂 (1) 1。1。3酸化改性淀粉粘合剂 (2) 1。1.4 酯化改性淀粉粘合剂 (2) 1.1、5 淀粉接枝改性粘合剂 (2) 1.2 国内外氧化淀粉粘合剂得发展状态 (3) 1、2。1 国内外氧化淀粉粘合剂得研究进展 (3) 1、2.2国内外氧化淀粉粘合剂得应用进展…………………………………………4 1、3 本研究得内容及意义 (5)

第2章材料与方法 (6) 2。1实验主要试剂 (6) 2.2 仪器设备 (6) 2、3实验步骤 (6) 2。3.1氧化阶段 (6) 2、3、2 糊化阶段 (7) 2。3。3 还原阶段………………………………………………………………………72、3。4 交联阶段………………………………………………………………………7 2、3。5消泡与稀释阶段 (7) 2.4 淀粉粘合剂性能得表征方法 (8) 2。4、1 粘度 (8) 2。4、2 初粘力 (8) 2、4。3 粘合强度 (8) 2。4、4 储存稳定性 (8) 第3章结果与讨论 (9) 3。1氧化剂用量对淀粉粘合剂性能得影响 (9) 3.2 水粉比对淀粉粘合剂性能得影响......................................................103。3氧化时间对淀粉粘合剂性能得影响 (10) 3、4 交联剂用量对淀粉粘合剂性能得影响 (11) 3。5 反应温度对淀粉粘合剂性能得影响 (12) 3。6 糊化剂用量对淀粉粘合剂性能得影响................................................12 3、7 糊化时间对淀粉粘合剂性能得影响...................................................13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酶工程实验大纲

湖北大学 酶工程实验 (0818800193)实验教学大纲 (第2版) 生命科学学院 生化教研室 2014年7月

前言 课程名称:酶工程实验实验学时:16学时 适用专业:生物工程课程性质:必修 一、实验课程简介 酶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现代酶学和生物工程学相互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技术学科。它将酶学、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与化工、发酵等工程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并随着酶学研究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酶的广泛应用而在国民生产生活中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酶工程实验课是生物工程等本科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酶工程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现代酶学与相关技术的有关的基本的实验原理与技能。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分析思考并完成实验报告。酶工程实验性质有基础性、综合性、设计(创新)性三层次。 二、课程目的 本实验课程主要根据酶工程的三大块内容即酶的生产、酶的改性与酶的应用来设计安排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内容,使学生深入理解酶工程课程的基本知识;巩固和加深所学的基本理论;掌握酶工程中基本的操作技能。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并在实验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考核内容包括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情况,实验记录及结果的准确性,实验报告的书写及结果分析,思考题的回答情况,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及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的情况等,根据这些方面进行成绩评判和记录,综合给出实验总成绩。 四、实验指导书及主要参考书 1.魏群:生物工程技术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 2.禹邦超:酶工程(附实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五、实验项目

玉米淀粉厂工程设计规范 编制说明

《玉米淀粉厂工程设计规范》行业标准 编制说明 随着食品工业化的发展,玉米深加工的增值效益明显;以及化工、纺织、医药、饲料、造纸、石油等行业对变性淀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玉米淀粉的应用快速发展,玉米深加工扩建、再建的形势非常积极。同时,对生产规模、产业链条、产品结构、产品质量、产品发放、节能环保、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制定《玉米淀粉厂工程设计规范》,不仅提升玉米淀粉生产设计水平和规范程度,满足玉米淀粉生产厂建设需求,推动玉米淀粉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安全化、智能化、专用化可持续发展;还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满足市场配置资源和政府宏观调控的需求,对支撑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有着深远的意义。 1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及起草单位 1.1.1任务来源 本标准来源于国家粮食局办公室《关于下达2017年第二批粮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粮办发〔2017〕177号),明确由河南工业大学牵头制定《玉米淀粉厂工程设计规范》粮食行业标准。于2017年8月接到计划下达及签订通知后,于次月完成粮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委托协议的签订。 1.1.2起草单位 根据国家粮食局粮油行业标准制定计划的要求,由河南工业大学牵头,河南工大设计研究院、郑州精华实业有限公司、河南亿德制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共同负责《玉米淀粉厂工程设计规范》标准起草工作。起草单位成立的标准起草组负责进行本标准的各项工作。 1.2主要工作过程 2017年粮油行业标准计划下达后,标准起草组根据项目内容确定该项工作的具体方案和工作计划,按照项目任务要求,迅速开展工作。

1.2.1收集、查阅、整理相关资料 收集整理玉米淀粉厂生产工艺等信息。对玉米淀粉的原料、生产工艺、销售、应用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查阅了大量的有关玉米淀粉生产的国内外文献,对其生产工艺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了解了玉米淀粉加工整个行业的生产工艺现状。收集、查阅、更新与玉米淀粉相关的原料质量标准、生产加工、计量等需遵循的国内外法规、标准、规范、办法。 1.2.2企业调研 调查近2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已建成典型的玉米淀粉厂的实际技术经济指标,如占地面积、绿化率、工艺、设备、造价等;玉米淀粉厂建成的时间、功能、规模、构成、投资及运营情况等;玉米淀粉厂的仓储、运输等情况;玉米淀粉的加工工艺、设备类型、规格、功率、能耗指标、环保情况等;调查了解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建设和使用情况;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与运营情况;工厂富足设施与配套设施建设与运营情况,如种类构成、规模、标准、实际作用、使用率及效率等;玉米淀粉厂发展需求预测;玉米淀粉厂建设工期;玉米淀粉厂定员与用工数量;玉米淀粉厂安全设施情况,如消防、安全保护等。 做好调查研究,进行专题研究,使所制定的标准能支撑玉米淀粉生产建设,作为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或核准时的重要参考依据,具有前瞻性,以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管理水平提高,努力实施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电子信息及数字化,力求节能、高效、绿色、环保。 1.2.3编制《玉米淀粉厂工程设计规范》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 标准起草小组根据确定的工作方案,于2017年8月~12月广泛收集、查阅、整理相关资料,同时进行企业调研。随后在2018年1月~5月,经过多次讨论论证,标准起草单位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工大设计研究院、郑州精华实业有限公司、河南亿德制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在调研企业的协助下完成了详细的设计玉米淀粉厂的各项技术标准,并对设计标准条文进行说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行业标准制定管理办法》《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化工作指南》等法律、法规、条例、办法、标准的要求,起草《玉米淀粉厂工程设计规范》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初稿。

塔格糖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塔格糖》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D-塔格糖(D-tagatose)属于稀有糖的一种,是一种罕见的天然己酮糖,甜味类似于蔗糖,而热量值只有1.5kcal/g,仅相当于蔗糖热量值的30%;10%(w/w)浓度D-塔格糖甜度为蔗糖的92%,没有后味也不会产生任何不良风味,是FDA批准的5种低能量甜味剂中唯一一个口感、甜度和蔗糖最相似的甜味剂。D-塔格糖具有低热量、降血糖、调节肠道菌群、防龋齿、抗衰老作用、防止心血管疾病等功效,本标准项目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物技术领域,及时制定标准规范非常重要。 2001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已正式批准D-塔格糖作为甜味剂用于食品饮料业以及医药制剂中;JECFA第57次会议批准D-塔格糖用于食品添加,推荐ADI值0—80 mg/kg:欧盟也于2005年12月批准D-塔格糖在欧洲上市;目前D-塔格糖在美国已被大量用于健康饮料以及酸奶、果汁等产品中作为白糖的代用品。D-塔格糖产品目前已获得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西兰等食品卫生部门批准使用,在我国仍未获得产业化。本标准国内首次制定。 本标准由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于2011年组织上报,被工业和信息化部列入2011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4)归口,计划号为2011-2447T-QB,计划名称为《结晶塔格糖》,后调整为《塔格糖》。 2.简要起草过程 2011年10月工信部标准制修订计划下达后,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于2012年3月15日召开了标准启动工作会议,和有关起草单位一同针对制定《结晶塔格糖》行业标准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确定了总体工作方案,并组建了标准起草工作小组,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牵头组织该标准的制定工作,山东绿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主起草单位,负责写出标准文本(第一稿)。按照具体工作时间和进度,2012年6月15日,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结晶塔格糖》行业标准第二次起草工作组会议。针对标准文本(第一稿)进行讨论,会后,综合各方意见,整理修改成标准文本(第二稿)。之后,进行了大量样品检验,完成数据汇总分析,为标准方法的确定提供了有力依据,标准名称调整为《塔

氧化淀粉的制备方法

某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本研究主要是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硫酸亚铁为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制备氧化淀粉,再在氧化淀粉中加碱糊化,加入交联剂进行交联改性,降温后依次添加稀释剂、增塑剂、消泡剂等助剂,最终得到一种环保的、成本较低的、性能优良的淀粉基瓦楞纸板用粘合剂。论文主要对氧化淀粉的制备、粘合剂的配方和制备工艺以及粘合剂的性能进行了研究。 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双氧水用量、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对氧化淀粉粘合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36 g,氧化剂(质量分数为30%的 H2O2)的用量为2 mL、催化剂(无水FeSO4)的用量为0.1 g、反应时间为 60 min、反应温度为35 ℃,氧化淀粉粘合剂的性能最好。 关键词:马铃薯,淀粉粘合剂,制备工艺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 淀粉粘合剂概述 (1) 1.1.1 糊化淀粉粘合剂 (1) 1.1.2 氧化淀粉粘合剂 (1) 1.1.3 酸化改性淀粉粘合剂 (2) 1.1.4 酯化改性淀粉粘合剂 (2) 1.1.5 淀粉接枝改性粘合剂 (2) 1.2 国内外氧化淀粉粘合剂的发展状态 (3) 1.2.1 国内外氧化淀粉粘合剂的研究进展 (3) 1.2.2 国内外氧化淀粉粘合剂的应用进展 (4) 1.3 本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5)

第2章材料与方法 (6) 2.1 实验主要试剂 (6) 2.2 仪器设备 (6) 2.3 实验步骤 (6) 2.3.1 氧化阶段 (6) 2.3.2 糊化阶段 (7) 2.3.3 还原阶段 (7) 2.3.4 交联阶段 (7) 2.3.5 消泡和稀释阶段 (7) 2.4 淀粉粘合剂性能的表征方法 (8) 2.4.1 粘度 (8) 2.4.2 初粘力 (8) 2.4.3 粘合强度 (8) 2.4.4 储存稳定性 (8) 第3章结果与讨论 (9) 3.1 氧化剂用量对淀粉粘合剂性能的影响 (9) 3.2 水粉比对淀粉粘合剂性能的影响 (10) 3.3 氧化时间对淀粉粘合剂性能的影响 (10) 3.4 交联剂用量对淀粉粘合剂性能的影响 (11) 3.5 反应温度对淀粉粘合剂性能的影响 (12) 3.6 糊化剂用量对淀粉粘合剂性能的影响 (12) 3.7 糊化时间对淀粉粘合剂性能的影响 (13)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酶工程实验一

实验目的:①、了解掌握双酶法制备淀粉糖。 ②、掌握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葡萄糖含量的方法。 目前国内外淀粉糖的生产大都采用双酶法。双酶法生产淀粉糖是以淀粉为原料,先经α-淀粉酶液化成糊精,再用糖化酶催化生成淀粉糖浆。α-淀粉酶又称为液化型淀粉酶,它作用于淀粉时,随机地从淀粉分子内部切开α-1,4葡萄糖苷键,使淀粉水解成糊精和一些还原糖。糖化酶又称为葡萄糖淀粉酶,它作用于淀粉时,从淀粉分子的非还原端开始逐个地水解α-1,4葡萄糖苷键,生成葡萄糖和一些低聚糖。且糖化酶还有一定的水解α-1,6葡萄糖苷键和α-1,3葡萄糖苷键的能力。 1.仪器:恒温水浴器、烧杯、玻璃棒、天平、量筒及其他常规仪器用具。 2.试剂:生粉、α-淀粉酶、糖化酶、0。1mol/L HCI、无水CaCl2、。碘液、活性炭。1.液化: 取12g生粉,加150mL水配制成淀粉浆,加入0.1gCaCl2,2gα-淀粉酶,在75℃温度下保温45min,使淀粉液化成糊精。液化中可每隔3分钟搅拌一下, 每隔15分钟用碘反应检测,观察颜色变为褐色或棕色的情况,记录观察结果。45min后升温至100℃并保温10min。 2.糖化: 将液化淀粉液冷却至55℃~60℃,用0.1m1/LHCl调pH至4.5~5.0,加入0.5g糖化酶,将水浴槽温度升至60℃,保温糖化过夜,使糊精转变为葡萄糖和低聚糖(淀粉糖浆)。 3.脱色: 淀粉糖浆中加入1g活性炭,在80℃下搅拌15min后,抽滤,得浅黄色透明糖液。 4. 所得糖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取1 m1滤液,加水稀释到10ml,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葡萄糖含量。

a=(0.406-0.0648)/0.5341=0.64 b=(0.395-0.0648)/0.5341=0.62 实验现象观察 1 6 7 思考题: 1液化时加入0.1gCaCl2的目的是什么? 答:钙离子有提高热稳定性的作用。 2液化后冷却和调pH的目的是什么? 答:盐酸容易挥发,所以要冷却。 调ph是为了提供酶催化的环境。

氧化淀粉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氧化淀粉》(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协作单位、主要起草人、简要起草过程 (一)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主要起草单位、协作单位及主要起草人 食品添加剂氧化淀粉列入2011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计划项目,受卫生部的委托(委托协议书项目编号43 ),中国淀粉工业协会作为主要承担单位负责组织该标准的制定工作。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有:江南大学,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变性淀粉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有:顾正彪,洪雁,孙明导,周庆峰,呼旭侠,李兆丰,邱立忠,吕春林,程力,陈颖,张小茹,史琦云,王亮,李欢。 (二)简要起草过程 1) 接到本任务后,中国淀粉工业协会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江南大学和变性淀粉专业委员会牵头、业内相关企业参加的标准起草工作组。 2)本标准的起草工作组经过认真研究和讨论,考虑到卫生部公布的“关于磷酸酯双淀粉等14个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规格标准的公告”,与中国商业联合会牵头起草的《食用变性淀粉》质量标准(报批稿)中涉及到的安全指标与检验方法相一致,而这些数据和方法已经多次讨论和征求过意见。故直接形成标准文本,再经行业相关专家和企业代表于2012年1月13日在东莞讨论,形成此报批稿。 二、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在卫生部公告的基础上,配套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并整理成食品添加剂安全标准文本格式。 三、国外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的说明 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粮农组织(WHO/FAO)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美国的《食品化学法典》(FCC)及其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和欧盟指令2008/84/EC(EU)中均规定了氧化淀粉标准。 四、标准的制(修)订与起草原则 (一)以科学为依据 以科学技术和实验数据为依据,结合产品实际生产情况,经过科学研究而制定。 (二)以保证食品安全、保护人民健康为原则 我国氧化淀粉产品生产工艺日趋稳定和完善,国内外贸易量不断增加,本标准的制定充分考虑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及有效地促进和满足国内外市场贸易需求,以保证食品安全、保护人民健康。

氧化淀粉的机械活化木薯淀粉干法制备

氧化淀粉的机械活化木薯淀粉干法制备 摘要:以过氧乙酸为氧化剂?自制的高能效搅拌磨为反应器,采用边活化边反应的方法对木薯淀粉进行干法氧化以制备氧化淀粉?以羧基含量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氧化剂用量?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淀粉氧化反应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仪对产物进行官能团分析?结果表明,机械活化对木薯淀粉过氧乙酸氧化反应有显著强化作用?在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50 ℃?氧化剂用量为3.840%?催化剂用量为0.03%时所制得的氧化淀粉羧基含量为1.826%,而在相同条件下,由原木薯淀粉制得的氧化淀粉羧基含量仅为0.039%?红外光谱显示,氧化淀粉出现明显的羰基吸收峰? 关键词:过氧乙酸;机械活化;氧化淀粉 氧化淀粉是淀粉在一定条件下与氧化剂反应而得到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由于改善了原淀粉水溶性差?糊不稳定?分散性差?渗透力弱等缺点而成为一类应用广泛的变性淀粉[1-3]?目前工业上生产氧化淀粉的方法有传统的湿法工艺和近年倍受瞩目的干法工艺?干法工艺与湿法工艺相比,可避免生产中污染环境的过滤?洗涤?干燥等工序,且具有流程短?能耗低?设备简便等优点,是目前研究氧化淀粉的主要方向[1,4]?但是淀粉具有结晶的颗粒结构,结晶区对水及试剂有较强的抵抗作用,氧化反应主要发生在非晶区[5]?因此,寻求有效的预处理手段以破坏淀粉的结晶结构,提高反应效率,强化氧化进程是研究的重点? 制备氧化淀粉时常用强碱对淀粉预处理后再进行湿法或干法氧化[6,7]?该工艺由于强碱的使用而导致生产成本高?污染大?李芳良等[8]采用微波干法制备氧化淀粉,其羧基含量可达0.9%,但微波应用于工业生产尚需时日?机械活化是一门新兴交叉边缘技术,是指固体物质在摩擦?碰撞?冲击?剪切等机械力作用下,晶体结构及物化性能发生改变,部分机械能转变成物质的内能,从而引起固体化学活性增加?Huang等[9]?黄祖强等[10,11]采用自制球磨机对淀粉的机械活化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机械活化对淀粉的结晶结构和理化性质产生了显著影响,淀粉的结晶度下降,糊化温度降低,冷水溶解度提高,化学反应和酶解活性增强?谭义秋等[12,13]曾采用机械活化法对淀粉进行预处理,然后再与氧化剂进行氧化反应,结果表明采用先活化后反应的方法可有效提高淀粉的氧化效果?在此基础上,以过氧乙酸为氧化剂?自制的高能效搅拌磨为反应器,采用边活化边反应的方法对木薯淀粉进行干法氧化以制备氧化淀粉?以羧基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氧化剂用量?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淀粉干法氧化反应的影响,探讨机械活化对淀粉干法化学反应的强化作用,为淀粉改性深加工的绿色化生产提供新的思路?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试剂木薯淀粉购自广西农垦明阳生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冰醋酸?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合川桃片(编制说明)

重庆市《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合川桃片》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及简要起草过程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食品地方标准清理工作的通知》(卫办监督函[2013]332号)及重庆市卫生局《关于下达2012年重庆市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修订计划的通知》(渝卫食综[2012]9号)要求,由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市合川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承担《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合川桃片》的修订起草工作。 (二)简要起草过程 本标准的编制工作从2012年8月份开始,由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市合川区桃片管理协会、重庆市合川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承担。 起草人如下:阚建全,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曹波,重庆市合川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李豫川,重庆市合川区桃片管理协会秘书长;荆世勇,重庆市合川区川洲桃片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浩伟,重庆市合川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科长;郑清,重庆市荣记桃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正勤,重庆市合川区三洲桃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章菊,重庆市合川区金三利桃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美伦,重庆市合川区金典桃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强,重庆市合川区金鑫桃片厂厂长;周南俊,重庆市合川区龙多山食品厂厂长;田伟,重庆市合川区三合桃片厂厂长;唐祖元,重庆市家顶翔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宋禄涛,重庆市合川区中源食品厂厂长;李绍国,重庆市利和桃片厂厂长;何志华,重庆市合川区渠江桃片厂厂长;余晓华,重庆市合川区同德福桃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立珍,重庆市合川区三鑫桃片厂张立珍;刘吉成,重庆市合川区金玉召桃片厂。 本标准的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格式和结构要求进行编写。 产品指标参照GB 7099—2003《糕点面包卫生标准》、GB 2760-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992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2761-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和合川桃片产品特性进行确定。 起草小组在拟订标准编制工作计划后,广泛进行了调研,查阅、收集有关合川桃片的生产情况和技术资料,深入生产企业调查生产工艺、流程及销售情况。同时,收集了重庆市所有合川桃片生产企业(共18家名单见附件1)产品检验实测数据。通过对收集材料的总结和对检测结果的分析统计,同时结合本地产品特色,起草小组编写了征求意见稿,并广泛征求监管部门、检测机构、生产企业及行业协会意见。在上述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整理,于2013年12月上旬完成《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合川桃片》标准送审稿及编制说明。2014年3月19日,该标准通过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召开的标准审定会。 二、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 “合川桃片”是以糯米、核桃仁、白砂糖、蜜玫瑰等为原料精制加工而成,是合川乃至重庆地区的地方名产之一。合川桃片现有生产企业18家,年产值4亿多元,相关从业人员达4000余人。合川桃片始创于1840年,距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的生产历史。百多年来,合川桃片先后荣获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金质奖、成都花展会优质奖章、四川省第五次劝业会特等奖章、“五县”展览会一等奖、四川省展览会乙等奖等荣誉。 为了充分发挥合川桃片的品牌优势,保护合川桃片的知识产权,使其更好的发挥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2008年,合川区人民政府成立了以时任区长韩树明任领导小组组长的“合川桃片地理标志产品”申报领导小组,并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了申报申请。2009年5月26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了对合川桃片实施地理

玉米淀粉期货交易操作手册

玉米淀粉期货交易操作手册 玉米淀粉概述 玉米淀粉是将玉米经粗细研磨,分离出胚芽、纤维和蛋白质等副产品后得到的产品,一般来说,约1.4吨玉米(含14%水分)可以提 取1吨玉米淀粉。据中国淀粉工业协会数据,2013年我国玉米淀粉 产量约2350万吨。从地域上看,前五大生产省份依次为山东(约 1032万吨,占43.9%)、吉林(约417万吨,占17.7%)、河北(约257 万吨,占10.9%)、黑龙江(约153万吨,占6.5%)和河南(约144万吨,占6.1%)。 玉米淀粉用途广泛,下游产品达3500多种,涉及淀粉糖、啤酒、医药、造纸等众多行业,其中淀粉糖用量最大,约占玉米淀粉消费 总量的55%,其后依次是啤酒(约占10%)、医药(约占8%)、造纸和 化工(分别约占7%)、食品加工(约占6%)、变性淀粉(约占5%)等。 玉米淀粉消费地域分布较广,沿海地区占据突出地位,其中长三角 地区约占17%,珠三角地区约占14%,胶东半岛约占12%,福建地区 约占7%。 据中国海关数据,2013年我国玉米淀粉出口量约9.7万吨,进 口量约0.15万吨。玉米淀粉产业集中度较高,前10大企业(集团) 产量占比达到59%。玉米淀粉物流流向清晰,华北地区(含山东)和 东北地区(含内蒙)除供应区域内部外,主要流向华东和华南地区。 据中国淀粉工业协会数据,2009~2014年上半年全国玉米淀粉平均 出厂价格在1606~3134元/吨之间波动,波动幅度约为95%。2014 年上半年全国玉米淀粉平均出厂价格在2608至3095元/吨之间波动,波动幅度约为18.7%,2014年上半年平均出厂价格均值约为2800元 /吨。 玉米淀粉生产、贸易与消费概况 ●我国玉米淀粉生产概况

淀粉糖生产工艺及设备

淀粉糖生产工艺及设备 1、淀粉糖:凡是以淀粉为原料生产的糖统称为淀粉糖。 2、应用:淀粉糖主要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化学工业。 食品工业主要应用于面包、谷物、食品、糖品、雪糕和乳制品、饮料、罐头、果酱等。 医药工业:有食品级和医药两种。口服糖标准低于医药级,同时有的还加入维生素、钙质等以提高营养供病人、老人、儿童服用。 葡萄糖同时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是生产山梨醇、革露醇、维生素丙、维生素C、葡萄糖酸、葡萄糖醛、味精、洒精、醋酸等各种产品的原料,广泛地应用工业。 淀粉糖生产工艺分三种:酸法、酸酶法、双酶法。酶液化和酶糖化工艺称为双酶法。其特点是:反应条件温和,复合分解反应较少,淀粉转化率高。 二、淀粉的理化性质 1、物理性质:淀粉呈白色粉末,显微镜下呈大小不一的透明小颗粒。1kg 玉米淀粉大约有17000亿个颗粒,有圆形、椭圆形和三角形。玉米淀粉的颗料多为圆形和多角形,椭圆形较少。 玉米淀粉颗粒是5~30微米,平均为15微米。 2、糊化:淀粉乳受热膨胀,晶体结构消失,体积涨大,互相接触,变成粘稠糊状液体,虽停止搅拌,淀粉也不会沉淀,此现象称为糊化。玉米的糊化温度62~72℃。 糊化作用的本质是淀粉中有序(晶体)和无序(非晶质)态的淀粉分子间的氢键断裂,分散在水中成为亲水性胶体溶液。 3、化学结构:淀粉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多糖,分子式(C6H12O5)n,淀粉由支链和直链淀粉组成。玉米淀粉中直链占27%。 淀粉遇碘产生蓝色反应,加热到约70℃蓝色消失,冷却后又重现蓝色,这种蓝色反应是物理反应。 聚合度是指直链淀粉分子的葡萄糖单位数目。聚合度(DP)4~6时遇碘不变色,8~12变红,大于15时变蓝。

第三届全国淀粉糖行业二十强企业要点

第三届全国淀粉糖行业二十强企业 申报材料制作及填写说明 一、申报材料要求 1.申报材料装订成一册(一式五份),不要分上下册。 2.所有申报材料一律使用统一的申请表。幅面A4,双面打印。申请表不另制作封面及封底,不采用硬皮材质,沿长边装订。在材料侧脊打印企业名称。 3.申报材料页码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位于页脚的外侧,综述内容采用四号字体。 4.提供的有关证明材料复印件或图形扫描件,请在保证内容清楚的前提下紧凑排版,建议两份证书占用一页。 5.材料装订顺序为:《全国淀粉糖行业二十强企业申报书》、申报材料附件目录(按照“需提交的材料清单”顺序编排页码)、申报材料附件等,同时报送电子版文件(邮箱:ljj@https://www.doczj.com/doc/c24122274.html,,邮件注明“XX企业淀粉糖二十强申报材料”)。 二、填表说明 1.表中产品不包括淀粉,产品产量及销售额均是指淀粉糖和糖醇,请注意。 2.按表中所列内容认真、详实填写,填报内容均06年至08年三年中的情况,获得资质认证和获奖情况按照“需提交的材料清单”中规定的年限提供。 3.表中涉及金额单位,除出口额为万美元外,其余为万元人民币。 4.地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企业类型、成立日期、法人营业执照号以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内容为准填报; 5.主营业务及兼营业务内容根据企业最近一年经营状况填报。 6.参照近三年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填写。其中新品销售收入指近三年企业每年上市的新产品的销售收入,需提供市级以上新产品认定证书。 7.有关指标解释。 a.总资产贡献率(%) =(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b.工业成本费用利税率(%) =(利润总额+税金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氧化淀粉的研究进展

氧化淀粉的研究进展 变性淀粉中目前使用量最大、范围最广的一类是氧化淀粉。本文就氧化淀粉的性能、制备工艺进行了综述。 标签:氧化淀粉工艺性能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资源的利用,资源的化工利用发展有下列几个阶段:19世纪50年代前是以煤为原料的乙炔化学时代;50-80年代是以石油为原料的乙烯化学时代;80年代-2000年是以C1为原料的C1化学时代,2000年以后进入了利用像淀粉等那样的再生性资源的化学时代。淀粉在自然界存在广泛,植物的块根和种子中就含有。淀粉资源很丰富,并且价格低廉,以淀粉为原料,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的变性和生物降解可制得性质不同、作用不同、适用于各种应用领域的淀粉衍生物。这些制得的变性淀粉产品比天然淀粉性质更优异,使用更广泛,普遍用于纺织、造纸、胶粘剂、食品、石油化工、化妆品等工业。身为农业大国的我们,淀粉资源丰富来源广泛,因此大力开发研究淀粉工业,于我国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氧化淀粉的性能 在工业中氧化淀粉是使用范围最广泛的一类变性淀粉。它是以天然淀粉(如玉米淀粉或馬铃薯淀粉等)为原料,以H2O2、NaClO作氧化剂,在碱性条件下氧化制得的。淀粉葡萄糖单元的C6原子上的伯羟基在氧化反应后被氧化成醛,接着再被氧化成羧基。而C2和C3上的仲羟基也能被氧化成羧基,并发生了环断裂等反应。在氧化过程中促使大分子发生降解的因素是苷键的部分断裂,降低了聚合度,从而淀粉的溶解性能得到了提高。天然淀粉在氧化反应后得到新的官能团,分子中羟基的数量会随之减少,进而阻止了淀粉分子间的缔合,即降低分子间氢键的结合能力。最终制备出洁白、易糊化,强粘合力的氧化淀粉产品。 二、氧化淀粉的制备 而这样一类用途最广的氧化淀粉,在制备工艺中所使用的氧化剂有多种,其中最为常用的是次氧酸钠、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 1.次氯酸钠氧化淀粉法 徐莱等[1]采用玉米淀粉作原料,次氯酸钠碱性溶液作氧化剂,制备粉状氧化淀粉,探究了淀粉氧化反应的机制,研究了温度、PH值、氧化剂用量对产品的影响。研究表明:最佳工艺条件的反应温度为21℃-38℃、pH值为7-10、氧化剂有效氯的量达淀粉用量的5%。茆象千等[2]以自产NaClO为氧化剂,研究了氧化玉米的制备原理、生产工艺,以及影响产物粘度、透明度和羧基含量等特性的有效氯浓度、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然后依据研究结果调整这些因素组合,根据你需要的不同规格的氧化淀粉,制定出相应的生产工艺。

淀粉糖工艺培训教材(doc 106页)

淀粉糖工艺培训教材(doc 106页)

第一章淀粉糖概述 第一节淀粉糖发展史 淀粉糖是利用淀粉为原料生产的糖品的总称,产品种类多,生产历史悠久。1811年德国化学家柯乔夫(Kirchoff)用硫酸处理马铃薯淀粉,原意是制造可能替代阿拉伯树胶用胶粘剂,但酸的作用过度,所得产物为粘度很低的液体,澄清,具有甜味。柯乔夫经过研究将其制成一种糖浆,放置一段时间后有结晶析出,用布袋装盛,压榨,除去大部分母液,得固体产品,即较为粗糙的结晶糖产品。 由淀粉制糖的化学反应称为水解反应,完全水解的最终产品与葡萄果汁中的葡萄糖成分完全相同。这个事实被一位法国化学家沙苏里于1815年确定。在19世纪初,法国人曾研究用许多种原料制糖,1801年朴罗斯特试验成功由葡萄汁提制出葡萄糖,葡萄糖的名称便由此得来,一直沿用到现在。 19世纪曾有很多人从事制造结晶葡萄糖的研究,但成就不大,主要是对于葡萄糖的几种异构体的化学及结晶规律缺乏了解的缘故,沿用蔗糖结晶的方法,困难很多。淀粉糖的生产主要为糖浆和包含糖蜜的固体糖,少量的结晶葡萄糖产品是用有机溶剂重复结晶而得,纯度也相当高,但是成本高,不能大量生产。 大约于1920年美国人牛柯克(Newkirk)发现含水α-葡萄糖比无水α-葡萄糖容易结晶,使用25%-30%湿晶种的冷却结晶法容易控制,所得结晶产品易于用离心机分离,产品质量高,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现在工业基本上还应用此结晶工艺。 应用麦芽生产饴糖虽已有很悠久的酶法技术,但近年来淀粉酶制剂和技术大发展,促进了淀粉制糖工业大发展。约于1940年美国开始采用酸酶合并糖化工艺生产糖浆,能避免葡萄糖的复合和分解反应,产品甜味纯正。约于1960年日本开始用淀粉酶液化和葡萄糖酶糖化的双酶法生产结晶糖工艺,并被各国普遍采用,逐渐淘汰了酸法制糖工艺。这种双酶法所得糖化液纯度高、甜味纯正,能省去结晶工序直接制成全糖,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质量虽不及结晶葡萄

糊精(编制说明)

《糊精》行业标准简要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起草单位、起草人 本标准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组织上报,被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第四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编号2013-1878T-QB。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略,主要起草人略。负责标准技术资料查询、收集及对比,检测方法的验证比对,样品检测及数据整理,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起草、撰写,行业内征求意见,组织标准的初审讨论会及标准报送等。 (二)简要起草过程 标准任务下达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组织开展《糊精》行业标准的起草工作。2014年1月发文征集起草单位及资料,并于同年2月组建了标准起草工作组。2014年5月,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拟定标准草稿,下发各起草工作组成员。根据意见反馈情况,提出标准文本讨论一稿,并于2014年6月在北京召开标准研讨会。综合各方意见,对一些尚存在异议的内容进行进一步整理修改成标准文本讨论二稿,2014年7月~2015年3月完成样品征集、分发、测定及数据收集汇总工作。2015年11月,在前期讨论沟通的基础上,针对标准中涉及的关键性问题达成共识,形成行业征求意见稿。 二、对主要条款的说明 1.产品定义 从生产工艺的角度对“糊精”进行了定义。 2.产品分类 按用途分为两类:食品工业用和其他工业用。 3.感官要求 按产品实际情况描述。 4.理化要求和试验方法 4.1还原糖含量 参考FCC 第八版,还原糖含量控制在18.0%以下。试验方法与GB/T 20884 麦芽糊精DE值的测定方法保持一致。 4.2干燥失重 参考FCC 第八版,控制在13.0%以下。试验方法直接引用GB 5009.3-2010中第一法“直接干燥法”测定。 4.3硫酸灰分 根据产品特点和检测结果,定为≤0.5%。试验方法与其他淀粉糖类保持一致。

《淀粉糖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说明-上海地方标准

上海市地方标准《淀粉糖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本标准任务由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7年7月28日下达,根据沪质技监标〔2017〕322号文,《淀粉糖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被列入2017年度第二批(节能减排类)上海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第26项。 (二)产业情况 淀粉糖消费领域广,消费数量大,是淀粉深加工的支柱产品,长期以来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造纸等诸多行业。淀粉糖是经过高科技生物酶制剂液化、糖化、精制而成的,它是淀粉深加工产业链中产量最大的产品,为推动食品工业的发展,促进以生物科技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蔗糖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淀粉糖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多糖源,对于稳定市场价格,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和食品工业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淀粉糖生产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行业10 强企业淀粉糖的生产规模占到全行业的68%,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淀粉糖产品成本下降,淀粉糖市场逐步扩大,成为食糖市场的重要补充或替代。淀粉糖行业生产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是未来的主要趋势之一,这有利于提高行业的产出集中度,对于提升产品质量扩大出口十分有利。近几年,淀粉糖行业生产技术发展发生了质的飞越,淀粉糖单耗下降明显;而标准中的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准入值和先进值已不能满足目前企业的实际生产能耗水平。通过本标准的修订,进一步推进本市淀粉糖生产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升级,鼓励先进等措施来降低装置能源消耗,提高装置能耗水平。

(三)标准执行情况及行业现状 2013年标准第一次制定时,上海有2家重点用能企业中粮融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好成食品发展有限公司,产品技术质量水平和能耗水平处于国内先进。随着限额标准的执行以及淀粉糖生产技术水平的飞速提高,2家淀粉糖生产企业均开展了节能改造,能效水平提升明显。编制组调研中粮融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融氏”)和上海好成食品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好成”),分析企业的生产和能耗状况,并对近年的电耗、蒸汽耗量等能耗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及研究。调研发现,中粮融氏和上海好成生产情况稳定,且2016年-2018年的淀粉糖单位产品能耗呈明显下降趋势,这是由于液化-蒸发一体化工艺、MVR技术改造等原因引起单耗大幅度下降。 原标准中的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准入值和先进值已不能满足目前企业的实际生产能耗水平。通过本次标准修订,对原标准进一步完善,使标准能够适应淀粉糖生产企业的节能管理要求,满足行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四)主要工作过程 上海市能效中心接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任务后,即与着手成立《淀粉糖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起草组,标准起草工作由上海市能效中心、上海市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市节能环保服务业协会、上海市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单位代表参加。 2018年3月底标准起草组根据沪质技监标[2017]322号文的要求,制定了标准编制工作各阶段工作计划并召开标准起草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就工作目标、工作程序、时间节点作布置并将调研任务落实至参加单位。2018年7月起草组完成前期国内外相关标准、文献收集汇总。 2018年8月至12月,标准起草组召集相关淀粉糖企业、行业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