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1)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1)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1)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1)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高血压:是一种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高血压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很高,我国高血压患者的非常多,寻找抗高血压药物十分急切。关于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以及高血压治疗方法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得到发展。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肾素抑制剂等治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也开始被许多学者重视起来,越来越多的药物被应用于临床,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报)》报道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趋势1,估计我国高血压患者有两亿之多,但是治疗率和控制率都很低。高血压可以加速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或增加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感性,同时也能引起脑、心、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引发相关疾病的发生,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病,同时也是目前人类致死及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2。随着高血压发病率的不断上升,有关抗高血压药物的探索以及对高血压的治疗方法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越来越多的抗高血压药物以及高血压治疗被广泛应用到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高血压的发病率仍在逐年上升,因此对于高血压常见药物与治疗方法的研究仍然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去探索,期待找到新的有效的高血压药物以及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造福于全人类。

1按照临床高血压用药分类

当前高血压临床用药种类很多,降压原理各不相同,都是通过直接降压或者通过减少心机输出量和扩充血管等方法间接的降低血压。世界卫生组织(WTO)曾列举了六大类抗高血压药物3

1.1.1利尿降压药

利尿剂是一种非常常用基础降压药, 噻嗪类的尿药降压作用比较缓慢平稳, 但是噻嗪类药物作用时间较长, 能上时间起到对其他降压药物引起的水钠潴留拮抗作用, 进而大大的增加了其降压效果。特别是对盐敏感性的高血压, 利尿降压药对患有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降压效果。许多关于欧美人群的降压治疗的临床试验证明:使用小剂量的噻嗪类利尿剂比大剂量更能明显降低脑卒中和冠心病事件的发生和逆转左室肥厚,有效地降低了发病率,并且对糖、脂、电解质代谢无不良影4。

1.1.2β受体阻断剂

β受体阻IGKH 药治疗高血压近40年历史,1978年WHO将其列为治疗高血压的首选药物5。这一类药物作为抗高血压的首选药,可以与其他抗高血压药如利尿降压药等合用,往往联合使用产生更好的效果。尤其适用于那些心输出量和肾素活性偏高的患者或者伴有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症状的高血压患者。β体阻滞剂通过调节交感神经活性以及全身血流调节机制来带到的降低血压的目的。

1.1.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ACEI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第一种抗高血压药物。ACEI可以抑制无活性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有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Ⅱ,从而抑制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ACEI也抑制缓激肽代谢降解,使得这些物质在组织中浓度增高,有利于扩充血管,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和大多数血管扩张剂不同。 ACEI能够降低血压并且不会引起心率增加,还能够逆转血管壁、心脏的不良重塑,恢复其结构和功能6,对糖类、脂类代谢没有不良作用,并且还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预防或逆转肾小球基底膜的糖化。改善预后所以,ACEI类药物已被列为首选的抗高血压药物之一。可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

1.1.4钙通道阻滞药( CCBs)

20 世纪80 年代CCB 作为治疗心血管系统药物使用的重大发现,不但在疾病治疗上具有重大价值,而且推动了离子通道作为一个新的药物靶点深入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通过阻滞Ca2 + 内流,使进入细胞内的钙总量减少,导致小动脉平滑肌舒张、降低外周阻力而发挥降压作用。单独使用对轻、中度高血压均有效,其作用与β受体阻滞剂和噻嗪类利尿药相当,还能逆转高血压所致的左心室肥厚,但效果不如ACEI; 不良反应轻,耐受良好,是安全有效的抗高血压药。CCB 在国外最常用于老年性高血压,尤其是合并冠心病、心绞痛者,具有扩张周围血管和强大的扩冠作用,可有效地降低各年龄段的血压7。1.1.5 AT1受体阻断药

AT1受体阻断药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和慢性心功能不全,亦用于使用ACEI抑制药引起剧烈干咳而不能耐受的高血压患者,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药物有氯纱坦、厄贝沙坦等。

1.1.6α1受体阻断剂

α1 受体阻断剂能选择性阻断血管平滑肌突触后膜的α1 受体, 使血管扩张, 致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及回心血量减少, 从而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因此,α1受体阻断剂对部分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有较强针对性。该类药物尤其适用于小动脉发生结构性改变之前, 单纯因血管平滑肌张力增高而导致血管阻力增加的患者。长期服用该类药物可对脂质代谢产生有益的影响, 而对糖代谢并无不良作用, 并可改善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目前常用的α1 受体阻断剂包括哌唑嗪, 特拉唑嗪及近年来问世的多沙唑嗪, 曲马唑嗪

1.2抗高血压药新的分类8

1.2.1 化学降压药

内皮素( ET) 受体拮抗剂: 具有很强的血管收缩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肺性高血压的降压治疗,或可用于由硬皮病所致肺高压的降压。5 -羟色胺( HT) 受体激动药: 可通过调节其受体1A 和2A,必须激动相应的受体才能起到作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是一功能上和多巴胺相似的一类药物,能激活多巴胺受体而起到药理作用。含硒化合物: 近年来有文献报道,在对有机硒类化合物的研究中发现,部分含硒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高血压效果。髓脂素: 为肾上腺素分泌的激素类成分,其Ⅰ型结构可在体内经肝脏P450 转化为具有活性的髓脂素Ⅱ,髓脂素Ⅱ具有明显的抑制交感神经张力的作用。神经肽Y2 受体拮抗剂: 通过抑制神经肽Y 受体( 分为Y1,Y2 和Y3 3 种类型) ,可产生降压作用,其中抑制Y2 型受体可产生较为明显的降压作用。P 物质非肽类拮抗剂: 大量研究表明,这类物质具有类似于钙离子拮抗剂的降压作用,为前景广阔的药物,代表药物有CP -96345 和RP - 67580。一氧化氮合酶类降压药: 血管内源性一氧化氮具有较好的扩张血管的作用,对其的研究已经逐步深入,有望成为新的抗高压的药物靶点。糜酶抑制剂: 有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病血栓素A2 除部分由ACE 途径生成外,其余大部分通过非ACE 途径转化而成,包括借助糜酶组织蛋白酶激肽释放酶的作用等。因此,对糜酶途径的抑制作用研究有望成为降压药物的新机制。

1.2.2 中药降压药

中医中药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以补肾法为主,或补肾结合其他方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是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方法之一,对用中医理论阐述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转归,并指导中医药防治高血压这一医学难题有着积极的意义9。

2 近年来主要的研究方向

理想的抗高血压药应具有以下特点:①能有效降压而不产生耐受;②不良反应少;③不增加(甚至能改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④能逆转靶器官的损害;⑤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⑥服用方便;⑦价格便宜。随着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 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 将会有更多更好的新型抗高血压药物问世。目前正在研究和处于开发之中的新一代药物有:肾素抑制剂, T型钙通道阻滞剂, 内皮素受体拮抗药, 钾通道开放剂等。

2.1 抗高血压药的联合使用

目前,单一使用降压药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需根据具体病情选择联合用药。与传统应用单一药物的治疗方案相比,小剂量合并用药治疗高血压可增加疗效、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减少器官损伤和不良反应10。临床上常见的联用方式主要为几类常用抗高血压药物之间的联用,如利尿剂可与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药等联用; ACEI 可与ARB、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药等联用; 钙通道阻滞药可与ACEI、ARB 和β受体阻滞剂等联用。新型复方抗高血压药物多由2 种不同作用机制的一线降压药组成,相互作用明确,遵循疗效叠加或减少不良反应的配伍原则11。国内已有多种复方抗高血压药获得批准上市。可见,复方降压药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的主要发展趋势,具有很好的前景

2.2 高血压的药物基因组学或遗传学

目前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病因与遗传、环境和病理特点等因素有关,且存在个体差异,为了研究个体化治疗,近年发展抗高血压药的基因组学为研究点。药物基因组学是20 世纪90 年代末发展起来的基于功能基因组学与分子药理学的一门科学。药物基因组学将基因组技术,如基因测序、统计遗传学、基因表达分析等用于药物的研究开发以及更合理的个体化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基因组学旨在鉴定降压药物治疗反应的遗传预测因子,其分子基础就是人类基因序列的多态性12。随着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可通过研究遗传因素对药物效应的影响,并结合其他临床因素( 性别、年龄等) 综合考虑,为每位有特异遗传背景的高血压患者设计个性化治疗方案13。采用个体化治疗,不仅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靶器官,让高血压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方案。

2.3 靶器官保护

由于高血压患者需终身使用降压药,长期治疗中常伴有一些重要脏器的损害和并发一些其他心血管疾病,因此控制血压的同时,保护靶器官不受损害和减少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目前提倡理想的降压药物除了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外,还应当具有一定的器官保护作用,降压的获益体现在对器官的保护及降低心脑血管事件上14。因此,近年来主要研究具靶器官保护作用的降压药物。有文献报道15,肾素抑制剂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双重RAAS 阻断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及高血压疫苗等方面的研究。今后的高血压病治疗,除了优化治疗方案,可在保护靶器官的基础上研究长效、高效的降压药,以降低高血压治疗导致的脏器受损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3 待解决的问题

抗高血压药物的发展速度之快,随着一代代新药的出现和各种研究的深入,也存在一些不明确或尚未得到证实的方面,需要研究者不断的努力和付出。诸如以下问题:新型抗高血压的安全性有待上市后临床使用的验证。近年来问题药品不断出现,新药的上市使用不得不引起重视,临床前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需要多年的临床使用才得以证实。抗高血压药的联合使用在不良反应和靶器官等方面效应如何有待研究。理想的降压药物应有效控制血压同时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保护靶器官等。目前,联用较单用有效率提高得以证实,但对其他方面的效应尚在研究中,需要进一步评估联用的可行性。复方降血压药物是否适用于不同的患者。由于用药存在个体差异,而复方降压药由固定的处方组成,不同患者的病理特点、性别、年龄及种族等有所不同,复方降压药是否适用于不同的个体,目前还未得到确证。基因治疗的其他问题。目前,抗高血压药的基因治疗还处于初始阶段,研究尚处于动物实验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实验样本的大小、重现性的好坏、种族的遗传差异和治疗方案的确定等等。这些方面都需要深入研究,才能使基因降压得以实现,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个体治疗方案

1刘力生,王文,姚崇华,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基层版).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1-30.

2张永莉.高血压药物基因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0)11-15.

3李端.药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31-249.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编.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杂志, 2002, 8.

5刘丽莹,曹梅馨.抗高血压药物药理研究进展[ 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5):40.

6田滏明, 李振有, 陈国伟.抗高血压药的新家族-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1997,24(11):471-474.

7赵敏君,韦永强.抗高血压药的研究进展[ J ].医学综述.2010,16( 24):3 791.

8丘陵瑞,抗高血压药物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62.

9牟林茂,宋振海.原发性高血压中肾虚证和补肾法的研究现状及展望[G].第二届山东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高层论坛论文汇编,2007:276-279.

10叶佐武,石佳娜,王小军.我院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分析与病历调查[J].中国药业.2010,19(1):34.

11华丛笑,康彩练.我国复方抗高血压药物的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新药杂志,2010,19(18) : 1 052 12彭清,王小洁.高血压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现状[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8,29( 11) : 48.13谢宇,侯颖,宋洪涛.抗高血压药的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J ].中国药房,2010,21(2) : 171.

14孙宁玲.抗高血压药物的器官保护研究进展[ J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6,33( 2) : 70.

15陈晓平,王斯.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与靶器官保护研究进展[ J ].医学专论,2010,31( 3):130-131.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及分类

高血压患者不断上升,血压管理与达标治疗,需要广大脉友对抗高血压药物的适应证和不良反应有充分的了解,故,今天先从抗高血压药物的相关知识整理开始...... 一、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及分类 1 利尿药:常单独用于抗轻度高血压,也与其他药物合用治疗中、重度高血压,尤适于伴心衰、浮肿患者。代表药有氢氯噻嗪、吲哒帕胺。长期使用此类药易致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紊乱及血液中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与性欲减退等并发症,故一般在医生指导下间断使用。 氢氯噻嗪:早期是通过排钾利尿,减少细胞外液容量及心输出量而间接降压;长期用药所致的降压效应可能是通过持续降低体内钾离子浓度及降低细胞外液容量而降低血管阻力。长期服用可引起高尿酸血症,痛风病人禁用,糖尿病病人慎用。作为基础降压药用于各型高血压,常与其他降压药合用,以增强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2 钙拮抗药:适合于各型高血压尤适于重症高血压伴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肾脏病变的患者。代表药为硝苯地平、地尔硫卓、氨氯地平、非洛地平、拉西地平、尼群地平等。硝苯地平:通过减少细胞内钙离子含量而松弛血管平滑肌,进而降低血压。用于轻、中、重度高血压以及高血压伴有糖尿病、哮喘、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或心绞痛患者。 其他药物:尼群地平、拉西地平、氨氯地平 3 β受体阻断药:广泛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尤适于年轻的高血压病人及治疗劳力型心绞痛,但不宜于伴心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糖尿病(因能减少胰岛素分泌、干扰糖代谢)。代表药普奈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拉贝洛尔(α、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普萘洛尔:减少心输出量,抑制肾素释放,在不同水平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中枢部位、压力感受性反射及外周神经水平),增加前列环素的合成等。临床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对心输出量偏高或血浆肾素水平偏高的高血压疗效较好。主要不良反应为支气管收缩、心脏过度抑制和反跳现象,支气管哮喘病人禁用,长期用药不能突然停药。 其他药物:阿替洛尔、拉贝洛尔、卡维地洛 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对原发性、肾性高血压症有很好疗效,能改善糖及脂质代谢、防治心功能不全、逆转心室肥大,常用于伴心室肥大、心衰、糖尿病、高血脂症、老年中、重度高血压。但不宜于肾功能不全,肾动脉狭窄、妊娠等高血压患者,代表药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苯那普利、福辛普利、雷米普利等。 卡托普利: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及醛固酮分泌,缓激肽的降解减少,降低血压。适用于各种类型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左心室肥厚、心衰、急性心肌梗死等高血压患者。不良反应有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其他药物:依那普利, 5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选择性作用于AT1受体亚型,血管紧张素II的已知作用就是由AT1受体亚型引起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对ACE没有抑制作用,不引起缓激肽或P 物质的潴留,所以不会引起咳嗽。 氯沙坦:与AT1受体选择性结合,对抗血管紧张素Ⅱ的绝大多数药理作用,从而降低血压。可用于各型高血压。 6 降压中成药 牛黄降压丸:传统医学认为,高血压主要由肝脏经络的气血失调、阴阳失衡所致;现代生物科学研究证实,高血压病是一种由多基因缺损而导致的疾病。在不升高血压的前提下增加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冠状血流量,扩张冠状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供血能力。山楂降压胶囊:采用阶梯降压靶向疗法,有效的治疗平肝降火,利湿化瘀。适用于高血压病合并高血脂症之肝火亢盛证,症见头痛眩晕,耳鸣目胀,面赤,脉弦等。 其他药物:罗布麻茶、脑力清、复方七芍降压片等。

抗高血压药的研究进展

抗高血压药的研究进展 研究人员针对各个血压调节系统或环节而开发的新型抗高血压药取得了一定成效,已有新药试用于临床或正处在临床前研究阶段。 2.1 肾素抑制剂 肾素是一种蛋白水解酶,由340个氨基酸组成,在体内的作用是促进血管紧张素原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原是它的唯一底物,因此,抑制肾素的活性可使肾素2血管紧张素2醛固酮系统的限速过程受阻,导致体内血管紧张素Ⅰ,Ⅱ(AngⅠ,Ⅱ)及醛固酮含量下降,进而引起血管舒张,水钠排出量增加,血压下降。由于肾素在体内作用单一,肾素抑制剂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不太可能产生类似于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而产生的干咳等不良反应,因此开发特异性的肾素抑制剂在高血压疾病治疗控制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早期的肾素抑制剂是一类肽类化合物,因其生物利用度低,故口服无效,相应的不良反应也较多,如肾素抑制肽。近年,着重于开发高选择性的、口服有效的非肽类药物。尽管如此,仍有一些肽类肾素抑制剂处在积极研究之中,并试用于临床, 如依那克林(enalkiren),雷米克林(remikiren)。enalkiren是一种二肽化合物,是第一个进行抗高血压临床研究的肾素抑制剂,口服无效。临床研究发现,在限钠的健康志愿者身上,静注该药后,血浆肾素活力(PRA)和AngⅡ水平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性,但血浆总肾素水平呈剂量依赖性上升。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身上静注不同剂量的enalkiren,也发现PRA被显著抑制,与健康志愿者身上的试验相似,只有剂量超过0.1mg·kg- 1时,才可引起血压下降,且在降压的同时不伴有反射性心动过速。另一个肽类肾素抑制剂remikiren[7], 其降压作用强于enalkiren和CGP38560A,但 三者对RAAS的抑制作用相似。remikiren不同于早期的肽类肾素抑制剂,口服、静注均有效,然而口服生物利用度不高。最近开发的非肽类肾素抑制剂,如 A274273[8],CI992[9]等,动物试验中显示出显著的降压作用,它们的降压作用与对PRA的抑制相平行,且克服了肽类肾素抑制剂口服无效或生物利用度低、消除快等缺点。这一类肾素抑制剂可能成为治疗高血压的理想药物[2]。 2.2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是体内主要的血管收缩因子,它可使血管收缩,同时也可刺激醛 受体阻滞固酮分泌增加,使血管内水钠滞留,引起总血管阻力上升,血压升高。AT 1 剂能在受体水平阻断所有AngⅡ的作用,所以比ACE抑制剂更完全地抑制AngⅡ的不利效应(如血管收缩、醛固酮释放增加、血管增生等)。最近的大规模临床研究证明,AT 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患者的心脏、血管和肾脏有直接的保护作用,而且 1 受体阻滞剂作这种保护作用不依赖于药物的降压效应。这些特点无疑增加了AT 1 为降压药的临床应用价值,特别是对高危高血压患者。AngⅡ受体拮抗剂发展迅速,有不少已进入临床研究,如TCV2116,valsartan,eprosartan,tasosartan等。这些药物与洛沙坦一样,均可口服。经健康男性志愿者试验证明,TCV2116可对抗外源性AngⅡ引起的血压升高,其降压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TCV2116的降压活性几乎比洛沙坦大10倍。与洛沙坦相似,TCV2116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也有降压活性。valsartan也可对抗外源性AngⅡ引起的血压上升,口服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其t1/ 达8h,给药80mg可维持24h的降压效应。valsartan的体内代谢物活性极低。 2 eprosartan的特点是对尿酸排泄的影响不大。tansosartan与洛沙坦、TCV2116 一样,在体内产生的活性代谢物能显著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该药作用时间长,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微。 2.3 中性内肽酶-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双重抑制剂

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及研究进展

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及研究进展 高血压(hypertensiv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 mmHg(18.6 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 mmHg(12 kPa)。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60 mmHg(21.3 kPa),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5 mmHg(12.6 kPa)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亦即收缩压在141-159 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 mmHg(12.1-12.5 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期血压的平均值在90 mmHg(12.0 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1]。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因此降低高血压,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命质量,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2]。目前来说,用于降压的药物主要有以下五类,即利尿剂、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这五类药物在降压效果上没有本质差别,但每类药物在作用机制、副作用、适用范围以及对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等影响方面则有明显的区别。利用优势互补原则,临床上经常使用联合用药来治疗高血压[3]。 随着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在高血压病因学、病理生理学和治疗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合理使用传统的几大类抗高血压药物的基础上,研究人员针对各个血压调节系统或环节开发的更为理想的抗高血压药,试用于临床或处在积极的临床前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4]。理想的抗高血压药应具有以下特点:①能有效降压而不产生耐受;②不良反应少;③不增加( 甚至能改善)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④能逆转靶器官的损害;⑤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⑥服用方便;⑦价格便宜。随着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有更多更好的新型抗高血压药物问世。目前正在研究和处于开发之中的新一代药物有:肾素抑制剂,T型钙通道阻滞剂,内皮素受体拮抗药,咪唑啉受体激动药,基因治疗等。 1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及存在的副作用 1.1 利尿剂(Diuretics) 噻嗪类利尿剂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线降压药。由于其价格低廉、降压效果肯定,常单独应用于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或与其他药物合用于中、重度高血压。使用小剂量的噻嗪类利尿剂,不仅降压效果明显,还可以预防冠心病、心肌梗死,减少原发性心跳停搏的危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另外小剂量利尿剂对血糖影响小,不良反应少,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但长期使用大剂量利尿

常用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及应用

盐酸贝那普利 洛新 降压药的种类有哪些?常见的降压药有哪些?它们的副作用有哪些? A 、六大类降压药 a 利尿药 不良反应:长期服用可致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低氯血症而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口渴、 头晕、肌痉挛;此外尚上有皮疹、瘙痒、视力模糊及长期服用肝、肾等脏器损害等。 氢氯噻嗪 呋塞米 蚓达帕胺 曲帕胺 复方盐酸阿米洛利 胺苯蝶啶 b 3 -受体阻断药 不良反应:四肢冰冷,疲劳,肠胃不适,心动过缓;情绪变化,心脏衰竭;头晕头痛及长期 服用肝、肾等脏器损害等 酒石酸美托洛尔 阿替洛尔 富马酸比索洛尔 盐酸阿罗洛尔 盐酸普萘洛尔 c 拮抗药(生理降压药) 不良反应:头晕、头痛、面 色潮红、肠胃不适、浮肿、皮疹;偶见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动 过缓、窦性停搏;头晕头痛及长期服用肝、肾等脏器损害等。 苯磺酸氨氯地平 尼群地平 拉西地平 非洛地平 硝苯地平 (硝苯吡啶)(弥心平) 盐酸地尔硫卓 维拉帕米 盐酸尼卡地平 乐卡地平 d a -受体阻断药(降压又降脂) 不良反应:头晕、头痛、疲乏、心悸、心律失常、瘙痒、失眠及长期服用肝、肾等脏器损害 等 卡维地洛 盐酸特拉唑嗪 盐酸乌拉地尔 布那唑嗪 哌唑嗪 e ACEI 不良反应:头晕、疲乏、症状性低血压、胃肠功能紊乱、皮疹、瘙 痒、面红、尿频、咳嗽、 呼吸道症状、头痛及长期服用造成肝、肾等脏器损害等 别名:双氢噻嗪双克双氢克尿塞 速尿 呋喃苯胺酸呋安酸 速尿 寿比山伊特安纳催离 别名:倍他乐克 天偌敏 康可 博苏 阿尔马尔 心得安 别名:洛活喜 硝吡乙甲酯 硝苯乙吡啶 乐息平 三精司乐平 波依定 (心痛定)(拜新同)(爱地清) 蒂尔了 合贝爽 盐酸硫氮卓酮 缓释异搏定 佩尔 仙立 冉宁平 达利全 高特灵 优匹敌 迪坦妥 脉宁平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 络德 四喃唑嗪 压宁定利喜定

药物化学--抗高血压药

药物化学--抗高血压药一、最佳选择题 1、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钙拮抗剂是 A.硝苯地平 B.桂利嗪 C.盐酸地尔硫艹卓 D.尼群地平 E.氨氯地平【正确答案】:B 桂利嗪属三苯哌嗪类钙通道阻滞剂,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而使血管扩张,能显著地改善循环。能缓解血管痉挛,同时有预防血管脆化的作用。临床适用于脑血管障碍、脑栓塞、脑动脉硬化症等。 硝苯地平:口服硝苯地平吸收良好,1-2h内达到血药浓度的最大峰值,有效时间持续12h。经肝代谢,体内代谢物均无活性,80%通过肾脏排泄。 能抑制心肌对钙离子的摄取,降低心肌兴奋-收缩偶联中ATP酶的活性,使心肌收缩力减弱,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还可通过扩张周边血管,降低血压,改善脑循环。用于治疗冠心病,缓解心绞痛。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对顽固性、重度高血压和伴有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也有较好疗效。 不良反应有短暂头痛、面部潮红、嗜睡。其他还包括眩晕、过敏反应、低血压、心悸及有时促发心绞痛发作。剂量过大可引起心动过缓和低血压。 因此,硝苯地平不适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 尼群地平本品1,4-二氢吡啶环上所连接的两个羧酸酯的结构不同,使其4位碳原子具手性。目前临床用外消旋体。本品为选择性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钙通道阻滞剂,它对血管的亲和力比对心肌大,对冠状动脉的选择性作用更强。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对缺血性心肌有保护作用。可降低总外周阻力,使血压下降。降压作用温和而持久。 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可单用或与其他降压药合用。本品也可用于充血性心衰。 2、哪个是第一个上市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氯贝丁酯 B.氯沙坦 C.氟伐他汀 D.利血平 E.卡托普利【正确答案】:B 氯沙坦为第一个上市的血管紧张索Ⅱ受体(AT)拮抗剂。疗效与常用的ACE抑制剂相似,具有良好的抗高血压、抗心衰和利尿作用。 3、以下哪个药物2,6取代基不同 A.氨氯地平 B.硝苯地平 C.尼卡地平 D.尼群地平 E.尼莫地平【正确答案】:A 氨氯地平的1,4-二氢吡啶环的结构2、6位和3、5位的取代基不同,产生4位的手性中心,临床用外消旋体或活性的左旋体。2-氨基乙氧基、6-甲基 尼莫地平与尼群地平2,6位取代基相同,都是甲基取代。 尼莫地平化学名称:1-甲基乙基-2-甲氧乙基,1,4-二氢-2,6-二甲基-4-(3-硝基苯基)-3,5-吡啶二羧酸酯。 尼群地平化学名称:2,6-二甲基-4-(3-硝基苯基)-1,4-二氢-3,5-吡啶二甲酸甲乙酯 4、指出下列化学结构是哪个药物

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1.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哒帕胺(寿比山、钠催离); 2. 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阿替洛尔(氨酰心安),比索洛尔(康可、博苏)、拉贝洛尔(柳胺苄心定)、卡维地洛(金络、络德); 3. 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心痛定、拜新同(即拜心痛)、地尔硫(恬尔心)、氨氯地平(络活喜)、非洛地平(康宝得维)、拉贝洛尔(乐西平、司乐平)、尼群地平等)。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开博通)、依那普利(怡那林、悦宁定)、培哚普利(雅施达)、笨那普利(洛丁新)、福辛普利(蒙诺)、雷米普利(瑞秦)等。 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洛沙坦(科素亚)、缬沙坦(代文)、替米沙坦(美卡素)、厄贝沙坦(安博维)等。 各类降压药物适应症和禁忌症 各种降压药物都有它自身的特点,有它的适应证和禁忌症,对于我们来讲,首先更应该记住它的禁忌症,尤其是绝对禁忌症,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是绝对不允许使用的。 1. 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如HCT即双氢克尿噻); 适应证:充血性心力衰竭,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禁忌症:痛风病人绝对不能用,相对禁忌为妊娠。 2. β受体阻滞剂 适应证:心绞痛,心梗后,快速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妊娠高血压; 禁忌症:因为该类药物可减慢心率,因此2~3度房室传导阻滞绝对不能用,该类药物也会引起支气管收缩,因此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人也绝对不能用,此外,周围血管病、糖耐量减低、经常运动者可谨慎使用该类药物。 3. 钙通道阻滞剂 二氢吡啶类(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尼群地平等);

适应证:老年高血压,周围血管病,妊娠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心绞痛,颈中动脉粥样硬化;该类药物使用的比例非常大; 禁忌症:该类药物没有明显的绝对禁忌症,相对禁忌症为快速心律失常充血性心衰。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依那普利等。) 适应证: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梗后,左室功能不全,非糖尿病肾病,1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该类药物也是临床使用较广较多的一类; 禁忌症:妊娠、高血钾、双侧肾动脉狭窄为其绝对禁忌症。 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如缬沙坦等) 适应证: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左室肥厚,ACEI 所致的咳嗽;该类药物也是临床使用较广较多的一类; 禁忌症:与ACEI类药物一样,妊娠、高血钾、双侧肾动脉狭窄为其绝对禁忌症 6. α阻滞剂 适应证:前列腺增生,高血脂: 禁忌症:绝对禁忌为体位性低血压,相对禁忌为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上那么多药物,大家不可能全部记得住,药物说明书上列出的绝对禁忌症是需要大家重点注意的。当然,首选为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基层高血压药物治疗规范 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亿,80%分布在基层(城镇社区/乡村),基层是高血压防治的主战场,基层医生是高血压防治的主力军。 我国人群高血压控制率较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基层医生高血压防治知识和技能欠缺有关。因此,积极宣讲《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推广高血压防治技术是必要的。本文仅就基层高血压药物治疗规范做一简介。 高血压治疗目标●高血压治疗主要目标是血压达标,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危险。

2014年抗高血压药考试试题答案

抗高血压药考试试题 一、A型题(本大题62小题.每题1.0分,共62.0分。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 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哪种药物首次服用时可能引起较重的体位性低血压: A 卡托普利 B 哌唑嗪 C 硝苯地平 D 可乐定 E 普萘洛尔 【正确答案】:B 2.下列何药可使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症状加重: A 米诺地尔 B 肼屈嗪 C 阿方那特 D 普萘洛尔 E 哌唑嗪 【正确答案】:D 3.属于钾通道开放药的是: A 米诺地尔 B 普萘洛尔 C 硝普钠 D 可乐定 E 哌唑嗪 【正确答案】:A 4.哪种药物可抑制血管紧素转换酶I: A 卡托普利 B 二氮嗪 C 利舍平 D 甲基多巴 E 可乐定 【正确答案】:A 5.卡托普利不会产生下列哪种不良反应? A 皮疹 B 低血钾 C 干咳 D 低血压 E 脱发 【正确答案】:B 6.卡托普利的主要作用机理为: A 使血管紧素Ⅱ生成减少 B 抑制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C 竞争性对抗血管紧素 D 抑制肾素的生成 E 直接扩血管 【正确答案】:A

7.有关可乐定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 用药后血管力下降 B 可兴奋外周血管上的。受体 C 阻断外周肾上腺素受体 D 用药后心脏表现为抑制 E 用药后血肾素水平降低 【正确答案】:C 8.长期使用利尿药的降压机理主要是: A 增加血浆肾素活性 B 排Na+利尿,降低血容量 C 减少小动脉壁细胞Na+ D 抑制醛固酮分泌 E 降低血浆肾素活性 【正确答案】:C 9.下列降压药哪一药物最易引起心率加快: A 可乐定 B 利舍平 C 普萘洛尔 D 肼屈嗪 E 胍乙啶 【正确答案】:D 10.哪种药物可推迟或防止糖尿病性肾病的发展: A 米诺地尔 B 利舍平 C 二氮嗪 D 卡托普利 E 肼屈嗪【正确答案】:D 11.下列哪一药物可致血肾素水平升高: A 利舍平 B 普萘洛尔 C 肼屈嗪 D 维拉帕米 E 可乐定【正确答案】:C 12.需经体转化后才能发挥降压作用的药: A 卡托普利 B 肼屈嗪 C 依那普利 D 拉贝洛尔 E 阿方那特【正确答案】:C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本文件提供了抗高血压新药临床评价的一般原则。抗高血压新药临床研究首先要遵循药品临床研究的一般原则,同时也要遵循业已发布的其它相关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如:《化学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品临床试验的生物统计学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物临床试验报告的结构与内容技术指导原则》等。固定剂量复方抗高血压药物制剂的详细内容请参见《复方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从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研究一般考虑、有效性评价、安全性评价、固定复方抗高血压制剂等方面进行阐述。本文说明了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研究主要考虑的相关问题,在有效性评价上主要涉及一般原则,评价指标和标准,证明有效性的研究策略,在安全性评价上提出了除常规药物的临床安全性研究外,强调了高血压药物需要特别关注的主要安全性观察和评价内容,最后介绍了复方抗高血压制剂的有关内容。本指导原则是建议性的,不是新药上市注册的强制性要求。二、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研究一般考虑(一)、临床药理学研究 1、耐受性研究应该进行单次和多次给药的人体耐受性研究,研究中可以同时观察试验药物的降压效应、主要不良反应的类型和程度等,试验中需要制定明确的终止标准。 2、药代动力学研究应该进行详细的人体药代研究,抗高血压药物常用于老年人,因此要对老年人进行特殊研究,对于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也应进行特殊研究。高血压药物常与其他药物合并使用,应该进行相关药物的药代相互作用研究。同时进行药代/药效研究,可以提供额外的信息。 3、药效动力学研究应描述抗高血压药物的药效动力学特点。药效动力学研究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作用时间、血流动力学参数(如血压、心搏出量、体循环血管阻力)、心率和心律(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神经体液参数(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系统等)及肾功能。根据药物作用机制,对以下参数可能有影响的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冲动形成及传导、心肌耗氧量等。通常这些研究采用安慰剂对照。(二)、探索性和确证性临床试验应该进行探索性试验,探索药物的疗效强度和剂量范围等,随后对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在确证性临床研究中进行确认,并进行获益/风险的评估。在探索性和确证性临床试验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1、研究人群参加抗高血压新药研究的应为各种程度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试验中大多数应为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参与研究的患者最好同时患有收缩期高血压和舒张期高血压。在后期的试验中,患有伴

(整理)常用抗高血压药物

匡长春,汤韧,王平(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药剂科武汉430070) 摘要:目的:综述介绍近年来医院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为此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帮助。方法:广泛查阅近年的相关文献报道,了解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现状。结果与结论:各类抗高血压药物拥有自身的特点,适用于不同并发症的高血压,高血压药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111(2000)03-0139-04 高血压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高血压会引起患者心、脑、肾等器官损害,并与糖、脂质代谢紊乱和糖尿病有密切关系,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高血压发病机理及治疗药物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从现阶段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来看,已不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降压,还须考虑降低血压波动性(BPV)、增强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BRS)、改善心率变异性(HRV)及血压昼夜节律等等[1],从而防治高血压并发症,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消退高血压病危险因素。本文对目前医院常用抗高血压药物作个概述,为此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1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根据各种药物在血压调节系统中的主要影响及作用部位,目前一般将抗高血压药物分为5类(表1):表1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2各类抗高血压药物 2.1利尿降压药物噻嗪类利尿剂是50年代后期引进的第一大类抗高血压药物,它与β-阻滞剂被建议作为治疗高血压的首选药物。因为这两类药物在长期对照试验中被长期试验过,并能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其降压作用温和、确切、持久。噻嗪类利尿剂能减轻其它降压药物引起的水钠潴留,增加它们的降压效力,还可减少左心室肥大,其效果比其它常用抗高血压药更明显,它们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选择药物。近期一些长期临床研究表明,在降低冠心病发作方面,小剂量噻嗪利尿剂优于较大剂量利尿剂。短期治疗期间,噻嗪利尿剂会增加血清胆固醇水平,而长期治疗期间(6mo~1a),其水平恢复到治疗前水平。90年代,美国高血压委员会及WH/ISH的指导原则中仍把利尿剂列为首选降压药物之一,但建议应用剂量应小。 2.2干扰肾上腺素能神经药物影响肾上腺素能神经的药物中,除β-阻滞剂外,其它几类药物应用相对较少,而β-阻滞剂经过长期临床应用与对照试验,证明该类药物有效、安全,在临床上应用较多,且不断有此类新药问世。脂溶性β-阻滞剂(普奈洛尔、美托洛尔、拉贝洛尔等)在肝脏中代谢、降解,并能穿透血脑屏障,此类药物被认为可有效降低猝死发生率[2]。水溶性β-阻滞剂以原形在肾脏中消除,血浆浓度更稳定。新一代的β-阻滞剂比索洛尔、贝凡洛尔、塞利洛尔等对β1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资料显示[3],塞利洛尔是一种长效的β-阻滞剂,具有直接扩血管作用,同时还兼有部分α2受体阻滞和内源性拟交感活性,其减慢心率作用较轻,对老年及心率偏慢的高血压患者较为合适。每日服一次,降压效应谷/峰比值,均达到FDA提出的对长效降压药物的要求。塞利洛尔[4]还能扩张支气管,降低呼吸道阻力,这可能与其部分激动β2受体有关。 2.3钙拮抗剂药物钙拮抗剂按化学性质可将其分为4个大的亚类,根据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特性不同,每个亚类又可分为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药物[5](表2)。 2钙拮抗剂的分类

论文: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 XXX 摘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必须针对高血压不同类型综合进行,并通过循征医学不断探讨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以如不加以治疗,常引起脑、心、肾的损害。高血压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降低血压,更重要的是保护靶器官,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本文通过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发展相关的文献信息,综述了该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对目前抗高血压药在临床的应用进行评价。供临床科学、合理治疗高血压疾病的参考。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临床应用 0 引言 高血压指以体循环收缩压持续身高为主要临床表现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研究人员针对各个血压调节系统或环节而开发的新型看高血压药取得了一定成效,已有新药试用于临床或正处在临床前研究阶段。高血压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人类仍在积极寻找理想的抗高血压药物。今后研发的重点应该是可以平稳降压、改善靶器官损伤、病人容易耐受、而且有较好效应的长效抗高血压药物。 为了回应挑战,人们想了种种方法,其中新药的研制和应用是重要的一环,并已经获得了显著的进展,现将抗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利尿降压药 利尿降压药适合于各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适当选用利尿药治疗,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利尿药作为老年性高血压治疗的主要药物。剂量应从小量开始,根据病情适当加量,尤其老年患者用强效降压利尿剂时,初始剂量应小,以防排钠过多、血压过低。利尿降压药分强效利尿剂、中效利尿剂和弱利尿剂三类。 1.1速尿 速尿通用名为呋塞米,适用于一、二级高血压,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或并发心衰者。

常见抗高血压药不良反应一览

常见抗高血压药不良反應一览 利血平(利舍平、血安平、蛇根碱):1.不良反应有鼻塞、乏力、嗜睡、腹泻、胃酸分泌量过多、诱发溃疡病、震颤麻痹、忧郁等。妊娠期间可增加胎儿呼吸合并症。2.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精神病患者禁用。3.用药期间发生明显抑郁症状应减量或停药。临近产期的孕妇不宜应用。 降压灵:注意临近产期的孕妇不宜应用。 肼屈嗪(肼苯哒嗪):超过400mg/日易产生副作用。心动过速、冠状动脉病变、脑血管硬化和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禁用 可乐宁(氯压定、血压得平、110降压片):1.不良反应为口干、嗜睡、便秘、乏力、心动过缓、头晕、头痛、恶心、直立性低血压及性功能不全等。2.注意长期服药可产生钠潴留。不可突然停药,应逐渐减量。3.静脉注射可引起血压短暂升高而后持续下降。 卡托普利(开博通、甲巯丙脯酸、刻甫定):1.不良反应为恶心、眩晕、味觉减退、皮疹等,个别患者可出现蛋白尿、粒细胞缺乏症、肝功能异常等。2.过敏体质者禁用。肾功能不全者、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依那普利(悦宁定、益压利、苯酯丙脯酸、苯丁酯脯酸、恩纳普利、依苏):1.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口渴、咳嗽、倦怠、皮疹、心悸、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胸痛、白细胞减少、电解质紊乱等。2.对该药过敏、手术前、肾动脉狭窄、孕妇、哺乳期妇女、儿

童禁用。3.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剂量根据肾损害情况决定。4.与交感神经阻断剂和神经节阻断剂合用时应谨慎;与某些β-受体阻滞剂合用能增强该药的抗高血压作用;与钾盐或含钾药物合用可引起高血钾症。 西拉普利(抑平舒):注意:1、对该药过敏者、腹水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2、老年人、儿童、双侧肾动脉狭窄及严重肾功能障碍患者慎用。3、使用该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避免引起血压急剧下降。 4、与非甾体抗炎药并用可影响该药的降压作用。5.其他与依那普利基本相同。 培哚普利(雅施达、哌林多普利、普吲哚酸):1.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口渴、咳嗽、倦怠、皮疹、心悸、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胸痛、白细胞减少、电解质紊乱等。2.对该药过敏、手术前、肾动脉狭窄、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禁用。3.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剂量根据肾损害情况决定。4.与交感神经阻断剂和神经节阻断剂合用时应谨慎;与某些β-受体阻滞剂合用能增强该药的抗高血压作用;与钾盐或含钾药物合用可引起高血钾症。5.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可能对该药过敏,应谨慎;肾动脉狭窄的患者用该药会影响肾功能;与噻嗪类药物合用可降低该药的血液浓度。 贝那普利(洛汀新、苯那普利):1.肾动脉狭窄、心衰、冠状动脉硬化或脑动脉硬化患者慎用。2.用药后出现面部水肿,应立即停药。对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并发喉部水肿或休克者应立即抢救治疗。3.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口渴、咳嗽、倦怠、皮疹、心悸、

浅谈抗高血压药的研究进展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抗高血压药的研究进展 学生姓名刘畅 学号 1525763313001 类型网络教育 专业药学 层次专升本 指导教师刘雪梅 日期 2017年3月28日

目录 引言 (1) 1抗高血压药物市场现状分析 (1) (一)全球抗高血压药市场现状分析 (1) (二)国内抗高血压药市场现状分析 (3) 2抗高血压常用药物及其注意事项 (4) (一)利尿剂 (4) (二)β-受体阻滞剂 (5) (三)钙拮抗剂 (5) (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5) (五)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6) 3抗高血压药物的发展趋势 (6) (一)抗高血压药的联合使用 (6) (二)高血压的药物基因组学或遗传学 (7) (三)靶器官保护 (7) (四)待解决的问题 (8) 结语 (8)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浅谈抗高血压药的研究进展 摘要 高血压是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并容易诱发各种并发症,引起心、脑、肾等器官病变,导致脑卒中、主动脉瘤和冠心病等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一旦患上高血压就要终身用药,十分不便。全球高血压患病群体正在不断增大,抗高血压药物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当中,所幸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与应用也在不断发展当中,先后出现了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以及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等抗高血压药物,并朝着联合用药、保护靶器官以及药物基因组学或遗传学方向发展,期望能够发挥更好的疗效,给患者带来福音。因此,本文将以抗高血压药为研究对象,从抗高血压药的市场现状、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及其注意事项和发展趋势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能为有效治疗高血压疾病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市场现状;常用药物;注意事项;研究进展

2021年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研究文献综述

*欧阳光明*创编2021.03.07 论文文献综述 欧阳光明(2021.03.07) 题目名称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研究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院(系) 完成日期

*欧阳光明*创编2021.03.07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 摘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人类心血管疾病之一。分为原发性高血压(95%)和继发性高血压(<5%),由于其病理损害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起脑卒中、闭塞性心血管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及肾功能衰竭等重要生命器官的病损,是目前人类的主要致死致残原因之一。因此,对于治疗高血压病的各种药物对于我们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血压病高血压治疗利尿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 正文 一、前言 高血压的发病率高,但是人们对高血压的知晓率却较低。据调查显示,截止2010年,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病者,城市为36.3%,农村为13.7%,而其中治疗率,即能得到治疗的人仅分别为17.4%和5.4%。即使接受了治疗,其血压的控制率(经治疗高血压能控制在140/90mmHg)城市为4.2%,农村为0.9%。由此医学专家们预计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的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将会继续升高。近年来,随着高血压基础研究和治疗学等方面不断深入,国内外诸多大规模临床治疗试验取得的许多成果使得降压治疗能很好地纠正,也能改善高血压的各种病理生理状态,明显减轻靶器官损害,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各种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优缺点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本文就高血压的病理机制及一些常用抗高血压药物予以一些介绍与评价。 二、主体 ㈠、高血压的病理机制: 目前关于高血压病的确切病理机制任有待进一步研究。大致来说,有以下一些学说:精神、神经学说精神源学说认为在外因刺激下,患者出现较长时期或反复较明显的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等情绪变化是,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平衡失调以及不能正常行使调节和控制皮层下中枢活动的功能,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舒缩血管中枢传出以缩血管的冲动占优势,从而使小动脉舒缩,周围血管阻力上升,血压上升[1]。遗传学说认为,高血压病患者有家族史的多,其直系亲属的高,双亲均有高血压的子女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大。动物实验早已从大鼠中选出SHR 品系,高度提示遗传的作用[2]。钠摄学说认为,大量的实验、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证实钠的代谢和高血压密切相关。在食盐摄取量高的地区的人群,如在日本本土的日本人中,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而在食盐摄入量低的地区的人群,如在阿拉斯加的爱摩斯基人中,则几乎不发生高血压。限制钠的摄入可以改善高血压情况,服用利尿剂增加钠的排泄也可降低增高的血压[3]。 ㈡、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目标: 2007年,欧洲高血压学会(ESH)/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高血压指南指出:高血压治疗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血压达标,降低长期心血管总危险。大量研究表明,经降压治疗后,在患者能耐受的前提下,血压水平降低,危险降低的更多。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对于所有高血压患者,血压至少应低于140/90mmHg,即血压控制目标值。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对于糖尿病及高危、极高危患者(如伴卒中、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蛋白尿),血压控制目标值至少应低于130/80mmHg。为使血压更易于达标,抗高血压治疗应在心血管损害发生之前开始[4] ㈢、高血压病的选药原则: 当前,临床常用的降压药有许多种类。无论选用何种药物,其治疗目的均是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预防或减轻靶器官损害。新指南强调,降压药物的选用应根据治疗对象的个体状况,药物是作用、代谢、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参考以下各点做出决定:①治疗对象是否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②治疗对象是否已有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疾病(尤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肾病、糖尿病的表现;③治疗对象是否合并有受降压药影响的其他疾病;④与治疗合并疾病所使用的药物之间有无可能发生相互作用;⑤选用的药物是否已有减少心血管病发病率与病死率的证据及力度;⑥所在地区降压药物品种供应与价格状况及治疗对象的支付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

*******学校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专业: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定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年 6 月 3 日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世界各国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均高达10%~20%以上。高血压对人类的最大危害是能导致患者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本文将对抗高血压药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原则、研究进展 前言:随着我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导致人们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长,目前人们对于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主要有利尿降压药、β受体阻滞药、α受体阻滞药、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这六大类为主,但是随着病情的变化以及带来的副作用,对于高血压病情的控制以及治愈带来了难题,所以人们对于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正文 1.1 肾素抑制药肾素是一种蛋白水解酶,血管紧张肽原是它的唯一底物。因此,抑制肾素的活性可使 RAAS的限速过程受阻,导致体内AngⅠ、AngⅡ及醛甾酮含量下降,进而引起血管舒张,水钠排出量增加,血压下降。肾素抑制药作为降血压药效应类似于或优于ACEI和AT1受体阻滞药,因为它阻断的是RAAS的起始环节。 1.2 20世纪70年代合成的肽类肾素抑制药,如依那克林、雷米克林等,生物利用度低,口服无效,而且不良反应也较多,这无疑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近来开发的选择性高、口服有效的非肽类肾素抑制药,如阿利克林等,在动物实验中已显示出显著的降血压作用。它们的降血压作用与对肾素的抑制相平行,且克服了肽类肾素抑制药口服无效或生物利用度低、消除快的缺点。这一类肾素抑制剂有可能成为治疗高血压的理想药物。 1.3 中性内肽酶一ACE双重抑制药中性内肽酶-ACE双重抑制药又称血管肽酶抑制药,能同时抑制ACE及NEP活性,降低RAAS活性,增加血管舒张性,能提高体内缓激肽和心钠素的浓度及活性,在用于治疗高血压时,比单用ACEI或NEP抑制药具更好的效用和生物利用度。 1.4 最近研制的该类药物有奥马曲拉,法西多曲以及山帕曲拉等。大量的对照实验都证实奥马曲拉对高血压具显著疗效,且与血浆肾素水平无关。奥马曲拉对肾功能不全所致的高血压也有明确疗效,且可改善肾功能,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改善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奥马曲拉还可降低ACE及NEP的肾结合率,从而降低对肾血管的局部损害。目前该药已进入Ⅲ期临床研究。虽然目前NEP-ACE双重抑制药的临床研究资料尚少,但从作用机制来看,这类药物可能是较理想的抗高血压药,在未来抗高血压治疗中将占据重要地位。 1.5 醛甾酮受体阻滞药近来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发现,醛甾酮可不依赖于AngⅡ和升高的血压而独立地在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疾病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许多研究提示,除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内环境稳定之外,醛甾酮还是血管损伤的一个重要的调节因子。醛甾酮可直接作用于血管系统,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肥大、内皮功能异常、心肌纤维化、蛋白尿和肾血管损伤等有关。在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中都证明,阻断醛甾酮受体对这些损伤有保护作用。螺内酯为一非选择性的醛甾酮受体阻滞药,可以有效地抑制醛甾酮的这些不利作用,但同时也伴有许多不良反应,如男性乳腺发育、阳痿和女性月经紊乱等。这主要是因为螺内酯可同时作用于其他甾类受体。

常用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及应用

常用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及应用 降压药的种类有哪些?常见的降压药有哪些?它们的副作用有哪些? 一、六大类降压药 1. 利尿药不良反应:长期服用可致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低氯血症而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口渴、头晕、肌痉挛;此外尚上有皮疹、瘙痒、视力模糊及长期服用肝、肾等脏器损害等。 氢氯噻嗪别名:双氢噻嗪双克双氢克尿塞 呋塞米速尿呋喃苯胺酸呋安酸速尿 蚓达帕胺寿比山伊特安纳催离 曲帕胺 复方盐酸阿米洛利 胺苯蝶啶 2.β-受体阻断药不良反应:四肢冰冷,疲劳,肠胃不适,心动过缓;情绪变化,心脏衰竭;头晕头痛及长期服用肝、肾等脏器损害等 酒石酸美托洛尔别名:倍他乐克 阿替洛尔天偌敏 富马酸比索洛尔康可博苏 盐酸阿罗洛尔阿尔马尔 盐酸普萘洛尔心得安 3.拮抗药(生理降压药)不良反应:头晕、头痛、面色潮红、肠胃不适、浮肿、皮疹;偶见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头晕头痛及长期服用肝、肾等脏器损害等。 苯磺酸氨氯地平别名:洛活喜 尼群地平硝吡乙甲酯硝苯乙吡啶 拉西地平乐息平三精司乐平 非洛地平波依定 硝苯地平(心痛定)(拜新同)(爱地清) (硝苯吡啶) (弥心平) 盐酸地尔硫卓蒂尔了合贝爽盐酸硫氮卓酮 维拉帕米缓释异搏定 盐酸尼卡地平佩尔仙立

乐卡地平再宁平 4.α-受体阻断药(降压又降脂)不良反应:头晕、头痛、疲乏、心悸、心律失常、瘙痒、失眠及长期服用肝、肾等脏器损害等卡维地洛达利全络德 盐酸特拉唑嗪高特灵四喃唑嗪 盐酸乌拉地尔优匹敌压宁定利喜定 布那唑嗪迪坦妥 哌唑嗪脉宁平 5. 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不良反应:头晕、疲乏、症状性低血压、胃肠功能紊乱、皮疹、瘙痒、面红、尿频、咳嗽、呼吸道症状、头痛及长期服用造成肝、肾等脏器损害等盐酸贝那普利洛新 卡托普利开博通硫甲丙脯酸 希拉普利抑平舒 雷米普利瑞泰 赖诺普利捷赐瑞 福辛普利纳蒙诺 培哚普利雅施达 马来酸依那普利康宝顺悦宁定 6. ARBS(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药)不良反应:腹泻、血管性水肿、背部疼痛、上呼吸道感染、头痛、头晕及长期服用造成肝、肾等脏器损害等 颉沙坦代文 氯沙坦钾科素亚海捷亚 替米沙坦美卡素 伊贝沙坦安博维吉加 二、性能各异的其他药 利血平血安平寿比安蛇根碱 复方降压片 复方利血平片 脉舒静 降压静片 美加明异坎胺 盐酸肼苯哒嗪盐酸肼酞嗪 双阱屈嗪双肼酞嗪血压达静 地巴唑 门冬氨酸钾镁脉安定潘南金

抗高血压药的分类

抗高血压药的分类 1.利尿药:氢氯噻嗪吲哒帕胺等 2.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等 3.交感神经抑制药 (1)中枢性交感神经抑制药:可乐定、莫索尼定 (2)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抑制药:利血平 (3)神经调节阻滞药:如美加明 (4)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①α受体阻断药:哌唑嗪 ②β受体阻断药:普诺奈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 ③α、β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等 4.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ACEI普利类ARB 沙坦类 (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如卡托普利、那依普利、雷米普利等 (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如氯沙坦、缬沙坦、替米沙坦、厄贝沙坦等 5.血管扩张药 (1)血管平滑肌舒张药:如肼屈嗪、硝普钠等。 (2)钾通道开放药:如吡那地尔等。 二、常用抗高血压药 目前常用的抗高血压药包括利尿药、钙通道阻滞药、β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等。

(一)利尿药 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双氢克尿噻) 【作用与应用】 氢氯噻嗪降压作用温和而持久。降压作用机制如下: ①用药初期主要通过排钠利尿使得有效血容量下降而降压 ②长期用药则因持续排钠而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钠离子的含量减 少,随之钠离子和钙离子交换减少,细胞内钙离子减少,导致血管平滑肌松弛;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对NA等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诱导动脉壁产生扩血管物质,如激肽、前列腺素等。 单独应用可治疗轻度高血压,与其他抗高血压药合用可治疗中、重度高血压。 【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 1.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低血镁等,以低血钾最常见,可增强强 心甙的心脏毒性。患者宜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香蕉、土豆、柠檬汁等)或合用留钾利尿药。 2.高尿酸血症可使尿酸排出减少,对痛风患者易加重病情,应慎 用,与阿司匹林合用可诱发痛风。 3.高血糖因抑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和影响对葡萄糖的利用而 升高血糖。并能减弱降血糖的作用,故糖尿病患者慎用。 4.其他可引起高血脂、尿素氮升高、过敏反应及胃肠道反应等。 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吲达帕胺(indapamide,吲哒胺,indamin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