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认识民族传统体育训练的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民族传统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发表时间:2017-02-15T15:03:36.43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2月总第219期作者:梁喜琳[导读] 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既是人类自身实践活动的结果。
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730700 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既是人类自身实践活动的结果,同时在其发展和形成过程中,更深深地受到传统习俗、传统道德、传统教育等相关传统文化形态的影响。
学校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文化与文明传递过程最优化的形式之一,加强学校体育中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对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进程具有战略意义。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绚丽多彩,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发明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在世界体育文化中独树一帜。
如何在学校开展民族体育教育?一要采取有效措施,将其列入正式的教学计划,让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当地主要的民间传统项目;二要有计划地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入到体育课的教材中,并在学校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一、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意义大多数的学生对目前传统体育的认识比较缺乏。
以武术为例,学生对武术的了解大多是从武打片开始的,认识到武术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够保护自己,而对于武术的文化内涵却不知道多少。
武术看重神形兼备、内外兼修、身心俱练,有比较强的含蓄之美,展威武之姿。
另外,还有民族舞蹈、养生与一些娱乐项目,学生通过学习这些项目,能加深对传统体育的理解,对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爱传统体育的人越来越多,传统体育的后备力量就会越来越强大,这样,我国的传统体育就会得到很好的传承。
另外,民族体育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必将扩大观众的规模,群众的欣赏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有了更多的关心、关注、赞赏、批评,民族传统体育就会发展、成长。
二、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民族传统体育引进教学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要使民族传统体育能够不断延续下去,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科学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独有的一种体育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深厚的民族感情。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国家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近几年,由于传统体育的一些特点,民族传统体育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特别是在人们追求身心健康,坚持自身文化和精神价值的背景下,更加受到青少年的喜爱。
要想提升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水平,必须具备科学的认识。
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的意义。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它蕴含着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它往往具有地域性、时代性、民族性等特点,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发扬和弘扬。
推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体育文化娱乐生活,还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培养和提高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
其次,我们需要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要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我们必须借助网络和各种展览会等各种平台来宣传、推广。
可以在社会上组织民间体育活动、全国大赛等活动,使更多的人知道民族传统体育、了解其传统文化意义和体育健康价值。
另外,要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的技术和智力优势。
民族传统体育的技术和智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如外功、内功、拳艺等,这些技术和智力对于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促进民间体育的发展以及强化民族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通过专业的培训、训练和比赛等手段,将民族传统体育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造福社会。
最后,我们必须要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传承。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需要当代人们更加积极的保护和传承。
我们要积极推广传统体育项目,鼓励人们通过学习、训练、比赛等多种形式来体验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同时,应当通过制定法规、保护政策等方面来加强对传统技艺、技能、经验和知识的保护。
在总体上,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科学认识,关乎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一、名词解释:1. 民族传统体育:指一定的民族,一定的范围内开展的,从传统社会中沿袭下来的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对人体改造的体育活动。
2. 民族传统体育学:是一门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世界各民族传统民族体育为研究对象,以田野调查和以理论思辨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探索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规律,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为目的的一门应用学科。
3.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4. 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性:指民族传统体育的形式与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社会生活的中和反映,是一个民族的群体性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
5.摔跤: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古老文艺,是一项徒手进行较量,并将对方摔倒为胜的竞技运动。
民族摔跤⑴宋代摔跤称为“相扑”;宋代出现官交,私交⑵1953年正式列为比赛项目⑶1956~1957年颁布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等级制度⑷1958年正式命名中国式摔跤⑸维吾尔族把摔跤称为“且里西”,满族成为“善扑”,蒙古族称为“博克”,彝族称“格”6.龙舟竞渡:又称“赛龙舟”“划龙船”“龙舟赛会”等,是一种具有民族浓郁文化色彩群众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体育运动。
⑴人数一般不多于23人⑵按照第八届龙舟竞赛规程的规定,龙舟竞赛项目包括:标准龙舟和小龙舟两个项目⑶运动员(划手20人、舵手1人、鼓手1人、替补队员2人)7.珍珠球:俗称“海珍珠”“投空手”,是满族流行的一种体育项目(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⑴1991年,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第一次列被列为运动会正式项目⑵第8届民运会,珍珠球比赛设男子珍珠球与女子珍珠球两个项目⑶每队上场7名队员8. 蹴球:又称“蹴鞠”“踏鞠”“踢鞠”“互打”,是我国古代流行的娱乐健身活动⑴每队不多余8人⑵第六届⑶最早出现于商代9.抢花炮:是流行于侗族、壮族、仫佬族等民族中的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
第1篇一、引言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武术教学逐渐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武术教学的实践意义,旨在为武术教育的推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1. 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武术教学强调内外兼修,通过练习拳法、器械等动作,使学生在运动中锻炼身体,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免疫力。
研究表明,长期进行武术锻炼的人群,其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普遍优于未参与武术锻炼的人群。
2. 调整呼吸,改善心血管系统武术练习中,呼吸与动作紧密结合,有助于调整呼吸节奏,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
此外,武术中的跳跃、旋转等动作,能够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心脏泵血能力。
3. 增强骨骼,预防骨质疏松武术教学中,动作幅度较大,对骨骼的锻炼作用明显。
长期进行武术锻炼,有助于增强骨骼密度,预防骨质疏松。
三、培养意志,塑造人格1. 增强自信心,培养勇敢精神武术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克服困难,不断挑战自我。
这有助于增强自信心,培养勇敢精神,使学生敢于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2.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武术比赛中,选手需要与队友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比赛。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团队凝聚力。
3. 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武术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如尊重师长、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等。
这些品质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四、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1. 传承武术文化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武术教学,可以将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武术。
2. 弘扬民族精神武术教学中,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民族精神。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提高审美素养,丰富精神生活1. 培养审美情趣武术动作优美、节奏感强,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通过武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 丰富精神生活武术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了解武术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谈新课程后,如何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
民族传统体育指具有各民族特色的养生、健身和娱乐体育活动的总称。
目前在我国各民族中开展较为广泛、影响较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其主要有:射箭、武术、摔跤、举重、划龙舟、骑马、围棋、千秋、跳绳、拔河、放风筝等等,其中不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被各类学校体育引进和采纳并深受喜欢。
在学校开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活动,不仅可以充实学校体育的教学体系,能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还能弘扬民族文化,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学校体育不仅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民族荣誉感。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材实行三级管理,地方教材与校本教材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民间体育项目是地方教材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开发与利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能更好的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方式,淡化竞技运动,强调学生的体验。
1、民间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民间体育产生于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生产和生活方式之中,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
既有鲜明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哲学内涵,又有人类渴望追求“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特点,将德、智、体、美融于一体,寓德育于体育之中,寓体育于游戏、审美之内。
更因其因时、因地、因习俗制宜,具有与自然环境协调、与日常生活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成为本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而在民间广为流传,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开展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教学,对弘扬民族精神,抒发民族激情,加强民族大团结,提高全民族的身心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极强的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2、做好民间体育这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开发利用丰富多彩的民间体育项目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
262019年6月刊(总第74期)青少年人文教育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9)06-026-03投稿日期:2019-01-29作者简介:王兵柯(1986—),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简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青少年发展的意义王兵柯(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摘 要:随着我国学校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创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发展工作。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弘扬作为现代学校教育建设过程的重中之重,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直接关系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
因此,学校要积极将体育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优秀体育文化资源,根据学生体育学习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利用传统体育文化开展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活动,优化设置体育课程,创新应用不同体育教学模式。
本文主要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青少年发展的意义展开探讨。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青少年;体育教学;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其文化性和民族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影响力。
通过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效融入学校体育教学中,不仅能够帮助广大青少年正确理解感悟到民族传统文化深层含义,树立起终身体育学习理念,还可以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弘扬传承目标,让青少年形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先进精神品质。
因此,现代学校要在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中,充分发挥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优越性,促进青少年人格健康发展,让青少年积极参与到发扬民族传统体育精神的学习活动中。
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精神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产物,其发展形势多种多样、内容极为丰富,从不同角度体现出了我国不同民族地区的风俗文化、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以及心理形态发展情况。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不同民族地区民众维护文化信仰的核心手段和方式,无论是哪种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都能够充分凸显出其民族性内涵特点,从不同民族体育项目活动中都能够看得到少数民族的特色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文化。
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意义究竟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意义是什么呢?下面店铺为大家推荐了,欢迎大家参阅。
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意义体育象征着国家的兴盛、民族的安康。
体育能够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特别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所体现出的政治意义更是超越了其运动本身。
1953年11月8日至12日,我国在天津市民园体育场举行了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第一次走出边寨。
自1981年全国少数民族体育工作座谈会后,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定为每四年举行一次,这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从此步入繁荣发展的新时期。
目前,我国已在天津、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南宁(分赛场呼和浩特)、昆明、北京(分赛场拉萨)、银川、广州、贵阳等地成功举办了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到第八届为止比赛项目已由第二届的2个增加到15个,表演项目由第二届的68个发展为148个,代表团从第一届的9个增加到35个,参赛人数从第一届的12个少数民族的395名运动员扩展到55个少数民族的6381名运动员。
如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不但比赛规则逐渐完善,而且有会徽、会旗和会标,这标志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正规化。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现代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1.推动国家近代体育项目的开展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不但促进了民族地区传统体育的发展,而且也推动了国家一些近代体育项目的开展,为国家近代体育项目不断输送人才。
有些民族体育项目接近或类似近代体育项目,如射箭、摔跤、马术以及达斡尔族的传统体育“波依阔”(与现代曲棍球运动相似)等体育活动,这些民族体育项目只要稍加改革就能直接参加国内外体育比赛。
这些项目在民族地区常年广泛开展,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经过科学训练就能快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历届国家男子曲棍球队员中1/3的选手来自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我国达斡尔族人口只有15万人,但是这个民族的传统体育“波依阔”填补了我国曲棍球运动的空白。
民族传统体育概论—第七期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学习《民族传统体育概论》课程的意义参考答案:###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与创造,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有助于全面认识民族传统体育,开阔文化视野######整体、全面、概括性的认识民族传统体育###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认识民族传统体育现象和问题的基本能力###了解各个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及其基本特点、内容和发展历程###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价值###树立科学的民族传统体育观,进一步继承与发展我国现代民族传统体育事业###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对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更加切实的帮助。
###2.学习《民族传统体育概论》的目的参考答案:###整体、全面、概括性的认识民族传统体育###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认识民族传统体育现象和问题的基本能力###了解各个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及其基本特点、内容和发展历程###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价值###树立科学的民族传统体育观,进一步继承与发展我国现代民族传统体育事业######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与创造,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有助于全面认识民族传统体育,开阔文化视野###正确###对3.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是指参考答案:55###观赏性多样性科学性民族性"###观赏性多样性科学性民族性###地域性4. 1. “射礼”是统治阶级通过射箭运动进行礼仪道德教育的一种手段,它划分的基础是什么?参考答案:###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对###正确###5.民族传统体育产生的动因?参考答案:模仿.游戏#########。
民族传统体育的作用1.1健身作用众所周知,任何体育运动都是以身体活动的形式进行的,它要求人体直接参与运动,在愉悦身心的运动中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并在人的体力和人的体内运动能量物质的“消耗—恢复一超量恢复”的不断循环中,促进人的体能发展和体质增强。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同样以身体活动的方式进行,在愉悦身心的运动中承受一定的生理负担,促进人的体能发展和体质增强,也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所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更是维系民族生存的保证之一。
各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劳动、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了各具特色的锻炼手段和锻炼意识。
例如,早在公元8世纪前,藏族同胞就时常用洗冷水澡的方法来锻炼身体。
彝族谚语有“脚勤脚先出,手勤手先动”,“跳歌要跳三跺脚,跳得黄灰做得药”。
苗族谚语有“勇敢靠培养,力量靠锻炼”等等。
具体运动项目如:侗族的抢花炮、哈尼族的秋干、回族的木球、藏族的押加、朝鲜族的跳板等,都具有显著的强身健体功效。
人们在参与这些活动时,不仅发展了体能,增进了健康,而且精神上得到满足,意志上得到锤炼。
1.2教育作用据《中国古代教育史》记载:“氏族公社成员们除在生产实践中受教育外,又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中受教育,他们利用游戏、竞技、舞蹈、歌唱、记事符号等进行教育。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些本身就产生于生产、生活,并在体育活动中,对下一代进行生产、生活技能的传授和教育,如傈僳族的过溜索、拉祜族的射弩、苗族的爬花杆等,都具有向后人进行生产、生存能力教育的作用。
有些少数民族还注意通过祭祀活动、戒度仪式、成人礼仪等形式教育族人和后人要勇于挑起民族兴旺的重担,如参与战争、保长卫幼、相互帮助以及社会道德规范教育,以形成人们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诚实、勇敢、坚毅等良好的民族心理素质。
这种教育植根于人们的意识之中,成为一种精神与风气,在各少数民族内部广泛流传,成为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加入到大、中、小学的体育课教学中,既可以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身心健康,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于民族传统体育课读后感民族传统体育教案篇一:民族传统体育课后感民族传统体育,就整个体育运动的工程来说,根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地区通行的,如人们常说的田径、体操、球类等运开工程,这类运开工程是由古希腊、古罗马竞技以及欧美娱乐活开工程开展起来的,有人称这类体育运动为西方体育体系。
另一类为东方不同民族特有的,如我国的导引、太极拳、武术,印度的瑜伽,日本的相扑,韩国的跆拳道等,都是从各自国家和民族传统的健身、军事、娱乐活动中开展起来的,有学者把这类体育运动称之为东方体育体系。
通过学习民族传统体育,就其工程分类来说,我个人认为到民族传统体育可拆分为“民族传统”和“体育”两个概念来分析。
首先“民族传统”,顾名思义。
民族,明显带有很强的地域性质。
事实上,从狭义上看,民族可以理解为一个民族,而从广义上讲,民族却可以解释为一个团体。
一个民族可以算一个团体,一个国家可以算一个团体,一个世界也可以算一个团体。
一个团体有自己独有的体育运动。
小到一个少数民族的某项活动,如风筝、空竹等;大到世界一体的活动,如篮球、足球等。
至于传统,那么更加容易理解。
传统是人们用来界定人类开展经验历程的一个定性词语,它的相对面是现代,即传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简单的说传统即是世代相传的精神、制度、风俗、艺术等的一类事物。
传统的概念明白之后,民族传统这个词组的概念变显而易见了。
简单的说,民族传统即一个团体范围内世代相传的精神、制度、风俗、艺术等一类事物。
其次“体育”。
体育一次目前有两种较有支持性的释义:〔1〕以开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的教育,通过参加各种运动来实现,在活动的过程中以锻炼人的身体为目的;〔2〕指体育运动。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各种活动,包括田径、体操、球类、游泳、武术、登山、射击、滑冰、滑雪、举重、摔跤、击剑、自行车、打球等各种工程。
究其两种解释,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体育它是一种以人为参与体的各类相关活动的总称。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发展1. 引言1.1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发展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发展。
作为中国民族智慧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体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健康生活和体育运动的追求。
古代中国的传统体育活动多样丰富,既包括力量与耐力的竞技,也包括柔韧与技巧的表演,每种体育项目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体育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重要方式,强调身体与精神的统一,追求和谐统一的境界。
传统体育项目如太极拳、武术、太极剑等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这些传统体育项目通过练习,可以增强身体素质,调整气息,提升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这些体育项目还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注重动静结合、阴阳调和,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和谐观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体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体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中国传统体育的国际传播也愈发重要,通过国际交流和合作,可以将中国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传播到世界各地,增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促进世界体育事业的发展。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发展,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继承和传承。
2. 正文2.1 汉字体育的起源与演变汉字体育,是指以汉字为载体的传统体育活动,起源于古代中国。
汉字体育的演变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字学习和体育训练相结合的传统。
最早的汉字体育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的甲骨文,那时人们将练字和锻炼身体结合在一起,认为字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
随着历史的发展,汉字体育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独特的体育形式。
在汉字体育中,人们通过练习书法、描红、认字等活动,不仅提高了字的书写水平,还锻炼了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汉字体育在古代的士人中十分流行,被视为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精神力量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精神力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团结协作精神:民族传统体育往往需要集体参与和协作,这有助于
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2. 坚韧不拔精神:在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过程中,人们需要克服各种
困难和挑战,这需要人们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3. 拼搏精神:民族传统体育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竞技比赛。
参与者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才能取得胜利,这有助于培养拼搏精神。
4. 尊重和包容精神:民族传统体育通常涉及多个不同的民族和地区,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传统。
5. 爱国主义精神:民族传统体育往往与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紧密相连,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人们可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凝聚力。
6. 娱乐和休闲精神:民族传统体育也是一种娱乐和休闲方式,有助于
人们放松身心,享受生活。
总的来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精神力量是强大的,它有助于培
养人们的团队精神、拼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发展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指中国人民在长期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极创造、发展和传承的各种体育活动、竞技项目和健身养生方法。
这些传统体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发展,反映了中国民族的特色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本文将从文化内涵和历史发展两个方面来介绍中国民族传统体育。
一、文化内涵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强身健体的文化内涵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注重的是强身健体,而非竞技结果。
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大多是以功夫、太极拳、剑术、气功、武术等为代表的武术体育,这些项目的动作设计慢、柔、缓,要求健身的同时注重内涵,通过独特的动作、韵律、呼吸和意念,辅以自然调理和心身静养方式,使人们身心得到放松、调节和协调,起到了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作用。
中国传统体育以身体文化为基础,注重身体的自我调节和运用。
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身体是与自然、与家庭、与社会相互关联的重要存在,因此,中国传统体育一直注重身体的诸多方面,包括肢体肌肉的训练、呼吸方法的掌握、意念的调节和洞察等方面,在体育活动中将身体视为一个整体,以达到强身健体、培养品德、修身养性的目的。
3.道德文化的内涵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也注重培养人的道德素养,尤其是在武术和太极拳等项目中,非常注重练习者的道德修养,这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密不可分。
在武术和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强调尊重他人、诚实守信、谦逊自律的品行,注重练习者的内心修养和心境调整。
二、历史发展1.古代时期中国传统体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已经开始有类似于射箭、跳跃、举重、投掷等项目的体育活动。
到了商代、周代,以及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体育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例如射箭、驭马、舞剑、跑步、跳跃等项目。
中古时期,以元朝时期,中国传统体育开始发生重要的变化,特别是在武术方面,秦腔、评话、舞狮、龙舟等项目也开始崭露头角,形成了有四大名剑门派的“武术世家”文化。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 中学阶段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意义与路径研究何花(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新安中学,安徽,安庆 246122)摘 要:中学阶段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高、民族文化的传承、建设国家的文化自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学阶段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主要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实施: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营造校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以考试为导向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意义;路径一、中学阶段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意义(一)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有利于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人民千百年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体育活动,也是当今众多体育项目中的重要形式,武术、珍珠球、毽球、龙舟等都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优秀代表,千百年来,这些运动项目在我国人民生活中起到了健身、娱乐、表演等多重左右。
时至今日,弘扬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对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化、提升我国人民健康水平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今日依然是提升国民健康素质的重要手段。
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既能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也能在教育过程中增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每一个项目都是一种文化形式,每一个项目都承载着许多故事、拥有许多文化内涵。
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育过程中,也传承着中华文化。
例如,龙舟竞渡是一个民族传统体育集体项目,通过比赛龙舟在水面上的行进速度来判定胜负,表面上看,就是一个划船比赛,但是从比赛时间的选择、龙舟的样式、龙舟的起源等方面来说,它是一个彻底的文化活动,小小的龙舟又承载了太多的故事。
因此,在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除了可以学到项目本身的技能以外,还可以学习到很多民族传统文化,因此,在青少年当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十分有利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
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积极作用摘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不仅包括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民族传统体育,而且包括非主流的少数民族体育活动,这些都是在特定的地域环境、条件、文化背景下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而出现的。
民族传统体育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学校德育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古老文化积极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我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
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所以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和谐。
但是,近年来,我们在研究“三农”问题时,对农村农民健身问题的关注并不多,对于农村农民健身工程与建设和谐社会之间的联系探索不够。
如果农村全民健身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决,那么建设和谐、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是一句空话。
体育作为全民健身的主要途径与方法,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社会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特色的文化体系,有利于学校体育教学顺利开展,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和终身体育意识,完善学校体育教学体系。
一、促进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具有多元功能的社会文化现象。
它对素质教育的很多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的培养,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是各项素质的根本。
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从健康身体、愉悦身心出发与德育、智育一道成为提高人的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的影响往往把思想境界的提升看得比强身健体更重要,要强调意境。
只有修身养性、提高德性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体现了深奥的东方文明和热爱和平、善良诚信及乐于助人的优良道德品质,处处表现出我们这个仁义之国,礼仪之邦的民族特性,其本身就是极好的思想道德教材。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习题及答案1、评价陀螺技术有效性的主要标准有哪些?旋和准是两个同等重要得的因素,强队之间的比赛尤其如此。
削弱哪一面都会导致比赛失败。
比赛中常见这样情况,守方陀螺旋得很密,攻方打得准但陀螺旋转不快,一击中即自己旋死,仅得一分;有些攻方打出的陀螺力量大转速高,但未能击中守方,为无效进攻,得不到分。
有时守方虽为活陀,但转速不够,被对方一击即死,致使攻方连得高分;如放得不准成死陀,攻方一击中即得满分。
因此,无论是放陀技术或打陀技术,都要围绕旋和准这两个特点作文章,准和旋同时也成为评价技术有效性的重要标准。
2、如何确定放陀站位位置与旋放区的距离?放陀准备姿势站位位置的选择,只要站在旋放区外身体任何部位不触及旋放区线段或旋放区内地面即可。
距旋放区的距离依个人习惯、鞭绳长度减去1.25±0.25较为恰当。
3、放陀技术和攻陀技术的关键环节各是什么?掷陀、拉陀是放陀技术的主关键环节,掷陀出手的方向、路线、速度决定陀螺的落点,而拉陀的时机和力量是决定陀螺旋转、稳定、落点的关键因素。
掷陀是攻陀技术的关键环节,陀螺出手的速度大小、角度、方向、及出手高度是决定陀螺落点即攻击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掷陀动作就是为了使几个因素得到理想配合,从而提高攻陀的有效性和旋转强度。
1、影响放陀准确性和旋转强度的因素有哪些?放陀落点的准确与否,主要取决于掷陀挥臂的主向、用力的大小以及拉陀时机、拉陀大小和主向等因素。
陀螺的旋转是使陀螺保持站立和抵抗砸击的重要因素,陀螺掷出手后在向前飞行的过程中,受到缠绕的鞭绳和拉扯,且鞭绳的拉扯张力作用线不通过陀螺轴心,总是与轴心(O)保持一定的垂直距离(即陀螺半径),这个不通过轴心的力就是使陀螺旋转和主要原因。
陀螺的旋转强度主要取决于力矩的大小,对半径不变的陀螺,力臂不变,其旋转强度弱主要取决于鞭绳回拉力的大小。
鞭绳拉力越大,则陀螺旋转力也越强,反之则弱。
2、如何提高攻陀的准确性、力量及旋转强度?攻陀的准确性差主要出现在落点集中偏向左侧,因此我们必须在瞄准时偏向右侧,给出偏离量;拉陀用力与掷陀力量配比调整,如加大掷陀力量,减少拉力量并进行制动。
1.如何认识民族传统体育训练的意义、特点和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训练的特点:(1)基础性。
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校,体育设施都较差,体育活动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占了重要位置,通过对学生进行一些基础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训练对象的广泛性。
凡是愿意参加业余训练的中、小学生,不分成绩高低,有无运动天赋,都可以任意参加民族传统体育训练。
(3)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实施过程的个人针对性。
只有在深刻了解运动员的长处后,才能挖掘个人潜力,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弥补其不足,促使运动成绩不断提高。
(4)课余性。
主要是指利用课余时间(或业余时间)进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
民族传统体育训练以学期和学年为周期的训练特点是学生进行脑力劳动和体育训练相结合的最佳形式,是其他专业训练无法比拟的。
民族传统体育训练的意义和作用:民族传统体育训练通过对学生进行一些基础训练,不但能促使他们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正常发展,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运动技术技能,包括一些当代体育的技术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而且通过培养积极分子,以“滚雪球”的方式,把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地区的中、小学中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增强民族地区学生的体质,丰富校园和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活,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
再者,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训练,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技术水平,还能从中发现和吸收大批有发展前途、热爱体育运动的好苗子,不断壮大体育训练队伍,使当代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两不误,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2.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应遵循哪些原则?试述这些原则的概念及其贯彻时的基本
要求?
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应遵循的原则有:(一)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二)不间断性原则;(三)周期性原则;(四)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五)区别对待原则。
(一)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是运动训练的原则之一。
一般训练指根据未来专项运动的需要,选用多种多样的身体练习及训练方法和手段而进行训练,提高运动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全面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改善体型,初步掌握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术,为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能力,为获得专项运动的优异成绩创造条件。
专项训练包括专项运动身体训练和专项技术训练,是指采用专项运动本身的动作以及专项运动技术结构相似的练习进行练习,目的是提高专项运动所必须的身体机能、专项身体素质、专项运动技术、战术和理论以及提高专项所需要的心理品质,以保证专项成绩不断提高。
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贯彻时的基本要求有三点:1一般训练要适应专项训练的需要,重点突出并能反映专项的特点。
2在全年和多年训练过程中,合理安排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比重。
3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的组织方法应灵活多样,符合少年儿童的个性心理特点,两者既可分开安排,也可结合进行。
(二)不间断性原则是指运动员从初期训练到出现优异运动成绩,以及保持和继续提高,直到运动寿命的终结,始终坚持系统的、不间断的训练。
不间断性原则贯彻时的基本要求有三点:1系统地制订出各层次训练大纲,按训练大纲要求全面系统的制订训练计划、训练要求和比赛的安排,保证训练的不间断性。
2全年和多年的系统训练过程中的每次课和每次训练阶段的前后应有机联系,保持训练的不间断。
3选择、安排训练内容和手段时要注意科学性。
(三)周期性原则是指整个训练过程按照一定的周期循环往复地进行,它是由竞技状态的形成规律决定的,后一周期要在前一周期的基础上提高要求,有步骤地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周期性原则贯彻时的基本要求有三点:1运动训练要根据学校教育规律、教育目标、运动竞赛来安排合理的训练周期。
2划分运动训练周期时,由于比赛时间较短,竞赛期应安排短一些。
3少儿运动员初次参加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础训练和比赛训练可同时进行。
(四)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是指在民族传统体育训练中,根据训练任务和运动员的条件,适宜地安排训练负荷与休息,并逐步加大训练负荷,直至最大——极限负荷。
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贯彻时的基本要求有四点:1运动负荷应保证限制在训练对象所能承受的范围内。
2运动负荷的增加应是循序渐进。
3要正确处理好负荷量与负荷强度之间的关系。
4教练员应根基训练内容、任务、要求及时向运动员进行一些生理卫生知识教育,使运动员学会自我表现控制和自我调节生理负荷的方法。
(五)区别对待原则是指根据运动员的年龄、性别、身体条件、训练水平、承担负荷能力、心理素质、文化程度和个性特征等特点科学地安排训练。
区别对待原则贯彻时的基本要求有三点:1、深入了解和分析运动员的情况,因人制宜,因材施教;2、训练计划要能充分反映全队和个人的特点;3、各环节的训练都应贯彻区别对待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