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录后序
- 格式:ppt
- 大小:642.00 KB
- 文档页数:55
《指南录后序》练习一、文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缙绅纾祸觇视荟萃翌日羁縻分当引决号呼靡及渚洲诋大酋自刭巡徼愧怍得间奔真州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层见错出通解释:(2)主辱,臣死有余僇通解释:(3)为巡徼所陵迫通解释:3.解释多义字:间:得间奔真州间以诗记所遭靡: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望其旗靡殆:以父母之遗体行殆思而不学则殆如: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夕行步如平常文:微以自文于君亲越俗断发文身度:予自度不得脱何不改乎此度以:夜则以兵围所寓所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4.解释词类活用。
(1)指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用作状语的名词:北虽貌敬予分当引决草行露宿(2)指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用作动词的名词:道海安、如皋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5.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B、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C、以父母之遗体行殆D、如高沙,常恐无辜死6.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B.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C.死生,昼夜事也。
D.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7.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C、行城子河,出入乱石中D、请罪于母,母不许8、解释下列各句加点的重要虚词以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以资政殿学士行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展转四明…,以至于永嘉挟匕首以备不测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间以诗记所遭以父母之遗体行殆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从王于师,以为前驱而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于萃于左丞相府从王于师然微以自文于君亲予之及于死者将藏之于家将请罪于君,君不许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二、选择题(每题3 分,共30 分)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荟萃(cuì)缙(jìn)绅纾(shū)祸翌(yì)日B 遽(jǜ)然羁縻(mí)诟(gòu)病造诣(yì)C 诋(dǐ)毁庶几(jǐ)酋(qiǘ)长彷(páng)徨D 愧怍(zuò)自刭(jǐng)巡徼(jiào)檄(xí)文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予自度不得脱何不改乎此度B夜则以兵围所寓所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C竟使遇哨,无不死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D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微斯人,吾谁与归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除:解除B.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意:料想C.予更欲一觇北觇:窥视D.北亦未敢遽轻吾国遽:立刻4.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归而求救国之策B.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C.北虽貌敬,实则愤怒D.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5.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B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C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D 如高沙,常恐无辜死6.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和其现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B.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C.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D.穷饿无聊,追购又急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①归而求救国之策②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B.①以资政殿学士行②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C.①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②以至于永嘉D.①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②夜则以兵围所寓舍8.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A.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B.北虽貌敬,实则愤怒C.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D.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造成“国事不可收拾”的一组是()①时北兵已迫修门外②战、守、迁皆不及施③北邀当国者相见④吕师孟构恶于前⑤予羁縻不得还⑥辞相印不拜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④D.③⑤⑥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将以有为也殁不能抚汝以尽哀B.莫知计所出而不知其所止C.而余不得归矣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D.贾余庆献谄于后溪虽莫利于世三、句子翻译(每题3 分,共18 分)1.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一、教案基本信息《指南录后序》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指南录后序》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2. 让学生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3. 培养学生对古代散文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4. 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主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2. 文章的结构和思路;3. 文章主旨的领悟。
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2. 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3. 文章主旨的深入领悟。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天祥的生平和《指南录后序》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3)深入探讨文章主旨,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拓展阅读。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学生对文中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能力;3. 学生对文章主旨的领悟和表达能力;4.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文言文阅读能力;2. 总结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文中的典型例子,使学生掌握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指南录后序》;(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了解文天祥的生平和《指南录》的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3)培养学生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的人生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指南录后序》;(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了解文天祥的生平和《指南录》的背景知识。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2)文中部分生僻词语的解释;(3)对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的理解。
1. 导入新课:(1)简介文天祥的生平和《指南录》的背景;(2)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指南录后序》,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引导学生关注文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课堂讲解:(1)对《指南录后序》进行逐句讲解,解释生僻词语;(2)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引导学生领悟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分享学习心得;(2)讨论文天祥的英雄事迹,感受其崇高的精神品质;(3)总结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5. 课后作业:(2)让学生选择一首与文天祥有关的诗歌进行鉴赏和分析;(3)让学生背诵《指南录后序》,加强记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心得体会和诗歌鉴赏分析的质量;3. 背诵情况:检查学生对《指南录后序》的背诵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指南录后序》;2. 参考资料:关于文天祥的生平和《指南录》的背景知识;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