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贤积墨法的艺术特色
- 格式:pdf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2
摘要龚贤是我国著名的一位山水画家,他一生中主要生活在明末清初的江南地区,被人们誉为“金陵八家”之首。
龚贤是一位伟大的画家,他师承董其昌,又转益多师,兼收并蓄,学习米芾、米友仁父子,董源,倪瓒,沈周等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绘画大师。
因此,他不仅注重传统的绘画技法,而且进行创新,创造了积墨法。
而龚贤的个人风格也经历了多次变化,由浅淡的“白龚”到黑劲的“黑龚”,而以“黑龚”时期的成就最高,他的创作历程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通过六个方面来对龚贤两种画风的转变进行论述。
首先是了解他的生平、学习和生活、技法、画风论述与“金陵八家”的关系,其次了解龚贤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特点,接下来分析龚贤风格转变的原因以及龚贤成就最高的“积墨法”的艺术特征,最后进行总结,研究龚贤的艺术影响与价值。
总之,从其绘画成就上,龚贤既是一位懂得吸取古人精华的画家,也是一位敢于创新的画家。
关键词:龚贤;山水画;积墨法AbstractGong Xian is a famous landscape painter in Chinese history. In his life,he mainly lived in the regions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lately Ming Dynasty and early Qing Dynasty. He is a great painter and known as the first of the “Eight masters in Jinling”.Gong Xian learned from his teacher Dong Qichang , Mi Fu, Mi Youren, Dong Yuan, Ni Zan, Shen Zhou and other ancient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masters. Therefore, he also pays attention to the traditional painting techniques, and innovates and creates the “Ink Accumulation Method”. Gong Xian's personal style has also experienced many changes, from the simple "white Gong" to the "black Gong" of dark and vigorous, and the "black Gong" period has the highest achievements, his creative process is worth learn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ng Xian's two painting styles from six aspects. First, understand his life, study and life, techniques, painting styl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ight masters in Jinling", then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ong Xian's painting style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n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Gong Xian's style change and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Gong Xian's highest achievement of "Ink Accumulation Method", and finally summarize and study Gong Xian's artistic influence and value. In short, Gong Xian is not only a painter who knows how to absorb the essence of the ancients, but also a painter who dares to innovate.Key words:Gong Xian; landscape painting; ink accumulation method目录引言 (1)一、龚贤的生平及其与“金陵画派”的关系 (1)二、龚贤的师承关系及其绘画风格与技巧的渊源关系 (3)三、龚贤山水画绘画技巧的演变过程 (5)(一)初期的“白龚”风格特色 (5)(二)过渡期的风格特色 (6)(三)后期的“黑龚”风格特色 (7)四、龚贤画风变化的影响因素与原因 (8)(一)时代背景与生活经历的影响 (8)(二)传统绘画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9)(三)道家、儒家的双重影响 (10)五、积墨法的艺术特征 (10)(一)注重空间层次感的表现 (10)(二)笔墨的表现富有强烈的光感 (11)(三)注重用墨的秀润之感 (11)六、龚贤的艺术成就与艺术价值 (12)(一)积墨法对后世的重大影响 (12)(二)龚贤积墨法的意义、价值与艺术成就 (13)结论 (13)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龚贤积墨山水画欣赏:苍厚潮润,气象峥嵘
龚贤(1618—1689),明末清初著名画家,金陵八大家之一。
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龚贤的笔墨艺术语言是独特的,其山水画由简到繁、从清雅到浑朴,经历了由“白龚”向“黑龚”的跨越,他说:“画固多类也,山水为上。
山水无声之诗也,可以托意深远。
”他以独特的绘画表现与审美趣味,进一步推进了传统文人画再发展,影响深远。
中国传统画论中的“墨分五色”,即焦、浓、重、淡、清,说明墨在中国画色彩中不仅是作为一种颜色,同时也是一种调理画面关系的色彩,因此,墨色的浓淡以及干湿在山水画中至关重要。
积墨法作为中国画用墨的基本技法,也是山水画家创作山水的主要表现手段,五代董源、宋代范宽、李唐留下的真迹,皆为积墨法的杰作。
元以后,王蒙、黄公望作品中,墨的层次愈加丰富。
清代许多山水画家都擅长积墨法,其中龚贤把积墨方法发展运用到新的高度。
龚贤的艺术特征分析龚贤的课图稿是让我们学习的一个宝贵的学习资料,本文通过去分析从树木山石,笔法用墨,布势构图三个方面总结出了龚贤的总特征,又从单幅的画作分析证明了这些观点,即厚和润。
他的笔墨和构图是特别惊奇的,不是繁就是简,繁到了极致,也简单到了极致。
龚贤的画是最有特点的,一眼就看的出来,一层一层的积染,或者是淡的或者是浓重的,用干墨或者微湿的墨一点一点的皴起来。
龚贤流标签:艺术特色;龚贤;笔墨龚贤的山水画最让人感动的是他后期山水的创作。
整个篇幅的绘画给人黑压压的一片,可是这一片的墨黑却不是死黑,没有一点的黑气。
它是很浓的一片,层层积染,又湿又润。
它也是重的,山画的很重,石头画的很重,所以整张画也很重。
可是,他的“重”是鲜活的,会动。
画虽黑却其中精致,从笔,墨,韵,色等方面都深刻的体现出他的“精”。
它更是奇的。
龚贤的用笔沉稳厚重,质朴老练,笔用的圆润苍劲,皴擦勾画,画树与点苔苍老很有力度,构成了笔健墨丰的画法。
龚贤喜欢用墨厚和润,大多的画都是厚润温和的感觉,而且大都使用积墨法,一层一层积染,更是皴擦点染相结合。
人们常说“半千之所以独有千古更在墨”。
他的层层积墨表示了蒼劲、憨厚、沉郁的景色。
画风浑朴温润而又生机盎然。
石头树木山喜欢用比较枯而且淡的墨多遍皴擦之后渲染,让墨色渐渐变得又浓又重,但其中又有细细的深和浅的变化、明暗的对比。
通过龚贤的言论我们可以清楚知道龚贤的“润” ,实际上是湿度要适度,关键在于皴染的时候仍然能见笔触,如果笔墨太湿,墨汁会染在一起,浑沌一片,便成了“死墨”。
龚贤的画,润湿适度,笔墨融合,层次分明。
白龚时期山水画侧重的是笔法,可以清晰的知道他的笔法是一点点皴出来,整张画面也是透亮的。
后期也就是黑龚时候,是龚贤的画有了自己的风格特点,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在这个时候,他将积墨的画法发展到了极致。
一、从树木山石分析看龚贤在《画诀》的开篇时就说过,画画要先学画树,然后才是画石头,画石头外面那层是轮廓,内部的线条是石头的纹路,画完石头的纹路后,再开始用皴法。
论龚贤的积墨法与意境营造李秀敏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要:在山水画史上,龚贤的积墨法取得突出成就,是其创造独特山水风格的基础,并对黄宾虹、李可染等近现代画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本文从龚贤的绘画作品入手,探讨其积墨法的特点和影响以及其绘画意境的营造与积墨法的联系。
关键词:龚贤积墨法意境自宋代苏轼、米芾等人提出“士人画”理论,元明清时期文人画之风盛行,文人士夫都注重写意,抒发主观感情,把笔墨语言发挥到简易、率性的极致。
唯独龚贤在学习古人传统以及师法自然的基础上走出一条与传统文人画不同的艺术之路。
他的积墨法山水画把线条单纯化,追求千笔万笔的规整统一,强化积墨的构造性和画面气氛的表现,通过笔与笔的交错叠加,墨的层层积加来塑造形象。
龚贤作为“金陵八家”之首,以其独特的积墨的创作手法,营造出生机勃发而又宁静悠远的山水意境。
一、龚贤积墨山水画风的特点“山水悉从笔墨而成”,笔墨是进行山水画创作的手段,没有成熟的笔墨,便难以创作出气韵生动的山水形象。
龚贤强调“墨气中见笔法,则墨气始灵。
笔法中有墨气,则笔法始活”。
龚贤虽用笔单一,多中锋,要求笔圆气厚,但线条凝重而阔绰,笔法遒劲,柔而不弱,刚而不脆。
用墨用润墨、干墨,不用湿墨,认为“润墨鲜,湿墨死”。
龚贤积墨山水画中的树常以群体树丛的形式表现,不求单个树木形象的逼真,只求群体形象的浑润。
画树叶用点、皴、染等笔墨方法,墨层层叠积,枯中加润,积枯成润,使墨有深、浓、湿之变化。
龚贤所画的树,往往有一种苍翠欲滴的感觉,原因就在于用墨之润。
“一遍、二遍、三遍一歇,俟干再点四遍、五遍又一歇,俟干再点六遍、七遍。
”画面用墨多次叠加,将石头的块面的明暗转折、体积感,以及石头的质感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用笔勾线有转折,有断连,刚柔相济,紧劲联绵,表现树枝与树干的苍劲有力。
龚贤描绘山石大巧若拙,其神奇在于笔墨的巧妙运用。
在龚贤的积墨法山水画中,山石的描绘除轮廓用线外,其它地方几乎看不到线的存在。
龚贤积墨山水画研究龚贤,字文甫,号贤积,江苏人,是一位著名的山水画家。
他擅长以水墨为媒介,表现大自然的山水景色,作品充满着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
龚贤的山水画作品在艺术界备受推崇,被誉为“龚派”。
龚贤的作品多以山水为题材,从传统的山水画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革。
他不拘泥于传统的技法和构图手法,而是积极引入西方绘画的线条和透视法,打破了传统山水画的陈规,使得他的作品更富有活力和生机。
龚贤所创作的山水画作品,不仅在题材上有所突破,而且在表现手法上也颇具特色。
他善于利用水墨的浓淡变化,创造出层次丰富的山水画面,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立体。
他还注重运用留白和负空间的技巧,将画面的形式美和意境美相结合,使得作品更具有抽象的表现力和内涵。
龚贤的山水画作品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对墨的运用。
他在作品中常常使用大面积的水墨渲染,用浓墨淡墨相间,以及点线结合的手法,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他的作品不仅在形式上给人以震撼,更在意境上给人以超然和远离尘世的感受。
龚贤的山水画作品被誉为“独具匠心、别出心裁”,他在传统山水画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大自然的深情眷恋和对山水的领悟,以及对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扬。
龚贤的山水画作品在国内外展览中广受好评,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美术奖。
他的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画廊和艺术机构收藏和展示,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龚贤是一位具有深厚艺术修养和独特艺术见解的山水画家,他的作品不仅在技法上精湛,更在表现力和意境上独具匠心。
他对传统山水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实践,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杰出代表之一。
希望龚贤能够继续发扬传统文化,不断进行艺术创新,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从《课徒画稿》论龚贤山水画的视觉语言作者:念庄霖来源:《美与时代·中》2020年第08期摘要:龚贤,清初金陵八大家之一,他在学习董源、巨然、沈周、吴镇等人的笔墨技法基础上,师法自然。
龚贤善用积墨法,形成了厚重湿润带着较强视觉空间感的画面特点,画面装饰性较强,艺术风格独树一帜。
树石结构、空间布局在基于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主观意识,独特的视觉语言将客观世界艺术再现,从“白龚”到“黑龚”的艺术转变标志着龚贤个人风格逐步成熟,同时体现了他“画中有我”的艺术境界。
文章从龚贤指导门徒绘画所留存的《课徒畫稿》切入,结合其《画诀》分析龚贤山水画的视觉语言,画作与理论结合,更好地剖析龚贤山水画语言的形式美、艺术功能及效应。
关键词:《课徒画稿》;龚贤;视觉语言;形式美明晚清初,文人画盛行,新兴的金陵画派在创作理念及技法上较之“四王”有着很大的突破。
龚贤作为金陵八大家之一,在注重传统笔墨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对客观自然的观察及感悟,形成以厚、润为主的画面风格。
龚贤山水画的语言特点在其《课徒画稿》中对树木、山石、布局用墨的剖析便可见一二。
一、从《课徒画稿》分析龚贤山水画的视觉语言特点(一)树、石语言特点《课徒画稿》是龚贤中期绘画技法的浓缩体现,其中树法部分,对树木的生长走势、丛树排列布局、枝叶造型以及所用笔法都做了较为详尽的讲解。
《画诀》有云:“画树先画枯树起,画树身好,然后点叶。
”轮廓造型是树木形象的基础,龚贤的点叶基于树身走势而绘,笔笔交叠,层层递进,从而在二维平面中塑造出三维空间的视觉效果。
他画树强调线条顿挫遒劲,树身虽简亦有变化,出枝的方向紧随树木的整体走势,丛树要分主客,枝条繁而不密,排列有疏有密;树形似人,有站有卧,可偏倚亦可顾盼,丛树间相互呼应,比例适当,再间以不同形态的树叶,极大地丰富了画面的视觉语言。
龚贤画树,树身画法基本相同,表现形式亦没有较多的变化,主要以出枝和点叶区分树木种类,高度概括树木形态的绘画手法,是龚贤山水画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集中体现。
龚贤书法艺术特点【摘要】龚贤书法艺术具有多方面的特点。
他的作品笔墨生动,形象逼真,能够生动展现书法之美。
龚贤书法作品意境深远,气韵生动,表达出深沉的情感和内在的美感。
其布局结构严谨,合理有序,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龚贤的笔墨酣畅,风格独特,个性鲜明。
最重要的是,他的作品传神达意,寓意深远,富有哲理性和文化内涵。
龚贤书法艺术独具特色,他既秉承传统,又注入个性特点,展现出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龚贤、书法艺术、特点、笔墨生动、形象逼真、意境深远、气韵生动、结构严谨、布局合理、笔墨酣畅、风格独特、传神达意、寓意深远、独具特色、传统、个性特点1. 引言1.1 龚贤书法艺术特点龚贤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艺术独具特色。
龚贤的书法作品在传承传统的也注入了个人独特的风格和见解,展现出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龚贤的书法作品具有多种特点,包括笔墨生动、形象逼真;意境深远、气韵生动;结构严谨、布局合理;笔墨酣畅、风格独特;传神达意、寓意深远等。
这些特点使龚贤的书法作品在传统的基础上做出了创新,展现出了他独具个性的艺术风格。
通过对龚贤书法作品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感受到他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龚贤的书法艺术独具特色,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同时也体现了书法艺术在当代的生机和活力。
2. 正文2.1 笔墨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龚贤书法作品的特点之一就是其笔墨生动、形象逼真。
他擅长运用不同粗细、轻重的笔墨,使得书法作品有着动态的张力和生动的表现力。
在他的作品中,每一个笔画都充满着活力和力量,形象栩栩如生,仿若跃然纸上。
龚贤善于运用错综复杂的线条,勾勒出各种各样的形式,通过精湛的技法和独特的视角,将书法作品中的形象描绘得十分生动逼真。
龚贤的书法作品中常常融入了一些具象形象,如花鸟、山水等,这些形象生动传神,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更是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感悟。
他善于捕捉自然界中的细微之处,将之转化成笔下之墨,在书法作品中展现出别具一格的形象世界。
龚贤积墨山水画研究龚贤是一位著名的山水画家,他在中国文化艺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的山水画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久负盛誉。
龚贤的山水画研究是从明朝开始的,他深入研究山水画的传统技法和表现手法,不断创新和发展。
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思想,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他的笔法精细细腻,自然飘逸,表现出自然的神韵和气息。
他的作品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魅力和精髓,对后来的山水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龚贤的山水画作品,主要表现了山、水、云、日月等几种元素。
他的画中的山,形态各异,有的是险峻的山峰,有的是柔和的丘陵,有的是古老的山峦,有的是寂静的山川。
他的水,有的是澎湃的浪涛,有的是清澈的溪流,有的是深邃的湖泊,有的是狭窄的河道。
他的画中的云,有的是飘逸的白云,有的是浓密的乌云,有的是静态的半霞云,有的是绮丽的彩虹云。
他的画中的日月,有的是明亮的太阳,有的是神秘的月亮,有的是绚丽的霞光。
这些元素相互依托,构成了一幅又一幅丰富多彩的山水画。
龚贤的山水画不仅具有美感,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他的画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和文化思想。
他的山水画表现了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念,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了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
他的作品也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理念和哲学思想。
龚贤用笔桥梁文山,鹰犬识路,字画苍茫,意境萦回。
他的画中融入了儒教、道教、佛教的思想,表现了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总的来说,龚贤的山水画作品是中国山水画中的经典之作。
他的山水画丰富多彩,具有高度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在中国文化艺术中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山水画研究不仅为后来的山水画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也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龚贤积墨山水画研究
龚贤(1505-1568年),字篆山,号积墨,是明代著名的山水画家。
他出生于浙江省义乌市,擅长绘制山水画,并对中国画作出了重要的研究与贡献。
龚贤非常热爱艺术,从小开始学习绘画。
他师从于明代画家文徴明,并受到文徴明的深刻影响。
龚贤继承了文徴明的笔墨技法,同时又注重独立创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龚贤的山水画作品以自然景观为主题,以山水为背景,寓意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怀与思想。
他的画作凝练而精细,笔墨流畅,意境深邃。
他在表现山水时追求的是气势和意境的统一。
他擅长以山水的形状和纹理来构建画面,运用不同色彩进行渲染,使画作呈现出生动而富有层次的效果。
龚贤的画作在当时非常受欢迎,被誉为“画中龙”。
他的作品大多以纸本或丝绢为媒介,使用水墨进行描绘。
他的画作有时候直观地反映了现实世界,有时候又通过隐喻和意象来表达他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龚贤的山水画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还具有文化和历史意义。
他的画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特色,记录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和自然景观。
他的画风也影响了后来的山水画家,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除了山水画,龚贤还擅长绘制花鸟画和人物画。
他的花鸟画以细腻的线条和精细的描绘著称,他的人物画则注重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
他对不同题材的研究和探索,丰富了他的艺术创作,使他的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SHUIMODANQING 水墨丹青
龚贤积墨法的艺术特色
■ 荆 彤 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摘 要〕中国山水画作为描绘自然景观的一门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美术
史上沉淀的结晶。
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笔墨技法作为中国山水画形式表达与状态呈现的
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十分形象的表现在山水画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中。
山水画用笔用墨
方式方法种类繁多,积墨法作为一种重要技法,历代画家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
作为
明末清初的书画家,龚贤运用积墨法创造的山水画,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解读龚
贤绘画风格、分析龚贤积墨艺术的形成历程、积墨技法的艺术特色入手,从而认识积墨
法对山水发展的艺术影响与价值,“继承传统,师法造化”,继而创新山水文化。
〔关键词〕龚贤;积墨法;笔墨;皴擦点染
追随中国绘画历史发展的进程,发现笔墨语言作为中国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呈现各式各样的状态,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中,积墨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法,受到水墨画家的重视。
龚贤的山水画能够取得卓越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对积墨法的应用与革新,他出色地运用积墨的方法将山水的浓淡、干湿、明暗、虚实等特点发挥到极致。
一、龚贤画风的形成和积墨艺术特色
(一)龚贤积墨绘画风格形成历程
龚贤一生的绘画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的“白龚”阶段以自我练习、进行习作为主,中期为简笔勾勒的“白龚”画风到“灰龚”阶段,晚期积墨技法成熟,最终形成厚润繁密、混沌润秀的“黑龚”风格。
1.早期绘画风格——“白龚”龚贤起初的风格以传统技法为主,用笔比较简练,勾画山水的“白龚”状态呈现。
主要是对景物外轮廓的描绘,运用长线勾勒树木外形,树叶疏松简单,山石的多用凝重老辣的线条精炼勾出,画面清淡,白色为主,用笔上略施被擦点染,用墨上着重使用淡墨,但线条流畅,富有变化,下笔润泽,松动灵活。
在早期的绘画作品中能体会到画面风格清新雅致,有愉悦身心之美,墨色白浅,简单勾勒给“白龚”期间作品以空灵淡远的感觉,积墨法还未呈现。
代表作有《疏林茅屋图》《山亭溪树图》《渔村夕照图》。
2.中期绘画风格——“灰龚”完善了早期“白龚”的绘画风格,龚贤在下个时期绘画风格开始出现的承上启下的转折期——“灰龚”时代。
这个时期龚贤以传统水墨为依托,体验自然作出创新性调整,开始从用笔用墨方式上转变,积墨法由此发展。
这个时期,龚贤把注意力偏向于墨,风格开始产生从简单到繁杂的变化,先把图中的景物进行勾画,然后再用淡墨开始皴擦,次数和墨色逐渐变多,山石下方因为多次积墨,颜色愈浓愈黑,往上积墨的次数依次减少,墨色越来越浅,直至白色,黑白中间形成了灰色范畴,皱擦次数逐步增多,墨色逐步堆积加重,墨色产生过渡,黑、白、灰对比明显,使画面呈现灰的感觉,灰色增加了物体的体积感,使画面的层次感和量感明显增强。
代表作有《清溪绕门图》《山家黄叶图》等。
3.晚期绘画风格——“黑龚”龚贤晚年,浑厚苍润的绘画风格己形成,积墨山水已运用发展起来,龚贤个人风格的山水也成熟起来,这段时期称为“黑龚”。
用厚重坚实的线条勾勒山石,再根据其结构特征,反复而密集的点、皴、擦、染,由淡墨层层积染、遍遍叠加,相互交融、积墨而成的黝黑厚重的墨色,使山石极富立体感、真实感。
在此基础上形成浑厚滋润的墨韵,把积墨技法发挥到淋漓尽致,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积墨语言。
晚期显露出柴丈人的用笔参用侧锋、松动灵活的信息,也为他的积墨法注入了一些自然灵动的气息。
这时期的册页作品,同时说明了龚贤“由干入润的面皱积墨法”已经发展,墨色关系处理的更加绵和,能够恰当地表现出山石浑厚、秀润的典型特征,墨色明净但淳厚之气不失,形成了极具龚贤“黑、厚、润、实”个人风格的积墨风格。
在这一期间的代表作有《溪山渔樵图》《群峰石潭图》等。
(二)积墨法的艺术风格
1.注重空间层次 为表现画面的空间层次,龚贤合理的运用物体上下位置关系,安排层次的前后空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