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贤山水画的风格及对山水画创作的启示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美术界艺术论坛TEXT/李立华顾伟俊水墨浑沦气象万千——论龚贤艺术风格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自唐代王维开创了中国文人山水画的先河,后世对文人画的探索与发展出现了两次重要的影响。
经过魏晋南北朝荆关董巨的发展,唐宋时期达到顶峰。
到了南宋由于国力衰微、边境民族侵略,对中原的经济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由于宫廷画家长期把持政权绘画模式的单一与绘画题材的限制,山水画逐渐走向了衰落。
蒙古入侵,一些不愿与外民族共处朝堂的“遗民”纷纷归隐山林思想上得到了解放,再加上赵孟頫提倡文人画向前人学习的崇古、创古之风,文人画再次复兴起来。
文人画发展到明朝由于宦官专权文人们于是纷纷南下江南,在那里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此时苏州便成了绘画创作的中心。
这一现象直到董其昌出现之后才有所改观也扯开了清代的画风。
在他提出“南北宗论”的同时出现了两条不同的绘画风格路线,一种是以学习古人为主的复古派,另一种是以描绘自然个性极强的野逸派。
这两种绘画风格在明清交际的时代已经开始形成并且相互争论之中,而就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位对后世特别是对现代影响巨大的画家——龚贤。
一、龚贤的艺术观点熟悉中国艺术理论的人都知道,“造化”出现在画论之中。
许地山说:“造化即是道的别名。
”;闻一多说:“所谓泄露天机者,便是悟道宇宙意识之谓,故造化即指范畴万有的天道。
”因此中国绘画外师造化不是单纯的客观摹写,各种传移摹写实含有对“道”的体认之意,或感悟造化之妙、山川之美。
他的艺术理论并不是单纯以绘画的一方面来诠释艺术宗理,从他的一段话中我们便可得知他的艺术思想中包含着深厚的儒学思想,他曾解释给一位求学者说:“画者诗之余,诗者文之余,文者道之余。
吾辈日以学道为事,明乎道,则博雅,亦可浑朴,亦可不失为第一流人。
”龚贤观念完全是正统儒家的:精神性与道德性是艺术的本源,在艺术的创作行为之中,也伴随着价值行为的实质。
“君子不器”的哲学思想是儒家精神的核心,而不是注重于专门或实际技能的培养;从另一个角度说擅长某种专门技能而缺乏必要的道德修养与文人修养的人,就不是儒家所说的“君子”。
龚贤积墨法的艺术特色龚贤是明代文人画家,他以自己独特的墨法和意境创作了一批充满生命力和艺术魅力的山水画作品,被誉为“龚贤积墨”,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以下将介绍其主要特点:一、墨色浓郁,线条流畅龚贤的山水画墨色浓郁鲜明,充满了浓烈的文人性格和艺术气息。
龚贤的笔墨既有顺畅流畅的线条,又有深浓磅礴的笔墨,更有浓淡相宜、纵横交叉的墨色。
他的墨迹飘逸、欲出又藏,给人以深远超脱、悠扬遥远的艺术感受。
二、意境高远龚贤的山水画意境高远、清新淡雅,充满了诗情画意。
他借助墨色和线条,绘出水墨山水画的精髓,使画面充满了灵动的自然之美和艺术的哲理之美。
他的作品有诗意和意蕴,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万物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三、用墨变化无穷龚贤的山水画用笔自由,充满了变化无穷的墨色韵味。
他的笔墨兼有骨法的题材、质感的并列、构思与遣词的组合,充满了抽象表现和自由翻译的风格,传达了一种自由自在的境界和心态。
四、高度概括、意境深远龚贤的山水画概括性很强,画面清晰,画面布局合理,人物和山水鲜明清晰,姿态舒展自然。
他的作品思想深邃、意境深远,它们追求自然和谐、尊重自然、强调自然。
画家通过精炼的笔墨,准确地把握大自然的气氛、景象和人物形象,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让观者深切地感受到自然之美和人的境界。
五、语境浓郁龚贤的山水画充满了语境,画面清新雅致,画中鲜花、绿草、孔雀、麒麟、瑞兽等都是寓意深远且意蕴丰富的意象。
这些意象同寓意深刻、寓意微妙的文字和诗句相呼应,使作品充满了语境的韵味,更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吸引力。
总之,龚贤积墨法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丰富多彩的墨色、高远清新的意境、自由自在的笔墨、深度精练的描绘和浓郁纷呈的语境中,这些特点使得他的作品风格独特,艺术价值极高,得到了广大文艺爱好者的高度评价。
金陵八大家之首龚贤:黑白虚实,善用积墨法,画面深远清幽龚贤(1618—1689)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字半千,又名岂贤,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山水画大家。
龚贤的绘画不仅传承了传统画法,还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对自然环境变化的变化。
龚贤是金陵八家之首,是革新派里的佼佼者,他深入自然,外师造化,表现时代风貌。
龚贤龚贤的山水画追求黑白虚实,画面的一大特色就是采用黑白对比的方法,作者通过层层皴擦的方法将画面的黑墨变得浑厚、润泽,达到“润”而不“湿”的状态。
其画作黑白相交,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皆为妙笔,画面整体清远、深幽。
清龚贤《水墨山水》清龚贤《水墨山水》清龚贤《松林书屋图》清龚贤《水墨山水》清龚贤《木叶丹黄图》清龚贤《高岗茅屋图》清龚贤《高岗茅屋图》清龚贤《山家黄叶图》局部清龚贤《山家黄叶图》局部清龚贤《挂壁飞泉图》清龚贤《水墨山水》局部清龚贤《云壑松荫图轴》清龚贤《云壑松荫图轴》清龚贤《千岩万壑图》局部清龚贤《千岩万壑图》局部清龚贤《一道飞泉图》龚贤早期以“白龚”风格,简约平淡画风为主要手法,受董其昌影响。
中期的“灰龚”乃至后期的“黑龚”,是龚贤善于求变,保持创新的结果,龚贤在作画时会用干笔作为墨骨,进而逐渐皴染,使画笔达到润而不湿的状态,表现出山石树林深厚苍润的韵味,并且使绘画有湿润厚重之感,龚贤的积墨法逐渐成熟,晚期的积墨法已经形成了龚贤具有个人特色的“黑龚”风格,厚重苍润,独辟蹊径。
清_龚贤_千岩万壑图_清_龚贤_云山隐居图清_龚贤_山光水影图卷清龚贤幽山清隐图清_龚贤_八景山水图_清_龚贤_八景山水图_清_龚贤_八景山水图_清_龚贤_八景山水图_清_龚贤_八景山水图_清_龚贤_八景山水图_龚贤擅长留白手法,动静结合构成画面,山水画中充满对“黑”与“白”的理解。
他利用黑白结合的形式,表现光影对画面整体结构构成的最终效果。
龚贤的画中,几乎很难看到人物。
龚贤处在一个明末清初时期,战乱频发,因而渴望自由和安定,向往无人打扰的状态,画面构图更为清冷。
浅谈龚贤《千岩万壑图卷》龚贤《千岩万壑图卷》是一幅以山水为主题的传世名画,它将自然山水的壮美和大气融合到了一幅画卷之中,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幅画卷的创作背景和技法都呈现出了龚贤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对自然山水的深刻理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对《千岩万壑图卷》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进行探讨,并对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解读。
我们先来谈谈《千岩万壑图卷》的创作背景。
龚贤是明代著名画家,他擅长山水画,尤其是对山水的刻画极为出色。
《千岩万壑图卷》是他一生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艺术成就的巅峰之作。
这幅画卷最初创作于明代万历年间,时值明代中期,社会安定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
龚贤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深受自然山水的熏陶,对山水景色有着极其敏锐的感悟和表现力,因此创作出了《千岩万壑图卷》这样一幅充满生命力和情感的杰作。
我们来探讨一下《千岩万壑图卷》的艺术特点。
这幅画卷以墨重为主,深浅适度,画面布局极其严谨,构图严谨,笔墨深浅变化自如。
整个画面以山石为主,树木点缀其间,然而龚贤却将山石和树木画得浑然天成、相得益彰,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
这幅画卷所表现出的山水景色是充满生气和活力的,山峰挺拔,岩石嶙峋,水流湍急,形成了一种气势磅礴的场面。
龚贤运用了丰富的墨色和潇洒自如的笔法,将山水的神韵和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仿佛置身山水之间的感觉。
我们来解读一下《千岩万壑图卷》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对山水的表现有着独特的审美理念,将自然山水视为艺术的源泉,将山水画视为表现个性情感和审美趣味的最佳载体。
《千岩万壑图卷》正是传承了这一传统,以浑厚的笔墨和独特的构图手法,将自然山水的壮美和深邃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幅画卷展现出的不仅是龚贤对自然山水的真挚热爱,更是对中国山水画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山水的独特理解和审美情趣。
《千岩万壑图卷》作为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杰作,其创作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浅谈龚贤《千岩万壑图卷》【摘要】龚贤是明代著名画家,其代表作之一便是《千岩万壑图卷》。
这幅作品以壮丽的山水景观为主题,展现了龚贤高超的绘画技巧和深厚的艺术修养。
《千岩万壑图卷》题材广泛,风格独特,充满东方意境,给人以宽阔、深邃的感受。
龚贤在画作中融入了自己的创新和理念,突破传统的表现方式,展现出独特的审美风格。
通过对《千岩万壑图卷》的分析,可以看出龚贤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和独到的艺术眼光,他的作品在中国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龚贤《千岩万壑图卷》不仅展示了他在绘画方面的才华,更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龚贤、千岩万壑图卷、艺术成就、题材、风格、意境、创新、艺术价值1. 引言1.1 介绍龚贤《千岩万壑图卷》龚贤《千岩万壑图卷》是中国古代著名画家龚贤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是龚贤晚年创作的大型山水画卷。
龚贤擅长描绘山水,尤其擅长运用墨色表现山川峻峭之势,给人以历史悠久、苍劲挺拔之感。
《千岩万壑图卷》共分四卷,通过石壁长河、千峰万壑的构图,展现了神奇奇峻的山水景象,蕴含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
该作品不仅在构图上给人以震撼之感,而且在笔墨运用和意境表现上也具有独到之处,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的瑰宝之一。
龚贤以其精湛的绘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千岩万壑图卷》作为龚贤的杰作,不仅展示了他在山水画领域的造诣,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2. 正文2.1 龚贤的艺术成就龚贤是明代画家,他擅长山水画,被誉为"文人画四大家"之一。
龚贤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他对山水画的独特理解和表现上。
他在画作中常常运用写意和泼墨等技法,以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笔触描绘出壮丽的自然景观。
龚贤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使得山水画不再只是客观的自然图景,而是带有深厚的内涵和情感。
龚贤的艺术成就还体现在他的创作技巧上。
龚贤积墨山水画研究龚贤,字文甫,号贤积,江苏人,是一位著名的山水画家。
他擅长以水墨为媒介,表现大自然的山水景色,作品充满着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
龚贤的山水画作品在艺术界备受推崇,被誉为“龚派”。
龚贤的作品多以山水为题材,从传统的山水画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革。
他不拘泥于传统的技法和构图手法,而是积极引入西方绘画的线条和透视法,打破了传统山水画的陈规,使得他的作品更富有活力和生机。
龚贤所创作的山水画作品,不仅在题材上有所突破,而且在表现手法上也颇具特色。
他善于利用水墨的浓淡变化,创造出层次丰富的山水画面,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立体。
他还注重运用留白和负空间的技巧,将画面的形式美和意境美相结合,使得作品更具有抽象的表现力和内涵。
龚贤的山水画作品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对墨的运用。
他在作品中常常使用大面积的水墨渲染,用浓墨淡墨相间,以及点线结合的手法,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他的作品不仅在形式上给人以震撼,更在意境上给人以超然和远离尘世的感受。
龚贤的山水画作品被誉为“独具匠心、别出心裁”,他在传统山水画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大自然的深情眷恋和对山水的领悟,以及对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扬。
龚贤的山水画作品在国内外展览中广受好评,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美术奖。
他的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画廊和艺术机构收藏和展示,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龚贤是一位具有深厚艺术修养和独特艺术见解的山水画家,他的作品不仅在技法上精湛,更在表现力和意境上独具匠心。
他对传统山水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实践,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杰出代表之一。
希望龚贤能够继续发扬传统文化,不断进行艺术创新,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龚贤积墨山水画研究龚贤是一位著名的山水画家,他在中国文化艺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的山水画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久负盛誉。
龚贤的山水画研究是从明朝开始的,他深入研究山水画的传统技法和表现手法,不断创新和发展。
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思想,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他的笔法精细细腻,自然飘逸,表现出自然的神韵和气息。
他的作品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魅力和精髓,对后来的山水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龚贤的山水画作品,主要表现了山、水、云、日月等几种元素。
他的画中的山,形态各异,有的是险峻的山峰,有的是柔和的丘陵,有的是古老的山峦,有的是寂静的山川。
他的水,有的是澎湃的浪涛,有的是清澈的溪流,有的是深邃的湖泊,有的是狭窄的河道。
他的画中的云,有的是飘逸的白云,有的是浓密的乌云,有的是静态的半霞云,有的是绮丽的彩虹云。
他的画中的日月,有的是明亮的太阳,有的是神秘的月亮,有的是绚丽的霞光。
这些元素相互依托,构成了一幅又一幅丰富多彩的山水画。
龚贤的山水画不仅具有美感,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他的画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和文化思想。
他的山水画表现了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念,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了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
他的作品也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理念和哲学思想。
龚贤用笔桥梁文山,鹰犬识路,字画苍茫,意境萦回。
他的画中融入了儒教、道教、佛教的思想,表现了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总的来说,龚贤的山水画作品是中国山水画中的经典之作。
他的山水画丰富多彩,具有高度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在中国文化艺术中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山水画研究不仅为后来的山水画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也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浅谈龚贤《千岩万壑图卷》
龚贤是明代画家,他的《千岩万壑图卷》是一幅充满高山峻岭和奇峰异石的山水画,其气势恢宏、充满力量,构图组合合理、色彩运用自然,使观者产生深刻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
画面中,山峰峰峦叠嶂,从远处遥望如同云雾缭绕。
岩石纵横交错,有的象动物,有的象人物,有的象物体。
山川河流纵横交错,溪水流淌,瀑布飞泻。
草木葱茏,点缀着画面,增添了生气和活力。
整幅画面的印象非常深刻、壮观,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
除此之外,龚贤的《千岩万壑图卷》所蕴含的思想意蕴也非常值得关注。
画中大自然的力量无所不在,这种力量和依赖大自然的生命形态都体现出了中华文化一直以来所崇尚的生命、自然和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观念。
同时,画中也体现出了大自然的无穷性和创造力。
对于龚贤而言,大自然无所不能,也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神灵,经常用在宗教、哲学和文学等方面来表达一种信仰和敬畏。
总之,龚贤的《千岩万壑图卷》是一幅富有大气和想象力的山水画作品。
它造型新颖、构图合理,含有深刻的艺术思想,赋予了人们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新的启示和认识,也为山水画画派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龚贤山水画的风格及对山水画创作的启示
摘要本文主要对龚贤山水画的笔墨风格、龚贤山水画对清末后期及当代山水画创作的影响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多年的艺术实践加以论述。
关键词龚贤山水画笔墨风格影响
龚贤(公元1618年—1689年),又名岂贤,字半千,又号柴丈人,江苏昆山人,是明末清初时期杰出的山水画家。
龚贤与当时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并称“金陵八家”,并位居“金陵八家”之首。
他是位既注重传统笔墨又注重师法造化的山水画家,其创作以五代董源、巨然的画法为基础,以宋初北方画派的笔墨为主体,参以二米(米芾、米友仁父子)、吴镇及沈周等人的笔风墨韵,同时结合自己对自然山水的观察和感受,形成了浑朴中见秀逸的积墨法。
绘画主张以造物为师,其画既有传统又有创新,在山水画创作上不拘古法,自成一家。
一、龚贤山水画的笔墨风格
龚贤的笔墨风格分为两种,世人称之为“白龚”和“黑龚”。
他善用黑白对比的技法,前者浓密苍茫,后者简淡雅洁。
他在《半千课徒画说》中称:“非黑,无以显其白;非白,无以利其黑。
”龚贤山水画的笔墨风格的转变经历了由白到黑、由浅到重、由简到繁、由一般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从师承传统到师法自然,再到心师造化,由追求用笔到追求用墨,再到追求笔墨浑厚。
正如他自己所说:“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
盖以运夫膜非墨运也;操夫笔,非笔操也;脱夫胎,非胎脱也。
”
1.白龚时期山水画的笔墨风格
龚贤早期受董其昌画风的影响,笔墨风格和董氏相似,墨色较为淡雅,画面追求明丽典雅的效果,特点是用墨简淡,着重对笔法的追寻,用笔主张“欲秀而老”,秀而老就是准确、简练而流畅有变化。
喜欢用秃笔,取之圆润苍劲,勾屋、皴擦、画树和点苔苍老有力。
对于龚贤在用笔上的特点和成就,画家程正揆在赠龚贤的诗中道:“铁干银钩老笔翻,力能从简意能繁”。
他提出笔法、墨气、丘壑、气韵作为画家四要,强调作画要中锋用笔,认为“笔要中锋为第一,惟中锋乃可以学大家”“ 中锋乃藏,截锋乃古,与书法无异。
笔法古乃疏、乃厚、乃圆活,自无刻、结、板之病”,即是说笔法要古、健、老、苍,才能避免刻、结、板之病,十分精辟。
他的这类山水画作品,通常被称之为“ 白龚”。
白龚山水,以线条勾画树石轮廓为主,用笔简,纯用干笔淡墨,皴染较少,空勾石纹,仅于阴凹处用密笔皴,造成空间感。
这种笔墨风格恰能体现出他用笔的擅长。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自藏山水图》和上海博物馆的《山水图》。
2.黑龚时期山水画的笔墨风格
龚贤晚期的山水画创作进入个性化的创作阶段,也是师造化、得心源的阶段。
他借鉴吸收了米氏云山的积墨法,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积墨画法,开创了新的画风,俗称“黑龚”。
这种风格的作品则以用墨见长,对此他自己也颇为得意:“评余画者亦谓墨胜于笔”,其运墨的高超技艺为后人所称誉。
龚贤善于用墨,用墨注重黑、浓、重、精、奇、韵,追求沉雄、苍郁、浑厚的艺术风格。
主张墨气要厚、润,以层层积墨见长,虽不用泼墨,实具有泼墨烟润淋漓的效果。
其所画山石树木中锋用笔,苍劲古厚,并用积墨法作反复皴擦积染,多至十几层,墨色极为浓重,但仍有深浅、浓淡、明暗等细微变化,山石树木往往浑融一体,仅在阳面或轮廓边缘处留出些许高光和坚实的轮廓,效果强烈,具有浑厚、苍秀、沉郁的独特风格,成功地表现了江南山水茂密、滋润、幽深的特征。
其代表作品有《溪山无尽图》《千岩万壑图》《夏山过雨图》等。
龚贤笔墨风格的转变是从无形到有形,再从有形到无形,循序渐进,逐步转变过来的。
“白龚” 画风是“黑龚”画风形成的前提和基础,“黑龚”画风是“白龚”画风追求的最终结果。
如果把龚贤山水画的笔墨风格形成归纳起来,可以这样说:“秀”是龚贤用墨初期探索,而后期的“润”“厚”和“重”是龚贤用墨的内在体现,“黑”就是他的外在表现,而“实”则承载了画家人格的展现。
二、龚贤山水画对当代山水画创作的启示
1.笔墨应相应随时代而发展
社会在发展,人的审美能力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笔墨的发展跟所处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总结道:“唐诗重情,宋诗重理,元画尚意,明清画尚趣。
”因此,笔墨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局限性,所以绘画的继承和创新才显得尤为重要。
龚贤笔墨风格的转变也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的,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
现在正处于一个经济发展迅速、文化向多元方向发展的时代,人的审美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笔墨如何反映时代主题,表现时代风貌,体现时代气息,这是当代画家需要思考的问题。
画家应抓住时代这个主题去努力探索,才能创作出大量形式新颖、富有时代精神的作品。
2.山水画家应以传统为师,以自然为师,状物抒情
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创作既要立足于传统又要借鉴西方绘画的精髓,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所创新,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龚贤很注重对传统的继承,他认真研读过自五代以来二十几位画家的画法,如董源、范宽等。
这就是他所说的读画,这也是每位画家必走之路,不断学习与解析传统的中国山水画的经典作品,借鉴与临摹,才能有所创新与发展。
龚贤绘画主张以造物为师,师法自然、尊重自然、理解自然、表现自然,抒发真情。
山水画的创作最大的忌讳就是赁主观想象,无生活气息,没有生活感受就没有真情抒发,更谈不上创新。
融入真境,写出真情,这才是画家探索的最高境界。
3.厚积薄发,注重个人的文学艺术修养
龚贤笔墨风格的转变,除了笔墨上的修炼而外,更多得益于他艺术修养的不断提高。
他强调山水写生必须追求物象之“真”,并提出山水画应该“有笔有墨”,提倡将书法用笔移入画中。
这对后世文人山水画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使后来的画家开始了对笔墨结合的探索。
传统文人画家十分注重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把笔墨气质看得比表面的画面效果更重。
潘天寿评论赵之谦和任颐时说:“赵任叔能多活三十岁,到八十岁成就会更大,任伯年也多活三十岁,到八十岁成就不会高很多,吃亏在修养学识差,提款不会题。
”二人都是海派,任颐因缺少传统书法的修为和诗文修养而导致笔墨语言不够精深,妨碍了他的画格进一步提高,只能拓展绘画题材与广度。
所以,陈师曾在论文人画写意的价值时就认为:“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
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在当代山水画发展创新过程中,如何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学艺术修养,这是值得当代画家们为之深思的。
现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艺术环境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更加有利,当代画家应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与人生的感悟,探索出山水画新的发展道路,把中国山水画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顾恺之等撰,孟兆臣校释.画品[M].哈尔宾:北方文艺出版社,2005.
[2]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