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语词汇学在教学中的应用_孙瑞雪
- 格式:pdf
- 大小:202.35 KB
- 文档页数:2
日语词汇分层教学策略探索与实践摘要:传统的日语词汇教学在词汇覆盖率、词汇产出上存在局限,为此,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教材词汇表进行分层,筛选出重点词汇,以词组短语形式让学生理解记忆。
根据学生接受能力,要求学生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单词背诵计划,并教授有效的词汇习得策略。
另外导入语料库,培养学生词类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词汇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日语词汇教学;词汇分层;词汇习得策略;自主学习能力;语料库词汇量的扩展和语义知识的掌握关系着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词汇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与英语专业不同,国内日语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从零基础起步的,词汇习得路途艰辛,摸索前行中误用频出,所以词汇研究也一直是日语研究的热点。
但是不可否认,目前很多日语院校的词汇教学仍存在不足,主要有以下问题:(1)教学内容上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量不重质。
传统的词汇教学在基础阶段普遍采取“填鸭式”猛灌法,对单词没有进行筛选,让学生记忆每课的所有单词,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导致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记忆单词,但“收效甚微”,产出性词汇知识运用能力差。
(2)教学方法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且只“授之以鱼”,却没有“授之以渔”,即忽视有效的词汇习得策略的教授。
大多院校在基础阶段把词汇教学放在重点,一旦步入高年级,词汇就全交由学生自行学习。
学生以查词典为主,往往只能停留在浅层次知识层面。
日语中同义词繁多,近义词不计其数,导致高年级学生词汇越学越乱。
针对上面的问题,需要教师对教材里出现的词汇有整体的了解,让学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对单词进行“精学”和“粗记”。
本文尝试参照《日语能力考试出题基准(改订版)》,对日语教材中的单词进行分层梳理,并利用数据驱动学习理论,提出培养学生自主习得能力的策略,切实提高学生词汇习得效果。
一、理论基础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Meare提出了词汇习得的二维模型:词汇知识的数量和词汇组织的方式,即从“量变”转向“质变”。
日语借词对于汉语以及日语教学的相关影响分析
日语中有很多来自汉语的借词,这些借词丰富了日语的词汇,并且也使得汉语和日语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同时,这些借词也带来了一些影响,下面将对这些影响做出分析。
首先,日语中的借词使得汉语和日语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更加容易。
因为这些借词已经在日语中被广泛使用,所以当中国人与日本人交流时,他们可以用这些借词来表达相同的意思,从而避免了语言障碍。
此外,由于这些借词已经被日本人熟知,所以使用它们也可以让中国人更容易被日本人理解。
其次,日语借词对于日语教学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因为这些借词与汉语和日语的其他词汇相似,所以学习者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学习这些词汇。
同时,这些借词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汉字的读音和意义,从而更好地掌握汉字。
然而,这些借词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这些借词已经被改变过,所以可能会导致某些词汇与汉语的原意不同,从而给学习者造成困惑。
此外,因为这些借词已经被日语“日本化”了,所以可能会给学习者造成学习困难,特别是在学习阶段初期。
综上所述,日语借词对于汉语和日语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以及日语教学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到这些借词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所以在使用时需要注意。
浅谈TPR教学法在二外日语教学中的应用作者:陈红来源:《中国·东盟博览》2013年第11期【摘要】本文通过考察TPR教学法的适用性及优缺点,探讨了该教学法在二外日语教学中的基本实施步骤以及各个学习阶段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导入该教学法时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TPR教学法;二外日语教学;应用中图分类号:H36文章编号:1673-0380(2013)11-0178-01一、TPR教学法简介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s,简称TPR)由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心理学教授阿瑟尔(J. J. Asher)于60年代提出,在70年代盛极一时。
Asher 将TPR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概括为:(一)对学生口语理解力的培养应先于其说话;(二)学生应通过身体对语言的反应动作来提高理解力;(三)教师不应强迫学生开口(佐能正雪,1989:35:)。
TPR教学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让第二语言进入学生的右半球;(二)以“听——做动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三)教授的语言形式以祈使句为主,以祈使句带动其它(余珍有,1999:22-24)。
二、TPR教学法的适用性及优缺点1. TPR教学法的适用性二外(日语)课程的授课对象是英语专业学生,一般开设3-4个学期,200课时左右,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日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TPR教学法是一种“强调脑、眼、手等相并用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李虹,2010:101),可以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单词及语法的理解和记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非常适用于二外日语教学。
首先,TPR教学法可以将学生全身心调动起来,使学生认真听讲,并在游戏中放松心情,特别是与老师互换角色,使学生能够充分表现自己,容易有成就感和自信心。
其次,TPR教学法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因素,以减少学生压力为第一准则,规定教师不要苛求完美,不要急于纠正语法错误,有助于学生以轻松的心态尽情发挥,让学生自信地说日语。
第25卷 第4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25 No.4 2016年4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Apr. 2016183文章编号:1008-8717(2016)04-0183-03语用学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梁 宏 薇(哈尔滨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摘 要: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法功底,还要具有应对不同场合恰当使用语言的语用能力。
把语用学理论引入日语教学,获得了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掌握语言规则的基础之上,掌握了言语行为的实际意义,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图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
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和能力,能够让学生自主地关注、学习、利用语用学知识。
关键词:语用学;日语;教学中图分类号: H369.3 文献标识码:A多元化背景下,社会对人才外语水平的要求,尤其是对大学生运用外语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法功底,还要具有应对不同场合恰当使用语言的语用能力。
高校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语言交际能力。
而语用教学正是适应了这样的需求,课堂上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避免出现学用脱节,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交流障碍的问题。
本文将研究语用学知识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在日语听力课堂中的具体运用,并分析如何有意识地培养、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和能力。
一、关于语用学和语用教学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不同于语法研究,不仅重视语句的表面含义,还进一步探究深层内涵,注重在特定的语言背景、说话人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多角度地解读语言交际的真实目的与意义。
语用教学就是以相关的语用知识和理论为指导,把语言知识放到相关语境中进行学习。
Bardovi-Harlig(2001)通过实证调查发现,未接受语用教学的二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语用表现以及目标语的理解方面有明显差异,认为二语课堂语用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对象:高中日语学生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词汇教学在日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2. 反思词汇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3. 提出改进词汇教学的策略。
教学重点:1. 词汇教学方法的反思。
2. 学生词汇学习效果的评估。
3. 改进词汇教学的策略。
教学难点:1.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
2. 如何提高学生词汇记忆的效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词汇教学在日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词汇,并提问学生词汇学习的感受。
二、词汇教学反思(20分钟)1. 教师针对词汇教学过程中的优点进行总结,如:a. 词汇讲解清晰,学生易于理解;b. 结合实际语境,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用法;c.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师针对词汇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反思,如:a. 词汇讲解过于简单,未能满足学生需求;b. 词汇练习形式单一,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c. 学生对词汇记忆效果不佳,容易遗忘。
三、学生词汇学习效果评估(1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词汇掌握情况。
2. 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分析学生在词汇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
四、改进词汇教学的策略(10分钟)1. 教师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策略,如:a. 增加词汇讲解的深度,满足学生需求;b. 丰富词汇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积极性;c. 引导学生采用多种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2.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如:a.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了解词汇的应用场景;b.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c.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努力,提高日语词汇水平。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词汇教学中,我深刻认识到词汇教学在日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的反思:1. 优点:a. 通过结合实际语境,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用法,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b.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图片、游戏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性学习”在大学日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研究性学习在大学日语教学中的应用"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目的和方法,然后重点探讨了它在大学日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分析了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影响,认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讨论了研究性学习未来发展的趋势和重要性,强调了在大学日语教学中推广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研究性学习在大学日语教学中的应用和价值。
【关键词】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大学日语教学、定义、目的、方法、具体应用、影响、未来发展、重要性1. 引言1.1 研究性学习在大学日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性学习在大学日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很多方面。
研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日语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听力和口语练习来提高语言能力,而研究性学习可以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习的效果。
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在日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可以通过开展讨论、研究课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新知识。
研究性学习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在日语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项目和任务来进行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也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研究性学习在大学日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发展潜能。
2. 正文2.1 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积极参与问题的思考、探索和解决,从而发展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学习方式。
创设情境提高中学日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中学生学习日语,其实是在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及文化。
因此,为了让中学生更好地掌
握日语知识,教师应该在日语课堂上创设一些情境,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索。
例如,当
讲解日语中的动词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编制句子、互相交流的方式,让学生
更好地理解动词的用法和意义,进而掌握动词的应用。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日语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来创设情境,以便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了解
日语与文化的关系。
例如,在介绍日本文化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日本人民的日常生活、习
俗等方面,这样能够更好地突出日语与日本文化之间的联系。
此外,也可以让学生观看一
些日语对话动画或配音的日剧,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掌握日语语法、句式、常用词汇等知识,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日语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最后,在日语课堂上,教师可以打造一定的课外实践情境,以巩固学生们的日语听、说、读、写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去外面的日语角,让他们与日本人民进行日语交流,这样能够加强学生的日语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又如,教师可
以组织学生读一些日本文学作品,以锻炼他们的日语阅读能力及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
seminar教学法在《基础日语》课程中的应用摘要:seminar教学法是国外大学的一种主流教学方式,本文介绍了seminar教学法在《基础日语》课程中的应用情况,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高日语专业《基础日语》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Seminar教学法基础日语应用1 seminar教学法概述近年来,随着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许多高校纷纷设立了日语专业,但国际经济环境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也对高校日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seminar教学法起源于德国,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某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或讨论的教学活动。
seminar教学打破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常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在自由民主的气氛下,实现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交流,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他们批判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seminar教学法因具有主动性、互动性、研究性的特点,如今在欧美、日本等国家的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在我国,seminar教学多用于研究生阶段的研究型教学活动,在经济、口腔医学、高师教育、公共政策、国际商务、英语等学科教学中均有运用研究。
而在本科阶段部分院校已经对seminar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而在语言类课程教学实践方面,seminar教学被应用于日语语言学、日本概况、商务英语、大学英语等课程上,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为了适应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seminar教学通常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
白福臣(2022)指出:初级seminar应用于基础课学习阶段;中级seminar应用于专业学习阶段;而高级seminar是为博士研究生阶段开设的,带有更多的学术交流的性质。
但在《基础日语》的课程教学中,对seminar教学的尝试还较少见。
因此本文将从《基础日语》课程入手,从课程安排,课堂形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基础日语》课程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0 引言日本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母语的影响。
其中,“词汇”方面有些难点。
日语中有很多汉字词汇,大多数在字形上跟在中国使用的汉字相同,所以有的日本大学生就以为,日中两国同样使用汉字,作为必修的“第二外语”选汉语的话,就一定好拿学分。
这样,选修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选汉语的确是有的。
现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越来越得到重视。
陆俭明(1998)指出,“词汇教学,我认为应属于重要教学内容。
词汇教学,现在大家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对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要学好汉语,重要的是要掌握大量的词汇;其实即使对今后要从事汉语教学与研究的人来说,掌握丰富的词汇也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特别在初级阶段,词汇教学应该是重点”[1]。
杨惠元(2003)也提出“强化词汇教学”的观点[2]。
笔者在第二外语“汉语”教学当中重新发现,对日本学生来讲,词汇学习还是学习汉语的关键,又是个重点。
本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谈谈日本汉语初学者学习汉语词汇时存在的问题(包括发音),怎样让日本学生(特别是初级阶段的学习者)在汉语词汇学习的实践中能够培养汉语基础词汇能力与发音能力,从而帮助日本学生正确掌握汉语基础知识。
在此,试图就这些问题谈一些意见,希望能起些抛砖引玉的作用。
1 词汇学习的难点1.1 同形异义词日中两国研究者(以及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早就意识到了汉语教学中的“同形异义词”问题,并从词义和用法的角度来对同形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上世纪70年代末,对外汉语教学界就开始对日汉之间的词汇进行对比,《中国语と对应する汉语》是较早的研究汉日同形词的成果[3]。
而中国国内的日汉同形词研究从日本语言学研究领域开始注目,《日语汉字和中文汉字的异同》[4],《关于中日同形词的比较研究》[5]等研究算是较早的日汉词汇对比研究的成果。
后来(到了80~90年代),日汉同形词研究被引入到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受到学界的关注[6]。
这些研究强调了汉日同形词研究的必要性,为日本学习者汉语词汇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