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日语翻译教学中常见问题
- 格式:pdf
- 大小:74.27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日语中的直译与意译读大学期间,并未系统性地学习过翻译理论的有关知识,以前我认为只要理解单词的意思,掌握语法,肯定就能翻译地差不多。
然而,学习了《日语笔译》之后发现,一篇文章大部分单词都认识,语法也都了解,大概意思都明了,但是具体在翻译的过程中,把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时,总觉得别扭,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才好。
学习了《翻译概论》这门课程之后,我才发现不管哪种语言在翻译过程中都要遵循一定的理论,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自己翻译出来的东西别人才能看得懂。
在日汉翻译中,经常会遇到直译与意译的问题,往往不知道选用哪种译法更好。
虽然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是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的问题,但我觉得不同语言的翻译是有相通之处的。
因此,我想总结一下日汉翻译中有关直译与意译的问题。
一、直译与意译的实例在我国翻译史,一直都有直译意译之争,主张直译者往往认为意译太随便、太自由化。
而主张意译者则认为直译者太拘谨、太死板、毫无生气。
同样,在日汉翻译中也一直存在直译和意译之争。
由于意译文理通顺,符合汉语的语法规范,因此易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如译例1,今度入閣した外務大臣は三振もなければ、ボームランも打たない。
“三振”和“ホームラン”都是棒球术语。
“三振”可译为“三空棒”是“三击未中而出局”的意思。
“ホームラン”可译为“全垒打”,在棒球比赛中若出全垒打,计分板上的分数就立刻增加了,因此全垒打一向是棒球运动中最为津津乐道的一环。
此句话直译是“这次当选的外交大臣,既不会打三空棒,也打不了全垒打。
”在日本,棒球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体育项目,因而当人们看到这句话时很快就明白它的意思。
而这样的翻译对于译文的受众中国人来说,很可能不知所云,不明白“三空棒”和“全垒打”是什么,即使在“三空棒”“全垒打”这两个词后面分别加注来说明它们的意思,整个翻译仍然显得累赘,不是太好理解。
如果意译成“这次当选的外交大臣,既不会有所作为,也不会有一鸣惊人之举。
”就容易明白多了。
1.翻訳ルールとは日本語を中国語に翻訳するときや中国語作文のとき、われわれが心得ておくべき文法的、語い的なルールを「翻訳ルール46」として一覧で示す。
配列はより基本的なものから応用的なもの、より機能語にかかわるものから実質的語い的なものという順に並べてあるが、これはおおよその傾向であり、かならずしも厳密なものではない。
本辞典の本文において、例文のあとにやなどと示してあるが、これは当該例文において、日本語から中国語へ翻訳するに際し、本欄のやで示されるようなルールが使われていることを表す。
すなわち、正しい中国語にするためには、日本語を字句どおりに訳すのではなく、これらの翻訳ルールの適用が必要であることを意味する。
また、ここに載せているものは日中翻訳においてよく活用される主なルールのみである。
このほかにもさまざまな規則が考えられる。
なかんずく、より常識的なもの、コラム的な知識に属するものは「ルール以前」として本書の各所に囲みとして配置してあるので、そちらも参照されたい。
なお、ルールが適用される例文であっても、かならずしもそのすべてに漏れなくルール番号を付加したわけではない。
わかりやすく典型的な例文に限ったことをお断りしておく。
本辞典を活用されるにあたっては、随時「翻訳ルール46」をひもとかれ、学習し、やがてこれらに通暁し、中国語作文において無意識のうちに諸ルールを適用するに至っていることが望ましい。
日本語の文には「1つ」がないのに、それに当たる中国語の文には“(一)个”などの量詞が現れることがある。
“前边儿来了一个人。
”(前から人がやって来た)“我有个好办法。
”(いいアイデアが浮かんだ)1「彼に電話してみてください」のように、「ちょっと」「ついでに」といった軽いニュアンスがある場合、中国語に訳すと量詞が入る。
例:彼に電話をする。
/给他打个电话。
郵便局に手紙を出しに行く。
/我去邮局寄封信。
2「だれか」「どこか」を用いた日本語の文のうち、「だれか人を見つけて何かをする」「どこか場所をさがして何かをする」という意味を含むときは、中国語では、「人を見つけて」や「場所をさがして」の部分を言語化する。
浅议日译汉中的直译和意译翻译就是将一种语言转变为另一种语言,在该转变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两种语言背后所包含的不同文化,不同社会习惯及不同的思维方式等,这也涉及到翻译技巧的问题。
任何语言在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直译与意译之争,日译汉也不例外。
本文试结合日译汉过程中对直译与意译灵活选择的翻译实例来论证对于直译和意译不能简单机械的划分好坏,不能笼统的判断二者的对错。
标签:直译;意译;日译汉直译与意译是翻译的方法论问题,也是翻译实践中最基本的课题。
翻译是把一套语言符号或非语言符号所负载的信息用另一套语言符号或非语言符号表达出来的创造性文化活动。
在这一活动过程中,由于历史,地理,文化,思维,语言特征,译者主观性等方面的不同,必然导致两种符号系统转换过程中所使用方法的不同,即翻译方法的不同,在这些方法之中,最主要的当属直译与意译。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所以两国的语言在文字和意义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正是因为这些相似之处容易使我们在两种语言互译时,忽略两国之间因生活环境,思维方式,历史背景等跨文化上的差异而使译文生硬牵强,不能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
那么我们在日译汉的过程中究竟应该怎样处理直译与意译的关系呢?笔者试通过翻译实例来证明两者各有千秋,相辅相成。
一、中国直译与意译之争的历史直译,即直接翻译,忠于原文,尽量保持原文的形式;意译,即创作翻译,为把原文的意思传达出来,而不拘泥于原文的一般形式。
围绕二者的争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
当时的翻译基本为佛经翻译。
支谦在《法句经序》中指出,译者不易,应秉承直译的观点,因循本质,不加文饰。
东晋时的鸠摩罗什则主张自由的意译。
汉唐以来,中国翻译界已经出现了直译派,意译派,新译派等三种译派的门派之争。
近代以来,直译与意译之争达到高潮。
被视为翻译界的“金科玉律”的是严复的“信、达、雅”。
鲁迅主张严格的直译,提出“宁信而不顺”的理论。
傅雷把传统美学观点应用到翻译理论中,认为神似更胜于形似,坚决反对在翻译过程中破坏本国语言的结构和特性。
日语翻译技巧日语翻译是一项兼具艺术和技巧的工作,需要翻译者具备扎实的日语语言能力和翻译技巧。
下面是一些日语翻译的技巧,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进行日语翻译。
首先,理解原文的含义是进行翻译的基础。
在开始翻译之前,先要仔细阅读原文,理解原文的内容和意图。
对于一些特定的词汇和句子,可以查阅相关的词典或者参考其他的资料,帮助理解原文的含义。
其次,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日语和汉语有着不同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翻译时要注意将原文的意思准确地传达出来。
有时候,直接的逐字逐句翻译并不能完全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进行灵活的调整。
同样重要的是要注重语言的流畅性。
不仅要翻译准确,还要保持一定的语言的流畅和自然。
尽量使用流畅、通顺的语言表达方式,使译文像母语说话一样地自然。
此外,要注意文化差异。
日本和中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因此在翻译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差异。
有些词汇和表达方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可能有不同的含义,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合适的翻译。
另外,虚词和语气词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部分。
日语中有很多虚词和语气词,它们在句子中起到修饰语气和细微差别的作用。
在翻译时,要根据语境和意图选择适当的虚词和语气词,并用汉语表达出来。
最后,要注意译文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不仅要注重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还要考虑到译文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要使用常用的汉字和词汇,避免使用过于生僻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尽量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使译文易于理解。
以上是一些日语翻译的技巧,希望能对你在日语翻译时有所帮助。
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积累,提高自己的日语语言能力和翻译技巧,才能更好地进行日语翻译工作。
日语翻译与技巧日语翻译与技巧对于日语翻译,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日语和汉语的语言修养和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注意日语的语言特点与翻译技巧。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日语翻译与技巧的知识,欢迎阅读。
日语翻译与技巧日语的句子一般有以下语法特点:a、主语在前,谓语在后b、修饰语在被修饰语之前c、宾语和补语在主谓语之间d、肯定句、疑问句和命令句的词序相同,其中疑问句多在句末用终助词ka设问e、如果不读到句子的末尾,难以区别是肯定句还是否定句但是,日语属黏着语,即依靠助词或助动词的黏着(即附加)来表示整个单词在句中的地位或语法功能,再加上各种语言环境,这使得日语的词序相当自由。
但是,不管日语词序千变万化,都要在保持原意、原语感、原语言风格的基础上,兼顾汉语的语序,灵活地采用直译、转译、加译、减译、反译、变译、段译和分译等翻译技巧。
1、直译直接地照原文翻译,为翻译中最基本的译法。
2、转译当词典中无适当的词义可翻译时,可根据全文的意思用其他的'词进行翻译。
3、加译为了使译文更加完整通顺,在翻译中增加某些词汇。
4、减译汉语以简洁著称,在不损害原意的基础上,尽量删去那些可有可无的字、词。
5、反译日语句子表现形式的一大特点是,经常用双重否定强调肯定的事物,因此,有时可反其道而译之,采取否定与否定的另一种表达方法肯定来翻译句子。
6、变译在不改变原文意义的基础上,为了使译文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改变原句子成分相互关系的翻译方法叫变译。
7、移译日语和汉语的定语语序不同,一般来讲,日语表示描写和说明等限定性定语要放在前面,表示领属性定语要放在后面,而汉语则恰好相反,因此翻译时要把限定性定语移到前面来翻译。
8、分译把一个长句子分成几个短句子来译,其中之一是把各种包孕句与修饰的词分开,单独提出另译。
拓展:学习日语的小技巧“三皮”原则要想征服日语,首先,头皮要硬!无论碰到多大的困难,也不要放弃!其次,嘴皮要勤!时时刻刻操练;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有嘴皮勤,才能把说惯了中文的嘴练成中文日文同样流畅!第三,脸皮一定要厚!不要怕别人笑话,别人越笑,越要充满激情地、起劲地、加油地练习一定要用一口流利的日语证明他们是错误的、愚蠢的、短视的!不要面子要里子!環境を変えることはできない、しかし、自己の考え方は変えることができる。
日语语法错误的常见原因日语是一门复杂而细致的语言,对于许多学习者来说,掌握正确的语法使用一直是一个挑战。
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犯一些常见的语法错误。
本文将探讨这些错误产生的原因,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避免这些错误。
一、词汇选择不当在日语中,词汇选择不当是常见的语法错误之一。
很多学习者往往倾向于直译母语中的词汇,而忽视了日语中的表达方式。
这导致了词汇的错误使用和句子结构的混乱。
解决方法:为了避免这种错误,学习者应该积极学习日语中常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可以通过阅读日语材料、参加语言交流活动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词汇水平,同时也要多加练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词汇。
二、主谓一致错误在日语中,主谓一致错误是非常常见的语法错误。
由于日语中的主谓一致规则与中文或其他语言相比较特殊,因此学习者容易在句子构造中犯下这样的错误。
解决方法:要避免主谓一致错误,学习者需要加强对日语语法规则的理解。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教材、参加语法课程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语法水平。
同时,多加练习和实践也是掌握主谓一致规则的关键。
三、助词使用错误助词是日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习者常常在使用助词时出现错误。
由于助词的种类繁多,用法复杂,学习者容易混淆或忽略。
解决方法:为了避免助词使用错误,学习者应该注重对助词的理解和掌握。
可以通过学习助词的用法和规则,阅读相关的例句,以及进行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助词使用能力。
四、句子结构错误句子结构错误是日语语法错误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由于日语中的句子结构与中文或其他语言有所不同,学习者容易在句子构造中犯下错误。
解决方法:要避免句子结构错误,学习者应该加强对日语句子结构的理解。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语法知识,阅读日语材料,并进行大量的写作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句子构造能力。
五、缺乏语感缺乏语感也是导致日语语法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学习者没有对日语的语感进行培养,往往会在应用语法规则时出现错误。
解决方法:为了培养语感,学习者需要进行大量的听说训练。
翻译时,需要注意中日文之间的语言差异,以便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含义。
以下是一些中译日的技巧:
理解中文原文:在开始翻译之前,需要仔细阅读中文原文,确保理解了其含义。
如果有任何不确定的地方,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核实和确认。
选择适当的日语词汇: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日语词汇来表达中文的含义。
可以参考日语词典或其他参考资料,以确保选择的词汇是正确的。
保持自然的日语表达方式:在翻译时,需要注意保持日语的自然表达方式,避免过于直译或过于意译的情况。
这需要不断练习和经验积累。
注意句子结构:在翻译时,需要注意句子的结构,确保日语句子与中文句子有着相似的结构和语序。
这有助于保持原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
校对和修改:在完成初步翻译后,需要进行校对和修改,以确保日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可以请母语为日语的人帮助校对和修改。
不断练习和学习:要提高中译日的水平,需要不断练习和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中文文章并尝试将其翻译成日语,或者与其他翻译人员交流和分享经验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
水平。
总之,中译日需要注重技巧和细节,同时也需要不断练
习和经验积累。
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中译日水平。
日语翻译中直译和意译探讨
日本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会出现直译和意译的不同选择。
直译是按照源语言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来翻译句子,意译是根据翻译的需要,使用目标语言
的习惯表达方式来表达源语言的意思。
直译可以保留原文的形式和结构,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语义。
直译有助于读者了解原
文的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
直译可能导致译文不流畅、不自然,或者无法传达原文的意
思。
相比之下,意译更注重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并根据这些表达方式来翻译句子。
意译有助于传达原文的意思,并使译文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意译可能导致读者失去对原文
的一些细节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在具体的翻译中,可以根据以下几个因素来选择直译还是意译。
要考虑读者的背景和语言能力。
如果读者对原文的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可以选择使用直译来保留原文的细节和风格。
如果读者对原文不熟悉,或者目标语言
有一套常用的表达方式,那么可以选择使用意译来使译文更容易理解。
要考虑原文的表达方式和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之间的差异。
某些表达方式在源语言和
目标语言之间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关系,这就需要使用意译来传达原文的意思。
如果原文的
表达方式与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相似,那么可以选择直译来保留原文的形式和结构。
在实际的翻译中,直译和意译经常结合使用。
根据具体的句子和语境,可以选择使用
直译或意译来翻译句子的不同部分。
也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和翻译的目的,灵活地选择直
译或意译来翻译整个句子。
日语翻译中直译和意译的分析关键词:日语翻译;直译;意译;文化交流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所孕育出不同的民族有文化,而语言作为文化体系中最基本的元素,在不同地区的表现自然也是千差万别。
在开放、交流为主题的文化环境中,语言是地区之间文化沟通的载体,在语言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内容,更能够窥探其文化发展脉络,理解其文化发展的精神内核。
翻译是介于两种语言之间的桥梁,也是两种文化交互交流、增进理解的主要方式。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因此,无论是在文化发展还是在语言构成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这自然为中日语言翻译带来了便利,提高了日语翻译效果。
但同时这种文化和语言上的相近性为翻译工作带来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注意,例如一些日语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过度强调相似性,忽视中日两国在生活环境、思维方式、历史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甚至用汉语文化生硬地套用日语文化,导致译文晦涩、牵强,难以呈现“信、达、雅”的翻譯效果。
针对此,在中日文化交流中,日语翻译者应如何看待中日语言文化上的差异,选择何种翻译方法则成为影响翻译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直以来,在翻译界直译和意译的争论都没有停止过,而在日语翻译中,如何平衡直译与意译的关系,如何有效弥合不同语言文化的差异,灵活选择翻译方法则成为翻译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日语翻译中直译和意译直译主要是指保持原文内容,同时能够准确呈现源语言特点以及原文思想的一种翻译方法;意译则是基于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适当调整原文内容,按照目标语言习惯进行表达的一种翻译方式。
我国近代翻译家严复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这一标准对后世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而直译和意译就是能够满足以上翻译标准的翻译方法。
从含上看,直译和意译截然不同、各有侧重,这也是一直以来翻译界争论不休的主要原因,例如主张直译的翻译者认为意译脱离了原文含义,呈现自由化、随意化的趋势,甚至是在主观臆断上的胡乱翻译;主张意译的翻译者则认为直译太过刻板、拘谨,甚至为了迎合源语言的内容生造硬创,使译文失去了文化美感。
日语写作中的常见错误日语作为一门具有严谨性和丰富表达方式的语言,其写作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技巧。
然而,在日语写作中,仍然存在着常见的错误。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日语写作错误,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技巧来避免这些错误的发生。
一、词语使用错误1. 动词形态错误在日语写作中,经常会出现动词形态错误的情况。
例如,使用动词的时态、语气或敬语不当。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熟悉动词的各种形态及其正确的用法。
通过学习常用的动词形态规则,掌握正确的用法,可以避免这类错误的发生。
2. 假名使用错误假名是日语中表达音节的文字,其正确的使用对于日语写作至关重要。
常见的错误包括拼写错误、错用字形等。
为了避免这类错误,建议通过大量的练习和记忆常用的假名,加深对其正确发音和用法的掌握。
3. 表达不准确在日语写作中,有时候会出现表达不准确的情况,即所表达的意思与原意不符或者不够明确。
这可能是由于词汇量不足、语法错误或者使用不当的翻译工具等原因导致的。
为了避免这些错误,可以通过多读多写,并结合日语语法和词汇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准确性。
二、语法错误1. 主谓一致错误主谓一致是日语语法中的重要部分,但也是容易出错的地方。
主谓一致错误的情况包括动词形态与主语的数量或者时态不一致等。
为了避免这类错误的发生,建议学习和熟悉日语的语法规则,特别是主谓一致的用法。
2. 词序错误词序错误是指句子中词语的顺序不正确,导致句子意思不明确或者不通顺。
在日语中,词序的正确性对于句子的理解和表达至关重要。
为了避免这类错误,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模仿正确的句子结构,提高自己的词序掌握能力。
3. 语气错误在日语写作中,常常会出现语气错误,如使用不当的敬语形式、口语化的表达等。
为了避免这类错误,需要学习和熟悉不同的敬语形式,并根据对方的身份和地位选择适当的用语。
三、表达风格错误1. 文章结构混乱在日语写作中,文章结构的合理性和连贯性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错误包括段落组织混乱、句子之间缺乏连接、思路不清晰等。
日语翻译中应掌握的常见技巧及实际翻译的策略作者:孙权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20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都不断加强,但是语言逐渐成为相互之间交流与合作的阻碍,这就需要借助翻译来完成。
翻译是实现两种语言间相互信息传递和文化交流的基础性工作,由于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涉及两种文化、语言、习惯和思维等方面因素,因此更为准确的翻译变得尤为困难。
本文以日语翻译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在进行日语翻译时,应遵照日语语言的特征,合理应对语言文化差异,旨在为我国的日语翻译、对日交流做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日语翻译语言文化差异交流翻译是联系两种文化、两个国家、两种社会的重要纽带,在世界向平直化和发展趋势中翻译是重要的载体与桥梁。
中日两国在文化上共属东亚文化圈,在发展的大局中,中日两国在客观上都有加强沟通和交往的内在需要,这就为日语翻译工作提出了更高和更广的要求。
在日语翻译工作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灵活运用直译与意译的不同方法可以将中日两国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思维方式整合起来,做到提升日语翻译准确性和通顺性,在弥补中日语言、社会、文化差异的同时,加速和加深双方的沟通与交往,为促进双方的协调发展和共同提升打下基础。
1、日语语言特征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与其人文环境、发展环境以及生长环境之间关系密切,在某种特定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和发展的民族语言,其中所表现出的文化内涵能够体现出该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心理特征、民族品行等多种信息。
而日语作为日本这一民族在发展和崛起的进程中逐步发展的,并随着整个民族的发展而逐步完善,从中能够直接体现出日本这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在日语中主要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文化特征:(1)相较于其他国家的语言来说,日语在表达上都比较含蓄、委婉。
比如在日常的交流中,日本人不会直接的向他人索要物品或请求提供帮助,一般多是较为婉转的询问他人。
(2)在日语中,比较重视谦敬,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在社会生活中十分的重视等级观念,存在明显的上下级等级、长幼等级以及男女等级,因此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符合自身的身份,也要符合对方的身份。
中译日的词汇选择问题论文导读:中日翻译中的词汇选择。
中日同形词主要分为三类:1、词义、用法相同的同形词。
专有名词有人名、地名、建筑物名、公司名等等。
是汉语中特有词汇的翻译问题。
中日同形词,中译日的词汇选择问题。
关键词:词汇选择,中日同形词,特有词汇,专有名词日本翻译大家今富正巳曾说过,翻译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
中日翻译也不例外。
从一种语言翻译到另一种语言,并不是简单的字词的一一对应,甚至也会出现无法找到对应词这样的情况。
翻译,其实是一种对原语中包含的思想,概念在另一个语言体系中的再创作。
中日翻译中的词汇选择,并不是说在翻译过程中简单地给汉语中的单词找到日语对应的说法,就完成了词汇翻译。
这样恐怕也没有什么意义。
在中日翻译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许多问题。
本论文着眼于词汇选择问题,通过分析中译日过程中的词汇错误选择的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一、中日同形汉语词汇引起的选择错误很多现代汉语中使用的词汇,也在日语中使用。
如果我们在翻译过程中理所当然地认为两者是完全对等的,就很容易引起误译。
据《三国志魏书》倭人传记载,公元239~247年,倭国的使节从魏国带回了刻有亲魏倭王、率善中郎将等字样的金印、银印及传送文书。
另据日本《古事记》记载,应神天皇16年(公元285年),百济学者王仁将《论语》、《千字文》传入日本。
大体可以推断,汉字是在公元三、四世纪传入日本的。
以后,日本便借用汉字来书写自己的历史事迹,并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用汉字创造了许多新的汉字词。
大约在八世纪或九世纪,日本人民又利用汉字的简体逐渐创造了假名文字,于是逐渐形成了由汉字和假名结合起来书写的独特的日本文字。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翻译了大量的西方科学著作,同时使用汉字创造了很多新的词汇,这些词汇在以后中日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中又为汉语所借用和吸收。
中日同形词主要分为三类:1、词义、用法相同的同形词;2、词义、用法完全不用的同形词;3、词义、用法有一局部相似的同形词。
浅析日语拟声拟态词汉译方法作者:高凌云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33期摘要:日语拟声拟态词数量极多,除了词典上的拟声拟态词,还可以再创,尽管拟声拟态词丰富了日语表达。
但由于拟声拟态词本身的灵活性给日汉翻译加大了难度。
一、拟声拟态词汉译难点1.拟声拟态两者功能兼有在日语众多的拟声拟态词中,拟声拟态词无非有拟声、或拟态、也可能拟声拟态两者功能兼有。
日汉能够一一对应的例子还是少有。
例如:(1)朝早くパレットの絵の具をごりごり引っかいているとドアをノックする音がした。
彼だった。
/一大早我正在咯吱咯吱刮去调色板上的颜料时,响起了敲门声,一看原来是他。
(2)この焼芋は中の方がまだごりごりだ。
/这只烤白薯里面还硬邦邦的。
(3)その男の子はだだをこね、母親の胸に頭をごりごり押し付けて泣き出した。
/那个男孩子撒着娇,一个劲地用脑袋抵着母亲的胸脯哭了起来。
(4)E先生は今は太って元気だが、数年前、ごりごりに痩せてしまい、周囲のひとたちからがんらしいと噂された時期があった。
/E先生虽然现在又胖又健康,但在几年前有一段时间瘦得干巴巴的,周围的人都在背后说他像是得了癌症。
很明显,ごりごり在(1)表现拟声,与汉语象声词可以对应,在(2)—(4)中表现拟态,通过摹状手法来表现拟态效果,通过调整句子结构使译文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2.词性功能多样拟声拟态词在词典中一般标注的词性多为副词,但在实际翻译中,还会出现形容词词性,动词化,名词词性。
翻译时要发现词性多样化与句子结构的关系,根据语境理解意思,及时调整句子结构。
例如:(5)旋風が道にたまっているゴミや紙くずをくるくると巻き上げた。
/旋风把积在路上的垃圾和废纸一转一转地卷了起来。
(6)どんの合図でみんな一斉に駆け出した。
/一听到“预备—跑”的声音,大家都起跑了。
(7)彼の貧窮物語には愚痴っぽいところがない。
じめじめしてない。
感動的である。
/他在自己受穷的故事里没有发牢骚,也没有苦涩的内容,十分感人肺腑。
浅谈日汉翻译中的不可译现象及翻译方法作者:夏子茵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17期摘要:翻译使世界上操着不同语言的人们能够广泛交流。
但是由于国与国之间存在着不同文化和不同语言习惯。
这些异文化及语言习惯使得翻译无法做到绝对对等。
在翻译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失”。
这些“损失”便是本文中提到的“不可译现象”。
随着人们对语言和文化的不断研究,现如今人们不再片面的强调翻译是否可能。
因此,笔者以汉译汉语中的部分熟语为研究对象,旨在找出如何将这些翻译中存在的不可译现象变为可译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不可译性;异文化;语言习惯;熟语;翻译方法一、引言近几年,随着对翻译的不断深入研究。
翻译过程中的不可译现象,很多学者都做了相应研究。
刘振江从英语语言形式本身充当内容和对内容不可替代的修辞作用两方面说明了翻译的不可译性。
周玉忠认为虽然各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影响会造成翻译的不可译性,但其大多都是相对的,纯属绝对不可译的只是少数。
王斌根据英国语言学家、翻译家卡特福德的著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将语言上的不可译性和文化上的不可译性作为研究的基准并分别提出了翻译策略。
以上的三名学者都承认翻译的不可译性且从不同的角度出發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对其的应对方式、翻译方法和策略进行了研究。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三位学者的共同点如下:1.都承认翻译的不可译性。
2.都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对翻译的不可译性进行了研究。
3.都是从英汉互译的角度总结了研究策略和方法。
由此可知,对于日汉翻译的不可译性研究较少,且不充分。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英汉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不能够完全支撑日汉翻译。
为此,笔者将从日汉的角度进行研究。
并以日译汉语中的部分熟语为例,浅谈这些不可译现象并试图找到其合适的翻译方法。
二、日汉翻译中的不可译现象翻译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任何翻译都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忠实于原文,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失”。
我们可以将这个“损失”理解为翻译的不可译现象。
日语翻译的方法和基本功有哪些?由于如今语言环境的不断变化,在日语的词序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不能够改变原来句子的语义、语感和风格,然后使用最为合适、准确的语序把原文表达出来。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在日语翻译的时候可以使用的方法。
日语翻译的方法有哪些?1、反译法日语的表达方式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经常会使用到双重否定,从而表达出肯定的意思,因此我们在进行日语翻译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反译法,指的是我们在翻译的是直接采用肯定的表述来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而不需要进行双重否定的翻译,这样就会让我们翻译出来的内容更加的准确。
2、转译和变译法这个方法其实不仅是对于日语翻译,其他所有语种的翻译都是如此,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化和我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很多词语在汉语中都找不到对应的词语,时就需要采用变译或者转译的方法,我们可以找到其他类似含义的词语进行替代。
3、直译法这个方法最为简单,直接把日语原文的意思翻译过来就可以了。
4、分译法日语的很多句子都是比较复杂的,有时候一句日语无法很好的用语句汉语来翻译,因此在翻译的是就需要把日语长句分成短句或者移动限定性的语句来对其翻译。
5、加减译法可以分为加译法与减译法,加译法指的是我们在进行日语翻译的时候为了让翻译过来的句子更加的通顺易懂,而在里面添加上一些词汇,但是不会对原文的意思造成影响。
减译法指是在翻译的时候可以适量的删除掉一些原文中可有可无的词汇,从而使得最终翻译出来的句子更加自然简洁,和加译法一样都是不能够改变原本文章的意思。
日语翻译的基本功有哪些?1、态度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者的话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不能够有了一点成绩之后就沾沾自喜、固步自封,需要不断的努力、兢兢业业,给自己制定一个个切实可行的目标 病为之奋斗,这样才可以不断的前进,有所成就。
2、外语基本功如果位于的基本功不够扎实的话在工作的时候就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有些人觉得反正遇到不懂的翻译的时候可以去查词典,但是在实际工作的时候会发现虽然字词原本的意思可以借助工具书查到、搞清,但是更为深层的含义就需要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了,只凭借词典的话是无法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