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积极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挑战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积极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挑战

[摘要]文化的本质在于适应和变迁,文化适应以及由此带来的变迁,是一个充满痛苦的新生过程。在全球化时代,我们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采取扬弃的态度。加强文化自觉能力,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全球化;文化;应对

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在于继承和创造。我们每一个人一出生,在某一特定的社会群体中,就有一套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文化等着我们,不管愿不愿意,我们必须在这套文化中生活,在老一辈的指导帮助下,开始社会化的过程。也就是学习既有文化,掌握生存能力,继承并传递这套文化。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类社会的文化越来越复杂,因而学习的方式日趋正规和多样,社会化的过程更为漫长,以致有活到老学到老之说。在我们逐渐掌握了既有文化之后,在此基础上开始适应新的生活,从而创造新的文化。在一代又一代的继承和创造中,各民族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化体系,并不断地改变和更新这套文化体系。

1如何理解文化的适应和变迁

文化的本质在于适应,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不断适应,积累起来则形成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系,新的适应又进一步带来文化的变迁。在最初人类相对隔离的时代,各民族文化的适应,主要是对自然环境的适应,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一个民族的文化适应,就越来越多的表现在对人文环境及外来文化传播的适应。特别是人类发展到今天,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面临着越来越强烈的文化冲击,各民族的文化适应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

文化的适应过程,在早期更多地表现为自然的适应,文化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发明、积累、传承中日渐丰富。在这个时期,文化的增长是缓慢而且平和的,人们不断提高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也相应调整自己的精神文化——越来越丰富的语言词汇,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关系,以及日益扩大的精神世界。在后期,文化变迁的频率越来越快,而文化的适应相应也越来越困难,特别是对弱小和落后的民族来说,文化的适应是一种痛苦的新生,饱含感情的传统文化,犹如已不合体的旧衣在恋恋不舍中被抛弃,而狂风暴雨般的外来文化,不可阻挡地汹涌而来,容不得细细消化吸收。文化整体中的物质文化总是率先起着变化,与此相应的精神文化,却有着一定的滞后期,造成文化整体上的失调,生活在这种转型中的人们,免不了充满迷惑、彷徨,在无可适从和无可奈何中不能不顺着历史的潮流而变化。

文化适应以及由此带来的变迁,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客观的必然的过程中,人类许多美好的东西遗失了,换来的是越来越富裕的生活和失落的情感。文化适应的结果,这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不断丢弃那些过时的死亡的部分,留下有生命力的适应的部分。在文化进步的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崩溃和重新组合,这是一个充满痛苦的新生过程。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挥鞭跃马入驻中原的游牧民族,一旦陷入农业文化的泥泞,不得不立即脱掉胡服,改从汉习。时至今日,去东北谋生的中原人,总是想推行祖辈传下来的特有文化,在自然条件许可的地方,他们成功了,草原和森林,变成了麦田;一旦到了农作物不能再生长的地方,他们要么退却,要么不得不学习当地少数民族的游牧文化,积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也变成了逐水草而居的牧人,而在语言上、风俗上、宗教信仰上都越来越接近当地的少数民族,这些都是文化适应的具体事例。

2如何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挑战

现代生活,对于每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是一个充满困惑和迷茫的时期,心归何处?这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共同的难题。我们赖以生存的传统信念,像一只不牢靠的木筏,在现代文化的汹涌波涛中,一块一块地破损。一切都变得体块、太多,令人眼花缭乱,来不及做出反应。许多时候,我们只能像急流中的小木屑,身不由己地顺流飘荡。

我们就生活在这么一个快速变化、令人激动不安而且不要弱者的年代。我们如何在现代化的潮流中,主动把握民族和个人船舵,自觉地顺应时代的潮流,让我们的社会和自己都健康顺利地适应现代化的节奏,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国家正努力走向现代化,我们每个人都面临21世纪的挑战,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必要重新检讨一下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文化和我们自己。只有在理性基础上的选择,才可能是明智的选择。

对于处在发展相对落后状态中的民族来说,现代社会更是一个严酷的再生时期。先进的交通、通信设备、强有力的经济、文化渗透,巨大的政治、军事压力,使每一个民族都被卷入世界文化圈中,谁也不能关起门来做香格里拉之梦,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你都必须走出桃花源,让你不喜欢强光的眼睛在阳光下流泪。传统和现代、贫穷和发展、物质和精神,等等,太多的时间困扰着所有处在“第三世界”位置上的民族。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利亚人被殖民主义者赶尽杀绝的悲剧,但愿不再重演。一个民族如何在文化基础上更新发展,平等地汇入世界文明的大海,更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人类文化的适应及由此带来的变迁,推动着人类的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各民族文化在互相的交融适应中,必然出现趋同现象。比如欧洲的经济共同体,已突破经济联合的职能,日渐扩大到其他各个方面,正在形成一个统一的欧洲。万条江河归大海,这是各民族文化适应的必然结果,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文化适应带来的文化趋同和更大范围的文化认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同化。同化一词有两个不够全面的出发点,其一是站在发展相对先进民族文化立场上。认为先进民族理所当然地吞噬弱小民族,带有强大的民族主义色彩;其二是片面注重文化适应的后果,表面地将趋同理解为相同,而忽视了适应的过程和各民族文化的交融。我们认为,一个发展相对落后民族向先进民族靠拢,绝不是先进民族的“同化”成果,而是相对落后民族文化积极适应的结果。各民族文化在

互相的影响和适应中,不断趋同,总有一天,地球上只有地球族存在,在它的下面,仍会存在无数的多元文化体。这不会是太遥远的事情。发展相对先进的民族文化,是该民族对特定自然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这套文化体系,是这个民族具有的,但不是它独有的。两个毫无联系的民族在文化上的共同性,特别是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相近的两个民族,这种文化的相近更为明显。同样道理,在近现代史上,许多落后的国家成功地走上了现代化道路,是他们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大的改变,表现出和西方文化越来越多的相似性,但我们并不能说这些国家西化了。日本是现代化国家,但日本人还是日本人,日本人并没有、也不可能变成美国人。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少数民族在党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的政策下,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在目前全国改革开放的大潮流中,少数民族也受到巨大的外来文化影响,在社会经济发展上,大多正处于从传统的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面临新的适应和选择。在这个时候,要想有效地帮助和扶持少数民族的发展,我们必须要改变简单的物质支持、政策照顾的传统做法,把重点转移到提高少数民族自身文化的适应能力上,让他们的文化传统,发挥各民族文化上的优势,在少数民族自身的文化适应上,寻求各民族的发展之路。

3加强文化自觉能力,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今天的人类中处于激烈的“全球化”过程中,地球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村庄,居住在这个村庄里的人们息息相关。在经济一体化的同时,是文化的多元化,如果处理不好文化间的互相尊重和学习,世界必然会因为“文化冲突”而不得安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在1990年他的80岁生日时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观点。在憧憬人类21世纪前景时,他又提出了“文化自觉”这一重要概念,主张弘扬中国传统的“和而不同”思想,来处理21世纪人类可能会产生的矛盾和冲突。

费孝通的“文化自觉”概念,通过对自己一生学术思想和人生经历的深刻反省,提出了“文化自觉”与“和而不同”的思想。当我们欢欣鼓舞拥抱21世纪到来时,却迎面遇到了“9·11”的大冲撞,看到一个因为所谓的“文明冲突”而纷争不断的世界,更加印证了费孝通先生的远见卓识。

在中国的现代化问题上,一直有所谓“全盘西化”之争。确实,近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规模地引进了许多西方文化。在艰苦的文化引进和消化中,西方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我们。但中国的现代化,必须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任何外来文化,都不可能根本改变中国文化,更何况中华民族是具有极大包容力的民族,今天也不可能被外来文化“化”掉。中国的文化具有顽强生命力,当我们在经历一段时间的艰苦适应之后,中华民族的文化体系不仅不会被“西化”,而且会因此而更加先进,更具有生命力。

在号称“知识大爆炸”、人类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进的今天,我们必须着力于提高民族文化的适应能力上,这应是中国的当务之急。具有五千年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群体主义基础上强调人伦、团结和稳定,总体特征是“合和”,与建立在个人主义基础上,强调自由、民主和进取的西方文化,具有很大的互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