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人间生活正式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

【教材】: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

【课型】: 作品鉴赏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讲述中国美术的发展情况。体会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能力目标: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情感目标: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教学要点】

重点:美术作品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难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生活。

兴趣点:画家是怎样捕捉并表现精彩的生活。

【教学方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法、练习法等相结合。

综合运用感悟式鉴赏、比较式鉴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问:

100年以后的那个时代想要了解我们今天生活的状态怎样了解?那么我们今天的人们

想要了解10年以前的事件怎样了解?100年以前的呢?1000年以前的呢?(课件上展示不同时代较有代表性的图片)

今天的人们如何了解过去的那个世界?通过什么途径?举例说明。

说明美术作品它连接了过去和未来,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历史追寻艺术之路,去探究曾经的灿烂辉煌与灰飞烟灭……(课件上逐渐出现一行字:让我们一起进入历史追寻艺术之路,去探究曾经的灿烂辉煌与灰飞烟灭……)

(二)新课讲授: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本单元的第四讲:人间生活.(课件展示:第四讲人间生活)

人间是相对于什么而言的?

对的,天上,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天上和人间的不同的生活。

(课件出现有代表性的图片)

当大多数人的热情和生活不再围绕宗教信仰而展开的时候,那就意味着美术家又要有新的任务了。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美术不再蒙上神圣的色彩,而是转向描绘人间生活本身,表现日常的劳作、熟悉的生活、真切的喜怒哀乐以及那些稍纵即逝的时刻了呢?(课件出现以下字:从什么时候开始,美术不再蒙上神圣的色彩,而是转向描绘人间生活本身,表现日常的劳作、熟悉的生活、真切的喜怒哀乐以及那些稍纵即逝的时刻了呢?)问:同学们觉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对的,从唐朝开始就出现了很多描绘贵族生活的美术作品。

问:既然是人间生活,那么主要是什么场面啊?对的,就是吃喝玩乐干活睡觉的场面,好的,今天我们先来看一张劳作的作品,看看千年以前的人们是怎么上班的?。

(课件展示:《捣练图》)

问:从那边看?(课件依次出现问题。)

对的,按照古人的阅读习惯,从右开始。

问:这张现存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的作品是唐朝的画还是宋朝的画?为什么?

对的,唐朝的。

问:画面按照工作流程分为几段呢?--3段

第一段我们先看到的是哪一位女子呢?

学生:按照长卷的浏览方式—从右往左,先看到一位背向观众的女子像。

教师:好,画家张萱开卷的位置就安排了一个背向的女子起到了引导视线的作用。将我们的视线快速的引导第二位女子身上,这种布局相当于写文章时开头先布下个“引子”的作用问:这四位女子在干什么呢?给我一个字概括。

板书:捣(课件展示第一段)

她们在捣的这个东西叫什么呢?--练

“练、绢、缎”共性是“丝字旁”,“练”就是用“捣”这一动作将生丝捣成熟丝的第一步工序。(课件展示)

教师:四个女子围着木槽手握木杵捣练的场景,给四个女子分别给予了一分像(左四分之一侧脸),侧脸(四分之三侧脸),十分像(全正面),一分像(右四分之一侧脸)。(课件展示)

接着我们来讲一下共同来看颜色的问题。红色的梳子压黑色的头发,红色的云板压绿色的高腰长裙。中国古话“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从平凡的人间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的配色方法,在整个画卷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继续往下看,(课件展示:中间一段)

这个画面告诉我们第二个工作流程是什么呢?

一女子坐在毯子上,一女子坐在凳子上,她们在干什么呢?

毯子上的女子在绞丝,红色的披帛和绿色的毯子告诉了我们中国的配色主调是什么呢?

这样的配色方式一直都贯穿于整个画面,第二个女子也是如此。

大家注意,她头上的梳子—玳瑁(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这样的器物描绘有别于我们对传统中国画绘画题材—梅兰竹菊。因为这是后人所认为的院画体系—工笔重彩。而后者则是文人画体系—水墨。(课件展示:水墨作品一张)

丫环的角色设置在构图中的作用—承上启下(类似于我们看章回小说末尾时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丫鬟做了什么动作?在煽火时以袖遮面。

丫环手中的扇子:细微展现—指甲盖大小的宋画。(课件展示)

我们顺着丫环的指向,将视线转到了第三段。构图巧妙,烧炉子中的炭告诉我们第三段的工作流程是什么呢?

找撞色—又是一开始就有的桃红配柳绿,万绿丛中一点红。

在紧张的工作场景中,画家设置了很有趣的角色,她在干什么呢?

幽默体现在哪里?

内容延伸:长相幽默的小姑娘以快乐的动作打破了工作中的严肃性。

问:《捣练图》的作者是谁?

唐张萱

(课件展示:张萱(公元8世纪),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与杨升、杨宁同时任“史馆画直”。工画人物,以擅绘贵族妇女、贵公子、婴儿、鞍马名冠当时。所画妇女惯用朱色,晕染耳根为其特色。又善以点簇笔法,画亭台、树木、花鸟等宫苑景物,点缀妍巧,俱穷其妙。突破汉、魏以来人物画主要表现孝子和烈女的传统,转向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妇女,使仕女画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表现世俗生活的作品,比较详尽准确地记录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我们可以了解当时妇女的发型、着装甚至人们的生活观念。(课件展示网友模拟《捣练图》的图片)好的,了解了工作劳作之后,我们还想了解一下那个时代的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展示《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绢本,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既然是《韩熙载夜宴图》,那么画面的主人公韩熙载是哪位呢?

(老师介绍背景:)

(对韩熙载的刻画尤为突出,在画面中反复出现,或正或侧,或动或静,描绘得精微有神,在众多人物中超然自适、气度非凡,但脸上无一丝笑意,在欢乐的反衬下,更深刻的揭示了他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以第一段为主要内容,请同学们仔细观看,用两个字概括:听乐!(课件展示第一段并放音乐春江花月夜)

宴会刚开始,教坊副使李佳明之妹携琵琶款款而弹,主客皆听得如痴如醉,视线都集中在琵琶女的手指上,画面似乎定格在所有人全神贯注那一刻。

宾客中有当年的新科状元郎粲、太常博士陈雍、紫薇郎朱铣等官员和教坊副使李嘉明,此外就是当时一些走红的歌女和舞女,问:状元是哪位?

第二段:观舞。宴会继续进行,身材玲珑娇小的名姬王屋山翩翩跳起《六幺舞》,优美俏皮的舞姿,顾盼神飞的表情引得宾客纷纷拍手叫好,主人韩熙载也卷起袖子击鼓助兴,宴会达到高潮。虽然如此,韩熙载愁眉紧锁,顾闳中将其心事重重的神态描绘得淋漓尽致。

第三段:小憩。接着,韩熙载似乎击鼓累了,转入内屋休息,不忘和侍女交谈,气氛稍缓和下来。

第四段:清吹。休息过后,宴会重开,女伎们一字排开,管乐合鸣,参差婀娜。韩熙载索性敞开衣襟袒胸盘腿而坐,一边摇扇听曲,一边与仕女交谈。

第五段:送别。宴会结束,宾客们挽着美人,饶有余兴地离去。

问:屏风起什么作用?

问:色彩有什么特色?

色彩方面,由于古人善于运用矿物颜料作画,因此,画作虽经历八九百年岁月的洗礼,但是仍然散发出惊世的光彩。全卷色彩浓重,丰富,画卷多处采用绯红、朱砂、石青、石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