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课_探究世界的本质(精品)
- 格式:ppt
- 大小:5.93 MB
- 文档页数:10
第四课探究世界【温故知新】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什么?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哪些重要理论成果?【目标导航】高考考点:※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自主探究】:亲爱的同学,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
相信你一定行!1.为什么说自然界具有物质性?2.为什么说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3.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4.什么是物质?1.什么是运动?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3.什么是静止?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什么是规律?2.什么是规律的客观性?什么是规律的普遍性?3.为什么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首先,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谈不上哲学上所说的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万事万物都只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它们之间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其次,二者又是有区别的。
物质的具体形态各有其属性与特征,而哲学上所说的物质那么舍弃了这些具体属性与特征,它只成认物质的惟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哲学上讲的物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永恒的、不灭的;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可能是看得见的、暂时的、可以消灭的。
2、想一想:否认运动会导致什么错误?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什么错误?只成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成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狡辩论。
3、议一议:人在规律面前应该怎么办?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规律和把握规律,并在此根底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二、误区点拨:1、理解物质概念时应把握的要点:①把握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它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只有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高二政治《哲学生活》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选修学习要求】【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知识点梳理】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3、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和。
这些要素的,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4、自然界是,人类社会的、、及其,也具有。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的产物,它是在中伴随着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5、物质是,并能的客观实在。
【考点过关】○物质概念○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实战演练单项选择题1、(知识点2)在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其主旨就是强调人和自然的亲和。
这一思想反映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追求优美的山林景色和自然意趣就构成其园林美的核心,顺应自然、模拟自然、表现自然就成为其园林审美的主导精神。
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A、无论是利用自然还是改造自然都要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B、人对自然来说是渺小的C、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返朴归真D、人类不应该改变自然界2、(知识点2)人类处理自身与自然界关系首要问题是()A、承认自然界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利用自然、改造自然C、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D、承认人类社会的客观性3、(知识点2)(05江苏)下列选项中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A、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B、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C、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4、(知识点2)(06江苏)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