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最新 生活与哲学word电子课本人教版 第四课
- 格式:doc
- 大小:2.48 MB
- 文档页数:8
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其物质性。
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的眼光看问题,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原理】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5.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自主选择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④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错误的意识则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6.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必修 4?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概括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虑。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对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睁开,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想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表达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一致:(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详尽科学的关系:详尽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睁开。
哲学为详尽科学供应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什么是哲学的根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①思想和存在何者是本源问题。
②思想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6、为什么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根本问题?①哲学的根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所有哲学都不能够回避,必定答复的问题。
7、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见解:唯心主义:物质是本源,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源,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8、唯心主义的三种根本形态及其合理性、限制性:唯心主义的三种根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心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心主义、辩证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心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立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心主义的根本方向,实质上正确。
限制性——这些见解是一种难得猜想,没有科学依照;它把物质概括为详尽的物质形态〔金、木、水、火、土、气〕②近代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睁开了唯物主义。
限制性:它把物质概括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源,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所以拥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声威注意等限制性。
《生活与哲学》总论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系统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谛美生活到处有哲学好生活的向导对于世界观的学说生活智慧与时代百哲学的基本问题精舸神争流的思想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就在我们身旁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哲学的本意哲学就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真实的哲学的作用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想知识的归纳和总结何者为第一性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什么可知论有无同一性不行知论与生活的关系为何对哲学的影响根本看法古代朴实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基本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本看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主观唯物主义基本形态客观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世界的物质性探究世界的本认识运动质掌握规律意识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的作用自然界的自然界的事物是依据自己所拥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性物质的含义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久发展的产物社会物质生活基本因素的客观性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意识依靠于物质运动是物质固运动的含义有的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含义规律拥有客观性和广泛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意识是物质世界长久发自然界长久发展的产物展的产物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产买卖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活动是经过人脑对外界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应意识活动拥有目的性人可以能动意识活动拥有主动创建性和自觉选择性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建性人可以能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拥有指导作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拥有调理和控制作用全部从本质出发、脚踏实地的含义全部从本质出全部从本质出发、脚踏实地的重要性发,脚踏实地全部从本质出发、脚踏实地的详细要求辩实践的含义实践拥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证人的认识实践及其特色唯社会历史性从何而来实践是认识的根源物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实践是查验认识的真谛性的独一标准义在实践中追求真谛是客观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和发展真谛真谛是详细的有条件的认识拥有频频性识论追求真谛是一个过程认识拥有无穷性1 认识拥有上涨性辩证法的革命批评精神与创新意识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世界是广泛联系的广泛性唯联系的客观性物联系的联系的多样性辩证整体与部分的差别与联系法坚持整体与的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联部分的一致系用联系的观看法看问题掌握系统优系统的特色化的方法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原理唯世界是永发展的广泛性物辩恒发展的发展的本质事物的行进和上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往事物的消亡证法前程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前程是光明的的发用发展的观道路是波折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波折的展观点看问题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唯做好量变的准备,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物促使事物质变量变和质变辨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辩证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法矛盾是事物发展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唯矛盾广泛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物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遍性辩和特别性矛盾特别性原理及表现证矛盾广泛性和特别性的辩证原理及方法论要求法的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实坚持两点论与要点质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与用对峙一致的论的一致核看法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与要点论相一致心详细问题详细剖析的含义、地位坚持对详细问题作详细剖析坚持详细问题详细剖析的重要性创新意识辩证否认观的内容与建立创新意识是辩证否认与创新意识社辩证否认观要求建立创新意识会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进步 2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过去社会历史堕入唯物主义的原由社 社会存在与社会心识社会存在和社会心识的辨证关系会发 生产关系必定要适应生产力情况的规律展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上层建筑必定要适应经济基础情况的规律规寻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向总趋向:行进的、上涨的,发展的过程是波折的觅社 总趋向的实现门路会 人民民众是社会物质财产的创建者 的真 社 人民民众是历人民民众的含义人民民众是社会精神财产的创建者谛会历 史的创建者人民民众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史的 人民民众是历史创建者的原由主体民众看法和 我们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历 民众路线党的民众看法和民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史 坚持民众看法和民众路线的意义 唯价值的含义物 价人的价值人的价值的表现主 值与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论主假如看他的贡献义价 价值观的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拥有导向作用 值观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拥有导向作用自觉依据社会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内涵价 建立正确价值观要自觉依据社会发展难得客观规律值 实 发展的客观规律判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现 断人 与 影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因素生 价 自觉站在最广大上价 值 人民的立场上建立正确价值观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 值选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的要求择在劳动和奉献中创建价值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价 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值创人生价值实现的基础造 在个人与社会的一致中实现价值正确办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与实正确追求个性的发展现需要坚强拼搏、发奋图强的精神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升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引导3。
目录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精神1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2生活处处有哲学 2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5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9哲学的基本问题 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1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5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15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7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24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27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28世界的物质性 28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30第五课求索真理的历程35意识的本质 35意识的作用 38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42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42在实践中追求发展真理 46综合探究求真务实与时俱进50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53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54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54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57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60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60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63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67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67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72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75树立创新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75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78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81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85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86社会发展的规律 86主会历史的主体 93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96价值与价值观 96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99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02综合探究坚定理想铸就辉煌107结构图追寻生活的智慧《文苑图》周文矩(南唐)@§画卷描绘了四位文士绕松静思的情景。
尽管他们姿态各异,但却流露出同样的沉思。
世事万物因为人的思考而显现其意义和价值。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由什么原因获得我的存在?世界是否因为我而存在?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哲学就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和思想智慧,是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导。
延续注册操作指南一、注册指南1.注册人员登录与密码设置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需先通过身份验证,然后设置系统登陆密码,登陆系统个人页面。
对于已经获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证》,但首次登录系统的用户,点击首页中“设置密码”链接,进入身份验证页面如图18。
按照提示,用户输入验证信息后,即可进行密码设置,如图19。
如果忘记了登录密码,请点击图14中的“忘记密码”即可进入密码找回,页面如图20,按照提示操作即可(此功能只限在注册信息中留存邮箱的用户),如果没有设置邮箱,用户可以联系各省级、部门注册机构及备案央企进行密码查询。
图18已获取执业证书用户身份验证页面图19已获取执业证书用户获取密码页面图20密码找回页面2.登陆系统注册人员进入系统首页后点击“注册申请登陆”选项卡,选择证件类型,输入证件号、密码及验证码后,点击“登录”按钮即可登录如图14。
图14注册系统首页面注册安全工程师可在离执业证有效期满最后三个月内,申请延续注册。
3、延续注册流程导航,如图30。
图30延续注册流程图4、更新个人基本信息页面,如图31。
图31个人基本信息更新页面5、更新聘用单位信息,如图32。
图32聘用单位信息更新页面6、填写继续教育信息,如图33。
图33继续教育信息填写页面7、更新工作经历工作经历信息录入后,点击“添加”即可,一次注册可添加多条工作经历信息。
对应已添加的工作经历,可点击列表中的“起止时间”进行修改和删除,如图34。
图34工作经历更新页面8、延续注册预览申请表延续注册申请表预览页面,如图35。
图35延续注册申请表9、上报和打印预览信息无误,点击“上报”并确认成功后,需按照提示导出保存延续注册申请表进行打印,如图36、37。
然后加盖聘用单位公章并与其他申请材料一并上交各省级、部门注册机构及备案央企进行初审。
图36延续注册申请表预览图37延续注册申请表打印二、查看历史注册记录注册用户在登录后,可以点击功能目录中的“历史记录”查看以往各次做的注册信息的记录。
《南水北调》(刘铁军摄)
从有限中把握无限,从短暂中寻找生命的永恒。
哲学让我们参悟宇宙,体悟人生。
哲学让我们认识规律,尊重规律,利用规律。
凭借主观能动性,人类在实践中将开启一个意义的世界,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圜则九重,孰营度之?……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
屈原的《天问》已经成为千古绝唱。
世界从哪里来?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能不能认识世界?人在世界中处于什么位置?人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还是可以做世界的主人?这一连串的问题,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上下求索。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科学地揭示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科学地揭示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们应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思考和回答,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懂得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4.1世界的物质性
4.1.1自然界的物质性
《圣经·旧约·创世记》上
说,上帝第一天造出了白天和黑
夜,第二天造出了空气和水,第
三天造出了各种各样的植物,第
四天造出了日月星辰,第五天造
出了水中的各种动物,第六天造
出了地上的各种生物和人。
天地
万物都造齐了,第七天就被定为
休息日。
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
联系你所知道的有关地球起源
上帝在第四天造出了太阳.月亮和星星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利特认为,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
古希腊哲学家在激烈地争论:世界的本原是水.是火.还是其他?
⑴古代的哲学家为什么会把“水”、“火”、“原子”等看作世界的本原?
⑵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
放眼周围的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森林、原野等。
如果用哲学的眼光来考察“世界究竟是什么”,我们就应当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通过事物各自生动的具体特性,探究其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只有牢牢掌握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进一步领悟: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相关链接
“物质”一词是由希腊文“母亲”演化而来的,其基本含义
是“创造者”。
它是天地宇宙的根本,是万事万物存在的依据。
4.1.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
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专家点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是客观的物质力量,生产力的实体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是物质的。
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等,它们都是物质关系,具有物质性。
人们既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也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
总之,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4.2.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宏观物
体是机械运动的载体,原子、离子等是化学运动的载体,
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载体,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
载体,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
脱离物质的运动
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火山爆发超新星“仙后座A”爆炸形成的壮观美景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但是,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
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因此,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相关链接
哲学史上一些哲学家因为不能正确对待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而走向了诡辩论。
克拉底鲁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僧肇说:
“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
不周。
复何怪哉?”
专家点评
为了否定运动,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了“飞矢不动”说。
从一定意义上讲,飞箭在某一瞬间的确是只在这一点上而不在那一点上。
但是,就在这一瞬间,它又包含着离开这一点移到新的一点的趋势,因此,在同一瞬间,飞矢既在这一点上,又不在这一点上。
正是这一矛盾的连续产生和不断解决,使得飞矢能够不断地从这一点飞到下一点。
芝诺论证的症结在于,否认这一矛盾,把飞矢在某一点上的相对静止绝对化,从而陷入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
4.2.2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
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
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
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