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题报告: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仿真

开题报告: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仿真

开题报告: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仿真
开题报告: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仿真

1.课题背景及意义

1.1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稀土永磁材料与电动机控制理论的发展,交流伺服控制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交流伺服系统将逐步取代直流伺服系统,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人们可以构成高精度、快速响应的交流伺服驱动系统。因此,近年来,世界各国在高精度速度和位置控制场合,己经由交流电力传动取代液压和直流传动[1][2]。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价格低廉的钕铁硼(REFEB)永磁材料的出现,使永磁同步电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世界各国(以德国和日本为首)掀起了一股研制和生产永磁同步电机及其伺服控制器的热潮,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小功率应用场合,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是主要的发展趋势。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技术将逐渐走向成熟并日趋完善[3]。以往同步电机的概念和应用范围己被当今的永磁同步电机大大扩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永磁同步电机已在从小到大,从一般控制驱动到高精度的伺服驱动,从人们日常生活到各种高精尖的科技领域作为最主要的驱动电机出现,而且前景会越来越明显。

由于永磁同步电机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效率高、转矩电流比高、转动惯量低,易于散热及维护等优点,特别是随着永磁材料价格的下降、材料的磁性能的提高、以及新型的永磁材料的出现,在中小功率、高精度、高可靠性、宽调速范围的伺服控制系统中,永磁同步电动机引起了众多研究与开发人员的青睐,其应用领域逐步推广,尤其在航空航天、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等场合获得广泛的应用[4][5]。

尽管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各种控制技术的应用

也在逐步成熟,比如SVPWM、DTC、SVM、DTC自适应方法等都在实际中得到应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各种控制策略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低速特性不够理想,过分依赖于电机的参数等等。因此,对控制策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就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电机控制技术是伺服驱动控制的核心。从发展的历程来看,电机控制技术与电动机、大功率器件、微电子器件、传感器、微型计算机以及控制理论的发展密切相关。最初的随动伺服系统是在美国诞生的火炮瞄准随动系统。此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随动系统有了长足的进展。1971年,德国学者相继提出了交流电机的矢量变换控制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技术,它的出现对交流电机控制技术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这种通过磁场定向构成的矢量变换交流闭环控制系统,其控制性能完全可以与直流系统相媲美。而后,随着电力电子、微电子、计算机技术和永磁材料科学的发展,矢量控制技术得以迅速应用和推广。矢量控制是在机电能量转换、电机统一理论和空间矢量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首先应用于三相感应电动机,很快扩展到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由于三相感应电动机运行时,转子发热会造成转子参数变化,而转子磁场的观测依赖于转子参数,所以转子磁场难以准确观测,使得实际控制效果难以达到理论分析的结果,这是矢量控制实践上的不足之处。而永磁同步电机采用永磁体做转子,参数较固定,所以矢量控制永磁同步电机在小功率和高精度的场合应用广泛。随后,1985年,由德国鲁尔大学M.Depenbrock教授首次提

出了直接转矩控制的理论,接着又把它推广到弱磁调速范围。与矢量控制技术相比,直接转矩控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矢量控制三相感应电动机的特性易受电机参数变化的影响这一问题。直接转矩控制一诞生,就以自己新颖的控制思想,简洁明了的系统结构,优良的静动态性能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得到了迅速的发

展。目前该技术己成功地应用在电力机车牵引的大功率交流传动上。德国、日本、美国都竞相发展此项新技术[6]。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微电子学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高速度、高

集成度、低成本的微处理器问世及商品化,使全数字化的交流伺服系统成为可能。通过微机控制,可使电机的调速性能有很大的提高,使复杂的矢量控制与直接转矩控制得以实现,大大简化了硬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控制精度,还能具有保护、显示、故障监视、自诊断、自调试及自复位等功能。另外,改变控制策略、修正控制参数和模型也变得简单易行,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柔性、可靠性及实用性。近几年,在先进的数控交流伺服系统中,多家公司都推出了专门用于电机控制的芯片。能迅速完成系统速度环、位置环、电流环的精密快速调节和复杂的矢量控制,保证了用于电机控制的算法,如直接转矩控制、矢量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可以高速、高精度的完成[7]-[9]。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交流电机控制技术的研究正处在热潮。同时,非线性解耦控制、人工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观测控制及状态观测器、线性二次型积分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及模糊智能控制等各种新的控制策略正在不断涌现,并展现出更为广阔的前景。因此,采用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全数字交流永磁伺服智能控制系统是交流伺服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10]。

2.毕业设计研究内容及任务

2.1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及其建模与仿真,主要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研究建模和仿真的关系,及仿真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以及永磁同步电动机在不同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建立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

闭环系统仿真模型,分析结果终结其优缺点。2.2 设计思想及设计方案

2.2.1永磁同步电动机在不同坐标系下的磁场分布a.三相静止坐标系(a-b-c 轴系)

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定子中有三相绕组,其绕组轴线分别为A 、B 、C ,且彼此相差120“空间电角度,构成了一个a-b-c 三相坐标系,如图2-3所示。

空间矢量V 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分别为V A 、V B 、V C ,代表该矢量在三个

绕组上的分量。

α

图2-3 三相静止坐标系

图2-4 两相静止坐标系

b.两相静止坐标系(α-β轴系)

定义一个两相直角坐标系(α-β轴系),它的α轴和三相静止坐标系的A 轴重合,β轴逆时针超前α轴90?空间电角度,如图2-4,图中V α、V β为V j 矢量在α-β坐标系的投影。由于α轴固定在定子A 相绕组轴线,故价β坐标系

亦为静止坐标系。

c.两相旋转坐标系(d-q 轴系)

两相旋转坐标系固定在转子上,其d 轴位于转子磁极轴线,q 轴逆时针超

前d 轴90度空间电角度,如图2-4所示,该坐标系和转子一起在空间上以转

子角速度旋转,故为旋转坐标系。

2.2.2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原理[10]

若使两相d-q坐标系与转子磁链同步旋转,并进一步将d轴取在转子磁链

方向上,则转子磁链与转矩分别由定了电流的励磁分量I sd,和转矩分量I sq

独立控制,当转了磁链幅值保持恒定时,系统可实现对转矩与转子磁链的解

祸控制。

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原理图

2.3 毕业设计拟采用方法和手段

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原理,利用MATLAB仿真工具,建立了系统的仿真模型[11]-[13]。根据模块化建模思想,将控制系统分割为各个功能独立的子模块,其中主要包括:坐标变换模块、SVPWM模块、逆变器模块、坐标变换模块。通过这些功能模块的有机整合,可以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出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实现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且对各个功

能模块的作用与结构简述如下:

1.坐标变换模块

矢量控制中用到的坐标变换有:Clarke变换(将三相平面坐标系向两相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转换)和Park变换(将两相静止直角坐标系向两相旋转直角坐标系的变换)。静止的三相定了坐标系(a、b、c)和静止的两相定子坐标系(α,β)以及固定在转子上的两相旋转坐标系(d,q)间变换矩阵的MATLAB实现[14][15]。

2.SVPWM模块

从原理上讲,SVPWM着眼于如何使电机获得幅值恒定的圆形磁场,当电机通以三相对称正弦电压时,交流电机内产生圆形磁链,SVPWM以此圆形磁链为基准,通过逆变器功率器件的不同开关模式产生有效矢量来逼近基准圆,即用多边形来逼近圆形,同时产生三相互差120?电角度的接近正弦波的电流来驱动电机。由于逆变器产生的矢量数目有限,不能产生角度连续变化的空间矢量,SVPWM方法通过上述8个基本空间电压矢量中两个相邻的有效矢量及零矢量,并根据各自的作用时间不同来等效电机所需的空间电压矢量V out

3.逆变器模型

仿真中用到的逆变器和永磁同步电机模型是利用MATLAB/SIMULINK中的SIMPOWERSYSTELN中给出的模型。电机测量模块可以直接检测出电机的各输出物理量作为反馈参数构成电机闭环系统。输入为SPWM模块给出的6组控制信号,输出为三相相电压。该逆变器模块,有6个IGBT功率开关器件,反向并联续流二极管,根据SPWM模块给出的6组控制信号控制各个功率开关器件导通与关断,从而输出三相电压。

3.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及进度安排

第1周了解课题研究内容,查阅相关资料

第2周收集整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

第3周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开题报告的撰写

第4周修改并完成开题报告

第5周完成外文翻译

第6周掌握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

第7周学习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原理

第8周学习并建立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的数学模型

第9周熟悉MATLAB中SIMULINK的操作并建立坐标变换模块第10周建立PWM模块及逆变器模块

第11周利用MATLAB对永磁同步电机进行仿真

第12周对所做的仿真系统进行反复调试

第13周对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第14周撰写论文

第15周撰写论文

第16周撰写论文

第17周对论文格式进行修改

基于SVPWM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仿真

基于SVPWM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仿真 随着电动机在社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由于永磁同步电机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效率高、转矩电流比高、转动惯量低,易于散热及维护等优点,特别是随着永磁材料价格的下降、材料的磁性能的提高、以及新型的永磁材料的出现,在中小功率、高精度、高可靠性、宽调速围的伺服控制系统中,永磁同步电动机引起了众多研究与开发人员的青睐,其应用领域逐步推广,尤其在航空航天、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等场合已获得广泛的应用。我国制作永磁电机永磁材料的稀土资源丰富,稀土资占全世界的80%以上,发展永磁电机具有广阔的前景。 第一章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原理 1.1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中应用的坐标系 交流电机的数学模型具有高阶次,多变量耦合,非线性等特征,难以直接应用于系统的设计和控制,与直流电机单变量,自然解耦和线性的数学模型相比较,交流电机显得异常复杂。因此需要通过适当的转换,将交流电机的控制变换为类似直流电机的控制将大大简化交流电机控制的复杂程度。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是把交流电机当成直流电机来控制,即模拟直流电机的控制特点进行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为简化感应电机模型,可将电机三相绕组电流产生的磁动势按平面矢量的叠加原理进行合成和分解,使得能够用两相正交绕组来等效实际电动机的三相绕组。由于两相绕组的正交性,变量之间的耦合大大减小。 1.1.1系统中的坐标系 1)三相定子坐标系(U-V-W坐标系) 其中三相交流电机绕组轴线分别为U、V、W,彼此之间互差120度空间电角度,构成了一个U-V-W三相坐标系。空间任意一矢量在三个坐标上的投

影代表了该矢量在三个绕组上的分量。 2)两相定子坐标系(α-β坐标系) 两相对称绕组通以两相对称电流也能产生旋转磁场。对于空间的任意一矢量,数学描述时习惯采用两相直角坐标系来描述,所以定义一个两相静止坐标系,即α-β坐标系。它的轴α和三相定子坐标系的A轴重合,β轴逆时针超前α轴90度空间电角度。由于α轴固定在定子A相绕组轴线上,所以α-β坐标系也是静止坐标系。 3)转子坐标系(d-q坐标系) 转子坐标系d轴位于转子磁链轴线上,q轴逆时针超前d轴90度空间电角度,该坐标系和转子一起在空间上以转子角速度旋转,故为旋转坐标系。对于同步电动机,d轴是转子磁极的轴线。 矢量控制中用到的变换有:将三相平面坐标系向两相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转换(Clarke 变换)和将两相静止直角坐标系向两相旋转直角坐标系的变换(Park变换)。 1.1.2 由三项平面坐标系向两相平面坐标系(Clarke变换) 三相同步电动机的集中绕组U、V、W的轴线在与转子垂直的平面分布如上图所示,轴线依次相差120°,可将每相绕组在气隙中产生的磁势分别记为:Fu、Fv、Fw。由于Fu、Fv、Fw不会在轴向上产生分量,所以可以把气隙的磁场简化为一个二维的平面场。简单起见,可以U为α轴,由α起逆时针旋转90°作β轴,建立起二维坐标系,用此两相坐标系(α-β)产生的磁动势来等效三相静止坐标系(U-V-W)产生的磁动势。如图1.1所示。

(完整word版)开题报告: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仿真

1.课题背景及意义 1.1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稀土永磁材料与电动机控制理论的发展,交流伺服控制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交流伺服系统将逐步取代直流伺服系统,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人们可以构成高精度、快速响应的交流伺服驱动系统。因此,近年来,世界各国在高精度速度和位置控制场合,己经由交流电力传动取代液压和直流传动[1][2]。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价格低廉的钕铁硼(REFEB)永磁材料的出现,使永磁同步电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世界各国(以德国和日本为首)掀起了一股研制和生产永磁同步电机及其伺服控制器的热潮,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小功率应用场合,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是主要的发展趋势。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技术将逐渐走向成熟并日趋完善[3]。以往同步电机的概念和应用范围己被当今的永磁同步电机大大扩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永磁同步电机已在从小到大,从一般控制驱动到高精度的伺服驱动,从人们日常生活到各种高精尖的科技领域作为最主要的驱动电机出现,而且前景会越来越明显。 由于永磁同步电机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效率高、转矩电流比高、转动惯量低,易于散热及维护等优点,特别是随着永磁材料价格的下降、材料的磁性能的提高、以及新型的永磁材料的出现,在中小功率、高精度、高可靠性、宽调速范围的伺服控制系统中,永磁同步电动机引起了众多研究与开发人员的青睐,其应用领域逐步推广,尤其在航空航天、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等场合获得广泛的应用[4][5]。 尽管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各种控制技术的应用 - 1 -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与实现

电机的控制 本文设计的电机效率特性如图 转矩(Nm) 转速(rpm) 异步电机效率特性 PMSM 电机效率特性 本文设计的电动汽车电机采用SVPWM 控制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控制技术,它是以“磁链跟踪控制”为目标,能明显减少逆变器输出电流的谐波成份及电机的谐波损耗,能有效降低 脉动转矩,适用于各种交流电动机调速,有替代传统SPWM 的趋势[2] 。 基于上述原因,本文结合0=d i 和SVPWM 控制技术设计PMSM 双闭环PI 调速控制。其中,内环为电流环[3] ,外环为速度环,根据经典的PID 控制设计理论,将内环按典型Ⅰ系统, 外环按典型Ⅱ系统设计PI 控制器参数[4] 。 1. PMSM 控制系统总模型 ~ 首先给出PMSM 的交流伺服系统矢量控制框图。忽略粘性阻尼系数的影响, PMSM 的状态方程可表示为 ??????????-+????????????????????----=??????????J T L u L u i i P J P L R P P L R i i L q d m q d f n f n m n m n m q d ///002/30 //ωψψωωω (1) 将0=d i 带入上式,有 ??????????-+??????????????? ?--=??????????J T L u L u i J P P L R P i i L q d m q f n f n m n m q d ///02/3/0ωψψωω (2) 式(1)、 (2)中,d i 是直轴电流,q i 是交轴电流,m ω是转速。由式(1)、 (2)可以看 转 矩 (N m )转速 (n /(m i n )) 效率 转速 (rpm) 转矩 (N m )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与实现资料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与 实现

电机的控制 本文设计的电机效率特性如图 转矩(Nm) 转速(rpm) 异步电机效率特性 PMSM 电机效率特性 本文设计的电动汽车电机采用SVPWM 控制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控制技术,它是以“磁链跟踪控制”为目标,能明显减少逆变器输出电流的谐波成份及电机的谐波损耗,能有效降低脉动转矩,适用于各种交流电动机调速,有替代传统SPWM 的趋势[2]。 基于上述原因,本文结合0=d i 和SVPWM 控制技术设计PMSM 双闭环PI 调速控制。其中,内环为电流环[3],外环为速度环,根据经典的PID 控制设计理论,将内环按典型Ⅰ系统,外环按典型Ⅱ系统设计PI 控制器参数[4]。 1. PMSM 控制系统总模型 首先给出PMSM 的交流伺服系统矢量控制框图。忽略粘性阻尼系数的影响, PMSM 的状态方程可表示为 ??????????-+????????????????????----=??????????J T L u L u i i P J P L R P P L R i i L q d m q d f n f n m n m n m q d ///002/30//ωψψωωω& && (1) 将0=d i 带入上式,有 ???? ??????-+??????????? ??? ??--=????? ?????J T L u L u i J P P L R P i i L q d m q f n f n m n m q d ///02/3/0ωψψωω& && (2) 转 矩 (N m )转速 (n /(m i n )) 效率 转速 (rpm) 转矩 (N m )

永磁同步电机的建模与仿真

研究生设计性实验论文 题目永磁同步电机的建模与仿真 专业机械工程课程名称、代码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年级 2 013级姓名 学号 2131170103 时间 2014 年 1 月 任课教师成绩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建模与仿真 1. 永磁同步电机建模的流程图 2. 坐标变换的基本原理 电机控制中的坐标系有两种,一种是静止坐标系,一种是旋转坐标系。 (1)三相定子坐标系(A, B, C坐标系) 如图2-3所示,三相交流电机绕组轴线分别为A,B,C,彼此之间互差120度空间电角度,构成了一个A-B-C三相坐标系。空间任意一矢量V在三个坐标上的投影代表了该矢量在三个绕组上的分量。 (2)两相定子坐标系(α一β坐标系) 两相对称绕组通以两相对称电流也能产生旋转磁场。对于空间的任意一矢量,数学描述时习惯采用两相直角坐标系来描述,所以定义一个两相静止坐标系,即α一β坐标系,它的α轴和三相定子坐标系的A轴重合,β轴逆时针超前α轴90度空间电角度。由于轴固定在定子A相绕组轴线上,所以α一β坐标系也是静止坐标系。 (3)转子坐标系(d-q坐标系) 转子坐标系d轴位于转子磁链轴线上,q轴逆时针超前d轴90度空间电角度,该坐标系和转子一起在空间上以转子角速度旋转,故为旋转坐标系。对于同步电动机,d轴是转子磁极的轴线。永磁同步电机的空间矢量图如图2-3所示。 图中A、B、C为定子三相静止坐标系,选定α轴方向与电机定子A相绕组轴线一致,α-β为定子两相静止坐标系,转子坐标系d-q与转子同步旋转;θ为转子磁极d轴相对定子A相绕组或a轴的转子空间位置角;δ为定、转子磁链矢量

s ψ 、f ψ间夹角,即电机功角[8 ,9]。 图1静止两相坐标系到旋转两相坐标系变换 图2 坐标变换矢量图 从三相定子坐标系(A,B,C坐标系)变换到静止坐标系(α,β坐标系)的关系式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b a ? ? ? ? ? β α 2 3 2 1 2 3 2 1 1 3 2 (2-1) 从两相静止坐标系(α,β坐标系)变换到两相旋转坐标系(d,q坐标系)的关系式为: ? ? ? ? ? ? ? ? ? ? ? ? - = ? ? ? ? ? ? β α ? ? θ θ θ θ ? ? cos sin sin cos q d(2-2)从两相旋转坐标系(d,q坐标系)变换到两相静止坐标系(α,β坐标系)的关系式为:

永磁同步电机双闭环矢量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指导书

题目1:永磁同步电机双闭环矢量控制系统仿真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2.掌握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仿真分析方法 二.实验要求: 1.永磁同步电机双闭环控制系统建模 2.电流控制器设计 3.电流环动态跟随性能仿真实验 4.转速控制器设计 5.转速环抗负载扰动性能仿真实验 6.给出仿真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的对比及结论 三.预习内容 注:以下所有找不到的器件均可以通过搜索框搜索 Simulink的启动在MATLAB中键入>>Simulink,进入Simulink library,2014版本的可直接点击MATLAB界面上的Simulink library,在Simulink界面上选择File->New->Model。如图1所示: 图1 Simulink界面 在Simulink一级标题下点击source将step(阶跃函数)拖入空白文件作为

转速给定,也可用两个ramp函数相减,使转速缓慢达到预定转速,如图2: 图2 转速给定 在Simulink一级标题下点击Ports & Subsystems 选择Subsystem放入空白文件并双击,删除In1和Out1的连线,如图3: 图3 子函数模块 选择Simulink>Continuous下的integrator、Simulink>discontinuous下的Saturation、Simulink>math operation下的gain和Add,连好线后保存并返回,作为PI调节器,其中saturation可设置上下限为100和-100,如图4:

图4 PI子函数模块设置 此PI调节器输出结果作为Iq的电流给定,同样方法得到一个PI调节器,输出结果作为电压给定,并设置saturation上下限为380和-380,Simulink下math operation选择sum双击并修改第二个“+”为“-”,如图5: 图5 转速和电流反馈PI调节 选择Simulink>Ports & Subsystems下的Subsystem 拖入并双击进入子系统,并添加2个In1和1个Out1如图6: 图6 接口模块 Simulink>math operation 下选择 Trigonometric Function、Product、Subtract、Add加入文件,设置好后保存并退出,作为逆Park变换,如图7:

永磁同步电机的仿真模型

永磁同步电机的仿真模型 1、永磁同步电机介绍 永磁同步电动机(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Motor, PMSM),转子采用永磁材料,定子为短距分布式绕组,采用三相正弦波交流电驱动,且定子感应电动势波形呈正弦波"定子绕组通过控制功率管(如IGBT)的不同开关组合,产生旋转磁场跟踪永磁转子的位置,自动地维持与转子的磁场有900的空间夹角,以产生最大的电机转矩"旋转磁场的转速则严格地由永磁转子的转速所决定,PMSM具有直流电动机的特性,有稳定的起动转矩,可以自行起动,并可类似直流电动机对电机进行闭环控制,多用于伺服系统和高性能的调速系统。 永磁同步电动机按转子形状可以分为两类:凸极式永磁同步电机和隐极式永磁同步电机。它们的区别在于转子磁极所在的位置,凸极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极是突起在轴上的,其直轴和交轴电感参数不相等"而隐极式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磁极是内置在轴内的,直轴和交轴电感参数相等"凸极式转子具有明显的磁极,定子和转子之间的气隙是不均匀的,因此其磁路与转子的位置有关。 2、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方法 目前对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技术主要有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技术(field orientation control,FOC)与直接转矩控制技术(direct torque control,DTC)。在这里我们使用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技术来建立永磁同步电机的仿真模型。 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技术的核心是在转子旋转坐标系中针对激磁电流id和转矩电流iq分别进行控制,并且采用的是经典的PI线性调节器,系统呈现出良好的线性特性,可以按照经典的线性控制理论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逆变器控制采用了较成熟的SPWM、SVPWM等技术。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技术较成熟,动态、稳态性能较佳,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实际应用。该方法摒弃了矢量控制中转子磁场定向的思想,采用定子磁场定向,分别对定子磁链和转矩直接进行控制。直接转矩控制的实现方法是:计算得到磁链和转矩的实际值与参考值之间的偏差,通过滞环比较以及当前定子磁链的空间位置确定控制信号,在离线计算的开关表中选取合适的空间电压矢量,再通过离散的bang-bang 控制方式调制产生PWM 信号,以控制逆变器产生合适的电压和电流驱动电机转动。直接转矩控制摒弃了复杂的空间矢量坐标运算,电机的数学模型得到了简化,控制结构也简单,对电机参数变化不敏感,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得到了极大提高。然而有利也有弊,直接转矩控制逆变器的开关频率不固定;转矩、电流脉动大;采样频率也非常高。 下图为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技术的原理图。 FOC控制技术的原理:原理图中涉及到双反馈,第一层反馈为转速反馈:设定电机转速初始值作为给定值,然后与反馈的实际值(位置传感器采集到的位移微分得到)进行比较,得到的差值输入PI控制器进行控制,得到交轴电流iq。同时三相绕组输出的电流iA,iB,iC经过clarke变换和park变化得到iq和id的实际值,分别与给定值进行比较,将比较后的值再进行park转换,得到的结果经过SVPWM技术调制之后输入到逆变器,继而可以驱动三相电机。

基于MTPA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分解

基于MTPA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 1 引言 永磁同步电动机由于自身结构的优点,再加上近年来永磁材料的发展,以及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对于凸极式永磁同步电动机,由于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更好的动态性能,在实际应用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 高性能的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主要采用的矢量控制。交流电机的矢量控制由德国学者blaschke在1971年提出,从而在理论上解决了交流电动机转矩的高性能控制问题。该控制方法首先应用在感应电机上,但很快被移植到同步电机。事实上,在永磁同步电动机上更容易实现矢量控制。因为该类电机在矢量控制过程中不存在感应电机中的转差频率电流而且控制受参数(主要是转子参数)的影响也小。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从本质上讲,就是对定子电流在转子旋转坐标系(dq0坐标系)中的两个分量的控制。因为电机电磁转矩的大小取决于上述的两个定子电流分量。对于给定的输出转矩,可以有多个不同的d、q轴电流的控制组合。不同的组合将影响系统的效率、功率因数、电机端电压以及转矩输出能力,由此形成了各种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电流控制方法。[2]针对凸极式永磁同步

电动机的特点,本文采用最优转矩控制(mtpa),并用一种更符合实际应用的方法进行实现,并进行了仿真验证。

图1 电流id、iq和转矩te关系曲线 2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首先,需要建立永磁同步电动机在转子旋转dq0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这种模型不仅可用于分析电机的稳态运行性能,还可以用于分析电机的暂态性能。 为建立永磁同步电机的dq0轴系数学模型,首先假设: (1)忽略电动机铁芯的饱和; (2)不计电动机中的涡流和磁滞损耗; (3)转子上没有阻尼绕组; (4)电动机的反电动势是正弦的。 这样,就得到永磁同步电动机dq0轴系下数学模型的电压、磁链和电磁转矩方程,分别如下所示:

调速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电磁设计与磁场分析

调速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电磁设计与磁场分析 1 引言 与传统的电励磁电机相比,永磁同步电动机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功率密度大;损耗小,效率高;电机形状和尺寸灵活多变等显著优点,因此在航空航天、国防、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器件价格的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被由变频电源和交流电动机组成的交流调速系统所取代,变频调速永磁同步电动机也应运而生。变频调速永磁同步电动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反电动势波形和供电电流波形都是理想矩形波(实际为梯形波)的无刷直流电动机,另一类是两种波形都是正弦波的一般意义上的永磁同步电动机。这类电机通常由变频器频率的逐步升高来起动,在转子上可以不用设置起动绕组。 本文使用Ansoft Maxwell软件中的RMxprt模块进行了一种调速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电磁设计,并对电机进行了性能和参数的计算,然后将其导入到Maxwell 2D中建立了二维有限元仿真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对电机的基本特性进行了瞬态特性分析。 2 调速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电磁设计 2.1 额定数据和技术要求 调速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电磁设计主要包括主要尺寸和气隙长度的确定、定子冲片设计、定子绕组的设计、永磁体的设计等。通过改变电机的各个参数来提高 T。本例所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效率η、功率因数cos?、起动转矩st T和最大转矩max 设计永磁同步电动机的额定数据及其性能指标如下: 计算额定数据:

(1) 额定相电压:N 220V U U == (2) 额定相电流:3 N N N N N 1050.9A cos P I mU η??== (3) 同步转速:160=1000r /min f n p = (4) 额定转矩:3 N N 1 9.5510286.5N m P T n ?==g 2.2 主要尺寸和气隙长度的确定 永磁电机的主要尺寸包括定子内径和定子铁心有效长度,它们可由如下公式 估算得到: 2 i11P D L C n '= N N N cos E K P P η?'=, 6.1p Nm dp C K K AB δ α=' 式中,i1D 为定子内径,L 为定子铁心长度,P '为计算功率,C 为电机常数。 E K 为额定负载时感应电势与端电压的比值,本例取0.96;p α'为计算极弧系数, 初选0.8;Nm K 为气隙磁场的波形系数,当气隙磁场为正弦分布时等于1.11;dp K 为电枢的绕组系数,初选0.92。A 为电机的线负荷,B δ为气隙磁密,A 和B δ的 选择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电机的参数和性能,应从电机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出发 来选取最合适的A 和B δ值,本例初选为200A/cm,0.7T A B δ==。 由上式可初步确定电机的2i1D L ,但要想进一步确定i1D 和L 各自的值,还应选择主要尺寸比i1i122L L pL D D p λπτπ===,其中τ为极距。通常,中小型同步电动机的0.6~2.5λ=,一般级数越多,λ也越大,本例初选1.4。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气隙长度δ一般要比同规格的感应电动机的气隙大,主要 是因为适当的增加气隙长度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小永磁同步电动机过大的杂 散损耗,减低电动机的振动与噪声和便于电动机的装配。所以设计永磁同步电动 机的气隙长度时,可以参照相近的感应电动机的气隙长度并加以适当的修改。本 例取=0.7mm δ。 确定电动机定子外径时,一般是在保证电动机足够散热能力的前提下,视具 体情况为提高电动机效率而加大定子外径还是为降低成本而减小定子外径。

永磁同步电机系统仿真

第1章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1 永磁同步电机的发展状况 永磁同步电机出现于20 世纪50 年代。其运行原理与普通电激磁同步电机相同,但它以永磁体替代激磁绕组,使电机结构更为简单,提高了电机运行的可靠性。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微型计算机的发展,20 世纪70 年代,永磁同步电机开始应用于交流变频调速系统。20 世纪80 年代,稀土永磁材料的研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剩磁高、矫顽力大而价格低廉的第三代新型永磁材料钕铁硼(NdFeB)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是一个稀土材料的大国,稀土储量和稀土金属的提炼都居世界首位。随着稀土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永磁材料的磁能积已经做的很高,价格也早就满足工业应用的需要,加上矢量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永磁同步电动机越来越显出效率高、功率密度大、调速范围宽、脉动转矩小等高性能的优势。使我国在稀土永磁材料和稀土永磁电机的科研水平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新型永磁材料在电机上的应用,不仅促进了电机结构、设计方法、制造工艺等方面的改革,而且使永磁同步电机的性能有了质的飞跃,稀土永磁同步电机正向大功率(超高速、大转矩)微型化、智能化、高性能化的方向发展,成为交流调速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1][2]。 由于受到功率开关元件、永磁材料和驱动控制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永磁同步电机最初都采用矩形波波形,在原理和控制方式上基本上与直流电机类似,但这种电机的转矩存在较大的波动。为了克服这一缺点,人们在此基础上又研制出带有位置传感器、逆变器驱动的正弦波永磁同步电机,这就使得永磁同步电机有了更广阔的前景。 1.1.2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发展 随着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控制技术的应用也在逐步成熟,比如SVPWM、DTC、SVM-DTC、MRAS等方法都在实际中得到应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各种控制策略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低速特性不够理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简要原理

关于1.5KW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的初步方案 基于永磁同步电机自身的结构特点,要实现对转速及位置的伺服控制,采用矢量控制算法结合SVPWM技术实现对电机的精确控制,通过改变电机定子电压频率即可实现调速,为防止失步,采用自控方式,利用转子位置检测信号控制逆变器输出电流频率,同时转子位置检测信号作为同步电机的启动以及实现位置伺服功能的组成部分。 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是在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上设法模拟直流 电动机转矩控制的规律,在磁场定向坐标上,将电流矢量分量分解成产生磁通的励磁电流分量id和产生转矩的转矩电流iq分量,并使两分量互相垂直,彼此独立。当给定Id=0,这时根据电机的转矩公式可以得到转矩与主磁通和iq乘积成正比。由于给定Id=0,那么主磁通就基本恒定,这样只要调节电流转矩分量iq就可以像控制直流电动机一样控制永磁同步电机。 根据这一思想,初步设想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主控制板部分,电源及驱动板部分,输入输出部分。 其中主控制板部分即DSP板,根据控制指令和位置速度传感器以及采集的电压电流信号进行运算,并输出用于控制逆变器部分的控制信号。 电源和驱动板部分主要负责给各个部分供电,并提供给逆变器部分相应的驱动信号,以及将控制信号与主回路的高压部分隔离开。 输入输出部分用来输入控制量,显示实时信息等。

原理框图如下: 基本控制过程:速度给定信号与检测到的转子信号相比较,经过速度控制器的调节,产生定子电流转矩分量Isq_ref,用这个电流量作为电流控制器的给定信号。励磁分量Isd_ref由外部给定,当励磁分量为零时,从电机端口看,永磁同步电机相当于一台他励直流电机,磁通基本恒定,简化了控制问题。另一端通过电流采样得到三相定子电流,经过Clarke变换将其变为α-β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电流,再通过park 变换将其变为d-q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电流Isq,Isd,分别与两个调节器的参考值比较,经过控制器调节后变为电压信号Vsd_ref和Vsq_ref,再经过park逆变换,得到Vsa_ref和Vsb_ref作为SVPWM的控制信

基于某SVPWM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仿真

基于SVPWM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仿真随着电动机在社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由于永磁同步电机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效率高、转矩电流比高、转动惯量低,易于散热及维护等优点,特别是随着永磁材料价格的下降、材料的磁性能的提高、以及新型的永磁材料的出现,在中小功率、高精度、高可靠性、宽调速围的伺服控制系统中,永磁同步电动机引起了众多研究与开发人员的青睐,其应用领域逐步推广,尤其在航空航天、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等场合已获得广泛的应用。我国制作永磁电机永磁材料的稀土资源丰富,稀土资占全世界的80%以上,发展永磁电机具有广阔的前景。 第一章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原理 1.1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中应用的坐标系 交流电机的数学模型具有高阶次,多变量耦合,非线性等特征,难以直接应用于系统的设计和控制,与直流电机单变量,自然解耦和线性的数学模型相比较,交流电机显得异常复杂。因此需要通过适当的转换,将交流电机的控制变换为类似直流电机的控制将大大简化交流电机控制的复杂程度。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是把交流电机当成直流电机来控制,即模拟直流电机的控制特点进行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为简化感应电机模型,可将电机三相绕组电流产生的磁动势按平面矢量的叠加原理进行合成和分解,使得能够用两相正交绕组来等效实际电动机的三相绕组。由于两相绕组的正交性,变量之间的耦合大大减小。 1.1.1系统中的坐标系 1)三相定子坐标系(U-V-W坐标系) 其中三相交流电机绕组轴线分别为U、V、W,彼此之间互差120度空间

电角度,构成了一个U-V-W三相坐标系。空间任意一矢量在三个坐标上的投影代表了该矢量在三个绕组上的分量。 2)两相定子坐标系(α-β坐标系) 两相对称绕组通以两相对称电流也能产生旋转磁场。对于空间的任意一矢量,数学描述时习惯采用两相直角坐标系来描述,所以定义一个两相静止坐标系,即α-β坐标系。它的轴α和三相定子坐标系的A轴重合,β轴逆时针超前α轴90度空间电角度。由于α轴固定在定子A相绕组轴线上,所以α-β坐标系也是静止坐标系。 3)转子坐标系(d-q坐标系) 转子坐标系d轴位于转子磁链轴线上,q轴逆时针超前d轴90度空间电角度,该坐标系和转子一起在空间上以转子角速度旋转,故为旋转坐标系。对于同步电动机,d轴是转子磁极的轴线。 矢量控制中用到的变换有:将三相平面坐标系向两相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转换(Clarke 变换)和将两相静止直角坐标系向两相旋转直角坐标系的变换(Park变换)。 1.1.2 由三项平面坐标系向两相平面坐标系(Clarke变换) 三相同步电动机的集中绕组U、V、W的轴线在与转子垂直的平面分布如上图所示,轴线依次相差120°,可将每相绕组在气隙中产生的磁势分别记为:Fu、Fv、Fw。由于Fu、Fv、Fw不会在轴向上产生分量,所以可以把气隙的磁场简化为一个二维的平面场。简单起见,可以U为α轴,由α起逆时针旋转90°作β轴,建立起二维坐标系,用此两相坐标系(α-β)产生的磁动势来等效三相静止坐标系(U-V-W)产生的磁动势。如图1.1所示。

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硕士学位论文 二0一五 年 六 月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 学科专业 控制工程 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Design of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control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摘要 本文在开始先介绍了研究电动汽车的背景及其意义,并介绍了电动汽车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然后从电动汽车的燃油经济性,驱动性,安全性及舒适度,三个方面分析了电动汽车比其他燃料汽车存在的优越性。电动机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本文中从其驱动方式把电动机分为四大类,直流有刷电动机,永磁同步电动机,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和开关磁阻电动机。本章从工作原理与性能方面分析了,这四种电动机各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从中得出永磁同步电动机是电动汽车比较理想的选择。本文刚开始介绍了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的三种不同的控制方式,恒压频比控制,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并从三者之间比较得出,PMSM采用直接转矩控制DTC的方式有着比其他两者更好的稳定性。 随后从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的结构及其特点,分析了其优越性,并建立数学模型,根据空间矢量坐标关系推导出PMSM的在各坐标系下DTC的原理。本章分析了定子磁链与电磁转矩的估算和滞环控制,通过其原理研究了开关表控制的方式,并对PMSM的直接转矩控制DTC的Matlab/Simulink仿真,最终得出了DTC 较其它控制方式的稳定性。 其次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直接转矩控制DTC存在的诸多缺点,并提出基于SVM技术的SVPWM的控制方式,即空间矢量调制DTC控制策略,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得出SVPWM比PMSM DTC有着更好的稳定性。 TI公司推出的TMS320F2812 DSP芯片的控制系统设计,从硬件电路的设计和软件的设计,两个方面研究了该芯片。DSP硬件方面包含了智能模块的自保护特性,并设计了检测电路,保护电路,驱动电路和CAN通信等模块,软件系统方面分析了,其初始化流程图,接收流程图等。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DSP;SVPWM

MatlabSimulink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_矢量控制原理

基于Matlab的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原理 摘要:在现代交流伺服系统中,矢量控制原理以及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使得交流电机能够获得和直流电机相媲美的性能。永磁同步电机(PMSM)是一个复杂耦合的非线性系统。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0、引言 永磁同步电机(PMSM)是采用高能永磁体为转子,具有低惯性、快响应、高功率密度、低损耗、高效率等优点,成为了高精度、微进给伺服系统的最佳执行机构之一。永磁同步电机构成的永磁交流伺服系统已经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仿真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在Matlab中进行永磁同步电机(PMSM)建模仿真方法的研究已经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介绍了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原理并给出了坐标变换模块、SVPWM模块以及整个PMSM闭环矢量控制仿真模型,给出了仿真模型结构图和仿真结果。 1、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永磁同步电机在d-q轴下的理想电压方程为: (1) (2) (3) (4) (5) (6) (7) 式中,ud和uq分别为d、q轴定子电压;id和iq分别为d、q 轴定子电流;和分别为d、q轴定子磁链;ld和lq分别为定子绕组d、q轴电感;r为定子电阻;p为微分符号;lmd 为定、转子间的d轴电感;ifd为永磁体的等效d轴励磁电流;pn为极对数;te为电磁转矩;tl为负载转矩;j为转动惯量;b为阻尼系数;为转子角速度。 2、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原理 2.1电压空间矢量 电机输入三相正弦电压的最终目的是在空间产生圆形旋转磁场,从而产生恒定的电磁转矩。直接针对这个目标,把逆变器和异步电机视为一体,按照跟踪圆形旋转磁场来控制PWM 电压,这样的控制方法称为“磁链跟踪控制”,磁链的轨迹是靠电压空间矢量相加得到的,所以又称“电压空间矢量PWM控制”。 空间矢量是按电压所加绕组的空间位置来定义的。在图1中,A、B、C分别表示在空间静止不动的电机定子三相绕组的轴线,它们在空间互差120°,三相定子相电压U A、U B、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

基于TMS320LF2406的交流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设计 介绍了一种交流永磁同步电机全数字伺服控制器的软硬件组成及设计方案,系统采用TI DS P TMS320LF2406组成核心控制电路,以智能功率模块构成主电路,具有通用紧凑的系统结构. 1 引言 近年来,交流伺服系统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特别是在要求高精度、高响应的应用场合,交流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随着微电子技术和功率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交流伺服系统中已经采用了各种新颖的器件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智能功率模块(I PM)等,使伺服控制器从模拟控制转向数字控制,而数字控制在精度、可靠性以及灵活性等方面的优势,也促使交流伺服系统向全数字化、智能化、小型化方向发展。 本文研究了采用TI公司的新一代低功耗、高速DSP芯片TMS320LF2406的全数字交流伺服控制器的软硬件设计和控制方案。TMS320LF2406采用3.3V供电,在性能上有了进一步的增强,不仅具有更强的实时运算能力,并且集成了丰富的电机控制外围电路,特别适用于对控制器体积、性能要求较高的应用。 2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在磁路不饱和,磁滞及涡流的影响忽略不计,定子三相电流产生的空间磁势及永磁转子的磁通分布呈正弦波形状的条件下,若不考虑转子磁场的凸极效应,即L d=Lq=L,可得其在d_q坐标系上的状态方程为[1]: 其中R:绕组等效电阻;L:等效电感;p:微分算子(d/dt);Np:电机磁极对数;ωm:转子机械角速度;ψf:转子永磁效应对应的每对磁极磁通;Tl: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总负载转矩;J:折算到电机轴 上的总转动惯量。 式(1)中系数矩阵含有变量ωm,所以可知永磁同步伺服电机是一种非线性的控制对象,且d轴电流分量id和q轴电流分量iq之间存在耦合作用,为使永磁同步电动机具有和直流电动机一样的控制性能,通常采用id≡0的线性化解耦控制,即在初始定向A相绕组和d轴重合之后, 始终控制电枢电流矢量位于q轴上,和转子磁链矢量正交。然而从状态方程可以看出,d_q坐标系上的状态变量存在着耦合关系,即vd不仅依赖于id,同时和iq也有关系,这给控制器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在通常的模拟方式交流伺服控制器中,只能通过增大电流控制器的增益实现电流矢量的快速跟踪,得到近似线性化的解耦控制效果,而对于全数字化交流伺服控制器,如果知道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的感应反电势常数、电枢绕组的电感值,则可以通过完全去耦控制实现精确地线性化控制。现假设感应反电势常数、电枢绕组的电感值已知,那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的模型仿真

Simulation and Modeling of the PMSM Servo System WANG Zheng-guang, JIN Jian-xun School of Auto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0054 Chian Abstract: A method fo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PMSM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servo system based on MATLAB/SIMULINK is proposed. The main function blocks include PMSM block, SVPWM block, coordinate transform block, PI control block, three phase current source inverter controller block, speed controller block etc., which made up of the simulation model to form a system having current and speed two closed loop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is effective, and the method provides a base for both software and hardware design of an actual PMSM. Key words: PMSM; field oriented control; closed loop; simulation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的模型仿真 王争光,金建勋 (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 成都 中国 610054) 摘要: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用SIMULINK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主要功能模块包括PMSM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电机本体、SVPWM模块、坐标变换、PI控制模块、三相电流源逆变器、速度控制器,构建了PMSM的电流和速度双闭环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波形达到了预期效果,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同时也为永磁同步电机的软硬件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 磁场定向控制 闭环 仿真 1.引言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技术、稀土永磁材料和控制理论的飞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永磁同步电机的发展,目前永磁同步电机的种类繁多,按工作主磁场方向的不同,分为径向磁场式电机和轴向磁场式电机;按电枢绕组位置的不同,分为内转子式电机和外转子式电机;按转子上有无起动绕组,分为无起动绕组电机和有起动绕组电机;按供电电流波形的不同,分为矩形波永磁同步电机和正弦波永磁同步电机。永磁同步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转动惯量小、可靠性高等优点。本文在分析PMSM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实现了永磁同步电机交流伺服系统中的电流环、速度环和位置环的闭环控制系统的数字化控制 [1-6]。 2.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永磁同步电机是一个非线性、强耦合的多变量系统。对于一般三相交流电机,采用坐标变换,将三相交流绕组等效为两相互相垂直的交流绕组或旋转的直流绕组,变换后系统变量之间得到部分解耦,从而使系统分析和控制大大简化。永磁同步电机电流的四种控制方法即1)id=0控制;2)力矩电流比最大控制;3)功率因数等于1的控制;4)恒磁链控制 [7]。 本文采用正弦波电流控制的调速永磁同步电机,采用的方法是dq0轴数学模型,它不仅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仿真实验总结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实验总结 矢量控制是交流电机的一种高性能控制技术,最早由德国学者Blaschke 提出。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坐标变换理论将交流电机两个在时间相位上正交的交流分量转换为空间上正交的两个直流分量,从而把交流电机定子电流分解成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两个独立的直流控制量,分别实现对电机磁通和转矩的控制,然后再通过坐标变换将两个独立的直流控制量还原为交流时变量来控制交流电机,大大提高了调速的动态性能。随着新型电机控制理论和稀土永磁材料的快速发展,永磁同步电机(PMSM )成为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电机。它具有气隙磁密度高、转矩脉动小、转矩/ 惯量比大的优点,与传统的异步电机相比,节能效果明显、效率高、结构轻型化、维护容易、运行稳定、可靠性高、输出转矩大,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重视,是目前交流伺服系统中的主流电机。 1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永磁同步电机模块可工作于电动机方式或发电机方式,运行方式由电机电磁转矩符号决定(为正则是电动机状态,为负则是发电机状态)。对永磁同步电机模型作如下假设:不考虑铁心饱和,忽略端部效应;涡流损耗、磁滞损耗忽略不计;定子三相电流产生的空间磁势及永磁转子的磁通分布呈正弦波形状,忽略磁场的高次谐波;不考虑转子磁场的突极效应;永磁材料的电导率为零,永磁体的磁场恒定不变。运用坐标变换理论,可以得到在同步旋转的两相坐标系下(d-q )的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电压方程为: q d d d P Ri u ωψψ-+= d q q q P Ri u ωψψ-+= 定子磁链方程为: f d d d i L ψψ+= q q q i L =ψ 电磁转矩方程为: )(q d d q p e i i n T ψψ-= 式中:d u 、q u 、d i 、q i 、d ψ、q ψ分别为d-q 轴上的定子电压、电流和磁链分量;R 为电机定子绕组电阻;d L 和q L 分别为永磁同步电机d-q 轴上的电感;f ψ为永磁体在定子上产生的耦合磁链;ω 为d-q 坐标系的旋转角频率;e T 为电机电磁转矩;p n 为磁极对数;p 为微分算子。

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模型的设计与仿真

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模型的设计与 仿真 交流调速理论包括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1971年,由F.Blaschke 提出的矢量控制理论第一次使交流电机控制理论获得了质的飞跃。矢量控制采用了矢量变换的方法,通过把交流电机的磁通与转矩的控制解耦使交流电机的控制类似于直流电动机。矢量控制方法在实现过程中需要复杂的坐标变换,而且对电机的参数依赖性较大。直接转矩控制是1985年Depenbrock教授在研究异步电机控制方法时提出的。该方法是在定子坐标系下分析交流电机的数学模型,强调对电机的转矩进行直接控制,对转矩进行砰一砰控制,无需解耦,省掉了矢量旋转变换计算。控制定子磁链而不是转子磁链,不受转子参数变化的影响,但不可避免地产生转矩脉动,低速性能较差,调速范围受到限制。而且由于它对实时性要求高、计算量大,对控制系统微处理器的性能要求也较高。 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是在普通的三相交流电动机上设法模拟直流电动机转矩控制的规律,在磁场定向坐标上,将电流矢量分解成为产生磁通的励磁电流分量和产生转矩的转矩电流分量,并使得两个分量互相垂直,彼此独立,然后分别进行调节。这样交流电动机的转矩控制,从原理和特性上就和直流电动机相似了。 控制策略的选择上是PID控制,传统的数字PID控制是一种技术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控制算法,其结构简单,调节方便。 1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1.1 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的结构 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组成:定子绕组、转子、机体。定子绕组通过三相交流电,产生与电源频率同步的旋转磁场。转子是用永磁材料做成的永磁体,它在定子绕组产生的旋转磁场的作用下,开始旋转。 1.2 坐标变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