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居住民俗
- 格式:ppt
- 大小:45.70 MB
- 文档页数:157
第四章居住民俗4.1.居住民俗概述: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域的广大民众在居住活动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的独特的民俗习惯4.1.1.居住民俗的形成1)居住民俗的创始期: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是利用天然形成的洞穴和树洞等自然空间,经过适当地加工而形成地穴居和巢居2)居住民俗的过渡期:1. 住所仍不稳定,简便易建的风篱与古老帐篷适应了他们不断迁徙的需要,但同时有向固定住所转化的趋势 2. 出现了火塘,由于风篱与原始帐篷不能构建宽广的室内空间,因此原始群居已经被家庭单居所替代,而火塘则是家庭居住的象征。
3)居住民俗的发展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出现,人们逐渐改变了漂泊迁徙的生活,这反映在居住方式上便是定居的产生。
1.这一时期的民居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2. 居住类型的多样化,导致居住民俗的多样化。
4.1.2.居住类型1)洞穴居:黄土高原窑洞,西班牙吉普赛人穴屋。
2)干栏式建筑:中南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3)帐篷:蒙古包,阿尔及利亚牧民。
4)长屋:客家人围楼,雅奈马人的环形屋。
5)庭院住宅:北方四合院,三合院,东北大院。
南方天井院,“一颗印”,少数民族“三坊一照壁”“阿以旺”4.1.3.居住惯制1)火与火塘的突出作用(1)火是御寒取暖,饮食起居之必备(2)火塘是家庭生活的中心(3)火塘边座次,睡次的区别(4)火塘是神圣的地方2)住房的分配3)公房:特殊形式的住房分配。
保持乐原始社会的生活习俗。
4)人畜分居,人神有别4.1.4.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1)实用性2)艺术性3)伦理性4)宗教性4.2.中国汉族居住民俗4.2.1.风水与民居:核心内容则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的选择和处理。
第一,选择房屋基址时,追求物质和精神生活上都能满意的环境。
第二,处理房屋的形态和布局,如朝向,位置,出入口,道路等因素。
使之“合理化”第三,用一些符号来趋吉避凶1)宅基选址:“觅龙”“观砂”“察水”“点穴”。
玄武,朱雀,白虎,青龙:北,南,西,东南北方向,房基前面水,后靠山2)住宅外部布局(1)住宅与水(2)住宅与路(3)住宅与山3)住宅内部布局(1)住宅地势:朝南坐北,院门开在东南部。
中国民俗文化之居住民俗第一篇:中国民俗文化之居住民俗中国民俗文化之居住民俗中国居住民俗中国民居的文化特征1、物质性要求:满足人们日常生活起居的实际需要2、精神性要求:体现尊卑之礼、长幼之序、男女之别、内外之分等宗法伦理思想等3、民居自然质朴的性格:利用当地出产的材料,用最经济的方法,密切结合当地气候和地形、环境等自然因素建造民居依形式分类大致可有七种:即北方院落民居、南方院落民居、南方天井民居、岭南客家民居、西南少数民族干栏式民居、西北窑洞民居和南方自由式民居。
而四合院在北方院落民居中最具典型意义。
在中国的民居中,最有特点的是北京四合院、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安徽的徽州古民居、广西四川的竹楼、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和福建、广东等地的客家土楼四合院四合院的基本特征:“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四合院建筑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
按其规模的大小,有最简单的一进院、二进院或沿着纵轴加多三进院、四进院或五进院。
清代有句俗语形容四合院内的生活:“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可以说是四合院生活比较典型的写照。
四合院住宅的要素:大门—四合院住宅的要素:大门—门面的要素从建筑形式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一间或若干间房屋构成的屋宇式大门,另一类是在院墙合陇处建造的墙垣式门。
设屋宇式大门的住宅,一般是有官阶地位或经济实力的社会中上层阶级。
设墙垣式大门的住宅,则多为社会下层普通百姓居住。
王府大门是屋宇式大门中的最高等级。
通常有五间三启门和三间一启门两等。
这种大门座落在王宅院的中线上,宏伟气派。
墙垣式门最普遍、最常见的形式,是小门楼形式,它的样式尽管很多,但基本造型大同小异,主要由腿子、门楣、屋面、脊饰等部分组成,一般都比较简单朴素四合院住宅的要素:四合院住宅的要素:垂花门的要素垂花门,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讲究的门,她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
前院与内院用垂花门和院墙相隔。
中外民俗大题第一章民俗概述一、名词解释1.民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2.风俗:是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他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二、简答论述1.民俗的分类(1)经济民俗: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俗,包括生产、居住、饮食、商贸、服饰、交通等民俗。
(2)社会民俗: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包括家庭乡里、人际交往、人生礼仪、岁时节日等民俗。
(3)信仰民俗:在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包括民间信仰、巫术、禁忌等。
(4)游艺民俗:指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包括口头语言、民间歌舞、游戏竞技等。
2.民俗的特征一、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民俗的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民俗的模式性也称为类型性,是指民俗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彼此相似性。
二、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传承性是民俗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体现了某一民俗的历史发展。
播布性是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这种传播有两种方式:民族迁徙和方式采借。
三、民俗的稳定性和变异性民俗形成后会随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稳定而相对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变异性指民俗传播过程中内容和形式的变化。
四、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民族性一是指同一类民俗事象在不同的民族中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二是指不同的民族由于不同的历史、地理和经济条件的不同而产生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民俗。
地域性指民俗在空间上所表现出来的地理特征和乡土气息。
如八大菜系(鲁川粤苏浙湘闽徽),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口味。
五、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主要表现于信仰、崇拜、巫术、禁忌、占卜等活动上。
3.民俗的社会功能1)民俗的教化功能指民俗在个人行为过程中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人际关系、尊老爱幼、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等。
2)民俗的规范功能指民俗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和控制作用。
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具体例子)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以及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具体例子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文库喔。
本文目录:1、居住民俗的名词解释2、什么是居住民俗3、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是什么?4、居住民俗的形成经过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居住民俗的名词解释居住民俗就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域的广大民众在居住活动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的独特的民俗习惯模式。
如居所选址、稳居求吉、内部摆设、住房分配。
居所命名等等。
------中国古代建筑上为何挂匾联?中国古代建筑建成后,常常挂上匾联,对建筑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人出生后都有一个名字,那么古代建筑也要有一个名称,作为代号。
匾,是挂在门顶或墙上的题字横牌。
匾额,是挂在厅堂或亭榭上的题字横牌。
楹联也叫“楹帖”、“对联”、“对子”,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子上的联语。
楹联对字数多少没有规定,但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被誉为“诗中之诗”。
题写匾额和楹联是我国一种特有的文化和民俗活动,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内容,集中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审美观念,对社会具有教化和引导作用,因而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什么是居住民俗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它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组社会组织民俗,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也需要民俗进行规范——结婚人们需要有结婚典礼或仪式来求得社会认同,在人的精神意识领域也有民俗——许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大年三十至初二,家中不许扫地,如果进行打扫就会破坏来年的财运……民俗现象虽然千差万别、种类繁多,但是它也并非无所不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