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居住民俗
- 格式:ppt
- 大小:4.87 MB
- 文档页数:55
第四章居住民俗4.1.居住民俗概述: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域的广大民众在居住活动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的独特的民俗习惯4.1.1.居住民俗的形成1)居住民俗的创始期: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是利用天然形成的洞穴和树洞等自然空间,经过适当地加工而形成地穴居和巢居2)居住民俗的过渡期:1. 住所仍不稳定,简便易建的风篱与古老帐篷适应了他们不断迁徙的需要,但同时有向固定住所转化的趋势 2. 出现了火塘,由于风篱与原始帐篷不能构建宽广的室内空间,因此原始群居已经被家庭单居所替代,而火塘则是家庭居住的象征。
3)居住民俗的发展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出现,人们逐渐改变了漂泊迁徙的生活,这反映在居住方式上便是定居的产生。
1.这一时期的民居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2. 居住类型的多样化,导致居住民俗的多样化。
4.1.2.居住类型1)洞穴居:黄土高原窑洞,西班牙吉普赛人穴屋。
2)干栏式建筑:中南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3)帐篷:蒙古包,阿尔及利亚牧民。
4)长屋:客家人围楼,雅奈马人的环形屋。
5)庭院住宅:北方四合院,三合院,东北大院。
南方天井院,“一颗印”,少数民族“三坊一照壁”“阿以旺”4.1.3.居住惯制1)火与火塘的突出作用(1)火是御寒取暖,饮食起居之必备(2)火塘是家庭生活的中心(3)火塘边座次,睡次的区别(4)火塘是神圣的地方2)住房的分配3)公房:特殊形式的住房分配。
保持乐原始社会的生活习俗。
4)人畜分居,人神有别4.1.4.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1)实用性2)艺术性3)伦理性4)宗教性4.2.中国汉族居住民俗4.2.1.风水与民居:核心内容则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的选择和处理。
第一,选择房屋基址时,追求物质和精神生活上都能满意的环境。
第二,处理房屋的形态和布局,如朝向,位置,出入口,道路等因素。
使之“合理化”第三,用一些符号来趋吉避凶1)宅基选址:“觅龙”“观砂”“察水”“点穴”。
玄武,朱雀,白虎,青龙:北,南,西,东南北方向,房基前面水,后靠山2)住宅外部布局(1)住宅与水(2)住宅与路(3)住宅与山3)住宅内部布局(1)住宅地势:朝南坐北,院门开在东南部。
欧洲各国的传统乡村生活与习俗在当今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人们往往渴望一种宁静和简单的生活方式。
而欧洲各国的传统乡村生活与习俗则为人们提供了这样一段美好的时光。
本文将介绍欧洲几个国家的传统乡村生活与习俗。
法国的乡村生活以其宜人的气候和浓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在法国的乡村,你会看到宽阔的田野和蔚蓝的天空,仿佛置身于画中。
乡村的房屋多为传统的石头建筑,传承着浓厚的历史气息。
而在法国的乡村,农民们仍然保留着古老的耕作方式,他们手工耕种着土地,使得乡村景色更加宜人。
此外,法国乡村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节日和习俗,比如葡萄收获季节的葡萄酒庆典,人们会举办盛大的宴会和游行,以庆祝丰收的到来。
德国的乡村生活以其精致而井然有序的风格而闻名。
德国乡村的房屋多为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外墙上挂满了鲜花和绿植,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
在德国的乡村,你会看到整洁的农田和丰富多样的农作物。
农产品在当地是非常重要的,德国人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他们会在家中种植自己的蔬菜和水果,以保证食物的新鲜和无污染。
此外,德国也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和习俗,比如圣诞市集和啤酒节等,这些活动都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体验德国传统乡村生活的魅力。
意大利的乡村生活以其悠闲和优雅而闻名。
在意大利的乡村,你会看到美丽的村庄和优雅的别墅,这些建筑都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而农田和葡萄园是乡村风景的一大特色,农民们种植着各种各样的作物,制作着优质的葡萄酒和橄榄油。
此外,意大利的乡村还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比如在复活节期间举行的炮击仪式,以及每年夏季在各个城镇举办的传统游行和音乐节等。
这些习俗都展示了意大利人独特的文化与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欧洲各国的传统乡村生活与习俗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返璞归真的体验,也是了解欧洲国家文化和历史的窗口。
走进欧洲的乡村,你会发现那里的生活方式与传统习俗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宁静和满足。
让我们一同投身于欧洲的乡村生活,感受那份纯粹与美好。
世界传统民居之精华篇巴布亚新几亚——A形茅屋(民居)巴布亚新几亚是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珊瑚岛群,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大部分地区为茂密的雨林所覆盖。
当地的居民以图腾划分部落和村庄,以母系血统划分家庭。
一个家庭一个茅屋——茅屋就是他们的住宅,众多的茅屋整齐地排列成直线构成村庄,村庄中心是用于跳舞的空地,当然这些舞蹈都具有特殊的庆典和仪式意义。
A形茅屋,高度可以达到25米,上半部装饰着抽象的图案,下半部用编织的草席做墙,后部逐渐倾斜到达地面,屋顶覆盖茂密的茅草。
美国北部黑脚族印第安人——圆锥形帐篷,顶端木棍呈放射状刺入天空居住于美国北部大平原的黑脚族土著印第安人原本是一个以种植农业为主的部落,大约16世纪时开始习惯使用猎枪捕杀美洲野牛,从而彻底改变了生活方式。
他们移动性极强的圆锥顶帐篷就是对这种新型生活方式的适应。
这种帐篷使用木棍扎捆搭建成框架,表面覆盖野牛皮,搭建和拆卸、搬运都非常方便。
圆锥的形状有利于抵御寒风,并且方便出烟。
在圆锥的顶端木棍呈放射束状刺入天空,不仅具有象征意义,还有审美价值。
黑脚族人在美洲土著居民中以英勇好战闻名,同时也是技艺非常高超的艺术家。
他们用各种具有象征意义——通常是宗教意义——的颜色和图案装饰他们的帐篷外部,受到民俗学家和现代艺术家的称赞。
印尼婆罗洲萨丹脱拉亚人民居——马鞍形屋顶,高10米,北向,牛角挂柱子上很少有住宅像萨丹—脱拉亚人的房屋这样予人深刻印象。
他们从远古起就使用这样的住宅。
萨丹—脱拉亚人居住在婆罗州南部的高地上,种植稻米,把稻米储藏在和一样形状、大小略小一些的谷仓里。
它具有一个马鞍形的屋顶,大概有10米高,甚至更高,其形状象征着野水牛。
他们一律朝向北面,按照等级高低排列,对面面对谷仓。
屋顶用竹竿捆扎编织而成,上面覆盖茅草。
部房屋有几层,以厚木版作为地板。
最下层是家畜栏,里面有水牛。
这种沉重的结构用柱子和横梁支撑,前面的山墙上有丰富的装饰图案,主要为红、黑、白3色。
亚洲国家人民的习俗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洲,目前有人口近21亿。
同时,亚洲也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绝大多数居民信奉佛教,其次就是信奉伊斯兰教。
下面简要介绍几个国家的一些生活特点及风俗习惯。
一、日本日本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78年8月两国政府缔结了和平友好条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发展,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日益频繁。
日本是个勤劳、智慧的伟大民族,好胜心强,注重礼仪,在举止和语言方面讲究礼貌。
日本人在性格上、意志力特征上,在自制力、纪律性和办事认真方面较为突出。
日本人的宗教信仰比较复杂,多数人信奉本国固有的神道和佛教。
神道是日本民族的宗教,大体分为神社神道、教派神道、民俗神道三大系统,它是从日本原始宗教发展起来的。
神道信仰多神,号称80万神、800万神或1500万神,特别崇拜作为太阳神的皇祖神、天照大神,并以之作为日本民族的祖神,还称日本民族是“天孙民族”,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并且是其在人间的代表,皇统就是神统。
祭祖的地方称神社或神宫,神职人员为柯官、词掌等。
日本民族的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敬老节和文化节等等。
其中春节最隆重,时间在公历的元旦,春节来临,家家户户忙做年糕,若在春节吃不上年糕,会被认为太穷或寒酸,也毫无节日气氛。
端午节亦吃棕子,中秋节在日本被称为“月圆节”,每年8月15日、9月13日过两次。
每年的9月15日为“敬老节”,这一天人们都到退休的老人家中表示慰问,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尊重老人的社会风尚。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节”,每年的11月3日,政府在这一天对知识分子进行慰问和授勋活动,以示对知识分子在发展国家文化方面的贡献。
日本的礼仪闻名于世,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大多彬彬有礼,见面时互间“您好”。
日本语言中规定有敬体和简体,凡对客人、长者和上级都要用敬语讲话。
初次见面时要鞠躬,问候礼是30度,告别礼是45度。
鞠躬要脱帽,眼睛向下,表示诚恳亲切。